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3 04: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户县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概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我局统计,到2011年5月中旬为止,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51个,在农业局备案的合作社为128个,主要为果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储运业、农业信息服务加工各类合作社。我县自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扩大农协试点县以来,2005年又被西安市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县,在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和农民协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运行特点

1、入退自愿,组建形式多样。我县农民合作社在组建中,基本上都坚持了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种养业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又有村干部和农民经纪人领办。

2、民主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合作组织按规定建立了《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组建了内部机构。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立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全县农民合作社大多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4、服务广泛,范围逐渐延伸。农民合作社已由过去单纯的农业技术宣传、咨询和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范围逐渐延伸。

(三)作用效果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快了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的需要,直接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合作,举办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活动,提高了成员科技水平。

2、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

组织农产品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已初步形成以水果、蔬菜、养猪、渔业为主的主导产业。

4、维护了农民权益。农业部门常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通过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权工作,减少了农户生产消费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产加销”有机结合,在产品的质量、成本、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农民因此联合起来与政府唱对台戏,不予支持。二是对农民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把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是乡镇村领导为了完成任务或争取政策支持而强行组织“催生”出来的,还谈不上发展问题;三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快的铁路沿线占多数,北部乡镇少,绝大多数乡村甚至有的乡镇至今还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空白。

(二)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够民主。

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制定了章程,但很不规范,有的财务管理、分配制度等不完善,导致利益分配不明确;二是有的合作社对一些重大事项和活动没有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三是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三)扶持力度不够,组织运作困难。

一是资金扶持不力,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营中都存在资金瓶颈。二是信贷支持不力。三是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执行。

(四)技术人才匮乏,成员素质不高。

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善管理、有文化、有胆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各合作社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直接培训传授技术,而合作社自身的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

三、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民合作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承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其利益不得侵犯。她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结,成为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而且解决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解决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人、推进农业

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互助组织,对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应划拨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建设。一是教育培训。二是购臵设施。改善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条件,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三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支持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出台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优惠政策的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确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一是登记发照支持。只要合法工商等职能部门就准予登记发照。二是在产品销售、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等涉及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性信贷、财政贴息、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和发展风险问题。四是实施电价等优惠。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从事种养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用地以及人才使用、农用柴油等应给予大力扶持。

(四)农业项目支持,为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各级涉农、科技等部门,要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

成全方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财政扶持的项目建设。

(五)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合作社真正体现“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原则,必须加强指导和监督。一是要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二是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扶持、规范作用。三是要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四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办好农民合作社。

第二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绥中县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主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概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县工商局统计,到2008年3月末为止,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5个,占全市注册登记总数的25%,注册成员户数为394户,出资总额为1079.5万元。按产业划分,果蔬种植业27个,畜牧养殖业13个,水产养殖业3个,林业养殖业1个,农产品储运业1个;按兴办方式划分,全部为农民和农业技术能人牵头兴办,还没有由社会团体和农业企业牵头兴办的;按社员所在区域划分,村内33个,乡镇内12个,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及102国道周边乡镇,西部和北部乡镇仅有4个。

(二)运行特点

1、入退自愿,组建形式多样。我县农民合作社在组建中,基本上都坚持了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种养业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又有村干部和农民经纪人领办。

2、民主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合作组织按规定建立了《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组建了内部机构。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立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全县农民合作社大多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4、服务广泛,范围逐渐延伸。农民合作社已由过去单纯的农业技术宣传、1咨询和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范围逐渐延伸。

(三)作用效果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快了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的需要,直接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合作,举办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活动,提高了成员科技水平。

2、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组织农产品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已初步形成以水果、蔬菜、养猪、渔业为主的主导产业。

4、维护了农民权益。工商部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站,并在条件具备的合作社建立了消费者维权站,通过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权工作,减少了农户生产消费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产加销”有机结合,在产品的质量、成本、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农民因此联合起来与政府唱对台戏,不予支持。二是对农民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把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是乡镇村领导为了完成任务或争取政策支持而强行组织“催生”出来的,还谈不上发展问题;三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快的铁路沿线占多数,北部乡镇少,绝大多数乡村甚至有的乡镇至今还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空白。

(二)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够民主。

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制定了章程,但很不规范,有的财务管理、分配制度等不完善,导致利益分配不明确;二是有的合作社对一些重大事项和活动没有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三是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三)扶持力度不够,组织运作困难。

一是资金扶持不力,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营中都存在资金瓶颈。二是信贷支持不力。三是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执行。

(四)技术人才匮乏,成员素质不高。

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善管理、有文化、有胆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各合作社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直接培训传授技术,而合作社自身的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

三、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民合作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承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其利益不得侵犯。她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结,成为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而且解决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解决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互助组织,对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应划拨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建设。一是教育培训。二是购置设施。改善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条件,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三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支持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出台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

优惠政策的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确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一是登记发照支持。只要合法工商等职能部门就准予登记发照。二是在产品销售、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等涉及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性信贷、财政贴息、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和发展风险问题。四是实施电价等优惠。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从事种养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用地以及人才使用、农用柴油等应给予大力扶持。

(四)农业项目支持,为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各级涉农、科技等部门,要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财政扶持的项目建设。

(五)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合作社真正体现“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原则,必须加强指导和监督。一是要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二是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扶持、规范作用。三是要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四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办好农民合作社。

第三篇: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资合作社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我县各种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县各专业协会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有效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找到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2007年7月28日挂牌成立的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今后也必将在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基层党组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入世之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长期坚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相互衔接之间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是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牧民为主体,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自助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削弱农牧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牧民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把千家万户的农牧民组织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一家一户所不能办、不好办的事情,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善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它可以把千千万万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较好的组织起来,纳入到整个市场体系当中,同时又能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合作社可以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机制,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条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朝着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初步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它引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改变了过去资源配置在农户中平均分配的状况,加快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优势产业的集中和流动,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不断优化。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愈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中出现了联合和合作起来的更强烈的内在需求。近几年,大泉乡积极鼓励农户扩大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从以棉花生产为主,逐步向以蔬菜、瓜果和畜禽产品等高效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效益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正在逐步形成。如河西村的西瓜、三道沟村的蔬菜、城郊西村的花生等。但是,这些产品的销售、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等问题,靠一家一户是很难解决的,亟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包括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开辟、扩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一整套商品化处理,如产品的分级、整理、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信息化等等。这些技术经济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就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联合起来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成为必然。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沙湾县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6月,是以经营农药、种子、化肥、地膜为一体的大泉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泉乡农资合作社采取党委引导、政府协调、供销社、农综站、农业产业化协会、村委会、农民入会的构建模式,倡导各村委会成员以个人名义入股参会成为团体会员,协调农综站以技术服务入股参会,鼓励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申请并按时交纳会费成为个体会员,并凭会员证明以优惠价购买与实际种养规模相符的农业生产资料,享受协会团体会员及合作发展单位无偿技术指导服务。合作社为

全体社员发展棉花产业提供全程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以提高棉花种植水平、增加收入为宗旨,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召开由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理事,发展社员50人,覆盖全乡13个行政村,大多数社员都是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行家和经营能手。由全体设立人通过了合作社章程,所有社员必须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了社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完善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组织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配齐财务人员,设立了明细账户,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地位和经济利益。并于7月1日向沙湾县工商管理局递交报告,正式申请设立沙湾县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并取得了相应的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我区首家农资合作社的正式成立,为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迈出了一步。

二、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农资合作社是由供销、农民与乡农综站共同出资创办的合作社,共入股资金127万元,其中供销社入股5万元,农业产业化协会入股5万元,三道沟村,二道河子村以房屋入股2万元,50个社员每人每股2000元,共入股10万元,农综站以技术入股。臧江生入股103万元,成立合作社后,为了便于管理,合作社将经营权对外进行了承包,承包者只限于销售农资,进货由合作社统一进货,同时为了方便社员,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在二道河子村、西泉村、五道河子村、烧坊庄子村、三道沟村、中泉村、大泉村建立农资销售点,每个销售点都配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户产前、产中服务。

三、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007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社员的经济收入,合作社利用入股的资金引进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1号、进行示范种植推广,推广种植600亩;同时为社员提供了“新陆早”24号、“新陆早”19号等优良棉花品种,截止目前共销售农资990吨;其中:种子230吨、化肥700吨、地膜20吨、农药40吨。销售收入达550万元,销售净利过41万元。成立农资合作社,主要以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及农业技术服务为目的,以配套的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资由合作社统一进货,以成本低价提供给社员使用。在销售过程中,凡是社员购买农资满2000元的,返还1个股,目前已返还了15股,现在不愿返还的,3年后每股返还2980元。合作社按照合作制分配原则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种子每公斤让利0.2-0.3元;化肥每吨让利10元;地膜每公斤让利0.2元,合作社为社员节约成本18.9万元,增加了社员收入,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同时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在为社员提供优质服务时,利用宣传单方式将棉花各品种的栽培技术发放到社员手中,科学技术在棉花产业发展中所占的份额大大提高了。通过合作社这一渠道供给农民的农资占到了农资总量的65%。

四、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模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领导核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上,更要体现在统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体现在引导农村各类组织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上;体现在吸纳农村各方面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使自身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先进组织的能力上。兴泉合作社在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党支部,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由直接创办经济实体变为创造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1、农资合作社要以给农民提供服务为目的,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多渠道拓宽销售领域,把农资销售服务与新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合作社不仅要提供农资服务,还要进行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及时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实行科技与农资合作社联手,抓好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使技术推广和合作社同步发展。到2008年农资合作社给农民提供的农资占到全乡农资总需求量的90%以上。

2、在农资合作社自身发展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加入农资合作社,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农资合作社真正起到方便群众,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种植投入成本的效果。使农资合作社成为大泉乡农资供应和新品种引进及推广的重要渠道。

3、在农资合作社运作中,发挥各村科技副主任和包村技术员作用,实行农资销售与奖励、惩罚结合的原则。

4、积极与棉花、番茄、花生等协会合作,通过现场会、广播、科技之冬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配方施肥,使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

5、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使优良品种应用率在2007年达到95%以上,2008年达到100%。

6、争取与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联合办合作社,进一步降低成本。

7、加强与科技协会联合,在各村建立销售点,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合作制分配原则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对售后利润按社员的交易量进行分配。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合作社是一个社团组织,是由全体社员自愿参加组成的,合作社是社员自己的合作社,通过运作使社员得到实惠,社员既能得到新产品、新技术服务,增加农业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壮大了合作社经济收入,实现了以会养会,为更好地为社员增产增收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大泉乡组建的大泉乡兴泉农资合作社是由企业、协会、农户、村委会成员参股的方式建立的。今后,合作社将有计划地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和领域,建立专业分会机构,特别要积极鼓励引导个人资本参股入会,逐步扩大个人股金比例,使其占主导地位,最终形成总会统筹安排、分会各负其责、股金结构优化、项目不断增加、个人集体共同参股、会员自主经营管理、上下联动整体发展的格局,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四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文章标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年正式起步,经过6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步入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入社社员3.2万多户,带动农户23.5万多户,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返还社员盈余2.6亿元。近二年来,我们严格遵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要求,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全面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带动能力,拓宽服务功能,使我市合作社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

(一)领导重视,出台政策。规范化建设是保持合作社稳定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推进合作社发展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一直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方针,积极引导,出台文件,着力于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2005年市政府提出以实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强化领导,市政府成立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连续两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每年完成100家合作社规范化改造任务,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二)把好关口,保证质量。针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制度执行不严格、产销联结不紧密、会计核算不健全、带动农户不广泛、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我局及时出台《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对合作社登记注册、股权设置、决策方式、生产行为、法人活动、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严格把好合作社的“准入关、产权关、民主关、服务关、经营关、管理关、利益关”等七个关口。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规范化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全市有242家合作社被农业部门认定为规范化合作社。

(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是当前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2006年我们把实施和规范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作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省内率先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辅导员制度,确定了60多名合作社财务辅导员,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的结对辅导帮扶。通过这一制度实施,全市有495家合作社按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合作社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深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合作社发展内涵。

(一)建立合作社联合会,搭建合作社服务新平台。合作社联合会是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合作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单个合作社产业规模偏小,服务领域比较狭窄,经济协作难以开展,维护权益势单力薄等问题,迫切需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进行再合作、再联合、再提升,进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我们及时把握这一趋势,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联合会,2006年11月温岭市组建了全省首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已成立了联合会,会员数达435家。联合会成立后围绕行业自律,教育培训,业务交流,互助协作,资源共享和信息咨询等开展工作,努力把联合会办成合作社生产发展服务者、经济利益维护者、对外合作沟通者、合作精神倡导者和现代农业建设推动者。

(二)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着力培育骨干合作社。在抓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以提高带动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提升竞争力为重点的骨干合作社培育。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扶持政策和合作社发展规划,促进了骨干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市已形成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产业优势明显、带动力强、效益好、与社员联系紧密的重点合作社。为表彰先进,5家骨干合作社理事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台州市第五届拔尖人才”称号。为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其中10家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形成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力量。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合作社发展空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拓展发展空间,是台州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一大批专业农民外出创业,发挥我市合作社资本、技术、信息、品牌优势,到市外、省外、境外建立基地,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为再造一个“陆上台州农业”出力。2006年全市有24家合作社在市外建53个基地,总面积达4.64万亩、家禽存栏40.48万羽,实现销售收入2.84亿元。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在全国各地建立西瓜生产基地13个,面积1.3万多亩,合作社在20个省市50多个水果

第五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向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售价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享受技术服务难,使农民进一步发展生产受到限制,增收十分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及农产品的谈判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促使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农民可以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也便于农民更直接、更有效地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已于去年7月1日起施行。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合作社)从无到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总的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来势好、发展快,但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还是各种协会,而合作社太少。

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其资金和公积金份额来承担合作社的责任,这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民加入后,可以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专业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给人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之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人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发展合作社认识滞后,对其发展形势和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政策扶持、部门指导也不够,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2、合作社管理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社还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虽有章程但很不规范,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3、合作社的社员素质不高。从合作社的人员构成来看,社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弱,导致管理粗放。

4、合作社资金运转困难。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由于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资金运转很困难,中央、省虽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地方落实起来有困难。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尽快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农业、供销、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农业部门),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体系。紧紧围绕各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建立运作规范、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尽快形成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纵向、合作社为横向的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

3、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合作社、协会的发展,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4、进一步引导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要引导合作社发展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名优农产品。要引导合作社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要求,组织、指导合作社成员进行生产,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流程上确保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是实实在在无公害、绿色产品;鼓励合作社积极争取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认证。同时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确保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5、进一步推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采购商及协会联姻。通过政府引导,实现相关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采购商及行业协会等建立“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

户”、“采购商+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合作模式,通过合同关系或入股,实现企业(采购商)、合作社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6、进一步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创办合作社。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多在机关的客观实际,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干部下海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7、政府要尽早制定配套优惠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支农资金、项目扶持和奖励、土地、水利、电力、人才、信息等等。管理体制,设在农经,可是农经部门的业务工作比较多。应该建立县级或者市级合作社联合会,进行行业内规范管理,避免官办性质。成立合作社同业联合会,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建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同业联合会,对内开展行业自律,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业务交流,增强互助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信息咨询;对外维护行业权益,扩大行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拓宽服务领域,打响市场品牌,增进与国内外经济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稳健推进,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指导农民自愿组建有现实需要、有生存条件、有发展空间的或大、或小、或综合、或专一的专业合作社,避免一轰而

起,一轰而下。特别要注意对专业合作社设立人的发现、培养和激励,促进其脱颖而出。通过具体指导,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员多,但求职工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的推进思路。坚持由小到大。发展专业合作社,先由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先组织起来,以后再逐步扩大,以保证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组织能力、管理经验、市场拓展等相关要素的协调匹配。

3、坚持由易到难。发展专业合作社,先从职工群众易于接受的事项办起,先解决职工群众的眼前困难、满足其现实需求。坚持实践选择。发展专业合作社,可以先广泛组建,再强者统合,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积累经验,让实践推动优胜劣汰。

五、真正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权力和权利

1、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权。农业专业合作社单一的从事技术和信息服务,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无法起到服务农户、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只有对内开展生产资料的统一经营,对外开展统一品牌的产品经营,才能使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联合农民、服务产业、促进发展的作用。

2、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的职能。政府应该赋予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检疫、检测的职能。目前,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还不具备管理好千家万户农户从事农产品生产的能力,应该让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农民自己。把农产品检疫、检测职能交给专业合作社,收益分成的钱全归合作社,这样才能保证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施用种类和数量,起到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作用。

3、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的税费负担问题。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制的特殊性,同时随着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功能的拓展,带动分散农户的作用突出,应对合作社兴办各类实体予以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其发展,从而增强合作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4、解决运作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经成立,往往在运转一段时间以后,普遍存在经费困难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最有效、最方便的载体,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

5、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人才缺乏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在人才方面的支持与推动。政府应制定出保留编制、职位、工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也可以采取过渡性办法,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强化乡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

下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发展“六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发展“六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雅尔根楚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部署,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坚持......

    支持新农村建设 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精选五篇)

    信贷支农亮点·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南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支......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杨林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是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激烈市场竞争,提高农民进......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0-06-29 19:02: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注重人才培养,引领高位发展。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安排专项经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