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史流派的简要介绍
象征主义
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在法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摩罗、夏凡纳与雷东。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鼓吹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艺术思潮。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是其精神领袖。现实主义坚决如是的表现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诚。拜占庭艺术
是指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它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圣索菲亚教堂是其在建筑上的典范之作。哥特式艺术
12至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它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佛罗伦萨画派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它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在色彩上大胆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有很大的影响。
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在绘画上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巴比松画派
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波洛克、克兰、康定斯基等。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超现实主义
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米罗、达利、恩斯特等。照相现实主义
又称“超级现实主义”。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主张艺术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反对艺术家离开客观对象的任意发挥。画家作画大多利用或者临摹照片,或用幻灯机将底片投射到画布上,然后在投影上着色。作品尺幅巨大,注重表现生理细节。所作雕塑与真人一般大小,涂以肤色,配以衣服道具,极度逼真。代表人物有克洛斯、汉森等。未来派
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未来派的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的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意图。他们不满足意大利文艺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的文艺跟上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艺术追求,也确实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但是,未来主义又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既多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的精神,又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转折时期傍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野兽派
也叫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画家马蒂斯、德兰等。表现主义
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
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代表画家有路特维希、蒙克等。青骑士社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活动于一战前后的表现主义美术社团之一。代表人物有康定斯基、马尔克、克利等人。社团的核心目的是对画面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青骑士一词,出自W.康定斯基 在1903年创作的一幅画的标题。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骑士活动停止。青骑士社对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了推动作用。达达派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风格主义
也叫样式主义和矫饰主义,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一种潮流。它反对理性对绘画的指导作用,强调艺术家内心体验与个人表现,绘画精细,表面效果华丽,多戏剧性场面,用不对称和动荡,取代拉斐尔式的统一风格。它通常与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术习惯相反。代表艺术家有切利尼、格雷考等。洛可可艺术
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代表画家为布歇,华托等。巴洛克艺术
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对于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影响。巴洛克艺术的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意大利艺术大师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放映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拉斐尔前派
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活动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绘画史及方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初是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即米莱斯、罗塞蒂和亨特所发起组织的一个艺术团体。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拉斐尔前派持续影响许多英国画家直至20世纪。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曲线风格,装饰上的和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这种风格影响了建筑、家具、产品和服装设计,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圣保罗双年展
创始于1951年,由原藉意大利的实业家马塔拉佐所创立。在全球定期性举办的国际艺术展览中,资历排行第二,仅次于威尼斯双年展,第三是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便固定在这座由建筑师尼迈亚设计的双年展馆举行。威尼斯双年展
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卡塞尔文献展 可以用„奥斯卡‟来形容,它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卡塞尔文献展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工作室艺术
是一个由英语转来的学科名词,工作室艺术用来广泛的代表各种视觉艺术(如绘画、油画或雕塑等)。相较於艺术史学科、有时艺术在艺术史与纯艺术之外会难以分类,仅称之為视觉艺术又不够客观、因此有工作室艺术一词来代表在艺术工作室中创作的含意。此学科名称经常在美国州立大学中见到。表演艺术
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代表性的门类通常是音乐和舞蹈。有时将杂技、相声、魔术等也划入表演艺术。行动绘画
二十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在纽约,也称抽象表现主义,50年代风靡美国画坛并波及欧洲。行动绘画的名称来自美国评论家罗森伯格对这种风格批评时提出的,它是无形式的、即兴的、动感的、有生命力的、技巧自由的艺术,是用来刺激观察力,而非满足传统艺术欣赏的趣味性。抽象表现主义豪放、粗犷、自由的画风,反映美国人崇尚自由、勇于创新的精神,却也隐含现代人内心焦虑和苦闷的悲剧情调。波洛克为创始人。贫穷艺术
20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运动。贫穷艺术的定义来自于它的材料上的选择。贫穷艺术家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弃使用传统材料,一些在人们眼中被视为垃圾的物品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宝物,正因为这些特殊的材料人们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做这些的艺术家们被大家称呼为贫穷艺术家。概念艺术
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70年欧美各国的。所谓概念艺术,是指艺术家对“艺术”一词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标帜再作理论上的审查,并企图提出更新的关于“艺术”概念界定的一种现代艺术形态。概念艺术又称“观念艺术”。在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发展的历史,不全是艺术技巧把玩的历史。故而,应树立全面的艺术观念。艺术技巧中心论,只是19世纪及其以前艺术家的主要观念和行为。解构主义
60年代缘起于法国,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荷兰风格派运动
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原色。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运动中最有名的艺术家是荷兰人蒙德利安。极简主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新古典主义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代表画家安格尔。人文主义
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涂鸦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作者将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涂绘于墙面等介质上,后来扩大到汽车、火车和车站站台等不同表面上做涂绘,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是一种街头艺术。大地艺术
又称“地景艺术”。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艺术家有克里斯托等。
南北宗说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西昆体
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等人。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台阁体
明朝文坛上出现的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程朱理学
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几位弟子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是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宋明理学
指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二程兄弟(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岭南画派
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等人。“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吴门派
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属吴郡人,故名。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松江派
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以董其昌为代表,其支派有三:苏松派、云间派和华亭派。风格互有影响,风格古雅秀润,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娄东派
产生于江苏太仓,娄东派的绘画艺术只是祖述宗师,缺少创新和开拓。像等“小四王”一类的画家。四王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画山水序
山水画论。南朝宋宗炳著。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作,是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的最重要著作。主要阐述用画的形式把哲理的内容(道)表达出来,第一个把老庄之道与山水画联系起来,指出作山水画,观山水画是用来观察体现圣人之道的山水画功能论。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应目会心”、“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卧游”、“畅神”等著名论点;提出绘画透视学“远小近大”原理。
古画品录
是南朝齐、梁的艺术理论家谢赫所著的绘画论。《古画品录》分为两部分。序论--提出绘画六法论。画品,收录了27位画家,分为6个品级,评其优劣。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秤的标准,以致于“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六法”指的是:一 气韵生动;二 骨法用笔;三 应物象形;四 随类赋彩;五 经营位置;六 传移模写。澄怀观道
本是禅的境界。这一禅境亦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观道”,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体具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考工记
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 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後的里程碑的意义。笔法记
北宋画家荆浩晚年所作。图画见闻志
中国北宋绘画史著作。郭若虚著。记载了唐会昌元年(841)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之间的绘画发展史。全书6卷。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纪传体和史论相结合的传统,反映了唐末至北宋中期绘画的发展面貌,在中国绘画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宣和画谱
《宣和画谱》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20卷。此书不仅是宋代宫廷绘画品目的记录,而且还以一部传记体的绘画通史。是一部绘画著录方面的重要典籍,对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流传,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明四家
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元四家
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一般来说: 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清初四僧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渐江。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兰亭序
又名《兰亭集序》。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被书法大家米芾称为“中国行书第一帖”。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石鼓文
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因所刻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石鼓文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当时由于没有发现甲骨文,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瘦金体
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是楷书的一种。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写得更瘦劲、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迁想妙得
中国画术语。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的一种艺术方式,触及到在艺术方面主体表现和客观制约的辩证关系。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徐黄体异
五代、两宋时期是花鸟画发展的辉煌时期,画家众多,创作繁荣。五代的花鸟画,主要集中在西蜀和南唐两个朝代。唐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南移,花鸟画在唐代晚期得到发展。主要形成了两大流派:一种是以西蜀皇帝画院画家黄筌为代表;另一种是以南方南唐徐熙为代表。中国后代的花鸟画基本是建立在这两大传统绘画风格上的。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第二篇: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自我介绍《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三、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詹姆斯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第三篇:宗教流派介绍
宗教信仰-宗教流派
佛教在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年间(420~422)佛教传入宜丰。当时在黄岗的五峰山建立净觉寺。8世纪在逍遥山建云峰寺。唐肃宗第十四子李僖随高僧慧忠国师出家后,于建中三年(782)捐建资福寺,死后真身葬于寺旁的石塔内,俗称“太子塔”,1983年迁南屏公园“南园”后山上。9世纪中叶,希运禅师、良价禅师先后在黄岗的黄檗山、同安的洞山阐扬禅宗新法,分别成为中国佛教禅宗之临济宗、曹洞宗的始祖。唐宣宗李忱未登基前,曾在黄檗禅寺从希运修行,登基后,希运声望日高,黄檗禅寺也因之盛化。之后,洞山良价也得到唐懿宗的尊尚,遂使曹洞宗宗风大举。此时的高僧常观卓锡五峰山与黄檗山希运相呼应。因此,黄檗山、洞山、五峰山被历代史乘称为“释家三大祖庭”。时至晚唐、北宋时期,禅宗在宜丰进入极盛发展时期,全县禅寺遍立、僧尼众多,仅《五灯会元》一书所载宜丰禅林住持僧达30余名。至清初统计,全县历代共建庵堂寺院234座。1948年“中国佛教会江西分会上(高)、宜(丰)、万(载)联县支会”在宜丰芳溪塘头天隐洞成立佛音会,共有会员25名。20世纪50年代,全县尚有僧尼18名。1981年3月22日,胡绍仁主持发掘出唐建曹洞宗开山祖良价禅师慧觉宝塔,引起社会重视。20世纪80年代,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全面整修。自1998年至2002年,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分别在县城南园设立洞山普利禅寺的下院普济寺(后更名为广福寺),修复在车上林场港口分场境内的天子山古城寺。2005年10月举行黄檗寺复建暨大雄宝殿上梁、天王殿奠基法会,至2005年,全县有佛教活动场所4处,佛教活动点6个,现有建筑面积80190平方米,僧尼15人,皈依弟子200多人。
道教据清康熙乙巳《新昌县志》载,汉代有“敖真人”在县东修炼,后人于其修炼地建“敖仙观”,这是宜丰历史上记载最早的道观。汉南昌尉梅福于元始年间(前16~14)弃官隐居天德建“宅仙观”修道。两晋时,县城东门外建有“化民观”。唐代,化民观改称元康观,后多次易名。唐会昌年间(841~846),元康观道士张弼崇被唐武宗召为国师。晚唐时花桥有“鸿宝观”,相传唐末道士吕洞宾游经此处,曾向观主讨茶喝。观主让其在灶头自斟自饮。吕洞宾于是“掬煤嚼竹”题诗4首于壁。到明洪武年间,县内有比较完整的宫观8座,道士24人。民国26年(1937),县内道场以天宝境内的紫阳坛为最盛,道士多时达20人。至解放前夕,仍有少数道士分散在农村活动。解放后,县内大部分道士都有了正当职业,道教流派已不存在。2004年12月紫阳坛修复并依法登记为宗教活动点。
第四篇:美术史
法国拉斯科洞窟--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绘画
特点:1.用线粗阔
2.造型洗练
3.着重刻画眼睛
《受伤的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 特点:用粗细浓淡变化的线条对动物的体积和结构进行渲染,力求达到再现自然的效果。
中国原始岩画
特点:1.主体形象被夸大,突出其基本特征,造型稚拙
2.不注重细节刻画,无浓淡区别,多以单色平涂,线条简单,形式感强。
无论东方或西方的原始绘画,都反映出人类审美感知和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得其精而忘其粗,得其内而亡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古埃及壁画
特点:1.侧面头部,正面的眼睛
2.正面的身体,侧面的双脚
“正面律”风格
古希腊瓶画 特点:继承了古埃及公式化的绘画风格,进步、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和运动的知识。
古希腊--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头、身躯、腿之间所形成的动态,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艺术家仍然受古埃及造型法则的影响,不过从人物的比例关系、骨骼机构和肌肉形状看,艺术家已经开始使用模特做创作参照,使人物造型更加真实可信。
罗马--卡拉卡拉 深受希腊的影响,继承了理想化风格,强调表现人物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趋于写实。
中世纪绘画 《逃往埃及》
是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者乔托的作品。构图层次分明,气氛庄重朴实,画家通过“面向自然”创造出具有现实生活情趣的图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思想。这幅壁画奠定了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日后新艺术的发展影响至深。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达·芬奇擅长于以炭笔和色粉两种工具交换使用来绘画。他的素描往往形象饱满,光线柔和,立体感极强。画面上好像被蒙上一层薄雾,圣母女两人就在这种雾一般的环境中相对地微笑着。加上画家选用的是青灰色画纸,因而炭笔所形成的朦胧感,又有一种月光下的大气感。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定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
壁画《利比亚巫女》的素描画稿中,画家为了准确、生动、真实地表现力的感觉和英雄气概,曾三次描画了左脚趾紧张用力的姿态,还两次描绘了左手的细部。强化了整体的艺术感染力。
拉斐尔
《圣女卡德利娜》是文艺复兴时期线条素描的典范
提香
《圣塞巴斯提安》作品显得壮丽、热情、富有想象,用笔奔放,人物粗狂,意气风发,完整。
丁托列托
《雕像习作》构图新颖、形象饱满、感情奔放、宁静优美。
丢勒:德国名垂不朽的一代素描宗师 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三维空间、立体造型方法和人体解剖学,形成了素描科学体系,其基本思想与认识方法,至今仍被人们视为素描造型的普遍规律,并作为西方传统绘画造型的基础。
17世纪的绘画 鲁本斯:致力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研究,并深受其影响。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强调肌肉的丰满圆实,时而略显夸张,富有很强的生命力。
伦勃朗:在继承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写意性的古典绘画风格。
18世纪的绘画
法兰西杰出画家:华多、布歇 素描以对客观对象的敏锐观察、深入体味是画面生动入微。同时表现手法洗练而不失丰富多彩,风格严谨而不失气质豪迈。
西班牙绘画大师:戈雅 素描饱含激情,描绘了当时西班牙人民现实生活与革命斗争。他的绘画风格用笔随意奔放,不同于以往任何画家。在画面效果上,他把古典绘画中强烈的光线效果和主观的明暗处理所产生的戏剧性因素,巧妙的结合为一体,突出了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19世纪的绘画 安格尔:认为离开了素描的功力就谈不到艺术的成就。他的人像素描最求像古代大理石雕像那样崇高、完美和宁静。他的素描以精准的线条和微妙的明暗,极其严格的表现了人物的形态与结构,并在理性观念的指导下和写生求实的基础上,追求造型的理想化、形象的真实感和艺术的完整性,使其具有典雅的审美价值。
法兰西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德拉克罗瓦
主张摆脱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枷锁,反对刻板僵化的艺术教条,提倡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激烈奔放的感情反应激荡的生动场面,并用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向古典派发起冲击,使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库尔贝、米勒
主张客观的观察、认识自然和社会,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反对脱离社会生活、刻板僵化的学院派风气,抛弃概念化、理想化的模式,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真是美和时代特征,反映现实生活。
俄罗斯绘画艺术
借鉴欧洲素描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写实素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过分强调精细逼真的素描效果,以致在后来的教学中出现了僵化的现象。
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
研究出用外光表现对象的方法,主张用对象“同时观察”的方法来代替过去对物象逐个细看的“连续观察”方法,着重光色的表现,进入纯粹感觉的领域,舍弃轮廓线的画法,用多变的线、点和明暗色调或故意模糊的笔迹,表达形体在某种特定气氛中光与色的感觉,不再追求形体固有的结构和实感,显示出一种空间的活力而感到轻松。
塞尚、梵高、高更、劳特累克、修拉
后期则不满足于外光的片面追求,反对客观主义的描写自然,提倡抒发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对客观形象予以变形的夸张而不同于自然,强调内在的本质结构,表现物象的具体性和稳定性,重视形的构成及线条与色块的处理,使之富有厚实感和装饰效果,对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和表现派等流派,产生课很大影响。
现代素描19-20世纪
画家们不再将素描视为仅仅真实再现客观地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内心体验和意想,从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理想中去探求素描的表现,使不同的素描形式与不同的艺术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开始了改变自然形态、夸张、装饰等样式和形态。
野兽派:马蒂斯、杜飞、费拉伊克 主张夸张变形、对比强烈,追求浓厚的东方装饰效果和原始艺术与儿童般的单纯天真,强调表现主义精神。
抽象表现主义主张:“绘画变现以不反映肉眼看到的对象,其本身应该是与肉眼所见不同的对象,这就是用素描线条去表现运动和速度。”
第五篇:20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特色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蒙克:《圣母》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
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杜尚:《干燥的便盆》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雷斯:《法国式的场景》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
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