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时间:2019-05-13 16: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第一篇: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考试

历史试题

2018.1 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实现了家国一体

B.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始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罗马法 A.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

C.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维护法官的权威 D.对后世影响较远

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C.国王仍然具有一定的行政权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D.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

5.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但十年后,却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C.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9.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10.右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的部分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A.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11.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 A.美苏冷战政策

C.中美建交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2.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B.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广大农村 C.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

13.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可知

A.耕作工具的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 C.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土地兼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14.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15.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

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1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中的敌后战场抗战策略 B.国民党对中共敌后战场游击战的认可 C.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17.1921年12月,苏俄政府做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了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

A.修正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

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完全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18.在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B.主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19.有学者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该学者评价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0.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这一决定 A.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 C.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D.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21.下列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B.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D.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22.下列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

A.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C.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

B.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D.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

23.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 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24.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表现为 A.用“理”“天理”规范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B.摈弃了儒佛道三教的合理成分 D.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2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6.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时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民主精神 B.自由观念

C.批判精神

D.公民意识

27.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28.《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形成这一“共识”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29.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写道:“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

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的这一观点旨在 A.批判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

B.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D.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

30.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31.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进来。这是因为 A.新三民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全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的需要

D.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32.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教育受国家经济方针的影响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尚未确立

B.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52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梁漱溟以“仁”为核心重新诠释儒学,高度赞美儒家的“直觉人生”,反对西洋“理智人生”和“功利人生”。同时,他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对待西方文化,充分肯定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做出科学和民主是有绝对价值、普遍价值的判断,对于这两种精神不但要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而且应该加以引进。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他试图从儒学中发掘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来弥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遗弃的传统儒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因素。

——聂慧丽《梁漱溟“五四”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卢梭承认理性对于人的意义,肯定文明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反对启蒙主义者把道德的进步植基于理性与知识的进步之上,并对理性的扩张、知识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怀有深切的忧虑。他忧虑理性的批判在成功地摧毁教会的信条与权威之后进而破坏对人类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信仰与德行。在他看来,启蒙运动所欢呼的理性的胜利和文明的进步是以人性的异化和精神的败坏为代价的,它们破坏了作为人类社会之精神基础的虔诚、信仰和道德的直觉。

——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和卢梭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分别产生的影响。(13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对于盐业,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有敢私铸

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9分)

第二篇: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年级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7.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

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D.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2.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D.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 C.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3.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这说明 A.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C.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

B.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 D.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

4.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 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反映了汉代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D.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

5.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 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 A.促使城市功能日益市场化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6.以下是某学者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陕西大荔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据表可知,当地的城乡商业活动

A.以季度为周期

C.受到时间限制

B.注重保障农时 D.以农业为基础

7.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末清初黄宗羲则认为工商皆本。这些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认为国家不应该对商品经济进行干预 C.导致了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D.重视商品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明代在江浙、福建和两广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却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 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

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10.下列是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简表,该表可以用来论证

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条件 B.英国的崛起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良好的国际关系是英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11.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狄士累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C.自由贸易发展将改变英国的殖民方式

B.这一时期英国不再需要广阔的殖民地 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12.右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 C.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13.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

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一措施 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C.垄断了中国的内河航运事业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4.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

15.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华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轻工业的发展逐渐衰退

C.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该图可以用来研究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与发展

C.近代洋务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与发展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B.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D.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16.1942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17.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售卖《离婚法论》一书的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和健全法治建设 D.西方法律已主导中国的婚姻观 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

18.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 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

C.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19.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

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 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

20.“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D.政府全面实施行政干预

21.《不平衡的发展:二十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认为:“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最符合“修补资本主义”的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浪潮

B.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2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时我国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23.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当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当时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D.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C.工业化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多

24.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B.彻底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5.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两者 A.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都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6.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7.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 A.外资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C.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

B.中国打破西方外交孤立的要求迫切 D.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

28.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3年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9.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这样评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收益。”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

C.是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和“冷战”的产物

B.仅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D.体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意图

30.1975年,英国就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全民公决决定退出欧盟。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利于英国经济发展

C.是否参与一体化取决于英国的利益

B.英国民主制度受到欧洲一体化冲击 D.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英国脱欧而终止

31.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32.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据此可知 A.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新兴经济体主宰了当前的全球化

C.不同地区、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失衡 D.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个小题,共52分。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到

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即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的“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的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苏联模式。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

在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反复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其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在慢慢地萌芽发展起来。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它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并分别指出每次演变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4分)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稳定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箫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摘编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反对全球化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有利于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因素,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加以说明。(9分)

第三篇: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2.“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有的“党纲就是 ‘劳工专政,生产组合’八个字。”上述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其目的是

()

A.推动农工运动的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

B.实现“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其田”

C.达成“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

D.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财源”

4.20世纪20 ~4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直接因素有()

A.北伐战争和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和抗日故争

C.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5.在土地革命历史时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策略转变的文献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6.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相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日渐成熟体现在A.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C.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7.对右面两则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七七抗战揭开了全面抵抗的序幕

②此战发生于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③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积极抗战的典范

④反映国人对抗日英烈的敬重与纪念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8.1939年1月在讨论建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问题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而这民主又是苏维埃在现阶段的发展物,现在各阶级,工农商学兵各界都可参加参议会。„„标准就是:凡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所反对的,那一定是好事。”下列说法中对边区参议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领导之下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劳苦民众的民主专政政权”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政权”

C.“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9.下列对右图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地区展开

②东北解放军人关参加平津战役

③平津战役与淮海战役同步进行

④解放军占领南京完成军事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46午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召开的地点在北平

B.通过宪法性质文件

C.选举新的中央政府

D.具有民主政治精神

11.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12.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3.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的话语打动人心“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而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这次会议是指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14.1972年2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①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政革开放启动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南优2号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D.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列对“广交会”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中美对抗期间终止了对外交往

②由单一出口变为进出口交易平台

③人世十年进一步促进广交会发展

④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将不断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主权国家

B.奉行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原则

C.城邦自治权利多属于各邦居民

D.大小邦之间保持严格隶属关系 19.公元前7~5世纪雅典几次重大改革中呈现的总体特征是

()

A.从君主专制到贵族共和的演变

B.对公民群体及其权利的保障

C.以地域部落取代原有血缘部落

D.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 20.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

21.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这一过程典型地体现在()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意大利 22.以下名言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养分的是

()

A.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亚里士多德)

B.数的和谐就是一切(毕达哥拉斯)

C.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霍布斯)

D.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孟德斯鸠)

23.完工于1436年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布鲁内莱斯基的经典作品之一。他改良了古罗马建筑技术,冲破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戒律,穹顶的塔式天窗使光线射人教堂。后人将这束光誉为

()

A.西方入文精神觉醒的第一道晨光

B.主张以人为本追求现世幸福的阳光

C.新教引领下打破教会束缚的霞光

D.告别君主专制迎来民主自由的曙光 24.

16、17世纪罗马教廷和“学问之神”亚里士多德均受到挑战。“挑战”来自于()

①马丁·路德倡导“因信称义”

②英国国教成为独立的民族教会

③伏尔泰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④伽利略开创了实验与演绎结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海上马车夫”最先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

B.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商业金融和工业中心

C.垄断贸易公司有力地推动荷兰的对外扩张

D.首创分权制衡学说开启近代民主思想先河 26.“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27.下列关于13-17世纪英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宪章》和《大抗议书》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B.宗教改革和海外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维护有限君主传统

D.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8.有学者称1640年以来英国历史的发展经过几番摇摆和螺旋形的发展,而一重大事件的发动使王权的扩张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下列对该事件评价准确的是()

A.是防止专制、维护议会权利的胜利

B.是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君主制的终结

C.达成了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政治妥协

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法定控制权 29.洛克的思想

()

A.推动英国革命走向高潮

B.彻底否定君主制度

C.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D.是英国革命的产物

30.1789年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提出“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来源于

()

A.《九十五祭论纲》

B.《社会契约论》

C.《法国民法典》

D.《纯粹理性批判》 31.与1689年后英国政体相仿的法国政权存在于

()

A.1715~1789年

B.1791~1792年

C.1792~1799年

D.1804一1814年

32.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的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国元年9-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010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请勿在此作答)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请勿在此作答)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请勿在此作答)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请勿在此作答)

34.(26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从15世纪中期起,德意志通过引进正式的书面诉状程序以及法律援引机制,以取代旧的、非正 式口头习惯诉讼程序。“早期的日耳曼法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被取代了”,一种在全德意志境内 适用的普通法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私法为普通法的主要构成,1900年1月德国民法典以7 章612条的篇幅把债权关系加以肯定。人们称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移 植”。

(1)依据资料归纳罗马法对近代德意志法律体系形成的影响。(4分)

(请勿在此作答)

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 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跛体。

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中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书籍摘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宾诺莎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

(请勿在此作答)

(关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它的富于尊严的部分是非常复杂且有点堂皇的,是非常古老且颇受 尊重的;而它的富于效率的部分是绝对简单而颇为现代的,至少在盛大场合和关键时候是如此的……

——W·白芝浩《英国宪法》

(3)怎样理解这种既“富于尊严”又“富于效率”的制度?并简析英国确立这一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0分)

(请勿在此作答)

1789年4月30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讲中称正是这部“伟大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 度的法律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所说的这部“伟大的宪法”。(8分)

(请勿在此作答)

第四篇: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其中考试试题(语文)

高三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慧停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近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智慧停车系统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

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摘编自何鼎鼎《智慧停车,让城市更从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盘活车位资源远比加强停

车位的供给更重要。

B.智慧停车,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建立一个城市级智慧

停车系统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

C.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个政府交

通部门的智慧治理架构。

D.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是影响停车智

慧程度的重要环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阐释智慧停车的内涵,然后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慧治理架构以及

停车收费管理等方面,多层次论述了智慧停车这一创新管理手段。

B.第二段通过哈尔滨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这一例证,论述实现智慧停车是一项系

统工程,同时证明建立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的可行性。

C.第三段通过列举泊位普查认证、管理短板、停车收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归纳推理出

智慧停车所要面临的关键所在。

D.第四段对智慧停车系统目标的定位,旨在论证智慧停车目的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而

非方便停车,从而使论述走向了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慧停车,其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智慧化综合管理上。B.如果拥有更加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解决好停车费共享问题,社区白天闲置的车

位实现共享的设想就可能变为现实。

C.发展智慧停车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方面,它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

D.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如果得到落实,既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交通

拥堵的大问题,让城市多一份从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巡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好。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天。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拴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于是,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他”原来是一个猎人,自持枪证和猎枪被收缴后,“他”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山林动植物的守护者。

B.对山上各种野物的描写,细致而生动,突显了禁猎以后山林的美好,表达了人类和动

物可以和谐共存的主题。

C.有关“山脊的风”“秋黄的草”“雪线”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推动了情节发展。

D.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当“他”走近岩羊后,一句“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体现了“他”的仁慈与善良。

5.小说的开头就交待了岩羊“生性机敏”的特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的结尾写到:“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结合全文,说说“他彻悟”的内容,并简析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记者今天从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暨教科书审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省中小学将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据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介绍,2016年山东出台《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同年9月,省教育厅又发布了《关于公开受理传统文化课程教科书报审的 通告》,最终有9家出版社15个版本的教材通过审查。

据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该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24日第1版)材料二:

民族振兴,支撑力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怎样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同青少年融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要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借用多样方式。“不要把所有文化都变成教材,全都拿到课堂上去”,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三:

学传统文化,京城五花八门的博物馆成为了好去处,在博物馆过假期也成为时下家长眼中孩子寒

假生活的最佳选择。以中国园林博物馆为例,园博馆在今年寒假就专门打造了一系列集园林科普、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知识饕餮大餐”,让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园林文化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的热爱,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在为期5天的“书画冬令营”中,青少年将和老师一起通过书法习作、国画创作、园林写生及有趣的非遗体验课程,感受传统书香文化的艺术魅力。小学员们还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学北海公园,参观阅古楼,欣赏三希堂法帖碑拓,进一步领略名家书法墨迹。

此外,小营员还会在园博馆室外实景园林中,结合丰富的楹联匾额、植物配置和建筑特色,进行国画创作、园林写生、动手制作秋叶书签,感受书法、文学、工艺与建筑之美于一身的独特魅力。为迎接新年之喜,冬令营最后一天孩子们还将通过传统剪纸技艺制作生肖鸡.感受非遗技艺与生肖文化的巧妙融合。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四: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材料五: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山东出台相关政策,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在全省中小

学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的地方课程,其内容主要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但各学段教学目标有所不同。

C.冯骥才不赞成把传统文化全部变成教材,放到课堂上去学,他认为传统存在于生活

中,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

D.京城博物馆众多,成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去处。在博物馆过假期也成为时下孩子们

心中假期生活的最佳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对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各地做法并不一样。有的在中小学开设课程,有的组织学

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虽然形式不一但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B.中国园林博物馆利用寒假打造一系列集园林科普、历史知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活

动,能让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的同时,进一步热爱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C.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这种视听读本仅限于在全世界400多所孔子学院使用。

D.据有关调查,在外国人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中国事物排行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和

诸子百家竞无一上榜,由此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一步走向世界,还任重道远。

E.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中国的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是促进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都没有固定的程式,都可以积极探索,各显其能。

9.根据上述材料,国人与外国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有一定差异,请简述各自内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元璹,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中,出为文城郡守。义师至河东,元璹以郡来降,征拜太常卿。元璹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高祖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突厥乙力设代其兄为叱罗可汗,后刘武周将宋金刚与叱罗共为 ①

掎角,来寇汾、晋。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颉利嗣立,留元璹,每随其牙帐,经数年。颉利后闻高祖遗其财物,又许结婚,始放元璹来还。高祖劳之曰:“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拜鸿胪卿。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高祖令墨经充使招慰。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竞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而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元璹自义宁已来,五入蕃充使,几至于死者数矣。贞观三年,又使入突厥,..还奏曰:“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今六畜疲赢,人皆菜色。征祥如此,不出三年,必当覆灭。”太宗然之。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寻起为宜州刺史,复封沛国公。元璹.有干略,所在颇著声誉。然其父译事继母失温清之礼,隋文帝曾赐以《孝经》;至元璹事亲,又不以孝闻,清论鄙之。贞观二十年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十二》)注释:①璹:shú。②义宁:隋朝政权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B.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C.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D.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竞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爵,是指承袭爵位。爵位,是指天子对贵戚功勋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文中的大业、贞观等均为帝王年号纪年,另外,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C.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赤壁之战》中的“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等。

D.“复封沛国公”中的“封”,指拜官授职,而擢、陟、升均指提升官职,谪、贬均可指降职贬官,②

迁,可指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元璹出身王公世家,后率部归顺大唐。他自小在军旅中长大,通晓兵法。唐高祖常

派其巡视军营,教授将士军事谋略。

B.郑元璹熟谙边事,擅长与突厥交涉。他曾被颉利可汗扣留在军帐中,归朝后,被唐高

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

C.郑元璹能言善辩,能随机应对。在与突厥颉利可汗谈判中,他对其晓以利害,剖析祸

福,最终使颉利可汗撤兵回国。

D.郑元璹虽然干练机敏,在任职之处很有声誉,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并没有赢得好的名声,因此,当时的士人都看不起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竞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6分)

(2)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C.颔联,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15.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庄子《逍遥游》引用了《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来描述大鹏飞往南海的情景。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下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且蕴含

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公司攻坚克难搞研发,挖空心思谋经营,销售业绩出现

井喷式增....长,超越苹果手机,成为国产高端手机的“一哥”。

②当下,共享汽车模式正在探索中,随着共享单车率先走向风口浪尖,共享充电宝、共

享雨伞、....共享篮球等“共享”产物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③为了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必须釜底抽薪,既要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也要让企业....强化自我约束,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④近日,市政府专题召开市长工作例会部署针对省委巡视组所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与此同时,整改前的自查自改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⑤世界著名的足球俱乐部——曼联足球俱乐部先声夺人,于近日签下了考文垂球队15岁的新星查....理·麦卡恩。这一消息引起了英国媒体的热议。

⑥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变化是永恒的。我们不必因迷茫而一味迎合世态人情,不必要

求环境为....

自己而改变,因为自己也可能不会因环境而改变。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因受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影响的原因,乐天玛特在中国业绩惨淡、不堪重负,最终决定出售在华超市,但目前出售范围尚未确定。

B.当前教育焦虑愈演愈烈,这其中固然有优质资源相对稀缺的因素,但其背后不可否

认也有利益推手,很多人借“吹大”家长的焦虑“泡泡”来牟利!C.科技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包括老人、儿童在内的所有群体,不能让智能化制约了老

年人的晚年,社会要帮助老人积极地拥抱智能化时代。

D.一项创新的为民举措,不应仅满足于合法或只站在自身立场,而应当是通过技术创

新,主动为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固若金汤的“防火墙”。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某卫视台综艺节目进入众嘉宾点评环节,主持人对某嘉宾说:“请这位嘉宾先生先

对各位选手的表现加以点评,以抛砖引玉,先生您请„„”

B.同欣公司经理杜伟与九州公司王大民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当得知王经理因缺

少技术装备时,便打电话说:王总遇到的困难,本公司将鼎力相助。

C.著名文化学者张期鹏的微信公众号中有一条评论:张教授,读罢大作《书影剑录》,不禁拍案称奇:教授不愧是巨匠宗师,学者鼻祖啊!D.徐清写了一本民俗著作,寄给一位评论家,请其为自己作品写一篇评论:不才后学,不揣冒昧,现呈上拙作一本,敬请先生雅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为防范电信诈骗,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相继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了一份“后悔药”。但调查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①,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真正的延迟到账,②,并能在发现问题后,能够撤销转账以避免被骗。如果只是账延迟了,但不能及时撤销转账,这显然有违“延时到账”的制度设计初衷。所以,③,需要及时改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时下共享经济大行其道,所以共享单车盛行,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降低了社会治理水准。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将施划近600个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域,共享单车的APP中将标注停车区域点位图。同时,争取试点使用“电子围栏”,如同圈出一个虚拟的停车框,骑车人如果没正常还车,可能会导致无法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内。

①共享单车盛行是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表现而不是结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材料一:《船》:“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行驶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材料二:单调的攀登动作会让人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是接近顶峰。

——苏霍姆林斯基

要求联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开始确立 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 D.形成了完善的官员考核制侧度

2.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3.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5.雅典“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强调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城邦至上的公民意识 C.城邦公民自由平等 D.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6.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玻财产、转让封产、场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程序 B.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7.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

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 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 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8.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工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 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 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

9.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大凉山冕宁彝民地区,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呼叮全体彝族民众“赶快团结起来,把军阀驭逐;设立夷(彝)人政府.夷(彝)族管理夷(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共开始探索实行民族区城自治 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建立 C.民族政策有利于红军的战略转移 D.红军驱逐西南军阀创建革命根据地

10.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俊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形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 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11.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这反映了

A.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

12.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级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截高乐时期的外交

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 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 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 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13.宋人记载的关于富民比例的资料显示,从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到神宗熙宁九年,富民的比例从接近20%,下降到不足10%。这一变化反映了当

A.户籍政策调整 B.城市经济发展 C.贫富差距减小 D.土地兼并严重 14.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宫员禁止经商。然面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嘉庆时期,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这反映了明代 A.轻商观念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政府史治日益脚致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5.鸦片故争后的头十年,中国人口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革命的前夕,人口达到43200余万,比1840年净增1900余万。这一状况表明当时中国 A.受到外国侵略影响 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C.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16.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17.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功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18.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巡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笑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19.到19世纪初期,许多下岗的机器纺织工、无地的农工、流浪汉和爱尔兰人等潮水般涌进英国手织业,其手织工人队伍迎来了大膨胀阶段,英国手织业发展到繁华旺盛的阶段。这反映出

A.英国手工业受到了机器工业冲击 B.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C.手工业成为机器工业的瓜耍补充 D.英国政府推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20.1927年苏共十五大指出:如果说,在新经济政策初期,国营企业几乎起不到作用,而私人资本却相对地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在此时,社会主义工业等就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和主导的作用了。该论断 A.为社会主义全面改造指明方向 B.错误的估计了苏联实际 C.标志着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放弃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1.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色各样的励志读物讲的都是华尔街的故事,而商业广告也致力于宜传这种对“成功”(即快速致富)的膜拜。比如汉密尔顿牌手表的广告词是:“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吗?”这种现象

A.有助于美国人民快速发财致富 B.成为美国闲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C.不利于美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D.折射出美国经济政策即将转变

22.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7年、1941年和1945年的财政收入分别为8.7亿、20.24亿和216.519亿元法币。财政收人的不断增加

A.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B.有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得益于加大关税的征收力度 D.显示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否决了一项拨款57亿美元的公共工程和地区发展及21亿美元的学龄前儿盆教仃法案。到1973年他宣布已取消包括经济机会法在内的社会立法142项。这表明美国

A.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战略收编政策 C.总统破坏权力制衡 D.导致人民更加困苦 24.《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行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25.《新全球通史》“在此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借此在政府里谋求官职,同时在业余时间里,反思人的本质——即在白天信仰儒家思想,在晚上实践道家思想”。在作者看来

A.儒家与道家思想对立面相互排斥 B.道家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补充 C.道家主张人与应该自然和谐相处 D.儒家思想邦助人们解决当时政治和社会难题 26.《宋史·选举志》载:“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深沉,不由学校,德行道义,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痒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路如路人。”材料中作者

A.肯定政府大兴文教培养治世人才 B.鼓励创办私人学校

C.批评官学偏离立德育人的办学宗旨 D.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7.葛长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人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科说明宋明理学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28.有人说,我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所以不为人重视者,实因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 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 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 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科技发展

29.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通士编造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

A.还原了历史的绷节,增加历史的真实 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 C.丰富了正统史学说观,扩充历史的内涵 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 30.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西塞罗强调苏格拉底

A.把哲学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D.否定了神或命运对宇宙自然的决定作用

31.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

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

A.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推动了中国壮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

32.我国从l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l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

A.逐步建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旅 “科教兴国”战略 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发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监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失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谕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4分)(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4分)3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粮食逐渐成为各国之间自力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随着美国在全球粮食市场上主导地位的逐部确立“粮食”日渐成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政治意图、遏制战略对手的重要手段,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70 年代初,全球出现了连续几年的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在世界范围内歉收,一些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输出量大幅出现下降。前苏联也改变了以往屠宰牲畜,以降低粮食需求的做法,开始进入国际粒食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状态。世界上出现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到80年代,仅非洲饥饿人口就达1.5亿,每年有500万儿童饿死。

——摘编自安毅《世界格局调整中各国确保粮食安全的贸易、流通与储备政策》等 材料二

——据张颖《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演进及前瞻》等编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粮食状况的发展趋势及原因。(10分)3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摘自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康有为坚决反对封建礼教中的一些陋习,他不但阻止女儿裹足并成立了不裹足会,希望通过破除这种愚昧的残忍行径减轻更多妇女的痛苦,他把教育作为开展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们关心时事、独立思考、通经致用、挽救世变有着很好的启蒙作用。他著书立说,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中描绘了理想政治蓝图,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一生有很多探寻中国道路地实践,其中“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运动是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实践。虽然变法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但这些变法的具体方案无疑是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的先进性举措。

——摘编自《论康有为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指出其时代意义。(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家国情怀”的表现并指出其时代背景。(7分)

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

1-10:CBDDB BABCA 11-20:ABDAB DDBCA 21-30:CAADB CCDDB 31-32:DA 33.(12分)(1)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砚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4分)

(2)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4分)(3)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识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4分)34.(14分)(l)历史背景:“冷战”的影响;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苏联政策调整;气候灾难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4分)

(2)趋势1:粮食产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分)

波动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国内政策失误及自然灾害;上升原因:政策调整(尤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等因素。(4分)趋势2:粮食进出口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净进趋势增长。

波动原因: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长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4分)

35.(1)家国情怀,重德修身,家庭和谐,读书明理。(4分)继承和弘扬了儒家伦理思想,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3分)

(2)去除封建陋习;用教育启迪民智;从理论上寻找治国出路;以变法改变社会现状。(4分)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3分)36.(12分)示例:

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2分)

元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促使部分中国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剧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战胜封建势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也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基督教神学。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动力之一(8分)

总之,元明清时期,中西方文明的互动,推动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和世界的进步。(2分)

下载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