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趣味性识字教学探究结题报告
篇一: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各门学科知识宝库的大门都正等着他们去打开,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识字这个难题。各种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工具,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因此,识字也就成了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进行的主要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过好识字关。识字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学习的好坏,甚至决定着学生终身文化素质的高低。
一、识字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当然,要让学生坚实地打好识字基础,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很清醒地认识这些困难,并想尽办法去克服它。这些困难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他们往往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接近它,认知它,掌握它;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果长时间反复接触,他们也会失去以往的兴趣。再加上识字教学又有一定的枯燥性,不免就会给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2、低年级段识字量较大。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大部分的识字任务是在前三年完成的,特别是前两年,其中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400左右,二年级更是达到了750个左右,低年级的识字量就占了整个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50%。识字量大也是造成低年级识字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突出“兴趣”。
教学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这就是摆在我们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面前的一对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我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为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又为识字教学带来了契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好“兴趣”这一有力的武器,我们就一定会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生动的、直观的、有趣的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清楚字与字间的相互联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与学以“兴趣”为纽带有机地统一起来,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三、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综上,如何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便成了识字教学的关键。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分析字形法。
“分析字形法”就是结合组成生字的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用分析出的鲜活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游”字,我是这样给学生分析的。“氵”--游泳当然要在水里游啦,“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 ”--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时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这样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结构和“游”的意思之间都有了一定的联系,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 “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 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决心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学习“多”这个字时,我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 “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 这时,我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呢?”
“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孩子说还有三胞胎,我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下子出现了“品、晶、森、鑫、磊”等字。我趁机请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教大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这一天的学习使大家都很快乐。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这么快,看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握好机会,就能引导他们在“看字”和“说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一个复杂汉字中往往包含着好几个汉字。教材把“树”和“对”安排在同一课,确是别有一番用心。初学课文时,就有孩子发现“树”中有个“对”,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重点识字时,个别孩子又发现’树”里有个“又”,“树”中有个“寸”,“树”中还有“村”,竟然有孩子发现“树”去掉“寸”后剩下的“权”也是一个字??最后,我们集体认读了这七个字;木、又、寸、权、对、村。树,还结合口头组词帮助孩子理解了字、词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笔”字。我首先问学生,古人用什么笔写字?--“毛笔”;毛笔的笔杆是什么做的?--竹子,所以“笔”字的上面是“竹字头”;毛笔的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动物的毛,所以“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再如“啄”字,我是这样来帮助学生掌握的。把“啄”字分成三部分“口”、“豕”、“丶”来记。“口”即为啄木鸟捉虫子时在树上凿的洞口,“豕”多么像一只有长嘴巴并且羽毛丰满的啄木鸟呀,而那学生书写时最容易丢掉的“丶”,不正是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吗!“啄”字通过这样分析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写这个字时,因为想着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所以再也不会把“丶”丢掉了。
2、对比识字法。
“对比识字法”就是把多个字形相近的字联系起来,分析字与字之间的细微不同之外,在对比中区分字形,巩固识字质量。例如,“己”与“已”,在教学中,为了区分这两个字,我就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对比着来看,并辅以口诀“己字不出头,已字半封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再把这两个易混的字写错了。又如,“瓣”、“辩”、“辫”、“辨”这四个字如果独立来记,字形不仅繁而且几个字学生又常记混。当学这几字中的某一个,我就把以前曾学过的另几个都列出来,让学生认真对比,找出相同之处,比较其不同之处。这样整个字就化繁为简,只需记住中间简单的几笔即可,另外还可根据中间的部分来辩析字义,用起来便不会出错。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别许多形声字组:挺(手插腰,挺直腰)艇(超级大船就是艇)蜓(蜻蜒是昆虫),优(这个人很优秀),忧(心中忧伤);跟(脚后跟,足后跟),很(这两个人很要好),狠(像狼一样狠),恨(心中悔恨);转(车轮转转转),砖(石头也可以当砖用),传(动人的传说),炮(炮火冲天),泡(在水中泡一泡),跑(足球运动员积极跑动)抱(用手抱),饱(饱食一顿)等等。
3、情景识字法。“情景识字法”就是把字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篇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窗体顶端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研究程序和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7.11——2007.12 主要工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理清教学思路,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前期:2007.12——2008.4 主要工作:各成员摸清班情,结合实际分析,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加大宣传,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教改实验的目的、意义,力争家长的最大支持和配合。根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各成员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具体实施研究。
3、具体实施阶段——后期:2008.5——2008.7 主要工作:进行阶段性成果小结,课题组成员间交流开展研究的情况。研究初步形成可操作的模式,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挑选出典型课例进行推广交流。
4、总结阶段:2008.8——2008.10 主要工作: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对附件进行汇编。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 “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 “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
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
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篇三: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钟裕华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各门学科知识宝库的大门都正等着他们去打开,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识字这个难题。各种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工具,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更多的汉字。因此,识字也就成了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进行的主要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帮助学生过好识字关。识字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学生今后学习的好坏,甚至决定着学生终身文化素质的高低。
一、识字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当然,要让学生坚实地打好识字基础,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很清醒地认识这些困难,并想尽办法去克服它。这些困难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他们往往在这个时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接近它,认知它,掌握它;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果长时间反复接触,他们也会失去以往的兴趣。再加上识字教学又有一定的枯燥性,不免就会给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一些困难。
2、低年级段识字量较大。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大部分的识字任务是在前三年完成的,特别是前两年,其中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400左右,二年级更是达到了750个左右,低年级的识字量就占了整个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50%。识字量大也是造成低年级识字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突出“兴趣”。
教学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这就是摆在我们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面前的一对矛盾。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我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为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又为识字教学带来了契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好“兴趣”这一有力的武器,我们就一定会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生动的、直观的、有趣的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清楚字与字间的相互联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与学以“兴趣”为纽带有机地统一起来,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三、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综上,如何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便成了识字教学的关键。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着运用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识字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分析字形法。
“分析字形法”就是结合组成生字的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用分析出的鲜活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游”字,我是这样给学生分析的。“氵”--游泳当然要在水里游啦,“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 ”--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时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这样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结构和“游”的意思之间都有了一定的联系,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 “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
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决心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
学习“多”这个字时,我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 “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 这时,我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呢?”
“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
“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孩子说还有三胞胎,我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下子出现了“品、晶、森、鑫、磊”等字。我趁机请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教大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这一天的学习使大家都很快乐。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这么快,看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握好机会,就能引导他们在“看字”和“说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一个复杂汉字中往往包含着好几个汉字。教材把“树”和“对”安排在同一课,确是别有一番用心。初学课文时,就有孩子发现“树”中有个“对”,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重点识字时,个别孩子又发现’树”里有个“又”,“树”中有个“寸”,“树”中还有“村”,竟然有孩子发现“树”去掉“寸”后剩下的“权”也是一个字??最后,我们集体认读了这七个字;木、又、寸、权、对、村。树,还结合口头组词帮助孩子理解了字、词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笔”字。我首先问学生,古人用什么笔写字?--“毛笔”;毛笔的笔杆是什么做的?--竹子,所以“笔”字的上面是“竹字头”;毛笔的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动物的毛,所以“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
再如“啄”字,我是这样来帮助学生掌握的。把“啄”字分成三部分“口”、“豕”、“丶”来记。“口”即为啄木鸟捉虫子时在树上凿的洞口,“豕”多么像一只有长嘴巴并且羽毛丰满的啄木鸟呀,而那学生书写时最容易丢掉的“丶”,不正是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吗!“啄”字通过这样分析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写这个字时,因为想着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所以再也不会把“丶”丢掉了。
2、对比识字法。
“对比识字法”就是把多个字形相近的字联系起来,分析字与字之间的细微不同之外,在对比中区分字形,巩固识字质量。例如,“己”与“已”,在教学中,为了区分这两个字,我就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对比着来看,并辅以口诀“己字不出头,已字半封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再把这两个易混的字写错了。又如,“瓣”、“辩”、“辫”、“辨”这四个字如果独立来记,字形不仅繁而且几个字学生又常记混。当学这几字中的某一个,我就把以前曾学过的另几个都列出来,让学生认真对比,找出相同之处,比较其不同之处。这样整个字就化繁为简,只需记住中间简单的几笔即可,另外还可根据中间的部分来辩析字义,用起来便不会出错。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别许多形声字组:挺(手插腰,挺直腰)艇(超级大船就是艇)蜓(蜻蜒是昆虫),优(这个人很优秀),忧(心中忧伤);跟(脚后跟,足后跟),很(这两个人很要好),狠(像狼一样狠),恨(心中悔恨);转(车轮转转转),砖(石头也可以当砖用),传(动人的传说),炮(炮火冲天),泡(在水中泡一泡),跑(足球运动员积极跑动)抱(用手抱),饱(饱食一顿)等等。
3、情景识字法。
“情景识字法”就是把字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
例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记混的字时,我为这两个字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泼”,当你洗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波”,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
4、故事识字法。
“故事识字法”就是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些关于要学的生字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这个字的小典故,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强识字。
例如讲“阔”时,我给他们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他在看工匠为他修的大门时,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时,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终于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嫌工匠们修的门太大了。学生们这才都恍然大悟,学生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牢牢地掌握住了这个生字。
5、放射识字法。
“放射识字法”就是利用相同的偏旁来记忆同类的一组生字。
例如学了“门”字框,就可以让学生找出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如“闭、问、闲、间、闹、闷、阔、闻、闪”等等。以后再学到新的带“门”字框的字时,便把这些字都拉出反复地进行复习。这样,以相同的偏旁为工具,来同时学习或复习一组生字,就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质量。
6、口诀识字法。
“口诀识字法”就是根据字形特点,编一些上口易记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识字。
我在教学中,就自编了许多这样的口诀。如“算”字。我编的口诀是“上边用笔算,中间用眼看,下边不要弄错了。”这既体现了“算”的上中下结构,又体现出上边是“笔”的上半部,中间是“目”,下边是“弄”的下半部。同时又使学生在学“算”的同时复习了“笔”、“目”、“弄”三字,增强了系列记忆字的习惯。
又如“国”字,我编的口诀是“盖起一半房,玉器里面藏,害怕人偷去,又垒一堵墙。”这个口诀不但提醒了学生“国”的字形特点,还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国”字的笔顺,彻底改正了学生写“国”字时先封口的坏习惯。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回:小口回家大口关。松:公公站在木头旁。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峡:山和山夹着峡谷。艳:色彩丰富多鲜艳。
辣:束老师说不能常吃辛辣的食品。默:一只黑犬默默地呆在那儿。琴:今天,王晶和王品一起弹琴。景:红日东升,南京的景色更美丽。念:今天要用心念书 肯:月亮不肯止步。
颜:这页纸产生了三种颜色。飘:起风了,邮票飘落到地上。挖:他提手挖走了究的长撇。
解:用刀砍牛的角,解决了问题。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只要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们就会给你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吼:孔雀张开嘴吼叫了一声。剪:你在前面用刀剪。
棍:他从昆明带回了一根木棍。爬:用爪子巴着墙往上爬。努:奴隶必须努力地干活。
翩:孔雀展开扁扁的尾羽翩翩起舞。梦:夕阳在林中落下,一切进入梦乡。喇:束老师立在那儿用嘴吹喇叭。狼:狼狠一点。
另外,还有许多现成的字谜,也可以拿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些谜语谜面往往生动有趣,解出谜底后的喜悦之情更不用言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结合学过的生字给学生出一些字谜,并鼓励学生课下多互相出谜语,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现在学生间还很流行玩猜谜语的游戏,学生出的谜语中不但有学过的生字,还有部分没学过的字,学生经常在课间互相交流。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还学了许多课堂上没教过的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在班上组织了多次字谜比赛。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其实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决非以上列举的几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想出更多的、更好的识字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对于一个生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记,关键要看哪种方法更适合记这个字,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去运用,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识字教学的效率才会更高,质量才会更好。
四、关于教学效果。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发现运用趣味识字法,不仅识字效率高,而且不易发生混淆,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另外,在学生的各类作业、日记中也可以发现,学生的错别字极少。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
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
(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
(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
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
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编故事: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字编成一个故事,将抽象的汉字道出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悟,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主体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在刚学“吃”时,不少小朋友把右边部分写成了“气”。我把错别字“口气”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小朋友们讲起故事来:“晓晓最喜欢吃鱼了。那次,妈妈烧了一条红烧鲫鱼,她马上吃了一大口(板书:口气)。呀!不好,鱼骨头卡在她喉咙里了!(用红笔描了一下‘气’中间的一横。)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帮她夹了出来(擦去一横)。小朋友,你们记住了吗?写‘吃’千万不要多一横啊!”小朋友们在兴趣盎然中纠正了错字。
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二三王主玉全金。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师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这样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又教如“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编儿歌:人教版新教材识字量大增。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很难,以前教材中要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们采用了让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结合的方法。如“灌”字:小河边,草地上,一只鸟儿两张嘴。又如“爽”字:四个叉叉,写错了大字。这样记,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编的儿歌也很有意思,如:“鹂”字:美丽的小鸟儿,人人都喜欢。“蝉”字:一只虫子真简单,夏天一到它就来,趴在树上不怕热,从早到晚叫不停。但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编儿歌教学,两类字最适合。第一类:难记字。如“影”,它由三部分组成,笔画较多,如果把三部分分开记忆,不太容易记,而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又如“热”,乍一看三部分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展开想象就很有意思:“肉丸火上烤,用手拿很热”,这样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
第二类:易混字。有些字,字音、字形相近相似。有些字,字义相近相似,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用儿歌来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另外“摘果子”、“脑筋急转弯”、“找朋友”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走向表达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不仅在阅读中运用,还要在学生的自我表达中运用。
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学中用的口头组词、说句子等教学活动,都是字义与字音,字形结合的好办法。让儿童用汉字记录自己说的话,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巩固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其次是书面表达。单独听写生字与学生主动的书面表达,在教学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抄写或听写生字不能暴露出来的别字问题或用字不当的问题。虽然低年级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识字量偏小,但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阶段,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图画代替,或请教父母。在孩子们认字多了,阅读量增大了,知识面宽了,自然思维开阔,写作表达,妙语生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达中体会汉字的运用,体验识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愿望。
六、研究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实验前后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如下表: 班级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太喜欢
不喜欢
一(1)18 39 2 1
一(2)20 28 3 0
一(3)20 32 2 0
一(4)22 30 1 1
2、学生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朱晓玲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2008年4月28日举行的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找找谁的朋友多》更是赢得了满堂彩。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实验教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做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八、有效识字教学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年的前期实验研究和后续推广探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有效识字教学,收效较大。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去主动识字。
七、问题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力很弱,跟上学校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有效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是分散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易导致学生注意的不集中。而课堂毕竟是课堂,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不可能象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放开任由学生活动。因此,开放思维与集中注意之间的矛盾有待更好的调和。
赵霞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趣味识字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普集镇中心小学
郭彦侠
周玉美
经过了一年的研究活动,我们课题组的二位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齐心协力,共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两人也在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获得了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现将我们课题组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成绩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和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老师普遍反映,使用了新教材后,每课的识字量过大,形成了识字进度过快,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巩固,学生的遗忘速度快,影响了识字效果的现状。大家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平时在教学时,平均每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新授课过后,安排5—10分钟巩固,再读一遍,就算这课的生字今天过关了,第二天又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如此往复,学生缺少的是巩固生字记忆的时间。
(二))在课堂授课时,尽管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识字,但识字效果不尽人意。
(三)我们学校学生好多都来自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和本地农村家庭,家长文化底蕴低,没有空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生字。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内容不可能改变,教学进度不可能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法,这就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两名成员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研究”的课题,努力探求出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
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组员学习
充分利用教科研时间和业余时间,我们两个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主要从《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文献中汲取教育新理念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山东教育》、《上海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报刊中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上网浏览相关的信息及文章,多方面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与识字教学研究相结合的能力。
(二)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识字途径
1、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识字现状调查,随机抽取一(1)班的15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从第一册生字表
(一)中选取10个生字,让他们认读。统计调查结果。我们又采用访谈形式,让这些学生仔细回忆,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这些字的,然后将学生认字的途径作了一个分类统计。
2、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又向一(2)班42位家长发出了问卷调查表。家长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三)实践、探求
1、课题组在本学期内先后多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们在讲课、听课、评课中,不仅立足本组课题,更以发展的眼光去探索优化识字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课题组成员在本学年里坚持每周一小结的工作惯例,实施跟踪和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自主交流“我的识字乐园”,在展示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课题组成员适时汇报在研究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整个课题组能够都做到与时俱进,最快最及时地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难,提高研究效率。
3、课题组成员在一学年的识字教学研究中,积极吸收最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如上网收集与课题相关的各项资料,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都运用到教学研究中。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导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低年
内容摘要: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也是中华民族的根。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但是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识字途径,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将能激发 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技能,使识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乃至幼儿已表现出各种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而“以致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然而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从古至今,对识字教学的研究,尤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刻也未停止过。仅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就出现了30多种识字教学经验。在这些实验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是最具有影响的,在“小语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外,还有“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等,也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面对众多的教改经验和异彩纷呈的教法,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做到有效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才能做到快速、有效的识记并且不遗忘?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这就更迫切需要我们教者运用有效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构建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并使语文识字教学充满活力。
2、通过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提高其创新能力。
3、有效的识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让学生感受语文源于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能感受识字所带来的快乐,能随时随处主动识字并形成随时学习的意识。
5、使教师形成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使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观察等方式,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家长的辅导能力。对于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会有多大的收获做到心中有底。
2、个案研究法
在实验班级里给每个学生配一个“苗苗识字袋”,选取好、中、差各一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分析。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识字教学实践的不断观察、体验,不断反思、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种“实践——观察(体验)——反思(归因)——实践”的循环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自我反思 ②他人监督 ③学生协助 ④借助名师
4、经验总结法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归类,提炼出经验,以利于更深入、科学的继续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此原则为本课题的指导性原则,在教学环境的布置、识字内容、识字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体现此原则,为学生识字提供最广阔的资源。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
下要保底就是要求学生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识字任务,上不封顶则是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多的识字。
3、自主性原则
语文教育就是要以尊重和发展个性生命作为其教育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还原个体主动性。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4、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条件的差异,鼓励尽可能多的识字,但也不作人为地强制性地拔高要求。
五、研究程序和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7.11——2007.12
主要工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理清教学思路,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前期:2007.12——2008.4
主要工作:各成员摸清班情,结合实际分析,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加大宣传,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教改实验的目的、意义,力争家长的最大支持和配合。根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各成员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具体实施研究。
3、具体实施阶段——后期:2008.5——2008.7
主要工作:进行阶段性成果小结,课题组成员间交流开展研究的情况。研究初步形成可操作的模式,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调整研究方案,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挑选出典型课例进行推广交流。
4、总结阶段:2008.8——2008.10
主要工作: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对附件进行汇编。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有效识字途径
1、拓宽校园中的识字空间
语文提倡“提前读写”,这就要求学生早识字,多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
(1)读校名、班牌、字幅、宣传标语及各科室名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字幅、宣传橱窗、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 7 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
有一回,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肚子痛,校医室的阿姨给了我四包午时茶。”我说:“你认识校医室?”“那牌子上写着呢!”学生得意地说。
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做环保的使者”、“欢迎新课程实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2)关注时事新闻识字
学校的宣传橱窗是巩固学生已学生字,增加识字量、拓宽学生视野的有力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那么多的生字往往很难在课堂上加以巩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学校的宣传橱窗就是强而有力的阵地。因为,宣传橱窗上的内容丰富多变,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校内的新人新事、时事新闻、教师风采、杂谈,有科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也有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在“非典”时期,有关于“非典”的动人事迹;在“伊美”战争时,有对伊拉克民事的堪忧;在遇到坏人坏事时,有教孩子们如何 应急的措施……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不仅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提供有力的帮助。(3)开展校园活动识字
学校的花草树木随季节变化而变换着生长姿态……我们结合教材上学到的事物名称,让学生把学到的汉字和校园里的事物对上号,《和植物交朋友》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给他们挂名片,认读植物名称。《做植物的保护神》给他们写“青青小草,爱他就好” “小草微笑,请您绕道”等小标语。在学生对校园景物饶有兴味的时候,引导他们去认识尚未认识的字词。开学初,在每一位学生的桌角贴上其名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熟悉同学,认读同学名字。要求学生每天认五个左右的名字,争取在两星期内会读全班同学的名字。谁最早认识同学的名字就取得优先发本子的权利。这样,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总是积极地认读同学的姓名,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字。(4)利用图书角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 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2、拓宽家庭中的识字空间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记忆效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1)在父母的指指点点中识字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指一指、点一点,孩子却于其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都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2)利用家里的摆设识字
小学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渡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可谓是应有尽有,触手可及,其中蕴藏着大量的识字素材,有广阔的识字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
10(3)利用编写识字本识字
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商标、广告、商品包装袋等,通过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我的识字本”,这本“我的识字本”记录了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我们安排每个星期,即每周五抽出一节课进行“汉字大比拼”,比比谁收集的多,并且认识的多,评出“识字大王”,当然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评选时名额要多一些,让孩子们保持高度的热情及成就感。
3、拓宽社会中的识字空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报纸、电视等媒体铺天盖地,多彩的世界中处处有汉字。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小孩,无时无处的在跟文字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勤学好问,随时识字的习惯。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有收获。
(1)引导学生对社会中出现的文字产生强烈的会认欲望。利用环境因素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动机。
(2)在课堂识字教学时将学生经常看到的汉字呈现,刺激学生记忆,使无意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
11(3)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发自内心地识记自己感兴趣的字。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不尽相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去识字。(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黑猫警长行动(上街找错别字)”等,把识字同用字结合起来。
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自主认字后,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就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表现、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实践中可帮助学生建立 “识字乐园”、“识字墙”、“识字储蓄罐”等,定期开展“识字擂台”、“识字记录袋”、“识字小能手”、“今天我来教识字”等活动,不但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体验进步的快乐,而且激励了学生不断在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成为一种习惯。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土。
(二)有效识字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识记大量汉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孩子的识字过程也有一定特 征的,因此,只要遵循汉字规律和孩子们认知规律,开创多样的识字方法,大量识字还是能成功的。
1、回到造字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它们体现了汉字各种各样的构字规律,对于理解汉字意义,掌握汉字字形有很大帮助,虽然理解“四书”内涵并正确区分某一汉字所属造字法,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在小学生识字过程中适当借鉴一些“四书”构书规律,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与识字量的。
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由形象的图画演变而来,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类汉字。如教《口耳目》这一课时,可以根据生字都是象形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图字对照,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内在联系和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让一个个陌生的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变得熟悉起来,以形象的图画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汉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就会触类旁通。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学习指事字利用与图标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如教学“本”字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教师在黑板上先 13 画上一棵树,然后在下面画上根,告诉学生“本”原是树根的意思,学生形象的记住了。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的字,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了新字的意义。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义进行“联想法识字”、“编故事识字”。如教学“休”字,可启发学生联想,一个人靠着一棵树睡着了,就是表示休息。又如教“看”字,引导学生编故事记忆:孙悟空在云头上,一手放在眼前,看看前方有没有妖怪。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在教授“明、鲜、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等字时是这样编排的:“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三人众。”这样,小学生轻松识字的同时,很容易地掌握了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0%以上,它都是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又如在教“跳、跑、蹦、跃、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14 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集中归类的识字法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放进阅读中识字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经验,即“入文识字”的规律,在“识字分流”前提下,应是一种格外受到关注的识字方法。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要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习容易忘记。斯霞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识字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低年级学生掌握字形过程,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阅读材料中巩固汉字,更便于形成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保持汉字的长时记忆。形与音的联系是机械的神经联系,只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如反复的认读就容易建立,但是它经不起干扰,不容易保持长时记忆。如果减少单独反复呈现认字的时间,增加用于指导儿童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巩固汉字,加强汉字的意义识字,会使识字的效果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阅读趣味性较强的儿童读物,二是将所学生字进行再创造,组成词,串成句,连成段,让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再现,巩固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的生字,就可把本课生字创编成一段文字:一朵荷花,亮晶晶的水珠,小小的摇篮,一顶凉帽,透明的翅膀。小蜻蜓立在他的停机坪上。小青蛙蹲在圆圆的荷叶上(带点的字为本课生字)。又如教学《识字四》一课的生字,可用相关的基本字编成韵语识字:虫子旁,昆虫多。小蜻蜓,象飞机。蜘蛛忙,忙结网。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爱劳动,小蚂蚁。小蝌 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土。学生通过读词语、读句子再次识字,避免了单一的教材识字,增强了其阅读识字的兴趣。
3、融入活动中识字
喜欢做游戏搞活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如机械枯燥地识记,效率很低。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造一定生活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地识字,这又是一种识字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意地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的游戏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乐学、好学。开火车: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游戏,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在快乐中学生字。猜谜语:老师准备多种字谜,同时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编得好者授予“谜语大王”称号。如教“天”字时,我们编编这样一个谜语让学生猜: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又如教学“高”字: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
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编故事: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字编成一个故事,将抽象的汉字道出孩子的思维,达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悟,使他们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达到主体识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在刚学“吃”时,不少小朋友把右边部分写成了“气”。我把错别字“口气”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向 小朋友们讲起故事来:“晓晓最喜欢吃鱼了。那次,妈妈烧了一条红烧鲫鱼,她马上吃了一大口(板书:口气)。呀!不好,鱼骨头卡在她喉咙里了!(用红笔描了一下?气?中间的一横。)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帮她夹了出来(擦去一横)。小朋友,你们记住了吗?写?吃?千万不要多一横啊!”小朋友们在兴趣盎然中纠正了错字。变魔术:学习汉字的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章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换一个偏旁都会变成不同的字。通过“变魔术”游戏,在熟字的基础上认识新字,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如教师在“一”的基础上逐渐加笔画而变成另一字:一 二 三 王 主 玉 全 金。在变的过成中,随时教孩子不认识的字。教师演示几次后,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兴趣,这时,让孩子变给别人看,他就会努力记住要变的字的样子、读音,变几次后,不但认识了字,而且基本上会写了。这样调动大脑积极性的方法增强记忆、识字效果很好。
编顺口溜:在识字过程中,突出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启发并鼓励孩子给易混淆的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如教“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又教如“青、清、蜻、晴、睛、情”可记为“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再如“林、森”字可记为“林、森”为树真有用,二木成林,三木成森。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编儿歌:人教版新教材识字量大增。仅一年级的教材就要求会认识汉字950个,有的字很难,以前教材中要 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怎么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方块字呢?我们采用了让生字跟生动形象的儿歌结合的方法。如“灌”字:小河边,草地上,一只鸟儿两张嘴。又如“爽”字:四个叉叉,写错了大字。这样记,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编的儿歌也很有意思,如:“鹂”字:美丽的小鸟儿,人人都喜欢。“蝉”字:一只虫子真简单,夏天一到它就来,趴在树上不怕热,从早到晚叫不停。但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编儿歌教学,两类字最适合。
第一类:难记字。如“影”,它由三部分组成,笔画较多,如果把三部分分开记忆,不太容易记,而联系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又如“热”,乍一看三部分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展开想象就很有意思:“肉丸火上烤,用手拿很热”,这样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
第二类:易混字。有些字,字音、字形相近相似。有些字,字义相近相似,很难把它们分辨出来。用儿歌来识别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坐做座”: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立人。“晴睛清请情蜻”: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
另外“摘果子”、“脑筋急转弯”、“找朋友”都是孩子们喜欢做的识字游戏,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走向表达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不仅在阅读中运用,还要在学生的自我表达中运用。
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学中用的口头组词、说句子等教学活动,都是字义与字音,字形结合的好办法。让儿童用汉字记录自己说的话,消除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障碍,有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巩固音形义的内在联系。
其次是书面表达。单独听写生字与学生主动的书面表达,在教学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抄写或听写生字不能暴露出来的别字问题或用字不当的问题。虽然低年级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识字量偏小,但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起步阶段,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用图画代替,或请教父母。在孩子们认字多了,阅读量增大了,知识面宽了,自然思维开阔,写作表达,妙语生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策略,在孩子表达中体会汉字的运用,体验识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愿望。
七、研究成效
试验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在这短短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识字兴趣得到很大提高。
因为有了课堂课外识字量、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识字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无论是学什么字、学多少还是怎样学,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只追求最后总量的积累,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既顺利达成了识字目标又保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热情。与普通班学生相比之下,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在生活中,同学们乐学好问,注重积累,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在实验班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在实验前后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通过有效识字后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如下表:
2、学生识字能力得到增强,做到了自主识字,创新实践,主动发展。
经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学生不但能独立阅读拼音文字,而且能独立阅读短小的非拼音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能主动请教或自己查字典。到现在为止,学生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大纲要求,古诗文背诵不少学生已超过了60首。
在学习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但能用上在课堂上所学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现。
3、形成了开放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于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尊重,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快乐。开放的评价,让学生 20 既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又能客观的看待别人。有效识字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了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提高了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班老师在年级段有效识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了识字教学课,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朱晓玲老师多次承担识字教学的公开课,在2008年4月28日举行的展示活动中,她所执教的一节识字活动课《找找谁的朋友多》更是赢得了满堂彩。课题研究是一项枯燥而艰巨的工作。实验教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教学中,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做读书笔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每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非常投入,提前做好准备。开课的老师悉心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课题理念。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堂上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人文气息。
八、有效识字教学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年的前期实验研究和后续推广探究,使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识字教学中,只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有效识字教学,收效较大。低段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去主动识字。
九、问题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初具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需要有一定辅导能力的家长严密配合,由于一部分家长工作烦忙无暇照顾孩子,另一部分家长经商在外基本上常年不在家,小孩很多由隔代长辈抚养,辅导力很弱,跟上学校要求比较吃力。以上原因难免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有效识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些是分散的,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强制性的一刀切,易导致学生注意的不集中。而课堂毕竟是课堂,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不可能象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那样完全放开任由学生活动。因此,开放思维与集中注意之间的矛盾有待更好的调和。
第五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
识字是每个小孩学习汉字的起点,是阅读、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标强调:“识字是低年级教学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人在识字教学中,努力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学而有味,兴趣非常。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创设生动、形象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学而有趣。如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问:你们想知道这些生字娃娃藏在房子的哪个角落吗?看看这些字娃娃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小声读课文,画出要认识的生字,把学生识字乐趣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识字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师问:“你们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呢?能说给老师听听吗?”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气氛就活跃了。再如教学《菜园里》一课时,先让学生课前到自己家中菜园实地考查,接着课上启发:你们到菜园里认识了许多蔬菜朋友,并认识了蔬菜娃娃的名字;再课件逐个出现蔬菜生字名词,学生认读,比比谁认识得多,抓住儿童识字欲望的童趣,学生情绪激动、兴致勃勃,学生你争我抢或相互合作,使识字的劲头达到了高潮,同时在读课文时又认识这些蔬菜的形状,生长的情况,颜色的美丽,进一步巩固识字。
又如《语文园地》中的“我会认”题,要求把带“氵”、“之”的字分别我出来。教学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首先创设情境激趣,出示(苹果园)图。瞧,两个小朋友挎着蓝子,兴高采烈来到苹果园。出示课件演示,树上的“红苹果”分别带“氵、“之”的字纷纷从树上落到地上。问:这两个小朋友提着的蓝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帮助图上的小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苹果吗?(学生动手做出同一偏旁的字的记号后,同桌互相合作检查是否摘对了苹果,再读一读。)指名到上面摘自己喜欢的“苹果”字读给大家听。这样做摘苹果游戏或巩固了生字,又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再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蓝蓝天空白云飘;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面真热闹。苹果甜,苹果香,小友们采果忙。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游戏,动听的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记生字
二、教给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识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其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有趣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变一变。学习汉字通常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识字,给汉字加一笔,变动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如“十”字如上一笔变成了什么字呢?(土、千、干、士)变动一笔如土——千,土一一士。又如“树:=木+对,苗=艹+田”。如“口”字加一笔变成了什么字?(日、中)加两笔变成了(目、电、田、白、申)。
2、换一换,变一变。由熟字换偏旁或换部件的方法来识记。
①换偏旁,如:远一玩一园。
②换部件,如:天一无一元。
3、比一比,记一记。想一想,相同部分或不同部分,如雨一两、是一足。
4、猜一猜,“我”是什么?在字谜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造性能力。如:一家三口是什么字?(品)三人在一起游戏是什么字?(众)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谜底是(雨)。”一个人是什么字(大),两个人是什么字(天、从),三个人是什么字(众),十个人是什么字(什)。
5、认与辨。如辨认:“他、它、她”。教学时出现三种头饰:男孩、女孩、动物头,三个ta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谁能辨认?学生在情境中辨认,能很快记住三个不同的ta字。
6、编笑话:在愉快中识记字型。如教学“唱”,可用编笑话的形式:今日说,明日说,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用形象的语言来帮助识记字型。
7、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画面,贴近儿童生活实物的语境中识字。如《在家里》一课,让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认识事物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用字说词说句子,识用结合,识字的频繁多了,自然就加快了识字步骤。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识字,激励学生创造方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这些生字吗?然后教师应给予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大胆创新、各抒己见,课堂活跃,学生爱学习。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轻松、愉快地识字
识字是由不熟悉开始,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巩固。为了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教学时进行趣味性识字,学生学有兴趣。
1、“过桥夺红旗”。如《语文园地五》第二题,“我会读”这题共有12个词语要识记,教学时开展有趣地争夺红旗的游戏进行识字。可采取同桌争红旗,小组抢夺红旗,开火车读、自由读,这样多种渠道反复认读,学生就能很快忘记这些词语。首先引出游戏规则,使学生有着充分的准备工作,夺到红旗的同学,给他(她)响起一片掌声,使之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我会想和说”。如《语文园地五》第一题,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部首和相应的字。首先出示部首,学生认读后,说说本学期到现在已学过的这类部首字,你诀了哪些字,学生争先恐后,你说一个,他说一个,这样就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部分忘记了的字又得到了巩固,为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观察能力,问:你们在课外或什么读物中还发现了有这样部首的字吗?
3、还可以采用“走迷宫”、“坐火车”、“吃水果”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上学生在相互合作、游戏或竞争等活动中愉快的主动学习识字。
4、在生活中与“生字宝宝”做朋友,建立汉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喜欢学习汉字的习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兴趣。如注意路牌、商标、广告、电视节目的汉字,在日常用品旁贴汉字字条等都是学习汉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