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

时间:2019-05-14 12:1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

第一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胶州市着眼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城乡和谐,把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和平等的分享发展成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以新视野、新思路、新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坚持不懈,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实践中,胶州市坚持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人居设施和文教卫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观。

(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突破路、水、电等制约瓶颈,不断增强农村基础配套功能。着眼构筑沟通城乡、连接内外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抢抓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同三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环四线”道路工程,拓展出入通道、联通经济板块,构筑起中等开放城市交通主框架。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近年来新通达村庄239个,通达率达到了83%。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3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5公里,密度居全国县市前列。着眼提高防洪能力,先后实施大沽河险工护砌工程、大沽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东部滞洪区工程及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其中东部滞洪区兼具防洪、生态、旅游等功能,运用市场化融资6.8亿元建设,标志着由防御洪水到调度洪水、利用洪水的巨大飞跃。着眼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06年底全市813个村自来水通水率将达到100%。着眼农业增产、增效,大力推进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47.5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18.96万亩。着眼供电畅通,加大变电站、供电线路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22座,拥有110KV线路93.64公里,35KV线路284.53公里,10KV线路1612.75公里,形成了变电站遍布城乡、供电线路纵横交织的大供电格局,将有效满足胶州农村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发展需要。

(二)加快农村人居设施建设。制定实施旧村改造工作意见,以小康示范村为改造重点,加快城中村、三边村(城市边、镇驻地边、工业集聚区边)的成片改造和城市、镇驻地规划区以外村庄的迁村并点。改造村庄剩余土地使用权招拍挂所得净收益全部用于村民安臵补助,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配套政策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两年内全市一半以上城中村将通过旧村改造,改出一片新居、一片景观、一片产业、一片文明。突出农村生态建设,加快植树造林活动,仅2005年就新造林2.5万亩,完善农村林网4万亩,发展花卉苗木5000亩。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治污、治脏、治乱、治差“四治”工程,投资1.2亿多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投资1600万元建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投资7600万元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深入开展“环境美星级村庄”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草垛)四改(改水、改灶、改路、改厕所)三分离(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工业小区相分离)”工作,全年五星级村庄达160多个,有效改善了乡村整体面貌。全市15个镇中,李哥庄镇、胶东镇、营海镇等3个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铺集镇等10个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青岛五市率先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

(三)加快农村卫教文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办法,在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100个村公共卫生室,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新建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胶州中心医院及铺集、李哥庄、洋河、胶莱、胶东中心卫生院共7个急救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以创建教育强市为载体,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的办学机制,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建起了省内一流的胶州一中和实验初中新校,引进内资建起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分院。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合点并校步伐,全市中小学由原来的230处合并为125处,相关经验在青岛市推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年内为50所农村小学解决“热水、热饭”问题,更新农村中小学D级课桌凳1万套,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8000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15个镇被评为青岛市教育示范镇,4所学校通过省规范化学校验收。着眼建立健全市、镇(处)、村(居)三级文化网络,积极实施“十百千工程”,即评选十佳镇级文化中心、百佳特色文化村和千户特色文化家庭,极大激发了镇村及农民群众投资文化建设热情。目前18个镇(处)已全部建立了文化中心(站),村文化大院达680个,占村居总数的83.6%以上,800余农户被评为特色文化家庭。以文化网络为载体,村镇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先后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授予文化工作先进市。

二、持之以恒,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践中,胶州市坚持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等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

(一)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突出抓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推广“土地换养老保险”、“以地入股促就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逐步消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加快构筑生活安全网。按照“不分企业性质、不分户籍身份、不分本地外地”的原则,全面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市企业缴纳养老保险人数77883人,其中农民工43252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农民个人缴纳10元,青岛市、本市、和镇财政分别补助20元、10元和10元的方式筹资资金,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不断扩大收益面。2005年全市参保农民高达95%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力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定期对农村贫困群众进行拉网式地调查摸底,把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众和没有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全部纳入市镇两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低保一个,低保一个解决一个”,做到了应保尽保。

(二)推进农村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情满胶州活动,积极打造扶贫济困品牌。一方面,不断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大社会救助载体建设,与政府救助互为补充,加快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扶贫济困救助网络。胶州市慈善总会募集捐款3000多万元,先后开展了“慈善情暖万家”、“阳光救助工程”等慈善救助活动。慈善超市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万元,让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能够有尊严地到“爱心超市”来选择、领取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慈善医院对符合救助范围的城乡困难群众,实行“一免一减两救助”,深受困难群众的欢迎。另一方面,坚持以制度化建设为核心,每年多方筹措资金1000万元,强化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水平,初步实现了“困有所济、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的扶贫济困目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入党的贫困老党员每人每年分别补贴1200元、600元和300元。开展了“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子和“多帮

一、多帮多”手拉手捐资助学活动,全市已捐助贫困初高中生380余名。加大残疾人安居工程力度,市财政已累计筹资500万元,通过新建、购买、修缮解决残疾人的住房问题。加大残疾儿童养护教育基地建设力度,胶州市张应镇东张应村建立山东省内首家孤残儿童养护教育基地。2005年中华慈善总会宣传工作会议在胶州召开,与会代表对胶州的“情满胶州”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推进农村就业创业体系建设。健全市、镇、村、企业、学校五级服务网络,探索劳动力转移免费培训机制和“培训—就业”联动机制。全面普查农村劳动力总规模、迁移规模和文化素质及闲暇时间等,切实提高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针对性。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成立新的职教中心,以校企联合培训和订单培训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到“项目奠基、就业培训开始,项目投产、工人就业到位”。全市每年新转移劳动力2万人以上,其中受培训人员达75%以上。同时,重点培植“五个一批”,即培植一批种养大户、一批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一批个体私营纳税大户、一批素质优良的企业小老板、一批联结生产和市场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不断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快促进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加大现代农业技术和特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2005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次,举办培训班15期,发放科技明白纸6000份,解答农民疑难问题500多个,有效推动农民向高收益产业分流转移。高度重视农村妇女创业,积极开展“千名巾帼致富工程”创建活动,2005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过亿元,先后帮助4600多名妇女走上了致富道路。三、一以贯之,深化农村公共事业机制建设

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实践中,胶州市着眼长效,不断以创新强化机制建设,有力保障了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组织指导。着眼抓落实、抓提高、抓成效,胶州市强化领导保障、规划保障和激励保障三个保障,扎实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领导保障: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促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成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领导小组,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部分副局级和股级干部到村庄担任指导员,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规划保障:高度重视规划先导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实施交通、卫生、文化、电力、农村饮用水等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各镇、街道办事处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本地区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形成配套衔接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和权威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有序推进。激励保障:坚持把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作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各级各部门始终注重在农村公共事业工作中求创新、求突破、上水平、争一流,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喜人局面。二是浚通农村公共事业资金源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资金是关键。胶州市坚持政府牵头多渠道合作的原则,一方面,优化调整财政结构,在财政资金投资农村公共事业上做到三个强化:强化财政资金投资强度,每年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财政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公共事业的比重高于上年;强化财政资金投资预案,对农村公共事业项目有序排列,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主次,制订年度预案向社会公开,增强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上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强化财政资金投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和监管机制,抓好公共事业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推行项目竣工责任人员审计制度,坚决杜绝一切腐败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财政资金紧缺的客观状况,积极创新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形成了各级政府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捆绑投入方式。此外,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某些公共事业允许企业、民间资本进入,实行有偿服务,以提高公益事业的普及率,满足农民群众对公共事业的需求。

三是营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合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必须坚持多管齐下,配套联动。通过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开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局面。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公共事业的直接推动者和组织者。胶州市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以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驾驭农村工作全局能力强)要求,严格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同时,扎实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民既是农村公共事业的受益主体,更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中,胶州市坚持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自愿参与为原则,把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贯穿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全过程,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及发放调查问卷、媒体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坚持总结推广基层群众首创的鲜活经验,树立典型样板,振奋广大农民的精神,鼓舞广大农民的斗志,推动农村公共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文章标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十一五”***县农机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新农村建设开好路、起好步的关键时期,***县农机局结合本县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规划:

(一)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到2010年实现农业生产中水稻机收、水田机耕、农业排灌、农业运输等重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达60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二)实现农机供应、维修点等服务网络健全均布,行业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行农机行业准入制。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

(三)农机培训全面实现电教化,升级扩建农机校,培训专业包括农运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电焊工、铸造工、农机修理工、车工、维修电工等41个专业,全年培训农村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

(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基层农机站建设,组织农机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科学配置机械资源,加强机耕道建设,高效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到2010年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五)农机上路严格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行驶,强化农机手安全操作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农机检测,农机安全监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服务。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机局所承担的职责及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措施

农机局担负全县农机推广、农机质量监督、农机技术培训指导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职责。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突出抓好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积极努力工作,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千方百计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各项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宣传《促进法》,采用电视、标语、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好各类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化农机具演示会,让农民在演示会中尝到甜头。加强建设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实现消灭耕牛、卖牛换机、买机耕地,耕牛“换”铁牛,农民喜心头,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实现农机行业服务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发展农机服务网络,规范农机行业管理,打击一切制假、贩假行为,将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维修网点的技术培训,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维修技术的培训,修理工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逐步推行行业准入制,提高服务网络队伍素质;二是“3.15”期间要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宣传,增强农民自己维护消费权益的意识;三是成立农机执法队伍,对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全面清理整顿和净化农机市场,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四是设立农机投诉专线电话,及时调处农机质量投诉,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要帮助农民向生产者和经销商依法要求赔偿,追回损失,要求农机经营者严格实行“三包”服务;五是加强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培植,让农机手在优质服务中得到实惠。

(三)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技术人才素质。农机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机的生产、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技术知识的培训普及,任务重,难度大,我局将把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一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二是完善培训设施和实践场地,学习资料的到位,理论学习做到电教化,实践操作全程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训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新专业,加强技术培训,加快农机校升级扩建。农机培训要面向农村,针对农机的生产、使用、维修

第三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四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正面临4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变。一是农村公路建设已经由交通行业落实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支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二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是实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而现在,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这是各级交通部门的“新任务”。三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以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为主要特征,而新时期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养护好,这将开创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的“新阶段”。四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主要立足于“通路”,重在基础设施建设,而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要“通路”,而且要“通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为农村公路建设赋予了“新内涵”。

新的历史起点带给了我们新的历史机遇,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着重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中4个方面的关系。

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关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主导,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是已经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省份,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和协调。凡是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省份,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小城镇和山水林田发展规划,确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目标和重点。总之,制定和完善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与乡、镇、村的“接口”留有余地,避免“走弯路”、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

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系。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近年来,交通部调整了公路建设重点和投资方向,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任务和目标,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挖掘筹资潜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形成了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承担起各自应有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为主、统筹安排、社会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要处理好鼓励农民参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一要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三要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四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实行以奖代补等办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要处理好交通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公路

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地交通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不等、不推、不靠,切实承担起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责任。同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合作,在征地拆迁、项目审批、资金筹措、施工建设以及养护管理等各方面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完善适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建设程序规定,在资金、计划管理上规范执行有关的规定要求,同时争取留有适当的灵活性。

此外,农村公路建设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各地在发展目标、技术标准、前期工作、施工管理等方面,不要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做到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从当地公路交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让农村公路成为通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阳光大道,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2007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发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10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12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00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10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

下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开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可以“提升农村”、“加快农村”的发展的建设,给农村发展建设一个“加快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农村......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加快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陈涛摘要:在介绍影响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主要因素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思路,以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从法制......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XXX县劳务经济发展问题调查 XXX县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96个村、16个居委会,全县6.1万户,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共有......

    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5篇)

    推进农村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阳县蓉城镇王新建 2011年6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城市建筑,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市政府新政发【2009】46号文件《新泰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的......

    建设农村沼气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吴桥镇2010年沼气建设工作小结 吴桥镇认真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民生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心倾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