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B卷)
教学反思:大班《认识日历》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0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0的就是2010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6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经过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和回忆着以前听过的优秀数学活动,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也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思考: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准备了6个操作桃子,原本想再给幼儿准备一张有两个盘子的背景操作纸,让幼儿在两个盘子中给6个桃子分成两份,但想想,大班的孩子如果不在盘子中进行操作,他们肯定也能理解老师所说的“分成两份”是什么意思,所以考虑教具的有效性,就没用背景操作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在自主探索组成时,有好几个孩子都记录了6可以分成0和6,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在个别交流的时候给予解决了,没有再集体面前说到,也就是在活动中我没有找到很合适的解释语,就让它过去了。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都能基本上进行独立操作,并给自己的答案进行记录。)
《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教学反思:
在数学中,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活动刚开端时,我领着孩子们跳了一段舞蹈《伸出你的手儿摆一摆》,活跃了课堂氛围,直接导入教学主题。并通过“我说你做”、“律动游戏”复习了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以游戏贯穿始终,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无数学,激起孩子们的参与认识。在课堂中我常蹲着和孩子讲话,拉近了孩子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孩子更乐意参与。孩子们一直在我创设的详细场景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在练习巩固环节,我创设了摘果子的游戏检验孩子学习的效果,幼儿基本能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来
区客体左右。
但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的准确性不够,容易误导孩子。如:“这还是我的右手吗?”说:“我的右手到哪边来了?”
2、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如:让两个孩子面对面拉手,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右手和好朋友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
3、有的游戏环节时间太长,孩子容易失去兴趣。如:摸对方的脸、指对方的耳朵。
4、课件制作应更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部分孩子已能正确区分左右,然而仍有部分孩子仍分不清左右,而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左右》的难点就在于孩子的差距较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满足能够正确认识左右的孩子有一个提升的过程,那就是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然而另一部分孩子也以自身为中心也不能正确区分左右的话,那么如何让他去感知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两个不同阶段的孩子如何平衡,又能让两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所提升,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活动中增加了一个小道具,帮助所有幼儿做到以自身为中心正确区分左右,那就是在孩子的右手上套一条彩色橡皮筋。
在活动的开始,我先让孩子猜谜“手”,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右手有什么本领,哪只手是右手,如何才能快速区分右手,右手有什么本领,通过幼儿的讲述,我们一致通过吃饭时拿勺子的、写字的那只手就是右手然后让幼儿说说左手的本领,通过游戏举左右手比如伸拳头、做剪刀、伸拇指,重点强化右手。通过彩带帮助幼儿正确区分左右,既能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一个反复的提示和自纠机会,也为接下来的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环节奠定基础。虽然只是一条彩色橡皮筋,解决了很多的难题。
同时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 “快速反应游戏(左手碰左脚、左手碰右脚等)”、“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让孩子们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的幼儿感知左右、巩固对左右的认识,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孩子们始终能轻松愉快的学习。
科学活动《比高矮》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比高矮》,活动结束以后发现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袁老师的指导,有了一些收获。
《比高矮》活动的原目标是:1.学习比较高矮,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2.能根据要求进行排序,并能大胆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幼儿两人比较高矮,第二环节出示5个瓶子,按标记给瓶子排序,第三个环节是幼儿用操作卡独 1
立操作。结合本班幼儿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我把活动环节稍作了修改,改为第一环节集体交流我认为的高矮物体,第二环节幼儿两两或三个比高矮,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给瓶子按高矮顺序排序。第一环节中运用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对高矮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第二个环节重点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是相对来说的,不一样的参照物,比较高矮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排序游戏巩固经验,并且把高矮排序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平时的生活游戏中,体现价值。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也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后与袁老师进行了交流,袁老师细心的指导之后发现活动还存在几个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活动一开始的问题创设不清晰,作为一个科学活动,在活动中需要创设问题,有了问题以后才能运用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问题的创设很重要,要让幼儿知道今天这个活动我们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所以环节中应该加入提问、猜测、,还有不同幼儿之间的高矮比较,两人比、多人比,或者站在椅子上比,穿上高跟鞋比等都是不同的,让幼儿发现理解比高矮的条件是要在同一标尺下进行的。
其次是活动过程中的方法不够灵活多变,应该挑差异明显的幼儿进行比较,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使目测,如果有差不多高矮的幼儿如何比较又是一个问题,可以引出精确一些的方式,如运用测量工具,可以给孩子准备皮尺量一量,更简单的是让幼儿站在墙边在头顶画刻度,简单有效,看线的高低就能分辨。
最后是活动重点没有把握好,这个活动可以挖得更深一点,作为大班的孩子如果仅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太简单了,抓住一个知识点让幼儿一起自主探索挖的深一些。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很重要,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需要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所以对提问的设计也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对于教具学具的运用也要讲究简单但是要有效。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顾及幼儿的情绪,比较的结果不要让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矮小的幼儿。
学习7的组成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先以拍手的游戏的形式引入,孩子们在拍手游戏过程中都显得很有兴趣,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游戏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想上来分,争先恐后的举手。边分边引导幼儿说左边分了几个,右边分了几个等。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基本能正确分配。也能很好的说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的机会,我利用操作材料(雪花积木)让每个孩子都和我一起来分一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让每个孩子对数学更有兴趣。从孩子的操作过程中看,他们基本上都能进行独立操作了,并能进行口头表述。
学习7的减法课后反思
作为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愿学、爱学、乐学、善学。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游戏的情景复习了7以内各数的组成。我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轮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还可以加上集体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减少幼儿等待的的机会。
对于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时间不长,自制力较弱。如果没有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情境吸引他们,将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有借助于图片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来说说图片中的情景。以此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与语言的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基本部分,师问:盘子里有7个苹果,小红吃掉了1个,盘中还剩下几个苹果?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基本都能回答,能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操作,也能清楚表述各数锁代表的意思。但是在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孩子就有点弄不清楚了:盘中有7个苹果,小红吃掉后还剩下6个,小红吃了几个?孩子们弄不清楚到底求的是什么?到后面算鸭子的数量时就更加弄不清了。在讲解的时候我可能讲的太快了,不够清楚,幼儿还没有听清楚我就已经讲好了。在讲解的时候我还要再清楚一点,让孩子们理解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求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为以后学习8、9、10的加减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复习中,幼儿还是能很清楚的知道7的加减的,但是在创设一定的情景之后好像反而把孩子搞糊涂了,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要多练习,平时可以让他们自己说说题目,请别的小朋友来做一做。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接受了所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还不完全理解,这可能与他们的年龄有关。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教学情景具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情景相融,学生的学习高涨,以致在教学中无需让我过多地组织教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在教学加减时,还应渗透数量关系,让孩子理解的再深一点。
整节课的误区:语速快,在实际操作时,动作稍快,在后面的《算一算少了几个小朋友》的环节中,幼儿的参与性质比较高,情绪有点高涨,有点收不回来的感觉。基本部分的学习环节形式有点单调,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学习兴趣的高潮。
通过认真反思,自我剖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更便于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力的提高。针对幼儿的教学,我想: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让游戏贯穿于教学流程中,寓教于乐可以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
6、7加减法》课后反思
本节课堂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本节课堂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堂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为什么要有时钟呢?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呢?由时钟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时间,针对问题,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设计了认识时钟的主题活动,并预设了活动的目标:
1、了解表现时间的各种不同方式。
2、感觉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时钟时,我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为幼儿准备了时钟模型和关于幼儿园的一些时间安排,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
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这节教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但了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了整点和半点的表示方法,而且从中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认识时钟”是大班一节数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为幼儿创设了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反映不同时段的生活图片,这些准备为幼儿后面的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其次在活动的开始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谜语形式引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预设的一些启发性问题如:这些时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每个钟面上有几根针、这些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仔细地去观察找出不同点。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的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例如“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活动中,根据目标提供了时间对对碰,看钟做记录,看记录插时间,看图片拨钟.虽然这四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这些丰富多彩的材料,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整个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记录时间”是一堂常规课,我的教学任务,也就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复习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数字记录时间。应该说,活动不是很难,但是从孩子操作掌握的情况看,还是存在着一些孩子认识不清、记录不清的问题。让我们来分析原因,并思考一个认识时钟的有效的教学流程。
在设计活动之前,与晓莉老师进行的沟通,了解孩子们的现有水平。得知孩子们已经认识过整点和半点了,但是从平行班那里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于半点的认识掌握得不好,除了因为这个活动是上学期开展的,幼儿对认识的方法有些遗忘了之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对整点、半点的学习是放在一个教时完成的,单位学时内学习内容的过多孩子们掌握不好也就不足为怪。所以,我们应该把认识整点、半点分成两教时完成,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煮“夹生饭”,让孩子学得扎实是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更多经验的重要保证8、9的加减法》课后反思8、9加减法在编排上已经与6、7的加减法有了较大的不同: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4个算式。教材56页的情境图,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合作探索一幅图写4个算式的过程,自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且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57页有关8、9的加减法的计算,分为两个层次:先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在直接通过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8、9的加减法,一方面突出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作为题材进行谈话并引出主题,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主题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圆片,列出算式,然后自己计算,并说出计算的过程。只要能讲出道理,都应肯定,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的新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概念。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人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师必须说明其含义,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数学活动《学习看点图列算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来自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的《幼儿园指导丛书·科学》,其中的数学内容。活动目标是“学习观察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学习8的加减运算;进一步理解算式及算式中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有多种形式,本次活动“看图意列算式”便是其中之一。在学习6、7加减时,幼儿都运用到了购物的形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看图列算式还是第一次。因为幼儿有多次看图列分合式的经验,所以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指导幼儿运用看图列分合式的经验列出8的加减算式,这对于幼儿来说,还是能学会的。果然,在活动中,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图意,动作迅速地完成了二项学习任务。在交流时,便将重点放在用语言表达算式的含义。经过前几节课的多次学习,幼儿已能理解算式中各数字、符号表示的含义,对整个算式的含义的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下次活动中继续练习。在活动的最后,给幼儿介绍了将投放在区域里的材料,继续让幼儿练习看点子图列减法算式,当然内容是与课上的内容不同的。
这次的幼儿操作材料是根据活动内容自制的,幼儿课上操作的材料是参考用书上提供的范例的,投放在区域里的材料,是自己设计的,让幼儿根据列好的8的减法算式,对点图进行删划。
认识图形 课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边数命名图形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并没有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在学前已基本认识了这些图形,但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在做题时,要求他们把四边形涂上颜色,他们把正方体也涂上了颜色。因此,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上我很注意这点,要求学生看清题分清图形。由于学生的年龄问题,有的时候学生在边数多的图形面前不是很自信,也怕他们在数边的时候多数或少数导致错误,我在布置练习前教授了在学生做题方法中提炼的一个好方法:
比如一个这个图形,我们事先不知道它是几边形,用个这好方法可以有准确又快,你想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方法介绍:为了不多数每条边也为了不漏掉每条边,每数一条边的时候在它的边上画个小竖条,这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会犯重数或少数的错误了,也不会把图形认错了!
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用到了练习中,错误率大大减少。新方法掌握的都很快很好。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自然测量”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自然测量》教学反思今天我开展的是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在活动前我预设了三个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从今天的活动效果看来,我预设的目标都有达到。活动一开始时,我创设了蓝猫和淘气争论的情景,用帮助它们解决问题让幼儿说说如何测量小汽车的长度。因为蓝猫是幼儿所熟悉的动画片,所以很快就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让幼儿自己动手选择测量工具去亲身,并与同伴比较。因为是动手环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都很积极的去操作。再让幼儿通过比较自己的测量结构,让幼儿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构不同。最后让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并与同伴交流结果。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但活动中不足的是:
1、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上,没有及时的提出要求,所以幼儿在兴奋的同时常规就乱。
2、在环节上的过度不够自然。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在让幼儿操作活动时要先让幼儿明确操作的常规。《9的组成》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9的组成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理念是:
1、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2、在教法学法上: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设计了引导探究、比较探究、游戏探究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创新,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从而使教学理念得以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我一直被学生敏捷的思维、积极的回答、高涨的热情所感动着。细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充分自主的学习。
2、“活”用教材,让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8、9的组成,然后在教学8、9的加减法。我认为这样安排致使有些脱节。因为8的组成是8的加减法的算理,因此二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我把它们安排在以节课。这样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课后,我也发现本节课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看图列式没有用总数减,没有及时的强调纠正。因此,以后学生又出现同样的错误;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3、练习设计形式考虑不足,造成局面有些混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真正使我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习过程视为问题解决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因此,一方面要创造激活学生思维的条件,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从低年级起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注重训练的有效性。要着重加强基础性训练。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熊。同时注意综合性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习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四等分》课后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反思:《10的分解与组成》
在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
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纲要》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从孩子熟悉的“春天来了,山上到处开满了花,小明和爸爸去山上采花,他们一共采了10朵花,可是用一个花瓶又插不下,于是呀,爸爸让小明把花分别插在两个花瓶里,你想知道小明可能会怎样插这些花吗?”这一生活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今,“孩子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孩子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孩子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本节课的内容“10的分解与组成”,孩子们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
3、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新知、感受乐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孩子听,老师说,机械重复,单调乏味,孩子很难“活”起来,“动”起来。在本课中,我注意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如在巩固“10的组成”时,两个好朋友合作做“拍手”游戏;又如老师和孩子共玩“数字卡片”游戏。做到师生互动,教师与孩子始终处于和谐、民主、欢快而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之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始,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我课前准备了一包彩虹糖,找两名表现好的学生到前面来,请一名学生把彩虹糖分给他们,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块彩虹糖,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接着我让孩子分别尝一块彩虹糖,提问:现在有多少块彩虹糖?进而导入课题。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用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交流讨论、表达的工具。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展现给学生,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出现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嬉戏,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这时我在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学生有权利叫另一名学生回答他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四)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1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我进行了《10的加减法》教学活动,本活动的目标是复习10 的组成,巩固把10分成两份的9种方法,进一步感知数的分合的互换规律;引导幼儿看图听题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法。通过前面9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幼儿对加减法的意义比较熟悉了,基本上也掌握了互换和互补规律,所以学习10的加减法就感到很轻松愉快了。第一个环节游戏《碰球》、《开火车》复习10的组成。
第二个环节首先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画,看图列算式:1+9=10,然后根据两个部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列出另外一个算式:9+1=10。接着我开始编题,取走一只小动物,让幼儿听应用题后列出减法算式:10-1=9,根据数的分合的互换规律,让幼儿马上列出另外一个减法算式:10-9=1。用同样的方法,幼儿学会了2+8=10、3+7=10、4+6=10、5+5=10„„通过复习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让幼儿由一个减法算式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减法算式。幼儿在活动中反应很快,大部分幼儿能举一反三,感觉教学过程很轻松愉快。
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听应用题摆加减法算式,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孩子们不自觉地展开了竞赛,看谁摆的速度快,算式又正确。他们反应很快的,摆得又快又好,孩子们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也养成了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最后请了个别能干的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其他的幼儿摆加减法算式,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因为有变化、新奇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数学课上也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这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学习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面积守恒
活动反思: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反思
一、我的教学过程
识“大于”“小于”的主要目标是认识理解“ > < ”学习用他们来表达操作结果。首先引
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接着用突变进行操作。
二、教学效果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习。
2、幼儿分组练习。
3、抽卡片做图形游戏,请2个幼儿各抽一张卡片,然后请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做出相应的符号。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孩子们的兴趣一般,出现个别孤立的幼儿,不愿与同伴交流。在操作练习中,孩子们不能熟练的运用。
三、思考
我觉得我应该在备课中加以改正。还是应该多添加课堂气氛,吸引孩子的兴趣。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也可适当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做引导。在操作材料上也要精心准备,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通过出示实物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充分了解人名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等信息。大部分幼儿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幼儿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幼儿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10的分解组成和加减解决购物时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课后延伸是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学会自己付钱,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会更深的。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幼儿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幼儿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幼儿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幼儿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重视对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畅所欲言,对于每位幼儿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幼儿兴趣浓厚。
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孩子,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幼儿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幼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第二篇: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答案(仅供参考)
2014广东高考英语B卷参考答案
完形填空 1-5 DBCBC6-10ADAAC
11-15 DADBC
语法填空 16 it17 earlier18 were told19 but20why21for22 surprisingly
sunburnt
阅读理解 26-30 DBCBB
36-40 ADDCC
信息匹配 BCDFE23 the24 where31-35 BADBB41-45 BCADC 25
第三篇: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A卷)
2012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3月3日-13日、2012年3月5日-1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别胜利召开。人民代表在“两会”期间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政协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民建会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同心协力搞好政治协商,积极稳妥推进民主监督,扎实有效开展参政议政,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一、参政为“民生”
在两会期间,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民生”。胡总书记在新年贺辞中就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 “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表明,我们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民生问题连着民心,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作为一名党派成员,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参政议政工作中,要随时随地关注百姓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把根深深扎入群众的土壤中,不断地从群众中吸取营养,关注民生,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为群众的利益服务。
二、参政为“发展”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党派紧扣发展主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很多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建议,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民主党派应继续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和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参政促“和谐”
13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截至3月8日14时,委员们共提交提案6069件。其中,涉及法律体系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提案441件。提案中,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1200余件,占提案数的20%。作为党派成员,我们必须继续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把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本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协助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发挥整体功能和组织优势,选择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四篇: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B)
试述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
作者:王从刚 来源:消防支队 点击:282 发布时间:2012/3/16 11:56:25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内容】
------------------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全国公安消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消防法》和国务院[2006]15号文件,深入开展“防火墙”工程和“三抓三树”、“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和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消防执法质量、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上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消防执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因此,全力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消防执法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是各级公安消防部队义不容辞的职责。分析研究当前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重视不够,制约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一些地方政府在消防执法中“重视不足,干预有余”的现象比较突出。《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未能真正履行消防工作职能,“无意识的放弃”法律责任,消防工作全由公安消防机构独挡一面,往往造成孤掌难鸣的被动局面。公安消防机构孤军奋战,举步维艰,导致消防监督力度弱化,消防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甚至于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妨碍消防监督执法,要求降低处罚,不能关停等,更多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消防安全。
(二)消防监督执法中存在问题,牵制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展。随着国家和地方各项消防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预防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树立了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相违背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有法不依。在具体的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有少数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不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范为依据,而是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罚代法,凭经验执法,盲目执法,粗暴执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二是执法不严。少数人在执法中没有严格按照主体合法,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文字合法的要求去做,执法的随意性大。三是违法不究。对于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少数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碍于亲属、熟人、上下级关系等,不去严加追究,往往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去执法。四是知法犯法。有个别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在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利用职权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指定消防产品和“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五是宗旨意识不强。个别单位和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衙门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对群众“冷、硬、横、推、拖”,乱搞摊派、乱拉赞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影响了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消防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开展。消防执法人员是消防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法治理念和具体执法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执法的规范化,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公平和正义。少数消防执法干部对于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一些执法环节不够规范、不够文明,甚至不够公正、不够廉洁;一些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在实践中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执法人员过多强调法律刚性的一面,把法律的震慑作用当成监督执法的唯一途径,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们消防执法队伍隶属军队现役体制,干部到了一定年限就要转业、复员,同时岗位交流又相对频繁,监督执法人员流动性大,是执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在消防监督执法中,火灾调查、法制、建审、验收等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岗位,大量缺少经验性、专业性执法人员。致使火灾原因查不明,消防行政许可随意性大。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剖析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但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领导存在“遮丑”思想。极少数地方政府领导出于考虑区域财政税收、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地方人情、招商引资环境等因素,使用行政手段干扰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千方百计让消防机构在监督执法过程中降低标准、“委屈求全”,致使消防执法“权法错位”,甚至诸多消防法律法规、建筑规范难以执行。地方政府各部门与消防机构的职责、任务划分不清,造成工作难以理顺。突出表现在城市区域整体规划中消防发展规划的协调落实、联合行政执法中涉及到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或吊销证照的强制执行等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协调处理,从而产生执法行为中断的现象。
(二)少数执法人员思想不端正,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坚持执法为民是我们消防部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根本所在。而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依照法治原则,凡是在法律上没有根据的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就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目前消防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执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执法观念不适应,少数领导及消防执法监督人员的思想意识、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许多执法者在把握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力至上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执法人员习惯于按长官意志执法和领导批示办事,以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满意不满意作为执法工作好坏的标准,而忽视了法律的要求,忘记了执法宗旨。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的呼声无动于衷,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伤害群众感情。在执法中以管人者自居,冷硬横推、耍特权、摆威风。说话办事态度蛮横,动辄训斥群众,滥用强制措施,使一些正常的执法活动激起群众不满,引起执法对抗。
(三)少数执法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部分执法人员思想不够端正,群众观念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指定消防工程、服务意识淡薄,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平、不到位,随意性大等问题,有的干部公仆意
识淡薄,对待群众冷硬横推;有的执法搞双重标准,宽严不一,凭关系,凭感情,甚至徇私枉法,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执法工作的根本标准,没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消防部队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的感情。
(四)内部执法监督不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严。由于我国的消防执法办案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经验不足,在当前我国消防执法办案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之前,一些地方过去也很少强调内部执法监督,没有及时从内部挖掘潜力、完善机制、着手解决消防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甚至执法违法等问题。对于内部人员的执法过错大部分单位出于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大部分仅进行诫免,情节较重的才给予纪律处分,惩治的力度明显不够。
三、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为解决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整顿活动,引导消防监督执法单位和人员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转变消防人员的执法观念,从提高消防监督队伍整体素质入手,完善执法程序,堵塞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及时遏制消防行政执法中的腐败问题,树立消防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有效的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唯一宗旨。毋庸讳言,在我们消防队伍中,少数人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不法行为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强消防部队的执法为民教育、宗旨教育、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执法为民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首先,要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二十公”会议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到消防队伍本质就是坚持执法为民。而作为消防执法人员,只有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其次,要树立执法处罚与宣传教育并重的观念。认真查找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心中是否装着群众,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现次,要履行职责,恪守本职,做到利为民所谋。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正确对待权力的大小,职位的进退。始终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进一步兑现服务承诺,转变作风观念,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
(二)建立制度,以制度管人,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紧紧围绕部局出台的《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五项机制、34项制度,加快建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服务便捷、监督制约”的消防行政执法新制度。首先,要切实落实警务公开制度。通过服务窗口设置的警务公示栏、互联网站警务公开平台、电话咨询系统,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布执法依据、执法责权、执法程序、执法结果、公开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服务承诺,及时向办事单位公布消防执法和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情况,全面实行“阳光作业”。其次,要
切实落实消防监督执法各项制度。开展监督检查,要端正执法目的,遵循检查程序,坚持执法与指导并举、合法与合情并重;督促火灾隐患整改,要依法确定火灾隐患,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合理设定整改期限;实施行政处罚,要明确裁量标准,压缩人为操作“空间”,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杜绝“以罚代停”、“以罚代改”现象,坚持“整改为主罚款为辅”,严禁“以赞助代替罚款”等借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坚决做到消防执法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坚决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再次,要切实落实行政许可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发挥消防服务窗口的作用,在流程、时限上挖掘潜力,强化现场主动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限时办理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减少中间环节,全面实现消防执法“服务便捷”的最终目的。
(三)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全面推动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质量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而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安全,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稳定。开展执法质量考评活动,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举措。要采取内部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执法例会、执法质量评比竞赛、交叉检查法律文书、典型案例剖析、网上发布法律文书、以及经验交流座谈等活动,经常查找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推动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纵深发展。一是实行目标量化。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工作思路,制定消防监督工作量化任务分工表,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量目标,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治数量、行政处罚量、执法文书数量、消防产品管理等项目进行了明确量化,突出重点项目、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单位、确定完成时限。二是严格执法监督。坚持周通报、月讲评制度,定期抽查各单位基础台帐、执法档案情况。支队每季度、消防大队每月召开一次消防执法工作例会,听取执法人员工作汇报,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向社会各界邀请执法监督员,实行“执法回访制”,强化“互动”意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大限度地把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支队与大队、执法人员层层签订执法责任状,明确责任人,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将执法质量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的评先评优、晋级晋职和经济利益相挂钩。四是完善执法标准。推行双人执法、审验分离、持证上岗、执法告知、公开听证、公开认定、集体讨论、专家论证、法制审核、网上审批等制度,对每个执行标准、质量要求、执法责任等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全面规范了基层监督执法基础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执法不规范、执法随意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纳入到执法质量考评范畴,积极推行网上执法,并推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向公安派出所延伸,增加了执法的透明度,确保了执法公平、公开、公正。
(四)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活动。本着有什么不正之风就纠正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精神,找准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整顿专项活动,并不断巩固、深化扩大专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抓出成效。要根据当前消防部队队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下大力气抓好消防执法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第一,明确责任、齐抓共管,落实各项制度。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制度,源头治腐。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列入工作考核、干部考核。
第二,从严治警、从严治官,抓好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实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加大执法干部的教育力度,加强党纪条规的学习,大力开展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加大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的管理,防止干部滥交朋友,精力外移,影响工作。
第三,体制改革,制度管人。结合现役体制的实际,加快内部执法责任制、执法监督和执法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用制度管人,对消防执法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认真实施跟踪监督指导,及时纠正、处理违法行为,铲除执法腐败的土壤。
第四,坚持学习,提高水平。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要通过支队学习、处室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加强学习,有条件的组织到外单位去参观和“取经”,积极提高人员执法水平。
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要加强消防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律和业务技术水平,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和维护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执法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很重要的一点就取决于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如果执法人员没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很容易就会造成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损害。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法观,注重自身形象,既要依法行政、又要严格执法,还要热情服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执法氛围。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学习培训、考核考评、述职报告等制度,对干部进行内外、上下的全方位综合测评,完善对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完善干部培训学习机制,大力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启发引导和培养干部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富有献身精神的干部队伍,为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好和谐黔西南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五篇:高考语文山东,广东卷答案
2018年广东“中山狼卷”试题(部分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收其赢,民病之
病:为……受苦 B.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
籍:没收 C.操板筑,绳吏以法
绳:捆绑
D.依故事,富人出粮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C.“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不忧不畏土豪,严厉惩治。在担任金华丞时,不忧惩处土豪何汝翼,刑拘何汝翼后并把他押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州,当地人也畏惧而折服。
B.赵不忧改变民风,为民拥戴。任开州知州时,不忧开办学校,用孝义教育开州百姓,开州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不忧调任异地时,数千开州百姓挽留。
C.赵不忧坚守气节,拒绝求和。当初官兵被奴儿结打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但是不忧气节刚毅,拒绝求和,朝廷同意了不忧的做法。
D.赵不忧关心族人,教化有方。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有过者在那里读书感化,很多人因此受教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①,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注]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云南的劳军募捐运动是人民支持抗战的一个缩影,其毁家纾难的行为体现着云南人民面对国家危机,毫不畏惧,团结抗战的可贵精神。
B.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发展并非一片坦途。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冲突和起伏不定的国内形势影响下,双边关系有过波折和动荡。C.明代中叶戏曲家梁辰鱼凭借他的传奇《浣纱记》而声名鹊起,事实上他不仅在传奇方面成就斐然,在散曲方面亦不逊色。
D.对心脏支架手术来说,不使用造影剂相当于“盲”操,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无造影剂心脏支架手术,可谓艺高人胆大。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较强的办学能力。
B.因房产权而产生的纠纷逐渐呈现出了案件增幅快、法律适用难、审理难度之大,相比于对簿公堂,大多数当事人选择了协议解决的方式。
C.随着近代西方逻辑的传入,由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开启的比较研究之路,人们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D.通过探究小说中生与死的内涵,考察落后文化环境对妇女的残害,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人性问题和制度问题的深刻思考。2018山东模拟卷(部分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既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热无睹,但作为域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开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宫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如千,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完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域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域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域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域市本身。如从19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吗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級商场中的喧嚣声、股票交易所的嘈杂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但原理一样,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域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己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为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域市更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城市既是由建筑物和生产生活活动组成的实体,也是存在于感觉和体验中的声音。与前者主要作为城布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对象和顿域不同,只有借助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城市史学、城市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才能发现城市声音特有的形态和价值。这些感性存在的城市声音绝不限于其物理学意义,更是以诗性和直观方式再现和表达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和当下鲜活的生命律动。因此,研窕域市声音,为从理性到感性、从语言到感觉、从视觉到听觉重新发现城市开辟了新的路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有助于认识城市这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斗争的矛盾组合体。B.研究城市声音立足点是感性符号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长期缺席城市研究。C.研究城市声音可让研究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声音状态中听出城市的变化。D.研究城市声音虽不关注其物理学意义,却也需要我们去调动官能和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城市与声音的联系入手,提出了城市研究的新思路,颇为新颖 B.文章在城市符号与城市声音的对比中阐明了听觉表达大有研究的必要 C.文章以上海主流城市声音的变化为例,证明了声音之道就是城市之道。D.文章谈了研究城市声音的意义,提及了研究的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城市声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城市文化、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B.城市声音之所以被人们忽视,与它感性存在、容易消逝、不易识别和保存有关系。C.要深入全面研究城市声音,就不能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D.如果不去认真研究城市声音,我们就无法用诗性和直观的方式去再现和表达城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木鱼
周海亮
①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②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间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撤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③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仗仅是味道的样子。澜满桌人心照不喧。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数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⑤冬子有将筷于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傲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央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郦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⑥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短,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帝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与贫穷。
⑦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⑧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世界上所有的鱼,但业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⑨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⑩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菜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成,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运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顾强的生命
⑾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往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梁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运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差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⑿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
⒀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③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C.⑤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6.当冬子抵不住诱惑,最终动了那条木鱼之后,他的心路历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未来出行的必然逃择。事实上,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禁售日程。英国、法国今年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椰威、荷兰更将这一节点提前至2025年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相比2016年中国来用车2500万辆的总产铸量,同年新能源汽车50万的销量,仍只是九牛之一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举措,不是目跟风,而是深恩而行;不是一时变通,而是长久之计。在交通领域,以新能源替代传能源,也是人羹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伴有挑战,但只要聚精会神把质量搞上去,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会“大行其道”。材料二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信息来源;《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分析报告》)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相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圆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到1/3,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氩作为燃料,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断,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如某全业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
相信未来我们的能源是清洁的,排放是趋零的。”这位专家说。(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
近两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奉低、充电接口安全标隹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电池的性能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从市场来看,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电池直接决定电动汽丰续驶里程,但这一问题不是茼单增加车载电池量就能解决,因为这会带来整车设备质量的增加,单位电耗显著增大,随之带来的是碳排放增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也开始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这是相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面向未来作出的选择。
B.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新能源汽车未来就会取代传统汽车。
C.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呈增长态势,且这一趋势将会延续;从增速来看,经历了2016年的波动之后,2017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D.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势必增加电池的需求量,这在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相关企业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新课题。
E.材料一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材料二用具体数据印证;材料三、四则分析了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元佑三年,范忠宽公[填为尚书右仆射,有吴处厚者,以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来,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確以吾比武后,当重谪。”吕汲公为左丞,不敢言忠宣乞薄確之罪,不从。忠宣因乞罢,以魘文殿大学士知曷府。
刘挚罢,哲宗与室仁太后复用电宣为右相。寒仁大后寝率辅入问后贸患寒费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态后朝劝后尽受该在在白家想劝尽子道物当似。鸣呼,重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
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
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门下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呵斥奴仆。”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公佛地位中人也。”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
章惇用事,吕汲公南迁,忠宣斋戒上书救汲公,惇怒,亦谪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眨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章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兔行,欲以患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诸子遂止。【注】范忠宣公:范纯仁,谥忠室。范伸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思/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B.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C.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D.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惠宜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主持,管理。文中的“知额昌府”,即担任颖昌府知府之职。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可以记事。文中苏辙“举笏”,有差愧之意。C.斋戒,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D.安置,宋官吏被贬,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忠宣公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宣仁太后认为蔡確以诗诽谤自己而大怒,要重惩蔡確,范忠宣公直言劝谏,请求减轻对蘩確的处罚。
B.范忠宣公知人善任,举才公正。吕汲公欲任杨畏为谏议大夫,多少有些出于私心的考虑;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
C.范忠宜公沉着镇定,处事灵活。哲宗震怒,他及时出言相劝,并指出其做法的不要之处,化解了君臣间的一场危机,赢得了苏辙的信任。
D.范忠宣公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了搭救吕汲公,范忠宣公也被章惇贬滴外地但他还是欣然前往,并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心存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酬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杨畏首板汲公,凡可以害汲公着,无所不至。(4分)
(2)江行赴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为之哉?”(6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院子里开满鲜花,各色花儿相映成趣,绘成了一幅优美别致的图画,参观者纷纷感叹这个僻远的小院竟如此美妙
②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型号、销售梁道都很相似,在中国销售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
③小岛气候条件悲劣,但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居民大力发展蔬莱大棚,在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④南唐后主李煜作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毫无建树,“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堪称持千之论。
⑤5无论天气有多差,路途有多远,他都准时把快递送到,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与这些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⑥在年高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裁判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判罚—中国军团的 四位选手犯规。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潍坊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为抓手,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老百姓找到了致富之路。
B.针对清代山水画气韵和风格柔靡软弱的问题,黄宾虹深入研究,吸纳古今,把“浑厚华滋”作为他追求的艺术境界。
C.只有把农村学校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解决好,才能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D.老年人服用了枸杞之后,机体兔疫功能显著提高,可以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脂褐素含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1.一位大学生受邀回高中母校做报告,报告结束前说的话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5分)这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魂。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校史馆,敬请意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未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亲临府上,当面聆教。我的发言也许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