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991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半坡氏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着定居的生活
B.能用麻纺线织布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内部有了贵贱贫富之分
2.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D.打败了不向周王纳贡的楚国
3.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A.周世宗改革 B.商鞅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唐代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技术有
①凿井 ②养蚕③造纸 ④印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下列哪个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唐末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6.澶渊之盟后,北宋在与辽接壤的地区设置榷场,其主要地点除霸州外,还有
A.幽州
B.澶州
C.云州
D.雄州
7.如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农桑辑要》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9.“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的诗句出自
A.《警世钟》
B.《台湾行》
C.《哀旅顺》
D.《哭威海》
10.1922年秋,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其中心议题是
A.讨论国民党新党纲
B.通过《中国国民党宣言》
C.研究国民党改组计划 D.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1.在下列古代唯物主义观点中,产生于亚洲的是
①宇宙万物是由地、火、水、风四大物质元素构成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按规律燃烧和
熄灭③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④星坠日食是自然界的变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见左图(图略),斯巴达克等人在维苏威火山起义后,行军路线应是:
①木提那②美塔邦多③布林底西④勒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3.历史上白衣大食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
A.埃及
B.伊拉克 C.西班牙
D.突尼斯
14.在1848年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
A.匈牙利起义
B.波兰起义 C.捷克起义
D.罗马尼亚起义
15.19世纪,在非洲抗击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时间最长的是
A.西南非洲
B.苏丹 C.阿尔及利亚
D.埃塞俄比亚
16.在1810—1826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下列哪一地区未获得独立?
A.秘鲁
B.古巴
C.委内瑞拉
D.墨西哥
17.下列哪些是德国魏玛宪法的内容?
①政府向国民议会负责②政府向联邦议院负责③联邦议院代表各邦 ④国民议会代表各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下列各项都是20世纪30年代朝鲜抗日斗争中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建立游击根据地②成立“祖国光复会”③正式建立人民革命军④普天堡大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9.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德黑兰会议决定的?
①战后建立联合国②同盟国战后合作③苏联对日宣战的时间④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下列哪个文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区占领德国问题无关?
A.克里米亚议定书
B.波茨坦协定
C.北大西洋公约
D.1954年巴黎协定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21.下列各项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秦始皇把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B.北宋时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铸币
C.南宋中期在四川出现“交子”
D.元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2.《九章算术》讲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A.丈量土地面积
B.测量距离远近
C.计算凿渠、筑城的土方
D.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
23.在西晋灭亡至隋朝建立期间,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A.鲜卑族建立的北齐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鲜卑族建立的西魏
24.清康熙年间(1661—1722),中外发生的大事有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C.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D.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25.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除创办企业外,还
A.创办新式学校
B.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创建近代海军
D.在各省设立商务局
2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下列哪些革命根据地连接起来的?
A.闽西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赣南革命根据地
27.1927—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间的战争主要有
A.蒋桂战争
B.蒋冯战争
C.蒋冯阎桂“中原大战”
D.蒋冯阎桂对张作霖的“北伐”
28.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中,除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外,还有
A.各人民团体的代表
B.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
C.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代表
D.特别邀请的代表
29.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是奴隶制帝国的建立者?
A.伯利克里 B.奥斯曼
C.图特摩斯三世
D.居鲁士
30.下列关于十字军东侵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主要目的是解放受异教徒迫害的基督教徒
B.发起者是罗马教皇,起主导作用的是西欧的一些君主和封建主
C.第一次东侵期间,十字军曾占领耶路撒冷
D.客观上密切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联系
31.下列哪些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D.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2.下列哪些扩张活动发生在彼得一世时期?
A.吞并外高加索
B.取得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C.夺取芬兰湾的一些地方
D.进行克里木战争
3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
A.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B.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已明显恢复
D.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经被粉碎
34.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采取了下列哪些反法西斯的行动?
A.参加签署华盛顿共同宣言 B.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C.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
D.通过“租借法案”
35.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有
A.国内经济增长缓慢
B.侵越战争遭受严重挫折
C.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D.发生古巴导弹事件
第Ⅱ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西汉编户的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除田租、算赋和口赋外,还有 和。
37.三国时魏国的 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时 进一步使楷书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
38.元朝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管辖琉球(今台湾)的地方机构是。
39.维新运动时期,在宣传维新变法方面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刊物是《 》和《 》。
40.邹容在《 》一书中,号召全国同胞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 ”。
41.年“五卅”运动爆发,上海人民成立了以总工会为核心的,统一领导反帝运动。
42.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暂时出现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除蒋介石操纵的南京政府外,还有 控制的武汉政府和 控制的北京政府。
43.1293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行会夺取了城市政权,由各行会派代表组成。这些行会是由不同行业的 分别组成的。
44.古代日本幕府的首脑称为,把持国家大权,实行 专政。
45.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欧洲战场有三条战线。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国家有俄国、和。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4分,第47题6分,共10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6.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
①“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2: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摘自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3: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回答:
①在材料1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②根据材料2(含按语)和3,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③参照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④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⑤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⑥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8题7分,第49题9分,第50题14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4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
49.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联系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明英国的对法政策怎样体现了这一思想。
50.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20分,每题1分)
1.D 2.C 3.B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B 17.A 18.B 19.B 20.C
二、选择题(共15题30分,每题2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AB 22.ABCD 23.BC 24.ABD 25.ABC 26.AD 27.ABC
28.ABCD 29.CD 30.BCD
31.ABCD 32.BC 33.BD 34.BCD 35.ABC
三、填空题(共10题20空,每空0.5分,共10分)36.徭役 兵役 37.钟繇 王羲 38.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9.时务报 国闻报 40.革命军 中华共和国 41.1925 工商学联合会 42.汪精卫 张作霖 43.市议会 手工业者 44.将军 封建军事 45.德国 奥匈帝国
说明:中国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写错一字即不给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2题10分。第46题4分,第47题6分)
46.①不是。(1分)“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1分)②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1分)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1分)
47.①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1分)②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1分)③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1分)④制造“七君子事件”;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1分)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⑥实事求是。(1分)
五、问答题(共3题30分。第48题7分,第49题9分,第50题14分)
48.在雅克萨击败沙俄侵略军,同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1分)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1分)粉碎漠西蒙古准噶尔贵族对漠北蒙古的进犯;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各部。(1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1分)确立册封**和**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同**和**共同管理西藏。(1分)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海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1分)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1分)
49.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威胁了英国的霸权地位。(1分)为了同法国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英国多次加入“反法同盟”,打败法国。(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的最大威胁,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1分)英国利用法、俄与德国的矛盾,与法、俄组成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1分)在巴黎和会上,法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以确立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1分)英国不愿法国独霸欧洲,反对过分削弱德国。(1分)20年代,英国在处理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保证等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德国而不利于法国的行动。(1分)以上史实说明,英国与法国有时结盟,有时敌对,有时关系微妙,一切都是以英帝国的利益为转移的。(1分)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50.19世纪初,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级。(1分)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1分)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法、美、俄、日、德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1分)形成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1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扩大各自的在华势力。(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占中国。(1分)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分)《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1分)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继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次妄图独占中国。(1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反动派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的主要侵略势力。(1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的侵略势力。(1分)
紧扣题意,条理清楚。(1分)
说明:考生如答对第49题、第50题的全部知识要点,但有答非所问之处或条理不清,不能得扣题条理分;遗漏3个以下知识要点,但能按题目要求条理清楚地回答问题,可得扣题条理分。
第二篇: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③④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
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
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4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A D A B B D A D C B
40.(25分)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41.(12分)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45.(15分)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46.(15分)
(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
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
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
47.(15分)
(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48.(15分)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第三篇:2014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 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圊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曲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尸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24~35BCDADBCBCBDA
40.(25分)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分)
41.(12分)
修改建议(4分)
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修改理由(8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7~8分)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4~6分)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
45.(15分)
(1)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8分)
(2)“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7分)
46.(15分)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47.(15分)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和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定。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48.(15分)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
第四篇: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分)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3.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诞生在这一时期的法律文献有()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①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1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A.珠海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D.厦门经济特区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5.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是()
A.互相对立B.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C.完全一致 D.大同小异 1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 C.学习日本之路
D.走自己的路
18.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
①不可同日而语②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③翻天覆地④闭门造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在有关桥的图片资料中能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0.“……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这句话中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⑤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21.列举右图历史人物生平重大事件(至少三件),并为这位伟人写一简洁的评价。(共8分)
(1)生平大事(6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评价:(2分)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并比较这些创新的思想理论的共同点。(7分)23.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请列举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改革事件并简要阐明其影响(各举一例):(共9分)
古代:
近代:
现代:
24.为祝福我们的祖国,同学们决定以“新中国经典瞬间”为主题,举办历史图片展览。请您也来参加:(共12分)
(1)整理课本中的历史照片,按下列相关要求选择图片并陈述选择的理由(选择一幅图并写出其名称即可)。(9分)你认为能见证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最能感动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最能让你反思的历史事件图片名称: 选择理由: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你会写些什么?(3分)
25.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共20分)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8分)
(3)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3分)
(4)你还能帮助王亮同学搜集到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歌曲吗?(请至少写出一首并注明其创作背景,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是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4分)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4分)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27.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共1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并分别撰写简要的解说词。(7分)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3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3分)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1.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2.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空军 D.导弹部队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在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 C.歼5型歼击机 D.歼5型轰炸机 4.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其背景主要是()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9. 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这表明()A.尼克松要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势均力敌
C.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政策已出现分歧 D.美国政府要与台湾当局断绝往来
10.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1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周恩来访问印度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江泽民访问美国
12.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 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外,还有()
A.共同发展 B.和平与发展 C.促进共同繁荣 D.稳定与团结
1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是()A.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代表团 B.美国乒乓球队 C.美国橄榄球队 D.美国芭蕾舞团
16.新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发展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外交政策的成熟 D.国际形势的变化 17.“APEC”指的是()A.欧盟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8.目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
A.140多个 B.160多个 C.180多个 D.200多个 19.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毛泽东会见非洲朋友 邓小平会见非洲客人 胡锦涛在中非峰会话
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洲
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 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A.云南世博会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9分,共33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政权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象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什么立场,它为何会采取这种立场?(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追溯历史,日本文化还来源于中华文明。但是,自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由中国最虔诚的学生变成了最凶恶的敌人,尤其是发生在60多年前的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志忠《日本:军事大国合法化》
材料二 小泉纯一郎自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一意孤行,不顾国内舆论和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先后6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用史实说明日本曾是“中国最虔诚的学生”。为什么说日本后来变成了中国“最凶恶的敌人”?(10分)
(2)请问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用意何在?(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正确选项(将英文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2分)
甲:属于“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是()
乙:属于“日本不愿承认历史罪行”的是()A.如右图
B.材料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4)对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强烈反对?(5分)
三、动脑探究题(17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毛泽东访问苏联: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3分)
(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2分)
(4)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2分)(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3分)
(6)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5分)
四、问题解决题(8分)
24.中日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
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请回答:
(1)上图的会见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1分)
(2)从田中角荣访华,到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受挫,再到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7分)
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B B D B C C B D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2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等(2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4分)
(2)略(2分)
22.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4分)
共同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等。(3分)
23.古代: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等。(3分)
近代:戊戌变法,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等(3分)
现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富强起来等(3分)
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24.(1)可参考的图片:《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农民拔地界碑》、《邓稼先》、《“文化大革命”中一幕》、《凤阳小岗村》、《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上海浦东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会场的夜景》等(9分)(2)略(3分)
25.(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3分)(2)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10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红》;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3分)(4)抗日战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4分)
26.(1)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4分)(2)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3)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3分)
27.(1)顺序:农民拔除地主的地界碑、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凤阳小岗村农民。解说词略(7分)
(2)解放生产力或为了农民的利益等。(3分)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3分)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B A B C A C D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B C B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2)立场: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原因: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3)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22.(1)在隋唐时期,日本派使者到中国学习。遣唐使回国后,仿效唐制,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至今唐风犹存。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侵占中国台湾岛等地;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1945年8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否定侵略,歪曲历史。
(3)甲:A。乙:B。
(4)正确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靖国神社中供奉着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甲级战犯亡灵。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是对国际共识和良知的挑战,不仅违背了其本人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而且进一步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三、动脑探究
23.(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
(2)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5)不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封锁中国沿海,并在国际上孤立中国。
6)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
四、问题解决题
24.(1)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说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看待和处理:目前,中日关系大局稳定,但干扰因素依然存在。我们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逆流;中日两国应恪守已达成的政治文件的原则,发展世代友好的正常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罪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走和平发展之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世界人民。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1、前秦苻坚攻打东晋时,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时的东晋丞相是(B)
A、谢石 B、谢安 C、谢玄
2、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B)
A、二 B、四 C、五 D、七
3、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C)
A、张元济 B、舒新城 C、陆费逵 D、夏丏尊
4、明朝“三杨”辅政,是指哪三人(C)
A、杨溥杨继盛杨荣 B、杨廷和杨博杨继盛
C、杨溥杨士奇杨荣 D、杨继盛杨廷和杨士奇
5、下列哪一任美国总统不是民主党人(C)
A、杜鲁门 B、林登·约翰逊 C、艾森豪威尔 D、约翰·肯尼迪
6、德意志历史上的“卡诺莎觐见”发生在哪个教皇统治时期(D)
A、利奥七世 B、利奥十世 C、尤里乌斯二世 D、格里高利七世
7、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商族奉为始祖的是(D)
A.神农B.后羿C.后稷D.契
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B)
A.节度使B.布政使C.三司使D.枢密使
9、印度每年的宗教节日“大雄节”是为纪念哪个教派的尊者大雄而举办的(C)
A.婆罗门教B.拜火教C.耆那教D.佛教
10、科隆大教堂属于(D)建筑风格。
A.罗马式B.巴洛克C.拜占庭D.哥特式
11、英国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是?(A)
A.伊利莎白一世B.詹姆士一世C.亨利七世D.亨利八世
12、“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平倭诏》请问上述这段话是明朝那位皇帝说的(D)
A明孝宗B明武宗C明世宗D明神宗
13、“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是指(B)
A.美、英、法B.俄、德、法C.美、德、法D.美、俄、法
1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C)
A《国语》B《左传》C《春秋》D《战国策》
15、1851年,英国学者罗林森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由三种文字刻写的楔形文字。后经其他学者的不断努力,最终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根据所学知识,贝希斯敦铭文中所使用的三种语言文字不包括:(B)
A.古波斯文B.古埃及文C.埃兰文D.古巴比伦文
16、下列不属于国际对德国进行经济或军事援助的是(D)
A、马歇尔计划 B、道威斯计划 C、杨格计划 D、施里芬计划
17、东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分别掌管(C)
A军事、土木工程、农事B民政、军事、农事
C军事、民事、农事D军事、民政、土木工程
1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裁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
了一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C)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19、闻名于世的“唐三彩”是(A)
A.陶器B.瓷器C.陶瓷器D.金银器
20、下列哪个人物不属于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成员:(B)
A.黄炎培B.李济深C.罗隆基D.沈钧儒
21、一战中规模
最大、消耗最多的一次战役是(D)
A、日德兰海战 B、凡尔登战役 C、勃鲁西洛夫的攻势 D、索姆河战役
22、黎元洪名字中的“黎元”在古代曾用来代指一种特殊的阶级,它是(D)
A君王B官僚C贵族D百姓
23、“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C)
A道教,佛教,法教B道教,基督教,名教C佛教,道教,儒教
24、“东方三大殿”是指(B)、故宫太和殿及岱庙天贶殿。
A.孔庙圣迹殿B.孔庙大成殿C.孔庙享殿
25、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请问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间。(B)
A、1986 B、1987 C、1988 D、198926、中国旅游图标中的马踏飞燕文物出土于(B)
A.河北邯郸B.甘肃武威C.湖南长沙 D、陕西临潼
27、中国佛教名山峨眉山是哪个菩萨的道场(B)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王菩萨 D、观世音菩萨
28、享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的是(D)。
A拙政园B留园C耦园D虎丘
29、昆曲起源于哪里(B)。
A浙江B江苏C福建D云南
30、京剧《玉堂春》是哪位京剧大师的代表作(B)
A梅兰芳B荀慧生C程砚秋D尚小云
31、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位于哪个省(A)。
A湖南B江西C安徽D福建32、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世界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是(C)设立的。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33、被誉为“山西的紫禁城”的是(B)。
A徐家大院B王家大院C乔家大院D渠家大院
34、凡尔赛宫建于(B)时期?
A路易十三B路易十四C路易十五D路易十六
35、“天下第一武侯祠”在何地?(D)
A.成都B.西安C.襄阳D.汉中
36、香港著名文化及时事评论家梁文道先生的代表作《常识》是向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哪位政治家致敬(C)
A.本杰明·富兰克林B.托马斯·杰斐逊C.托马斯·潘恩D.詹姆斯·麦迪逊
37、下列哪部外国史学著作在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三种模式说”(即“帝国主义模式”、“冲击—回应模式”、“近代化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D)
A.彭慕兰:《大分流》B.费正清:《观察中国》
C.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D.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38、下列那部电影是以13、14世纪英伦三岛上苏格兰人民反抗英国爱德华一世高压统治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为背景(C)
A.《众神与将军》B.《爱国者》C.《勇敢的心》D.《伦敦上空的鹰》
39、下列哪名英国(国籍为英国)学者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D)
A、伯特兰·罗素B.乔治·肖伯纳C.托马斯·艾略特D.赫伯特·劳伦斯
40、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A,《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了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
B,《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说:“只要有我孝庄在,谁也别想动我孙子.........”
C,《少年康熙帝》中,康熙帝智擒鳌拜,并以20条大罪立即将其处死。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不同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41、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意大利语)指的是(A)
A.腓特烈一世B.亨利一世C.奥托一世D.奥托二世
42、与雍正皇帝同母的十四阿哥指的是(C)
A.爱新觉罗·胤祥B.爱新觉罗·胤礽C.爱新觉罗·胤禵D.爱新觉罗·胤禩
43、在目前台湾的行政区划中,下列哪一个行政区域不与桃园县平级(D)
A.基隆市B.嘉义市C.新竹市D.中坜市
44、下列学者与专著搭配有误的一项为(D)
A、钱穆:《文化与教育》 B、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C、陈寅恪:《论再生缘》 D、钱基博:《广校雠略》
45、拉丁美洲诞生的第一个黑人独立国家是(B)
A、巴西 B、海地 C、秘鲁 D、墨西哥
46、下列哪一条约是英国实行外交均势的产物(B)
A《色佛尔条约》B《洛迦诺公约》
C《布列斯特合约》D《五国海军条约》
47、一战后以宗教道德型为代表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是(C)
A、托尔斯泰主义 B、凯末尔主义 C、甘地主义 D、苏加诺主义
48、下列哪一个学者不是中国抗战期间“战国策”派的代表人物(A)
A、吴宓 B、雷海宗 C、陈铨 D、林同济
49、在苏秉琦先生的著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河姆渡文化被划分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六大文化区系中的哪一区系之中(C)
A、东方文化区 B、中原文化区 C、东南文化区 D、西南文化区
50、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六家”是指(D)
A、阴阳、儒、墨、农、法、道 B、阴阳、儒、墨、纵横、法、道
C、阴阳、儒、墨、兵、法、道 D、阴阳、儒、墨、名、法、道
51、西方史学著作《远征记》是根据作者在作为希腊雇佣军时历尽艰辛、从波斯回到希腊的悲壮经历而撰写的,它的作者是(B)
A、修昔底德 B、色诺芬 C、塔西佗 D、李维
52、朝鲜战争时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维护了中国和朝鲜的国家利益不受侵犯。那么在哪一次战役之后,中朝军队收复了朝鲜首都平壤?(C)
A.上甘岭战役B.第三次战役C.第二次战役D.金城战役
53、南宋学者郑樵著有(A),是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与唐杜佑、元马端临的作品合称“三通”。
A.《通志》B.《文献通考》C.《通典》D.《通史》
54、1928年7月,南京国民D政府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结束(B)。
A、训政时期 B、军政时期 C、宪政时期 D、党政时期
55、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前苏联的加盟国(D)
A、阿塞拜疆 B、拉脱维亚 C、格鲁吉亚 D、罗马尼亚
56、“预定论”是近代哪位宗教改革者的主要理论(A)
A、瑞士的加尔文 B、德国的马丁路德
C、英国的亨利八世 D、英国的威克里夫
57、二战中法国的光复主要得益于(C)
A.《开罗宣言》B.雅尔塔协定C.德黑兰会议D.《波茨坦公告》
58、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英美法系(普通法系)(D)
A.新加坡B.印度C.巴基斯坦D.日本
59、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是哪个时代的文物(B)
A、春秋中期 B、战国早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晚期
60、欧盟总部设在什么地方(C)
A、巴黎 B、日内瓦 C、布鲁塞尔 D、赫尔辛基
61、发现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之墓的考古学家是(A)
A、卡特 B、斯坦因 C、谢尔曼 D、伊文思
62、“炭14”测年法是哪国科学家发明的(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3、下列哪一个是13、14世纪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的中心城市(B)
A、法兰克福 B、吕贝克 C、哥本哈根 D、不莱梅
64、李大钊曾将日本的三次侵华罪行概括为“三甲”(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其中的“甲寅”战争是指(C)
A.日本出兵侵犯上海B.日本出兵侵犯哈尔滨C.日本出兵侵犯青岛D.日本出兵侵犯南京
65、《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哪位画家的作品(B)
A、达芬奇 B、拉斐尔 C、乔托 D、波提切利
66、中古时期的伊斯兰世界中,盛极一时的阿巴斯王朝被称为:(A)
A、黑衣大食 B、绿衣大食 C、红衣大食 D、白衣大食
67、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B)年间。
A武德B贞观C开元D天宝
68、下列哪位人物没有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D)
A孙家鼐B章士钊C马寅初D蒋南翔69、1854年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时,它所依据的条约是(B)
A.《江宁条约》B.《黄埔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