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11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但总体上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议如下: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尽快把当前成立的合作社规范化。目前,我县在工商局注册的合作社有73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13个,虽然合作社数量增长趋势比较快,但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比较少,有的合作社只办理了营业执照,至今没有开展任何经营活动,成了“空头社”、“呆滞社”。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合作社比较普遍,而且零星分散,应发挥政府优势,加强指导和服务。一方面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针对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部分农民合作意识淡薄的问题,注意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样板,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增强农民的合作经营意识。
二、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增长,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信贷等
方面的支持,增加财政扶持预算资金。财政扶持要侧重于对示范性、规范化、骨干型、品牌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奖励。为有效的防止“空头社”的产生,对内部控制制度未发生作用、未按交易额返还和按股金分红的分配制度、未实行合作社的会计制度,合而不作的“空壳合作社”不予以扶持。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农超对接、产品展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大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力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营销拓展能力、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建设等内容。
三、是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缺乏问题,培养合作社的带头人。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
四、是加大我县农民联合社的规模,是抵抗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保证。多数合作社的规模比较小,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不强,大多数只停留在组织生产、采购、供应、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是趋势,将来还应成立超级合作社联盟。目前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颇多,“无论是单个农户,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太小,超市根本不理你。”“如果农民合作社再联合,甚至跨地区、跨省联合,规模足够大了,农超对接就不难了。”所以做强新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地农民“抱团”闯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篇: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向市场出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寻求技术服务。由于量小而且分散,产品售价低,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享受技术服务难,使农民进一步发展生产受到限制,增收十分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及农产品的谈判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可以促使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农民可以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也便于农民更直接、更有效地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已于去年7月1日起施行。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合作社)从无到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总的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来势好、发展快,但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还是各种协会,而合作社太少。
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其资金和公积金份额来承担合作社的责任,这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农民加入后,可以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专业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给人以“生产在家,服务在社”之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人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发展合作社认识滞后,对其发展形势和作用认识不足,领导重视、政策扶持、部门指导也不够,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2、合作社管理不规范。一部分合作社还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虽有章程但很不规范,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3、合作社的社员素质不高。从合作社的人员构成来看,社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不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能力弱,导致管理粗放。
4、合作社资金运转困难。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由于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资金运转很困难,中央、省虽制定了优惠政策,但地方落实起来有困难。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尽快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农业、供销、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农业部门),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体系。紧紧围绕各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建立运作规范、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尽快形成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纵向、合作社为横向的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
3、进一步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合作社、协会的发展,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4、进一步引导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要引导合作社发展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名优农产品。要引导合作社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要求,组织、指导合作社成员进行生产,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流程上确保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是实实在在无公害、绿色产品;鼓励合作社积极争取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认证。同时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确保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
5、进一步推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采购商及协会联姻。通过政府引导,实现相关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采购商及行业协会等建立“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
户”、“采购商+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合作模式,通过合同关系或入股,实现企业(采购商)、合作社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6、进一步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创办合作社。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多在机关的客观实际,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技术干部下海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以此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7、政府要尽早制定配套优惠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支农资金、项目扶持和奖励、土地、水利、电力、人才、信息等等。管理体制,设在农经,可是农经部门的业务工作比较多。应该建立县级或者市级合作社联合会,进行行业内规范管理,避免官办性质。成立合作社同业联合会,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建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同业联合会,对内开展行业自律,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业务交流,增强互助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信息咨询;对外维护行业权益,扩大行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拓宽服务领域,打响市场品牌,增进与国内外经济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稳健推进,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指导农民自愿组建有现实需要、有生存条件、有发展空间的或大、或小、或综合、或专一的专业合作社,避免一轰而
起,一轰而下。特别要注意对专业合作社设立人的发现、培养和激励,促进其脱颖而出。通过具体指导,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员多,但求职工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的推进思路。坚持由小到大。发展专业合作社,先由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先组织起来,以后再逐步扩大,以保证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组织能力、管理经验、市场拓展等相关要素的协调匹配。
3、坚持由易到难。发展专业合作社,先从职工群众易于接受的事项办起,先解决职工群众的眼前困难、满足其现实需求。坚持实践选择。发展专业合作社,可以先广泛组建,再强者统合,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积累经验,让实践推动优胜劣汰。
五、真正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权力和权利
1、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权。农业专业合作社单一的从事技术和信息服务,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无法起到服务农户、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只有对内开展生产资料的统一经营,对外开展统一品牌的产品经营,才能使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起到联合农民、服务产业、促进发展的作用。
2、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的职能。政府应该赋予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检疫、检测的职能。目前,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还不具备管理好千家万户农户从事农产品生产的能力,应该让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农民自己。把农产品检疫、检测职能交给专业合作社,收益分成的钱全归合作社,这样才能保证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肥施用种类和数量,起到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作用。
3、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实体的税费负担问题。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制的特殊性,同时随着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功能的拓展,带动分散农户的作用突出,应对合作社兴办各类实体予以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其发展,从而增强合作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4、解决运作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经成立,往往在运转一段时间以后,普遍存在经费困难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最有效、最方便的载体,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
5、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人才缺乏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在人才方面的支持与推动。政府应制定出保留编制、职位、工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事业单位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也可以采取过渡性办法,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强化乡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四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10-06-29 19:02: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建的自我服务的经济组织。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调研,谈一点想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多种组织探索阶段。2000年后,特别是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规模。截止目前,我局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8户,成员561人,成员出资总额7629万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6户,成员人数258人,成员出资总额5831万元。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还存在着认识模糊、宣传滞后、指导不够和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现状还不适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初期启动资金匮乏,这就特别需要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其渡过
困难期。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扶持。
(二)支持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力度不够。虽然我区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但如何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还需认真研究和加以推进。
(三)各项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尽管享受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在融资、征地、用电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
(四)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尚不健全,部门协调不够;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不够,氛围不浓;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培训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和补助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资金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有力的财政补助。
三要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作为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农技部门建立技术依托或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把专业技能、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培训纳入全区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享受应
有的政策扶持。
四要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一是要坚决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各种优惠贷款,帮助解决合作社启动资金和生产经营资金的不足;二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三要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产品运输的优惠政策。建设用地要给予优先安排指标。农产品运输应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减免相关费用。
四、强化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工商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按照“扩大数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履行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促进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引导工作。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登记管理条例》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提高“抱团闯市场”的合作意识,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新事新办,特事特办,做好主动服务、对接服务、延伸服务和创新服务。
(二)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登记。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加大引导力度,进行分类指导,把辅导咨询、注册登记和规范运作结合起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品牌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要加强原产地保护,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使用地理标志,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特色的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培育、发展农产品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争创著名商标、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