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

时间:2019-05-13 23: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

第一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

稿

******有限责任公司

1.项目概况

1.1项目定位及总体投资概算

借鉴18届三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想,赋予和盘活农民资产、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引入社会资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对农村现有土地进行合理整治及流转,向规模经营、科学精细化种植集中,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改善土地结构和布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探索“生态、绿色、健康、养生”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农庄模式。

结合项目地理位臵,充分发挥山水人文、生态环保、健康养生的环境优势,推动社会资金到农村参与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养生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同时结合养老产业,推行“疗养型养老、工作型养老、创业型养老、居家型养老”模式,为我国新型养老事业模式探索做出大胆尝试。

按照“政府+公司+农民+社会资金(老人)”的构思,在金堂淮口五凤镇白凤山首期启动200亩“科学精细农庄和养生农庄”示范基地。之后,在五凤镇周边连续开发每期不低于200亩的多期项目,建成高效农业农庄、生态农业农庄、养生农业农庄以及休闲农庄集群。本项目计划累计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分别为土地流转金 万元,土地整治 万元,农庄建设及配套 万元,旅游配套 万元,生产生活配套 万元,道路建设 万元。拟采用认养认购的方式引入社会资金,服务和发展农业,开展农业种植、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农民通过土地租售、农庄聘用、旅游接待、家政服务等多种方式创收增收。此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更加生态环保地利用土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有利探索成果。1.2项目发起企业概况 项目发起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注册地址: 公司网址: 邮箱: 注册资金: 经营范围:

1.3项目策划团队及实施团队介绍 项目策划: 策划团队: 实施团队: 团队介绍:

1.4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

发动——发动中产者投资农业、带动农村致富,享受自然山水、健康养生;

引导——引导提升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环境、实现共同富裕; 发起——发起社会各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与养生养老事业。

五新——建设新农村、开发新农业、发展新农民、培育新产业、投资新模式

2.项目政策背景及市场侦测 2.1项目政策背景

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很大精力物力财力,务求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自新世纪初期党和政府就在农业税收减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农民种养殖补贴及农民社保、养老等方面投入大量优惠政策、资金促进农村发展,改变农村现状,力求实现全民一体的均衡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两个章节阐述了对农村现状进行改革的要求:

1)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2)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2.2 新农村政策背景

2.2.1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臵,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2.2.2农民自主、自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力,同时克服其自身惰性,利用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形成农民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

2.2.3科学种植、集约管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政策,集中使用土地,高效科学种养殖,全面精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业产能及价值;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与结构,实施多元化农业;集中农民居住,以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生活服务配套、提升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

2.2.4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建设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2.3项目社会背景

2.3.1资金缺乏与土地流转困难。农村家庭农庄的经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国家对家庭农庄投资在信贷方面没有优惠政策支持,单靠农民自身投资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现阶段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农民不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的“保险田”,因而宁可粗放经营,甚至弃耕荒芜,也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特别是近两年粮食价格上调,部分农民回流,农地流转将更加困难。土地不能集中,分散经营增加成本不说,还不利于规模化作物的种植。

2.3.2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以保证产量,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利益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这些免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 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 325人,死亡152人。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对食物、食材非常担心,经常在自家有限的空间种植一些食物供自己及家人使用,为了饮食安全,他们更愿意就近拥有自己一片小的食材种植面积,但城市不具备条件,只有农村,在紧挨城市的农村获的需求。

2.3.3周末休闲旅游与聚会的需求。由于周末只有两天,不能出远门,只能选着就近的地方,缓解疲惫和压力,亲朋小聚,亲近自然,释放和恢复被城市废气污染的身体机能,寻找自然宁静的安乐窝。家庭农庄正是解决这种大众需求的最好方式。

2.3.4投资与养生养老。在有山、有水、有树林覆盖、有文化底蕴、有经济投资价值的地方购臵一家庭农庄,即时投资创业,又能养生养老,既能上尽孝道,下传子孙,还能亲近自然、亲朋聚会,更能拥有健康体魄,一举多得。既是老人养生养老理想的首选之地,更是年轻人投资的明智选择。

在成都这座城市,城市常住人口1450万,流动人口2000万左右,中小微企业3万多家,城市房价均价已在6500元/㎡以上,购房中心已经外延至1小时车程以内,购买环境优美的居住和投资资产已成为当前成都小资中资一族的刚性需求,既能满足居家周末聚会又能满足家人养生养老的郊区生态休闲小农庄更是首选。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多样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养老方式必将得到深化和发扬,城市反哺农村,城市居民能拥有一块远离城市喧嚣、废毒气体污染、各种“毒”食品的包围的家庭农庄将成为已经接受了“生态、绿色、健康”的成功人士继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之后的又一必备配臵,由此可以推断类似项目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2.4项目位臵介绍: 2.4.1项目地理位臵

五凤镇位于金堂县城南,沿沱江两岸,距成都市48公里,离县城赵镇45公里,距成都市龙泉经济开发区42公里,简阳市37公里。镇东与白果镇和简阳市宏缘乡,南与简阳市桂花乡、灵仙乡,西与龙泉驿区清水乡,北与白果镇和青白江区人和乡相邻。海拔最高873.7米、最低411.5米。全镇幅员面积6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18亩,宜林山地38900亩。2001年全镇总人口29227人,其中:农业人口26980人。五凤镇属深丘地貌特征,土质为红黄壤土,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种植。沱江河从境内流过,有着丰富的砂石资源,五凤砂石曾经被国家指定为重点工程建筑材料,已有60多年历史。成渝铁路穿镜而过,五凤溪、红花塘火车站,分别坐落在本镇红花村和罗坝村。境内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降水量924毫米,日照为1241小时,年无霜期290天,气候温和。县、镇公路和铁路交通便捷;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

五凤有着多种移民文化。江西会馆就是江西客家人的后裔聚集之地,现在还保留“老表”的称呼。镇古遗址有关圣宫、王爷庙、火圣庙、南华宫和距镇1.5公里的炳灵店。关圣宫、南华宫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2项目位臵

本项目位于五凤镇东,紧邻沱江是一座高度不到300米的小山丘,面积200多亩,周边交通便利,山下即是双向4车道炒青公路环绕,距离古镇脚程10分钟。整个项目可以俯瞰穿流而过的沱江河五凤古镇全景,处于上风上水之地。3.项目规划设计与定位

3.1项目定位:产业农庄——休闲旅游、生态绿色食材、科学高效种养殖、养生度假。3.2项目规划

3.2.1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与高科技农业公司合作,紧邻五凤古镇文化打造适合养生养老、科学高效种养殖、提供生态绿色食材、周末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川西民居家庭农庄。成为五凤对外宣传新农村经济闪亮名片。

3.2.2农庄建筑沿袭四川川西民居风格,两进两出的四合院子,灰砖灰瓦,拱门影壁,石地白墙的石木结构。

3.2.3农庄占地两亩,建筑及配套占地300平,蓄水池60平,便道宽2米从庄门到院门。农庄依地形而建,自然大方,朴实尊贵。3.3项目配套:

3.3.1医疗配套:在农庄会所建立医疗门诊部,为农庄社区居民一一对应服务,建立每户每人医疗健康卡。采用10分钟响应,30分钟到位,24小时服务。同时联合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健康服务。3.3.2教育配套:与镇幼儿园联合提供小孩托管和学前教育。3.3.3金融配套:与商业银行联合提供自动柜员机存取服务。3.3.4商业配套:建立百货小超市,小旅馆,餐厅及休闲茶水吧和老年人活动中心。

3.3.5管理配套:成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协助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及社区安全维护。3.4项目投资预概算:

3.4.1土地流转成本:土地流转期限不得低于50年,甚至长期。每亩单价 万元;土地整理 万元;土地打围立界 万元,蓄水池 万元,园区便道 万元。

3.4.2庄园建设成本:修建成本 万元,装修成本 万元,水电气视讯配套 万元。3.4.3社区配套成本:

3.4.3.1社区建设成本:修建成本 万元,装修成本 万元,水电气视讯配套 万元,安防成本 万元,消防成本 万元,停车场 万元。

3.4.3.2社区管理成本:公共物业管理成本 万元,人员工资 万元。3.5社会资金募集成本:庄园销售费用 万元,广告宣传费用 万元,管理成本及人员工资 万元。

综上,本项目累计需要投入资金 万元,根据市场建材与人工等变化,适当调整。

4.土地的获得:购买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臵换用地以及农民流转用地。1〉宅基地臵换:农民在拆迁安臵中,集中安臵建设用地远小于农民原宅基地的总和,其差额面积可用于房产建设用地。2〉建设用地采用政府集合建设用地由政府投入。3〉流转用地主要用于农庄生产用地和绿化、景观用地。5.投资与运作:募集(销售)5.1项目投资:

5.1.1项目投资方式:本项目采用“政府+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股份制运作。整个项目累计需要投入资金 万元,采用对等稀释倍翻,现金出资人出资权利实施倍翻。其中政府以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以及土地持有数量入股,占整个项目的 %股东权益,由 公司投资 万元,占整个项目的 %股东权益。5.2社会资金募集

资金募集方式采用投资性募集和购买型募集。

1)投资型募集:以某一标的物为反担保物向社会实行资金募集,当标的物达到可向社会公开销售时,委托资金募集方代为销售换回现金和收益,亦可由资金募集人给予稳定的投资收益保底,市场变现风险由资金募集人承担。投资反担保标的物是指在建或在三个月内在建的,具有市场溢价的建筑物。投资人以合同约定方式获得产权期权作为保证的。

2)销售型募集:是指募集人以标的物作价直接销售的方式获得资金。出资人直接获得产权作为投资保证。

3)销售运作方案:由政府、投资人、运作人共同成立项目运作公司,统一协调和运作本项目,公司委托运作人全权运作管理公司。4)销售团队过往业绩介绍:

资金运作:联想弘毅资深资金运作人担当操盘。项目运作:行业内十年以上项目运作高手全面运作。

策划人:西部知名策划专家,曾成功策划几十个项目资深精英全稆策划。

6.项目权属与管理

1)投资人投资的方式介入项目的,项目权属归资金募集人所有,并委托项目管理人管理,市场风险由资金募集人承担。

2)投资人购买的方式介入项目的,项目权属归投资人所有,投资人自行管理,市场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7.利润获取与分配 1)项目运作:

1>土地的取得采用宅基地流转冲抵安臵房占地后结余面积和政府提供的建设用地。2>农庄种养植用地采用农民流转用地,保持土地性质不变化。是耕地的继续以耕作,是林地的继续维持林木种植。

3>项目累计投资 万元,共分五期投入。首期项目共需资金由投资人投资30%,土地占比达到30%由政府股份臵入,剩余40%由社会募集。资金自动累计滚动发展,直至整个项目完成进行统一核算。4>规划:以古镇中心,沿古镇外延开发农庄和旅游度假公寓以及配套商业服务产业。农庄以1—5亩流转农地加120—360平方米乡村仿古别墅建筑。适宜居住餐饮家庭旅馆。旅游度假公寓以45平—75平方米酒店式小户型为主建筑。在商业服务配套上,配套餐饮百货超市文化娱乐酒水茶吧。寻求建立中华小吃城(食在神州)的可行性。建设情侣电影院,丰富周末和假期生活。建设健身场馆,养生健身,健康生活。建设亲朋聚会迎宾待客理想的饮食场馆。让整个项目成为景区外的亮景,餐饮中的王牌,住宿休息中的极品。

5>项目建设:邀请省内连续三年建设优质项目的建筑公司施工建设和省建院设计。建设中采用沙土石建渣就地粉碎回填,建设全程采用无尘无噪音施工,全钢架防震设计楼顶及墙体地板水冷热调剂自然环保。全绿色藤蔓植物覆盖建筑,房在树下人在林中。农庄采用庭院风格:围墙斗拱,影壁莲池,建筑面积135m2,1一3层设计,三室两厅两卫叁房一厨(卧室三间,客饭厅各一,卫生间带整浴室或冲浪浴盆各一全套,书房更衣房杂物房各一,厨房全套)楼群白墙青石底,卧梁飞檐,圆木门廊,全仿明清举人庭院设计;

6>物业管理:成立一家专为本项目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委托锦江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物业管理培训。旅游度假公寓采用与星级酒店一样的管理模式,采用客房服务模式整理和管理公寓,给住户星级家政和星级家庭管家。农庄采用酒店及餐饮、家政与管家全面结合的物业管理模式、同时提供经营性智囊服务。7〉项目定位:

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壮大新农村,实现农民创收增收; 吸收社会资金,助力新农村,投资增效双丰收; 以工促农、以城带农、工农互惠、建设城乡一体新农村。

8〉項目经营:成立专业经营公司专职于农庄生产经营和旅游度假公寓的酒店式经营。

农庄生产经营:根据农庄拟定的经营特色,对农庄的种养植科学高效安排生产管理,按生态绿色高效健康养生的最高标准实行; 旅游度假公寓:采用5+2模式分开经营管理。五个工作日主要以接待外来住宿旅客为主,按旅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二个周未假日,主要以投资人自住为主,所有用具按居家方式提供,提供家的味道的服务。9〉项目收益: 項目方收益:

建设期收益是指项目在从无到有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升值部分通过市场销售转化而来的利润;

管理与服务收益:在从事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服务费用收益; 提成与分红:参与农庄与旅游度假公寓的经营利润与托管方的提成与分红; 投资人收益:指购买农庄和旅游度假公寓的并委托经营管理的投资人。

经营收益分成: 资产权益收入: 健康养生收入:

第二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即将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

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5年和“十五”工作,研究“十一五”发展思路,部署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2005年及“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

2005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的一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在起点较高、困难较多、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粮食生产保持较大幅度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1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除棉花产量下降外,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都稳定增产。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农业各行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肉、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7650万吨、2860万吨和2845万吨,分别增长5.6、5和20;水产品总产量5100万吨,增长4;农机总动力6.79亿千瓦,增长6,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50.7、31.2和22.7,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农垦生产总值增长11.6,实现利润56亿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65万亿元,增长11.2。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转基因技术研究、航天育种、新型疫苗研制等取得新的进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农技推广力度加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8亿亩次,亩均节本增效20-50元。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部分省(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疆、四川、辽宁、江苏、甘肃、山西等省(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1-10月,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9。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国家和地区数量及贸易成交合同金额同步增长。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阻止了境外H7型禽流感疫情的传入,遏制了亚洲I型口蹄疫扩散蔓延,有效控制了猪链球菌病疫情。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控制在疫点上,没有造成大范围扩散蔓延。局部地区疫情连片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05年农业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理论、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确立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两个“一号文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十五”时期特别是近两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和今年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单产提高成为总产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这表明粮食增产由过去主要依靠扩大面积,转向稳定面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轨道。

二是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今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可以达到5。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新的变化,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柱。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1.4万个。农

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442万人,今年达1.082亿人。

四是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创新了农技推广机制。农业先进技术引进

工作成效显著,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预计今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

五是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沼气和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重大财政专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制定并发布了7个农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成效。

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认证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效果显著。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合格率、饲料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水产品氯霉素残留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七是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农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积极主动参与WTO香港谈判,取得重要成果。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利用外资和“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十五”时期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各级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群众开拓进取、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长期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表示诚挚的慰问!

回顾“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方针和政策的理解,而且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尤其是深化了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对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有了新的体会和启示。

一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三农”问题,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技兴农、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逐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利益。“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有效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

三是必须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来开展。为此,我们抓增粮促增收,抓增收保增粮。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依靠综合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科技进步、优化结构和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增粮增收“双赢”。抓住了增粮增收两大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方向就更加明确,我们的工作就能争得主动权。

四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由弱变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抓好战略性大事入手,强化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构建农业“七大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开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五是必须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农业部门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水平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能力;加强重大问题调研,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提高政策执行能力;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提高为“三农”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表明,只有全面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才能够从容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干旱、洪涝灾害和重大病虫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加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受技术和管理水平制约,农业生产中水、肥料和农药等的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较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影响农民收入。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外出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就业稳定性较弱。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造成的损失严重,形成的威胁增大。有些地方兽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防疫体系薄弱,养殖方式落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任务非常艰巨。

总之,我们必须科学总结2005年及“十五”的工作,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既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要开创新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推进“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实施新的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性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

从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看,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全社会形成了同心协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发展方略上,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从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战略转变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进入了在保障供给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任务,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优质化、区域化、标准化、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必须尽快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农业农村的重大任务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攻坚爬坡阶段,必须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对农业基础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及过渡期过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各种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抓住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着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毫不动摇地把粮食增产作为“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目标。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既要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要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力争“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水平。

——努力实现农业不断增效。坚持把农业增效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综合效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坚定不移地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优化增收格局,构建增收长效机制,争取“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为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造条件。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要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加以科学把握和统筹谋划。“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转变”战略

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树立人本观、坚持统筹观、转变增长观、拓展产业观、更新安全观、深化改革观、强化开放观,始终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二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优化提升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三要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综合利用、农机与渔船节能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大治理农业污染的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四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培训和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搞活县域经济,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比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转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农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六要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牢固树立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工作落实制度,健全和完善涉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本领,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二)实施“拓展”战略

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水平。一要拓展农业功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拓展农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大力发展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的功能;发挥农业在生产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方面的作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拓展农业保护自然资源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文化与休闲旅游功能。二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强化产业体系内部联系,促进农业增值增效,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加强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生物质产业;加强农业检验检疫、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工作,逐步健全产加销各环节和贸工农各领域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三要拓展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完善运销绿色通道,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四要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努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狠抓薄弱环节,填补管理空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特别是要积极开展对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村劳务经济、农村能源环境建设、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实施“提升”战略

重点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健全农业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农业高技术研究,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储备和供应;积极引进和应用重大关键农业科技成果,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要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畜产品、水产品和园艺产品,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市场监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高效安全供给;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建设与保护,提高农业生态安全水平。三要提升农业政策法规支持保护能力。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政策落实制度和机制,提高政策落实水平;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抓好农业普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要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抓住国家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农业“七大体系”为总体框架,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和储备,加快各项工程建设;以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契机,设计大工程,谋划大项目,努力开拓建设领域;完善建设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五要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把握好关键问题,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建设新农村,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建设新农村,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建设新农村,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特别是土地承包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设新农村,要优先解决农民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着手,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难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建设新农村,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多方支持、形成合力。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抓好试点示范和典型引导,防止急于求成。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三、启动实施“九大行动”,切实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新的一年里,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三增”为目标,以实施“三大战略”为重要举措,围绕大局,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启动实施“九大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科学规划,集成资源,省部共建,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培育主导产业为切入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和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通过项目、技术和政策支持等措施,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农垦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二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立集中供水系统,保障农民安全饮水。搞好村庄规划,开展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三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大绿色证书、科技书屋等项目实施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大阳光工程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发展远程教育,开展科技下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四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益。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完善乡村调解、县市仲裁的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五要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工作重点,在于把各方面建设的内容在示范村综合集成,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在行动推进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评价建设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地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资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力争“十一五”粮食平均亩产650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水平。2006年要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力求做到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有新进展,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好步。一要主攻优质高产。以实施良种补贴和科技入户工程为手段,促进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优质高产,重点推广水稻免耕插秧等10项增产增效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品种,建立和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体系。二要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推动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优化肥料结构。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8亿亩,力争项目区每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三要推进耕地质量建设。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新一轮沃土工程建设,推广“增、提、改、防”技术,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强土地平整和田间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粮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四要加强生物灾害防控。以植保工程和优粮工程病虫害防控项目为带动,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新型药械,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完善灾害应急预案,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加强粮食加工转化,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

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准确把握我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所处阶段及其特征,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2006年,选择黄淮海专用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等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建设。一要提高良种覆盖率。在专用小麦、水稻、棉花等产业带,建设完善新品种研发、良繁、质检和种子加工处理等基础设施;在柑橘、苹果产业带建设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在奶牛产业带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加快品种改良;在出口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及原良种繁育场,稳步提高产业带良种覆盖率和集约化供种水平。二要提升标准化水平。在产业带内选择一批重点县市,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并把这些基地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名牌产品的生产基地。三要延伸产业链条。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加工企业,加大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结与合作。四要增强保障能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推广节约资源、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加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重点建设县乡两级基层防疫体系。同时,积极开展优势农产品名牌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

(四)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要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重要目标,促进科研攻关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农民培训由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攻克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建设完善农作物改良分中心、农作物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加强超级稻研究与示范,大力推广超级稻。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集成农业核心技术。二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延伸推广链条,强化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育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等重大农业技术。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三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对农民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岗转业的职业技能。四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改善装备结构,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积极争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展作业领域。五要促进农业信息化。大力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电脑、电话、电视“三电合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信息发布工作,健全主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推进网络延伸,积极实施“金农”工程。

(五)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

转变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要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发展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一要加快推广畜禽水产良种。切实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提高自主育种能力,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大奶牛良种和草种补贴力度,探讨水产良种补贴途径和方法,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原种场、资源保护场,培育一批水产良种示范户。二要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畜禽养殖小区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强畜牧水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畜牧业养殖小区、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三要对养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建立完善饲料、种畜禽、草种和畜产品检测中心,强化饲料瘦肉精、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和水产饲料质量监管,加强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推动三元种植结构调整。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草原建设工程项目,扶持一批工厂化循环用水养殖示范户。同时,大力推进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一批养殖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六)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

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龙头企业集群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有大提升。一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范围,鼓励和扶持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快立法进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范化和法制化。二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龙头企业集群建设试点,开展龙头企业创名牌活动,指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三要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要素入股,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行业协会建设试点,逐步建立行业协调机制。四要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优化加工业布局,加快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选择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着力构建信息、市场开拓、技术培训、创业发展等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协调落实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要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要加快农业标准化。抓紧推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鼓励各地制定主导产业的产品标准、操作规程,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重点制修订一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扩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指导各地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启动对复原乳的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各项监测信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兽药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工作。三要促进农产品安全高效流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升级改造,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冷链保鲜运输、基地与市场挂钩等流通方式,推动建立全国性绿色通道。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农产品外销的服务与指导。四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鼓励地方特色农产品申请产地保护,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强化对农业品牌的监管和保护。五要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动农资监管制度化,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启动放心农资下乡部级试点,创建一批定点农资市场,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创造良好环境。

(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一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和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增加沼气建设投资,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和西北“五配套”等能源生态模式,在牧区推广“两池两灶两棚”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二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设施,以及农田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设施。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和机械化还田技术。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从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三要建设乡村物业。以村为单元,建立物业管理站或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形成以村为基本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的乡村物业化服务体系,带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聚集和循环式组合。以沼气建设为龙头,带动沼气池施工、管理维护和配件生产等产业的发展。以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和基料转化为手段,推进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秸秆养畜和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切实加强耕地、草原、渔业资源的保护,加大动物品种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

(九)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

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一要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建立完善的免疫档案和免疫质量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免疫工作检查和免疫效果监测。做好乡镇和村级防疫员的免疫技术培训工作。二要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大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工作力度,做好信息统计分析,及时预警。加强动物疫情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强化应急反应机制,规范应急工作程序。建立应急预备队,完善重大疫情处置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指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三要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标准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组织开展国家评估,积极推进国际认证工作。总结推广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经验,扩大建设成效,提高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水平。四要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和动物防疫法制建设。建立省际检疫监督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开展动物防疫标识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防止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泄漏和扩散。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全面推进兽医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五要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省、市、县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和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健全村级防疫网络,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强乡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兽医科研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功能,提高我国动物医学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

实施“九大行动”是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成功实践的拓展和深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措施,2006年要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不懈,扎实推进。要科学设计行动方案,注重工作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注重工作部署安排的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务求实效。尤其要落实好2006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以及其他各项保障措施,为整个行动的顺利实施和任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工作责任,健全落实机制,大胆开拓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有效实施和“三增”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要正确把握这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特别是要把握好“三增”目标、“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的部署和要求,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图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切实强化工作执行力度,健全完善抓落实机制。农业部各单位和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按照整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部里对启动实施“九大行动”已经明确了任务和责任分工,各级农业部门要具体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负责人,确保“九大行动”的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人负责抓落实。强化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九大行动”的各项重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落实措施和实施步骤,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每个时期抓什么,都要搞得明明白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具体计划、有进度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要健全抓落实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重大事项督查、一般事项督办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在抓粮食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建立起来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导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等抓落实机制。要加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对已经部署的事情,要扑下身子,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实施“三大战略”、“九大行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举措,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做到深入分析新情况,科学把握新特点,创造性提出新思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环境变化,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转折期的发展规律,寻找和把握新的机遇和工作着力点。要结合各地、各行业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三增”目标,全面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了解农民的真实意愿和要求,坚持为农民办实事。2006年农业部将继续帮助农民办好15件实事,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也要为农民办好实事,并注意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为农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要密切配合有关方面搞好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农民群众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行政能力和水平。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强化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决策、执法、监督、落实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对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逐步实行社会公示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和决策听证制度,做好专家咨询工作,推进决策科学化。继续深化农业系统自身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切实搞好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网上申请和审批,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各种预案,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深入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问题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努力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积极推动农业立法工作,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探索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政风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

同志们,“十一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十一五”***县农机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开好路、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县农机局结合本县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规划:

(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到2010年实现农业生产中水稻机收、水田机耕、农业排灌、农业运输等重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达60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二)实现农机供应、维修点等服务网络健全均布,行业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行农机行业准入制。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三)农机培训全面实现电教化,升级扩建农机校,培训专业包括农运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电焊工、铸造工、农机修理工、车工、维修电工等41个专业,全年培训农村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

(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基层农机站建设,组织农机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科学配置机械资源,加强机耕道建设,高效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到2010年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五)农机上路严格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行驶,强化农机手安全操作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农机检测,农机安全监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服务。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机局所承担的职责及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措施

农机局担负全县农机推广、农机质量监督、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突出抓好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积极努力工作,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千方百计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各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宣传《促进法》,采用电视、标语、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好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农机具演示会,让农民在演示会中尝到甜头。加强建设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实现消灭耕牛、卖牛换机、买机耕地,耕牛“换”铁牛,农民喜心头,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行业管理,打击一切制假、贩假行为,将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维修网点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修理工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逐步推行行业准入制,提高服务网络队伍素质;二是“3.15”期间要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宣传,增强农民自己维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三是成立农机执法队伍,对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全面清理整顿和净化农机市场,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四是设立农机投诉专线电话,及时调处农机质量投诉,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要帮助农民向生产者和经销商依法要求赔偿,追回损失,要求农机经营者严格实行“三包”服务;五是加强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培植,让农机手在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

(三)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素质。农机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机的生产、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技术知识的培训普及,任务重,难度大,我局将把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完善培训设施和实践场地,学习资料的到位,理论学习做到电教化,实践操作全程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新专业,加强技术培训,加快农机校升级扩建。农机培训要面向农村,针对农机的生产、使用、维修

第四篇:大力发展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沼气既可以增加农村能源的有效供给,又能减少农村薪柴消耗,减少由石化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

沼气不同于柴和煤,是一种可再生、绿色、优质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成份是甲烷,比空气轻,不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燃烧,火焰为蓝色,燃烧值高,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沼气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发展沼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一是可改变农村燃料结构。建一个沼气池,每天可产气1.5m3,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生活需用。同时沼气还可以应用于贮粮灭虫、瓜果保鲜等。二是可提高肥效。粪尿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肥效明显提高,可以用于进行叶面追肥,特别适合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治虫害,同时还可用于喂猪、喂鱼。沼渣可用于种磨菇、养鱼。三是可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从卫生效益来讲,建沼气池后,人、畜粪尿自流入池,减少了蚊蝇滋生场所,粪尿发酵后,得到了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虫卵、病菌死亡,蚊蝇减少,同时农村兴建沼气池,可作为纽带,把改水、改厕、改栏、改浴结合起来,能使农民告别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促使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益于农民的身心健康。从能源效益来讲,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建沼气池当年投资,次年可收回成本,建一个沼气池,可以使用20年以上。从生态效益来讲,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品质。从社会效益来讲,可以改善农村卫生,减轻劳动强度,带动养殖业,促进种植业。

二、我市沼气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目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分别在蔡子池、水东江、灶市街、仁义、余庆、坛下、大和圩、永济等乡镇办事处20余个村新建了沼气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农民群众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求建沼气池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现有经过国家培训,获得国家颁证的沼气施工技术员57名,建沼气池的成功率、合格率都可达到100。当前,我市发展沼气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就将沼气建设列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力度。2004,我市争取了省小型公益项目资金,今年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市委、市政府决定,14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入户率不少于30。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建沼气池1.3万个,其中2006年要新建1500个。

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宣传沼气生态农业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村沼气的决心和措施。宣传推介典型,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二是强化领导力度。市委、市政府对沼气建设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抓,各村要落实专人专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任务到组到户。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力度。沼气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建。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把改栏、改水、改厕、改厨、改浴等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强化沼气池质量督查力度。为了确保新建沼气池的质量,全市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技术员施工、统一全市补助标准、统一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施工标准,由经过国家培训,具有沼气池生产资历的技术员,持证施工。要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池户全市统一补助标准为800元,主要是用于支持农户购买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人员建池工资。要在建池前农户与技术员签订建池合同,建池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新池建成使用运行正常一个月后验收,验收合格农户满意签字盖章后,技术员才能拿到建池工资。五是强化资金筹措力度。建一个沼气池约需2200元。今年建池任务大,资金缺口大,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我们要采用“三点子”的办法筹集资金,即上级项目资金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后盾单位扶一点。首先要努力向上争取,多争取国家项目和省市专项项目资金。其次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再次是各部门特别是工作组后盾单位要大力支持。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下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养生家庭农庄产业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政府行为,经济手段、法律规范、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多管齐下。但从行业来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14年)一、产业现状基本情况 樊家川村地处交道镇西南部,距交道镇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澄城县县区15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居住户480户,共2000......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彭......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 日)(送审稿)同志们:这次......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 日)(送审稿)同志们: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