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时间:2019-05-15 08: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试题》。

第一篇: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

A.河南一带

B.河西走廊

C.四川地区

D.长江中下游一带 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

B.刘备

C.诸葛亮

D.周瑜

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

B.周瑜

C.孙权

D.诸葛亮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5.三国鼎立形成后,整体实力最强的是()A.东汉

B.曹魏

C.蜀汉

D.东吴

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农业 7.西晋的都城在()

A.洛阳

B.长安

C.东京

D.建康 8.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9.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羯族

D.氐族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

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前秦时期

D.南朝时期 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 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A.贺

B.穆

C.刘

D.元

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800多年

B.近1000年

C.1100多年

D.1300多年

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张衡

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范缜

D.张衡 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屈原像》

D.《奔马图》 25.龙门石窟位于()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新疆库车

D.河南洛阳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识图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②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

③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

④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①刘表 ②刘备 ③诸葛亮 ④孙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A.刘备

B.周瑜

C.孙权

D.曹操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

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

C.都是以少胜多

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

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A.冶铁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8.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

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州

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民族大融合

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

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著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发明了一些农具

D.创造了“割圆术”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缀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齐民要术》 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袁绍捶胸顿足:“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

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请问答:

(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哪一年?

(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

(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

(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战例属于火攻致胜的是()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三国时期辅佐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是()A.王猛

B.诸葛亮

C.徐庶

D.周瑜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造船业发达 C.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丝织业兴旺

4.280年,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局面的是()A.曹魏

B.蜀汉

C.东吴

D.西晋 5.下列王朝没在洛阳定都的是()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6.下列不属于曹魏、西晋共同点的是()A.通过权臣篡位建立

B.都城在洛阳 C.一开始即十分腐败

D.短命而亡

7.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有()①吴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存续时间()

A.要早要长

B.要晚要短

C.正好相等

D.要晚要长 10.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2.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13.下列对三国以前江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B.经济发达战乱较多 C.战争较少社会安定

D.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14.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5.小明挥舞着手中的一本正版线装书高喊:早在南北朝时期,三峡两岸的猿猴就非常多。他依据的这本书是()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兰亭序》

16.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 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成语跟前秦皇帝苻坚无关的是()

A.投鞭断流

B.破釜沉舟

C.草木皆兵

D.风声鹤唳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王朝不包括()A.曹魏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19.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标志着南朝历史开始的年代是()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4.其成就获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赞美的人是()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25.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 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制表题(本大题12分)

26.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按国家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帝王、都城名称等相关信息设计一个表格,体会图表归类的妙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12分)27.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

(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四、问答题(本大题12分)

28.淝水之战时的兵力对比,前秦对东晋拥有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却不能统一江南,苻坚酿成失败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举出多少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五、开放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8分,共14分)

29.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看后请回答:

(1)两幅图片中各隐藏着一个什么成语?

(2)两幅图片中戴冠之人分别是谁?

(3)他们身边曾经都有一位治世能臣,分别是谁?

(4)在能臣辅佐下,两位戴冠之人曾经成就了什么样的霸业?

30.下面是用算筹摆的两组数字:

(1)在括号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写出数筹表示的数字。

(2)你能否用算筹法摆出上述两组数字的和是多少?

(3)你对用算筹来计算圆周率有什么最直观的感受?

(4)你觉得祖冲之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第二篇:历史试题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2.“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

A.武昌起义B.百团大战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进行“长征”()A.是为了北上抗日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D.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①占领遵义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四渡赤水④渡过金沙江⑤强渡大渡河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

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7.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B.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是()

A.抗日游击队B.国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东北抗日联军 9.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成都 11.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1页(共4页)

1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血战卢沟桥D.平津战役

14.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5.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百团大战纪念馆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D.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6.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

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25日

17.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①甲午战败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

2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开始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的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2.解放战争中,北平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杜聿明D.傅作义

2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A.中原和华东解放军B.中原和华北解放军C.华北和华东解放军D.华北和东北解放军

2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

2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26.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是()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④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①侯德榜②詹天佑③华罗庚④林则徐⑤严复⑥魏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京师同文馆成立B.京师大学堂创办C.科举制度废除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29.某同学要收集鸦片战争前后,国外的历史.地理情况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资料是()A《民报》B《天演论》C《国闻报》D《海国图志》

3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贺绿汀C.聂 耳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3分)

(2)材料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这次主力决战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我跟蒋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史》 材料二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蒋介石对这一重大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

(2)据材料二,张学良为使蒋介石从“安内”转为“攘外”采取了什么行动?此行动具有什么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日本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打倒。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

(2)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制造“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3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到哪两次严重挫折?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12分)

第三篇:历史试题分析

2009-2010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学校教学必须跟上考试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能力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比爸爸妈妈年轻时过得好,这是亿万人奋斗的结果。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读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之后,我深深的领悟到了这点,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人心向善,感动常青”。冰心奶奶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它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一个个文明故事正在演绎,一首首礼仪之歌正在唱响,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就拿我们的校园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随手乱扔纸屑;有的同学在楼梯上打闹、高声喧哗;还有的同学语言不文明。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也就是不文明的礼仪。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且在看到不良习惯时要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同时,在提醒他人的同时也要警醒自已,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摒弃我们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帮父母分忧;在生活中多做好事,做好人,积极向上,扬真、善、美,反假、恶、丑,就像王旭东一样做一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人心向善,感动常青,我们要用价值观指导我们做人做事,做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这价值就会象一滴水,许多人的这一滴水汇集起来,就会成为文明的海洋,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文明、和谐、友爱、诚信。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共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明、和谐的中国而不懈地努力吧!

第四篇:高中历史试题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罗马重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研习教材重难点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概念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则仅是指罗马公民法。

2、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深化•拓展】

1、《十二铜表法》代表平民的利益么?为什么说这是平民的胜利? 提示:这部法典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来损害平民的利益了。2.万民法产生的原因

提示: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罗马公民,后者是罗马的一切自由民。转变的原因是:罗马在长期的扩张过程中,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版图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原有的法律无法解决。这一变化过程是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而进行的。【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1 从这些法律条文中你发现了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罗马《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白虎了平民的利益,但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

【典例•展示】

例1下列对于罗马公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罗马法律体系的统称 B.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C.是一部具体的经济方面的法律 D.对于维护罗马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解]:解答本题时对每一个题肢进行分析,同时知道罗马法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本题就迎刃而解了。[答]:C [评]:本题是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考察,难度不大。【应用•体验】

1.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末的是

A.《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罗马帝国的建立 C.《霍阿腾西法》的制定 D.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2.《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3.对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起了直接作用的国君是()A.屋大维 B.哈德良 C.狄奥多西二世 D.查士丁尼

4、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实际意义是在

A、1世纪初 B、2世纪初 C、三世纪初 D、四世纪初

5、罗马《民法大全》指出;“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你对这个条文怎么看?当时为什么会规定这一条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2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知识•梳理】

1、罗马法的分类: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2.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债权做了规定和解释,遵循的原则是自然理性。

3、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1)积极方面

政治上:维护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实际上是维护奴隶制度,理论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巩固帝国的统治基础; 经济上: 保护私有财产;对各种契约均有较详细的规定,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基础。

(2)局限性: 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作私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4、罗马法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它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化•拓展】

关于公民法和万民法

1.公民法:它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例如《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的广泛,涉及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还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2.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可以买卖和出租,是财产的一部分。同时罗马法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护个人权利。它还保障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制约或消除父权、家长权、夫权,保障婚姻中妇女的平等地位等。【思考•提示】

历史纵横: 西塞罗与自然法

[提示] 在政治思想上,西塞罗把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罗马法相结合,他认为法源于自然。他还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类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它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典例•展示】

例1下列哪些属于对万民法的表述

①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②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动灵活的实用性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②项不符合对万民法的评价,故选D。[答]:D [评]:本题是对万民法的考察,角度多样,难度较大。例2下列文件不是源自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苏联1936年宪法

[解]:苏联1936年宪法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立法的. [答]:D [评]:本题是对自然法原则影响力的考察,难度有点大 【应用•体验】

1、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2、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刻在十二块铜表之上的法律条文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摈弃了以往法律中原始的、落后的古***俗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3、下列对自然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法律观念 B.涉及大自然的一些法律规定

C.由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创制 D.是由公民法和万民法演化而来的

4、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A.罗马法学家不断努力

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5、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富于创造性

B.罗马民主政治空前发展

C.罗马法调动了平民的积极性 D.对外战争使罗马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6、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7.下列未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法国民法典》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独立宣言》

8.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9、阅读下列材料: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诉讼制度是法律诉讼,即罗马公民向行政长官郑重宣告自己的权利,并严格遵守诉讼语言和诉讼动作的有关规定。

这种法律诉讼的特点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言词。不作记录;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请回答:

早期罗马法的这种诉讼制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 ——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西塞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核心内容?为什么会成为核心内容?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它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定有什么影响? ] Ž 开拓学习新视野 ▲ 教材知识拓展 【史料选萃】

罗马法(节选)

第一条 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皆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第五条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有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精神不正常的人,其财产由亲戚或族人代为管理。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 【历史长廊】

屋大维: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恺撒的养子,曾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骑兵队长雷必达结成罗马史的第二次“三头同盟”。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屋大维“元首”称号。此外,他还陆续获得了最高法官、大元帅、奥古斯都等称号。“奥古斯都”一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意思。、终身执政官、祭司长、祖国之父等各种头衔和称号,集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屋大维实际的“元首政治”,实际上是君主专制。▲ 综合能力探究 【高考链接•典题】

题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察万民法的的实质。

解题思路: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关于奴隶的规定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 制度的本质。规范解答:C 题2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目的的是 A.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社会 基础 c.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了上层阶级 D.罗马法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法律的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实质的深刻认识。

解题思路: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维系和巩固帝国统治,影响后世不是其目的所在。规范答案:D 【走进历史•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它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材料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关奴隶的规定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材料的规定是否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材料的内容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不能体现“人人平等”,因为贵族、平民和奴隶处于不同的地位。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和不平等的权利说明法典维护奴隶制度,体现的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材料并不维护平民的利益;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对平民非常不利,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贵族的特权和对平民阶层的限制和压迫。(3)《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来损害平民的利益了。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虽经多次修订,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思维能力延伸

【前沿•视点】

第十届中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罗马法学者研讨会即将于2005 年 10 月 19 日- 21 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此次会议在一个穆斯林国家举行,表明了主办者亲伊斯兰法系和罗马法系、加强亚洲和欧洲的团结的愿望。会议的主题仍然不变:主题一:罗马法系中的人;主题二:对债务人的保护;主题三:罗马法的研究与教学。[透视]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它对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地方的法律都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恩格斯对罗马法予以高度评价,称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甚至欧洲以外的日本以及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制定,都明显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即使是独立于罗马法之外的英国法律和英美法系,在一些法律规定方面也参照了罗马法的某些规定。

▲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提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简要分析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提示:

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参考阅读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二章有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部分规定明显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2.阅读与思考

评价: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原因:在古代罗马,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

说明问题:罗马法律维护夫权和父权,即使拥有自由公民权的妇女也不能被保证视为平等。由此可见,罗马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应用体验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D 本题是对教材知识识记能力的考察,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末,由此可推断本题只能选D项。

2、A《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故选A项。

3、D本题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

4、C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实际意义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而失去的,故选C项。

5、这一法律规定首先就未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妇女不能参加公务;这是对妇女的歧视,是不可取的。这与当时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有关系,我们知道,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她们的社会地位非常高。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男子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妇女的地位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退居到从属地位。

知识点2

1、A 公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由上述可知B、C、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2、C 本题是对《十二铜表法》多角度的考察,解题的关键是对《十二铜表法》能多角度的掌握。如罗马法的目的、内容、作用等。

3、A 自然法只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把自然界中很多法则体现在法律中,B、C、D项的说法是把自然法当作一部法律文献了。

4、D法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这是决定性因素。

5、B 本题是对罗马法积极作用的考察,罗马法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 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

6、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最深远”,从法律内容来看,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从法律思想来看,西方资产阶级都依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7、A 从时间上看,雅典民主政治早于罗马法,故本题选A项。

8、A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法就已经诞生。罗马皇帝哈德良生活在公元2世纪故选A项。

9、不合适。只用语言不做记录,很可能会出现诉讼过程的前后矛盾,不利于客观公正;不用法律术语就会败诉,就会使一部分人因表述原因败诉,尽管他是受害者,另外也向一部分不识字的人关闭了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大门。

10、(1)核心内容: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原因: 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二是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加。

(2)自然法精神。西方资产阶级都依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反映出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要求,这些都属于自然法的原则。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2.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为中国革命送来了()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3.“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州。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该诗作纪念的历史事件应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国民党“一大”

C.五四运动

D.中共“二大” 4.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5.你知道吗?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两只老虎》,在我国是源自于“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这首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战时期

6.秋收起义失利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攻占大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7.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渡赤水河②夺取遵义③翻越大雪山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这一说法,中国抗日战争应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9.“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我的事情只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回忆录中的我是谁?()

A.蔡廷锴

B.张学良

C.杨靖宇

D.吉鸿昌

10.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2.“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曰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凇沪抗战纪念馆

13.“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14.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二大

16.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在庆祝()A.百团大战的胜利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日本无条件投降

17.抗战胜利70周年,习主席在活动致辞中声明我们14年抗战的艰辛和苦难,以及我们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8.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19.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20.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重点进攻的开始 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

21.面对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攻陕北的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22.下列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2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三大战役

D.解放全中国

24.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A.《大决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

D.《长征》

25.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4题,26小题16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2分,29小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的意义是什么?(6分)(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4分)(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2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之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材料四:抗日战争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

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总书记重要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却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请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请根据材料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一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接受了邀请,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2分)(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该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4分)

29.2017年是我党建军9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6分)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4分)

下载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庆长假,小红实......

    初一历史试题

    华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 (初一年级历史) 2013年11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45 分钟。 第I卷(共 60 分) 1、某校历......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高一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历史试题20135_2

    2013.5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七大题,39小题,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l00分。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考生务必用0.5毫......

    中考历史试题

    中考历史压轴试题(一)一、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被益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七年级历史试题[模版]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2 分,共60 分) 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

    八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7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右图导致了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