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11: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第一篇: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沛 县 张 寨 镇 青 墩 寺 小 学

梁 涛

2017.12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江苏北部,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298人。由于学生地处农村,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根本不交,学习不主动,全靠老师的逼迫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改变,因此,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策略方案,因此本课题具有极高的课题开发价值,我们将在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一番深入地探索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能够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可以为一线低年级教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以便于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

3.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进一步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增强培养学习习惯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三、研究内容

1.低年级学生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2.低年级学生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各门学科的学习习惯培养。我们主要研究数学学科中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首先,个体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

(二)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家洛克)“人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英国其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研究的理论;

2、调查法:用于课题研究开始;

3、行动研究法:针对调查的情况,研究、探寻切实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4、个案研究法:建立个别学生成长档案,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记录

5、经验总结法:用于实验后,总结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六、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分四个阶段时行。

第一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3月)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向、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主要工作包括:观察、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对象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学习习惯的真实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同时了解家长和其他教师对出孩子学习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掌握情况,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1月)主要工作包括: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启动研究;2.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书写相关教育故事、论文、案例分析等。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主要工作包括:1.全面收集、整理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成果;2.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总结,申请课题验收。

具体计划如下:

2016.12—2017.2: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2017.3—2017.9《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习惯决定命运》。2017.10-2017.12《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高效课堂》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具体时间安排:

1、《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篇,预计2016年12月完成。

2、《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相关教学论文1—2篇。预计2017年7月前完成。

3、《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相关教学案例1-2篇,预计2017年十月完成。

4、《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相关教育随笔1-2篇,预计2017年11月完成。

5、按时完成计划所读书目,并写好读书心得2-4篇。

七、课题研究成果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因此,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五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从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至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家庭环境差,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其实,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

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课题研究成效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习惯得到了改正,同时培养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专心听课,积极动脑的习惯大大增强 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的习惯初步养成。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学生逐步学会思考,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我们在教学中创造各种条件并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数学材料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尤为突出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发展。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育水平提高了,教学经验丰富了,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八、研究反思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问题及思考:

1、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单亲家庭比例上升,再有学校的升学压力,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2、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3、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好在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可以利用这个优势长抓不懈,从起始年级就开始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4、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第二篇:数学结题报告

《龙岩市“提高一般高中校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长汀河田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傅清荣 游齐章 郑文旭 邱文明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中学的高中学生基础和能力都比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偏科现象非常严重,这就更加对老师和学生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备课,改作,辅导等各个环节下苦工,不断提高效率,学生则要提高每节课效率,这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些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在是普教室专家指导下和我校领导支持下的从2009,9—2012,6开始在我市三所中学(长汀河田中学、连城朋口中学、龙岩九中)开展以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出发点的课题研究。

1.问题的由来

目前农村中学或者是三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基础弱且偏科现象非常的严重,学生厌学情绪很普遍,新课程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出现缺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状况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混乱,也造成了教师教学的混乱,严重妨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这种状况只有得到根本改变,方能促进教师的加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作研究。探讨和制定科学有效而又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师生间教与学互动的各个层面,不仅 1 可以更好的渗透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教学思想,而且也可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如何更好的公正客观的做好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能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以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为指导核心,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新思维和新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这将成为新的突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本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意义。

通过课题的研究,对于教师,探讨有效教学过程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有效的途径。通过研究,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对于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减少课外因无效或低效教学而被占用的学习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素质教育。从学校角度来看,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构建创新课堂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与可持续化发挥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形成提高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提高大家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加深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把握,领会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充分理解实施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力 2 争充分体现出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新要求,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2.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把 “指导学生自学策略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机结合”作为本课题研究目标。

(1)优化课前准备(包括: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导学前置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2)调整听课习惯(包括:思维超前、质疑提问、求异创新、纳网提炼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3)衔接复习作业(包括:梳理归类、结论新解、作业意图探究等)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4)创意课后反思(包括:每日反思(学法反思、纠错分析)、每周一结(知识结构、自组试卷)、达标补救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5)坚持自主训练(包括:自选课题、定时训练、同学互批、阶段自评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6.班级分层小组互助(包括:班级分层、小组互助、小组评价等)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教师必须关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有一套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它并不 3 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尽可能地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四、课题研究价值:

1.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课堂教学既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标,而且还应该简便易行,做到不但要关注学习者在某一方面的收获,还要照顾到教育者的差异;既要让每一位教师者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更要让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者脱颖而出。

2.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实现有效性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手段的现代化,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研究的指向,是要寻找一种“普适性”的规律,提供一整套可供人学习、借鉴、模仿的规则和操作方法,通过它启发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唤起教师的教育自觉,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书面的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情况反应,积累相应的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纵向观察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使每个阶段的研究进展真正取得相应的实际效果。

3.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采取纵向的宏观对比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目的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效,来证明实施新课改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数学自学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收益的真实反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重点

1、能力水平: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2、数学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

3、创造思维倾向:好奇性;冒险性;挑战性;创造性。

(二):研究思路

1、研究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2、探索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4、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开发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5、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科研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

①、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子课题组,安排子课题组的负责人。②、组织参加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做好课题理论准备工作。③、市有关专家作教育科研的专题学术讲座。

2、研究阶段(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

①、开题仪式,争取领导和专家帮助,课题负责人开展实研究。

②、定期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调度科研进展情况,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和课题实施方案,每年进行一次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阶段性的报告、论文。

3、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①、各子课题及总课题研究成果的验收和鉴定。②、拟定本课题的研究报告。③、召开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会。

(四)、课题实施过程的几个重要方面

在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探索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探索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探索“数学思维方式的系统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数学思维方式主要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上多种思维方式的系统综合,由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特点来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2、探索“智力能力水平的提高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智力和能力是 6 创造性思维发展中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因此,我们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注重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几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 在提高注意力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② 在培养观察力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③ 在培养思维力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④ 在培养想象力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3、探索“数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相关性。

4、探索学科练习对提高有效性的作用。

5、探索利用作业展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作用。

6、利用开展主题讲座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七、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我校实际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即“适当难度、适当练习、适当课堂、适当讨论”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适当难度——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商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准备练习以简单为主中等为辅,照顾大多数学生。

2.适当练习——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后进行适当的作业作为巩固练习,一周布置适当的周末练习。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我们以适当教学为载体真正使学生“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感知数学”、“ 实验数学”,帮助学生在做题中观察、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与位置关系,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容易理解,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通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8 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为主数学教学模式,要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改革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

3.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数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提炼了八个优质教案和三个优质案例,丰富了自己教学成果和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

(三)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的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该课题的提出原本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评价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农村高中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还有许多的内容要研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去研究去探寻。

附:每位课题组成员的教案各八个和案例各三个,从2009,9-----2011,11的各个学期的阶段小结和期初计划。每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论文一篇,集体备课记录,与课题有关的教研组活动记录等。

第三篇:自主阅读习惯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3-04-15 18:38阅读:4,662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2012年5通过评审,被立项为2012XKT-ZXYW205市级教育科研小课题,立项号为自立项后,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全体成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合高效课堂实践活动,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现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食粮最主要的获取渠道,是通往精彩人生的桥梁!而当前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差强人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资料少:学校大量生源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这些家长疲于奔命,为孩子购买的课外资料也仅限于辅导材料和优秀作文等,缺乏针对儿童的优秀文学作品,导致学生阅读兴趣较低,阅读面窄。(2)时间比例不均衡: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越来越多的时间被动画片、电视剧长期占据着,削弱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时间。(3)课业负担繁重,无暇顾及: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除了在学校完成所学课程外,还会或多或少的参加各种补习班、艺术特长班。有些自制力不强,写字慢的孩子,甚至会将作业写到深夜,根本无暇阅读。基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的思考,本学期我研究的课题为“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实现“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构建和谐、高效的阅读环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以此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界定

所谓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自主”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目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从课外阅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三、研究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理论支撑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将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故,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在思考问题、调用自己已有知识、寻求问题解决策略、与各种信息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政治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意义的知识概念和体系。

根据以上论述,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能激励学生主动、全身心、饶有兴味地投入学习,能够激动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能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和新旧知识碰撞后的重组;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是师生共同参与,特别强调师生共同作为主体;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是一种社会化合作的学习,必须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基础;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情景之上。2.杜威的“反思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环节,杜威的“反思性思维”是值得重视的。杜威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景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反思思维的“五步”即(1)觉察到问题情景(2)澄清问题(3)提出假设(4)形成推理(5)通过行动检验这一假设。这一思想,对于我们通过课例反思来优化课堂提问,提供了强大的思维本源和工具。

3.“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考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其中就包含自我反省智力——“有效运用提问方式的能力”。

4. “经验理论”:任何人总是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许多有助于适应环境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他的“既知”。学生正是拥有这种“既知”和“现有经验”走进课堂的,而且他们相信自己的“既知”和“现有经验”是“正确”的。因此,在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来思考新知、探索新知。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研究,从理论上弄清自主阅读的含义、解决方法、途径等问题,找出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2.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一些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操作性较强的方式、方法。3.通过本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开启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在面对学生如何自主阅读方面,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化,提升他们把新课程理念化为教学艺术的能力。2.本课题研究可以明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本课题研究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地、深入地、有比较的选择阅读,喜爱阅读。

4.本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学习伙伴。

五、课题研究的总体设想、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总体设想: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二)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案例分析法。对于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的体现研究情况。

3、调查法。密切联系家长,了解孩子阅读的最新动态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同行切磋。要求课题组成员定期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炼,互相给与建议和改进措施。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三)实施步骤: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2.10---2013.01)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各项研究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

3、总结阶段(2013.01—2013.05)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学校应用和推广。七.课题中期研究成绩及存在问题

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确立了这一研究课题。在九月初进行了分工,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整理了很多相关论文,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了许多心得、感受,对课题得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第二,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要求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指导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帮助课题组解决了许多困惑;第三,进行课例实践和研讨,积极参加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利用课题组结论指导学生阅读,所在班级学生进步明显;第四,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班级,认真听课,搞好研究,已经对六个班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总之,对这个课题,成员都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和奖励。存在的困难:

1.小学生自律性差,在课题开始难免会让老师以强制性的手段布置阅读作业,有的孩子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影响课题进度。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启发式结合受到冲击,课外时间与自主阅读阅读的实际结合困难。3.课题组对小课题研究角度不细,结论较为笼统,与网上论文观点相似较多,课题选择与课题研究信心不足。解决思路:

1.学习教学模式,分析其优点,找出其与本课题研究的最佳结合点。

2.每周必须开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或交流讨论读书心得,定期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知识竞猜或猜谜语或课前一个成语故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3.学习课改新知识,新观念,乐于接受新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研究,统一认识,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增强信心,勇于创新,战胜自我。

4.正确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学生步入中高年级后,放学后常常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艺术辅导班,所以要求老师的作业少而精,尽量减少学生放学后长时间写作业的现象。而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细心,小课题研究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尽最大努力按时完成结题报告 八.小课题研究活动概览

1.小课题研究活动

(一)————学习文件(小课题管理办法)(2012-09-14 21:05:20)2.小课题研究活动

(二)————学习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2-09-24 08:49:29 3.小课题研究活动

(三)————学习文件《小课题研究“档案袋”管理》((2012-09-30 16:41:07)4.窦老师论文-----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2012-10-19 13:53:11)5.小课题研究

(四)——展示小平台(2012-11-06 17:48:52)6.小课题研究活动

(六)————开阶段小结会(2012-11-12 18:12:23)7.小课题研究活动

(七)——对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作用的反思(2012-11-20 19:34:36)8.小课题研究活动

(八)——观摩教学实录(2012-11-22 09:54:08)9.小课题研究活动

(九)——阅读问卷调查(2012-11-23 12:08:41)10.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小课题抽样班级(四年级三班分组及目标)(2012-11-26 16:39:08)11.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一)——后半学期的安排会(2012-12-10 18:03:02)12.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二)——学习刘老师文章《怎样写课题中期结题报告》(13.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三)——成果展示(教学设计)(2013-01-07 18:41:07)14.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三)——小学生自主阅读问卷调查分析(2013-01-08 08:45:22)15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13-01-09 08:31:53)16.小课题研究

(十四)——多媒体环境下阅读教学互动模式的建构(2013-03-12 18:47:09)17.小课题研究活动

(十五)——记大学区“名师讲坛”活动(2013-03-21 17:07:53)18.小课题研究活动(十六)——窦老师论文(2013-03-22 08:14:17)19.小课题研究活动(十七)——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2013-03-23 08:18:33)20.小课题研究活动(十八)——学习《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各阶段情况:

按照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

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学习方面:

①2012年9月:确定各项研究机制(包括定期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研讨;阶段反思总结;积极参加培训制;定期成果评价)。

②学习大量文献资料指导课题成员的研究工作。这个阶段以来,我们主要利用学科杂志、图书和网络资源等,学习了课题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学科方面理论以及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还组织学习他人大量的成功的经验与案例等。

③2012年10月,进行研究内容的探索。主要的研究工作有:

a窦柳心老师参加莲湖区进修学校培训,对小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过程及研究策略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

b.2012年10月13日,在课题会上,胡瑞校长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等,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c.课题组负责人窦柳心老师与教研组长焦金玲老师定期组织学习,在小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得到了专家与学者的指导;听取了专家、教授及特级教师们的报告,受益很多,回校后在本课题组成员内进行了介绍与研讨。实施课题研究方面:

a.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观摩。我们集体观摩了赵婕老师示范课的《猫》、张娟丽老师的公开课《绝句》、王薇老师的调研课《有的人》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b.课题组对自己的几堂课集体进行体验与反思,对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进行初步小结。主要有《赵州桥》、《猫》、《搭石》等。对这几节自己的原创教学设计的经验与反思,进行了小结。

c.初步研究成果的对外展示。

窦柳心老师于2012年11月1日在莲湖区第八大学区同课异构观摩活动中,向全区开设了课题为《搭石》的公开课,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2014YB089

宁德市 “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期)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申报单位: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李 志 芳 联系电话: *** 通讯地址: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电子邮箱: 670144896@qq.com 申报日期: 2014.7

宁德市教育学会 印制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而农村学生家长文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小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小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小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针对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原因,寻找最佳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研究实施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家庭学习方面深入调查,让学生学会,会学,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一种他主学习的相对的概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学习的和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材料,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本领。

二、研究内容

学习习惯的培养涉及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识和态度,也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为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

1.做好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探索农村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1)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讲授、引导。(2)对于学生已有好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方法的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在方法上,侧重于集体教育、课堂教育、学科教育、家庭教育、个案辅导、心理辅导等。

(1)、认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个案分析、开主题班会、交流心得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的示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精心设计教师问卷,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观察法。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收集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3、实验法。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多种教育手段、方法,随时随地发现、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

4、个案法。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他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

5、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是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9——2014.10)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10——2015.7)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7——2015.12)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老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检测报告。

4、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5、申请结题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调查分析研究

首先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二年级、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等,为课题提供初步的研究依据。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家长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得最真实的课题研究资料。经过调查分析,数学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好,学习习惯也较好;不及格者这部分学生和前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75分—85分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相对好些,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60分—75分之间的这些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调查分析显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接着针对实验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小学生不良好学习习惯的成因。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师的育人态度及责任心,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都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小嘘的作用。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在实际操作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从点滴做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2.研究实施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分步骤、分类型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对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的前提下,先从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入手,改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培养学生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审题、检查的好习惯;对因为长期的放任自流形成学生拖拉、不认真的恶习,首先纠正其学习态度,采取分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师抽查的形式促其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对个别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跟踪培养,分析研究,论证。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为更好的研究课题做准备。首先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课程内容取材于生活、关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都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践,及时调整课题实施中的不当做法,争取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达到课题的预期目标。3.理论结合实践,提高研究实效

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利用班会,小组课堂效能评比,作业展览和评选作业标兵等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七、研究成效

1、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成员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及时积累,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等文章,形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李志芳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发表在才智刊物;在大东片区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获得好评;指导学校的青年教师在县优质课荣获二、三等奖,执教的《认识几分之一》在宁德市优课评选中荣获三等奖,《认识几分之一》在2015年中小学公开课网络观摩活动中获得好评;所任教的班级在2015年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中荣获四年级数学科第六名。李志芳、彭晓玲老师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任教的班级作业评比均获得该年段的一等奖。掌握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及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实验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得以纠正,全班学生现在都能做到在上数课能做好准备、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在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得到培养。课堂作业练习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合作、主动探索交流和质疑问难,勤于思考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了适合培养我校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般方法。

(1)课前做好上课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培养课前准备意识;其次,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提前几分钟候课,带头做好课前准备;第三,教会学生课前应准备的内容,对课前准备行为进行规范;第四,督促、检查、评比相结合加强学生课前准备的行为训练,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2)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听乐思;第二,教给学生倾听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就某一课要探讨的内容倾听教师的引导,思考探索方法,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解题方法;倾听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给与中肯的评价等;第三,分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课题实践中发现这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小组课堂学习效能评价,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必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第四,积极表扬鼓励,榜样示范引领。课堂上,及时表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生,鼓励每节课“听”“思”进步的学生,既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又启动了学生认真听,积极思的动力源泉,可谓一举两得。(3)课后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第一步,每天检查。不先看质量,但必须完成,让学生明白每天完成作业是作为学生的责任义务,久而久之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第二步,激励表扬。记录学生每天完成作业情况,进步的学生会获得一枚蓝星星,作业质量好的学生会获得一颗红星,作为学期获得进步奖和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第三步,提高作业质量。采用组与组之间交换,互查互批,正确评价的方法。首先,老师讲解作业,然后让学生每组之间互换批改组长签名,最后,老师抽查,集体评出最佳完成作业小组。相信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强过自己的“面子”,为了集体,人人不甘落后。这样既纠正了学生偷懒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的好习惯。但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是不可能培养出好习惯的。

(4)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是有效获得解题信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因此,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很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首先,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确重要性。首先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读题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耐心,每道题独立读三遍的好习惯。接着逐步训练学生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最后培养学生审题的技巧,提炼重点,抓关键词,及灵活转化的方法。(5)检查的好习惯。

第一,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例如,计算题看是简单,却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给学生检查时先重新看开一遍题,然后用重新算一遍,或者平时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最后看答案是否出现笔下误的现象,学生掌握了检查的方法技巧,也就会乐意去检查。第二,奖惩分明,促进学生主动检查。对每次作业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一句赞美,一颗小星,都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检查,争取达到完全正确。而有些学生错一点半星根本不在乎,总认为我会就行,这时候最好给这部分学生来点小惩罚,从“我努力,我表现”栏里摘掉他一颗小星星,寄存在老师这里,改正了再还回本人,方法还真灵,渐渐地这些学生,作业做完后会努力检查,争取少犯错误。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整体策略。(1)教师做表率,榜样示范。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表率,学生的好多习惯来自于教师潜移默化是影响,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熏陶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长期的言传身教,很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责任先行,强化训练

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良好习惯时难以形成的,即使在老师的强化训练下,有所改变,那也只是暂时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解决源头活水责任意识先行,继而强化反复训练,便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真正目的。利用主题班会、节假日活动,及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等,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对祖国、社会、家庭及个人都承担着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也是对自己将来负责的一种表现。

在强化培养训练时注重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要求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良好学习习惯的每一项内容做起,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②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训练培养,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课前准备谁做的既快又好,课堂中,看谁精力集中、积极主动才与学习等③小组学习效能之星评选中,具有良好学习习惯作为评选的一个依据,激发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动的追求学习。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利用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老师和家长间的日常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对自己孩子在家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和反馈孩子信息,家校合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5)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级文化提醒学生,我要改掉哪些坏习惯,我今天又培养了什么好习惯,让学生每日反思自我总结,一点一滴中成长进步。利用“让好习惯伴我成长”、“学习,我的责任”等主题班会,“检查作业的好处”“课前做好准备,让我上课好轻松”等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能够有计划有方向的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6)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认可赞美的渴望,评价激励正是对学生的行为的肯定和期许,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评价,除老师评价鼓励外,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及自我评价。

八、问题及思考:

一年多以来,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我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因为学校地处农村,家长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比较落后,整体素质不够高,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上留守儿童占多数,学生厌学情绪增多,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个别学生家长道德及其低下现象,无法与其家长交流沟通,单纯地转变孩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理论知识不够丰富,对课题研究文章的阐述文字不精确,语言不凝练,课题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还不能驾轻就熟的解决。对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及研究水平。

3.课题研究的成果较难以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只能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或学业成绩上看出,而且一旦哪个环节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而学习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益。

4.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5.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第五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黑河五中 师海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我有了一个很深的体会,对比小升初的摸底测试成绩和初三中考成绩,小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到中考时成绩也很不错,成绩差的同学依然很差,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究其原因,我认为,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小学时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好的习惯,到了中学受其影响,才有了上述结果。也有少数同学小学成绩不好,中学成绩突飞猛进的,分析这些同学,发现这些同学都一个共同特点,学习习惯好。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在我刚刚教初一学生的时候,面对他们的入学成绩,班级40名学生,最高分94分,90分以上3人,80分——90分5人,70分——80分9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6人,最低分是24分,自己又出了套考试卷,90分以上5人,80分——90分12人,70分——80分6人,60分——70分7人,不及格10人,最低分是24分,我想通过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调研,然后制定措施,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叶圣陶先生从早就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能动思维、积极动口动手、积极地合作探讨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对象:自己所教的七年级二班40名学生

三、理论根据(1)条件反射理论: “习惯”的形成生理过程是这样的“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合。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是很稳固的,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

(2)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学生要想有意地养成某种优良的习惯,就必须下定决心,在教师教学手段的刺激下形成优良的习惯,并长期地、反复地强化,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某种情景刺激和他们某些适当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迅速地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说,他才有可能真正养成优良的习惯。

(3)内化学说: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内化学说认为,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就是说,教育活动中向学生所提出的一切都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把它们转变为素质之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比。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把教师提出的种种教育要求,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指出学生不良的习惯,寻找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作用,打破数学成绩很难提高的这一说法。初一是初中阶段的开始,正是养成学习习惯的好时机。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及具体展开的工作 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一)设计问卷并加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习惯,分析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学生的交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每天坚持数学时预习占12.5﹪,上数学课时,听课认真占32.5﹪,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先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再做作业占25﹪,学习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占35﹪,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占37.5﹪,遇到难点自己钻研35﹪,喜欢学习数学的占30﹪,每天坚持复习数学的12.5﹪,有错题集的,且当做资料经常翻阅题占12.5﹪,作业或试卷发下后你积极主动的订正错题的50﹪,进行试卷反思的习惯占10﹪,看到这些数据我感到震惊,分析一下这些孩子为什么没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1)学习需要层次较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2)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3)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放松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的知识(4)由于学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我校生源来自于打工子女或农民工子女,不言而喻,各方面的素质相对偏差,很多学生的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自身的素质所决定,对学生学习教育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平时缺少强有力的监管,种种不利的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随意性。

(5)自我约束力 社会上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潮无凝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加上来自某些不良影视作品的直接影响,导致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自私自利,怕苦怕累,学习环境的先天不足和自身产生惰性会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情况下,这些学生往往缺乏主见,看到同伴或周围的同学有些不认真学习,自己也跟着无心向学,抱着随大流的思想,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

(6)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数学课的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缺乏生动性,再则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大都容不得半点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若不注意。一般都显得墨守陈规,如果处理不当,不轻意跨越雷池,课堂就缺乏生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课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二)学生的预习习惯、记忆习惯两方面的习惯养成

预习,就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预习,查出障碍,它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数学预习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导学案的前置性作业部分,精心设计题目,包括与本节有关的前面的旧知识,新知识中的概念,试做新知识中的简单练习等。

2、要求提前预习次日学习内容,要多动笔,多动脑,划出重点难点,这样上课听讲时就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还可以对照老师的思路检验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正确,锻炼自己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3、为了督促学生很好的完成,实行课前小组长检查,小组积分的制度。

(三)认真听课、良好记忆习惯的养成。

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会思考就是要求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同学发问,这就是提问。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将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这里的“发现”指是寻找规律,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拓展思路,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清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课堂,告诉他们,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边听、边想、边记,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回答问题时,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负担,不能怕别人笑话。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回答自己所想的东西,回答对也不骄傲,回答错,也不责怪自己,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精神,把握每一次机会。同时要善于合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要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2、设立“记忆训练记录表”跟踪学生记忆训练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记忆训练的效果。

3、开展“记忆训练大赛比拼”活动,获得优胜的小组有所奖励,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开展了对学生预习习惯、记忆习惯、记笔记和积累典型题习惯进行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如果不做好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增加学习难度。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做到心中有数,能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

鉴于这些原因,我采取了一定的方法:(1)预习时要一定认真,划出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带到课堂上解决。(2)对预习中能理解的要自已先解决,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理解有难度,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3)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4)课前预习要多写、多练,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5)要多做预习应用题,多加积累,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将数学中抽象事物实物化。(6)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记忆习惯和记笔记习惯的养成

大多数数学不好的学生,主要因为他们对数学公式、定理记不住概念理解不透,导致不会做题,所以看到数学题就头疼,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帮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采用的办法:(1)课前预习,加深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初步记忆。数学涉及到的概念、公式和定理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要求学生短时间全部记忆,往往过犹不及,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能理解的尽量自已解决,不能理解的带到课堂上解决,这样学习比较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在不断的对比和归纳基础上,有利于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2)加强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增强记忆。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往往过于机械,这样就很难达到效果,课堂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动等多种方式记忆,“视”是将数学中抽象化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实物形象化;“听”是将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归纳为方便记忆的顺口溜等;“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数学条件和环境中亲手去实验,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3)通过多做典型题等练习,增强学生对定理、公式的理解运用。无论多先进的学习方法,根本还是要多加练习,在练习时要有侧重点,有的放矢,做到讲练结合,练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记忆更深刻。(4)数学中有些性质(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加以形象理解记忆。(5)定时检查学生记笔记情况,加以指导记录,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易错的题记录到笔记本上。

(三)多做典型题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多做典型题,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找出自已哪里不会,哪里知识点掌握的不好,然后在学习中找出重点,针对自已的薄弱点,目的明确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主要的方法是:(1)要及时积累,内容详细,课堂学习的知识,要及时的开展典型题训练,增加知识点理解;(2)要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做题时可以按照题型分类,也可以按照解题方法分类,方便查阅。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好习惯,课前知道预习,会与书本对话,上课认真听的学习习惯,会与同学对话,勤于思考的习惯,会与老师对话,作业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及时纠正错题,学会反思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提高,90分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60多分的同学经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提高到70多分,特别是李小凤、郝微同学,提高到八九十分。

3、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自己精心设计问题,对自己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另外,学生的思想净化很重要,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继而推广应用。

下载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题目) **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究小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新途径。通过研究,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

    阳光数学 结题报告

    研究的背景 我校学生都是哈萨克族牧民子女。大部分学生家庭在山沟里分散居住,因此,他们只能住宿就读。通过上级部门的质量监测或者校本测试情况来看,几年来我校学生数学成绩一......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