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志们: 我受上届党委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同志们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自中共加北乡上一届委员会换届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加北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抓好结构调整,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定单、效益农业,加快牧业生产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一、前三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三年,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年,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程,顺利完成了上一届委员会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为全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869万元,较2003年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比2003年的2855元增加413元,增长14.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在广泛开展“树、比、促”、“五学、五帮、五比”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学比帮,奔小康”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服务水平和村民的文明素质。我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生态乡镇创建取得了新成就。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大幅度的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无公害绿色保护地面积及春夏菜种植面积,重点培植了幸福村无公害肉、蛋、禽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笨”字号特色养殖业。我乡被地委授予“地级生态乡镇”称号。——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了加北乡信访工作网站,妥善处理了村民的来信来访问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防火、防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乡被地委授予“平安乡镇”称号。——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两风”建设和第二、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认真履行工作程序,严把各个工作环节,扎实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多次在地区、加区举办的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代表加区接受中央巡视组的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领导班子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五个注重”选拔推荐任用干部,得到了上级组织、干部职工和社会的认可。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德才兼备,重政绩选干部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全乡的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较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年龄、文化等结构上较上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整体能力较上一届得到了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廉政制度,切实抓好乡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两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加北乡被地委命名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乡党委被区委评为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三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乡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大;安全生产、信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在5%以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发挥城郊优势,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筑垒”工程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使之具备较好的素质,制定基层领导干部及党员学习、教育计划,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认真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三个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配齐、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增强村级支部的战斗力,达到乡党委“五个好”和村支部“五个好”的具体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争先锋、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对乡、村党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新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和荣辱观教育,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贪不占,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实施“结构调整”工程要以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主辅换位”、富余劳动力输出、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山产品采集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农业方面。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种植适应各村特点的时令蔬菜品种,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做到需要什么种什么。依托丽雪淀粉厂,发展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继续搞好绿色马铃薯基地建设,保证绿色种植面积,在加北村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二是畜牧业方面。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草场资源,积极为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协调专项贷款和发展资金,使全乡的畜牧发展逐渐成规模。
三、实施“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为农民群众多做实事,做好事,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打造“民心工程”。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走城市化道路,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规划新农村建设,坚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实施,抓好省级试点村加北村、地级试点村幸福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和维权工作。要借助加区城市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不断发展的好形势,乡村两级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有序地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闲置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从多个角度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对农民工的专项培训,为农民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使农民工能够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出去“再就业”的法律意识,懂得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职工、农民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坚持动态管理、属地化管理和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两个必保”和“应保必保”。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解决更多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做好乡干部包扶和相关部门对接包扶的具体工作,使扶贫解困的求助工程不断延伸和扩大,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实施“文明工程”我们要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三互”为载体,继续在村民之间开展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互相帮助的活动,在做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坚持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清新幽雅、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一是要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达到“五化”,就是农村软硬环境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提高村民素质工作。发挥公民文明学校的作用,由传统走向创新,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农村便于农民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以各小学为阵地,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深入开展“三培养”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来进行,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好”为标准,进一步推行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要把农民中率先勤劳致富的先进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用“三培养”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培养”活动成效。三是要开展好各种创建活动。做到“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农村环境、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移风易俗为重点,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60的住户达到六星级以上标准。同时,在机关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科室的评比,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通过评比,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继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力争在地区文明乡镇评比中再创佳绩。树立一批农民中的优秀典型,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四是创建达标乡镇。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农村基层的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新生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确保农村教育、计生、民政、医保及环保等五项工作都要达标。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地各项农村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依法护农,堵住假劣农资流通渠道,严格禁止坑农、害农案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接待处理好农民来信来访,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农村大局稳定。
五、实施“施政工程”一是依法行政,建设依法政府。按照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能,接受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和群众举报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二是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多熟悉情况,多研究工作,加强对业务工作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着力解决业务不精,浅尝辄止,不在状态的问题,努力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效率高,作风正。要善于领会上级精神,研究政策取向,把握工作导向,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工作要有争先意识,争创一流意识。四是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以清新的政风和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同志们!我们这次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动员大会,是凝聚人心的大会,是鼓劲的大会。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地、区委的领导下,动员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把我们加北乡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志们:
我受上届党委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同志们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自中共加北乡上一届委员会换届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加北乡党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抓好结构调整,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定单、效益农业,加快牧业生产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一、前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三年,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三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程,顺利完成了上一届委员会确定的主要工作目标,为全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3869万元,较2003年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比2003年的2855元增加413元,增长14.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一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向上争取扶贫资金37.2万元,发展肉牛养殖156头,建立村级畜牧综合服务站1个,修缮村屯路18公里,修缮新建桥涵20座。水利部门为农村投资800余万元,打凿人畜饮水机井46眼,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改水改厕工程顺利实施。有500余户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建造50个标准化厕所。(2)投入近10于万元,对全乡高低压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3)对村屯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为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解决了五一村村民40年来行路难的问题。(4)投入资金近3万元对对村屯环境进行绿化美化。(5)投资7万多元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分别进行了维修、打水泥地面,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粉刷;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6)投入6万余元,更换加北村主道两侧的板杖子、幸福小学板杖子、五一小学板杖子共计3031.5延长米。扶正打齐板杖子近24公里,板杖子达到了整齐划一,整齐美观,(7)投入资金16万元,为幸福小学修建了1500平方米的操场。(8)乡政府院内东侧新建一套7万于元的健身路径。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在广泛开展“树、比、促”、“五学、五帮、五比”活动基础上,深入开展“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学比帮,奔小康”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服务水平和村民的文明素质。我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
——生态乡镇创建取得了新成就。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大幅度的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无公害绿色保护地面积及春夏菜种植面积,重点培植了幸福村无公害肉、蛋、禽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笨”字号特色养殖业。我乡被地委授予“地级生态乡镇”称号。
——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了加北乡信访工作网站,妥善处理了村民的来信来访问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防火、防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乡被地委授予“平安乡镇”称号。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两风”建设和第二、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认真履行工作程序,严把各个工作环节,扎实进行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多次在地区、加区举办的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第三批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代表加区接受中央巡视组的检查验收,并受到好评。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以争创“五好乡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的大局,贯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条主线,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全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来,建立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委成员包村、农村无职务党员定岗定责等30余项制度,做到了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的正常化、经常化。三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
到了跨越式发展,乡党委书记被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乡党委被地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一个村支部被区委评“五个好”村党支部,两个村支部被区委评为标准化党支部,15名党员被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区委评为优秀党委工作者,1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区委评为“三强式”村党组织书记。
——领导班子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五个注重”选拔推荐任用干部,得到了上级组织、干部职工和社会的认可。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坚持德才兼备,重政绩选干部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全乡的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较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年龄、文化等结构上较上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整体能力较上一届得到了增强。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廉政制度,切实抓好乡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两公开工作,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加北乡被地委命名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乡党委被区委评为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乡党委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一是坚持科教兴乡战略,认真抓好“普九”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乡中心学校在统考中和综合评比中都保持了位居全区前列的好成绩。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每年约组织15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里和外地打工,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有效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四是认真执行国家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小学“一费制”和农村独生子女的“两免一补”及农村计划生育部分奖励政策,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五是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2004年我乡参合率为50.4;2005年参合率为64.4。2006年参合率为80。两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发放补助资金20万余元,受益农民达156人次;民政给我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补发资金近6万余元,受益农民达76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六是认真搞好民政低保、五保、优抚工作。自开展农村“两个”必保工作以来,累计救助贫困家庭1000余户,累计发放救助资金共计40余万元。得到救助人口1800余人。在农村助学方面区委、区政府采取农村初中就读到县集中办学的办法,对每位学生实施政府补助,每人每月补助50元,特困生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实施“阳光工程”救助贫困儿童,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自愿救助一名特困学生,全乡共有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共包袱贫困生7名,每年累计为贫困生资助2100元。几年来,政府对我乡农村教育仅此一项投入8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1100人次。目前全乡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认真搞好救济粮款发放兑付工作,确保了灾民和弱势群众的正常生活。
三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乡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大;安全生产、信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在5%以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发挥城郊优势,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筑垒”工程
一是继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艺术水平,使之具备较好的素质,制定基层领导干部及党员学习、教育计划,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认真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使三个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配齐、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增强村级支部的战斗力,达到乡党委“五个好”和村支部“五个好”的具体要求。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争先锋、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加大对乡、村党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新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和荣辱观教育,努力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贪不占,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实施“结构调整”工程
要以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主辅换位”、富余劳动力输出、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山产品采集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农业方面。要进一步合理布局,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种植适应各村特点的时令蔬菜品种,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做到需要什么种什么。依托丽雪淀粉厂,发展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继续搞好绿色马铃薯基地建设,保证绿色种植面积,在加北村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二是畜牧业方面。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草场资源,积极为畜牧养殖专业大户协调专项贷款和发展资金,使全乡的畜牧发展逐渐成规模。
三、实施“民心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为农民群众多做实事,做好事,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打造“民心工程”。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走城市化道路,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规划新农村建设,坚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实施,抓好省级试点村加北村、地级试点村幸福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把我乡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和维权工作。要借助加区城市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不断发展的好形势,乡村两级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有序地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闲置人员得到妥善安置,从多个角度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开展对农民工的专项培训,为农民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使农民工能够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出去“再就业”的法律意识,懂得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职工、农民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坚持动态管理、属地化管理和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两个必保”和“应保必保”。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解决更多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做好乡干部包扶和相关部门对接包扶的具体工作,使扶贫解困的求助工程不断延伸和扩大,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实施“文明工程”
我们要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三互”为载体,继续在村民之间开展互相学习、互相评比、互相帮助的活动,在做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坚持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清新幽雅、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一是要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达到“五化”,就是农村软硬环境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提高村民素质工作。发挥公民文明学校的作用,由传统走向创新,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农村便于农民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以各小学为阵地,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三培养”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来进行,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好”为标准,进一步推行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要把农民中率先勤劳致富的先进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用“三培养”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培养”活动成效。
三是要开展好各种创建活动。做到“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农村环境、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移风易俗为重点,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60的住户达到六星级以上标准。同时,在机关开展文明职工、文明科室的评比,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学习活动,通过评比,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继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力争在地区文明乡镇评比中再创佳绩。树立一批农民中的优秀典型,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是创建达标乡镇。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农村基层的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新生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确保农村教育、计生、民政、医保及环保等五项工作都要达标。要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地各项农村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依法护农,堵住假劣农资流通渠道,严格禁止坑农、害农案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接待处理好农民来信来访,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农村大局稳定。
五、实施“施政工程”
一是依法行政,建设依法政府。按照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能,接受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和群众举报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
二是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多熟悉情况,多研究工作,加强对业务工作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着力解决业务不精,浅尝辄止,不在状态的问题,努力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效率高,作风正。要善于领会上级精神,研究政策取向,把握工作导向,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工作要有争先意识,争创一流意识。
四是廉洁自律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好事和实事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以清新的政风和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同志们!我们这次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动员大会,是凝聚人心的大会,是鼓劲的大会。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地、区委的领导下,动员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把我们加北乡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三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推动供销合作社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6月30日)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经济合作组织,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照省政府文件要求,我们既倍受鼓舞,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近年来,赣榆供销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社的精心指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服务功能,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努力。
一、立足三农,创新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力开展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自2006年以来,我社在配合县委组织部开展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中,引进“苏农”、借鉴“苏果”,在农村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小门店、大网络”流通体系建设。依托新农村服务中心和赣榆苏农、润民农资、天惠超市等龙头连锁配送企业,对全县近千家农资农家店和日用消费品便民超市开展商品配送,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购物环境。目前,连锁配送已成为我县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流业态,不仅较好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而且为助农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社建办的为农服务社、便民超市、农资农家店,不仅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还主动开展预约订 1
货、农技咨询、送肥送药上门等服务。在开展商品连锁配送的同时,我们还对连锁店经营者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不仅成了商品经营的行家里手,而且掌握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为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安全消费的需求。
二、开放办社,加强合作,在引领农民致富的道路上着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挥紧贴农民的优势,领办、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走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省政府44号文件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目标任务之一。近年来,我社坚持开放办社,积极倡导与社会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领农民闯市场、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设立登记、成员、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采取基层(中心)社领办、与农民联办、支持能人创办等方法,坚持多种形式发展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供销社创办、联办或牵头领办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厉庄谢湖有机茶果、墩尚丰润泥鳅养殖、赣马益发养牛、石桥润民禽蛋等专业合作社被省社授予“四有”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城西蚕桑专业合作社是在县供销合作社指导下,由基层社主任创办的供销系统最早的一家专业合作社,不仅安排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而且吸收大批农户入社,接受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现已发展入社农户800多户、蚕桑种植基地3500多亩,入社社员平均亩产收入4000多元,每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00万元。
2009年3月份,我社牵头在赣马镇召开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起到
了积极推动作用。今年6月,我社牵头领办的江苏省天翔养牛专业合作联社,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正式成立。该专业合作联社是连云港市乃至省内建办的首家养牛专业合作联社,拥有省内外成员社23家,注册资金4370.1万元,带动农户10000多户,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5300万元,目前正积极申报全国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三、转变职能,帮扶共建,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切实为农民办实事
供销合作社是最早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过去曾长期发挥着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面对党和国家赋予供销合作社的新职能、新任务,我社转变职能,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为农民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主题实践活动,先后与城西镇黄庄村、班庄镇山西村、沙河镇东胜村、海头镇马庄村、赣马镇柳湖村、欢墩镇介沟村等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投入帮扶资金30多万元为帮扶村建设村支部办公活动场所、添臵信息化电教设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社帮扶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调查研究,掌握信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先后为赣马柳湖村和欢墩介沟村修建下水道1800多米,解决了两村道排水难问题,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我社还通过为他们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协调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等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推动供销社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文件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为农服务工作,巩固和完善连锁经营体系,继续推进超市下乡进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一是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通过整合资源,增量扩股,创新机制等办法,着力加强和完善网络质量,扩大网络覆盖面,巩固提高农资市场占有率。开展统一采购、连锁配送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把农资经营和良种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及使用技术。
二是提质增效推进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坚持“提速”与“提质”并举,从提升质量为主,一手抓扩网,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手抓建设质量,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夯实“新网工程”建设基础。进一步加强天惠配送中心内部管理,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着力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继续发挥烟花爆竹专营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竞争,以有力的措施加强市场管理,以连锁配送巩固和拓展经营渠道,确保安全经营,扩大销售,活跃市场。
三是重组新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开放创新的理念,发挥供销社系统的组织、网络、营销和人才优势,以建办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组建农产品购销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重构农副产品购销新体系。着力实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对接(农超对接),积极引导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
合作社“抱团”拓展农副产品销售,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使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四是积极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采取引进嫁接,股份制合作等途径,抓住目前我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缺乏经营主体的机会,尽快争取省苏物联公司落户我县,组建龙头公司,联合社会上从事废旧回收利用的单位和个人,成立再生资源利用协会,规范整合全县再生资源市场,同时利用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加强与大型商场(店)的联合与合作,争取拆旧业务,填补空白点,培育增长点。
五是开展“三位一体”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工作。落实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精神,开展好基层社实体、载体、联合体“三位一体”建设。在建设质量和数量上求突破。整合资源,做大项目,做强企业,培育一批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综合服务功能强的“三星级”为农服务社,打造一批运行质量高的基层合作社,不断增强发展实力,提升服务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五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nbs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3、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80年代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出资金平均达1400亿元,比同期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多10倍。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应尽快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转变,采取必要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农业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稳定农业生产。同时,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对我国农业适度保护,应大力实施属于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绿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作物保护与收入安全计划、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检疫防疫、质量检测、市场信息等产前中产后服务;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国家投资逐步集中于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性项目,尤其是动植物品种资源和转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证充足的农业技术储备。
4、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户、每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5、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狠抓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强执法监督,巩固达标成果,为广大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采取国家出大头、地方拨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方式,将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带入实质性运行轨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7、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8、加强
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6页)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在,在个别农村出现的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自身领导方式和工作业绩与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农村基层党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单说教转移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上来,切实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要扎实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贴近实际。一方面通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分析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谈心活动、板报宣传、外出参观、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从素质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把解决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经常化。其次,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党员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主要特征,要学会研究市场、熟悉市场乃至驾驭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从事经营活动。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誉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守法经营,平等竞争,靠信誉、靠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发展。第三,要积极开展党员自我教育。如采取组织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开展农民种养致富能手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二次创业”、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通过民主评议活动,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模范作用、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作出组织处理,以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6页)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