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分析

时间:2019-05-12 23:2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试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试题分析》。

第一篇:历史试题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1)、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学校教学必须跟上考试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能力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比爸爸妈妈年轻时过得好,这是亿万人奋斗的结果。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读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这本书之后,我深深的领悟到了这点,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人心向善,感动常青”。冰心奶奶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而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它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一个个文明故事正在演绎,一首首礼仪之歌正在唱响,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就拿我们的校园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随手乱扔纸屑;有的同学在楼梯上打闹、高声喧哗;还有的同学语言不文明。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也就是不文明的礼仪。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且在看到不良习惯时要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同时,在提醒他人的同时也要警醒自已,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摒弃我们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帮父母分忧;在生活中多做好事,做好人,积极向上,扬真、善、美,反假、恶、丑,就像王旭东一样做一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人心向善,感动常青,我们要用价值观指导我们做人做事,做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这价值就会象一滴水,许多人的这一滴水汇集起来,就会成为文明的海洋,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文明、和谐、友爱、诚信。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共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明、和谐的中国而不懈地努力吧!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试题分析

2011——201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命题分为两种基本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19小题,满分5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共计为60分钟。包括七年级历史上册全部,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即有助于对历史学科的教与学的进一步落实,也有助于考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测查,符合素质教育的的基本要求,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本次测试作以下分析。

从试卷结构上看,试卷共分两大题,难易程度适中。以时间为特点的测试内容所占比例依次为:远古时期的占2%;从夏朝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占24%;秦汉时期的占5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占20%。从这组数据可看出,本册书中奴隶社会和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仍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点知识,是中学历史教与学评价中的关键。

从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上控制的比较好,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最好的是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非选择题。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选择题第3、5、11、15题失误较多,非选择题4题的(4)回答不完整。

(2)题目意思不理解,导致失分较多。如非选择题第2题第1问,学生看不清题意,不理解题意。

(3)审题能力较差,没有抓住关键字。如非选择题第1题第2问,学生没有抓住关键字眼,不会解答或失误较多。

我担任的是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这门新学科,对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水平欠缺,致使本期成绩不太理想。本次历史学科测试题所体现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在教学中尽快成熟起来。

第三篇:2012山西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山西省2012年中考历史试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坚持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在继续前几年命题思想的基础上,命题形式日益成熟,命题质量逐步提高。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形式活泼多样,从内容到形式符合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题型、题量基本没有变化

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分为五大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全卷共20小题,满分75分,与政治学科同场,考试时间共计为150分钟。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上没有大的调整,分值比例也没有变化。体现了中考试题一贯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二、试题难度较之去年有所增加

2012年历史中考试题,难度较之2011年略有增加。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尤其是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比以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体现出注重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侧重学生的历史视野,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

三、试题形式活泼多样、设问灵活

试卷题干素材丰富多样,图文表格并茂。灵活考查了考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读图识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获取新信息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并且题目设置多以小切口,考查多层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考试纲要》明确的以能力为考查主要目标的导向。

四、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周年事件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趋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2012年历史中考试题与时事联系密切,体现了时代性。突出了周年纪念、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如:第17小题以丝绸之路为切口考查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探究题第20小题涉及到创新与发展,这些题目的设置均体现出关注周年和热点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历史中考重视论从史出、读史明智的学习目标,以及侧重考查学生大历史观的养成,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联系

第四篇:2018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II评析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主要体现了基础与创新并存的特点,创新主要体现在41题的主观题,选择题主要是忠实于基础史实的考察。

一、注重历史核心素养,弘扬家国情怀

试卷中41题讲述了古今中外种植利用大豆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和近代机器大工业背景下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变迁。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中外历史上大豆种植利用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选择题24、26、29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从所给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调动运动所学知识,认识史料作者意图,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史料实证精神。

非选择题42题开放性试题一改往年“提取信息”、“拟定论题”、“说明原因”、“提出建议”等问题要求,直接让考生“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集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于一体。这不仅要求考生对史实有基本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还要求考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自身发展、社会现实、国家兴衰的认识上,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二、关注社会经济生活,把握时代脉搏

45题通过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叙述,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国家战略思想转变等史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这段历史既是国史,也是党史,也是改革开放史,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46题讲述了中国创建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历程,如今随着中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反映了当下中国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使命。28题关于琉球问题展开中日关系及外交事务也是国民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

三、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题的罗马法反映了古代罗马孕育的法制建设成果,35题展示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机械化的经济发展成果。人类历史上孕育出优秀的文明成果,更契合中国在特殊国情下的探索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中逐渐形成的全面、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题从考察内容来看主要体现出重视基础、重视史实的能力要求,并没有出现非常“浮夸”让学生摸不到头脑,想不到考点之类的选择题。从结构上来看仍然保持8+4的结构,即8道中国史考察,4道世界史考察,并且不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重点近代史仍然作为分值分布最高模块出现。下面对选择题进行详细分析:

24题,仍然保持着全国甲卷的出题风格,第一眼看起来跟所学知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考察却十分简单,只需要读懂材料的主旨就可以按照材料选择正确。

25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选择,第一种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直接认定选择,根据关键词“高利贷”“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发现都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第二种方法可以对选项进行排除中国古代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也并未体现富商大贾操控税收,根据材料也可以发现是高额的税收抑制了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排除后选择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从题型上来看24、25题均属于“反映、说明、表明、体现”类选择题,解决这种题型的方法就是直接读材料中的内容去直接选择。

26题,考察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根据关键词“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体现出皇帝为了加强相权,通过不断的增加宰相数量与更替的方式来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史必考考点连续出现在高考卷中,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27题,考察明清时期文化繁荣,该知识点考察并不是很常见,所以通过这道题给我们提个醒,就是不要忽视一些细枝末节性知识点的学习。本道题由材料可知全社会兴起了喜好昆曲的热潮,昆曲在社会中拥有者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可以直接选择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28题,考察中国近代外交。中国近代外交主要通过近代史中几次侵略战争所体现考察。这种考察方式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考察方式。这种近代外交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朝贡贸易”“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平等外交转变。

29题,考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本题需要进行时间定为是1923年,也就是说考点定位应该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以俄为师”继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根据材料不难判断孙中山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领导核心。辛亥革命以及后续的新三民主义同样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地方。

30题,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其根本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抗日战争。本题考查知识点非常综合,其他几个选项只要知道具体的史实即可排除,例如,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到1927年,建国后土改才废除 封建土地制度。因此本题给我们敲响警钟,在新主主义革命史中需要重视历史时间段的划分,以及每个时间段中的具体史实。

31题,考察新中国经济建设,作为新中国史最可靠或者是最常考的两个高频考点,一个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另一个就是新中国的外交。因此这两个专题将是明年学习备考的重要方向。

32题,考察世界古代史,主要是考察三个专题模块,一个是罗马法律、另外则是古希腊的民主与思想。相比往年没有很大变化。

33题,主要是考察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前几年主要考察了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今年考察的是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需要在明年的备考学习中作为重点复习模块。

34题,主要考察18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文学艺术,作为一个低频考点同样需要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他进行简单复习,做到出现既能选出就可以,一般在高考考察不会很难。

35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在35题世界现代史的考察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两极格局与多极化另一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因此总结今年高考考察的主要内容都是我们平时着重复习的模块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新中国经济建设”“世界古代史”“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等模块。还有一些未出现的例如“儒家发展历程”“资产阶级政体”“资本主义经济模块”“苏联经济建设与改革”“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因此,我们也要将这些模块作为备战2019年高考的重点模块进行复习。

今年41题的主观题创新意识体现的非常浓厚,咋一眼会让你觉得“大豆”考察很像地理的农业区位因素判读,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不难发现核心考察为“中西交流”定位时间与关键词“北美”,我们可以联想到的知识点是“新航路的开辟”等相关知识点,因此说这种题型创新主要是新在所给材料,其实质仍是基础史实的运用。42题一改以往喜欢用表格形式考察,而出现了观点评述类题型,主需要根据材料中的表述提取出自己的观点即可解答,相比与表格题要简单了一些。

选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中考察了现代科技改革,相比于往年的古文考察难度也要下降,同样,20世纪战争与和平也不在考察一些战争史实而是出现了我们熟知的“联合国”相关知识点,人物出现了少数民族首领,相比前两个题有些难度,但选修总体的难度还是在下降。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历史卷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题材料新,但是卷面整体考察的难度很平稳,都是基础知识为主,所以这也为我们备战2019年的考察提供了一些借鉴的经验,新高三要多注意基础题,夯实基础知识切忌偏激的去寻找偏难怪题,认为只有偏难怪题才会磨炼自己。

第五篇:历史试题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2.“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

A.武昌起义B.百团大战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进行“长征”()A.是为了北上抗日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D.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①占领遵义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四渡赤水④渡过金沙江⑤强渡大渡河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

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7.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B.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是()

A.抗日游击队B.国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东北抗日联军 9.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成都 11.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1页(共4页)

1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血战卢沟桥D.平津战役

14.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5.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百团大战纪念馆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D.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6.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

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25日

17.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①甲午战败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

2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开始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的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2.解放战争中,北平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杜聿明D.傅作义

2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A.中原和华东解放军B.中原和华北解放军C.华北和华东解放军D.华北和东北解放军

2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

2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26.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是()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④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①侯德榜②詹天佑③华罗庚④林则徐⑤严复⑥魏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京师同文馆成立B.京师大学堂创办C.科举制度废除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29.某同学要收集鸦片战争前后,国外的历史.地理情况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资料是()A《民报》B《天演论》C《国闻报》D《海国图志》

3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贺绿汀C.聂 耳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3分)

(2)材料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这次主力决战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我跟蒋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史》 材料二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蒋介石对这一重大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

(2)据材料二,张学良为使蒋介石从“安内”转为“攘外”采取了什么行动?此行动具有什么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日本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打倒。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

(2)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制造“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3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到哪两次严重挫折?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12分)

下载历史试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试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 A.河南一带......

    四校联考高二历史试题分析

    龙岩学院附中、连城二中、武平二中、漳平二中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分析高二历史备课组 修连招1、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

    高三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范文)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虑很容易。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高。 一......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4年备考[最终定稿]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2014年备考 高一历史 张国栋 2013年的高考试题与前三年的试题相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

    历史试题(推荐阅读)

    六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 现在一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 、下列原始居民中,生活于北京周口店地......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

    初一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庆长假,小红实......

    初一历史试题

    华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题 (初一年级历史) 2013年11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45 分钟。 第I卷(共 60 分) 1、某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