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8:3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理论基础

由于我们学校新建于2004年,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德育工作目标,就是在走进新课程的氛围中确定的。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我们对人充满信任与尊重,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高尚的师德与神圣的教育事业融为一体,我们通过团队的集体奋斗和创新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致力于所有学生和我们自身的发展是为了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教育定位是“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普通劳动者、合格的公民而奠基”。德育工作的思路是把德育工作做细、做实。在细节中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实践基础

2005年5月我校申请立项的区级德育课题,已于2007年6月顺利结题,其研究成果被认定为A级成果。

3、养成教育的氛围。学校全体教职工认可了养成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5月在我校召开了“武清区养成教育现场推动会”。

二、选题的意义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让孩子在进入校门之际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

培养小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小学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是国内外形式变化的需要;是社会对人才行为要求的需要;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需要;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的需要;是从小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

我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学生来自流动人口家庭较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学习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养成教育理论很多,但纯粹的小学生低年级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很少见。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经历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通知》《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出的培养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依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最佳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研究和探讨如何创新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转变认知型的养成教育模式,用扎扎实实的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生活化、具体化、系列化的文明习惯。创建“自主体验、自我教育、循序渐进、行为为重”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学生养成与年龄特点相符的文明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初步探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基本内容;

3.初步探讨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对策与途径; 4.初步探讨文明行为习惯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校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现状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2、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如:开展哪些活动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具体内容是什么等。

3、低年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在活动课程的展开过程中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怎样结合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渗透。

4、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合力。研究如何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合力使低年级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5、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激励机制。

6、低年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建立一套形象直观而可靠的评价方法。

3.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低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等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1)学科渗透

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特别注重学科教学的渗透。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情感升华,同时也提高了自主能力。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针对体育课克服困难、注重合作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们还补充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力争使学生明确习惯培养的内容,理解文明行为的概念,并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去做。

(2)行为实践

①社会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社区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

②校内实践:可开展“值日班长制”,晨会课、广播操、课外流动等都由值日班长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自觉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③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课开展“做人”主题活动(如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说名人,做名人”主题队会等

“做事”主题活动(“还校园一片洁净的天空”活动);

“学习”主题活动(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主题活动;“珍惜时间”主题活动等)。

“唱响童谣”主题班会(教师学生搜集文明童谣,传唱自己喜欢的童谣)(3)文化陶冶

学校重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德育小故事丛书,学校聘请了“知心姐姐”报告团到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带学生到老人院、福利院参观学习,以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4)榜样引领

一方面抓住教师敬业爱生的典型事例,把教师们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敬业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作为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利用好一切宣传阵地,如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使学校形成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时时感受到培养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

(5)家校合作

注意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

(6)评价反思

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制定相关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文明班级、文明之星、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并以班为单位开展以队列、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举止文明、出勤、红领巾佩戴、卫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7)个别教育

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别人,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让学生发现集体中每个人的闪光点,要尊重别人,宽容待人。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方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树榜样,同时重点帮助习惯养成方面的后进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期坚持,以达到成效。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10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设计,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分工,确定参与实验的班级。

(2)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5月—6月)对学生行为习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拟写课题实验调查报告。

(3)制定实施计划(2010年7月—2010年8月),确定《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实施方案,各实验班根据总体设计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进行区级课题的申报。

(4)课题实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相关活动,完成研究内容,搜集好开展活动的资料进行归档,进行市级课题的申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行政、少先队、德育处全力配合,学校开展了“文明班级”和“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德育处开展了“文明行为与我同行”系列活动,各班根据班级实际有所侧重地进行实验研究。在课题实验阶段,参与实验的教师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对于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市、区教研室的领导、老师请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并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读书活动、文明之星评比活动、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方面重视对后进学生的帮扶,另一方面重视榜样的激励作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在学校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整个学校的校风、校容、校貌都有较大改观。涌现出一批先进教师和先进班级,学校取得了多项荣誉。

(5)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5月),总结研究学生在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方面取得的成效,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完成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1、建立机构,强化领导

课题提出后,得到学校行政及区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校行政、支部、少先大队部、德育处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以指导实验班开展好课题实验研究,保证养成教育在我校的顺利实施。

2、组织发动,提高认识

2008年9月,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以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我们的宗旨是在德育范畴里探索出一种新的德育教育机制来适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转城镇居民,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自农民工家庭和农转非家庭的子女,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最终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好基础的目的。为此,在调查摸底时,我们主要从社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校行为习惯三个方面16个问题,问卷调查了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500余人,家长50余位,得到了很有价值的资料。通过归纳总结,我们罗列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自我保护能力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制定实施细则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3、全面实施,认真探究

为了使养成教育的实施顺利进行,实行了以点带面法,在全校20个班级(现增至23个班)中通过调查研究确定9个班作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班,为参与实验的老师举办实施养成教育的理论及其操作方法的讲座。之后,参与实验的班级制定了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在实验中,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对学生每天最常见的文明素质进行培养。

(一)上放学文明

1.尊敬教师和家长和保安叔叔,见面或告别时主动打招呼。

2.按时到校,不早到,不迟到;红领巾、队干标志整洁,佩戴规范。3.早到校门口在两侧排队安静等待,不追跑打闹。

4.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学校门前“三无”食品,不乱花钱。5.不来回穿行大门口,分东西两侧走规定路线进校。

(二)语言文明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会说普通话。

2.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

(三)课堂文明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定位摆放。

2.上课专心听讲,积级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3.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4.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课本、作业本整洁。5.双手接送作业等物品。

6.课桌抽屉、书包内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离开座位,椅子靠拢桌子,摆放到位。

(四)课间文明

1.尊残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文明相处,友好互助。

2.走路不拥挤,礼让他人,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闹,不喧哗怪叫,开展安全、有益身心的课间活动。

3.做广播操上下楼按班级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精神饱满,动作合拍、规范、认真。

4不围观教师办公室,进办公室时先喊“报告”,得到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去。

(五)入厕文明

1.使用本楼层厕所,不随便串用厕所。

2.用厕后及时冲水,待水流停止后离开,若出现水流不止要急时向外拉动按钮。3.按照学校规定及时打扫厕所卫生。

(六)环境保护

1.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墙壁上涂抹刻画。

2.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3.注意节约水电。

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放学后关好门窗。5.走进低碳生活,走步上放学。

(七)在家文明 1.尊重父母长辈的教导,不乱发脾气。

2.主动搞好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衣服脏了向家长要求换洗。3.学习整理自己的用品、房间。4.家里来了客人知道打招呼。

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日常“做事”习惯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对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以好带差,带动更多的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主题班会课坚持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让道德情感支配道德行动,克服简单的要求,急功近利式的效果。学生到了三年级重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验教师从学生上课前学具的摆放,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以及书写习惯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渗透“做人”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重视言传身教和评价激励的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养成了说话文明,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而“红花”评比台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推动作用

九、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初步摸索出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明习惯的基本内容。《xxx小学生文明习惯细则》

(三)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抓住主题班会这个教育阵地: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教师队伍的成长

1.我们制定了低年级的《小学生文明习惯细则》,使今后的文明习惯培养有了基本 规范。、通过把实践的主题班会课教案编辑成《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为今后的贯彻提供了素材。

3、通过编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师研究论文集》使教师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通过编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案例集锦》,提供了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范例。

5、《家长会讲稿集锦》的编辑为全校的班主任开好家长会提供了参考。

(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实验前后的对照可以看出,学生在社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校行为习惯方面都有较明显的进步,两年来,通过《小学低年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2010年1月22日天津教育报在对我校进行采访时,也把我们的养成教育做法作为一个小专题进行了报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我校连续评为“天津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校发表在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编辑的《经验汇编》中的经验,很多是本课题的研究结果。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我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方法的欠缺,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还有极少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需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模式还不成熟。如何发挥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仍显薄弱,学校的督导评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小学生文明习惯督导评价机制的改革。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3、发挥小学生文明习惯督导评价机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4、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不良习惯,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行为专题讨论和交流等,深化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

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

(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

(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

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

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编故事: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字编成一个故事,将抽象的汉字道出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悟,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主体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在刚学“吃”时,不少小朋友把右边部分写成了“气”。我把错别字“口气”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小朋友们讲起故事来:“晓晓最喜欢吃鱼了。那次,妈妈烧了一条红烧鲫鱼,她马上吃了一大口(板书:口气)。呀!不好,鱼骨头卡在她喉咙里了!(用红笔描了一下‘气’中间的一横。)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帮她夹了出来(擦去一横)。小朋友,你们记住了吗?写‘吃’千万不要多一横啊!”小朋友们在兴趣盎然中纠正了错字。

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二三王主玉全金。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师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这样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又教如“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编儿歌:人教版新教材识字量大增。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很难,以前教材中要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们采用了让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结合的方法。如“灌”字:小河边,草地上,一只鸟儿两张嘴。又如“爽”字:四个叉叉,写错了大字。这样记,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编的儿歌也很有意思,如:“鹂”字:美丽的小鸟儿,人人都喜欢。“蝉”字:一只虫子真简单,夏天一到它就来,趴在树上不怕热,从早到晚叫不停。但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编儿歌教学,两类字最适合。第一类:难记字。如“影”,它由三部分组成,笔画较多,如果把三部分分开记忆,不太容易记,而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又如“热”,乍一看三部分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展开想象就很有意思:“肉丸火上烤,用手拿很热”,这样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

第二类:易混字。有些字,字音、字形相近相似。有些字,字义相近相似,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用儿歌来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另外“摘果子”、“脑筋急转弯”、“找朋友”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走向表达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不仅在阅读中运用,还要在学生的自我表达中运用。

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学中用的口头组词、说句子等教学活动,都是字义与字音,字形结合的好办法。让儿童用汉字记录自己说的话,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巩固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其次是书面表达。单独听写生字与学生主动的书面表达,在教学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抄写或听写生字不能暴露出来的别字问题或用字不当的问题。虽然低年级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识字量偏小,但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阶段,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图画代替,或请教父母。在孩子们认字多了,阅读量增大了,知识面宽了,自然思维开阔,写作表达,妙语生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达中体会汉字的运用,体验识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愿望。

六、研究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实验前后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如下表: 班级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太喜欢

不喜欢

一(1)18 39 2 1

一(2)20 28 3 0

一(3)20 32 2 0

一(4)22 30 1 1

2、学生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朱晓玲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2008年4月28日举行的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找找谁的朋友多》更是赢得了满堂彩。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实验教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做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八、有效识字教学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年的前期实验研究和后续推广探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有效识字教学,收效较大。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去主动识字。

七、问题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力很弱,跟上学校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有效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是分散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易导致学生注意的不集中。而课堂毕竟是课堂,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不可能象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放开任由学生活动。因此,开放思维与集中注意之间的矛盾有待更好的调和。

赵霞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普集镇中心小学

郭彦侠

周玉美

经过了一年的研究活动,我们课题组的二位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两人也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获得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现将我们课题组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成绩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和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老师普遍反映,使用了新教材后,每课的识字量过大,形成了识字进度过快,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巩固,学生的遗忘速度快,影响了识字效果的现状。大家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平时在教学时,平均每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新授课过后,安排5—10分钟巩固,再读一遍,就算这课的生字今天过关了,第二天又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如此往复,学生缺少的是巩固生字记忆的时间。

(二))在课堂授课时,尽管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识字,但识字效果不尽人意。

(三)我们学校学生好多都来自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和本地农村家庭,家长文化底蕴低,没有空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生字。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内容不可能改变,教学进度不可能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法,这就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两名成员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的课题,努力探求出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组员学习

充分利用教科研时间和业余时间,我们两个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主要从《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文献中汲取教育新理念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山东教育》、《上海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报刊中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上网浏览相关的信息及文章,多方面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与识字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能力。

(二)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识字途径

1、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识字现状调查,随机抽取一(1)班的15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从第一册生字表

(一)中选取10个生字,让他们认读。统计调查结果。我们又采用访谈形式,让这些学生仔细回忆,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这些字的,然后将学生认字的途径作了一个分类统计。

2、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又向一(2)班42位家长发出了问卷调查表。家长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三)实践、探求

1、课题组在本学期内先后多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们在讲课、听课、评课中,不仅立足本组课题,更以发展的眼光去探索优化识字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课题组成员在本学年里坚持每周一小结的工作惯例,实施跟踪和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自主交流“我的识字乐园”,在展示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课题组成员适时汇报在研究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整个课题组能够都做到与时俱进,最快最及时地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研究效率。

3、课题组成员在一学年的识字教学研究中,积极吸收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上网收集与课题相关的各项资料,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都运用到教学研究中。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导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低年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 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研究程序和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7.11——2007.12

主要工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理清教学思路,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前期:2007.12——2008.4

主要工作:各成员摸清班情,结合实际分析,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加大宣传,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教改实验的目的、意义,力争家长的最大支持和配合。根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各成员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具体实施研究。

3、具体实施阶段——后期:2008.5——2008.7

主要工作:进行阶段性成果小结,课题组成员间交流开展研究的情况。研究初步形成可操作的模式,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挑选出典型课例进行推广交流。

4、总结阶段:2008.8——2008.10

主要工作: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对附件进行汇编。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

(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 7 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 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 “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 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

10(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

(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

11(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

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 “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 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 13 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14 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 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

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编故事: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字编成一个故事,将抽象的汉字道出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悟,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主体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在刚学“吃”时,不少小朋友把右边部分写成了“气”。我把错别字“口气”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向 小朋友们讲起故事来:“晓晓最喜欢吃鱼了。那次,妈妈烧了一条红烧鲫鱼,她马上吃了一大口(板书:口气)。呀!不好,鱼骨头卡在她喉咙里了!(用红笔描了一下?气?中间的一横。)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帮她夹了出来(擦去一横)。小朋友,你们记住了吗?写?吃?千万不要多一横啊!”小朋友们在兴趣盎然中纠正了错字。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 二 三 王 主 玉 全 金。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师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这样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又教如“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编儿歌:人教版新教材识字量大增。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很难,以前教材中要 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们采用了让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结合的方法。如“灌”字:小河边,草地上,一只鸟儿两张嘴。又如“爽”字:四个叉叉,写错了大字。这样记,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编的儿歌也很有意思,如:“鹂”字:美丽的小鸟儿,人人都喜欢。“蝉”字:一只虫子真简单,夏天一到它就来,趴在树上不怕热,从早到晚叫不停。但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编儿歌教学,两类字最适合。

第一类:难记字。如“影”,它由三部分组成,笔画较多,如果把三部分分开记忆,不太容易记,而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又如“热”,乍一看三部分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展开想象就很有意思:“肉丸火上烤,用手拿很热”,这样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

第二类:易混字。有些字,字音、字形相近相似。有些字,字义相近相似,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用儿歌来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

另外“摘果子”、“脑筋急转弯”、“找朋友”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走向表达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不仅在阅读中运用,还要在学生的自我表达中运用。

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学中用的口头组词、说句子等教学活动,都是字义与字音,字形结合的好办法。让儿童用汉字记录自己说的话,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巩固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其次是书面表达。单独听写生字与学生主动的书面表达,在教学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抄写或听写生字不能暴露出来的别字问题或用字不当的问题。虽然低年级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识字量偏小,但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阶段,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图画代替,或请教父母。在孩子们认字多了,阅读量增大了,知识面宽了,自然思维开阔,写作表达,妙语生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达中体会汉字的运用,体验识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愿望。

七、研究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

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实验前后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如下表:

2、学生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 20 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朱晓玲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2008年4月28日举行的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找找谁的朋友多》更是赢得了满堂彩。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实验教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做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八、有效识字教学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年的前期实验研究和后续推广探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有效识字教学,收效较大。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去主动识字。

九、问题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力很弱,跟上学校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有效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是分散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易导致学生注意的不集中。而课堂毕竟是课堂,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不可能象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放开任由学生活动。因此,开放思维与集中注意之间的矛盾有待更好的调和。

第五篇:低年级写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低年级写字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字指导研究结题报告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指导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篇二:《加强低年级写字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铅笔字书写方法的指导研究》 结题报告

本文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字兴趣出发,以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学习正确的写字方法为抓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并且发挥教师的评价的作用,使低年级学生喜欢写字,写好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实践证明,在低年级就严格训练学生写好字,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素质又能对其他课程产生良好的影响,让学生终生受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王宝顺先生认为:只有方方正正写字,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字定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气质,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写字教学的现状是:有的学校没有写字课,有的课表上有写字课,却形同虚设,常常挪作他用。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即使认识到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写字教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它的短期成效远远没有音乐、美术或其他课外活动明显,所以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没有把写字课当作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现在小学生写字存在着:低年级学生字迹还算工整,但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却占着相当大的比重,握笔姿势不正确的竟占8%左右。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字迹变的越来越潦草,字的间架结构不合理,笔画不规范,错字别字连篇,更谈不上行款和讲求速度了。课堂上学生的写字姿势更是各式各样,也难怪小学生中身体变形、驼背和近视的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教师自身写字基本功较差,更缺少写字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鉴于以上学生和教师的在写字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如何指导学生写字,让学生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完成新课标对学生不同学段写字的目标要求,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写好每一个字,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同时,不仅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意识,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写字与美育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体现。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中国的汉字一直以来被人称为是最难写的字,但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变迁,具有独特的行款美、对称美和形体美等特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的。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

一。认真学习汉字书写艺术可以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感等内在品质的提高。因此,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加强写字教学,开展写字教改也是时代的要求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由于我校班容量均在60人以上,在这样的大班容量低年级学生在写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在大班容量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每个学生都在写字水平上有所提高。

如何让孩子们在写字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轻轻松松写好字,既培养审美能力又提高文化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课题正是为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针对性地展开探究,对改善目前写字教学现状也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上的写字教学,即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提高学生识字的有效性、写字的正确率和写字的入体率。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应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每天都要认识新字,每天都要写字,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字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字的形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美的感悟力,从而把字写得端正、匀称、美观,这些都是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执笔与坐姿的渗透;

2、基本笔法的渗透;

3、笔位原则的渗透;

4、结构原则的渗透。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是: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重点是指导写字姿势及笔画、笔顺的规范性,逐渐学会写正确、规范、美观的铅笔字。

难点:在教师有效的引领下,通过写字训练,提升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细心、耐心、静心地维持书写活动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

1、个案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学生的写字能力发展过程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为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提高写字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3、调查法:对学生的写字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

4、经验总结法:经过筛选成功经验并总结提升,形成论文。研究手段:

1、收集有关数据,确定学生现有水平,作简要分析。为了做好研究工作,我们对学生进行写字测试,指定实验教师收集学生写字材料,对学生写字现有水平作简要的分析。

2、开展书法竞赛

为了展示一二年级学生的写字成果,提高学生写字兴趣,更好营造良好写字氛围,我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一二年级六个班的铅笔字竞赛,各班在班级里通过比赛,选出10名同学参加年级的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

3、开展书法展示园地

实验教师在本班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每周评选书法明星,作品在教室小黑板展示;在班级黑板报建立书法作品展示宣传栏,展示学生书法作品。书法园地的建立,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他在写字还与修养有密切的关系时强调:“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篇三: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写字 有效性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阎良区第二小学

豆萍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打好写字的基础。”同时写一手好字,也是一个学生良好素养的标志之一。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为伴,使人终身受益。但时至今日,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却不容乐观。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探索、总结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探索、总结学生写字前识字、观字的有效方法,为写好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3、探索、总结学生写字、评字、展字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写字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打好写字的基础。”而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⑵、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⑶、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育特征告诉我们,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因此,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因此在小学阶段,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3、教育部专门推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强调一定要抓好写字。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写字教学研究一定的成效。

1.研究取一些成绩,例如对提高写字兴趣这一方面有了很多措施,各种激励方法层出不穷,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又例如对教师自身写字、校园写字氛围营造也做出要求,采取措施,从侧面帮助学生提高写字的有效性。2.写字教学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

纵观有些研究发现和操作实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的研究注重理论的高度,研究出的方法很多,但是往往偏重于教师层面的作为,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层面和发展层面。教学始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虽然不可缺,但主体仍应该是学生。

(2)有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不是过广就是缺乏系统性,尤其是操作的实践性不强。

(3)很多研究把提高写字有效性偏于书法教育这一块,使得研究简单演化成了书法教育。(4)如何让学生的写字兴趣、积极性、有效性得以保持,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对写字结果的评价措施还没有系统的理论。。

(二)实践操作研究成果

在研究实践中,我从识字——奠定写字有效性的基调;观字——奏响写字有效性的序曲;写字——体验写字有效性的技巧;评字——分享写字有效性的快乐;展字——延续写字有效性的尾声几方面切入,反复试行,不断总结、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识字——奠定写字有效性的基调

要想让学生写好字,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字,了解字,掌握字。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识字呢?在平时我是这样去践行的:

(1)两情相悦优化心境学习汉字 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往往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生活,首先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课充满信心。其次注意语言尽量准确优美,活泼风趣,富有感染力,感召力。

(2)利用插图创设情境认识汉字

低年级课文配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而插图中就包含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学生字,写生字。教学时,我把这些文字设计成“看画面猜字”的游戏,或者“看象形字想象画面”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儿歌、故事、童话以及它们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字,学生都显出极大的兴趣,识字效率也非常高。当然,课本不可能给每个生字提供一幅画,但很多象形字、会意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需要我们教师自己课前去研究、去探索,然后向学生转递其中的魅力。

一年来,发现很多孩子能主动去识字,也认识了很多字,他们不再觉得认字有多困难,上课识字的效果非常明显。家长反馈评价也很好,他们觉得这种识字方式不但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更主要的是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机会、时间多了,彼此增进了感情。真是没想到小小的识字本带来了大大的收获与惊喜!

2、观字——奏响写字有效性的序曲 在教学中,相信大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第一,书写的质量往往决定着考试成绩的高低,就其缘由我想凡是参加过统考阅卷的老师非常清楚。第二便是教习字方法的问题。教师认真范写,范字很标准;学生努力写,刻苦又认真,然而习字的质量总提不高。所习之字或结构失调、或重心不稳、或笔画出错、或字体呆板,随着作业量的不断增加,字就越写越差。仔细究其原因,我发现是缘于一开始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养成了习惯,越写越差,以至于无法纠正。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字往往没有观察范字的习惯,更没有观察范字的方法,因此字写不像,更无从谈写好了。所以我认为写字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认真精细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临摹字帖,写字不求多,而求好,并且要把写字教学贯穿始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1)帮助学生树立观察的意识

这种观察意识贯穿在整个写字过程中,包括写字前的观察,写字中的观察,写字后的观察。①写前观察

学生刚开始学习写字,对笔的控制,力道的掌握都很生硬,又没有观察范字的习惯,往往提笔就写。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写每一个字之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范字,使他们对所写之字的笔画姿态、结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遇到形近字,我先安排一两分钟的“我的眼睛最亮”的小比赛,利用儿歌启发“看看有点像,其实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看看比比再想想。”通过比较,提供给学生观察的着眼点,使他们在观察时能有的放矢,习字时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逐步养成观察范字的习惯,为提高习字质量迈出了第一步。②写中观察

对刚开始习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习字中往往看一个字就写一个字,甚至写一行同样的字,中途也不观察范字,以至越写同范字的距离就越大。我引导学生随时对范字进行观察,写一个比一个。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对范字看一笔,教师范写一笔,学生跟着写一笔。训练一个时期,然后逐步放手,使之养成习惯。③ 写后观察

此过程就是学生将所习之字与范字对照、比较、修改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习字,往往草草了事,不去仔细对照自己所习之字究竟与范字存在何种异同。写后观察能帮助学生发现运笔上的问题、结构上的问题„„我作适当讲评,学生及时修改,这样对提高写字质量很有帮助。(2)教给学生精细观察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大多在习字时不会观察,不知应该看些什么?怎么看?所以指导学生写字,我首先指导他们学会观察范字,尽量做到观察精细。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观察:

①整体观察,即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笔画或部件的起始与收笔、位置、大小、宽窄、收缩、舒展、相让、穿插等,都要看个仔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局部观察,即观察每个笔画的姿态。长短粗细、平斜曲直、乃至笔画首尾的样子、中途转折的特点以及一般特点和灵活变化等,要做到了然于心。例如观察三点水时,指导学生观察第二点的书写位置,从而观察出三点分布呈弧形;观察“志”时,强调观察心字底的三点,发现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③田字格书写示范观察。一开始指导写字,我画好田字格,一笔一画的进行指导,工整规范,不随意,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

3、写字——体验写字有效性的技巧

写好字有很多技巧,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态度,遵循写字的规律等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让他们写好字,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1)养成良好的坐姿、握笔姿势的习惯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控笔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因此,我在执笔教学中特别强调拇指、食指和中指,及手腕在运笔过程中相互配合的作用,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让学生养成和保持良好的执笔方法。书写的姿势也同样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对近视、斜视、脊背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就执笔方法和坐姿,我总结了如下要点口诀:

执笔方法:拇、食躬指捏笔杆,中指端节成下托,上身靠在食指根,笔杆朝前手腕直,轻松执笔掌中虚。

坐姿要点:指尖与笔尖,相距一寸好舒展,挺胸离桌一空拳,眼距纸面一尺间;头端正颈微含,身正背直两肩平,两脚放平与肩宽,正确执笔与坐姿,把握重心写好字。(2)分段练习循序渐进 掌握规律 我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写字存在的问题,把练字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范的基础教学阶段,包括执笔方法、坐姿和基本笔画、组合笔画、变化笔画的教学。汉字的基本笔画仍然按照“横、竖、点、撇、捺、折、挑、钩”八种分类,在实际教学中,把笔画的变化形态和组合形态与具体的汉字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汉字的神韵,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规范的书写偏旁部首及高频字(独体字)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是对第一阶段教学的运用和巩固。汉字的偏旁部首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有些笔画在具体的应用中发生一些规律性的变化,我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规律,增强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学习汉字结体组合规律,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阶段。汉字从结构组合上无外乎以下几种: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从形态上也可用肥胖、瘦高、方正、矮宽,扁平五种形状来概括

4、评字——分享写字有效性的快乐(1)利用多种评价方式 ①学生自我评价

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时,我引导他们可以横向比评价,也可以纵向比评价,并鼓励学生带着发展的眼光评价自己。②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评字过程中,学生不光轻松掌握了运笔方法和字形结构,而且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观察力。同学互评,可以学会互相欣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低年级学生还处于角色游戏阶段,在玩中学是他们的特点。我在组织学生评议时,将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各种游戏活动中,提出一些评价标准或评价任务:“假如你是一位书法家,评评看,你喜欢哪个字?为什么?”“谁能做小老师,给这位同学打打分。”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不再觉得评价深奥,且评价兴趣很浓。(2)在展览中比较自己

我会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和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放进学习园地;不定时开展竞赛,及时发现、表扬进步的孩子。参考文献:

① 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 文化艺术出版社 ②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 ③张贵新 侯国范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文明习惯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阅读习惯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3-04-15 18:38阅读:4,662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20......

    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沛 县 张 寨 镇 青 墩 寺 小 学梁 涛 2017.12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 题 报 告 舜王街道箭口小学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几年, 课改给......

    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蓝关街办大寨小学 惠小艳 安珍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

    小学低年级趣味性识字教学探究结题报告

    篇一: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各门学科知识宝库的大门都正等着他们去打......

    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加强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提出:养成良......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四川省会理鹿厂区爱民乡中心小学 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是凉山州教育......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