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坊干部学习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试卷
考试标题 《十八大精神与宏观经济形势》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所属课程 《十八大精神与宏观经济形势》下 倒计时 28:37
一、判断题(10 道)
1.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正确 错误
分及格。
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既要扩大,同时要提高质量。
正确 错误
3.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正确 错误
4.创新社会管理即协调好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正确 错误
5.老百姓在社会管理中起到主导推动作用。
正确 错误
6.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支撑。
正确 错误
7.在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安徽也做了好的探索,他们认为需要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可持续性,这为其他地方实施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正确 错误
8.十八大中将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为安定有序。正确 错误
9.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正确 错误
10.截至到“十一五”,我国教育改革实现了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下述描述中不属于十一五规划时期的成就的是()。
A.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低碳经济广泛普及 C.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D.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下述不属于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的社会形态的是()。
A.奴隶文明 B.共产主义文明 C.封建文明 D.社会主义文明
3.下述不属于目前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B.城镇新增就业900万 C.居民消费涨幅控制在4% D.进出口总额增长10% 4.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D.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五位一体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A.十五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十七大报告
D.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的讲话
7.社会建设实质上要突出()。
A.市场性 B.社会性 C.政府性 D.组织性
8.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年实现收入倍增计划。
A.2020年 B.2015年 C.2018年 D.2016年
9.党的()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
A.十六届三中 B.十六届四中 C.十六届六中 D.十七大
10.1972年,联合国在()召开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
A.伊朗 B.斯德哥尔摩 C.希腊 D.里约热内卢
11.十八大报告中出现()处“生态”一词。
A.36次 B.37次 C.38次 D.39次
12.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政府应对经济之策不应该包括()。
A.经济转型 B.人民币升值 C.财政政策以民为本 D.发展资本市场
1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的总目标。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C.建设公平正义社会 D.建设橄榄形社会
14.十八大上重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不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15.食品安全问题属于政府的()。
A.宏观调控范畴 B.微观规制范畴 C.统筹兼顾范畴 D.中观运筹范畴
16.目前欧元区共有()个成员国。
A.17 B.18 C.19 D.20 17.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因为不公正造成的,化解不和谐必须从()着手。
A.提高生产力提高 B.兼顾各方利益
C.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不受侵犯 D.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18.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19日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把群众()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高兴不高兴
B.满意不满意 C.幸福不幸福 D.答应不答应
19.以下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取向的是()。
A.维护社会公平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解决社会矛盾
D.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
2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是()。
A.提高质量和效益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科学发展
D.实现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三、多选题(10 道)
1.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包括()。
A.新型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2.十七大提出的四化包括()。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国际化 3.十八大提出的政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包括()。
A.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B.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机遇,具体包括()。
A.刺激国内需求,以建立消费长效机制促进内需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B.利用国外经济困难之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C.购买中国所需要的资源及矿产 D.吸引国际人才,促进人才强国战略
5.下述选项中,属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的是()。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C.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D.实现新四化
6.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关于均等化的问题具体包括()。
A.近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显著提高
B.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加快改革财税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今后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成为工作重点
7.关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政府债务波及经济 B.世界资本市场波动 C.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D.债权国家集体被坑
8.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建设
9.十八大整合了加快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其目标包括()。
A.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B.健全的公共服务管理网络
C.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D.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十八大提出的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包括()。
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C.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D.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篇: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答案
true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农业文明理念。
(2)错
true
党的十八大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对
true
党的十八大后,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1)对
true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1)对
true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治理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错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规模化。
(2)错
true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民众需求和与民生相关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2)错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1)对
true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对
true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
(1)对
true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1)对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从这个角度上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对
true
工业文明中的是追求物质利益狭隘的经济人,生态文明社会要求我们从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
(2)错
true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垃圾做烧毁、掩埋等处理,至今没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
(2)错
true
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1)对
true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生态文明在生产方式上依然会重点关注经济增长问题。
(2)错
true
生态文明是一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世界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1)对
true
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
(1)对
true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1)对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要从过程上大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2)错
true
劳动价值论计算一个物品的价值时使用的是必要劳动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讲,资源本身的价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2)错
true
20世纪中叶,生态破坏首次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1)对
true
原始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大自然是崇拜和依赖的。
(1)对
true
发展循环经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1)对
true
人类中心主义使得原本充满灵性的有机自然界沉沦为机械的、僵死的被征服与掠夺的对象。
(1)对
true
生态文明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人与自然关系秩序的需求。
(1)对
true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价值有了明确的认识,自然被赋予了道德地位。
(2)错
true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存方式。
(1)对
true
生态文明是一种自然主义,可以说是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也可以说是消极地向田园式生活的自然回归。
(2)错
true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对
true
从世界范围看来,生态问题正在演变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
(1)对
true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1)对
true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大中国企的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错
true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作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1)对
true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生态经济建设新格局。
(2)错
true
生态文明要以生态技术为基础,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1)对
true
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体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2)错
true
文明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化的生产方式。
(1)对
true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再生资源角度来考虑,垃圾也可以是再利用的宝贵的资源。
(1)对
true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成果。
(1)对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3)生态文明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加以珍惜。
(1)国土
true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这里的国情是指()。
(3)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true
原始文明对自然的态度是()。
(4)依赖自然
true
对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4)环境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true
生态文明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尊重和维护()为主旨。
(4)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
true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1)农业发展格局
true
1972年,联合国在()召开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
(3)斯德哥尔摩
true
拟在住宅区、学校、机关、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设立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或者其他污染建设项目时,建设单位应当()。
(4)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有效保护周边环境的措施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增空间结构。
(3)效益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美丽中国
true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为出发点。
(1)生态环境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集约高效,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
(2)生产空间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2)预防为主
true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推动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产能力
true
()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4)《我们共同的未来》
true
工业文明的核心思想是()。
(3)以人类为中心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4)制度
true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1)实用性原则
true
低碳经济,是指在()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4)可持续发展理念
true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2)6月5日
true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2)天然气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纳入其中,变为“五位一体”。
(3)生态文明
true
关于工业文明时期解决环境问题的态度,说法正确的是()。
(3)环境保护
true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
(2)生态经济
true
生态文明就是要使()在产业结构当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主要的源泉。
(3)生态产业
true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2)节约资源
true
生态文化既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前提与保障。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的文化。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true
发展(),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1)循环经济
true
建立()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true
()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会自觉承担起改善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
(3)生态文明
true
生态文明的着眼点是()。
(2)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
true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形态。
(1)文化伦理
true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还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4)调整经济结构
true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2)气候变化
true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2)汽车尾气排放
true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各自能力原则
true
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
(1)国家意志
true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重要成分,目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来源是()。
(2)燃煤电厂
true
()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4)良好的生态环境
true
利用生态规律来生产工业产品,要做到()。
(1)有效的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2)消费的导向是注重产品的质量
(3)资源能够循环使用
(4)注重开采物的利用率
true
生态文明作为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
(3)社会
(4)自然环境
true
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当中。
(1)法律制度
(2)思想意识
(3)生活方式
(4)行为方式
true
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各方面和全过程。
(1)经济建设
(2)政治建设
(3)文化建设
(4)社会建设
true
生态文明的运行规律,是从过去的对立的、征服的、污染的、破坏的状态,变为()的生态轨迹。
(1)和睦的(2)协调的(3)恢复的(4)建设型的
true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过程,坚持()的方针。
(2)节约优先
(3)保护优先
(4)自然恢复为主
true
建设生态文明,要从思想意识上实现()理念的转变。
(1)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从过度消费资源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3)从重物轻人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true
与传统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相比,现代国家安全问题又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主要包括()。
(1)生态的安全
(2)资源的安全
(3)环境的安全
true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
(2)城市化格局
(3)农业发展格局
(4)生态安全格局
true
工业化的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并且主要是在工厂中进行的。
(1)劳动对象是无生命的东西
(4)劳动生产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true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以下属于生态危机的是()。
(1)全球气候变暖
(2)土地沙漠化
(3)臭氧层破坏
(4)生物多样性锐减
true
从理论上讲,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来重新调节()。
(1)社会生产关系
(2)生活方式
(3)生态观念
(4)生态秩序
true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在()方面区别于工业文明。
(1)文化价值观
(2)生产方式
(3)生活方式
(4)社会结构
true
生态文明始终强调()的协调发展。
(1)人与自然
(2)人与人
(3)经济与社会
true
生态文明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为基本原则。
(2)生活富裕
(3)生产发展
(4)生态良好
true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着力推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1)绿色发展
(2)循环发展
(4)低碳发展
true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树立符合自然生态价值的()。
(1)价值需求
(2)价值规范
(3)价值目标
true
生产绿色的生态产品,是以()为特征的生产或生活活动的综合。
(3)最小的消耗
(4)最大的产出
true
通过(),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1)资源的综合利用
(2)短缺资源代用
(3)二次资源利用
(4)节能、节料、节水
true
循环经济是一种()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1)低消耗
(2)低排放
(4)高效率
第三篇: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考试电子讲义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大纲
一、人类文明进入重要的转型期
1.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
2.选择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3.生态产业
4.循环经济
5.工业文明同其他文明的区别
6.生态危机
二、生态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的地位
1.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
3.生态文明同其他文明的关系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1.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2.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重视生态安全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正式写入党章,并且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生态文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思想、目标和制度保证,提出了生态价值的新概念,认为自然资源因其有用性而具有价值。
一、人类文明进入重要的转型期
人类文明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是指从工业文明转入到生态文明,我国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期,要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
1.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
原始文明: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依赖自然,所以并没有出现环境问题,此时人类是听天由命的状态;
农业文明: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增加,人类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改造自然,出现了森林砍伐、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但是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此时人类是“牧童经济”状态;
工业文明:18世纪至今,以人类为中心,提出征服自然,从地区性环境问题发展为全球性环境灾难,人类开始提出保护环境;
生态文明:人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人与自然要和谐,要善待自然,可持续发展。
2.选择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一切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工业文明的基础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生产的劳动工具是机器,它的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劳动对象是无生命的东西,材料和人员是主要的物质资源。
第二,劳动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这主要依靠力学,物理学,化学,科学技术等作为手段。
第三,生产空间,主要是在工厂中进行。
(2)实践依据
第一,工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工业运动的扩张,出现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
第二,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少、散、贫、杂;资源利用率低;
第三,世界矿产资源的开采年限不超过100年;
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反生态的发展观,因此生态文明将取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为生态产业。
3.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生物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
按照生态规律生产工业产品的要求,要做到四个方面:
第一,有效的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二,以消费为导向,注重产品的质量;
第三,资源能够循环使用;
第四,注重生产的效率。
4.循环经济
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经济,即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5.工业文明同其他文明的区别
工业文明的特点:
第一,工业文明凭借科学技术发展获得了空前干预自然的能力;
第二,工业文明无视自然的价值;
第三,经济增长成为工业社会的最大追求,主张高消费。
6.生态危机
(1)环境革命
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美国作家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1970年4月22日,美国2千多万人上街游行,要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增长的极限》一书也在重视环境问题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它称为20世纪70年代爆炸性的杰作。这本书的结论是如果当前人口、工业化、污染、食品生产、资源消耗增长趋势不改变,如果还是走原来的工业发展老路,人类文明离大限之期仅仅一百年之遥。
(2)走出工业文明的困境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此次环境会议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这次会议当中,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1992年6月3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第二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制定了一个重要的文件——《二十一世纪议程》。
生态文明并不是废弃工业文明,而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
二、生态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的地位
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成果。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的分配。可持续发展观以尊重和维护生产环境价值和次序为主旨,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手段,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生态文明以整体协调为原则,重新调节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理念和生态次序。
2.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
第一,文化价值方面,生态文明的归需点是人与自然关系平衡,而工业文明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第二,生产方式方面,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工业文明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增长;
第三,生活方式方面,生态文明既强调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存,提倡绿色消费;而工业文明则是简单的物质的需求;
第四,总社会结构方面,从文化价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四个方面努力实现更为高度的民主。
3.生态文明同其他文明的关系
一方面,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理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当中,并由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1.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思想意识上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必须从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这种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
第二: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费资源、破坏环境这种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模式转变;
第三:必须从把增长简单的等同于发展、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3.重视生态安全
改变传统安全概念,充分认识到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视环境问题,将生态文明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作出庄严承诺,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四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85分----潍坊干部学习网
一、判断题(10 道)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正确
错误
2.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正确
错误
3.公益性与经营性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较易将其进行严格划分。
正确
错误
4.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
错误
5.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6.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正确
错误
7.由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也需要文化产业发展。
正确
错误
8.传统媒体在某些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党报不如地方党报,地方党报不如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不如网络。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立正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
正确
错误
10.当前我国要不断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文化“走出去”的四个基本元素分别是政府、民间、送出去、卖出去。其中,()是最佳选择。
A.民间+市场
B.民间+送出去
C.政府+卖出去
D.政府+送出去
3.美国学者雷默在()中提到:“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A.《中国思想的底线》
B.《中国学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C.《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D.《淡色中国》
4.2002年,全国2861个县,有()没有图书馆。
A.152个
B.252个
C.489个
D.752个
5.目前,我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有()多家。
A.1000
B.2000
C.4000
D.9000
6.党的()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为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中国政府于()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
A.1978
B.1983
C.1987
D.1992
8.2008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万场次。
A.41
B.55
C.69
D.73
9.台湾地区颁布的()中提到:“源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保证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A.《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
B.《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C.《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10.早在上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的职能开始由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
A.二三十年代 B.七八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八九十年代
11.“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A.硬实力
B.巧实力
C.软实力
D.硬实力与巧实力
12.1983年,()同志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A.邓小平
B.陈云
C.刘少奇
D.叶剑英
13.“十一五”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推动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00.2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倍。
A.6.2
B.7.5
C.10.4
D.12.4
14.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农家书屋30万家,乡镇文化站()万个。
A.2.67
B.5.78
C.7.92
D.10.11
15.中国经济是世界上第()大经济体,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与经济的影响力很不相称。A.一
B.二
C.三
D.四
16.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点()万个。
A.98.7
B.94.5
C.83.1
D.76.2
17.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8.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理论。
A.保罗?克鲁格曼
B.托马斯?萨金特
C.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D.约瑟夫?奈
19.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20.文化“走出去”的四个基本元素分别是政府、民间、送出去、卖出去。其中,()是最佳选择。
A.民间+市场
B.民间+送出去
C.政府+卖出去
D.政府+送出去
三、多选题(10 道)
1.演艺院团改革遇到极大阻力的原因有()退休金减少等。
A.演出成本高、风险大、投资收益低
B.演艺生涯短、再就业难度大
C.市场发育不足
D.财政补助不确定
2.文化内容管理是瓶颈,主要表现在()。
A.文化发展繁荣背后的内容丰富
B.文化发展繁荣背后的内容缺陷
C.如何把握内容管理尺度
D.用什么方式来管理文化内容
3.完善支持文化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其做法主要有()。
A.出台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政策
B.实行完全开放政策
C.支持民间资本、其他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业
D.实行有条件开放政策
4.文化体制改革思路中的三不变是指()。
A.党的喉舌性质不变
B.意识形态不变
C.党管干部不变
D.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变
5.完善文化内容管理体制,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
B.依法管理文化
C.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
D.实行文化艺术消费的分级制
6.文化发展应坚持的“四个崇尚”包括()。
A.崇尚自律
B.崇尚创意
C.崇尚多元
D.崇尚法治
7.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A.改变主要依靠精神消费需求
B.改变单纯依赖消耗物质资源方式
C.改变主要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D.改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费需求
8.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艰难,其中关键原因是中外存在着()。A.历史文化差异
B.经济结构差异
C.话语系统差异
D.意识形态差异
9.文化价值主要包括()。
A.文化认同
B.历史感
C.经济价值
D.证据
10.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
B.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C.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D.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心得体会
余培发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人们还记得,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不仅表明,在未来中国的建设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不可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次响亮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从整体看,中国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今后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力。
什么是“美丽中国”?那就是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一定会建设成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让人耳目一新。我相信,这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谁不希望自己工作和居住的环境舒适优美一些?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我们每一
个人从自己做起,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总之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一棵树好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迅速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潮,走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