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1
不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一、开展农村建设工作的现实意义
农村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首先要城乡和谐。实现城乡和谐,必须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靠走西方式城市化道路显然是走不通的;二要缩小城乡差距单靠发展经济显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走“四位一体”的建设道路,尤其是要在加强社会建设上下功夫。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愿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一是为党和政府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提供制度平台;二是为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提供组织保障;三是为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动员参与机制。
3、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的需要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和完善村民自治,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需要一种新的载体和途径。推行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把所有在农村生活的群体和人员都纳入管理视野,尤其是把流动人口、“两新”组织、驻村单位纳入社区管理范围,实现“无缝隙”管理,建立一种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4、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二、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农民就业方式、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和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他们渴望像城里人那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人身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我们必须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国际国内经验证明,开展社区建设是尽快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荐工作
1、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形式
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各地探索制定农村社区布局和建设规划,形成了“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等多种社区设置形式。
2、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绝大多数实验单位都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兴建或维修利用原有设施,办起了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亦称社区邻里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卫生室、计生室、警务室、民事调解室、民政服务室、劳动保障室、农家书屋、村信息广播室、社区居民活动室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在2-3公里,步行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外还有商业性服务设施。
3、培育农村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治安、司法调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教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进社区,把政府公共服务送到农民身边。过去农民看一般的常见病要到几十里外的乡卫生院或县医院,现在可直接到村卫生室;过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开具有关证明材料,一般要到乡镇办理,如果赶上乡镇干部外出或休息,就要多跑几次,现在则在社区“一站式”大厅一次完成,自己办理不方便时,还可以委托村干部代为办理。二是以农村党员、社区志愿者协会和专业经济技术协会会员为主体,大力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三是以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为主体,用市场化方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四是根据农村社区特点,建立健全为生产服务的科技信息、土地流转、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展了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
4、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不少地方探索建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有的将原村民委员会改名为“社区村民委员会”,许多地方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吸引更多的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各地普遍依托社区平台,把管理重心下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初步形成了政府组织、村民群众与驻社区单位及外来人口共同参与社区管理的多元治理机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农村社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机制。
5、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
各实验单位大都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有的启动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网络等“六通”工程;有的启动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等“四化”工程;有的启动了改厨、改厕、改圈等“三改”工程;有的启动了清柴堆、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污泥、清路障等“五清”工程;有的启动了建新农居点、建庭院经济、建沼气、建垃圾和污水处理利用设施等“四建”工程等,逐步解决了“脏、乱、差”问题,提高了居民群众生活质量。许多地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生态优势,科学制定宅基地、农用地和工业建设用地规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许多农村社区制定了卫生公约,建立农民卫生保洁组织,维护农村道路,清扫生活垃圾。
6、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在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同时,积极在社区、协会、专业合作社里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覆盖面。二是创新服务载体。各地普遍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提高能力提供场所。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依岗承诺、党员奉献日等活动,为普通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农民群众提供了平台。三是拓宽干部选人渠道。各地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到村组织创造条件。不少地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三、如何做好我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1、管理有序
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对社区公共事务和社会事业的科学有效管理。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治理机制,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协调发展,实现社区各类组织和机构共同参与、有效运作,政府行政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互补、互联、互动。
2、服务完善
(1)社区水、电、路、广电、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服务设施以及技防安保设施齐备。
(2)建立具有一定功能和规模的社区服务中心。(3)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健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社区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健康发展,较好满足农村社区居民对生产生活服务的需要。
3、基本原则
(1)必须抢抓机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党中央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后,我们敏锐的认识到,这是一个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牢牢抓住。要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服务设施,发展农村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构建和谐三门峡奠定坚实的基础。
(2)必须开发领导。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主要领导的工作很忙,需要关注的事情也很多,如果不积极向领导汇报,就不能引起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们通过经常向领导进行汇报、组织领导到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及时向领导报送有关材料等多种形式,使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政策、资金、人员上给与大力支持。
(3)必须摸清底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从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农村的基本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每个村,对村里的人口数量、基础设施、办公用房、经济条件、干部队伍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每个村都绘制了办公用房平面图,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必须真抓实干。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人铺下身子去干。特别是政权科长,更是义不容辞。
(5)必须建立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职责交给了民政部门,因此,民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不是依托新农办等单位开展工作。
(6)必须争取经费。现在各地市财政都比较紧张,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如果不尽全力去争取,就得不到资金投入。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农村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又很差,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必须积极争取领导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投入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为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三门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城市建筑,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市政府新政发【2009】46号文件《新泰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的意见》,依据该文件规定,结合孙村社区实际情况,经社区两委认真考察论证,并征得居民同意,拟对我社区进行旧村改造,计划三年时间将旧村全部经行改造完毕,将我社区建成环境优美、生化便利、设备齐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孙村社区基本情况
孙村社区本次改造范围:本次开发建设范围,集中在蒙馆路以北及新枣路以东,分部在孙村路东西两侧,东至孙村煤矿宿舍区,西至新枣路,南至新都路,北至汶河路。全社区总户数3864户,总人口12362人。其中未安置人口4395人,1372户。共建3个回迁住宅小区、2个商品楼住宅区和2个商贸服务区,建设占地面积约728亩,48.58公顷。其中,需安置用地:约230亩,15.38公顷;集体发展用地:约498亩,33.21公顷。
二、孙村社区“城中村”开发改造总体实施方案
“城中村”改造计划
孙村社区拟将全社区一次性批复,共需拆迁1372户,回迁安置用地230亩,集体经济发展用地498亩,批复后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第一期(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拆迁100户,在新矿路以北建新府铭座商住楼一栋。建筑面积 26000平方。在新矿榴苑小区以南,孙村路以西,建设回迁住宅小区高层住宅楼8栋,占地约50.5亩,建筑面积90000平方。在孙村路以西(原孙村计生办)建设一栋小高层回迁住宅楼。建筑面积8624平方。在石龙小区建2栋多层回迁住
宅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可安置回迁居民748户。
第二期(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拆迁636户,在蒙馆路以北建设商贸服务区2处,占地约179.5亩。第三期(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拆迁636户,在新建一路以北,孙村路东西两侧分别建设:回迁住宅楼占地约202亩。
截止目前
1、全村计划共需拆迁1372户,现已签订拆除协议为823户,已拆除旧房屋378户。下一步打算分三年拆迁改造完毕。
2、新矿路以北中心医院对面新府铭座商住楼,图纸设计完毕,土地挂牌手续待土地局签字,土地公示一个月并购得土地以后,进行相关的立项开工手续。
2、孙村社区整体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已上报市规划局,待市政府第20次规划会议审议批复。
目前难度:
第三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汇报材料
我们乌鸦泡镇依山村有3个自然屯,444户,1888口人,耕地面积4767亩(其中江堤外洪泛地1300亩),人均2.5亩。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04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年来,在省、市扶贫办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进行扶贫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投入62.5万元,扶持70户贫困户养
貉;投资600万元,建电力抽水站一座;投入120万元,修水泥路面3200延长米,改造水泥瓦杖子7000延长米,安装路灯50盏;投入10万元,新建卫生所、畜牧站各75平方米;投入15万元,新打人畜饮水井1眼;投入20万元,新建校舍一座;投入8万元实施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5。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加快了我村贫困户脱贫和农户增收致富步伐,极大改善了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屯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300元,比2002年增长了429,有158户当年实现了脱贫,脱贫面达到8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结合村情实际,科学确定脱贫致富项目
由于我们村人多地少,江堤外洪泛地时常受洪涝灾害,并且缺少其他增收渠道,导致农民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发展慢,贫困落后状况严重。2002年村人均收入仅为812元,全村有贫困户186户,占总户数的40。
2003年,上级针对我村的自然条件和有养黄牛传统的实际,确定了黄牛养殖扶贫项目。但是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一些牛得了布病,不坐胎,产犊率非常低,效益不好,群众不认可。我们把情况及时向县领导和扶贫办进行了汇报,县扶贫办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召开了由村民代表和部分贫困户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对扶贫项目进行改项,由村里自己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于是我们村干部带着部分农户代表到河北和周边县进行考察。一致认为养貉成本低、好管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适合依山村发展。最后经县扶贫办向上申报批准,把貉子养殖作为依山村脱贫解困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2004年争取县扶贫办补贴资金4000元,村干部集资2000元,买了4组貉子,扶持两户贫困户进行试养获得成功。当年产幼仔96只,纯收入25600元,户均纯收入12800元,当年实现了脱贫。貉子试养的成功,一下让贫困户的脑袋开了窍,纷纷找到村里要求扶持其发展貉子养殖。经过争取县扶贫办支持,到年底,全村养貉户已发展到133户,总量达到1919只,出栏900余只,收入30多万元,养貉户户均收入23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目前,我们村种貉存栏1000多只,可产幼仔1万多只,预计年底最低可收入35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可人均增收1851元。
二、努力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参与配合整村推进工作
2004年,县里把我们村列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后。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村干部要带头,而且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村推进工作中来。
在对依山主屯道路改造时,按照规划要求,村内需要打通三条半截路,有40多户农户需要把杖子收缩2米,有10户需要拆掉围墙、棚屋,有3户正房需要拆迁。为了按时完成拆迁任务,确保道路建设如期开工,我们连续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涉及拆迁农户参加的动员会,讲明了政策,公布了补偿标准,交待了拆迁时限。但在5月份开始实施时,遇到了麻烦和阻力,部分农户狭隘的小农意识开始作梗,板杖子迟迟不撤,房子不肯拆迁。于是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千方、设百计,起早贪黑到这些农户家中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部分做通工作的农户自己动手拆了;一些等、靠户,我们就亲自动手,帮他们拆;对个别钉子户,我们在做正面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动员一些村民天天上他家谈,动员他、谴责他,并在村中制造舆论影响,使他迫于压力,主动找到村里,最后补偿3万元自己主动拆了。有一户农户的牛棚占道,需要扒除,之前村里已跟他协商好,由村里给他另外安排一处空闲地,重新搭建一个牛舍,但临要拆迁时,这个农户变主意了,要求村里给他补一垧地,否则不拆。我们村干部三番五次找他说服动员,但都没有说成,其他农户也都观望着,眼看要影响工期,最后镇主要领导亲自到他家中,终于做通了该户的思想工作,顺利拆除了牛舍。
在修村内路面时,我们村干部与镇机关干部一起,每人负责一段,从监督质量,料车安排、人车通行、养生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天候监守和协调,经过全力工作,终于按期完成了整村推进的各项工程。
在这里我还想要说的是,我们依山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市、县的大力扶持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省扶贫办陈华主任和市政府方世昌副市长、市扶贫办王碧玉主任多次亲临依山村,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详细过问、认真研究、全力支持;县领导赵洪君、王有民、杜永新等三天两头来一趟,直接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县扶贫办师英华主任几乎工作在依山村,夜以继日的帮助我们抓推进工作。镇领导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在拆迁工作遇到阻力时,积极出面,讲政策、做宣传、安民心,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了整村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依山村1000多名父老乡亲,对你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非常理解和支持整村推进工作,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中来。为了保证今年春耕生产能及时用到江水,彻底解决水田抽地下水成本高、米质差、价格低的问题,我们动用了村里的全部力量,对7000延长米的引水渠进行了重修。利用我们村里的推土机,歇人不歇车,24小时连续作业;雇了两台挖掘机,进行重点突击;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村党团员义务整修壕段。经过18天的突击,上土方近2.2万立方米,为今年保春灌提供了保障。此项工程的完成,可使我村4700亩水田全部用江水灌溉,亩降低成本80—100元,提高水稻产量100斤,亩可增收200元。为了进一步改善村里的环境,根据村民的要求,我们又投资10余万元,把村内废弃多年的大坑利用起来,修一处5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从4月10日开始进行回填,每天出机动车60余台,拉土7000多立方米。目前已整修完毕,植树600余株,计划挂锄期再修水泥板、灯光、球场,建凉亭、铺绿地。更让人兴奋的是,市扶贫办还要投入30多万元,为屯里建设太阳能公共浴池呢!此外,4月份以来,我们还对村内各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香化建设,已栽植树苗10万余株。
我想,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把依山村建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进程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进程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在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市情,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环节,瞄准龙头企业这个关键点,切实提出发展对策,真抓实干,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具有平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使全市农村经 1
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一是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市场驱动下,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得到稳定发展,中药材、核桃、花椒、油橄榄、蔬菜、苹果、商品牛、商品猪、优质粮油等产业形成了优势较为明显的产业带。
三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科技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农业科技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45%以上。
四是名优品牌农产品不断涌现。按照市场消费的需求,把树品牌、创名优作为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加大了对名优新产品的开发、宣传、营销、注册、认证。到2009年底,全市已认证有机食品1个1270亩,绿色食品13个45.85吨,无公害农产品42个182.6万亩,注册商标46件,为拓展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实力不
强,带动能力弱。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村经济带动力不强,受益农户少。二是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农业产加销体系尚未健全,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一些龙头企业原料无法保障。四是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环境欠佳。
二、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建议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项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农业发展总趋势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好坏,关键也在龙头企业。实践证明,龙头带基地、联农户、进市场的生产格局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也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龙头企业。
因此,现就如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议市、县政府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平安市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完成原始积累的老板和农村能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并在项目招商引资、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全市上下形成亲商、爱商的良好风气,真正为企业分忧解难。
(二)龙头企业要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裁判,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紧盯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跟踪消费的变化趋势,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
二是要抓市场开拓。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重视本地市场,更要重视外地市场;要关注国内市场,更要关注国外市场,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增加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三是要抓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是龙头企业掌握原料来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搞好产销衔接的主要形式。龙头企业要在规范与农户的产销合同上下功夫,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三)龙头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竞争力
一是要抓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通过引进新设备,采取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形成“一料、多种产品、综合效益”的发展格局。
二是要抓质量安全。质量是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观念,按照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技术环节,再到产后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运等,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提高从农户到加工企业等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市农产品进入市场,走出国门创造条件。
三是要抓品牌打造。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是产品质量的标志。要把企业品牌建设作为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狠抓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以及策划宣传,形成一批企业名牌、行业名牌。
四是要抓增长方式转变。龙头企业要从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出发,转变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一
方面要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经济、集约经济、循环经济。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和破坏,防止在企业的布局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上仅是自己的浅显认识,如有不足,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汇报材料
我们乌鸦泡镇依山村有3个自然屯,444户,1888口人,耕地面积4767亩(其中江堤外洪泛地1300亩),人均2.5亩。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04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两年来,在省、市扶贫办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进行扶贫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投入62.5万元,扶持70户贫困户养貉;投资600万元,建电力抽水站一座;投入120万元,修水泥路面3200延长米,改造水泥瓦杖子7000延长米,安装路灯50盏;投入10万元,新建卫生所、畜牧站各75平方米;投入15万元,新打人畜饮水井1眼;投入20万元,新建校舍一座;投入8万元实施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5%。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加快了我村贫困户脱贫和农户增收致富步伐,极大改善了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屯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实现4300元,比2002年增长了429%,有158户当年实现了脱贫,脱贫面达到85%。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结合村情实际,科学确定脱贫致富项目
由于我们村人多地少,江堤外洪泛地时常受洪涝灾害,并且缺少其他增收渠道,导致农民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发展慢,贫困落后状况严重。2002年村人均收入仅为812元,全村有贫困户186户,占总户数的40%。
2003年,上级针对我村的自然条件和有养黄牛传统的实际,确定了黄牛养殖扶贫项目。但是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一些牛得了布病,不坐胎,产犊率非常低,效益不好,群众不认可。我们把情况及时向县领导和扶贫办进行了汇报,县扶贫办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召开了由村民代表和部分贫困户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决定对扶贫项目进行改项,由村里自己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于是我们村干部带着部分农户代表到河北和周边县进行考察。一致认为养貉成本低、好管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适合依山村发展。最后经县扶贫办向上申报批准,把貉子养殖作为依山村脱贫解困的重点项目进行扶持。2004年争取县扶贫办补贴资金4000元,村干部集资2000元,买了4组貉子,扶持两户贫困户进行试养获得成功。当年产幼仔96只,纯收入25600元,户均纯收入12800元,当年实现了脱贫。貉子试养的成功,一下让贫困户的脑袋开了窍,纷纷找到村里要求扶持其发展貉子养殖。经过争取县扶贫办支持,到年底,全村养貉户已发展到133户,总量达到1919只,出栏900余只,收入30多万元,养貉户户均收入2300元,全部实现了脱贫。目前,我们村种貉存栏1000多只,可产幼仔1万多只,预计年底最低可收入35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可人均增收1851元。
二、努力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积极参与配合整村推进工作
2004年,县里把我们村列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后。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村干部要带头,而且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村推进工作中来。
在对依山主屯道路改造时,按照规划要求,村内需要打通三条半截路,有40多户农户需要把杖子收缩2米,有10户需要拆掉围墙、棚屋,有3户正房需要拆迁。为了按时完成拆迁任务,确保道路建设如期开工,我们连续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涉及拆迁农户参加的动员会,讲明了政策,公布了补偿标准,交待了拆迁时限。但在5月份开始实施时,遇到了麻烦和阻力,部分农户狭隘的小农意识开始作梗,板杖子迟迟不撤,房子不肯拆迁。于是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千方、设百计,起早贪黑到这些农户家中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部分做通工作的农户自己动手拆了;一些等、靠户,我们就亲自动手,帮他们拆;对个别钉子户,我们在做正面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动员一些村民天天上他家谈,动员他、谴责他,并在村中制造舆论影响,使他迫于压力,主动找到村里,最后补偿3万元自己主动拆了。有一户农户的牛棚占道,需要扒除,之前村里已跟他协商好,由村里给他另外安排一处空闲地,重新搭建一个牛舍,但临要拆迁时,这个农户变主意了,要求村里给他补一垧地,否则不拆。我们村干部三番五次找他说服动员,但都没有说成,其他农户也都观望着,眼看要影响工期,最后镇主要领导亲自到他家中,终于做通了该户的思想工作,顺利拆除了牛舍。
在修村内路面时,我们村干部与镇机关干部一起,每人负责一段,从监督质量,料车安排、人车通行、养生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天候监守和协调,经过全力工作,终于按期完成了整村推进的各项工程。
在这里我还想要说的是,我们依山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市、县的大力扶持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省扶贫办陈华主任和市政府方世昌副市长、市扶贫办王碧玉主任多次亲临依山村,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详细过问、认真研究、全力支持;县领导赵洪君、王有民、杜永新等三天两头来一趟,直接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县扶贫办师英华主任几乎工作在依山村,夜以继日的帮助我们抓推进工作。镇领导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在拆迁工作遇到阻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