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侧度
2.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3.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5.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C.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6.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玻财产、转让封产、场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程序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7.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
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 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 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8.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工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 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 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
9.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彝民地区,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呼叮全体彝族民众“赶快团结起来,把军阀驭逐;设立夷(彝)人政府.夷(彝)族管理夷(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共开始探索实行民族区城自治 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建立 C.民族政策有利于红军的战略转移 D.红军驱逐西南军阀创建革命根据地
10.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俊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形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11.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
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
12.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级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 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13.宋人记载的关于富民比例的资料显示,从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到神宗熙宁九年,富民的比例从接近20%,下降到不足10%。这一变化反映了当
A.户籍政策调整 B.城市经济发展 C.贫富差距减小 D.土地兼并严重 14.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政府史治日益脚致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5.鸦片故争后的头十年,中国人口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革命的前夕,人口达到43200余万,比1840年净增1900余万。这一状况表明当时中国 A.受到外国侵略影响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C.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16.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17.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功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18.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巡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笑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19.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织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这反映出
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 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C.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瓜耍补充 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20.1927年苏共十五大指出:如果说,在新经济政策初期,国营企业几乎起不到作用,而私人资本却相对地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在此时,社会主义工业等就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和主导的作用了。该论断 A.为社会主义全面改造指明方向 B.错误的估计了苏联实际 C.标志着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放弃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1.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宜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闲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22.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7年、1941年和1945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为8.7亿、20.24亿和216.519亿元法币。财政收人的不断增加
A.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B.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得益于加大关税的征收力度 D.显示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否决了一项拨款57亿美元的公共工程和地区发展及21亿美元的学龄前儿盆教仃法案。到1973年他宣布已取消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的社会立法142项。这表明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战略收编政策 C.总统破坏权力制衡 D.导致人民更加困苦 24.《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行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25.《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在作者看来
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面相互排斥 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 C.道家主张人与应该自然和谐相处 D.儒家思想邦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 26.《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义,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路如路人。”材料中作者
A.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治世人才 B.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C.批评官学偏离立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D.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7.葛长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人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科说明宋明理学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28.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 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 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 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科技发展
29.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通士编造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A.还原了历史的绷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丰富了正统史学说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30.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西塞罗强调苏格拉底
A.把哲学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D.否定了神或命运对宇宙自然的决定作用
31.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推动了中国壮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
32.我国从l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l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旅 “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发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监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失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谕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4分)(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4分)3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粮食逐渐成为各国之间自力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随着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主导地位的逐部确立“粮食”日渐成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政治意图、遏制战略对手的重要手段,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70 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在世界范围内歉收,一些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大幅出现下降。前苏联也改变了以往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开始进入国际粒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状态。世界上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到80年代,仅非洲饥饿人口就达1.5亿,每年有500万儿童饿死。
——摘编自安毅《世界格局调整中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贸易、流通与储备政策》等 材料二
——据张颖《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演进及前瞻》等编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粮食状况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0分)3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摘自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并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地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7分)
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
1-10:CBDDB BABCA 11-20:ABDAB DDBCA 21-30:CAADB CCDDB 31-32:DA 33.(12分)(1)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砚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4分)
(2)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4分)(3)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识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4分)34.(14分)(l)历史背景:“冷战”的影响;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苏联政策调整;气候灾难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4分)
(2)趋势1:粮食产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分)
波动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国内政策失误及自然灾害;上升原因:政策调整(尤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等因素。(4分)趋势2:粮食进出口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净进趋势增长。
波动原因: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长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4分)
35.(1)家国情怀,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理。(4分)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伦理思想,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3分)
(2)去除封建陋习;用教育启迪民智;从理论上寻找治国出路;以变法改变社会现状。(4分)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3分)36.(12分)示例:
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2分)
元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促使部分中国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剧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战胜封建势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也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基督教神学。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动力之一(8分)
总之,元明清时期,中西方文明的互动,推动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和世界的进步。(2分)
第二篇: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高 三 教 学 质 量 检 测
历 史 试 题
2013.0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徐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主张实行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
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3.《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4.近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基础 B.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 C.确立的途径都相同 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共建立
6.“同志们!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来了。打到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这份传单最可能出现在 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的欧洲工人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D.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7.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一定程度上与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正式建交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8.右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 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应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9.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区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10.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两广地区建立了南越王国,远离中原战乱,地方经济得到了保护与发展。下列关于南越国经济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用生铁和钢制造兵器及农具
B.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白瓷制造技艺成熟,但不能制造青瓷
D.私营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11.“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2.科技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回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13.“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
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
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重视发展轻工业
D.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14.“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
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
起。”这是来自《大国的崛起》的一段话,这里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1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
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
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 16.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
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A.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
B.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
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上述四国中最发达
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1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
样懒惰、愚昧,或没有埋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
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 18.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19.2011年物价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温总理在答记者间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了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秩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21.梅花凌寒斗雪,兰花清香淡远,竹子虚心劲节,菊花孤标傲世„„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有灵性有气节的君子,是品格高尚甘于淡泊的隐士。借物抒情,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宫廷绘画
B.帛画
C.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2.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两者思想本质的共同之处是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23.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4.“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
A.《西风颂》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25.创新精神作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硒,体现在毛泽东思想所涉及和研究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创新成果的是
①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关于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分析
④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6.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竿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共4个小题,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0分,30题10分,)
二、非选择题:共48分。27.(16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学习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直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轨迹。(语言要精练,6分)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2分)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2分)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3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司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乔治· 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2分)并指出美国在这场 “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3分)
材料二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分)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2分)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 “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2008.9 《人民日报海外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你的理由。(3分)(要求:以对 “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10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斯大林正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虽然经济建设如火如茶,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联经济建设中“弊端”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二
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是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 《大国崛起》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2分)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
(1分)
材料三
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采取的相似做法。(2分)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分)
30.【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脾】(10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为了摆脱落后面貌而进行的鼎故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 “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 “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代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
(2分)
(3)孝文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都遇到了阻力,请间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3分)
(4)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3.0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5ABDCB
6-10CAABA
11-15BCDCD
16-20CBBAB
21-26 CABCB A
二、非选择题:(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0分,30题10分,共48分)27.(16分)(1)轨迹:
①学习技术阶段: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2分)
②学习制度阶段: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掀起辛亥革命;(2分)
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阶段: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2分)(2)主题: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3)新思考: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基本一致。(1分)创新: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分)
(4)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井冈山道路)。(1分)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1分)
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2分)28.(12分)
(1)背景: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2分)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3分)
(2)变化:美国经济相对衰退,西欧、日本迅速增强、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2分)
影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分)
(3)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1分)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2分)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1分)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2分)
29.(10分)
(1)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3分,答出三点即可)(2)“毛病”:资本主义各国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等。(2分)特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1分)
(3)相似做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2分)(4)相似之处:都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2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亦即可。)30.(10分)
(1)信息:图一: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2分)趋势:民族融和加强(1分)
(2)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一方面废除了农奴制以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2分)
(3)日本: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
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3分)
(4)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山东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大联考2017~2018学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考试
历 史
2017.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社会思潮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C.神权政治式微,世俗政治不断加强
B.先秦王权专制的倾向在不断加强 D.先秦重礼轻法中央集权逐步形成
2.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 A.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告诫统治者必须实施仁政 D.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C.宣扬了“君权神授”观念
3.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民,不弃作业”。材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单一
B.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
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 C.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 4.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优待江南士族,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 A.说明晋元帝注重分权制衡以稳定政权 B.反映出门阀政治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C.沿袭前代“君弱臣强”的畸形政治统治结构 D.是东晋君主专制统治强化的必然产物
5.殿试在唐代已有先例,但没有成为定制。宋太祖开宝六年于讲武殿对新及第进士进行复试,“自兹殿试遂为常式”。宋初殿试成为定制 A.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实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 D.有效防止了科场的徇私舞弊
6.元朝行省内部实行郡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同赋也由朝廷制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行省官员有较大但都不可能独立行使的权力。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 D.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7.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
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 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8.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地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9.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B.民主共和渐成社会共识 D.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 10.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仔细观察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B.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11.陈独秀认为,孔子学说的特色主要是礼教和不言神怪,以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尺度衡量,礼教是反民主的,而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这反映出陈独秀 A.重视调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C.批判传统儒学糟粕认同其思想精粹
B.反思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主张必须彻底地更新中国传统文化
12.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 A.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
B.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
C.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3.“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14.1961年,国家规定“在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农产品,可以由出售的人自己决定出售价格,可以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国家收购这些产品,也应当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价格收购”。这可以佐证当时我国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农村经济结构改变 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 A.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 C.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B.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城乡经济政策宽松 D.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15.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16.
上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17.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卡努优斯制定法案,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26年,彼提留法案废除罗马债务奴役制;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使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这表明古代罗马 A.平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 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日益扩大
B.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D.贵族与平民间矛盾不可调和
18.意大利航海家卡伯特父子、法国的航海家博迪埃等人的航行“对于大革命以前法国一般的学术发展有很大贡献。有些对法国王朝统治下的社会感到不满而想加以批评的人,写了不少书籍,来歌颂远方荒岛上的乌托邦”。据此可知 A.乌托邦成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理想 C.新航路开辟是法国大革命的诱因
B.浪漫主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D.地理大发现拓展了启蒙学者的视野
19.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政治》中写道:“美国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必须被看作它在具有潜在爆炸性的多种多样形态的社会里保证最低限度一致性的任务。”为此,1787年宪法
A.确立了共和体制 C.明确了两党政治 20.
B.遵循了分权制衡原则 D.赋予了总统行政大权
上表为英国女性劳动力在不同时期从事工作变化的统计表(单位:人)。该表表明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C.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提升
B.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D.社会经济出现全面繁荣
21.美国苏联史专家这样评价苏联现代化成就,“二战爆发前的十二年里,俄国经济发生了彻底变化,不仅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经济结构变化的速度也史无前例。”可以作为该评论依据的是
A.政府领导下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新经济政策取得重大实践成果
B.西方国家广泛借鉴苏联经验 D.苏联经济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22.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这反映出当时 A.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C.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美国“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23.有美国学者指出:“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时,许多欧洲人感到美国——虽然友好——在某些方面变得专横。美国的经济体制、资本和文化在入侵欧洲,尽管欧洲已经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这折射出 A.欧共体推动了欧洲的迅速崛起 C.美国主导欧洲体系遭受挑战
B.北约组织出现分裂倾向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24.下图为1819年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雪中的修道院墓地》。它虽然在透视上很准确,但画面的场景仍然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周围的森林过于对称,而且葬礼队伍也走的不是地方(葬礼不会发生在废墟中)。该作品
A.体现出画家对理性的崇尚 C.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的赞美
B.反映出科技进步的深刻影响 D.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除了英国以外,在16—18世纪的尼德兰地区(荷兰)、法国西北部、德国等地的乡村手工业都有发展。这种乡村工业的主要部门先是乡村纺织业,后来为冶铁业及造纸、制革、制皂等行业。在英国的维尔特郡,当本地羊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至少17世纪起,呢绒商就向北至林肯、东至肯特的那些郡收购原料,有时还到北爱尔兰收购,而产品都是运往本国乃至欧洲各地。在1640年,英格兰乡村劳动力参与工副业的平均比例大约60%。由于乡村人口广泛参与工业活动,致使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得以改观。西欧的由家庭从事的手工业生产逐渐被商人资本所支配,手工业者逐步变成工人,使传统的农民家庭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内制工业”。西欧的传统乡村工业,为产业革命和经济起飞准备了重要条件,被称为“工业前的工业化”(原始工业化)。材料二
中国传统乡村工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家庭手工业,特别是手工纺织业。但这种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却是地主对佃农的残酷剥削和紧张的人地矛盾。作为副业的乡村手工业自始至终就是传统农业的天然和必要的补充,成为传统社会的乡村调节人地矛盾、维持生活的一条基本途径。中国的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达到一个顶峰,但中国却并未因此而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春辉《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传统乡村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欧传统工业发展相比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手工业没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因素。(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06年,清廷颁布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规定“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晚清司法改革由此开始。大理院效仿西方,是近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时人称其为三权分立之肇端。“改寺为院”的理由十分牵强——出洋考察的大臣们认为大理院名称更接近西方和日本的“大审院”,操作更为简单易行,实际上是地位较低的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可减少对皇权的制约,实现清政府大权统于朝廷的改革目标。法部与大理院分权后,一切司法事权全归以往参与陪审、复核死刑的大理院掌握,昔日大权在握的刑部竞成“闲曹”,于是部院相争,改革遭遇重重阻力。正是由于清延“大权统于朝廷”的内在需求,导致其官制改革方案,对于司法机构的改革路径,设计并不合理——为了以行政掌控司法,将位高权重、实质具有最高法院功能的刑部改设为最高司法行政机构,而将位卑权轻、并无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大理寺改为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仍然压低其品秩,以便控制。这种角色错位,导致大理院与法部之间龃龉不断,据理力争的大理院与负隅顽抗的法部,陷入激烈冲突的漩涡,严重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同时,这种改革路径,致使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出身卑微,一开始就低人一等,位居行政机构之下,为司法独立埋下了观念障碍。
——摘编自韩涛《晚清官制改革中的“改寺为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影响。(6分)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长期以来,美国推行的“门罗主义”以及强加于拉美人民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他们产生了反美情绪。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德、意法西斯在拉美大量投资严重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在拉美的地位受到很大打击,引起美国的不安。因此,美国推行“睦邻政策”。1933年罗斯福在“论美日”演说中强调“睦邻政策”。就是在政治上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奉行美洲国家之间的互惠贸易协定的政策。“睦邻政策”宣布后,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美国同拉美的关系。1934年,美国废除强加于古巴的“普拉特修正案”;同年,美国同海地签订了美军撤出海地的协定;1936年签订《美国——巴拿马协定》,取消了美国对巴拿马的干涉权等。“睦邻政策”的实施,受到了拉美各国的广泛欢迎„„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指出“睦邻政策只是把旧的帝国主义改头换面一下„„但实质上,总的控制权还是控制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郑长彬《美国外交战略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睦邻政策”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的“睦邻政策”。(7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萧何(前257年一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萧何世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萧何的历史活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萧何的历史贡献。(7分)
第四篇: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非选择题(第21-25题)等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填写答题卡: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其他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 B.秦朝 C.汉初 D.元朝
2.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3.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4.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 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6.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
7.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8.右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副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9.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B.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
1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五四运动
11.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从中不能得出历史信息是
A.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有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新中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C.一五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 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将一去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但中国却成了这个断言的“意料之外”。此处的“意外”是指中国
A.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 B.坚持指令性计划经济 C.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 D.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
13.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第五个政体是僭主制被推翻之后的克里斯提尼政体,它比梭伦的政体更为民主”,这主要是因为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A.雅典公民参政更直接更广泛 B.雅典公民可以竞选所有公职 C.铲除了血缘纽带的贵族专权 D.通过陶片放逐法对付僭越者
14.“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5.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②“66%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 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16.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改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17.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8.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19.近代某画家在日记中写到:“绘画艺术越是有形越能感人肺腑,因为绘画像大自然,多么微小多么宏大的事物都能在绘画中表现。物体能够触动感官,而事物的深处能够震撼心灵。”据此判断,下列与该画家风格最接近的作品是
A B C D 20.牛顿力学认为,物理定律的普遍适用性是与“绝对时空”相容的。相对论却认为,“绝对时空”在确定物理定律时只有特殊意义,而“相对时空”在确定物理定律时则有着普遍意义。由此可知,相对论 A.继承了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成果 B.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进行整合 C.在否定中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D.完全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共60分。
21.(14分)“另类历史”是指某些作品本身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或史料,但其中包含着某种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 下图是“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画作《芦滩钓艇图》
材料三 下图是《罗汉图》和《西斯廷圣母》
宋朝刘松年《罗汉图》,是《十六罗汉图》之一,又名《灵猿献果图》。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但罗汉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小和尚接过灵猴摘送的果子,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的圣母玛丽亚像全部都是冰冷的、僵硬的。而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则是慈爱的、美丽的。该画作不仅展示了女性的温柔、秀美与坦然的骄傲,更歌颂了圣母将怀中孩子奉献人类、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绘画和城市格局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作为研究宋都汴京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与《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比有何优势?(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吴镇画作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比较两幅图的共同点以及在内涵上的不同点。(6分)22.(12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工业化道路除了与西欧工业化相类似,还带有明显美国特色。其经验主要有:第一,以农促工。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由于耕地面积巨大而劳动力缺乏,促使美国的农业生产尽可能采用机器和其他新技术,以节约劳动力。„„1920年后拖拉机又逐渐取代畜力,其农业开始走向机械化。„„农业的较快发展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有益于其顺利进行。
一一晨松《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从旧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民工进城,进而推进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工业迅速崛起,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发展,解决了农村50%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成为我国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吸引了2亿多优质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这发展。
一一宁杭、兆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材料三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使农业跟装备、技术、信息、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农耕文明的再生、农业产业的再造„„同时,要用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工业化手段改造农业、工业化成果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的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
一一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材料四 我国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出现,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农村要素不断转化为城市要素和城市要素不断向农村扩散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建国到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受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分离,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适应的关系正在逐步得到确立。
一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美国工业化道路的因素。(4分)(2)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23.(14分)二战结束至今,大国发展与区域发展、全球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7月,联邦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根据《基本法》的规定缔结《欧洲联盟条约》,以建立“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超国家联盟机构”,并使之具有必要的权力,以达到欧洲的经济统一、共同的外交政策、各国人民的权利平等等目标。
一一[德]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 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期间(1958—1969年)的外交措施(部分):1960年,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0年,法属非洲殖民地有14个国家独立(当年总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 1964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呼吁各国也承认新中国; 1964年,访问拉美,号召拉美反对美国霸权; 1965年,反对美国干涉越南;
1966年,致函美国总統约翰逊,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阿拉伯国家立场上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
一一据[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整理
材料三 英国脱欧虽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近年来卡梅伦政府玫策失当使然,但同时也是欧盟面临的深刻合法性危机的反映。欧洲一体化之初,其合法性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确立起来的:其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梦魇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间的联合实现长久和平;其二是通过一体化安排促进市场开放和经济增长;其三是通过福利国家改造和克服激进民族主义挽救民族国家。
一一Alan Milward,The European Rescue of the Nation Stat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德国对欧政策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此抉择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执政期间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措施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的主要外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中国未来的崛起道路建言献策。(2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牧马图(魏晋墓壁砖画)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城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一一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城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一一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分)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制订宪法,被尊为美国国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就任总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已经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领域再创辉煌呢„„宪法也遭到了质疑,除了新泽西、特拉华以及乔治亚三个洲对宪法持肯定的态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对态度„„对新政府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乏其陈。一些人担心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力太弱,这样就无法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
一一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材料二 “一旦我这样做将是可耻的,因为尽管这是我国同胞的愿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当选并任职,但另一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却因此去职„„”
“我的整个一生就是这样那样地奉献给祖国了。在有生之年,只要我确定知道祖国同意并且需要我牺牲自已的安逸和宁静,我就决不想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争什么安逸和宁静,”
一一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华盛顿对美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CDDCD 6-10AACDC 11-15ACAAB 16-20BCD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共60分。21.(14分)(1)变化:风俗画兴起;坊市制度被打破。(2分)优势:更直观、形象。(2分)(2)特点:画作类型是士大夫的文人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样;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任意两点得4分)(3)共同点:都是宗教题材绘画;都体现了世俗化倾向;都对宗教中的神赋予了新内容;都淡化了宗教气氛。(4分,任答两点即可)不同点:(罗汉图》突出了生活情趣的描绘;《西斯廷圣母》突出了人性以及圣母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2分)22.(12分)(1)因素:农业的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2)总论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三者相互推动的。(2分)农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乡村工业发展。(2分)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如,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2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大大加快。(2分)23.(14分)(1)理念:将实现欧洲联合视为国家利益。(1分)因素:抗衡美苏;经济重建;摆脱战败束缚;推动德国统一;反思战争教训。(3分,任答3点即可)(2)出发点: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2分)影响: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1分)对世界:冲击了冷战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3)外因:长期和平降低欧盟内聚力;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剧国家分化(如大国主导市场、财富分配失衡等);福利国家改革积弊重重;激进民族主义复话。(4分)(4)建议:要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战略;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改善本国的发展条件。(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4.(10分)(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分)(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廉调制。(4分,任答4点即可)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2分,任答2点即可)(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2分)25.(10分)(1)军事成就: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分)贡献:担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4分)(2)品质: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4分,任答两点即可)
第五篇: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滨州市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D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D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3.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A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遗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D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6.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C
A.中央集权弱化 B.地方权力加强 C.皇权高度膨胀 D.社会秩序动荡 7.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因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D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C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发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0.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
A.基本推翻北洋军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装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右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忻平所著。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B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
12.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C A.标志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B.国共双方签了《双十协定》
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1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4.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B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宪法》 15.右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的外交成就不包括()A A.参加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建交
16.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B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D.焦裕禄 17.对右图所示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D ①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②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③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在《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华盛顿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他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更加不可磨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华盛的功绩()C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领导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19.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有()C
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B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21.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B A.美国实“罗斯福”新政 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22.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C A.二战爆发: 1939年 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二战结束: 德国投降 D.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23.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A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4.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D A.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5.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C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28题各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2分)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材料四
图一平等准噶尔图卷(局部)图二 五世**觐见顺 图三 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治皇帝(布达拉宫壁画)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3分)(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2分)26.(12分)(1)秦始皇;(或赢政,1分)政治:通过颁布“推思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答出一点也可,1分)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2)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1分)(3)元朝疆域辽阔;(1分)行省制度。(1分)(4)武力镇压分裂势力;(1分)册封;(1分)设管辖机构。(1分)(5)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7.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l)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分)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2)中目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
图一 1953年和l957年我国 图二 1957年到1960中国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
(3)识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
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年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4)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哪些成功实践?(2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2分)27.(13分)(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马关条约》。(1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全民族团结抗战,1分)。(3)图一:实施第—个五年计划;(1分)图二: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4)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恬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港澳回归;建立经济特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发展;颁布系列法律文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等。(需答出两点,2分)
(5)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建设一定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需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7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3分)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美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索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人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倒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3分)材料四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但是为了维特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饿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四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3分)28.(13分)(1)文艺复兴;(l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2)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或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救亡图存;(意思相近也可得1分)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1分)(3)电气时代;(1分)如:火车(或汽船)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煤炭的大量使用也污染了环境;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但也造成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或飞机的出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但如果运用于战争,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但也会造成一部分人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例证也可,2分)(4)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2分)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两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1分)
29.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冲突对抗】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摘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这场“战争”带来的哪些影响?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缔约结盟】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合作共赢】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 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3分)29.(12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由合作走向对抗;(1分)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或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2分)马歇尔计划。(1分)
(3)图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1分)图二;欧盟的成立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1分)(4)“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2分)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