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样例5]

时间:2019-05-13 23: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

第一篇: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四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2年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2年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

(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

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中的“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修改为“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二、将第五条修改为:“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三、将第八条和第九条合并,作为第八条,修改为:“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及时公布。“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应当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确定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

“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确定本行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制定行业专项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有关行业专项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按照本地区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确定本地区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制定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规划并组织落实。”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中央预算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投入,包括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安排的其他清洁生产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及其技术推广工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清洁生产的项目。中央预算用于支持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地方财政安排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清洁生产重点项目。”

五、将第十条修改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促进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可再生利用的废物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

“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重点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指导实施清洁生产。”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八、将第十七条和第三十一条合并,作为第十七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需要,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未达到能源消耗控制指标、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列入前款规定名单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公布能源消耗或者重点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九、将第二十条第二款修改为:“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应当合理,包装的材质、结构和成本应当与内装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成本相适应,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不得进行过度包装。”

十、删去第二十七条。

十一、将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作为第二款、第四款,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将审核结果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增加两款,作为第三款、第五款:“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规定治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组织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同级政府预算。承担评估验收工作的部门或者单位不得向被评估验收企业收取费用。”

第四款作为第六款,修改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十二、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与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签订进一步节 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该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

十三、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的规定,委托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十四、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自愿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十五、将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三条,修改为:“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十七、将第四十一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公布能源消耗或者重点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公布,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八、删去第三十九条。

十九、将第四十条改为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或者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承担评估验收工作的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向被评估验收企业收取费用的,不如实评估验收或者在评估验收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将第七条第二款、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第二款中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有关部门”。

将第十四条中的“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科学技术部门”。

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中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教育部门”。

将第二十一条中的“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工业部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标准化部门”。

将第三十七条中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本决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推行

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四章 鼓励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

第五条 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 洁生产促进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开展有关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组织宣传、普及清洁生产知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推行

第七条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

第八条 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编制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及时公布。

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应当包括:推行清洁生产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按照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确定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

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确定本行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制定行业专项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有关行业专项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按照本地区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确定本地区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制定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规划并组织落实。

第九条 中央预算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投入,包括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安排的其他清洁生产资金,用于支持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及其技术推广工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清洁生产的项目。中央预算用于支持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地方财政安排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第十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支持建立促进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可再生利用的废物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第十一条 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科学技术、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

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重点行业或者地区的清洁生产指南,指导实施清洁生产。

第十二条 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

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并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

第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培养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单位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清洁生产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需要,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未达到能 源消耗控制指标、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列入前款规定名单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公布能源消耗或者重点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章 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第十九条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十条 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

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应当合理,包装的材质、结构和成本应当与内装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成本相适应,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不得进行过度包装。

第二十一条 生产大型机电设备、机动运输工具以及国务院工业部门指定的其他产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标准化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在产品的主体构件上注明材料成分的标准牌号。

第二十二条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

第二十三条 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第二十四条 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

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

第二十五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余热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规定治理。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将审核结果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组织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同级政府预算。承担评估验收工作的部门或者单位不得向被评估验收企业收取费用。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与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该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第二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的规定,委托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四章 鼓励措施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自愿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第三十二条 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十三条 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三十四条 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公布能源消耗或者重点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公布,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标注产品材料的成分或者不如实标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的,依照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民事、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或者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 合协调的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承担评估验收工作的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向被评估验收企业收取费用的,不如实评估验收或者在评估验收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法规定

新法重点内容

新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未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隐患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而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其中,被约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舆论多认为原因是多头管理,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在这方面,新食品安全法着墨不少。新法要求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由分段监管变成食药监部门统一监管。

2013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根据这样一个方案,国务院对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了一个重大调整,原来是分段监管,分别由质检、工商和食药监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实行分段监管。新的监管体制把分段监管调整为由食药监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监管。此次新法的完善,正是明确新的体制变化,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新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第二章法律涉及到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不安全结论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立即向社会公告,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或者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停止生产经营;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制定、修订。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经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

辽宁食安委提醒:属于“三无肉”,严重可致食物中毒

这位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按规定,进口冻品必须四证齐全——《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海关进口关税专用缴款书》。

“上述证件上都有统一的编码,一批货品只对应着同一个编码。”这位人员强调。但是,当记者询问网商能否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时,店家表示“不提供”。与此同时,店铺交易记录显示,这一牛肉已经销售17笔。

“三无肉”易致中毒

记者了解到,国内牛肉每公斤售价达50元甚至更高,而走私牛肉售价在每公斤25元左右,走私1吨便可获利2至3万元。

辽宁省清真商业食品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上大肆售卖走私冻牛肉现象日趋猖獗。未经检验检疫,可能含有“疯牛病”等病毒的走私牛肉进入千家万户,将威胁市民的身体健康。

他补充说,网购评论显示,进口美国牛肉多为家庭购买,“孩子很喜欢吃”是一类重要的点评。走私冻牛肉多为简单包装入境,没有经过正常报关、检验检疫的“三无肉”,极易造成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

“由于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所以大量的无证食品在市场上流通。”他建议,打击走私冻牛肉销售,应建立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及制度,特别要将网络购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

易携带禽流感、疯牛病病毒等,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我国仅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智利、匈牙利等8个国家的牛肉进口。

中国肉类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牛羊肉市场缺口为230万吨,进口需求较大。深圳一位公安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国内走私牛肉主要来自巴西、印度、美国等地。国内牛肉每公斤售价达50元甚至更高,而巴西的走私牛肉售价在每公斤25元左右,1吨便可获利2万至3万元。” 在互联网平台,多数进口食品卖家并不提供检验检疫等证明,但由于单笔成交额不大,未构成刑事犯罪,对其只能施以行政处罚。

美国牛肉进口法案

台湾“立法院”2012年7月25日通过了美国牛肉进口法案,给这场迁延许久的拉锯战画下了句点。对进口美

牛,台湾内部一直有巨大争议。美牛含台湾禁止使用的瘦肉精,台湾民众认为当局进口美牛伤害他们的健康,养殖户则认为当局厚此薄彼,伤害他们的钱袋。但是台当局也委屈地辩解说,不进口美牛,台美关系会出问题。两次禁止美国牛肉进口

第一次是在2003年12月31日,原因是12月24日美国华盛顿州传出第一起乳牛感染狂牛病事件,所以在六天后,台湾立即宣布全面禁止美国牛肉进口。

在2005年3月24日,台湾就开始有条件开放进口。

2005年6月11日,美国再度出现第二起狂牛病案例。台湾在2005年6月25日,立即再做第二次全面禁止,不准美国牛肉的进口。美国从七八年前就开始向台湾兜售牛肉,但台湾迫于内部压力一直给美国吃闭门羹。马英九连任成功后,开始大力推美牛案过关,结果引发上千猪农和民众上街抗议,用鸡蛋和猪粪投掷“农委会”,马英九的民望也随之大跌。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HACCP 质量管理体系,HACCP 体系是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的英文缩写,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HACCP 体系是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主要是对食品中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安全控制。目前已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国际上已被多数国家广泛应用,以美国为例,正是由于运用了 HACCP 质量管理体系,使得美国预防了 20%~60%的关于水产品的所带有的病菌。此后,美国以及欧洲多国、日本已全面使用 HACCP 质量管理体系。2002 年我国正式启动对 HACCP 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试点工作,但是中国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完全的使用,在质量管理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在中国出口中就有极大影响,中国的质量体系只有 40%左右是完全参照了国际标准,而像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是 90%以上参考国际标准,这也使得“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缺乏竞争力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鼓励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应当真实、公正。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加快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第四篇: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文)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设 立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二章 设 立

第九条 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第十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学校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第十四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四)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并应当提交本法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

(三)、(四)、(五)项规定的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其中申请正式设立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

审批机关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

第二十条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一人。理事长、理事或者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和解聘校长;

(二)修改学校章程和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制定发展规划,批准工作计划;

(四)筹集办学经费,审核预算、决算;

(五)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

(六)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职权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第二十三条 民办学校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任职的条件聘任校长,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并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二十四条 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定;

(二)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三)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四)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五)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其他授权。

第二十五条 民办学校对招收的学生,根据其类别、修业年限、学业成绩,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政府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章 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二十七条 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第二十八条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

第二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第三十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第三十二条 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第五章 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

第三十五条 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第三十六条 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七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对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

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三十八条 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民办学校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一条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十二条 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第四十六条 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七条 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国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并予以表彰。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十九条 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第五十条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五十一条 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二条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第八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分立、合并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五十四条 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五十五条 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变更为其他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变更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五十六条 民办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五十七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终止时,审批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安排学生继续就学。

第五十八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民办学校自己要求终止的,由民办学校组织清算;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

第五十九条 对民办学校的财产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退受教育者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

(二)应发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偿还其他债务。

民办学校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 终止的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注销登记。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民办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二条 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

(二)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三)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四)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五)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七)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八)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

第六十三条 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已受理设立申请,逾期不予答复的;

(二)批准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申请的;

(三)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侵犯民办学校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六十四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擅自举办民办学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符合本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民办学校条件的,可以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仍达不到办学条件的,责令停止办学,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法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

本法所称的校长包括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第六十六条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六十七条 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八条 本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同时废止。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

泗县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8日

尊敬的侯主任、吕市长、魏秘书长、各位委员、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依法履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农机化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截止2016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81万千瓦,拖拉机总量5.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00台,小型拖拉机4.8万台,联合收获机4800台,配套机具9.8万台(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型拖拉机比重持续减少,大中型拖拉机总量稳步增长;二是稻麦联合收割机基本饱和,玉米收获机增幅较快;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机具、深松机、旋耕施肥播种机、精少量播种机等配套机具得到广泛应用。

(二)农机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85万亩,机耕率达100%、机收率81.33%、机播率73.6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6.5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22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3个。农机服务总收入7.15亿元,农机服务利润3.19亿元。

—1— 全县小麦、大豆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基本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

(三)农机化推广体系逐步完善。以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机局——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递进式组织架构健全,人员布局合理,在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农机系统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四)农机制造业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全县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到5家。以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机制造企业,填补了我县不能制造拖拉机的空白,标志着泗县农机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了14项国家发明专利,17个产品进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虹飞”商标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2015年9月,邓氏公司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机大县向农机强县转变的一个支撑点和突破口。

二、贯彻实施《促进法》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贯彻《促进法》的机制体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领导,将农机化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购机补贴、技术推广等农机化重点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县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近年来,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多次到省农委、农机 —2— 局跑项目、要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为我县多争取到购机补贴、土壤深松、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等项目资金5800万元。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的贯彻《促进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县人大常委会严格依法监督,由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专门对全县贯彻落实《促进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二)广泛宣传引导,全面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县农机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法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县委党校、县法制办就《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及具体条文进行专题辅导;结合全县“五五”、“六五”普法、“12·4”法制宣传日以及每年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将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农机通”等现代媒介与标语、横幅、黑板报、展板、宣传车等传统载体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共举办《促进法》专题培训3次,开展“科技赶集、送法下乡”等宣传咨询活动4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份,张贴标语300余条,悬挂横幅100多条;编写并发送手机短信10万余条,制作电视专题片2期,在县农机化网设立专栏5期,编印农机化简报18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知法、守法、用法社会舆论氛围。

(三)积极稳妥推进,认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2012年以来,我县共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1万台(套),受益农户7595户。其中:拖拉机2505台,稻麦联合收割机1258台,玉米收获机631台,秸秆还田粉碎机2511台,捡拾压捆机105台,播种机3018,其它配套农机具1315台。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凸显,农机保有量逐年快

—3— 速增大,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装备结构趋于合理。

2015年—2016年,我县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总原则,在10个乡镇实施了农机深松整地补助试点项目。为杜绝弄虚作假、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县农机局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将参与深松作业的245台机械全部安装了远程监测终端设备,对作业的时间、地点、机械、驾驶员、面积、质量等信息进行远程实时动态监督。共实施深松整地27.25万亩,为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四)坚持分类指导,大力扶持服务组织发展。截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15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5家。入社社员4973人,年作业服务能力320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846台,各类联合收割机1825台。承包流转土地3.86万亩,托管土地9.6万亩,年经营性总收入6320万元。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主要有“田保姆式、托管式和菜单式”三种。县政府主要从五个方面扶持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度倾斜,优先保证购机。同时,充分发挥市县叠加补贴政策的二次导向作用,促进合作社添置新型机械设备。二是资金扶持。先后投入80多万元资金,帮扶合作社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员培训、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三是项目推动。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等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四是技术支持。县农机局定期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动态等信息,及时派出业务骨干,深入开展培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五是帮办服务。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建伊始,县农机局指定专人,全程服务,直至合作社规范运作。

—4—

(五)狠抓薄弱环节,创新技术推广培训形式。进一步拓宽农机化培训思路和方法。2012年以来,共举办农机化技术培训班230期,培训各类人员2.5万人次,其中:培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18021人次;举办阳光工程、新型农民、“雨露计划”农民实用技术等公益性培训班39期、5673人次。每年“三夏”、“三秋”,县农机局都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免费推广各类机械化技术。今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泗县首届农机操作技能大赛。

围绕农机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我县重点推广了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收、精少量播种、深松整地等新机具和新技术。组织召开各类现场会、演示会、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展示会35次。借助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撬动,使薄弱环节得到迅速强化。2012年以来,共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机2.9万台次、秸秆粉碎还田装置2390台。到2016底,我县玉米机收率已增长至85%以上,秸秆还田率80%左右。

(六)强化监督管理,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我县始终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狠抓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一是强化源头管理。规范做好注册登记、牌证发放、检验等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2012年以来,我县共新增注册登记拖拉机3426台、联合收割机1942台,办理农机驾驶证6169本。二是深入广泛宣传。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0多次,发放法律明白纸、宣传单等资料10万余份,制作永久性墙体宣传标语80个。三是严格执法检查。监理执法人员坚持月均安全检查25天以上,全面查处无牌无证行驶、非法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非法改装拼装、不按期检审和伪造变造牌证等行为。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警监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集中整治拖拉机违法违规上道路行驶行为。四是深化平安创建。作为“全国平安

—5— 农机示范县”,近年来,我县将创建工作的重点从扩点覆面转移到深化和推进上来,全面提升创建工作的整体质量。目前,全县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3个、示范户400余户。

(七)切实搞好服务,有序组织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季节,特别是午收期间,县农机局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管理、调度和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制订了“三夏”和“三秋”工作方案。二是科学调度机具。主动同周边县市农机部门联系,协调引进作业机械,引导、调度农业机械在本县内合理流动。三是履行承诺服务。“三夏”、“三秋”期间,农机系统取消节假日,设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实行全日制工作;组建应急机收作业队、抢修服务队,及时应对突发情况;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统一配备设施,规范服务行为;通过“农机通”手机短信平台每天向机手发布天气预报、作业价格、机具分布等信息。2012年以来,共发送手机短信息10万多条,接待机手1.1万人次,引进、调度联合收割机6800余台。

三、存在问题

(一)保障方面。农机工作的人员、经费、农技推广、安全监理等方面投入与承担的社会职责不相一致,如2002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全县农机服务与监管的在职人员数量逐步减少,而全县农机的数量质量上发生了巨大变:目前全县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是2007年的三倍多,联合收获机是2007年的2倍,新增加了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给县农机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

首先,由于经历数次变革,“人财物”三权多次更迭,原乡镇农机站的土地、房屋、办公设备和机械等固定资产 —6— 大多已被处置,导致部分乡镇农机站没有办公地点、缺少办公设施。

其次,县农机监理站在职21人、退休6人,是财政60%差额拨款单位。因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要求从2016年5月开始取消五项农机监理行政性收费,县农机监理站已无任何收入来源。职工的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等费用以及正常办理业务的号牌费、证件工本费亟待解决,资金总缺口约200万元。县财政刚解决了40万元的办公经费,但剩余部分因县级财力有限,亟需上级财政给予支持。

另外,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在职职工32人、退休13人,为财政60%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县农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样存在经费不足问题。

(二)农业机械的开发服务方面。“融资难、用地难”是目前农机制造业和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缺少资金,企业很难加大设备、人员、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只能维持现状或勉强运转。大部分生产企业和合作社用地面积太小,受土地指标限制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如伟达和龙湖两家企业多次申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用地,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获批准。

四、建议

一是将农机监理站和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纳入财政全额拨款,解除工作人员后顾之忧。

二是将农机监理站的办公经费和办理农机业务的牌照费、证件工本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

—7— 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乡镇农机站推广阵地建设。

五、今后工作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继续营造贯彻实施《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深化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法用法活动,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

(二)加强安全监管。加强源头管理,把好培训考试和入户办证关口,努力改善执法条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网络,坚决杜绝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持续保持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三)突出推广重点。紧抓农机化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收和精少量播种、免耕播种、深松等急需的实用技术上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作用,把“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落到实处。

(四)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知识更新,注重培训考核,提高农机系统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依法行政及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机管理网络,落实人员,稳定队伍,安排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明确职责要求。

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府的关怀与重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在此,对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以本次市人大执法调研为契机,锐意创新,奋发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为推进我县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作出 —8— 新贡献!

谢谢大家!

—9—

下载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法修订决定及新法-2012年3月1日[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教育促进法

    新华侨教育管理中心园长培训学习材料 《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三章 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一、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 二、学校理事会或者......

    浅谈《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

    翻译新法公司

    新法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2007年11月20日由特别决议通过) 1、 公司名称:新法有限公司 2、 公司注册地:Scotia Centre, 4th Floor, P.O. Box 2804,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Ca......

    篮球教学新法

    篮球教学新法 安徽合肥光华学校姜有明 研究创新篮球教学方法是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已经不像以前的孩子那么“土”了。篮球对以前的孩子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如今的学生则已经......

    学习新法总结

    谷汪中学新《义务教育法》学习活动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已于2006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我校在......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1 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呢?关键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小学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

    《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心得体会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

    7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测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由( )通过的教育单行法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2、张老师夫妇退休前是某重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