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时间:2019-05-14 06: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第一篇: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17、18、19世纪艺术流派,代表作品,概括

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巴洛克还具有多样化特点,以贝尔尼尼和鲁本斯为代表,以充满动感的笔触、描述了充满戏剧张力的世界—巴洛克风格,较接近于“浪漫主义”。以普桑为代表,以崇高的古典风格,描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古典主义”。以卡拉瓦乔、伦勃朗和维米尔为代表,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真实自然、充满人性的世界—— “现实主义”。巴洛克风格代表人物贝尔尼尼代表作为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圣·特蕾莎的狂喜”和“四河喷泉”等;鲁本斯代表作为《自画像》、《阿玛戎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玛丽·德·美第奇抵达马赛》等。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普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为《阿卡迪亚的牧人》、《台阶上的圣母》、《诗人的灵感》。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卡拉瓦乔《年轻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捧果篮男孩》、《纸牌作弊老手》《酒神巴克斯》、《悔罪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等;维米尔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代表作为《写信的女人与女佣》、《花边女工》、《小巷》、《德尔夫特》等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是以一种更精美、更柔和、更充满曲线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宫廷艺术。是法国王室的末代风格。沿袭了巴洛克时期的技术和风格、柔和的线条和色彩。但巴洛克主要描绘了圣经和古典艺术中的高贵形象,洛可可风格则充满了感官和享乐主义的氛围,多以浪漫的爱情为主题。其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著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代表人物为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华托代表作为《意大利喜剧演员》、《滑稽丑角吉洛》、《舟发西苔岛》、《热尔桑的画店》、《发舟西苔岛》等;布歇代表作为《爱之目》、《牧歌》,《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这四件油画是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弗拉戈纳尔代表作为《秋千》、《蒂布尔瀑布》、《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

新古典主义 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代表人物为大卫,安格尔。大卫代表作为《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萨宾妇女》;安格尔代表作为《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保罗与弗兰西斯卡》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代表人物为席里柯、德拉克洛瓦。席里柯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代表作为《梅杜萨之筏》,《赛马》、《轻骑兵军官》、《奴隶市场》和石版画《伟大的英国》等;德拉克洛瓦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代表作为《但丁与维吉尔》、《希阿岛的屠杀》、《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自由引导人民》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艺术思潮。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勒、康斯坦布尔。米勒代表作为《播种者》、《牧羊少女》、《拾穗者》、《晚钟》、《扶锄的男子》、《喂食》、《春》 等等;康斯坦布尔代表作为《玉米地》、《巨大的石碑》、《弗拉巴德的水车小屋》等

印象主义

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印象主义得名于一次画展上画家莫奈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这个画派热衷于表现自然的光色变幻。光源色和环境色代替固有色,物体因受到不同光线照射和周围物体的反光,其色彩也相应地有所改变;印象派只着眼于瞬间而非永恒,并且对 景物作整体描绘,而放弃细节的具体刻画。代表人物莫奈、德加。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代表作为《印象·日出》《卢昂大教堂》《维特尼附近的罂粟花田》;德加代表作为《舞蹈课》、《盆浴》等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以1884年雷顿、西涅克和修拉等人成立的独立沙龙为标志。这些画家将色彩的描绘发展为一种近乎科学分析的系统。他们采用一种综合绘画方法名叫点彩法,把各种色块并置起来,以形成视觉的混合。在新印象派画中,线的概念被彻底取消,不同色彩的明度对比衬托出不同的物像。相对于印象主义来说,新印象主义强调以科学为根据,显示出浓厚的理性色彩。代表人物修拉,其代表作为《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安涅尔浴场》、《欧兰菲林的运河》、《女模特儿》、《杂技团大汇演》、《马戏》、《舞蹈》等

第二篇:17、18、19、20世纪西方美术流派

十七世纪

意大利 巴洛克

“巴洛克”这个词的起源充满了模糊性和复杂性,一般认为“巴洛克”可能是从葡萄牙文“barroco”衍生出来的,原意指大而不规则的珍珠。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使用“巴洛克”这个词来概括17世纪欧洲艺术时候,它被用来区分和标志一个艺术时代。也代表着从16世纪矫饰主义之后18世纪洛可可之前这一时期的欧洲文化。巴洛克是一种反对宗教改革、随着天主教运动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艺术,巴洛克首先产生于旧教中心罗马,随后传遍了欧洲及美洲部分地区。由于矫饰主义发展而来的巴洛克艺术可以表达出他们内心对宗教的炽热和生命的赞颂,以及满足他们的政治野心和王权荣耀。一般来说,巴洛克的风格特征是喜好用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创造出繁复的装饰和堆砌之美,以求强烈的律动感。黑暗写实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锋人物,他的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光影处理富有舞台照明般的喜剧效果,用光来突出画面的主要部分,构成了一种光线集中的室内光效应,深色阴影使图像的阐释具有戏剧性及选择性。他的独特风格被其后许多画家继承。这种聚光形成物象边线明确的明暗处理画风也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首先卡拉瓦乔颠覆了理想美学传统,画面中充满了怪异的具有颓废色彩的男性,使人们无法获得确定的意义。他以罗马街头最低下的衣着破烂肮脏的男女作为圣徒和英雄的模特儿,采用时装及现实背景,嘲弄着理想与崇高,制造了一种破坏气氛。基督和圣徒都成了粗俗的下等人,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进入神圣的殿堂,画中的人物因而被嘲讽为“粗野的自然人”。模特儿充满了平民特征以及圣经文本注入到世俗生活的倾向,对欧洲绘画传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其次,他的绘画强调人体体积的力度特征。画中的人物几乎是真人等大,通常被置于画面的最前端,已强光照射,人物姿态似乎要超越画面。戏剧因素始终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以一种“不体面的、色情的东西”挑战道德传统,无情地戏弄人们的眼睛。西班牙

波德格涅斯风格

十七世纪西班牙风行的绘画风格。“波德格涅斯”是西班牙语的小酒馆的意思,主要描绘走卒贩夫的日常生活,是西班牙式的“卡拉瓦乔主义”,具有粗旷朴实的特色。委拉斯凯兹受其影响创作了不少具有“波德格涅斯风格”的风俗画。荷兰

荷兰小画派

十七世纪的荷兰虽然处于巴洛克时期,但文化艺术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它以宁静、朴素、亲切的世俗趣味区别于豪华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用绘画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绘画尺寸转向较小尺寸,主题从圣经故事、历史神话转向城市内地风光、室内肖像静物,表现世俗生活的市民艺术成为荷兰美术的主流。贴近现实生活的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等架上绘画流行起来,成为荷兰美术的重要画种。而这些热衷于描绘普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荷兰画家,因其画幅尺寸都不是很大,所以被贬成为“荷兰小画派”。法国 古典主义

路易十四的宫廷推崇古典风范,讲究庄重威严的王者气派。普桑将意大利传统导入了法国绘画,根植于法国文化的古典传统将巴洛克元素巧妙地淡化,从而克服了巴洛克样式的激情火热。通过对拉斐尔、卡拉齐和普桑的综合,以及对古代艺术的融合,法国皇家学院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即严谨理性、冷静庄严的古典主义,开启了法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十八世纪

法国 洛可可

洛可可是从“rocaille”一词派生而出的。“rocai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洛可可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申而来,指18世纪从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塑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最早的洛可可风格出现在大约1700年的凡尔赛宫,是一种对于法国古典巴洛克风格沉闷、刻板、拘泥形式的建筑物的反对。洛可可因属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崇尚的艺术,所以也称为“路易十五样式”。如同巴洛克,最初“洛可可”也带有贬抑的意思。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风格的单纯化和精致化,主要表现出一种装饰风格。洛可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具有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泽柔和艳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虐性和飘逸性等特点。它以轻快、奔放、易亲近和日常性等等充满现代艺术的特征取代了以往艺术的庄严、雄伟、仪式性、宗教性。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绘画,看不见巴洛克时期那么强而有力的韵律感、浓重的黑暗色彩和英雄史诗般的人物主体,取而代之的是轻快、娇贵的画面—淡彩的颜色和各种不同的关于“爱”的主题:罗曼蒂克的爱,如华托的《发舟西苔岛》;性爱,如布歇的《为爱俘虏的丘比特》;慈母的爱,如夏尔丹描写的母爱《清晨的梳妆台》。

十九世纪

法国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欧洲艺术在这种崇尚古代品味的环境下,形成了以大卫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艺术无论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都以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为楷模,以古典雕刻为范本。绘画构图多呈静态,均衡严谨;画面紧密细腻,色彩趋于冷色调;题材多半取自古代历史,创立了一种古朴典雅和庄重的风格。新古典主义所强调的复古精神并非直接模仿古物,而是仿效他们在美感上的本质。因此在艺术上,新古典主义倾向于表现性而非想象性。浪漫主义

欧洲艺术发展到1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并继续发展。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终于成为席卷欧美的艺术风潮。“浪漫主义”一词最早以“似罗马的”意思在18世纪的英语中风行起来,主要是指似中世纪罗马奇特且魔幻的特色,这个词汇和后来对荒野景色的喜好、庄严的视野和废墟构成联想。同时在18世纪,感性在诗歌和道德规范上比理性更受重视。在浪漫主义艺术史的发展上,文学与哲学思潮—宗教观、自然观—曾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影响所及使浪漫主义作品诠释变得极为复杂。

浪漫主义艺术的特色就在于致力于表达一种强烈情感的联想,主张创作自由,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个性,重视想象和感情,与新古典主义寻求表现永恒真理的艺术形成鲜明的对照。浪漫主义画家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画面重视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浪漫主义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所有现代艺术都可以说是源自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一词最早在19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1863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40至50年代成为主张明确的“主义”。写实主义艺术是对模糊与逃避的浪漫主义的反对,要求艺术的母题和形式上都坦率地正视现实。艺术家完全将目光投注于周遭现实生活环境中,如实地再现当代社会的种种情景。恰好与浪漫主义的戏剧性、非日常性形成对比。写实主义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之举。巴比松画派

名称来源于法国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小村镇。19世纪中叶一批风景画画家生活在巴黎东南方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这批风景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的绘画主题不在是牧歌式的故事场面,风景已成为绘画的全部主题。画家忠实再现他们生活的土地,强调户外自然效果。画家户外对景写生,画习作,并“一点钟接一点钟”、“一个季节接一个季节”地观察大自然,抓住过渡的瞬间,反映出依照季节时刻和地域而变化的光感,同时强调表达“不同寻常的美”。“他们画法国农村的景色,阳光照耀的森林的边缘,有牛群的沼泽,树荫笼罩下的草房,有农民在行走的乡村道路”。巴比松画派的绘画努力导致了印象主义的来临。印象主义

19世纪后半期,随着古典主义艺术观念的崩解,艺术进入了新样式的摸索时代。1874年4月,30位艺术家在法国巴黎歌剧院附近、摄影家纳达的工作室二楼举行了一次“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联展,记者路易·勒洛瓦在一则标题为《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的报道中,提及参展者之一莫奈的画作《日出·印象》,印象派的名称于此诞生。

印象派绘画的出现,显示了画家摆脱传统的意愿。他们善于观察并再现自然,捕捉闪动的光影和色彩,同时也展现了真实生活的现代性,为世界开启了新视野和新道路。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色光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这种画法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又称分色主义或点彩主义。艺术家们研究色彩的视觉效果,他们作画时不调色,而是将原色系色彩的小点画在相邻两边。这个手法不是真正地把颜色调在一起,而是利用视觉效果进行颜色混合。这样的画作理论上是非常扎实的,但是有时画家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艺术家们不再根据他们对对象的瞬间印象作画,他们已经忘记印象主义风格的基本原则。象征主义

19世纪下半叶的象征主义是欧洲艺术从传统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起点。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信仰理想的彼岸世界,反映个人的主观感受,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引向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所以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蒙眬晦涩的含义。象征主义对绘画的影响,无论是在持续时间的长度和波及地域的广度上,都超过了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产生了一种新的更接近现代的艺术哲学。综合主义与象征主义是相互渗透的。象征主义绘画活跃于1885年至1900年,与19世纪80年代中叶法国诗坛的象征主义运动有密切关系。英国

拉斐尔前派

19世纪30年代,英国除了风景画之外其他绘画种类发展不前,导致英国艺术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种情况下,1848年几个青年以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三人为核心,组织了一个名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秘密团体。他们从意大利14世纪的壁画复制品得到灵感,试图真挚直率地描绘自然,拒绝接受拉斐尔身后建立的学院程式。拉斐尔前派的目的是要反对英国的学院派传统,使绘画具有拉斐尔以前的纯朴风格和道德内容。拉斐尔前派的出现,使英国正统的审美趣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

新艺术是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十年的整个欧洲和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以及这一运动所产生的艺术风格的术语。

新艺术运动风格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它的内容几乎设计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以及舞蹈都有关系。

新艺术装饰风格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曲线和非对称性线条,将自然界植物、花卉形态和波状曲线的形体作为设计体裁。装饰造型大多模仿自然界的植物蔓藤,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延伸的曲线具有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在实用美术中确立了新风格。新艺术运动所富有自然色彩促进了表达的广泛性。新艺术风格的特征包含了综合性,促使了艺术与设计的结合。

二十世纪

野兽主义

野兽派是20世纪初现代艺术第一个先锋运动。1905年以马蒂斯、德朗、弗拉芒克为首的九名青年画家的作品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上,他们强烈的色彩、过度变形的画风使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勒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一件模仿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多纳泰罗风格的雕塑,他的这句“看上去仿佛多纳泰罗置身于野兽的包围中”的戏言使这个画家群体得到了“野兽派”的称号。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趣味构成了野兽派的绘画特征。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先锋运动,是视觉艺术中一场最彻底的革命。立体派以其模棱两可、互相矛盾的特点取代了文艺复兴以来艺术的准确性,构建了空间处理的新观念。灵活有力的艺术语言表达了现代生活的动荡和荒谬以及道德价值的相对性。立体主义对后来的各种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表现为颂扬现代技术、速度和机器时代的创作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的突出特点是机器法则、立体主义与运动机械的组合。当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目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提出了激进的改革主张。他们寻找一种合适表现速度、动力、运动和时间过程的绘画语言。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对题材倾注了更强烈的感情,强调情绪的表现,以浓重的色彩,鲜明的构图,扭曲、夸张的形象处理为特点。它是20世纪初期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一个是1905年创立于德累斯顿的桥社,一个是1911年创立于慕尼黑的青骑士团体。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是一个波及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文化思潮。构成主义者自称为艺术工程师,他们赞美工业文明,崇拜工业和机械结构中的构成方式和材料,推崇塑料、钢材、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并将它运用到艺术中来。风格派

风格派以1917年在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出版的《风格》杂志而得名。皮特·蒙德里安是其创始人。他在《风格》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艺术》成为风格派的主要纲领。风格派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运动”。它的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等人。风格派的艺术观念强调节制、明晰、逻辑的理性传统和反偶像崇拜。绘画的造型手段被精简到线条、空间和色彩等组成要素。风格派在绘画、雕塑以及建筑和设计领域中都引导着一种抽象倾向,对后来的艺术有着持久的影响。达达主义 1916年,一批逃避战争的流亡艺术家在中立国瑞士巴尔所开的伏尔泰酒馆,建立了名为“达达”的艺术团体,从而形成了一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运动。“达达”本身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达达主义攻击以往的文艺传统和美学观念。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法国作家安德烈·布雷东领导的文学和艺术的运动。1924年,布雷东在巴黎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团体。超现实主义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动力,将下意识的精神活动作为描绘对象,多运用梦幻意象的艺术形式。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各自的艺术运用幻想的经验,创造了多样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跨越文学和艺术的各种体裁的、含有普遍意义的文艺和文化思潮。抽象表现主义

战后西方现代艺术起始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影响最大的是在纽约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这个运动通常被称为“纽约画派”,或“行动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共同特征是抽象和反传统。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既具有国际影响,又表现出美国自己的特性。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被确定为代表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艺术风格。波普艺术

20世纪60年代很有影响的前卫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是对抽象表现艺术倾向的反抗。波普艺术将大众传媒和商业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动机,将艺术创作与商业图像混为一体,在创作中大量运用“现成物品”,如热狗、馅饼、公路标志、滑稽画报、服装、罐头、包装盒和公众熟知的人物等,反映商业化社会大众文化的各个领域,同时它又重新确立了具象与写实艺术的存在价值。

第三篇:西方经济学流派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科斯定理:

(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滞涨: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自然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又名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二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新剑桥学派

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重要分支。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二.简答题:

1.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实施

答:公共选择理论是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决策的经济的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研究,或者简单第一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政策主张及实施:主张可以根据公共服务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进行生产,即将公共服务类型与社会组织类型进行理性组合;主张以市场机制来选择;还主张允许不同组织之间在职能和管辖区域的重叠交叉,这是一种权威分剖的分权化,和公共服务组织的小规模化,以扩大公众自由选择的范围和便利性。

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联系与区别

答:适应性预期,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离现在越远的信息对现在影响越小。

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②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

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如凯恩斯主义所说的交替关系。人们会准确预料政府制定规则应有结果,从而会采取相应措施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主张政府应放弃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金融政策,应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目标放在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失业上,把最理想的物价水平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3.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是如何看待货币政策作用的?

答: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不重要,货币主义认为只有货币重要。

1.前者认为利率很重要,货币主义认为利率不重要;

2.前者认为货币速度不稳定,货币主义认为流通速度不稳定;

3.前者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流通货币增加导致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导致总产出增加;后者认为:流通货币增加导致现金余额增加,导致消费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4.弗莱堡学派观点及政策

答:主张经济秩序建立准则:

1.主张边际成本原则配置稀缺资源原则,价格机制使市场配置资源且市场出清;各种经济控制机制各部分联系起来;供求平衡价格调节经济; 2.保证市场的一切均衡。

3.在好的自由中建立秩序,防止滥用秩序。4.各国对外贸易也达到均衡。5.竞争秩序与与其它秩序相协调。

6.这些经济秩序必须能够解决各种问题。7.这些经济秩序必须是稳定的。

对全体货币制度分析

国际新经济秩序与货币制度,货币与“商品组合”联系 对“第三货币体系”批判

不存在一般性的经济周期理论。政策思想:

1.经济政策基本任务是把个别利益中产生的各种力量导入促进整个经济利益的轨道,使各个个别经济以最有利与整体利益的方式彼此协调起来。

2.经济政策目标为:实现政策竞争秩序,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

5.供给学派是怎样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的?

答:由于拉弗曲线的税率禁区税率较高,这部分收取的是富人的税,税率高时人们宁愿选择消费也不会投资(选择休闲也不会去工作)。因此利用减税的政策来刺激投资、刺激就业,来使得经济增长。减税减得是富人的税,因为这些富人可以扩大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可以提供供给。此时减富人的税的边际效率要比减穷人的税的边际效率要高。

6.新制度学派的研究方法与对象?

答: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是“制度”,不仅研究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作用,而且从制度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及其存在问题。研究由现有社会动机决定的社会集团行为和思想,揭露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考察社会发展条件的更替,经济技术和社会政治组织形式的演变,范围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等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就是演进的,整体的方法,该学派主张从根本上改变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经济学不应研究静止的横断面,而必须研究变化,研究过程,研究制度的演变以及制度演变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摩擦和冲突,这就是经济研究过程中的演进的方法。

7.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和产生历史条件?

答:理论渊源主要是萨伊定律以及重商主义,指导思想是企业经营自由,思想信仰是“自由,平等,冒险,创新”。

历史条件:美国经济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环境上的改变,政治体制对经济的深刻影响,政府行为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经济增长缓慢且多有起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虽经日趋强烈的凯恩斯需求管理哲学基础上的政府干预,但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滞涨”一直困扰美国经济。同时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形成了对美国的挑战,面对这种局面,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就迫使美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去反思政府的政策和作为其理论支柱的凯恩斯主义的利弊得失,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供给学派经济学应运而生。

8.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是什么?

答:其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即政府积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调节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其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基本经济政策主张内容:

1.根据经济形势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配合”。

2.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及政府对个别市场和个别部门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

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收入政策指通过工资和物价的指导与管理政策,防止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增长率,以避免严重的同伙膨胀,人力政策指联邦政府指导性与培育性的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

论述题: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答:

2.试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议 答:

3.以罗纳德、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同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有哪些区别? 答:

4.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如何看待这一原理?

答:

第四篇: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习题2008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数量论;2.萨伊定律;3.剑桥方程;4.适应性预期; 5.理性预期; 6.新古典综合;

7.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8.李嘉图等价定理; 9.卢卡斯批评; 10.真实经济周期; 11.货币幻觉;12.效率工资;13.费雪交易方程;14.概念需求;15.有效需求; 16.瓦尔拉斯定律;

17.财富效应;18.挤出效应;19.古典失业;20.凯恩斯失业。

二、简答题

1.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2.关于市场非出清假说,新凯恩斯主义与正统凯恩斯主义有何区别?

3.什么是“古典两分法”?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建立在哪些关键性假说基础之上?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理论及其主要不足。

6.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7.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菜单成本是如何导致名义价格黏性的?

8.费雪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有哪些异同点?

9.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初始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10.为什么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11.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数量影响经济的机制与时滞。

12.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与意义。

三、论述题

1.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区别。

2.比较古典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看法。

4.试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5.试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6.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解释真实工资黏性的?

7.试述新凯恩斯主义的4种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效率工资理论。

8.试述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启示。

9.什么是“李嘉图等价定理”?对它的批评意见主要有哪些?

10.卢卡斯的意外总供给函数建立在哪两个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假说基础之上?

11.试述新凯恩斯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

12.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流派总结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 主流经济学派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近代西经学的历史表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在不断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年代,以正统自居的约翰〃穆勒继承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并吸收了萨伊等人的观点,形成了一个以生产费用论和供求决定论相综合的理论体系。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后来的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逐渐形成了边际效用学派,并在经济学上形成为“边际学派革命”。到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穆勒的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体系,形成“新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并成为西经学的正统。然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均衡价格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针对以上问题西方学者对新古典学派的经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第一次是1933年由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所作出的,修正的重点是把作为新古典理论之例外的垄断竞争纳入到理论分析之中。第二次修正是更为著名的“凯恩斯革命”。1936年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并且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经济经常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解决失业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对新古典理论的两次修正特别是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1理论的逐渐流行,使原有正统的西经学体系出现明显的漏洞。一方面原有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前提,在对个量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得到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承认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市场不能自行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并据此主张政府干预。这样正统的经济理论就需要修正。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经学,而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经学,统一纳入一个理论体系之中,形成新古典综合派。该派理论体系论证了微观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的就业水平的决定,二者分析的侧重面不同,但相互统一、互为补充。之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一直处于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通胀恶化的经济现实使新古典综合派的地位有所下降。7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出现的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即滞胀,使新古典综合派陷入更大的困境。依这一学派的观点,在经济小于充分就业时,价格总水平趋向于下降,只有在高于充分就业时才会出现通胀。在出现失业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扩大总支出,从而增加就业。然而扩大总支出的结果导致价格水平的提高,这不利于抑制通胀。因此,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现实出现矛盾,经济政策选择进退两难。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由于理论和政策的缺陷,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受到来自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责难。为了应付批评,新古典综合派在对原有的理论作出重新解释的同时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试图形成一个调和各派说法的更为综合的理论模式,并称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理论模型中,现代主流经济学短期分析侧重于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而在长期则强调总供给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变动。(二)现代西方非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 非主流经济学是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共生的。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就与当时“流行学派”的学

说体系相对立,强调经济学中民族的和历史的特征。随后发展起来的新旧历史学派在利用历史的生理和统计方法描述经济社会变动的历史事实的同时,注重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诸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继承了“反古典”的传统度学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较为正统的以克从历史学派到制度学派拉克为代表的美国的边际分析学派同时代的制度学派,汲取了德国新旧历史学派的经济观点,采用历史的和制度的分析方法,以历史的、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解释经济制度,以进化的方式解释社会制度的演进,对现有的制度采取改良的批判态度,并且强调政府在推进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米恩斯和贝利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制度学派的理论,着重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代表技术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对权力结构,从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熊彼特的理论。熊彼特的理论在西经学中独具一格,自成体系。从熊彼特的理论20世纪初直到1950年去世,熊彼特广泛接受了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并加以发展。把经济体系置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以“创新”来解释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的理论。熊彼特的理论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新制度学派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长阶段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罗斯托接受了德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某些观点,同时也受到了30年代后逐渐流行的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把社会经济发展划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分析不同阶段的变革,强调制度因素,也注重投资和创新等技术因素对经济成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二战后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加尔布雷思、博尔丁等人新制度学派对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采取批判的态度,沿用制度—结构分析方法,并吸收了熊彼特等人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结

构、权力、利益、动机、行为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分析,对现有经济社会中的权力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价值观和观念不正确等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提出了批评,设计出权力和收入结构改革政策。瑞典学派。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瑞典学派的学术渊源,可瑞典学派3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瑞典经济学家威克赛尔,其后又经过了林达尔、缪尔达尔等人的发展,现已发展到林德伯克等人的第三代时期。受到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和数理学派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影响,从一开始就以边际效用论和一般均衡论为基础分析利息、货币、价格和经济周期等宏观总量的动态变动问题。新经济自由主义。这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并在五六十年代获得较新经济自由主义大发展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这一学派包含的范围相当宽泛。从狭义上讲新自由主义包括米塞斯、哈耶克的新奥地利学派(或新维也纳学派)、伦敦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学说。从广义上讲,、新自由主义也把从芝加哥学派发展出来的弗里德曼等人的货币主义也包含在内。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吸收新古典和奥地利学派的某些观点,形成了以宣扬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干预为特点的经济学流派。货币主义。源于20世纪初费雪的旧货币数量论,并在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以认为是芝加哥学派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个支派,但又不是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照搬。这个流派的典型特点是强调货币的重要性,以货币的变动说明经济的波动,主张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卢卡斯等人吸收了货币学派的某些观点,利用理性预期假设,在新古典的基础上论证了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可能性,并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了最具威胁的批评。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费尔德斯坦、拉弗等人反对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提倡自由放任,推崇萨伊的经济思想,强调供给对于需求的决定作用。在政策上主

张减税,以刺激供给。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把这一新兴理论流派的思想转化为政策,从而使供给学派名声显赫。80年代后期以来这一流派的影响逐渐减弱。新剑桥学派。不同于以上的非主流经济学流派,新剑桥学派是以正新剑桥学派统的凯恩斯主义者的面目出现的。在对于凯恩斯《通论》的解释过程中,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形成为凯恩斯主义阵营4中的一个流派,也被称为凯恩斯左派。这一流派的学说渊源来自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学说,凯恩斯《通论》是其论证的出发点。新剑桥学派在分析方法上强调历史的非均衡的变动过程,注重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现实经济的某些弊端提出了批评。

(三)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如果说以上两个部分是从纵向上把握现代西经学各个流派的形成过程,那么了解流派的理论观点则是从横向把握这些流派。对现代西经学的主要流派作出全面详尽的分析已经超出了实现本书的要求,下面简要提供了这些流派的基本情况,较详细的情况将在习题中给出。

1、新古典综合派,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的一个西经学流派。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新古典的微经学和凯恩斯的宏经学。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索洛、希克斯萨缪尔森希克斯等。

主要的理论观点:

(1)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经理论和凯恩斯的宏经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传统的微经学对解释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仍然起作用;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因而需要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宏经政策理论加以说明。

(2)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的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因而传统的效用论、成本论、厂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等用于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仍然有效。

(3)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财政和货币政策的IS—LM分析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的分析既适用于经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

(4)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性。

(5)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并利用市场的不完全性解释滞胀现象。

2、新剑桥学派,又称凯恩斯左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对凯恩斯的理论的解释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西经学流派。该流派的特点是强调凯恩斯理论的反新古典的成分,注重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罗宾罗宾帕西内蒂等。

主要的理论观点:

(1)注重历史的和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规范的分析方法,反对静止的均衡分析。(2)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均衡体系中分析投资对收入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非均衡的思路重新解释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对收入从而对消费和储蓄的决定作用。

(3)坚持以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理论,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效用价值论。

(4)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指出其循环论证的错误所在。强调所有权以及历史因素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决定作用,指出了利润和工资的对立。

(5)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不同集团的积累率差异对增长率的影响,并指出在既定的收入下,增长率对分配的比例产生影响:增长率提高,利润所占比例增加。

(6)提出了以收入分配来完善社会制度的改良主义政策。

3、新奥地利学派,又名维也纳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六七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自由主义是该学派的主要标志。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尔根斯坦等。

其主要理摩尔根斯坦论观点:

(1)利用行为科学的行为选择理论,强调效用论中消费者对商品大小的选择比较的方面,以便修补传统的效用论有关基数效用的假定。

(2)认为货币因素是造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商行对货币的自行收缩和扩张使货币经济周期成为可能,主张保持货币中性。(3)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认为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不仅使得通胀严重,而且导致市场信号扭曲。主张取消政府的货币发行垄断权,发行竞争性货币。(4)崇尚经济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4、伦敦学派,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伦敦经济学院为中心,主要领袖人物是罗宾斯罗宾斯,新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哈耶克也曾在其中活动。

该学派的主要理罗宾斯哈耶克论观点:(1)货币的需求符合边际效用理论,货币应与黄金挂钩。

(2)认为失业是工资太高的结果,降低工资是消除危机的有效途径。

(3)批判基数效用论,主张利用序数效用分析;同时反对以价值判断作为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宣扬经济学的实证化。

(4)提倡经济自由,反对过多的政府干预。(5)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性。

5、芝加哥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以芝加哥大学为地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奈特、西蒙斯,哈耶克、弗里德曼奈特弗里德曼也曾在其列。芝加哥学派强调实证分析,主要的理论观点:

(1)强调货币对解释经济变量的作用,认为货币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2)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3)认为利润来源于企业的经营风险。

6、弗莱堡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在二战后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艾哈德、罗柏凯、鲁斯托夫艾哈德鲁斯托夫等。社会市场经济的名称体现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特色。

主要的理论观点:

(1)着重经济秩序分析,提出了理念的经济模型。

(2)在完全自由放任和中央集权的经济模型中选择第三条道路。

(3)私有制、竞争的市场、公开的协议价格、企业家的权力、稳定的货币和政策是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和原则。

(4)实行限制垄断、保护竞争、控制货币、稳定通货的经济政策。

(5)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执行有效的社会政策,保证社会的均衡和稳定。

7、货币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西经学流派,理论特色是有关货币的分析。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沃尔特斯、莱德勒、帕金和弗弗里德曼里希等。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现代货币数量论,以新的方式论里希证交换方程。

(2)提出自然率假说,以适应性预期说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趋向于垂直。

(3)在需求管理上,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张单一的货币规则;在治理通胀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时,主张采取收入政策。(4)崇尚经济自由。

8、供给学派,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并红极一时的西经学流派。该流派的理论特点是强调供给效应,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德尔、费尔德斯坦、拉弗、罗伯茨、吉尔德蒙德尔吉尔德等。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否定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

(2)反对高额的边际税率,力主减税、增加供给。

(3)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市场调节。

(4)在刺激供给的同时实行限制性货币政策。

9、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的西经学流派,其理论特点是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基础解释新古典的就业、产量和价格。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巴罗卢卡斯巴罗等。

该学派的理论观点:

(1)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经模型。

(2)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3)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4)从微经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5)利用理性预期假设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经政策的有效性。

10、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西经学动态的一个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利用供给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凯恩斯理论。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曼丘、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曼丘斯蒂格利茨等。主要的理论观点:

(1)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伯格、斯蒂格利茨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而在长期将经济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

(2)利用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效率工资论等来说明货币工资粘性。(3)在出现货币工资粘性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非自愿失业,从而出现经济周期。

(4)为了加速经济向充分就业的调整,政府应采取需求管理政策。

11、新古典主义,20世纪80年代在理性预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流派。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继续坚持理性预期假设,坚持市场出清。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来自理性预期学派。主要观点:

(1)假定经济当事人按最大化行事,能形成理性预期,市场可以连续出清。

(2)从基本假设上批判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3)以不完全信息来说明货币的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周期性变动。

(4)供给因素的变动引起劳动需求的变动,从而导致就业的变动。

(5)需求管理无效。

12、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20世纪初期的威克塞尔威克塞尔,30年代以后的缪尔达尔、林达威克塞尔缪尔达尔伦德堡以及60年代后的林德伯克林德伯克等。该学派在分析方法和尔、奥林、伦德堡理论上独树一帜,以动态的、一般均衡的方法说明宏观总量问题。其主要理论观点:

(1)货币与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时间把物质资本与价值联系起来。市场利息率与自然利息率的差异是解释经济活动扩张或收缩的因素。

(2)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相互依存,根据稀缺程度的不同存在相对比价。不同国家之间相对比价的不同是形成国际贸易的条件。

(3)在一个小国家内,通胀来源于开放部门。(4)利用价值判断研究经济制度。

(5)主张利用需求管理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以及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把现行的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自由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

13、新制度学派,在凡勃仑的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经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加尔布雷思、博尔丁、格鲁齐、加尔布雷思海尔布伦纳以及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缪尔达尔、英国的甘布尔甘布尔等。该学派的基海尔布伦纳缪尔达尔甘布尔本特征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用演进的方法研究整个社会制度,并重视价值判断对经济分析的作用。其主要的理论观点:

(1)认为在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由于大企业的计划管理和小企业受市场控制,所以社会充满不和谐。制度和结构缺陷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2)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某一社会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后者又会加强前者的变化。

(3)利用政策改善制度结构。在发展中国家中采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制度改革。(4)以价值判断为标准,重建经济学。

14、熊彼特的理论,这是以创新为特色的动

态经济变革理论。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在20世纪初开始形成。其主要的理论观点:

(1)创新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创新是原有的均衡向新的均衡转化的动力。

(3)在均衡变动的过程中,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由于创新,资本主义将向社会主义过渡。

15、罗斯托的理论,这是以经济成长阶段论为主要特色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的理论观点: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上各部门的重要性发生变化,其中主导部门起到带动经济起飞的作用。

(2)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上,各代人的欲望以及满足这些欲望的方式发生变化。

(3)由于主导部门和需求的更替,经济得以发展,然而这一发展是一种起飞形式的突变。经济起飞的条件是高的积累率、主导部门和制度上的变革。

(4)在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执行有利于经济起飞和持续增长的政策。

下载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word格式文档
下载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流派》常考题总结

    《西方经济学流派》常考题总结(包含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剑桥学派2新奥地利学派 3芝加哥学派4弗莱堡学派 5自然失业率6经济政策的时间滞后7单一货......

    西方经济学流派考试重点答案

    三、名词解释 1、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生产过程中所付之成本会成为生产要素之所得;社会是充分就业的,不会产生生产过剩。 2、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企业因对商品价格调整......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陈 绩 现代西方法理学是现代西方国家法学中研究法律基本理论的学科。①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精神危机的日......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最终五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课程作业 姓名: 胡馨丹 学号: 7*** 年级: 2015春 学习中心: 宁海学习中心 ———————————————————————......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模拟卷_答案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模拟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 1、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基础。(B) A尼采B弗洛伊德C叔本华D柏格森2、《荒原》中的......

    西方美术史

    1)古希腊艺术观中最重要的当属17C用于艺术批评泛指一种奇形模仿说奠定西方艺术基调。2)苏怪状,矫揉造作的风格,原是18C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奉献给17C有用即美,无用即风格的一个带......

    西方美术简史

    《西方美术简史》 一、史前时代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

    西方美术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 姓名年级专业学号 1.以作品为例谈谈古希腊雕塑的魅力。 答:古希腊雕塑的魅力在于一种“真实的美”,它创造了一种美的综合,对于人体本身也充满了赞美,这些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