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23: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

第一篇: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结题报告

15/5/2012 AM 4:31:55

江苏省规划办“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

(初中专项—重点自筹)

主持人: 洪泽县实验中学 徐成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自2009年8月被江苏省规划办批准为初中专项—重点自筹课题,迄今已逾两年时间。其间,深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诸多专家的热情帮助,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如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特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申请结题。下面,我谨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向大会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并予审议和指正。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新课标》要求,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每整章均安排了“数学活动”内容,目前多数教师不太重视活动课教学,甚至从来不予关注,普遍觉得开展“数学活动”费时费力,又无实效,抵不上多解几道题目、直接而有成效。而一些教师即使上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上好数学活动课,有必要进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和操作的研究。

(一)国外数学活动研究现状:

目前,美国教育界特别强调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美国的大、中、小学“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促进者或指导者的角色,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与现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两者都强调学生要研究一个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开放性答案的项目或问题。

如果我们把对课题学习的理解与美国《关于行动的议程》中的问题解决的含义相比较,日本的数学课题学习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的深化。早在1993年日本出版了6套初中数学教科书,共设置255个课题,这些课题分布在初中数学的数式、图形、关系(包括函数和概率统计)、信息(包括数学史、计算机)等几项内容之中,配合“课题学习”的实施,这些课题中与数学文化价值有关的有42个,与数学应用价值有关的有34个,和数学的模型化、一般化有关的有47个。

此外,日本十分重视数学课题的现实性,积极主张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进行数学课题学习。他们提出了“田径场上的数学”“铁路运输中的数学”、“高层建筑中的数学”等课题,并结合中学生数学水平的实际,开展了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至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的数学课题学习与活动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就某些具体的数学活动,问题如何提出,方案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实施,过程与结果如何评价尚未具体涉及,普遍正在探索尝试之中。

(二)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999年上海率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从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国10个省(市)先期进行实验。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内容目标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其核心构件,该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主动积极地学好数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就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些内容不但可以结合有关数学内容,设计成相对集中的课题研究、建模活动或数学文化研究活动。而且还应重视将这些新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课程,渗透在各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之中。

据调查,目前使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绝大部分教师,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活动内容普遍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这些内容中考不会考到,开展数学活动费时费力,实在没有必要;二是顾及活动时的安全问题,稍有疏漏,上下怪罪,谁愿担此重任?三是些许学校领导只要分数,不要能力,导致教师不敢冒此风险.凡此种种,均有悖于课标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即便有些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活动”作为课程开设,大都只是灌输式的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机械训练,课题的选定与问题的设置亦以中考可能涉及的方式呈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动脑、动手操作与探究的活动过程,严重背离了数学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活动”标准与要求。

如何依照课标要求,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数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利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开展“数学活动”普遍存在以下困惑:(1)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课本知识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活动,对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确定,方案如何设计,重难点如何定位,活动效果如何评价等深感迷茫;(2)各章节知识如何整合,如何创造性的用好教材,更好地拓展数学活动渠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思考甚少;(3)怎样区别把握几何与代数专题研究的活动形式,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探究激情,提高活动效果;(4)怎样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

因此,依据教材中编制的“数学活动”课题,展开专题研究,既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又是积极实施“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需要,实施“数学活动”课题,有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在现阶段广大师生的认识不到位,探究经验相对缺乏、活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初中数学教材的“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

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由杨裕前、董林伟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7-9年级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册,共六册。

(二)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也称数学“课题学习”,是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安排,结合某一数学专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状态。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在数学或跨学科领域确定活动课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及整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数学活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课题学习”是第二学段(7—9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属全新的、极具特色和挑战性的内容。

(三)本课题界定:

苏科版初中数学中“数学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操作研究”,是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依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建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符合学科教学规律为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以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开展课题学习研究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改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我们有责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研究旨在实现: 1.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2.经历过程——通过对有挑战性和综合性课题的解决,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3.增进体验——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4.获取方法——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5.增进信心——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也将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实施“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希冀实现以下目标: 1.探索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策略的拟定以及过程与成效评价方式的制定,初步形成操作性强、形式多样、收效甚佳的学生数学活动的途径与模式.努力为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资借鉴、极具操作性的操作经验和理论支持。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加工处置的能力。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过程.数学活动研究是围绕问题开展活动,以问题解决作为终结目标,活动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尤其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变化的心理过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获得必要而积极的心理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侧重研究符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体系及相互联系,加强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和探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的探索、“数学活动”学习方式的研究、“数学活动”过程与成效的评价研究。

1.注重对“数学活动”的认识和研究

“数学活动”属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数学学习课程。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综合活动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以活动为载体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数学活动融入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时代气息。

2.加强“数学活动”方案设计的探索(1)对各种活动课题的总体安排和构想:

①确定活动目标: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中的实际价值; ②确定操作方案:分析教材性质,确定课型,明确操作的可行性以及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确定活动环节和教学形式:安排相应活动环节,确定教学形式。(2)对课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问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制订、执行以及对活动过程的回顾、评价,活动经验的归纳整理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创造和获取知识的主人。

(3)情境设计: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活动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注重普及性,渗透创新性等。

3.突出“数学活动”的方式设计与操作研究

遵从“数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充分尊重和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增进主人翁意识”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加强活动指导,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努力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进行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运用自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力求科学、客观具体地揭示各种数学活动的情况和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数学活动的优化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得到应有而充分的发展;提出初中数学活动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案;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今后科学高效地开展数学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应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数学活动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发展性,而且具体指出人在发展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地阐明了影响和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因素与条件.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增强时间与效益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相关策略性知识,以便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科学、客观地决策。

4.《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体验并仿效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实践价值:

1.我校学生来源广泛,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基础,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因而个体差异性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数学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

4.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中“数学活动”的操作模式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体系,为各课改实验区今后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活动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和智力支持。

5.能够丰富和发展主体学习理论,也是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应用的挑战和相关内容的有效补充。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开展“数学活动”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真正让学生带着兴趣“动”起来,是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开展此类活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必要的资料查找、必需的实情调查及体验、必要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和必要的相关知识储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必要的数据资料收集;必要的师生交流的问题与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设计;师生互动的情境创设与信息交流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起始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确定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资料;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培训(包括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教学理论培训),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2009年1月—2009年6月),制定调查方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研究可能涉及的各方面材料及时间与人员安排;组成课题组,学习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广泛征求意见,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研究计划,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2.实施阶段

(一)(2009年7月—2010年6月)依据活动方案,完成实践操作,收集有关教学案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践中适时调整、补充相关内容。

3.中期小结(2010年7月—2010年8月)汇总分析前期资料,以论文形式完成中期成果;总结探讨,改进实施方案,做好下阶段研究的准备工作。

4.实施阶段

(二)(2010年9月—2011年6月)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并反思,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并总结;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组织教研组论坛并与兄弟学校开展教学联谊,互相交流经验,撰写书面小结;走出去参加教研活动并及时总结汇报。

5.分析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概括要素,评估细化,推出有关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基本策略,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实际需要,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探究活动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活动行动为终结目标。

对于开展“数学活动”中的各个专题与各册教材研究,我们采取案例分析法,以活动个案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聘请专家会诊,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总结完善.通过听课交流、案例分析等实践研究,探索“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及其操作的基本模式和评价标准。

(2)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我们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探求在研究性课题和实习作业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客观规律。对于研究性课题我们拟定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对实习作业我们倡导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接触社会,感受自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①从教学实际出发,筛选课例研究的问题;

②制定研究总体行动计划,在总体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行动策略; ③以具体行动策略为基础,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修改和完善;

④教师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实施;研究小组成员对教学设计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观察和记载;

⑤对观察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评估;

⑥修改总体行动计划或具体行动方案,滚动调整教学设计、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

2.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还将根据研究内容,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引用其它研究措施作为辅助性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活动效果等; ②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加强理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研究;

③经验总结法: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⑤个案研究法:对引导学生实施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教师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收集整理,总结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数学活动”的本来目标并非新知识的习得,而是旧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本课题研究,实际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亲身体验,因而目标更具过程性。数学活动解决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问题,因而背景更具现实性、问题更具挑战性。数学活动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种数学知识,因而数学活动课题研究的内容更具综合性。

(一)获取了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的基本经验 1.将部分新课内容通过小课题学习的形式实施教学。

具体做法是:(1)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时研究下单元小课题设计内容,目标指向——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分工、合作完成小课题设计。(3)通过实践优化小课题并归入备课组教学资源库。

2.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专门设计“课题学习”内容。两个着眼点:

(1)课堂教学知识的延伸;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具体做法是:①通常可以在章节学习内容结束后设计课题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②关注全国各地的中考命题,收集同进度“数学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应性练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能力。

3.考前加强专题性复习

例如:最佳决策型、图表信息型、实验操作型、方案设计型、学科交叉型、阅读型、探究型等。

(二)明确了设计“数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

这类问题通常给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详见附件六--《案例选编》)。

2.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地方特色)来设计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或地方特色)来设计“课题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中(详见附件六)。

3.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背景设计

以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为背景,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详见附件六)。

4.设计课题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一定数学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题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详见附件六)。

(三)建构了开展“数学活动”的三种教学模式 1.即时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课题学习”主要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当堂提出问题,当堂探究问题。课题产生于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后,如何应用这些新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现实生活问题,或利用这些新知识进行探究和拓展。它是对通过解题训练来巩固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尝试(详见附件六)。

2.课前准备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种模式的“数学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教材教学而设置的。课题主要从教材知识点的生成、发展过程中捕捉,旨在服务于新知识的学习。(详见附件六)。

采用课前预习→自主提问→探究问题;课堂上出示问题→提出自疑→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生成新的知识点的活动流程。

3.深入探究型“数学活动”模式

这是一种层次较高且开放程度较大的“数学活动”模式。选题内容可以是纯数学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实施过程往往要进行一些社会咨询、实地调查、部门走访等。围绕这种选题的“数学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复杂困难,然而,这样的选题却能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详见附件六)。

(四)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设计与操作研究的几点共识

1.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

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它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新的特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

2.教材安排的“数学活动”内容,旨在为学习者提供“课题学习”的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更多的是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

3.“数学活动”应该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收集合适的“课题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较多课本以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这种材料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最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实施“数学活动”不应急功近利。对于学生来说,课题学习极具挑战性;对于教师来说,课题学习是一个新的内容,它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问题的提出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初次学习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5.把握教学目标应当注重过程。“数学活动”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不以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五)拟定了“数学活动”类型的划分标准

课题学习是强调以“活动”为标志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数学活动更具过程性、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是课堂内外的结合体,是新的一种教学学习方式。在初中教学阶段,我们认为数学活动大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设计制作型——主要指以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设计制作模型为主要类型。苏科版教材中这类“课题学习”具有很强实验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比如: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初步认识》)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的探索,进一步了解线与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线与面、面与面的空间关系。

再如:制作立体模型(九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主要要求学生通过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感受立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图表探究型——主要以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类型。此类“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用数 学”的意识。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学会主动学习。

比如: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主要要求学生步掌握统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活动操作型——主要以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具体操作、自主分析、讨论交流、大胆猜想、探究论证为主类型。

多数课题活动都属此种类型,这是一个开放性、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亲自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平台,感悟处理问题的策略,增强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镶嵌(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活动中建立图形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说明注意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总之,“数学活动”的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和谐发展。

经过本课题研究和实施,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大增,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显著提高;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六)摸索了“数学活动”常见课型的操作方式

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因材施教,把数学活动课分成不同课型来组织和实施。

1.拓展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去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

2.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讲一些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

3.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这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数学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和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认真对待数学活动;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总结数学活动课切实可行而富成效的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方式。

七、问题反思:

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如何调控教学秩序,如何使活动课教学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活动课教学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怎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数学活动课的思想应用于其它课型教学、对于“数学活动”过程与成效的评价研究尚显欠缺。诸如此类等问题一应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

八、今后打算:

1.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数学活动”,会出现课堂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忽略“双基”的弊端,怎样克服这些弊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不断实践。

2.如何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评价,进而把“数学活动”的评价溶入学生的学科评价中去,尚需进一步加以深化研究。成果附件:

1.附件一:教师数学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及其分析与思考; 2.附件二:关于初中“数学活动”实施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3.附件三:关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相关情况调查; 4.附件四:课题组成员荣誉及获奖证书; 5.附件五:课题研究论文集;

6.附件六:7-9年级教学案例选编(共3卷); 7.附件七:部分配套课堂教学案例(光盘); 8.附件八:申报评审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主持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洪泽县实验中学(洪泽县城东风路66号)邮 编:223100 联系电话:***

邮 箱:jshzxcx@126.com 或 jshzxcx1@163.com QQ 信 箱:2387582660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数学结题报告

《龙岩市“提高一般高中校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长汀河田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傅清荣 游齐章 郑文旭 邱文明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中学的高中学生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这就更加对老师和学生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备课,改作,辅导等各个环节下苦工,不断提高效率,学生则要提高每节课效率,这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些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在是普教室专家指导下和我校领导支持下的从2009,9—2012,6开始在我市三所中学(长汀河田中学、连城朋口中学、龙岩九中)开展以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出发点的课题研究。

1.问题的由来

目前农村中学或者是三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基础弱且偏科现象非常的严重,学生厌学情绪很普遍,新课程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出现缺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状况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混乱,也造成了教师教学的混乱,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这种状况只有得到根本改变,方能促进教师的加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作研究。探讨和制定科学有效而又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各个层面,不仅 1 可以更好的渗透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教学思想,而且也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如何更好的公正客观的做好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能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为指导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新思维和新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这将成为新的突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本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通过课题的研究,对于教师,探讨有效教学过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有效的途径。通过研究,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对于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减少课外因无效或低效教学而被占用的学习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来看,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构建创新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与可持续化发挥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形成提高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提高大家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把握,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充分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力 2 争充分体现出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2.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把 “指导学生自学策略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作为本课题研究目标。

(1)优化课前准备(包括: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导学前置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2)调整听课习惯(包括:思维超前、质疑提问、求异创新、纳网提炼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3)衔接复习作业(包括:梳理归类、结论新解、作业意图探究等)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4)创意课后反思(包括:每日反思(学法反思、纠错分析)、每周一结(知识结构、自组试卷)、达标补救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5)坚持自主训练(包括:自选课题、定时训练、同学互批、阶段自评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6.班级分层小组互助(包括:班级分层、小组互助、小组评价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教师必须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有一套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它并不 3 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尽可能地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课题研究价值:

1.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课堂教学既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标,而且还应该简便易行,做到不但要关注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收获,还要照顾到教育者的差异;既要让每一位教师者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更要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者脱颖而出。

2.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实现有效性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是要寻找一种“普适性”的规律,提供一整套可供人学习、借鉴、模仿的规则和操作方法,通过它启发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3.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来证明实施新课改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数学自学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重点

1、能力水平: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2、数学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3、创造思维倾向:好奇性;冒险性;挑战性;创造性。

(二):研究思路

1、研究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2、探索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4、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开发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5、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

①、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子课题组,安排子课题组的负责人。②、组织参加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做好课题理论准备工作。③、市有关专家作教育科研的专题学术讲座。

2、研究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

①、开题仪式,争取领导和专家帮助,课题负责人开展实研究。

②、定期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调度科研进展情况,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和课题实施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阶段性的报告、论文。

3、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①、各子课题及总课题研究成果的验收和鉴定。②、拟定本课题的研究报告。③、召开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会。

(四)、课题实施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

在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探索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探索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探索“数学思维方式的系统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数学思维方式主要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上多种思维方式的系统综合,由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特点来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2、探索“智力能力水平的提高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智力和能力是 6 创造性思维发展中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注重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几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 在提高注意力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② 在培养观察力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③ 在培养思维力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④ 在培养想象力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探索“数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

4、探索学科练习对提高有效性的作用。

5、探索利用作业展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作用。

6、利用开展主题讲座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七、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我校实际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即“适当难度、适当练习、适当课堂、适当讨论”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适当难度——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商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准备练习以简单为主中等为辅,照顾大多数学生。

2.适当练习——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后进行适当的作业作为巩固练习,一周布置适当的周末练习。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我们以适当教学为载体真正使学生“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感知数学”、“ 实验数学”,帮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位置关系,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8 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为主数学教学模式,要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改革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

3.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提炼了八个优质教案和三个优质案例,丰富了自己教学成果和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该课题的提出原本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评价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农村高中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还有许多的内容要研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去研究去探寻。

附:每位课题组成员的教案各八个和案例各三个,从2009,9-----2011,11的各个学期的阶段小结和期初计划。每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论文一篇,集体备课记录,与课题有关的教研组活动记录等。

第三篇:2017数学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索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陇县西大街小学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科研课题,2017年3月经学校小组评审和批准,列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一般课题。在一年时间的探索实践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唤创新人才,创新是人类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小学数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时代和人的发展要求。但是,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体验创新少;要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注重知、能多,关注情感少等,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信心。一句话,“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也使学生在创新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科学的、合理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合群、合作、竞争、交往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2、激发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这是一个人能成才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激发学生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3、精心组织,增强合作探究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 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要巧设问题,使其具有可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难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才会对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方法、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指导技巧,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体验交往的方法,讨论各种交往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些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保证学生不断实践这些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

4、鼓励争论,挖掘合作探究的深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敢发言,老师要多加引导,鼓励全员参与。在小组交流中出现意见分歧,甚至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完《胖胖的手》这课时,有的同学提出:“有的家长不经子女同意私拆孩子的信,这是不是一种爱?”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疑问,而是把这个问题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思考、讨论。经过争论,他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这是家长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做法,是一种爱,但是做法是不妥当的,也伤害了子女,不能算是“好爱”。我听到这里灵机一动,向同学们提出了与课题相反的观点:“严不是一种爱”,并把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课堂进入了又一个高潮,经过激烈的争辩,他们共同认为:适度的“严”是一种爱,过度的“严”就可能是害,首先,激发动机,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这是一个人能成才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激发学生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5、精心组织,增强合作探究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 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要巧设问题,使其具有可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难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才会对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方法、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指导技巧,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体验交往的方法,讨论各种交往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些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保证学生不断实践这些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

“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的整合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愉悦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教学氛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构建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小学数学科的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目标;

(2)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目标;

(3)小学数学情感陶冶目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

(1)文件法规,文献资料;

(2)小学数学科教学原理;

(3)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获取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能力的途径。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程式。

(1)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索是目的。

(2)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3)课堂流程:提出问题→独立自学→讨论交流→思维拓展。

4、小学数学科教学评估。三个转变:

(1)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

(2)评价内容从“重形式”转向“重效果” ;

(3)评价重点从“教师讲评”转向“学生自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解决小学“学困生”、“厌学生”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数学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小学数学科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的数学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了解前人研究的状况,包括前人做过了哪些研究,获得了哪些成果,提出了什么观点,建立了何种理论,应用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有哪些新问题产生,目前又有何新进展等。

2、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3、个案研究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引导情况,搜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或进行案例反思。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要说明的本质问题,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说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以及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外在因素,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

有关理论依据的研究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实践、教学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教学策略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用个案研究法;研究成果总结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由课堂延续到课外,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初步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经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一个“提出疑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探究——拓展应用”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推广,以求进一步完善充实。

2、教师观念全面更新,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实验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全面更新:在学习观方面,认识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核心要由枯燥的被动灌输转变为愉快的主动发现;在知识观方面,认识到学生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隐性知识,是决定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要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在教学观方面,认识到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自觉参与集体学习,主动挖掘知识发生的过程;在教师观方面,认识到教师角色要由“教”者变成“导”者,努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上,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教材、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教材,都能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教学模式的支撑,教师设计教学有了主心骨。黄玉梅老师区教研会上执教的《圆锥的体积》、邓梅丰老师在校优质课评比中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都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刘月霞老师上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实验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一是学习的目的更明确。由考试得高分转到培养自身独立学习能力上,即学会终身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自我教育,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二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新标准。明白了学会知识的过程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新知识的一种解释过程,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必须经过自己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而获得。三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做到积极承担个人在小组共同任务中应负的责任,能够相互支持、配合、互动,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集体加工。五是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尝试了科学研究的方法。由于实验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学习的效果也明显提高。单校标老师所教的实验班,在县学生学业质量监控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平均分比平行班高出10多分。蔡惠灵老师教的实验班,学生成绩也名列镇的前茅。黄玉梅老师由于外出学习和身体欠佳的原因,所教的实验班虽然比普通班少上了很多课,但由于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成绩照样遥遥领先。

4、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1)、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发展导向,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2)、评价要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就是发展,评价不能千篇一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3)、要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某些结果或某些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趋势,今天和昨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努力的方向,知道该怎样去做。

(4)、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我完善的反省能力。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总结过去,使学生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实验发现,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非常的和谐、自然。评价的有效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5、示范带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全镇推广。

经过对本课题的反复研究,我们已经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校内的教研方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同时我们积极开展联片互动教研,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的扎实开展。如:张碧霞老师在全县小学数学教研会上执教示范课《圆锥的体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深获与会者的好评;第三小学的许凌老师在执教县域交流课《数字的用处》时,对课例的教学设计也结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有效且扎实,得到大埔县交流领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在丰顺县“为中华而教”项目组两次“送教下乡”活动中,课题组的蔡惠灵老师、邓梅丰老师分别执教交流课《方向与位置》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均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堂充满浓浓的数学味,令城市教师对我们山区的学生刮目相看。

6、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通过实验探索,实验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刘玲琴老师、兰芙蓉老师、李凤梅老师的二数教学成绩明显增强。

第四篇: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执笔人:张连勇 丁中秋 李京 李佩璇 黄玲 王国燕 赵国华 张霞 张婳 陈苗苗 王春婷 白艳珍 于秋霞 蒋飞燕 高璐 郭冲 张妮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准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

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很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三、理论依据

1.科学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际欲望。2.创新性原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是一切新过程的基础。

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问题。

4.多样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将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四、课题组的成立及前期准备

课题组对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方案的确定、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课题组给全体家长写了一封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进行了课题活动的宣传,家长们也给予了课题组热情地鼓励;同时我们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实例对180名课题组学生进行了课题培训,让学生们对将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

1.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

2006年3月立项后,我们通过多次学习,认识到这个课题就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实际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活动开始前期,为了更好地展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数学课题研究,课题组决定先进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学习、劳动的工具。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学生们有的拍摄来超市商品的价格、街上广告牌、家里的地毯图案、银行的利率牌??他们还找了各式各样的票据,标有价格和电话的广告单,有的同学还附上一些有趣的文字说明以及对“生活中的数学”的感想??今天,我和妈妈去买鞋。我学到了鞋码的学问。我知道自己穿30码的鞋,可是鞋子上面为什么写着20厘米呢?售货员阿姨告诉我:“鞋子的码数加上10再除以2,就是厘米数。”原来(30+10)÷2=20(厘米),对了,还真不错。妈妈问我:“我穿38码的鞋子应该买多少厘米的鞋子?”我心里一算:“(38+10)÷2=24(厘米),是24厘米。”哇,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看到孩子们收集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素材,这才发现孩子们的能力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你为之惊叹和折服,他们真的很棒!当他们走进生活,仔细的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避免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学生的盲目和不知该做什么和不知道该怎样做的局面。这样使我们后期开展主题活动征集的时候家长和学生都知道能从哪些方面关注和收集他们有兴趣,也愿意参与和解决的主题活动。

2.科学选题、严密论证,项目活动开启学生“做数学”的大门。数学实践活动主题的征集工作在课题组内开展起来。课题组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我们通过学生选题、家长选题、教师选题三个途径征集主题,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共征集到了各种活动主题内容共99个。征集来的主题涉及内容广,有的很有新意,有的富有吸引力,有的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学生们征集来的主题内容有40多个,他们的题目有《每学期我校学生转入、转出情况》《风的速度是多少》《设计小纸箱》《生活中的测量》《快餐盒和塑料袋的使用调查》等等,很多题目都非常符合他们的年龄结构和真实的渴望与需求,也很贴近生活,而且有的学生选题和老师选题非常近,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学生参与选题的过程中他们本身就是在经历课题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对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生成过程的一种感悟和直接体会,他们不断的经历这些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

最终课题组邀请赵兰泉和丁中秋两位教研员对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了严密的论证,确定出以下数学实践动主题为我校课题开展的四个活动内容:三年级组:《制作年历》;四年级组:《神奇的克拉玛依河》;五年级组:《 变废为宝》;六年级组:《制作校园平面图》。选题的成功,预示着数学实践活动的成功,课题组教师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新的数学领域遨游,让学生在用手、用脑、用心“做数学”的活动中,经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去打开一扇扇“做数学”的知识的大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五、课题研究方法

由学校领导及数学老师带领,在学校三到六年级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并在协作单位(克拉玛依区教育局)的帮助下,确定各年级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实施方案,由实验教师带领,在其他学科老师辅助下进行。在活动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以应用。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满足他们需要的主题,督促学生写好日记,在活动结束时,写出活动报告。期间要征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并请家长代表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做出评价。

六、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课题参与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能否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使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亲历将实际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2.提高学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

七、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分为三个阶段,周期为2006年3至2008年3月。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的4月)1.申请课题立项。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3.实验前期调查准备。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5月——2007年8月)1.课题开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

2.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课题组老师做好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第三阶段(2007 年9月——2008年3月)

课题小组成员讨论整理活动记录,并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八、课题实施过程

1.“数学实践活动”专业培训,使教师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内心接受走向内心需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开展过比较小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没有考虑是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赵兰泉老师告诉我们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应注意在实施过程中,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上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通过活动与实施可以深化、补充、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感和问题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成长。有了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就开始行动了!三年级《制作年历》小组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年历,2007年1月成功地举办了年历展。通过对年历的展览,让学生了解到年历的形式、年历都有什么主题、以及年历上都有些什么等等通过初步了解年历的知识,让学生对年历有了一个表象的认识。

驱动性问题:在制作2008年年历之前,学生进行了收集年历的活动,通过收集、展览年历,教师组织学生谈谈对欣赏年历以后对年历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的提出,又有年历这个材料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谈了自己对年历的感觉,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年历?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出了学生更多的问题,“我们就做2008年年历吧?”“好啊,2008年是奥运年,我想知道奥运会开幕式是星期几。”“2008年和2007年的年历怎么衔接呢?”“你们这么着急着要做年历啊,那我们就开始吧。”教师基于学生前概念的驱动性问题,想方设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问题的提出、材料的呈现、活动的开展等可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知识。

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年历的知识,又打开数学书对年月日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对制作2008年年历有以下的问题:

(1)2008年1月1日是星期几?这一天是农历的哪一天?(2)2008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在哪一天?(3)2008年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4)如何准确地算出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结论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却不是和年月日有关,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分配纸张,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的孩子对于设计每张月历的版面如何分配?怎样的比例设计出来的年历更美观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让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老师没有给予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拿了一张小一点的白纸把他们的方法都试一试,看一看那一种方法分配合理,年历制作出来更美观。有的学生认为用折一折纸的方法,把纸分成若干份,然后进行合理分配,有的学生认为对折,二者对称即可,还有的学生提出了用尺子量一量然后看看纸张总长是多少厘米?然后用总长除以三,其中的两份画主题图,一份写日期。通过他们的实践操作发现把纸按大小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两份画主题图,一份标日期,这样的比例年历制作出来会更美观。学生在疑问和争论中有条理、清晰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阐篇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结题报告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包头市东河区环城路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

非常荣幸由我来做,环城路小学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是一所建校较早位于市中心的老牌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教新校的战略。在“三优一促”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可以说近几年来,学校变化大,发展快。学校有一支重视并积极支持教学科研、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善于学习、肯于钻研素质好的教师队伍,这为课题的开发研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在日复一日的一线教学中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很有效的载体。基于以上的认识及理解我校确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出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及一般的实施策略。

2、通过实践活动课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表达数学思想。

3、促进课题组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经过3年的具体实验,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现总结如下:

本课题从 2009.11 开始,到 现在 结题,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立足本校,起步探索(2009.11-2010.2)

确定课题后,我们首先挑选工作中踏实肯干,有钻研精神,积极上进的教师组成实验团队,首先明确分工,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措施,并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册。其次,面向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学生中开展初期的问卷调查 第三,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的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狠抓了实验队伍的培训与学习;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观摩课,实验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每位教师每学期承担一次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的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一学期的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以及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高度与实验策略。

最后,注重实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每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比如:实验册的整理、课题展示活动的进行、学生资料的成册装订等,资料的积累为实验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二、稳中求进,不断完善(2010.3-2011.7)

经过试验初期的积淀,广大试验教师对实验有了全新的认识,那就是试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不仅仅注重结果,而我们更看重实验的过程。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适应教学的要求。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试验教师中达成共识:

1、加大学习的力度,我们认为本校教师之间的共享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思维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采用了多途径来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走出去——参加各级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观摩,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比赛。通过参观,学习,比赛,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转变和加强。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请进来。请兄弟学校来我校共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观摩交流,聘请专家做示范指导讲座。

2、挖掘教学资源,搞好一项研究就需要大量的实验素材,老师们认为教材中一学期2节的实践活动课其实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鼓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挖掘实验素材,例如:课后的做一做,低年级的一些复习课或练习中一些可扩展可动手操作的习题等,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视作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结合学科学习的内容每人每月安排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课的内容,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趣味性、整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3、及时梳理总结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我们组织全体实验教师专门召开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会”,让每位教师谈谈自己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的收获与方法。梳理出我们认为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游戏竞赛法: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单纯可爱比较喜欢游戏,把枯燥的口算训练与小游戏,小竞赛结合在一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与实践法:适合中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所以发散他们的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大量的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时,抽象出数的概念。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口说耳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校外调查实践研究法:这种方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他们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调查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调查生活中的数学,转换成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不断的培养孩子们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针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以让学生调查学校,家庭或相关的单位一天a4纸的消耗量;以及水,电等能源消耗的相关情况。在“勤俭节约”这一块,可以让学生做一次零花钱的来源和支出情况统计。这样的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了数学,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同时也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中期的验收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多次的数学实践活动已经喜欢上了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的动手实践和课外的调查分析,他们希望这样的课成为数学课的主导,而且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发展,每一位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更激励我们全体实验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的在教学中捕捉活动素材,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扩展教学资源,我们想到要出一本关于“实践活动课”的校本教材,可供教师学生使用。

三、结题将至,多方受益(2011.8-2012.12)课题实施三年来,学生、老师和学校一起成长,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信:数学实践活动课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精髓。可喜的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老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身上看到了改变:

1、学生的相关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主要表现在:①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增强。②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①增进了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社会问题的情感。②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③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④增强了做人、做事的自信心。篇三: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这项实验,我们将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也就是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要根据各年段培养目标,针对每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通过反思、研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分析总结之后再向前推进。

2、主要思路

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 关于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关于途径: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3、重要观点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探究过程。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己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交往过程。师生走进课堂不仅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应是师生精神成长的乐园。

(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

(4)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新性。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4、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策略

此项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四、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2、理论意义:本课题研究如何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将丰富模式研究理论。就模式的重要观点而言,它将带动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意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是课程观的转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学生的合作、交流、反思、创造将建构富有个性的知识。

3、应用价值:本课题以本校为研究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将推动师资校本培训进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2013年5月开题至2014年7月结题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第五篇:数学结题报告

栗子乡中学校

“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工作报告

一、课题来源

我校“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经丰都县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列为2009年丰都县教育科研。2009年九月五日丰都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达“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从2009年秋开始立项研究,至今已有三年多的研究历程。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下,在课题组的指导下,鼓励课题组老师深入课题研究,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进一步确保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课题组和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始终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有力保证了课题研究规范、科学、深入地开展。全体实验教师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完成了各项实验目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

二、实验研究的周期、班级、对比班设置情况、参研师生人数等。

1、实验研究的周期为3年,即2009年秋至2012年秋。

2、实验班级设置情况、参研师生人数:初2011级

(一)班、2011级

(二)班、2011级

(三)班;2012级

(一)班、2012级

(二)班、2012级

(三)班;2013级

(一)班、2013级

(二)班、2013级

(三)班; 2014级

(一)班、2014级

(二)班、2014级

(三)班;2015级

(一)班、2015级

(二)班共15班级约800多人。负责人是谭华,主研人员有熊代鱼、汪华林、陈宗兰、秦燕、刘宏梅、代琴,参研教师冉湛祥、王伦、谭华、汪永华、刘文斌等共11人。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变更情况及原因说明。

本课题开始研究人员还有唐敏老师。唐敏老师由于教学工作调动终止课题研究。

四、实验部门对课题的价值认识。

本课题由丰都县教科所数学室秦国云老师指导,在学校谭校长的高度重视下,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督促下,全体实验教师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完成了各项实验目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我校“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及教科所数学室的肯定,同时我校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年级排名从全县四十多个乡镇的三十几名提高到前二十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提炼出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我乡教育管理中心的认可并在全乡推广。

五、课题实验研究管理运行模式及研究网络的建立

为了开展此项实验研究,我校主要采取了了以下方法:

1、营造氛围重环境

环境氛围的浸染和熏陶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调动他们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

(1)学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012秋把每天第一节和晚自习第二节专门用于学生的自主预习和课后反思。(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参与、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参与、思考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4)方法指导。各主研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小组建设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怎样有效讨论、怎样记录、怎样发言、怎样质疑,另外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何统筹安排时间,如何开展课堂效率的提高等等,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开展研讨重实效

我们力求课题研讨活动落到实处,割弃那些不必要的形式,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做到以下几点。

(1)每期进行三次的研讨课活动,每位实验老师上一节研讨课并进行相关的说、讲、评、研活动。

(2)每期进行2-3次的集体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理念与业务培训,同时,要求每位教师进行自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3)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讨论实践困惑,研究教法学法。(4)每周利用集体备课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并由两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作补充发言,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下一次专题讨论的主题。

(5)每位教师每期撰写论文、反思、案例与实录不少于4篇,上交学校2篇。

(6)每期上一次展示课活动,邀请县有关专家指导。先由各年级集体备一节课,再指定老师展示,然后进行评议、修改,再回到班级运用。

六、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督导、检查落实与评价机制的建立,课题实验经费的划拨、管理与使用。

1、建立机制有保障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此项课题由学校校长谭华同志亲自任课题负责人,由教科室主任熊代鱼任组长,各主研人员均为学校的数学骨干教师。

(2)建立了教科研制度。我校先后出台了《栗子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栗子中学校教科研奖励方案》、《栗子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栗子中学课改学生课堂行为考核制度》、《栗子中学合作学习小组奖励办法》、《栗子中学合作学习小组评价量化表》等,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教科研行为。

(3)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考核直接写入《栗子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考核评分细则》,年终按各自的研究成效进行加分和分配酬劳。当然,在发挥教师间相互竞争、自主研究功能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发教师的团队精神,发挥他们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2、考核落实奖优秀

(1)每期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长对所有实验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评选两名优秀科研教师并进行奖励。

(2)考核的结果直接纳入教师的积分考核,从而推动了教师开展实验的积极性。

3、经费到位有保障

每期有专门划拨的课题实验经费,供实验老师开展研究、外出学习、培训以及评优发奖等支配,保障了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

七、课题实验研究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及成效评价

1、加强理论学习聆听专家指导

(1)倡导自学。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学期中我们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探讨会,理论知识培训会,实现教师间理论资源的共享。

(2)组织进修。即利用周四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形式有名家思想荟萃、教学理论讲座、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示范课录像观摩等,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拓展教师理论学习的空间。当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也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3)请进来,走出去。请县教科所秦国云等专家来校进行课题的针对性指导,以此来开阔教师的教科研视野;派教师到外面学习理论经验,用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2、教师成长硕果满枝

通过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各实验教师在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的同时,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成就了一批科研型教师。

(1)新型课堂观深入师心,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质的飞跃。(2)“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研究活动中,全体数学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了课题的实验研究,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论文和数学各年级的学案。

(3)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理论、模式、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专业发展,形成了我校“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成果。

八、课题实验研究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及办学水平提升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为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学生的解题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长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发挥学生的才干和个体潜能,让学生的特长发展更快更好。可以这样说,参加课题实验的学生,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必将终身受益。2.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全面的提高。

三年多来,课题组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实践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促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结合课题研究,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发展活力,推进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课题组遵循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合作探究能力明显提高,交流展示才能得到培养,解题习惯与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教育观深入师心,加快了数学课堂高效化进程,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使教师在数学教学的理论、模式、方法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

在研究活动中,全体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了课题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数十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论文和学案。其中有10人次获国家级、10多人次在县级获奖或刊发。尤其是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形成了我校“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的高效课堂特色成果,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及办学水平提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实验教师在每年年期末全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优异,整体水平从原来的全县三十几名逐渐提升到前二十名。同时近3届毕业生参加重庆市毕业统考的数学成绩显著的提高,受到县教委的表彰。这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最直接的原因。

九、课题实验对今后该课题研究的设想展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三年多的实验,我们深深感到:“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教学模式研究”还大有可为,课题结题并不代表课题研究的终止,今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开展研究,并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推广到各门学科的教学。

栗子中学“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二0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下载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活动”的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

    阳光数学 结题报告

    研究的背景 我校学生都是哈萨克族牧民子女。大部分学生家庭在山沟里分散居住,因此,他们只能住宿就读。通过上级部门的质量监测或者校本测试情况来看,几年来我校学生数学成绩一......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熊纪鹏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小组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彼此配合。丁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

    结题报告加强数学语言训练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 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绿色指标的不断推进,教师也慢慢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过渡,不再一味......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 长子四中陈淑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极具挑战性的......

    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有效开展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小课题 结 题 报 告 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提高其有效性至关重要。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常采用全班或者分组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