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描述:在2010年政府工作相关报告中有指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经营畜牧业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递增速度超过10%。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的建立,是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却忽视了污染防治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的调查发现,全国90%的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畜牧水产业的迅速发展,每年动物粪便排放总量急增,而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氮、有机磷,导致水中氮、磷含量增加,使湖水富营养化,引起赤潮、水华等。在饲料中采用微生物技术,通过添加微生物代谢产品(如赖氨酸)、微生态制剂、微生物酶制剂和使用生态饲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粮的消耗和氮、磷等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以河南省为例,随着畜牧水产业的发展,饲料资源日趋紧张,为有效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从减少精料消耗,提高饲料质量入手,减低饲养成本,河南部分地区尝试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推行节粮型畜牧水产养殖业,如南阳新野县前高庙乡发展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改良黄牛品种,提高肉牛品质,在节粮的同时也降低了饲喂成本;荥阳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发展秸秆养畜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禽养殖,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科技促进、协会运作等措施,使秸秆养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秸秆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泌阳县大力发展养牛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走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了解决饲料问题,该县帮助农民搞好秸秆氨化、青贮,变废为宝,2007年秋季,全县青贮玉米秆3000多万kg,按照秸秆和饲料粮的转化比4:1测算,该县2007年秋季节约饲料粮约750多万kg。
第二篇: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
莫靖川(来宾市水产畜牧兽医局,546100)
1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
来宾市肉牛出栏量和存栏量排全区第二位,肉羊居第三位。据统计,2008年,全市牛出栏11.52万头,年未存栏32.98万头;羊出栏14.5万只,年未存栏14.02万只;黑白花奶牛存栏1383头,奶水牛存栏2855头,产奶量1081吨;鹅出栏13.72万羽,存栏11.45万羽;兔出栏30.32万只,年未存栏25.85万只。2009年上半年肉牛出栏5.74万头,增长11.9%,山羊出栏
8.1万只,增长11.7%,牛奶产量1777吨,增长19.7%。
1.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全市可利用的草地面积676.12万亩,人工种草和改良种草面积19.12万亩;农作物秸秆年产量100多万吨,甘蔗尾叶产量2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基本上是晒干后收回利用,很少经过切碎,再氯化、青贮利用。2008年全市农副产品(含甘蔗尾叶)利用86.1万吨,利用率29%。
1.3 规模养殖发展情况
上半年统计,全市规模养牛场221户,存栏3201头,出栏1830头;奶牛养殖户32户,存栏奶牛4867头,其中黑白花1328头,水奶牛3539头,产奶1777吨。规模养羊场590户,存栏羊
5.33万只,出栏2.85万只,存栏能繁母羊4.18万只。规模养鹅场27户,存栏2.16万只,出栏3.16万只。规模养兔场236户,存栏5.3万只,出栏3.84万只,能繁母兔1.23万只。全市现有一家种羊场,存栏基础母羊300只,年产种母羊约500只;现有种兔场236个,大多是自繁自养,能均衡向社会供种兔的有98户,存栏种兔0.86万只,年供种兔的能力约10万只,种兔主要销路是本地市场及周边地市。
2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抓基地建设,抓优势产业带建设,抓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
一是着力建设以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为主的水奶牛产业带和肉牛育肥区;二是建立忻城县、兴宾区为主的山羊优势产业
带,突出发展种草养羊实施舍饲圈养;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抓好养殖小区建设,落实信贷资金350万元。
2.2抓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通过开展养殖业科技大培训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草畜动物生产水平。一是狠抓好牛羊的人工授精,加快优良种畜扩繁;二是加快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最大限度地挖掘草食动物生产能力。三是适度发展规模化饲养,改单一放牧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推广轮牧和催肥制度。四是开展秸杆氨化、青贮养牛。
2.3抓龙头企业,加快草畜动物产业化进程。
主要是加大对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深化和完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实行公司负责提供幼牛等生产资料、信用社负责生产资金信贷投入、畜牧部门负责配种饲养技术服务、农户负责养牛、公司负责收购牛奶加工销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监督保障合力执行的模式,提高草食动物产业化经营水平。
2.4抓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草畜动物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我市兽医检验所和防疫冷链设施,推行草食动物防疫承包制,实行强制免疫,全面实行免疫标识制度,二是加快制定和实施奶水牛、山羊标准以及奶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优质肉牛评定分级方法与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建立一批草畜动物养殖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无公害草畜动物产品品牌。
2.5抓市场流通,完善草畜动物市场贸易体系建设。
一是兴建一批能够贯通城乡的特色产品市场,开辟长期、稳定、广阔的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其集散和推动作用。二是扶持10家牛羊销售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壮大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牛羊营销和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2.6抓品种改良,搞好草食动物基础性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牛羊人工授精技术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展牛吕改现场培训和技术交流10次,培训村级配种员180人次;二是坚持抓好牛品改良工作。上半年全市进行牛杂交配种30058头,产仔16571头,巩固村级牛改点216个。三是加强牛同期发情工作,开展牛同期发情850头。四是抓好羊品改工作。全市建立山
羊人工授精配种点20个,开展山羊人工配种1200只,上半年生产杂交羊777只。
3重点节粮型畜禽养殖养殖的收益情况
全市活牛收购均价15-18元/公斤,活羊17-20元/公斤,兔子18-20元/公斤。各县(市、区)及大乡镇都有一家不同规模的屠宰场并设立牛肉、羊肉销售点,牛肉销售价为35-40元/公斤,羊肉40-45元/公斤,兔肉17-20元/公斤,鹅肉14-16元/公斤。目前全市尚没有畜产品加工厂,畜产品主要以活畜的形式销售。
3.1养牛生产经调查,如果饲养杂种架子牛按市场价每头可获利600-1000元;饲养本地架子牛每头获利300-500元。饲养本地母黄牛年产一胎,产下一岁的小牛纯收入约600多元;本地母水牛,三年产两胎,每头小牛纯收入1000元左右。
3.2奶牛生产来宾市的奶牛销售价格仍然稳定,2008年新鲜水牛奶收购价保持5-6元/公斤,农户饲养1头奶牛自产自销可获利3000-4000元,公司统一收购利润2000-3000元。
3.3山羊生产开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按自繁自养计算,出栏一只本地肉羊需1年时间,可获纯利100-150元,杂交羊需8个月左右,可获纯利200-300元。
3.4养兔生产肉兔生产每只获利20元左右。
4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认识不足,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存在问题。
2009年政府预算报告中农林水事务费1821.74亿元,占5%,其中畜牧业投入未标明出比例,来宾市建市以来也没有规划畜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畜牧业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近两年来,国家只对能繁母猪建立了保险,对整个行业来说做得还不够。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认识不足,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发展思路和模式也存在问题。如一味地强调规模化生产、完成政府工作任务,畜牧业投入一味地投入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特别是建筑方面等。
4.2社会化服务体系跟不上,服务设施不健全,出现技术脱节现象。
全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中,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
只有两个人,主要工作以检疫和防疫为主,畜牧工作抓不上,市、县级主要以管理和项目实施为主,面向基层抓好畜牧生产几无可能。这样一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就没有建立
起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作用,难于将先进实用养殖技术普及到广大养殖户中。
4.3动物防疫的老大难问题没有解决。
表现在:疫病防治手段落后,疫病防治难度大,管理水平急
待提高。动物常规免疫注射难,收费难,免疫反应死亡补偿难,疫情处置难,免疫的密度和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突出问题是:疫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防疫、检疫、监督的各级机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仪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畜产品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不同程度的存在。
4.4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化进程低。
以“公司+农户”带动全市发展奶牛生产的龙头企业只有一
家,即广西皇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肉牛、肉羊、肉兔及养鹅生产都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也没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以原始方式出售,附加值非常低。养殖协会、经济能人或专业合作组织社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无法延伸,产业进程低。
4.5缺乏资金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
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
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资金来完成,没有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银行信贷难的现象较突出。
4.6产业结构调整进度缓慢,草食动物仍属短腿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9.09万吨,占72.5%,牛肉占8.6%,羊肉占1.8%,禽肉占15.3%,表明我市多年来调整的养殖结构还很缓慢。目前我市拥有的养牛生产全区第一、山羊生产全区第三,但与我们所拥有的庞大资源极不相称。据统计,我市甘蔗生产全区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全区第一,可利用的草地面积676.12万亩,草资源、甘蔗叶及农作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不到10%。
4.7组织化程度低,科技信息建设滞后
一此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社是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一些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而设立的,其运作也按政府的意志去操作,经济能人大打折扣。那么自发形成的经济组织或养殖协会,要不断壮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科技信息方面,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
草食动物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下一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思路和建议
5.1以区域化布局推动优势产品基地建设
来宾市草食畜禽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之一是以兴宾、象州、武宣、忻城为主的肉牛重点生产区;二是以兴宾、象州、武宣为主的奶牛生产区;三是以兴宾、忻城、合山等为主的山羊重点生产区。各地方应根据水产畜牧业优势产品区域规划,充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突出重点和地方特色,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集中力量发展草食动物生产,使之在一定区域内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5.2以重点加工型企业搭起产业化的龙头
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畜牧业就谈不上现代化发展。造成龙头企业少而小的原因,除了政府推动不力、政策扶持不足等方面的因素以外,产品生产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市2009年刚投产的广西皇氏乳业集团来宾乳品加工厂,年加工生产能力第一期就达2万吨,而目前我市只能供应5000吨的原料奶。没有充足的原料,很难吸引加工型龙头企业。而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就难以把生产规模做大。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在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来宾市,要大力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就要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优势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和宣传推介,在土地出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来宾投资建厂,建立加工型龙头企业。
5.3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挺起产业化的脊梁
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来宾加快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提高会员养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会员经济效益,以吸引更加养殖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迅速扩大会员人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第二,要加快发展新的专业合作社。一是在现有的养殖业行业协会比如养猪协会、养兔协会等协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二是在现有的养殖小区的基础上,以养殖小区内的养殖户为主体,吸收周边的养殖大户
成立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三是在前几年成立的养殖业联合体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社;四是由龙头企业牵头,带动相关企业、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经营户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组织;五是由畜禽鱼产品经销大户牵头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社。2009年全市计划新成立66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10年,使全市的规模养殖场(户)绝大多数都参加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和承担市场风险。
5.4以完善的市场体系撑起产业化的基础
畜禽鱼交易市场和饲料兽药市场是养殖业产品交易地和信息集散地,在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完善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是我市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建立大型综合性畜禽鱼产品批发市场,为市内外规模养殖场(户)提供批发交易平台。二是在改造现有的县城农贸市场中的畜禽鱼产品交易区,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交易摊位,完善防疫、检疫、消毒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三是根据畜禽鱼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在某一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中心集镇建设专业交易市场,为小型养殖场或农村散养户提供市场交易服务。重点建设象州县石龙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武宣县二塘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等。
5.5以强有力的金融扶持疏通产业化的血脉
畜牧业投资回收期一般6-7年,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须要有国家投入,离开金融的支持来谈现代化畜牧业是不现实的。我市畜牧业特别是草食动物发展较慢,原因有很多,但缺少资本的投入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加快产业化发展,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以及财政补贴等国家扶持水产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政策性信贷银行、商业银行和农业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水产畜牧业的机制,为广大规模养殖农户提供便捷、可靠的金融支持。
5.6以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业化的优质服务
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乡三级水产畜牧业专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其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优质种苗。第三,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第四,要建设草食动物信息化服务体系。开展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工作,对规模养殖场(户)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网络化管理,搭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与市场对接渠道和联系沟通平台。
作者:莫靖川(1973—),男,兽医师,1996年广西农业大学毕业。联系电话:***。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养猪》、《广西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分别是:《虫克星对山着蚧螨病的防治效果》、《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与抗生素对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试验》、《猪日粮中有机铬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忻城县生态养羊的综合措施》、《忻城县北更乡山羊圈养调查报告》、《来宾市推进生态养猪的经验和体会》、《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等,2009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研究》获来宾市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第三篇: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心得体会
余培发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人们还记得,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不仅表明,在未来中国的建设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不可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次响亮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从整体看,中国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今后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力。
什么是“美丽中国”?那就是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一定会建设成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让人耳目一新。我相信,这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谁不希望自己工作和居住的环境舒适优美一些?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我们每一
个人从自己做起,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总之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一棵树好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迅速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潮,走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转型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转型改革
齐建国 梁晶晶
2013-06-03 09:46:00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06月01日
历史实践表明,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会引起人类经济社会体制和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革命。
我国在1978年以前处于农业文明主导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里程碑。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需要再进行一次深入的改革。
生态文明转型改革难度更大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将意味着对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施加更严格的生态环境约束,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体系创新,使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实现革命性的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使创造财富的生产成本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将会降低,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将会下降,从而降低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投入支出能力。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却需要政府增加对生态恢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公共支出,这将与政府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增长形成矛盾。
其次,无论是通过增加资源税的途径激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是通过增加生态环境税的改革提高企业排污代价,都会增加企业成本,企业必将逐步通过价格变动向消费者转移这些成本。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提高物价
总体水平,引起结构性物价上升。物价往往是社会中低收入群体最重要的利益关注,他们的生活水平对物价上升弹性最为敏感,这将会加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压力。
第三,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负担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成本,采取对高收入者征收生态环境税的方法获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投入来源。但这同样会遇到巨大阻力。
1978年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顺应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物质利益的期望,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制度创新激发了所有人致富的积极性。除了生态环境代价以外,几乎没有人从改革中失去什么,只是有人得到了更多,有人得到的少一些,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的物质利益差距扩大了。
而生态文明转型改革的目的不再只是要加快创造财富,而是要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缩小收入差距,恢复被消耗掉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将会使一部分人在改革中失去一些既得利益。而这部分人正是居主导地位、具有话语权的社会群体,如果他们没有在思想上建立维护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保护社会正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责任的自觉,失去既得利益意味着他们也将会成为生态文明转型改革的阻力。
上述问题仅仅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这一场改革会遇到的诸多困难的一部分。
必须克服改革面临的基本矛盾,消除阻力
生态文明转型改革要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必须克服改革面临的基本矛盾,消除阻力。
第一,在全党和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这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让“不管黑猫白猫,破坏生态环境就不是好猫”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这是这场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传统经济制度的核心之一是产权的确立和基于产权的利益分配制度体系。由于这一制度体系没有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植入其中,从而导致作为“社会共有自然资产”的生态环境“产权”缺位,造成生产者“公然盗用”“社会共有自然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社会共有自然资产”损失不能得到补偿。因此,生态文明转型改革必须建立起生态环境产权维护机制,把生态环境纳入社会经济制度体系之中,建立生态环境管理与利用的公民参与决策制度,确立“社会共有自然资产”“产权”和利益补偿规则;改变和完善目前的征收排污费、开矿资源使用费和生态恢复保障金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税和生态使用税“全税”制度、排污型消费产品环境消费税制度,形成完善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第三,全面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循环型技术经济范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传统工业文明下的技术经济范式是线性的,即“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废弃物排放”。生态文明下的生产者责任要延伸到对生态环境保护负责。资源开发者要对生态恢复负责,产品生产者要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环境后果负责。生产者对产品生产要从设计开始考虑全寿命周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清洁生产,对消费后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使国民经济转变成基于绿色低碳技术支撑的“资源高效清洁开采—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废弃物回收再生资源化”循环型技术经济范式。
第四,大力培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国家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国家生态恢复与优化保护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全面提升生态利用的经济效率。大力培育和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实施长期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还要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核算统计与评价体系。(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博士生)
第五篇:专题___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2010级计科系 网络二班 申开仁 20101082210
【摘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绿化清洁能源
前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对此,张文台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今年开展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主题:
节能减排、绿化环境、文明生态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26日到2012年2月6日
实践地点: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
实践的内容报告于下:
正文
一、实践目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减排实施后的效果,以及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践内容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应让普通劳动者拥有适当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断提高这种水平的机会。这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发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应最大限度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整体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事实上,节能减排目标的真正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奖罚体系,强化企业责任,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
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
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实践总结
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3)有利于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5)有利于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建议)?
国家: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6.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进行简要评析. ①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②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青少年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节约资源: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四、结合实际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2009年中考将以选择题、辨析题、实践与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方式灵活多样。
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及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中考出题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及时总结,合理归类。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总之,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尽力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把污染降到最低,让我们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参考文献】《塘房环境保护条例》《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