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2 17:5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正面临4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变。一是农村公路建设已经由交通行业落实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支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二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是实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而现在,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这是各级交通部门的“新任务”。三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以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为主要特征,而新时期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养护好,这将开创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的“新阶段”。四是以往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主要立足于“通路”,重在基础设施建设,而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要“通路”,而且要“通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为农村公路建设赋予了“新内涵”。

新的历史起点带给了我们新的历史机遇,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着重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中4个方面的关系。

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关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主导,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是已经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省份,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和协调。凡是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省份,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小城镇和山水林田发展规划,确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目标和重点。总之,制定和完善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与乡、镇、村的“接口”留有余地,避免“走弯路”、重复建设和分散投入。

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关系。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近年来,交通部调整了公路建设重点和投资方向,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任务和目标,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挖掘筹资潜力,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形成了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要承担起各自应有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为主、统筹安排、社会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要处理好鼓励农民参与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一要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三要依法征地拆迁,不随意降低补偿标准;四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不乱采乱挖。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公路建设可以实行以奖代补等办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要处理好交通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公路

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地交通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不等、不推、不靠,切实承担起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责任。同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合作,在征地拆迁、项目审批、资金筹措、施工建设以及养护管理等各方面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要完善适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建设程序规定,在资金、计划管理上规范执行有关的规定要求,同时争取留有适当的灵活性。

此外,农村公路建设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各地在发展目标、技术标准、前期工作、施工管理等方面,不要盲目攀比,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做到从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从当地公路交通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让农村公路成为通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阳光大道,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三篇:加快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涛

摘要:在介绍影响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主要因素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思路,以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从法制建设和创新角度提供参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农村的建设、农民的利益、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让亿万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是投入一些钱甚至是大把大把的钱,也很难建设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因为,新农村之“新”,关键还在于通过新的法律与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中,并以法律与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概而言之,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新一轮的法律改革和制度创新。分而言之,新农村的建设亟待考虑的是法律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问题。

一、影响法制建设和创新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中文化素质差,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薄弱。

长期以来,政府把大量的教育资金投入到城市,使农民从一出生就处于文化教育的劣势地位,而且农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农村文化的真实写照可以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长期存在着的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突出问题,使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低下,虽然近年来,政府已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是积重难返,难以扭转局面。现在大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还仅仅局限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一层次,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传统的遗留上。他们对于法律认识仅限于这样一些情况:(1)重权利轻义务。老百姓要么不懂法不学法,要学只看其中的权利条款,而忽略义务条款。(2)以案为法,规避法律。当邻里发生纠纷时,老百姓也知道去看一些法律书,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一知半解,就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事实,不理睬别人的争辩或司法人员的解释,给司法调解增加了难度。(3)法不罚众的思想严重。在农村,由于这种法不罚众的思想,滋长了某些老百姓无理取闹的气焰。削弱了政府的威信,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老百姓一不满意就可能上访,围攻政府部门,提出许多不合理的要求,使得政府的正常工作无法进行,更谈不上依法治理了。(4)农民对哪些该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哪些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认识不清。

(5)不理解某些法律条款,认为这些法律不合情理。如在《山杠爷》这个电影中村支书被逮捕了,判10天行政拘留,村里人认为不合理、想不通,认为村支书是帮村民将蛮横的人治住了,使村里得到了安宁,维护了村里的正常生活秩序,但他们不知,村支书的行为构成了非法监禁。总之,在农村由于大多数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就使得依“法”治理的农村显得单薄无力,甚至是束手无策,从而影响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创新。

(二)法律法规不完备

在农村的依法行政中,有很多现实问题是法律没有规定的,难以做到依法行政。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法律依据不完备,使得农村许多事情依法办理显得不顺,不合常理。二是某些法律法规缺少相关配套的规定,具体操作难度大,法律权威难以树立,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导致以行政命令替代法律的现象。另外,在农村的管理中,现在强调村民自治,由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凡事一事一议,有结论的老百姓一定要执行,但老百姓如果不执行,村民委员会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事实上法院不好执行,因为一事一议的决定是村民委员会这个自治组织作出的,法院执行无法律依据。所以,在农村的管理中,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就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来管理,不能全部依法行政,从而影响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创新。

(三)农村法治供给不能满足农村法治的需求

在农村,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解决各种纠纷的单位是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目前,农村老百姓遇到纠纷不愿找派出所、法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是派出所、法庭等单位不是按村设置,距离乡(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位置较远的村民发生了纠纷后,如果跑乡(镇)是不方便的,也跑不起。以基层司法所为例,目前全国乡(镇)司法所已达4万多个,工作人员9万多人,平均每年参与调解和指导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的民间纠纷达600多万起,安置帮教刑放人员30万人左右,出动20多万人参加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人民日报〉〉2005.9.7)尽管如此,由于经费、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上述基层部门解决纠纷的能力、水平有限,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司法调解员的调解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法律要求。律师,在今天的大中城市已不再稀缺,但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的边缘地区,则难以看见律师。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近十年,成绩斐然,法律援助专职人员1万多名,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计,2003年全国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近17万件。可以说,法律援助工作已步入良性轨道。但是,受援助的17万件案件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并没有法律援助中心。也许有人会说,每个县城都有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但尽管如此,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律师对涉农案件感兴趣。从而影响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创新。

(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缺乏连续性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并且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普法较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陷入困境,普法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不少群众对近几年颁布的新法律、新法规一无所知(如我在我镇几个村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相当多的老百姓对〈〈行政许可法〉〉不知道)。特别是农民工不懂得如何依法维权,也有的农民缺乏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对外界不良因素缺乏识别能力,自觉不自觉地误入歧途,坠入犯罪深渊,这些都影响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创新。

(五)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一是个人意志大于法。目前在乡(镇)还普遍存在这种观点: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和老百姓是无真理。权大于法的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愚民政策”,不告诉老百姓有关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个人说了算,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弹性和自由度,老百姓也就不能监督其行为是否合法还是违法,从而影响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创新。

二、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思路

(一)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构建良好农村法治秩序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成败,所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环节。为此,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消除城乡教育的剪刀差,促进农村教育的高效运作。其次,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

水平。我国农村仍处于“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德治秩序”、“守法秩序”等交错并存的“多元混合秩序”的格局,道德仍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构建农村法治秩序的重要一环。农村中的纠纷多是一些生活琐事,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解决,引起矛盾激化,酿成大祸。对于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应以道德教化为主,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人们彼此互相信任和相互关爱,有利于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最后,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法制宣传和法制培训。在进行宣传的方法上应走出一条新路,不应该局限于简单利用广播、电视等工具蜻蜓点水式的宣传,而应拓展深度,加强乡村本土法律人才的培养,以弥补农村法律供给不足的缺陷。农村各级党委、政府应针对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思想混乱的现状,利用电大培训、下派工作队、举办农民夜校、集市宣讲队等活动,对农民进行政治、法律、科技、道德、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一方面重点引导农民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觉悟,明确义务,另一方面重点解决农民的小生产、封建论理、生育、法制观念和偏激认识,正确处理自身面对的诸多矛盾,努力使其保持积极的劳动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继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社会包括广大农村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基层干部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党和国家的代言人。如果广大基层干部不踏踏实实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不认真学习新出台或新修改过的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将组织的要求当耳边风,将发下的法律法规资料束之高阁,那么在工作中肯定是要碰钉子、出问题的。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的基层领导,应身体力行,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首先,领导在做出决策、安排工作时,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法律。不管哪一级的文件规定都不能超越法律之上,任何“为了当地的发展,为了地方利益”而损害法律权威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其次,由于行政手段带有临时行、片面行和倾向性的弱点,所以应该由司法机关来处理,党委、政府不能代劳,使农民在榜样中形成法律的良好意识。

(三)改变农村法治供销不足的现状

在农村多设简易法庭,流动法庭或巡回法庭,把法律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农民一旦感到打官司很方便,成本又低,就有助于形成用诉讼来解决纠纷的观念。另外,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是农村法制建设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应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做到“尽助应助”。法律援助不是对贫困人口的恩赐,而是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各级政府应当从立法、管理、组织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完善、充实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明确法律援助办案补贴标准,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法律援助所需的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作用,使法律援助制度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生根、扎根。

(四)积极稳妥地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

长期以来城乡户籍制度有着严格限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改变这一制度,促使“农民”向“全权公民”的转化。从名义上看,农民当然也是公民,但相对于城镇公民来说,农民却属于“权利受限”的公民。因此,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五)出台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以强化对这个群体的特殊保护。

(六)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与供给质量。

在当前的农村,公共产品非常匮乏,举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水利设施、公共治安、交通道路、污染防治、文化生活等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农村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来给以保障。

(七)通过法律改革农村的医疗体制

近年来,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常见,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比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医疗。

(八)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落实。通过制度上的创新与完善,助推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认真落实和搞好法制建设与创新,才能从法律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才是全面的完整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昌麒,《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61期。

[2]何平,农村和谐社会的法治之维。安徽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胡莉芸,朱德莉,《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4]孟博宇,《农村法治建设现状的审视》,《河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04期。

第四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浮梁整体土地利用状况的一个形象描述。我县的特点就是山多、地广、人稀,农村人口、山区人口的比重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还处于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经济状态。一直以来的道路状况也是相当低下,到2002年底,全县还有22个行政村未通公路,2个乡没通硬化公路。786.3公里县乡公路只有

105公里是硬化公路。2002年底县交通局新的领导班子到位后开始了农村公路建设大决战。2003至2005三年共完成村村通砂石路工程93公里,油路、水泥路改造工程534公里,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已全面实现,又有13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县乡公路硬化里程达到了445公里,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率达到了60。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始终抓住规划这一龙头,把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规划的纲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

(一)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实现区内路网规划与国家大交通规划的协调,我们在制定农村路网规划过程中始终以二0六国道、九景、景婺黄、景鹰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国家干线公路为依托,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路网的主导作用和效益。

(二)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农村公路网络规划中充分考虑小城镇的辐射作用,以小城镇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源,以公路为媒介,优先安排城乡之间的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使道路交通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特色旅游名县、工业经济强县”的目标要求,一是抓好了重点工业企业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工作;二是抓好了重点工业乡镇和工业园区交通环境的改良工作;三是重点旅游景区交通条件的改良工作;四是按照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道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来充分发挥我们道路交通的先行官以及环节和纽带作用。

(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建设绿色交通。具体来说,就是在农村公路网络规划过程中,严格按照“一要发展二要保护环境”的原则,注重公路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对土地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的集约利用。

二、领导重视,政府支持“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现在基本上大家都懂,作为领导也比一般人要清楚,但是领导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到底认识到什么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支持并不都一样。我们深切地感觉到任何一项工作开展的好不好,能不能取得成绩和领导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一方面主动为县里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订阅交通方面的报刊杂志,让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交通建设和发展的新的政策和动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地加强考察和调研工作,并把我们考察调研的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多为领导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04年我县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目标要求、县乡村各级的责任义务、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近三年的时间内,县政府主要领导已两次来我局召开专题调研会,不仅仅是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公路、水路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就连我局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部分的解决,为我们全县交通系统能够放下包袱,安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们能够大胆地开展好我们的工作,我们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指导,跟踪服务我县的农村公路有绝大部分是没有列入养护计划的乡村公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只能说是机耕道,那么这些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基本上是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但是有很多村委会,特别是村民对农村公路建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根本不清楚。为此我们的公路管理站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深入到各个乡镇村进行调研,了解公路的通达情况,乡镇村以及村民的积极性,向村委会和村民讲解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政策,特别是对于大家关注程度比较高的资金问题,一是讲清政策,二是积极为村委会出点子想办法,有力地激发和保护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其次是切实转变职能,热心为群众服务,及时进行公路的勘察、测量和设计工作。在公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充分发挥公路交通部门业务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减轻乡镇以及村委会的工作压力,让群众放心,也让群众满意。

四、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农村公路建设最难的是资金问题,特别是我县原来农村公路的基础就差,建设和改造的投资相应的会提高。为尽可能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问题,近几年我县在财政没什么大的发展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了不少资金作为地方配套,并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第五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女山湖地处江淮之间,位于明光市东北部,面积278.7平方公里,辖24个村,人口42517人,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北依女山湖,水上航线三面环绕。盛产鱼、虾、蟹、芡实、菱角等60多种名特优水产品,水产品产量达4万吨,所产的“女山湖牌”大闸蟹获国优农产品称号,是国家重要商品鱼生产基地,被誉为“皖东水上明珠”和中国螃蟹之乡“。

一、关于我镇党风廉政的工作情况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成果,筑牢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塑造其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要充分利用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二要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教育说服力。目前,在我镇仍有少数干部宗族观念严重,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出现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基层干部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三要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实施纲要》和《党章》,利用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围绕构建农村基层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为了使新农村建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公开管理制度。其次,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村干部用钱行为。再次,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挥反腐败的惩处威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突出重点部位,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二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专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三是全面建立警示训诫防线,明确党政领导实施警示训诫的职责任务,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规范各环节工作任务。把构建警示训诫自觉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贯穿到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分及廉洁自律、述职述廉等各项工作之中。通过警示训诫防线教育挽救一些有轻微违纪的干部,更大的激发基层农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要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乡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

二、关于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女山湖镇是省和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年来,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体要求,抓关键,突重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们按照“结合实际、尊重民意、突出特色、注重配套、严格执行”的要求,科学规划、分布实施。邀请省建工学院高起点为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同时又邀请上海、滁州等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商业步行街和农民文化广场进行详规,做到无规划不审批、无详规不建设。

(二)建设移民新村

结合潘村洼移民工程,加快建设移民新村,使之成为女山湖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共移民建房3310户,其中已建成3100户,已搬迁2230户,拆除老房2000户。建设主次干道25公里,其中水泥路5公里,通户水泥路179条、24226米、60738平方米,通户下水道28076米。自来水、电信线路和有线电视工程通到户。架设8台变压器,改造变压所1个。树立标杆电力线路20公里。建设公共厕所22个。架设路灯2公里60盏。拟建农民文化广场19000平方米,商业步行街19500平方米。安淮等四个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层综合楼1080平方米,绿化道路20公里。

(三)以“村村通”工程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目标

一是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队队户户通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平坦路。截止5月底,全镇共投入477.0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2.1万元,修建村队水泥路17.5公里,户通水泥路24公里,1758户走上平坦路。

二是实施老村庄整治。大力开展农村“五清五改”活动,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全镇已建沼气池30座。投入10.5万元迁移草堆150个,清除杂草5000平方米,清除空草房16户、52间,整理空闲地40亩,清理猪圈50个,投入50多万元新建厕所26个,改厕28个,老街和移民新区80%的户有洗手间,彻底改变“咳嗽”厕所现象,条冲段花园路绿化7000米。

三是建设新集镇。投入500多万元整治大闸路,硬化下水道3600米,整修街道800平方米,硬化、美化工程2000平方米,对原自来水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新铺自来水各类型管道21810米,使集镇1.5万人喝上干净水。铺设彩板1800平方米,建设“水上明珠雕塑”,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使渔(农)民种上高效田。渔业上,无公害认证面积1万亩;生态示范养殖区面积6万亩,蟹、鱼、鱖混养面积6万亩、网箱养鳝50箱。农业上,建好五个基地和一个示范区:1万亩种子繁育基地、3000亩紫罗兰山芋生产基地、500亩甜叶菊生产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獭兔养殖基地、3000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

五是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结合我镇实际开展“树文明新风、促镇容整洁”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镇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构建和谐女山湖、干群争做文明人的氛围更浓。

六是再建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1080平方米的安淮等4村党员活动室四层综合楼工程,投资7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新建的女山湖卫生院三层门诊楼工程,确保年底完成150条、1500户户户通水泥路和下水道工程,已建成100条;完成百帆路、步行街40盏路灯安装工程,完成安淮村2500米主下水道工程和中、小学250米下水道工程;确保完成第三批200户移民工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寄宿制学校问题,女山湖是渔业重镇,6472名渔民常年生活在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26万亩的水面上,渔民子女上学,一部分寄宿在附近亲友家,一部分由老年人带孩子住破船上,生活环境差,安全系数小,造成渔民子女上学难、难上学。

二是渔港问题。渔民老人带小孩念书住在船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停靠无码头,每逢突发恶劣天气,渔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渔民和小孩溺水身亡年年有发生。

三是邵岗吃水难问题。邵岗集镇人口4000多人长期存在吃水难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整治邵岗街道脏、乱、差,硬化街道路面力争实施邵岗街道水泥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17000平方米农民文化广场,力争年底初见雏形;拟引资1500万元建设200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力争9月份开发启动;目前项目合同已经签订。

二是创造条件力争完成移民区路肩硬化工程;

三是申报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游泳池项目和女山湖镇申报旅游乡镇项目。

女山湖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下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

    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 陈训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实这一历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桂平市共有408个行政村(不含街道社区),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只有161个,仅占总数的39.5%;目前还有247个村尚未通等级公路,占应通车行政村的60.......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胶州市着眼城......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篇

    文章标题: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姓名:娄永飞 学号:0915104025 班级:09经济学一班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建设农村沼气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吴桥镇2010年沼气建设工作小结 吴桥镇认真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民生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心倾力打造"村风正、村庄美、村民富"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