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试题
六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现在一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下列原始居民中,生活于北京周口店地区的有()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火对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的重要。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4、下面属于“新石器”的是()
A 北京人烧过的石块
B 北京人粗糙的石器
C 河姆渡人磨制过的耒耜
D 北京人打制的石器
5、如果你去浙江余姚旅游参观,你可以到下列哪一种远古居民遗址()
A 山顶洞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目前已知的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制做彩陶
B 纺织麻布衣服
C 住干栏式房屋
D 种植粟
8、传说中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号为“神农”的是()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舜 9、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
A 炎帝
黄帝
B 炎帝
尧
C 黄帝
尧
D 尧
舜 10、根据禅让传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 舜——尧——禹
B 尧——禹——舜 C 尧——舜——禹
D 禹——舜——尧
11、传说中治水有功被民主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A 尧
B 舜
C 禹
D 启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13、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 禹建立夏朝
B 启打败有蔰氏
C 夏桀亡国
D 启在禹死后,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14、成汤建立的政权是()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春秋 15 把都城迁到殷并稳定下来的的商王是()A 夏桀
B 成汤
C 盘庚
D 纣王 16、电视剧《封神榜》中建“酒池肉林”,施“炮烙之刑”的商朝暴君是()
A 夏桀
B 盘庚
C 纣王
D 盘庚 17、率兵灭纣,建立西周的周王是()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幽王
D 周平王
18、西周的都城“镐京”在今天的()
A 陕西西安
B 河南洛阳
C 河南安阳
D 山西西安
19、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西周实行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下列关于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各诸侯国可以将所封的土地和财产据为己有
B 受封的对象有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C 各诸侯国有向周王进献财宝、出兵征战等等义务 D 重要的封国如齐、鲁、燕等等
21、哪一位周王在位时,西周结束了它的统治()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幽王
D 周平王
2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是()A 周 B 秦
C 齐
D 晋、在齐桓公争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政治家是()A 姜子牙
B 管仲
C 孙武
D 张仪
24、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不包括()
A 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B 使用“合纵”与“连横”的策略
C 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D 齐国地理位置优越,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25、提出“尊王攘夷”(尊敬周王,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口号的是()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26、城濮之战是晋与()的交锋 A 齐
B 鲁
C燕
D 楚 27、“退避三舍”出自于下列哪一次战争()
A 鸣条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围魏救赵”
28、下列与楚庄王无关的是()
A 葵丘大会诸侯
B 一鸣惊人
C 问鼎中原
D 在邲大败晋军
29、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的军事家,下列人物中,属于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是()
A 孙武
B 孙膑
C 白起
D 张仪、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时期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31、战国中后期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是()A 齐国
B 楚国
C 燕国
D 秦国 32、我国铁兵器出现于()时期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33 下列战役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是()
A 鸣条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长平之战 34、下列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A 围魏救赵
B 破釜沉舟
C 退避三舍
D 问鼎中原 35、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 晋
B 齐
C 楚
D 赵 36、商鞅是在谁的支持下变法的?()
A 秦穆公
B 秦孝公
C 秦始皇
D 齐桓公 37 商鞅变法中,对鼓舞士兵士气有很大作用的是()
A 改革土地制度
B 重农抑商
C 奖励军功
D 实行连坐
38、下列有关朝代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 夏——商——西周——战国——春秋——秦朝 B 夏——西周——商——春秋——战国——秦朝 C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 D 商——夏——西周——春秋——战国——秦朝
39、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和()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盘古、黄帝
B.黄帝、炎帝
C.黄帝、大禹
D.炎帝、大禹
40、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A、金文
B、小篆
C、陶器上的符号
D、甲骨文
二 图说历史(共20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7分)
(图一)
(图二)1 请看图一,回答下列问题:(共7分)
(1)这是我国境内哪一早期人类头部复原图?(2分)
(2)她们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2分)请看图二,回答下列问题:(共4分)
(1)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春秋五霸中那一个历史人物有关系?(2分)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此画反映的内容。(2分)根据所学写出战国七雄的国名(共7分,每空1分)
三、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共22分)1、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2分)
(2)商鞅变法发生于我国历史的哪个时期?(1分)哪个诸侯国?(1分)
(3)结合所学说说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回答:(1)诗中称赞了我国古代哪两位历史人物?(2分)
(2)这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各有什么历史功绩?(6分)
3、阅读材料(5分)
(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到的这个人物是谁?(1分)
2.材料二中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至少写出两点)(2分)
3.我们如何评价这个人物?(4分)
四、历史诊断(请指出下列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每小题2分,计10分)
(1)小红问:噢!你还能告诉我,我国原始聚落的情况吗?比如半坡聚落?
小明:那就更没有问题了!他们呀,日常生活使用陶器,陶器可好看了,底色是红的,上面绘有人、动物等图案,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叫黑陶。他们住的房屋呀,是干栏式的!诊断结果:
小红问:那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是千耦其耘还是个体农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小明拍拍胸脯答道:我知道!是千耦其耘呗。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智慧提高了。诊断结果:
小红问:小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是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小明答道:上殷墟出土的夏朝的四羊方尊吧?诊断结果:
小红问:你可以告诉我有关北京人的情况吗?
小明答道:当然可以了!北京人可以人工取火,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诊断结果:
(2)对小明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
五、列举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6分)
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淡是本真;健康是资本;拼搏是动力;勤劳是钥匙;宽容是美德;豁达是心胸;沧桑是沉淀;善良是福报;懂得是缘分;心态最重要;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燃一盏心灯,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微笑,是最美的诗行。
六年级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6、B
7、C
8、B
9、A
10、C
11、C
12、A
13、D
14、B
15、C
16、C
17、B
18、A
19、D 20、A21、C
22、C
23、B
24、B
25、A
26、D
27、C
28、A
29、A 30、C
31、D
32、D
33、D
34、A
35、A
36、B
37、C
38、C
39、B40、D
二、图说历史
1、(1)北京人
(2)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
2、(1)勾践(2)卧薪尝胆
3、北燕赵、东齐、南楚、西秦、中魏韩
二、阅读材料:
1、(1)建立县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战国时期、秦国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逐步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1)李冰、禹
(2)李冰是秦国主持修筑了都江堰,禹制水。
3、(1)孔子
(2)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3)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四、历史珍所
(1)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生产彩陶。
个体农耕,起决定作用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商朝的司母戊鼎。
北京人会人工取火,会打制粗糙的石器
(2)学习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五、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暴君是桀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暴君是纣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暴君是周厉王
第二篇:历史试题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2.“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
A.武昌起义B.百团大战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进行“长征”()A.是为了北上抗日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D.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①占领遵义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四渡赤水④渡过金沙江⑤强渡大渡河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
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7.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B.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是()
A.抗日游击队B.国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东北抗日联军 9.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成都 11.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1页(共4页)
1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血战卢沟桥D.平津战役
14.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5.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百团大战纪念馆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D.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6.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
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25日
17.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①甲午战败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
2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开始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的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2.解放战争中,北平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杜聿明D.傅作义
2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A.中原和华东解放军B.中原和华北解放军C.华北和华东解放军D.华北和东北解放军
2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
2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26.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是()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④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①侯德榜②詹天佑③华罗庚④林则徐⑤严复⑥魏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京师同文馆成立B.京师大学堂创办C.科举制度废除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29.某同学要收集鸦片战争前后,国外的历史.地理情况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资料是()A《民报》B《天演论》C《国闻报》D《海国图志》
3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贺绿汀C.聂 耳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3分)
(2)材料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这次主力决战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我跟蒋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史》 材料二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蒋介石对这一重大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
(2)据材料二,张学良为使蒋介石从“安内”转为“攘外”采取了什么行动?此行动具有什么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日本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打倒。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
(2)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制造“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3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到哪两次严重挫折?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12分)
第三篇: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
A.河南一带
B.河西走廊
C.四川地区
D.长江中下游一带 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
B.刘备
C.诸葛亮
D.周瑜
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
B.周瑜
C.孙权
D.诸葛亮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5.三国鼎立形成后,整体实力最强的是()A.东汉
B.曹魏
C.蜀汉
D.东吴
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农业 7.西晋的都城在()
A.洛阳
B.长安
C.东京
D.建康 8.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9.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羯族
D.氐族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
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前秦时期
D.南朝时期 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 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A.贺
B.穆
C.刘
D.元
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800多年
B.近1000年
C.1100多年
D.1300多年
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张衡
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范缜
D.张衡 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屈原像》
D.《奔马图》 25.龙门石窟位于()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新疆库车
D.河南洛阳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识图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②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
③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
④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①刘表 ②刘备 ③诸葛亮 ④孙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A.刘备
B.周瑜
C.孙权
D.曹操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
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
C.都是以少胜多
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
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A.冶铁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8.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
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州
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民族大融合
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
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著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发明了一些农具
D.创造了“割圆术”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缀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齐民要术》 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袁绍捶胸顿足:“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
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请问答:
(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哪一年?
(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
(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
(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战例属于火攻致胜的是()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三国时期辅佐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是()A.王猛
B.诸葛亮
C.徐庶
D.周瑜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造船业发达 C.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丝织业兴旺
4.280年,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局面的是()A.曹魏
B.蜀汉
C.东吴
D.西晋 5.下列王朝没在洛阳定都的是()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6.下列不属于曹魏、西晋共同点的是()A.通过权臣篡位建立
B.都城在洛阳 C.一开始即十分腐败
D.短命而亡
7.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有()①吴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存续时间()
A.要早要长
B.要晚要短
C.正好相等
D.要晚要长 10.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2.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13.下列对三国以前江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B.经济发达战乱较多 C.战争较少社会安定
D.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14.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5.小明挥舞着手中的一本正版线装书高喊:早在南北朝时期,三峡两岸的猿猴就非常多。他依据的这本书是()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兰亭序》
16.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 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成语跟前秦皇帝苻坚无关的是()
A.投鞭断流
B.破釜沉舟
C.草木皆兵
D.风声鹤唳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王朝不包括()A.曹魏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19.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标志着南朝历史开始的年代是()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4.其成就获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赞美的人是()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25.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 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制表题(本大题12分)
26.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按国家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帝王、都城名称等相关信息设计一个表格,体会图表归类的妙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12分)27.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
(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四、问答题(本大题12分)
28.淝水之战时的兵力对比,前秦对东晋拥有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却不能统一江南,苻坚酿成失败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举出多少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五、开放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8分,共14分)
29.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看后请回答:
(1)两幅图片中各隐藏着一个什么成语?
(2)两幅图片中戴冠之人分别是谁?
(3)他们身边曾经都有一位治世能臣,分别是谁?
(4)在能臣辅佐下,两位戴冠之人曾经成就了什么样的霸业?
30.下面是用算筹摆的两组数字:
(1)在括号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写出数筹表示的数字。
(2)你能否用算筹法摆出上述两组数字的和是多少?
(3)你对用算筹来计算圆周率有什么最直观的感受?
(4)你觉得祖冲之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2.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为中国革命送来了()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3.“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州。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该诗作纪念的历史事件应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国民党“一大”
C.五四运动
D.中共“二大” 4.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5.你知道吗?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两只老虎》,在我国是源自于“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这首歌诞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战时期
6.秋收起义失利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攻占大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7.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四渡赤水河②夺取遵义③翻越大雪山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这一说法,中国抗日战争应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9.“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我的事情只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回忆录中的我是谁?()
A.蔡廷锴
B.张学良
C.杨靖宇
D.吉鸿昌
10.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2.“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曰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凇沪抗战纪念馆
13.“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14.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5.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以下哪一次会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二大
16.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在庆祝()A.百团大战的胜利
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双十协定”的签署
D.日本无条件投降
17.抗战胜利70周年,习主席在活动致辞中声明我们14年抗战的艰辛和苦难,以及我们最终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8.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19.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20.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重点进攻的开始 C.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
21.面对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攻陕北的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将敌人抵挡在国门之外 B.层层设防,坚决抵抗 C.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 D.拼死坚守陕北,打阵地战
22.下列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2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三大战役
D.解放全中国
24.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A.《大决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
D.《长征》
25.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4题,26小题16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2分,29小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材料二中的“日出东方”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在中国革命史的意义是什么?(6分)(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4分)(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2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之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材料四:抗日战争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
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总书记重要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却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请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请根据材料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一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接受了邀请,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2分)(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该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4分)
29.2017年是我党建军9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6分)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4分)
第五篇:初一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庆长假,小红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那么她去的省份是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3、4月5日上午,甲午(201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举行。来自海内外万余名炎黄子孙齐聚桥山。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编制了乐谱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他是大禹 B.他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6、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7、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8、右图材料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孔子”,他可以选择的台词应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
共4页)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0、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汉武帝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A.《三国演义》 B.《九章算术》 C.《史记》 D.《水经注》
11、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称颂的是秦始皇()
A.统一中国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抵御匈奴
12、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 ②约法三章 ③草木皆兵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14、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所需物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1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6、成语中往往包含着典故史事,警世箴言,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下列成语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 ②卧薪尝胆 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8、右图是“单于天降”瓦当。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A.匈奴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19、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下列哪次取得胜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
共4页)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0、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候温暖湿润 B.土地肥沃 C.种植水稻 D.北人南迁
2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22、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23、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24、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2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
26、北京人使用 石器。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7、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迁到殷。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
28、夏朝建立于公元前 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年。
29、齐桓公在争霸战争中曾提出 的口号。曹操在军阀割据混战中曾取 得 的有利地位。
30、《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三、材料解析题(31题8分,32题10分,共18分)
3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4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3页
共4页)(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他的建议被当时汉朝的哪位皇帝采纳?该建议有何影响?(5分)
(3)以上两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2分)
四、简答题(第33题10分,第34题12分。共22分)
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内政?(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有哪些?(3分)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3分)
3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2分)(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2分)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改革的前后情况,说出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3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