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分)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3.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诞生在这一时期的法律文献有()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①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1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A.珠海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D.厦门经济特区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5.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是()
A.互相对立B.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C.完全一致 D.大同小异 1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 C.学习日本之路
D.走自己的路
18.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
①不可同日而语②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③翻天覆地④闭门造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在有关桥的图片资料中能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这句话中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⑤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21.列举右图历史人物生平重大事件(至少三件),并为这位伟人写一简洁的评价。(共8分)
(1)生平大事(6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评价:(2分)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并比较这些创新的思想理论的共同点。(7分)23.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请列举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改革事件并简要阐明其影响(各举一例):(共9分)
古代:
近代:
现代:
24.为祝福我们的祖国,同学们决定以“新中国经典瞬间”为主题,举办历史图片展览。请您也来参加:(共12分)
(1)整理课本中的历史照片,按下列相关要求选择图片并陈述选择的理由(选择一幅图并写出其名称即可)。(9分)你认为能见证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最能感动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最能让你反思的历史事件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你会写些什么?(3分)
25.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共20分)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8分)
(3)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3分)
(4)你还能帮助王亮同学搜集到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歌曲吗?(请至少写出一首并注明其创作背景,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是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4分)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4分)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27.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共1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并分别撰写简要的解说词。(7分)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3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3分)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1.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2.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空军 D.导弹部队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在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 D.歼5型轰炸机 4.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其背景主要是()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9. 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
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 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10.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1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周恩来访问印度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江泽民访问美国
12.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 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外,还有()
A.共同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促进共同繁荣 D.稳定与团结
1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是()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 B.美国乒乓球队 C.美国橄榄球队 D.美国芭蕾舞团
16.新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发展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外交政策的成熟 D.国际形势的变化 17.“APEC”指的是()A.欧盟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8.目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
A.140多个 B.160多个 C.180多个 D.200多个 19.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毛泽东会见非洲朋友 邓小平会见非洲客人 胡锦涛在中非峰会话
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洲
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9分,共33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政权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什么立场,它为何会采取这种立场?(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追溯历史,日本文化还来源于中华文明。但是,自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由中国最虔诚的学生变成了最凶恶的敌人,尤其是发生在60多年前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志忠《日本:军事大国合法化》
材料二 小泉纯一郎自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一意孤行,不顾国内舆论和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先后6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用史实说明日本曾是“中国最虔诚的学生”。为什么说日本后来变成了中国“最凶恶的敌人”?(10分)
(2)请问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用意何在?(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选项(将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2分)
甲:属于“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是()
乙:属于“日本不愿承认历史罪行”的是()A.如右图
B.材料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4)对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强烈反对?(5分)
三、动脑探究题(17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访问苏联: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3分)
(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分)
(4)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2分)(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3分)
(6)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5分)
四、问题解决题(8分)
24.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
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请回答:
(1)上图的会见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1分)
(2)从田中角荣访华,到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受挫,再到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7分)
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B B D B C C B D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2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等(2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4分)
(2)略(2分)
22.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4分)
共同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等。(3分)
23.古代: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等。(3分)
近代:戊戌变法,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等(3分)
现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富强起来等(3分)
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24.(1)可参考的图片:《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农民拔地界碑》、《邓稼先》、《“文化大革命”中一幕》、《凤阳小岗村》、《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上海浦东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会场的夜景》等(9分)(2)略(3分)
25.(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3分)(2)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10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红》;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3分)(4)抗日战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4分)
26.(1)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4分)(2)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3)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3分)
27.(1)顺序:农民拔除地主的地界碑、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凤阳小岗村农民。解说词略(7分)
(2)解放生产力或为了农民的利益等。(3分)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3分)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B A B C A C D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B C B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立场: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原因: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3)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22.(1)在隋唐时期,日本派使者到中国学习。遣唐使回国后,仿效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至今唐风犹存。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岛等地;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1945年8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否定侵略,歪曲历史。
(3)甲:A。乙:B。
(4)正确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靖国神社中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亡灵。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国际共识和良知的挑战,不仅违背了其本人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而且进一步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三、动脑探究
23.(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2)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5)不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6)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
四、问题解决题
24.(1)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说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看待和处理:目前,中日关系大局稳定,但干扰因素依然存在。我们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逆流;中日两国应恪守已达成的政治文件的原则,发展世代友好的正常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罪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走和平发展之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世界人民。
第二篇:初二上册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0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02.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琦善
03.英军先派兵强占,然后通过《南京条约》正式割占的地方是()A.台湾
B.香港岛
C.九龙司
D.澳门
04.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05.马克思说:“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6.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0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08.“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里的“贼”指的是()
A、慈禧太后 B、帝国主义侵华势力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D、李鸿章 0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50万平方千米
C.60万平方千米
D.40万平方千米 10.标志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D.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2.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
B.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3.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
D、戊戌变法
14.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 15.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中
C.戊戌变法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7.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其中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了中国近代化的三步曲,这三次历史事件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中山装的命名依据是()
A.产于中山市 B.孙中山设计C.象征革命 D.为了纪念孙中山 20.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继葡萄牙人之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他们也是由海路到达中国;而在北面出现了俄罗斯人,他们是从陆路到达阿穆尔河流域的。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事实上,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毫无兴趣。这表现在他们对欧洲和欧洲人一无所知方面。他们几乎不知道欧洲的 位置,而且也很少问津。关于欧洲的各个民族,他们完全混淆不清,只是笼统地称他们为„长鼻子蛮族‟。”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语,摘自《口岸开放与社会变迁》(1)你认为材料一介绍的情况与史实吻合吗?(5分)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归纳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1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根据材料回答: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他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来的。
材料二 2003年9月28日,身着古装的表演者在祭孔大典上表演皇帝祭孔时行三跪礼。当日,纪念孔子诞辰2554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举行,1000多名海内外人士参加祭孔仪式。300多名身着古装的表演者再现了清朝乾隆年间祭奠孔子的盛大场面。整个祭祀活动分为开庙、祭孔游行、舞乐表演以及各界人士的祭拜等6部分。材料三
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大而又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孔子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印尼孔教最高委员会主席团协调员钟成康(Wastu pragantha Zhong)说:“孔子提倡的„仁、忠、恕‟等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说,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思想在处理国家间、宗教间以及人际间的冲突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鲁迅等的批孔行为?(5分)
(2)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祭孔活动?(5分)
(3)你认为孔子的思想会在21世纪的今天发挥重大的作用吗?请说明理由。(5分)
三.问答题(共计20分)24.简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签订的条约,并说明我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0分)
25.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断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请举出两人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10分)
参考答案
1.C2.A3.B4.B5.C6.D7.C8.C9.B10.B11.D12.B13.B14.C15.B16.D17.B18.A19.B20.A
21.(1)材料一介绍的中国情况与当时的史实基本吻合。(2)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离,且妄自尊大。
22.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23.(1)陈独秀、鲁迅等的批孔行为是批判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因为它要维护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他们的批孔是反封建专制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他们全盘否定传统思想文化的作法是不足取的。(2)点拨:此问较开放,可从历史文化遗产,孔子优秀思想的现实意义,经济的角度等回答。(3)点拨:只要言之有理,能自言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24.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5.所选人物应与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关。点拨: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后变法失败。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
第三篇:初二历史试题(试题征集)
初二历史试题(试题征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1、下列人物属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范围的是()(选自2011年新泰市)
A 邓世昌 B 雷锋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2、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 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选自2010年张家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
C.有28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有28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
3、右图: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这一图片拍摄的时间应该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3年
4、“飞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5、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B、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C、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D、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6、下图是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的题词,该题词的时间应在()A、一五计划期间B、二五计划期间C、三五计划期间 D、三大改造期间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A.大庆B.沈阳C.鞍山钢铁公司D.长春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A、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工农大众的宪法 C、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D、中国共产党的章程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没收政策B、赎买政策 C、兼并政策D、重税政策
1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选自2011年荣成市)
A、开国大典B、中共“八大”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1、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选自2010威海)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2008年华东)
A、抗美援朝B、稳定物价C、土地改革
13、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各项不相符的是()(2009年荣成)A、生于1949年叫建国B、生于1951年叫援朝 C、生于1958年叫跃进D、生于1964年叫文革1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针对()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纠正“左”倾错误问题D、改革开放问题
15、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中共七大后B、中共八大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中共十四大后
16、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A、宪法B、刑法 C、刑事诉讼法D、民法通则
17、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是()(选自2010年招远)
A、安徽阜阳县B、安徽凤阳县 C、安徽六安县D、安徽巢湖
18、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只有一个不在广东省,“它”是()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
19、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著名人物是()(2010年石门)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A、实事求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答案()C、改革开放D、一国两制 A、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21、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于()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A、十二大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22、在观看大型电视纪录片《邓小平》时,小明同学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邓小平理论被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应该是哪一年()A、1979年B、1985年C、1992年D、1997年
23、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
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4、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歌曲指的是哪件事情()(选自2009文登)
A、召开十三大B、召开十四大C、南方视察D、召开十五大
2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爱我中华》的优美旋律
中,“五十六个民族”是以哪族为主体的()
A、汉族B、藏族
C、蒙古族D、维吾尔族
2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27、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我国的A、五大牧区之一B、国家商品粮基地
C、第二大橡胶基地D、重工业基地
28、右图是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请你说出澳门回归是成功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29、1987年,在海峡两岸形势的影响下,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2010年广东)
A、战争政策B、“三不”政策
C、“台独”政策D、“三通”政策
30、小明在看电视时听到“九二共识”这一说法,却不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材料题
3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选自2010合肥、9分)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
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1分)今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多少周年纪念?(1分)
(2)依据材料二,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1分)
为保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什么文献?(1分)(3)材料三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1分)这次会议后,我国在农
村、城市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1980年我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是哪一经济特区?(1分)
(4)30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9分)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妈港”在什么时候回到了
“母亲”的怀抱?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
(3)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从英国手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4)“孩子们”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个城市?“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3分)
(3)材料二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里的“春天”喻义是什么?(1分)
(4)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
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5)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
(6)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1分)
三、问答题(共23分)
34、2009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12周年,请结合所学的邓小平的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选自2010年广西桂平)(1)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为主要任务历史新时期的是什么会议?(1分)
(2)1979年,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什么原则?(1分)
(3)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什么目标?((1分)
(4)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什么基本路线?(1分)
(5)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把邓小平的什么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分)
(6)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是在哪一年?(1分)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并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什么(1分)
(8)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1分)
(9)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什么?(1分)
35、阅读下列材料:(15分)
2008年6月12日上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了会谈。这是两会领导人十年来的首次会谈,标志着中断九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
请回答:
①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时间和标志。
②简述海基会、海协会的全称、成立时间及第一任会长。
③九二共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④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内容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31、(共9分)
(1)开国大典,63周年(2分)(2)重视发展重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3)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厦门(4分)(4)邓小平理论(1分)
32、(共9分)
(1)澳门、中国、1999年(3分)(2)一国两制、邓小平(2分)(3)1997(1分)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分)
33、(共14分)
(1)毛泽东、遵义会议(2分)
(2)邓小平、深圳、1992年南方讲话(3分)(3)改革开放(1分)
(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广州、上海,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5)总设计师(1分)
(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分)
34、(共1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2)四项基本原则(1分)
(3)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分)(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分)(6)1992年(1分)
(7)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分)
(8)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
(9)国有企业改革
35、(共13分)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2分)
(2)海峡交流基金会1990年、辜振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1991年(6分)(3)1992年海峡两岸共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分)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分)
(5)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来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达成共识(
第四篇:初二历史试题练习和解析
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答案:C
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记忆情况。只要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在1978年,然后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确定C项正确。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的,注意依据题中限制词“对内”和“第一大步”进行判断。
3.(2010陕西中考,17)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行改革开放”,据此推断D项正确。因为A、B、C三项都是建国前召开的会议,结合当时的背景考虑不可能作出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推断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因为A、B、C三项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农村推行的措施。
第五篇:2014潍坊历史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4.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Ⅱ卷的试题答案,用中性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相关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 1 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参加了中共“一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的正确理解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请将:总统办公室、中华民国卅八年四月小
两处字在原基础上处理的更清晰些,此要求看完删除)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0.“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 路军。”与这一歌谣体现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 11.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12.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开始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奴隶大起义沉重打击了
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古埃及王国 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
15. 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了社会变革。其实行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 D.允许土地买卖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 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的出现是由于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间对抗加剧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 B.美国成为最大负债国 C.罗斯福新政推动经济发展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试卷类型:A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2014.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21.(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 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 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歌曲《社会主义好》的流行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6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时代意义?(4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3)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24.(16分)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1)据材料一,毛奇关于战争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并举“二战”期间一例说明。(4分)
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6分)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C
3.A
4.A
5.C
6.B
7.D
8.C
9.D
10.B 11.C 12.D 13.A
14.B 15.D
16.A 17.C 18.A 19.C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21.(16分)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6分)(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2分)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4分)22.(14分)(1)鸦片战争(2 分)含义: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分)(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 分)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2分)23.(14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4分,答对2点即可得4 分)
情感: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2分)(2)精神:艰苦创业,拼搏奉献。(2分)
意义: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分)(3)提出设立经济特区。(2分)
意义: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24.(16分)
(1)错误。(2分)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
9(2)观点: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2分)
举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 分)(3)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合理国际秩序;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立。(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