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试题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了解罗马重要法律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罗马法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研习教材重难点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概念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则仅是指罗马公民法。
2、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深化•拓展】
1、《十二铜表法》代表平民的利益么?为什么说这是平民的胜利? 提示:这部法典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来损害平民的利益了。2.万民法产生的原因
提示: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罗马公民,后者是罗马的一切自由民。转变的原因是:罗马在长期的扩张过程中,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版图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原有的法律无法解决。这一变化过程是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而进行的。【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1 从这些法律条文中你发现了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罗马《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白虎了平民的利益,但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
【典例•展示】
例1下列对于罗马公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罗马法律体系的统称 B.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C.是一部具体的经济方面的法律 D.对于维护罗马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解]:解答本题时对每一个题肢进行分析,同时知道罗马法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本题就迎刃而解了。[答]:C [评]:本题是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考察,难度不大。【应用•体验】
1.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末的是
A.《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罗马帝国的建立 C.《霍阿腾西法》的制定 D.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2.《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3.对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起了直接作用的国君是()A.屋大维 B.哈德良 C.狄奥多西二世 D.查士丁尼
4、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实际意义是在
A、1世纪初 B、2世纪初 C、三世纪初 D、四世纪初
5、罗马《民法大全》指出;“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你对这个条文怎么看?当时为什么会规定这一条文?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2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知识•梳理】
1、罗马法的分类: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2.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债权做了规定和解释,遵循的原则是自然理性。
3、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1)积极方面
政治上:维护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实际上是维护奴隶制度,理论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巩固帝国的统治基础; 经济上: 保护私有财产;对各种契约均有较详细的规定,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基础。
(2)局限性: 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作私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4、罗马法对现代法律的影响
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它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化•拓展】
关于公民法和万民法
1.公民法:它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例如《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的广泛,涉及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还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
2.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可以买卖和出租,是财产的一部分。同时罗马法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护个人权利。它还保障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制约或消除父权、家长权、夫权,保障婚姻中妇女的平等地位等。【思考•提示】
历史纵横: 西塞罗与自然法
[提示] 在政治思想上,西塞罗把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罗马法相结合,他认为法源于自然。他还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类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它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典例•展示】
例1下列哪些属于对万民法的表述
①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②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机动灵活的实用性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①、②项不符合对万民法的评价,故选D。[答]:D [评]:本题是对万民法的考察,角度多样,难度较大。例2下列文件不是源自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苏联1936年宪法
[解]:苏联1936年宪法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立法的. [答]:D [评]:本题是对自然法原则影响力的考察,难度有点大 【应用•体验】
1、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2、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刻在十二块铜表之上的法律条文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摈弃了以往法律中原始的、落后的古***俗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3、下列对自然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法律观念 B.涉及大自然的一些法律规定
C.由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创制 D.是由公民法和万民法演化而来的
4、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的根本推动力是
A.罗马法学家不断努力
B.罗马平民的强烈要求和不断斗争 C.罗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5、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富于创造性
B.罗马民主政治空前发展
C.罗马法调动了平民的积极性 D.对外战争使罗马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6、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7.下列未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法国民法典》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独立宣言》
8.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罗马法面前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9、阅读下列材料: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诉讼制度是法律诉讼,即罗马公民向行政长官郑重宣告自己的权利,并严格遵守诉讼语言和诉讼动作的有关规定。
这种法律诉讼的特点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言词。不作记录;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请回答:
早期罗马法的这种诉讼制度是否合适?为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 ——古罗马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西塞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核心内容?为什么会成为核心内容?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它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定有什么影响? ] Ž 开拓学习新视野 ▲ 教材知识拓展 【史料选萃】
罗马法(节选)
第一条 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皆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第五条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有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精神不正常的人,其财产由亲戚或族人代为管理。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 【历史长廊】
屋大维: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恺撒的养子,曾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骑兵队长雷必达结成罗马史的第二次“三头同盟”。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屋大维“元首”称号。此外,他还陆续获得了最高法官、大元帅、奥古斯都等称号。“奥古斯都”一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意思。、终身执政官、祭司长、祖国之父等各种头衔和称号,集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屋大维实际的“元首政治”,实际上是君主专制。▲ 综合能力探究 【高考链接•典题】
题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察万民法的的实质。
解题思路: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关于奴隶的规定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 制度的本质。规范解答:C 题2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目的的是 A.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社会 基础 c.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了上层阶级 D.罗马法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法律的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实质的深刻认识。
解题思路: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维系和巩固帝国统治,影响后世不是其目的所在。规范答案:D 【走进历史•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第5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它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材料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关奴隶的规定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材料的规定是否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材料的内容说明理由。(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不能体现“人人平等”,因为贵族、平民和奴隶处于不同的地位。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和不平等的权利说明法典维护奴隶制度,体现的是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材料并不维护平民的利益;残酷的债务奴隶制对平民非常不利,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的规定体现了贵族的特权和对平民阶层的限制和压迫。(3)《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来损害平民的利益了。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虽经多次修订,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思维能力延伸
【前沿•视点】
第十届中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罗马法学者研讨会即将于2005 年 10 月 19 日- 21 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此次会议在一个穆斯林国家举行,表明了主办者亲伊斯兰法系和罗马法系、加强亚洲和欧洲的团结的愿望。会议的主题仍然不变:主题一:罗马法系中的人;主题二:对债务人的保护;主题三:罗马法的研究与教学。[透视]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它对世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地方的法律都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恩格斯对罗马法予以高度评价,称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欧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甚至欧洲以外的日本以及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制定,都明显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即使是独立于罗马法之外的英国法律和英美法系,在一些法律规定方面也参照了罗马法的某些规定。
▲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提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简要分析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提示:
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参考阅读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二章有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部分规定明显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2.阅读与思考
评价: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原因:在古代罗马,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
说明问题:罗马法律维护夫权和父权,即使拥有自由公民权的妇女也不能被保证视为平等。由此可见,罗马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应用体验参考答案] 知识点1
1、D 本题是对教材知识识记能力的考察,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末,由此可推断本题只能选D项。
2、A《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故选A项。
3、D本题是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考查。
4、C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实际意义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而失去的,故选C项。
5、这一法律规定首先就未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妇女不能参加公务;这是对妇女的歧视,是不可取的。这与当时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变化有关系,我们知道,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她们的社会地位非常高。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男子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妇女的地位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退居到从属地位。
知识点2
1、A 公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由上述可知B、C、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2、C 本题是对《十二铜表法》多角度的考察,解题的关键是对《十二铜表法》能多角度的掌握。如罗马法的目的、内容、作用等。
3、A 自然法只是一种法律观念,是把自然界中很多法则体现在法律中,B、C、D项的说法是把自然法当作一部法律文献了。
4、D法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这是决定性因素。
5、B 本题是对罗马法积极作用的考察,罗马法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 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
6、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最深远”,从法律内容来看,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从法律思想来看,西方资产阶级都依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7、A 从时间上看,雅典民主政治早于罗马法,故本题选A项。
8、A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法就已经诞生。罗马皇帝哈德良生活在公元2世纪故选A项。
9、不合适。只用语言不做记录,很可能会出现诉讼过程的前后矛盾,不利于客观公正;不用法律术语就会败诉,就会使一部分人因表述原因败诉,尽管他是受害者,另外也向一部分不识字的人关闭了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大门。
10、(1)核心内容: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原因: 一是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二是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加。
(2)自然法精神。西方资产阶级都依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反映出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要求,这些都属于自然法的原则。
第二篇:2014年高中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 ②西汉 ③明 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
A.38年 B.48年 C.30年 D.22年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上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1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的言论不受限制 B.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当时报刊已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工具 D.当时报刊的舆论功能已被社会认知 13.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上海
14.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这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淞沪铁路 D.成渝铁路
15.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928年。这说明 A.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 B.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13.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邓小平B.周恩来 C.叶剑英 D.毛泽东 18.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B.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1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20.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开创于
A.梭伦 B.庇西特拉图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22.建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文件是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23.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有
①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直接建立商业联系 ②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由此迅速发展 ③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下列工业革命的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2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俄国和日本 C美国和德国 D 美国和英国 26.《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不应包括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促进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27.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下面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权力转归苏维埃
C.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8.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2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30.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核心是 A.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 B.鼓励消费发展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 D.国家干预经济 31.下图所示的图案是
A.联合国会徽 B.东盟标志 C.APEC会标 D.欧盟旗帜 32.APEC的成员国是
A.发展中国家 B.亚洲国家 C.环太平洋国家 D.西方国家 3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包括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三国演义》 ④《儒林外史》
⑤《聊斋志异》 ⑥《红楼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34.京剧是由哪些戏曲进京演出互相融合形成的 ①越剧 ②黄梅戏 ③徽剧 ④汉剧 ⑤川剧 ⑥粤剧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③ 35.被称为大众传媒中的“第四媒介”是 A.报纸 B.互联网 C.电视 D.广播
36.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利用市场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调整发展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积重难返 C.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D.美国的军事实力远强于苏联
38.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此话反映的情况是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3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40.下列观点反映出人文精神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识你自己 ③朕即国家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41.发表《物种起源》,建立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赫胥黎 C.哥白尼 D.伽利略 42.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爱因斯坦 4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共同点是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②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③强调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 ④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45.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B.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46.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 A.雨果 B.巴尔扎克 C.雪莱 D.狄更斯
47.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国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作者是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列夫·托尔斯泰 D.普希金 48.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是
A.《马拉之死》 B.《拿破仑加冕》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49.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 A.米勒 B.列宾 C.莫奈 D.凡高 50.歌剧《茶花女》的作者是
A.约翰·施特劳斯 B.贝多芬 C.威尔第 D.比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3道大题,51题18分,52、53题各16分,共50分。
51.(18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奉行不同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变化情况和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在外交上要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分)
(3)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出现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52.(16分)以下是民国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荣宗敬、荣德生是江苏无荣巷人,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和别人合资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盈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为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同时、面粉业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四个厂、产纱锭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纱锭生产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被誉为“棉纱大王”。
资料二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发展迅速,为什么?(2分)(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荣氏企业主要在什么领域发展?(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有那些因素促进了荣氏企业的发展?(6分)
(4)材料中可以看出30年代后期开始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53.(16分)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致魁北克人民书》中写道:“把几个权力分开,分配给不同的机构,以便互相抑制”的办法,是“人类智慧所能想出来的可以促进自由和繁荣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人戈登·伍德《美利坚合众国的创立》;转引自《刘祚昌史学文集》119页)
(1)依据材料分析,什么办法是“促进自由和繁荣的最有效的方式”?结合所学回答,美国哪一年的宪法开始把这种“最有效的方式”变成了现实?这部宪法是如何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互相抑制的”?(7分)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议院》中说:“故自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然博采旁参,美国议院则民权过重,因其本民主也。法国议院不免叫嚣之风,其人习气使然。斟酌损益,适中经久者,则莫如英、德两国议院之制。”(转引自郑彭年《西风东渐》373页)(4分)
(2)依据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派倾向学习哪些国家的政治体制?为什么?(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什么?这部宪法确立中国是什么政治体制?(5分)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D B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A C B A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D C D A A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B B B C B A B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C D D C A A D B C 非选择题(51题18分,52、53题各16分,共50分)51.(1)清末,清政府在外交上从闭关锁国,不愿意与外国交往,(2分)转变为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展开屈辱外交活动。民国时期继续进行屈辱外交。(2分)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屈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志,不能独立自主,维护本国利益。(2分)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分),不承认旧中国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和帝国主义国家依据这些外交关系取得的一切特权(2分),当时世界上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局面,中国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分)
(3)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分)中美、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原因是中国实力增强,在国际上影响增大。(2分)52.(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2分)(2)面粉业(2分)、纺织业(2分)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2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2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分)。
(4)30年代后期遭到空前残酷的打击(2分)。原因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分)
53.(1)权力分给不同机构,互相抑制。(2分)1787年宪法。(1分)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4分)(2)倾向学习英、德。(2分)因为英德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美国是没有君主的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国家,而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
第三篇:高中历史试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试题答题技巧
一 选择题
1分类:1)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材料中
1答题技巧:1)注意首尾两句话,其中一句往往是中心论点2)注意细节找出试题中的条件限制语3)注意转折词省略号
二 材料解析题
1分类:1)文字型材料题a典籍碑刻类b文学作品类
2)表格型材料题
3)图片型材料题
2答题技巧 :(1)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及出处。(2)注意人名地名和时间
3)关注设问的方式。如根据……概括…….4)弄清设问中关键词的含义.如:说明评析简述简析等
5)原因影响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角度
6)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式:多角度答案合理即给分
第四篇:历史试题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slj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1.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2.“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
A.武昌起义B.百团大战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进行“长征”()A.是为了北上抗日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D.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以下对“星星之火”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B.建立乡村农委会组织,领导农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城市工委会组织,策动市民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道路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①占领遵义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四渡赤水④渡过金沙江⑤强渡大渡河⑥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③⑥D.①②④③⑤⑥
6.在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征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五四精神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7.关于西安事变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B.结果是实现和平解决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 8.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是()
A.抗日游击队B.国民革命军C.抗日义勇军D.东北抗日联军 9.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 B.西安事变之后
C.七七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成都 11.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
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第1页(共4页)
13.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了。”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血战卢沟桥D.平津战役
14.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5.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百团大战纪念馆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D.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6.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签署投降书是在()
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25日
17.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有直接的关联()①甲午战败②戊戌变法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 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A.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B.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D.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19.下列四位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中既领导了南昌起义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
20.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始于()
A重庆谈判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战役开始
21.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的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2.解放战争中,北平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A.张学良B.李宗仁C.杜聿明D.傅作义
2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A.中原和华东解放军B.中原和华北解放军C.华北和华东解放军D.华北和东北解放军
24.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
2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26.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是()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④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①侯德榜②詹天佑③华罗庚④林则徐⑤严复⑥魏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8.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
A.京师同文馆成立B.京师大学堂创办C.科举制度废除D.《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29.某同学要收集鸦片战争前后,国外的历史.地理情况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资料是()A《民报》B《天演论》C《国闻报》D《海国图志》
30.《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它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贺绿汀C.聂 耳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请阅读右边和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阅读分析后,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3分)
(2)材料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这次主力决战有何意义?(3分)
(3)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我跟蒋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史》 材料二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蒋介石对这一重大事件持什么态度?(2分)
(2)据材料二,张学良为使蒋介石从“安内”转为“攘外”采取了什么行动?此行动具有什么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发起这一重大事件?(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日本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打倒。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3分)
(2)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不断制造“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34.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遭受到哪两次严重挫折?中共又是怎样挽救革命的?(12分)
第五篇:历史试题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
A.河南一带
B.河西走廊
C.四川地区
D.长江中下游一带 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
B.刘备
C.诸葛亮
D.周瑜
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
B.周瑜
C.孙权
D.诸葛亮 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5.三国鼎立形成后,整体实力最强的是()A.东汉
B.曹魏
C.蜀汉
D.东吴
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农业 7.西晋的都城在()
A.洛阳
B.长安
C.东京
D.建康 8.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9.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羯族
D.氐族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
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 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前秦时期
D.南朝时期 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 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A.贺
B.穆
C.刘
D.元
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800多年
B.近1000年
C.1100多年
D.1300多年
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张衡
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范缜
D.张衡 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屈原像》
D.《奔马图》 25.龙门石窟位于()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新疆库车
D.河南洛阳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识图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②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
③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
④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①刘表 ②刘备 ③诸葛亮 ④孙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A.刘备
B.周瑜
C.孙权
D.曹操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
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
C.都是以少胜多
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
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A.冶铁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8.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
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州
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民族大融合
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
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A.著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发明了一些农具
D.创造了“割圆术”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缀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齐民要术》 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袁绍捶胸顿足:“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
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请问答:
(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哪一年?
(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
(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
(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初中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战例属于火攻致胜的是()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三国时期辅佐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是()A.王猛
B.诸葛亮
C.徐庶
D.周瑜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造船业发达 C.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丝织业兴旺
4.280年,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局面的是()A.曹魏
B.蜀汉
C.东吴
D.西晋 5.下列王朝没在洛阳定都的是()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6.下列不属于曹魏、西晋共同点的是()A.通过权臣篡位建立
B.都城在洛阳 C.一开始即十分腐败
D.短命而亡
7.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有()①吴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存续时间()
A.要早要长
B.要晚要短
C.正好相等
D.要晚要长 10.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2.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13.下列对三国以前江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B.经济发达战乱较多 C.战争较少社会安定
D.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14.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5.小明挥舞着手中的一本正版线装书高喊:早在南北朝时期,三峡两岸的猿猴就非常多。他依据的这本书是()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兰亭序》
16.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 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成语跟前秦皇帝苻坚无关的是()
A.投鞭断流
B.破釜沉舟
C.草木皆兵
D.风声鹤唳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王朝不包括()A.曹魏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19.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标志着南朝历史开始的年代是()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4.其成就获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赞美的人是()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25.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 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制表题(本大题12分)
26.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按国家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帝王、都城名称等相关信息设计一个表格,体会图表归类的妙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12分)27.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
(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四、问答题(本大题12分)
28.淝水之战时的兵力对比,前秦对东晋拥有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却不能统一江南,苻坚酿成失败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举出多少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五、开放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8分,共14分)
29.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看后请回答:
(1)两幅图片中各隐藏着一个什么成语?
(2)两幅图片中戴冠之人分别是谁?
(3)他们身边曾经都有一位治世能臣,分别是谁?
(4)在能臣辅佐下,两位戴冠之人曾经成就了什么样的霸业?
30.下面是用算筹摆的两组数字:
(1)在括号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写出数筹表示的数字。
(2)你能否用算筹法摆出上述两组数字的和是多少?
(3)你对用算筹来计算圆周率有什么最直观的感受?
(4)你觉得祖冲之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