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的脚步不能稍有停歇》读后感
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读《学习的脚步不能稍有停歇》有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任何的进步都源于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面对环境的变化,消极的拖延、随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法门也是不存在的,只有适应变化,随之而变,才能免遭淘汰。引领变化,奋勇争先,勇做弄潮儿,你就是优胜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我党也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目标和追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召唤和需求。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终身学习更是尤为重要。一名教师在中华文化传承事业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微乎其微,也可以说举足轻重。我们常常用伤仲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其实,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坚持学习,更有可能成为“仲永”。学生在变化发展,他们的信息量大得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时,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一缸常流常新的活水!“活到老,学到老”,不是说说而已。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有时,大家会听到一些抱怨,“十年寒窗终于熬出头了,怎么还得学习,真心烦!”我们自己也或多或少的有过偷懒和拖延的时候。细想来,这些都是基于一个认识----学习是件苦差事。可是理性的人很快就能发现,学习虽然辛苦,回报却是丰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勤于学习的人,一定是善于思考,乐于发现,精神奋发,朝气蓬勃的。新的知识给我们更多展示自己的资本,鲜活的养分使我们的修养不断提升。爱读书的人往往具备含蓄的魅力、沉淀的美。
难道“可以学习”不是一件值得庆幸和感恩的事情吗?有条件、有能力、有机会,还有可以请教交流的同事和朋友,在合作的友好氛围中清晰地记录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无需程门立雪,不用凿壁偷光,学校就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对身边的学习资源要倍加珍惜。
“你的船要是有了破洞,就花点时间补好它。”如果发现自己需要学点什么,就马上行动吧!不要偷懒,也不要拖延,持之以恒,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段更具幸福感的人生。
第二篇: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八年级(1)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曰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08级1班是一个全新的班级,经过上一学期的调整,尖子生都“飞”走了,剩下的全都是“分数的败将”、“思想的工作者”还有几个是“老师的头痛药”、“学校的绞绞者”或是思想不正或是成绩“突出”,所以教学工作难度增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08级1班的学生来讲上课难,听课难,学习难上难,针对这些情况,我作为语文教师,要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
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
七、奋斗目标:力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勤奋上进,在教学中多研究多探索。多向同仁们学习,积累经验。
由于本人工作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可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望同仁们多多指教。
附:教学进度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周次 序号 课题 课时 周次
《藤野先生》 3 1 20 吆喝 2 9 《我的母亲》 3 1 21 春酒 2 10 我的,再塑生命 2 2 22 俗世奇人 1 10 列夫托尔斯泰 1 2 23 综合性学习3 10 综合性学习3 3 24 与朱元思书 2 11 雪 3 3 25 五柳先生传 2 11 雷电颂 3 4 26 马说 2 12 短文两篇 2 4 27 送东阳马生 1 12 海燕 2 5 28 诗词曲 3 12 组歌 2 5 29 综合性学习3 13 综合性学习3 6 30 小石潭记 3 14 敬畏自然 2 6 31 岳阳楼记 3 15 罗布泊 2 6 32 醉翁亭记 3 15 旅鼠之谜 1 7 33 满井游记 2 16 大雁归来 1 7 34 诗五首 3 16 喂,出来 1 7 35 综合性学习3 17 综合性学习3 7 36 复习
云南的歌会 3 8 端午的鸭蛋 3 9
第三篇:不懈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不懈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西南民族大学
鲁磊(羌族)
个人简介:鲁磊,男,羌族,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10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课题;在《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百余篇、合编图书《麻柳刺绣》;四川省2014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我是一个学新闻的学生,过去也在许多新闻单位参与过实践,人物专访也写得不少,而今忽然要提笔写写自己,一时间还真不知该如何下手。新闻写作中有句行话叫“写人不离事”,而事又缘于人,一切还得从我说起。
“坐而论道”是人生乐事,亦是幸事
六年前,一场惨烈的大地震让我的家乡,昔日川西北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变得支离破碎。我死里逃生,和父亲冒着飞沙走石和不断的余震,用了两天一夜徒步回家。路上,我经过一个倒塌的小学,看见许多年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那时,除了悲痛,我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能平安,我会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一定坚强的活着!
四年前,我就要上大学了!全村的乡亲都夸我有出息,掏出一张张皱巴巴的50块、100块给我凑齐学费。临走时,奶奶泪眼花花的嘱咐我“娃呀,你出去念书不容易,要多替我们、替逝去的人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我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回首我的大学生活,我是那么幸福、快乐!我知道,我能从大山中走出来不容易,我能从灾难中走出来更不容易。
在课堂上,我永远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说这就叫“坐而论道”,我特别享受那种在思维的海洋中徜徉的感觉;在图书馆中,我无书不读,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
慢慢地,我发现各种学科的内涵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文学是用文字符号来表现,数学是用数字符号,音乐是用音色、强弱和节奏,绘画是用色彩、线条和明暗等等……上古汉语课时,同学们都在苦恼元明清戏剧篇幅太长难以背诵,我却因为自学了昆腔,可以把《牡丹亭》唱得婉转动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还赠我一个雅号“度郎”,赞叹我怎么什么都懂。也许他们很难理解,经历过“生死一线”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更懂得珍惜在宽敞明亮教室中的学习时光,而我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一个认识: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延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学习。
大学学习
重在思维的训练
我所学的新闻专业是一门“手脑并重”的学科,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要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就必须“吃透”素材;要“吃透”素材,则需要从“历史的高度、人文的角度”去比对、分析、筛选、归纳,而要做到这一切,不仅需要扎实而丰富的知识积累,更需要敏捷的思维能力。
2013年3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中宣部组织的“‘寻找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先进事迹采访团”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采访,在海拔近5000米的龙灯草原,十几家媒体每天采访到的都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我要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在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莽莽雪域高原,还有千千万万和菊美多吉一样坚守在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他们脚下踩着高原的泥土,肩上扛着老百姓的天”。
一种媒体人的责任感就油然而生,“要把藏区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读者,要把藏区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给予他们关注和鼓励。”后来我从3个不同的层面、角度写了4篇通讯,3篇发在《光明日报》上,一篇发在《中华民族报》上,反响很热烈。
特别是那篇反映藏区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文章《道孚县的“吉祥三宝”》发表后,一个藏区的干部给我来信说“看了报道很受鼓舞,道出了广大藏区基层干部的心声,以后要像菊美多吉一样,为老百姓多谋福利。”我想,我的愿望也就达到了。
在一次从采访点回驻地的夜路上,整个采访组都疲惫得睡了过去,只有我和司机不时地闲聊几句。路上要翻越一座海拔4200米的雪山,汽车在一条没有路的山脊上斜斜地开着,望着车窗外从翻滚的云层中渐渐落下的太阳和身旁深不见底的山谷,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怯怯地问师傅,“没有路啊?!”,而师傅却爽朗一笑,“我们走过了就有路了嘛!”。我恍然大悟,这和我们的学习是一个道理:无论纪录片、电影、电视剧还是舞台剧、作文章、编曲,乃至于修房子、搞设计,都是承载我思我想的一个载体。如路上行人,路之导向在人而不在路,用功若偏在修路,路愈精致则愈狭窄,愈会陷入一种单纯形式主义,让思想成了依附于手段的一个附属。
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技术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和思想,就像写文章要找角度、拍片子要把镜头对准什么,都是思维在引导。而大学则是思维训练的最佳阶段,设想如果一个学新闻的人,仅仅只学技术,执着于“怎么写、怎么拍”,那便如何也脱离不了“写稿匠”的窠臼。
在不断学习实践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
2014年初,我又接到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这次的采访对象是我的老校友,而我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和被采访的人面对面交流。他就是原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他在下乡途中,因为山高路滑遭遇车祸,永远的倒在了他深爱的雪域高原。
我的采访对象,大都是与毕世祥有过接触的基层干部。腊月中的康定,滴水成冰,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20多度,而这些基层干部有的走路、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骑马,都准时赶到了和我约好的采访地点,我感动不已。在后来的谈话中,我更惊讶的发现,呵!一大桌人全是西南民大的校友!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佩与感动油然而生。
在采访过程中,我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因为采访的过程,是一次与逝者精神交流的过程,这让我不断在认识别人的同时审视自己:我也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和所有西南民大人一样,沐浴着党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不断成长、进步。从人民的好纪检干部王瑛到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再到服务各族群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毕世祥,他们为所执着的民生事业,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而我曾经做过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又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新闻人的记录,对于旁观者来说,可能仅是消遣、猎奇的故事,而对于亲历者,则是难以言说的喜悦或酸楚。如果去深刻体察那些喜悦或酸楚,历史、文化、民族,这些宏大却可能导向空洞的词汇,会在心中变得细致而坚实,同时也能纠正自己观念的偏差,充实信仰的空洞。
就像新闻界的前辈陈虻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我想,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会让我更加明白,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第四篇:蒙牛牛奶公益的脚步不停歇
蒙牛牛奶关爱自闭症儿童
7月1日下午,大众网、山东商报携手蒙牛牛奶公益特工队来到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开展“我回老家上堂课”的公益活动。
此活动邀请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睿为自闭症儿童上了一堂色彩斑斓的艺术课。整个活动围绕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中的“中国梦”大主题展开,其中蒙牛牛奶作为该活动的公益合作伙伴,全程赞助参与。
“我回老家上堂课”公益活动,通过和自闭症儿童的接触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同时希望社会上更多人来关心爱护自闭症的孩子,尊重他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联结更多的力量,携手蒙牛牛奶从现在到未来,一起注入爱的力量,每个自闭症的孩子都是翅膀受伤的天使,让我们不断用爱让他们重新飞翔。
蒙牛牛奶开展智障儿童公益帮扶活动
龙游培智学校缺乏教材教案,蒙牛牛奶志愿者小分队知道后,通过微博、网络、电台求助,寻找专业特教资源,杭州杨绫子学校赠送了特教教材和器材,一些专业老师还提供了台湾的特教案例。蒙牛牛奶志愿者小分队除了购买专业教材和书籍,还送了50箱蒙牛牛奶给培智学校的孩子。
王渭仙是龙游培智学校的老师,她在农村坚守特殊教育20年,努力让智障儿童融入社会。王老师说:“我的梦想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二十年来,她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个专业问题:教材和教案的匮乏。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她用了全国各地不少教材。但由于这些教材不适合她的学生,经常陷入教学困境。
6月25号,蒙牛牛奶志愿者小分队与媒体再一次来到龙游,为王老师录制公开课视频,并开展公益帮扶活动。
蒙牛牛奶推动媒体、企业的公益联合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持续近一个月,蒙牛牛奶组织“寻找最美”小分队深入全国的各个县区。蒙牛牛奶志愿者在寻找各地乡村教师人选的同时,发现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学生们的一些帮扶需求,在帮扶过程中,积极推动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资源整合,并规划持续的帮扶计划。这种持续公益整合了企业、媒体、社会三方,这种社会创新的公益力量,调动了爱心资源的集合效应。
在王渭仙20年的教学中,她几乎每天会遇到一个专业问题:教材和教案的匮乏。王老师说,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从全国到各地的教材用了不少,但由于不完全适合该校学生,经常陷入教学困境。蒙牛牛奶志愿小分队得知这个需求后,在发动媒体力量需求帮助时,也多次在微博和网络上积极呼吁,发起全社会对我国特教行业的关注、帮扶请求。这些呼吁引发的思考和对话,促进了社会对特教行业的关注与支持。
除了购买了一批专业教材和书籍,在6月25日帮扶活动中,蒙牛牛奶志愿小分队还邀请杭州杨绫子学校,为龙游培智学校赠送了一部分特教教材和器材,蒙牛牛奶希望通过“我回老家上堂课”和“幸福礼单”等持续的公益活动,为龙游培智小学提供一些帮助。活动当
天特邀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领唱袁野,为培智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
蒙牛牛奶倡议全社会关注乡村教师乡村教育
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发起的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持续近一个月,蒙牛牛奶组织“寻找最美”小分队深入全国的各个县区,500多位记者、蒙牛牛奶员工及合作伙伴组成各地志愿者分队参与寻找,在全国20多个省市,走遍400多个乡村,寻访400多个乡村学校,行程共计15万公里,共寻访到300多位乡村教师,并向主办方推荐19位最美的乡村教师人选。
蒙牛牛奶志愿者在寻找各地乡村教师人选的同时,发现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学生们的一些帮扶需求,在帮扶过程中,积极推动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资源整合,并规划持续的帮扶计划。
“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蒙牛牛奶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同仁、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人人公益’的氛围。”蒙牛牛奶的一位负责人呼吁说。
蒙牛牛奶“寻找最美”小分队从浙江龙游培智学校(特殊儿童学校)得知,孩子们课本数量严重不足,‘内容陈旧、一二年级教材混用’,老师没有教案。我们在积极协调解决,如大家有任何 ‘特教小学课本和教案’线索,请速与我们联系,请转发让更多人看见,深表谢意!”以上短文,是蒙牛牛奶官方微博中发出的社会倡议,倡议全社会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教育。
除了倡议以外,蒙牛牛奶分管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翟嵋女士介绍道,为了帮扶“寻找最美”小分队发现的乡村教师,蒙牛牛奶开设了“幸福礼单”的公益活动,向困难的乡村学校捐助教学教具、文化体育等物品。不仅如此,蒙牛牛奶还携当地合作伙伴从点滴开始进行持续的联合帮扶,让帮扶效果最大化。
第五篇:国旗下的演讲稿:永不停歇,追梦的脚步
国旗下的演讲稿:永不停歇,追梦的脚步
国旗下的演讲稿:永不停歇,追梦的脚步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永不停歇,追梦的脚步》。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中考的鼓声却正在耳畔擂响。朋友,你是否仍旧保持着三年前的梦想,你是否正在为最初定下的目标而奋力一拼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让我们在最后的三十天里,开始最后的冲刺和拼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有了梦想,就像在湍流中有了坚实的踏脚石,就像在雾海中有了指路的航标灯。有了梦想的指引,坚定不移地向前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们或许有过实现梦想的快乐,也可能经受过失败的挫折,无论以前是苦是甜,无论今后是坦途抑或崎岖,我们都应保持下去自己曾经的梦,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方向!有了梦想之后便是坚持,有人曾说99步是一个阶段,第100步也是一个阶段,三年的拼搏我们已经创造了自己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选择坚持,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因为梦想已在心中蓬勃发芽。也许你会觉得梦想曾离我们很遥远,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遥远的距离感,才会让我们有向上奋斗的动力,才会觉得成功弥足珍贵!只要你坚持下来,你就会尝到苦尽甘来的喜悦。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才叫成功。坚持的过程需要坚强,何谓坚强?xx青青校园中的保送学子们,他们用聚沙成塔,滴水石穿的精神贯穿六年中学生涯,终于成功拿到名校的通行证;五月来济的周杰伦,奋斗了十载,才得以在镁光灯下开辟万人欢呼的奇迹。其实大小人物都不可以随便成功,万里长征的蹉跎,并不会打消我们前进的决心,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我们也要一鼓作气,冲破束缚。在坚持的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好方向。在仅有的时间里科学安排,抓大放小。学考的重头分数是基础,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在钻研难题的过程里驻足太久。具体到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尽快找出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在学习中我们要总结一模中的教训和经验,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加紧准备自己薄弱的环节,弥补在一,二轮复习之中的缺漏,在最后的复习中完善自己。争取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有所收获,让自己在校园中的脚步匆忙起来。今天,我们将郑重在志愿表上填下我们的报考志愿。努力!拼搏!奋斗!这是我们现阶段应当时刻秉承的信念,最后的追逐,必将因为我们的梦想和努力而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