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07: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

第一篇: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课程作业

姓名: 胡馨丹 学

号: 7*** 年级: 2015春 学习中心: 宁海学习中心

—————————————————————————————

一、现代西方文学流派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异化

异化(alienation,转让,疏远化)——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成为压迫人的力量,也叫异化。异化概念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论述过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论述过宗教的异化;马克思论述过经济的异化。

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则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全面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语言的异化。2.原始主义

原始主义是对现代化和理性主义的否弃。现代化是世俗化过程,也是渎神化过程。人的地位挤掉神的地位,理性排斥想像,科学取代神话,事实和逻辑代替想像和幻想。神话意识的丧失导致信仰危机。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了神话的回归和现代神话的再创。还有一些作家提出一种摒弃文明的,返祖的原始主义。3.反英雄

西方文学有着悠久的歌颂英雄,描写英雄的传统。在西方传统文学观念中,一部没有英雄的作品是不可想象的。英雄是正义、美好、英勇等一系列正面的理想的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人的英雄观念,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儒夫等传统的价值观一切都被颠倒了;另一方面,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越来越体制化使个人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英雄观产生了怀疑,而反而对那些调侃、戏仿、讽刺英雄传统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反英雄”应运而生。

(二)问答题

1. 现代主义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非常复杂,大致可以从社会的、思想的和文学自身的三个方面入手来加以考察。

一、社会原因

从社会原因方面来考察,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传统文化解体和转型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统文化出现解体倾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激烈,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西方人道主义传统逐渐失落;科学万能、理性至上的观念逐渐被非理性主义思潮所取代;勤奋节俭的传统也被享乐主义的风尚所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但摧毁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二、思想原因

从思想上来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有两种的思潮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1.强调非理性的现代哲学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理性哲学,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理性支配。但这种理性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被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一些非理性的哲学思潮开始抬头。它们包括唯意志论、权力意志论和直觉主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9-1860)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尼采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他认为,希腊的悲剧是酒神精神(“醉”)和日神精神(“梦”)两者之间的冲突最后达成的一种和谐统一体。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859-1941)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在他看来,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生命冲动”既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2.突出无意识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基础。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颠覆了西方有关人的心理的传统观点。在他看来,人的活动大多是由人类自身无法控制的无意识支配的。而艺术创作就是“白日梦”。伟大的艺术家和精神病人的唯一区别就是前者能够把人类无法满足的无意识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文字、图像或音符,从而释放心理能量,获得精神上的平衡。

荣格将弗氏的个体无意识理论发展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艺术活动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弗氏所谓的童年“创伤”,还有更深层次的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由这些集体无意识积淀而成的象征性的原型意象或模式,通过神话、童话或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上述观点均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文学自身发展原因 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克服自身发展危机的必然 产物。

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文学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面临严重的自我发展危机。

1.强调“自我”、突出“情感”的浪漫主义演变为浅薄的滥情主义,诗歌变成了“感情的喷射器”,越来越缺乏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2.建立在传统的摹仿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也面临新的转向。至19世纪末,尽管有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但强调客观、冷静,不动感情的纯科学式的自然主义风摩一时。

3.现代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图景,深化人们对物质、时空、因果关系的看法,尤其是对现实的看法:物质是否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实是否就是我们感官所感觉的那个样子?感官感觉不到的东西是否是物质?种种问题的提出都促使严肃的、有良知的作家重新思考人类与现实、现实与表述的关系。正是在上述三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2. 现代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虽然流派众多,特点各异,但从总体上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相似或类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

一、突出异化意识

异化(alienation,转让,疏远化)——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成为压迫人的力量,也叫异化。异化概念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论述过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论述过宗教的异化;马克思论述过经济的异化。

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则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全面异化: 1.人与社会的异化 2.人与人的异化 3.人与自我的异化 4.人与自然的异化 5.人与语言的异化

二、突出荒诞意识

荒诞(absurd)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音。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和面孔。荒诞意识具体表现为: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2.人的存在的荒诞。

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

三、提倡原始主义

原始主义是对现代化和理性主义的否弃。现代化是世俗化过程,也是渎神化过程。人的地位挤掉神的地位,理性排斥想像,科学取代神话,事实和逻辑代替想像和幻想。神话意识的丧失导致信仰危机。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了神话的回归和现代神话的再创。还有一些作家提出一种摒弃文明的,返祖的原始主义。

四、强调实验性

现代主义作家大都热衷于各式各样的实验。大体包括两方面: 1.文体实验。打破传统文体,出现反小说、反诗歌、反戏剧等。

语言实验。取消词语的语义性;强调视觉形象和语义的互补(图像诗);词语的音乐性和语义的互补等。

二、象征主义文学

(一)名词解释

1、象征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2、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3、客观对应物

客观对应物与非个性化手法相关。T.S.艾略特指出,“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运用非个人化手法就得将情感客观化,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或“客观关联物”。即与其对应的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同构的关系。客观对应物的作用就是为了间接地暗示和引发情感。这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理论。

(二)问答题

1、试述象征主义的主要艺术特征。答:A..主体性的恢复和超越

象征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主张重新回到内心世界;摒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强调想像力。同时又反对主观感情的直接宣泄,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将主观世界客观化,象征化。B.强调暗示和联想

象征主义向指称性语言发起挑战,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段改造诗歌语言,从而大大发展和强化了诗歌语言的多义复义性和立体性,造成朦胧、神秘的效果。

C.强调通感和联觉

象征主义主张打乱一切感觉的界限,沟通不同感官,幻化出前所未有的境界。西方象征主义诗歌中,法国青年诗人兰波在《元音》一诗中首先对联觉作了发挥,为法语的五个元音加上了色彩。波德莱尔在《契合》一诗中,强调了三方面的“契合”或“应和”: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感应契合、人的各种感官的契合、心灵与感官的契合同时发生。其中讲到的第二种契合就是联觉或通感即“芳香、色彩、声音”的“互相应和”

2、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A. 运用“非个人化”的手法写作。T.S.艾略特反对浪漫主义诗人将诗歌作为“情 感的喷射器”,针对其浅薄的个人主义的表现论,艾略特提出,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也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现。诗人只是一个特殊的工具。从极端的意义上说,没有诗人,只有诗歌。诗歌是有史以来一切诗歌的有机的整体。而诗人只不过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个原素、一个分子。当诗人自以为他在表达个人感情的时候,实际上他不过是在履行他的工具职能,使种种印象和经验在这个工具里用种种特别的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合起来。但下乘的诗人理解不了这一点,以为诗纯粹是“个人的”;只有上乘的诗人才能深刻地领会到这个真理——“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B. 运用非个人化手法就得将情感客观化,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或“客观关联物”。即与其对应的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同构的关系。客观对应物的作用就是为了间接地暗示和引发情感。这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理论。在《荒原》一四个具有深刻象征性的意象。水——双重性意象,象征以性本能为代表的人类各种欲望,生命之水与死亡之水;火——也是双重性意象,既象征情欲和性感,又象征地狱中的净火。渔王——繁殖神,性无能的象征;骑士——现代人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暗示和引发特定的情感,表现作家对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反思。C. 镶嵌式结构。《荒原》把神话材料、历史典故、文学典故、现实生活片断精心拼结在一起,全诗用了7种语言,50多条注释,通过不同语言、文本之间形成诗的张力。其目的在于唤醒传统,暗示主题。

三、表现主义

(一)名词解释

1、异化

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成为压迫人 的力量,也叫异化。

异化概念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论述过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论述过宗教的异化;马克思论述过经济的异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全面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语言的异化。

2、荒诞

荒诞(absurd)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音。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和面孔。荒诞意识具体表现为: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宇宙不具有任何目的论或决定论上的意义,只是偶然的存在。

2.人的存在的荒诞。人来到世上也不具有任何先天的目的或意义。生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最突出地体现在卡夫卡、萨特、加缪、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创作中。

(二)问答题

1、什么是表现主义?

欧洲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以表现主义为开端的。表现主义打响了反主流文学的第一炮。表现主义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音乐、戏剧、诗歌、小说等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成为表现主义中心,掀起一个颇有声势的文艺运动,到20年代,影响遍及奥、俄、美、北欧诸国。就文学领域来说,成就最大的是小说和戏剧。

表现主义一词,从字源上看,“表现”原文为EXPRESS,PRESS意为挤压,EX意为外在化,内在的东西经挤压而外在化,这是一种完全现代的感觉。

表现主义反对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主张:突破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灵魂世界;突破事物表相而表现内在实质;突破对短暂现实的或感受的抒写而表现永恒真理或理念。

从文学上来看,表现主义有这样一些特征: 1.抽象的人物。没有姓名,没有血肉,不具体,具有将人物符号化的倾向(男人、女人、父亲、儿子、群众、个人等)。

2.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采用内心独白、梦景、假面具等手段来表现人特的思想感情。

3.离奇的情节和奇特的语言。情节突兀,前后缺乏联系,没有逻辑,不合常情,生与死,人与兽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语言上,把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创造一种不连贯的,简练的、电报式的语言。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瑞典]斯特林堡(1849-1912),代表作《鬼魂奏鸣曲》 [德国]盖奥尔格(1878-1945),代表作《从清晨到午夜》 [德国]恩斯特。托勒(1893-1939),代表作《群众与人》 [捷克]恰贝克,代表作《万能机器人》 [美国]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 [奥地利]卡夫卡(1883-1924),代表作《城堡》

2、《变形记》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典型风格?(要点)

A、恶梦般的故事内容和法律、科学般清晰准确和正式的语调。B. 节的真实性和总体的荒诞性。C. 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相互转化。

四、意识流小说

(一)名词解释

1、意识流

意识流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斩不断切不开的“流”(stream),而不是片断的衔接。他还认为,这种意识流往往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 心理时间”(psychical time),这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柏格森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时间的延续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外一个瞬间,而是过去不断地前进,吞噬着未来,并在前进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柏格森认为,我们越是进入意识的深处,“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上述意识流的概念被一些现代西方作家所运用,形成意识流文学。

2、“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psychical time),这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柏格森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时间的延续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外一个瞬间,而是过去不断地前进,吞噬着未来,并在前进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physical time)不同。“物理时间”是用空间的概念来认识时间,即把时间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而“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柏格森认为,我们越是进入意识的深处,“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

3、“全知型叙述者”

这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全知型叙述者是一种全视角叙述手法。传统的小说如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这种叙述手法。全知型的叙述者不但对他笔下人物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了如指掌,而且洞悉他/她内心的一切奥秘。而现代主义小说如意识流小说则摒弃了这种叙述手法,代之以非全知型的叙述手法,叙述的视角只限于主人公能够感知的范围内。

(二)问答题

1、请结合《尤利西斯》分析其中的“反英雄”形象。

布鲁姆——犹太广告经人(对应尤利西斯),穷困潦倒,懦弱无能,庸俗猥琐,似乎患有精神分裂症。儿子早夭,自身丧失性功能,盼望有个养子。妻子毛莉有外遇,也不敢过问。布鲁姆融正常人与非理性人于一身,体现了爱尔兰民族的国民性:仁慈而又狎琐,怯懦而又宽厚,空虚而又动摇。布鲁姆形象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反英雄”的诞生,反映了现代小说关于人的观念的彻底改变。莫莉——布鲁姆之妻(对应佩涅洛佩),耽于肉欲,整天神志昏迷,完全被动物性本能所支配。

斯蒂芬•达德路斯——青年艺术家(对应尤利西斯之子,特勒马科斯),孤独无靠,精神苦闷,因自幼有“恋母情结”而对亡父有内疚之感,一直寻找着精神上的父亲。

全书围绕上述三个人物混乱的意识流展开,表现了一个无聊、平庸、病态的都柏林小市民世界。布鲁姆把斯蒂芬想像成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毛莉在朦胧中得到了母性和男色的双重满足,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三结合。

2、简述意识流小说的主要手法。

自由联想(asocciation of idear)——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叙述手法显得突兀多变。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维吉尼亚•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整个叙述手法就是用自由联想的手法写成的。作家“力图按照那无数的印象原子坠入人们头脑本来次序去记录它们”,“尽量不掺杂外来的异物。” 2.时空错乱(synchronize)——打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为序的结构,而采用过去、未来和现在彼此颠倒、互相渗透的写法。这实际上是应用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的理论。

五、迷惘的一代

(一)名词解释

1、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称是20年代旅居法国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露特.斯坦因提出的。

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后来海明威将这句话写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

”迷惘的一代”是个松散的文学团体,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但他们无论上思想上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相似的参战经历和厌战,反战情绪。2.迷惘的情绪。包括包括两个方面: A、失落。他们在战争中失落了青春年华,也失落了理想。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从小接受的一套传统的道德、宗教和伦理标准动摇了。

B、迷路。感到无路可走。用海明威作品中一个人物的话来说,“所有的战争都已结束。所有的信仰都被动摇。”他们被战争逐出了生活的常规,不能适应正常的日常生活。于是沉溺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过着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流浪生活,酗酒,赌博,谈恋爱,寻找刺激,希望以此摆脱精神上的苦闷。

3.思考战争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特别是思考和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着力描写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人们的痛苦和追求。4.艺术上力图冲破传统,追求艺术创新,广泛使用象征、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

2、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理论。海明威曾说,“我总是企图按照冰山原则写作。冰山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下,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你知道的东西可以隐而不露,这样只会加固你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中,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问答题

1、《老人与海》如何体现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 海明威曾说,“我总是企图按照冰山原则写作。冰山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下,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你知道的东西可以隐而不露,这样只会加固你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中,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小说体现了典型的海明威式叙述风格。

整部小说叙述风格简单,新鲜,干净。小说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狮子则象征勇气和力量等。整部小说表现的是作家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人生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你可能会输掉,但你在精神上仍可保持一种风度——“压力下的风度”。老人虽然没有捕到鱼,但他依然是人生竞赛中的强者,硬汉子。

六、存在主义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境遇剧

境遇剧:萨特创作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的戏剧,其最大特点在于“境遇”二字。

•这些戏剧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体现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自由选择”。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其中著名的有《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

2、荒诞

荒诞(absurd)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音。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和面孔。荒诞意识具体表现为: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宇宙不具有任何目的论或决定论上的意义,只是偶然的存在。2).人的存在的荒诞。人来到世上也不具有任何先天的目的或意义。生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最突出地体现在卡夫卡、萨特、加缪、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创作中。

3、自由选择

虽然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人生下来也是虚无的,荒谬的,但是既然人的本质、本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而是人存在以后才获得的,因此人可以设想,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本质、行为,摆脱世界加之于人的荒谬和黑暗;而这种选择有绝对自由,无需接受任何关于人的普遍性及社会道德准则之类的束缚。这里所谓的“绝对自由”,指的是人在面临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权。萨特说,人的存在就是人的一系列的选择活动,人的本质不在这些活动之外,而是在这些活动之中,“人就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人每分种都在创造自身,创造自我的本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懦夫使自己懦弱,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二)问答题

1、《局外人》如何体现荒诞意识?

《局外人》通过一个名叫默尔索的小职员的命运,强调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的存在和人的存在荒谬的思想。

默尔索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汉,他对亲情、爱情、友情、法律、宗教等进行了全面的反叛。对他来说,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似乎全是偶然的,荒谬的,与自己无关的,甚至生命本身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他对待母亲之死的冷淡,对爱情和婚姻的无所谓态度。最后为了朋友糊里糊涂地卷入一场斗殴,糊里糊涂地杀了人,又糊里糊涂地被判了死刑。整个小说为加谬关于存在的荒诞性的思想作了注脚。

七、黑色幽默

(一)名词解释

1、黑色幽默

1939年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率先发表名为《黑色幽默文选》的作品,但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Bruce Jay Friedman)编辑了名为《黑色的幽默》(black humor)的短篇小说集,收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该派名称由此流传开来。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意译为“大难临头的幽默”。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的意思。

黑色幽默与正常的幽默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更有一种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都对生活保持一种距离感,置身度外地看待自己和环境以及他人的关系。但正常的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达悲剧内容的文学形式。“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和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不相称的反应、残忍和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也称“黑色喜剧”、“绝望的喜剧”。

2、反英雄

西方文学有着悠久的歌颂英雄,描写英雄的传统。在西方传统文学观念中,一部没有英雄的作品是不可想象的。英雄是正义、美好、英勇等一系列正面的理想的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人的英雄观念,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儒夫等传统的价值观一切都被颠倒了;另一方面,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越来越体制化使个人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英雄观产生了怀疑,而反而对那些调侃、戏仿、讽刺英雄传统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反英雄”应运而生。

3、“第二十二条军规”

出自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一词,英语为catch,此词作为动词意为“捕捉”或“陷入”;作为名词,意为“圈套”或“陷阱”。小说通过一片喧闹、粗野、疯狂、杂乱的氛围,以不露神色的冷峻、幽默和漫画式的嘲讽,揭示出一个严肃的主题:在美国的现实世界里,到处都有 “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处都存在着让人啼笑皆非的专横和残暴,以及捉弄人、折磨人,使人无法摆脱的荒谬。“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无法逃避的恶毒逻辑规则的代名词,已进入美国人的日常用语,被人们广泛加以应用。哪里存在着蛮不讲理的残暴和专横,哪里存在着捉弄人摧残人的官僚化网络,它就有一个恰当的名字——“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问答题

1、简述黑色幽默的小说特征。

1)黑色幽默素有“荒诞小说”之称,也是采用荒诞的形式去表现荒诞的内容。黑色幽默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黑色幽默作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成就蜚然。如托马斯•品钦的小说《伊色谋到了一个鼻子的差事》中对越战中受伤的士兵时是这样描写的:

他们蹒跚的跛行可能意味着在一只腿上布满了伤疤的结缔组织构成的锦缎和浮雕——有多少女人曾经看见了锦缎和浮雕,然而又躲开了?——他们很想把咽喉上的疤痕像华丽而俗气的战争勋章一样谦逊地隐藏起来,他们的舌头从面颊上的一个洞里伸了出来,由于这张额外的嘴巴,他们将永远不能再讲什么秘密的悄悄话。

2、试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说明,什么是“反英雄”?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人的英雄观念,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儒夫等传统的价值观一切都被颠倒了;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越来越体制化使个人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英雄观产生了怀疑,而反而对那些调侃、戏仿、讽刺英雄传统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反英雄”应运而生。

《第二十二条军规》主人公尤索林(一译约塞连)是上尉投弹手,他厌恶战争,求生成为他生活的最高目的。为了逃避战斗,他多次装病住院。为了保全生命,偷偷往飞行员食物中掺入肥皂水,造成集体腹泄,取消了飞行;深夜溜进作战室偷改轰炸线,从而飞临没有防空系统的安全区;升空后又说飞机出“故障”,要求返航,飞临目标后,他根本不管命中与否,在俯冲投弹的一瞬间,已经做好了向上飞逃的准备。他的衣服沾染了负伤同伴的鲜血后,他发誓不再穿衣服,每天只穿着大头皮鞋、一丝不挂地“像白色的幽灵”一样在军营中游荡,甚至在列队集合时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因歪打正着地击中了一个目标,上司授予他奖章时竟无处戴挂。

在荒诞的世界上,善恶颠倒,美丑易位,英雄就是小人,精英就是渣滓。以卡思卡特上校为代表的上层官司僚,打着为祖国而战的旗号,为了自己的升迁,根本不顾部下的死话,一再提高飞行架次,增加了飞行危险。尤索林清醒地看穿了这一切,与同伴们麻木不仁地丧失了求生本能相比,他才更像一名正常人。难怪大队军医说:现在神志正常的人可能就只剩下尤索林那个狗娘养的疯子了。最后他拒绝回国做战争宣传,开小差逃到中立国瑞士,他说:“我不是要逃避责任,而是要承担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尤索林的求生有其合理性,他也是反英雄意义上的英雄。

八、荒诞派戏剧

(一)名词解释

1、荒诞

荒诞(absurd)原指音乐上的不和谐音。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和面孔。荒诞意识具体表现为: 1).存在的荒诞或荒缪。宇宙不具有任何目的论或决定论上的意义,只是偶然的存在。2).人的存在的荒诞。人来到世上也不具有任何先天的目的或意义。生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3).文学作品中情节荒诞,人物形象荒诞和语言荒诞。最突出地体现在卡夫卡、萨特、加缪、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的创作中。

2、反戏剧

反戏剧即荒诞剧。20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于法国。其先导是马戏场和民间集市的大众戏剧,如杂技、魔术、笑剧、闹剧等艺术,并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卡夫卡小说的影响。但对它影响最大的则是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人生荒诞的思想,这是它的理论根据。

从字源上看,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urdus(耳聋)一词演变而来,在音乐中用来指不和谐音,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在这个概念中,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的感情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的面孔。“荒诞派”这个名称来自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谬的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的神话》,该文认为人类的境遇从本质上来说是荒诞的。

1950年,法国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剧本《秃头歌女》第一次演出,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1953年,法国另一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上演,获巨大成功。此后不断有此类戏剧上演。

1960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斯林写了《荒诞派戏剧》一书,对之作了专门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此类戏剧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正式把它们命名为荒诞派戏剧。此后,荒诞派戏剧就在西方的舞台和文学评论界传播开来。

(二)问答题

1、《等待戈多》如何体现“荒诞”意识?

1)思想上,它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荒诞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荒诞的。人生下来有着种种期望、理想、追求,但这个世界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一切传统的人生价值、尊严、荣誉、道德、礼貌等,都土崩瓦解了。如果按传统原则和标准行事,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个特征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思想危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严重脱节。人们对充满灾难的世界无法理解,感到一片混乱。

2)艺术上,采取荒诞的、混乱的艺术形式。采用了一套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诞手法:

A.打破了以情节和对白为基础的戏剧传统。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

C.常常带有梦幻和恶梦的性质。大量使用象征手法。剧中出现盲、哑、聋的形象,象征人与世界、人与人无法沟通。

D.在荒诞派作家看来,既然世界和人的存在都是荒诞的,没有意义,那么作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工具的——语言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类戏没有连贯的语言,更无发人沉思的隽语和机智的对话。它的对白常常是枯燥无味的陈词滥调,不断重复的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的句子。

2、论述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

荒诞派戏剧又称“反戏剧”或“反传统戏剧派”。其先导是马戏场和民间集市的大众戏剧,如杂技、魔术、笑剧、闹剧等艺术,并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卡夫卡小说的影响。但对它影响最大的则是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人生荒诞的思想。在这个概念中,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的感情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的面孔。它既没有意图,也没有目的,无所谓友好或不友好。尤奈斯库说,“人生是荒诞的,认真严肃地对待它则显得荒谬可笑。”因此主张以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反映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为此,荒诞派作家采用了一套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诞手法。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舞台形象稀奇古怪,支离破碎,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戏中人物大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角色。在荒诞派作家看来,既然世界的存在和人的存在都是荒诞的,那么作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工具的语言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类戏没有连贯的语言,更无发人沉思的隽语和机智的对话。它的对白常常是枯燥无味的陈词滥调,不断重复的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的句子。不少剧中出现盲人、哑巴、聋子的形象,象征人与世界、人与人无法沟通。

九、新小说

(一)名词解释

1、客观对应物

客观对应物与非个性化手法相关。T。S。艾略特指出,“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运用非个人化手法就得将情感客观化,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或“客观关联物”。即与其对应的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同构的关系。客观对应物的作用就是为了间接地暗示和引发情感。这是一种象征主义的理论。

2、写物主义

这是新小说派主要的理论主张。新小说理论家罗伯-格里耶从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物我关系是一种距离关系,两者之间的性质不同,也无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此,他反对巴尔扎克以人化的方式写物。他主张:

1、站在物件之外写物;

2、描写事物的平面;

3、记录物我距离而非物我分离;

4、摈弃人化的语言,引入几何学的描写。写物理论是新小说派失误最多的理论之一,也是极具原创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写物主义强调对自然景物和环境实物的描写,而且这种描写既琐碎又繁复。因为,在新小说派作家看来,现实生活既然只是一个“物的世界”,要使作品具有真实性,就必然把对物的描写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必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站在它的对面”去描写物,而不带任何主观的色彩,不含有任何描写目的,只要表现出“物在那里”就算完成了艺术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如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咖啡壶》,整个小说就像一幅静物画,它要表现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互相映射关系,而没有人的介入。

(二)问答题

1、结合《橡皮》,简述其表现的新小说的艺术特征。

《橡皮》典型地反映了新小说的艺术艺术特征。1)情节错位与深度模式的消失 小说采用了侦探小说式的题材,而展现的是新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技巧。《橡皮》写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尔•杜邦遭到暗杀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节并不复杂。小说有一连串情节的错位:杜邦已死——杜邦未死;枪杀罪犯——错杀杜邦;杜邦真死——杜邦未死。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侦探小说的深度模式消失了。小说虽然以侦破案情为主,却用了大量篇幅写瓦拉斯在城内迷宫般的街道上下意识地到处闲逛,但总是走到杜邦前妻开设的文具店前。他多次以买橡皮为由进入文具店。每次都要描述一番他所需要的橡皮的特点和样式。至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如何,案件背后隐藏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等等传统侦探小说要考虑的问题,在这部小说中都被抹擦掉了。事件和人物自己呈现着自己,作者无权也无能力挖掘出其隐秘的含义。每个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体验和想像力来填补被“橡皮”擦掉的空白。2)物件的静态描写和复现描述

作者把现实世界看作一个物的世界,把对物件的描写提高到一个最为重要的位置。这种物件的描写与传统小说不同,它是“非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客观,准确,犹如一幅幅静物画。如对楼梯、番茄、橡皮、街道的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复现描述。罗伯-格里耶笔下的这个物品世界最大的特性在于可测量,关于文具、关于街道、关于室内装饰、关于物体一样静止不动的人,都以毫厘不爽的精度写出。在他的小说世界中,世界的精确测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罗伯-格里耶可能是一切作家里最好的静物画家。3)影视语言和数学公式的推导

作者提供的文本语言,犹如电影中的分镜头剧本,一个视角一个视角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形成跳跃式的蒙太奇效果。有时,直接采用影视语言的表述方式,每句一行,每行一段,既非诗,也非小说。此外,小说还多次运用数学公式演算,层层推导。

2、“新小说”和传统小说的区别在哪里?

一、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

新小说派又称“反小说”派。即要彻底摒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 学传统。我们可从新小说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这两方面来看。1)文学主张 新小说派作家认为,每个时代的小说都应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当今时代变了,工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小说艺术却陷入“严重的停滞状态”。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还没有从传统小说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们对传统小说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们认为,十九世纪盛行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已不适于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生活环境。这是因为:

其一、传统小说从人道主义出发,把人作为现实生活的中心加以描绘,使现实生活的一切(物的世界)彻底地被人的主观感情所浸透,因而掩盖了事物的真实面貌,只是反映了生活和表面。

其二、传统小说为塑造人物性格设计了故事情节。它虽然使人物表现看来似乎自成一体,栩栩如生,实际上却像木乃伊一样死硬僵化,情节“如同细布条一样缠绕着人物”。

其三、传统小说使用形象化的、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是把一种以人易物的观念强加于人,根本不可能增添什么“描写价值”。比如“无情的烈日”、“严峻的山岭”之类的词不能使人对“烈日”、“山岭”加深了解,只是用一种人化了的语言强加在客体身上。

其四、传统小说具有一种深度模式,采用层层挖掘自然和社会的方式,从人们习见的表现现象背后挖掘出潜在含义(社会和、心理的、哲学的或宗教的)。其实,这种观念起到的是一种“毒药作用”,使人们的意识的反射更加僵化,更难觉醒。长此以往,读者就养成一种被动、懒惰的习性,阻碍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力的发挥。2)创作特点

在对传统小说批评的基础上,新小说派作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

A.不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在新小说派作品中,人物已经丧失了一切权利,不再是故事的中心。他们或者只是一个以不同方式把许多组生活画面和事物彼此勾联起来的组织者,或者只是一个“视觉”,借以呈现他眼前的种种事物和事件。正因为如此,新小说笔下人物往往只剩下一个影子,人物往往既没有典型的性格也没有清晰的特征,有时连姓名也没有,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一个。仅用第一人称的“我”或第二人称的“你”来称谓,甚至使读者处于小说主人公的地位,B.提倡写物主义,这是新小说派主要的理论主张。新小说理论家罗伯-格里耶从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物我关系是一种距离关系,两者之间的性质不同,也无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此,他反对巴尔扎克以人化的方式写物。他主张:

1、站在物件之外写物;

2、描写事物的平面;

3、记录物我距离而非物我分离;

4、摈弃人化的语言,引入几何学的描写。写物理论是新小说派失误最多的理论之一,也是极具原创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写物主义强调对自然景物和环境实物的描写,而且这种描写既琐碎又繁复。因为,在新小说派作家看来,现实生活既然只是一个“物的世界”,要使作品具有真实性,就必然把对物的描写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必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站在它的对面”去描写物,而不带任何主观的色彩,不含有任何描写目的,只要表现出“物在那里”就算完成了艺术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如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咖啡壶》,整个小说就像一幅静物画,它要表现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互相映射关系,而没有人的介入。

C.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因此作者只能看见眼前的东西,不可能像巴尔扎克的作品那样,由作者事先决定小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新小说派作家在结构上有意颠倒时间、混淆空间,把过去、将来、现在,把现实、幻觉和回忆杂揉在一起,构成一系列杂乱无章的场面,把小说当作“叙述的实验室”。新小说的情节结构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有头有尾,结局也不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变化多端,难以预料。如米歇尔•比托的著名小说《变化》就是如此。小说写意大利某打字公司法国分公司经理厌倦了自己的职业和家庭生活,决定和妻子分居。他坐火车去罗马,将情妇接回巴黎共同生活。小说开始,主人公跨进车厢,小说结束时,主人公跨出车厢。主人公的思绪在狭小的空间而上下飞跃,回忆了八次罗马-巴黎或巴黎-罗马之行,并遐想了下一次的旅程。小说最后,主人公决定回到巴黎,重新和妻子生活在一起。

D.深度感的消失。作者只是客观地提供物件和人存在的状况,既不拔高,也不贬低。这样,就把小说改造成一种徒有其名的文学模式,一种非小说的小说。大部分新小说都类似文献、笔录、自白、实验报告,或是记载事物的清单。这一派的作家兼理论家娜塔丽•萨洛特说,新小说不是读者“轻松的娱乐”,读者必须改变阅读传统小说所养成的舒服、被动的习惯,积极参加到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与作者一起探索那“深层的真实”——在她看来,这就是潜意识底下的心理活动。她要求读者运用自己的想像力,从小说所提供的不断变化的形象中,抓住事物的真实面目,观察人物内心的奥秘。从这个角度看,新小说属于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所说的“可写的”文本。

十、魔幻现实主义

(一)名词解释

1、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的一个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是将一种现实与超现实置于同一平面上,将日常生活转化为令人惊叹的非现实加以表现的文体。魔幻现实主义将传统意识、神话传统、民间故事和宗教习俗融为一体,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想像和幻景,具有多元文化杂交特色的文学世界。主要代表作家有墨西哥当代作家胡安•鲁尔福、阿根廷当代作家博尔赫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二)问答题

1、试以具体情节为例说明,《百年孤独》如何处理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造成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效果。

A.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B. 非线性的时间模式,不断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种时间模式中闪回,造成一种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的魔幻的时间感觉。小说开头的一段是这种魔幻时间观的典型例子。

C. 交感的巫术世界和魔幻世界观。

小说展示了一个人、鬼、物交感的世界,体现了具有拉美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立在古老的“万物有灵论”基础上的魔幻世界观。

D. 神话模式的运用。小说大量运用了从古希腊、希伯来到美洲的神话原型,使人感到历史的延续性。

2、结合《百年孤独》的具体情节,解释其神话模式的运用。

小说大量运用了从古希腊、希伯来到美洲的神话原型,使人感到历史的延续性。马孔多的建造者布恩蒂亚上校与其妻子的乱伦关系,以及其后他们俩离开家乡,去自谋生路的经历令人想到《圣经》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被放逐的故事。布恩蒂亚上校率领马孔多的人去寻找通向外部世界出路的故事显然与《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希伯来民族寻找迦南地的故事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小说中那场下了整整4年零12个月零2天,冲刷了被政府军屠杀的罢工工人的血迹的大雨,也明显与《圣经•创世纪》中大洪水有相似之处。布恩蒂亚家族的大女儿阿玛兰塔终身未嫁,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断为自己缝殓衣的情节令人想起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帕为躲避求婚者而不断织布的故事。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百年孤独》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总结,从它的源头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创世纪》中的创世神话开始,带着对蒙昧状态的伊甸园的净土世界那种质朴和纯洁的深深的怀念。

第二篇:西方现代文艺流派模拟卷_答案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的精神分析学为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提供了学理基础。(B)A尼采B弗洛伊德C叔本华D柏格森

2、《荒原》中的意象中是现代人的象征的是(B)

A水 B骑士 C火 D渔王

3、下面作品中的哪一部不属于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中的作品。(B)A《美国》 B《地洞》 C《审判》D《城堡》

4、著名的片断“小玛德兰点心”出自A 《尤利西斯》B《追忆似水年华》C 《墙上的斑点》D《喧哗与骚动》

5、1926年海明威写了长篇小说(B)A《在我们的时代》 B《太阳照常升起》C《永别了,武器》 D《老人与海》

6、下面哪部戏剧不属于萨特的境遇剧。(D)

A《毕恭毕敬的妓女》B《苍蝇》C 《死无葬身之地》D《禁闭》

7、黑色幽默的名称流传起因于美国作家(black humor)的短篇小说集(C)

A、约瑟夫·海勒 B、托马斯·品钦 C、布鲁斯·杰·弗里德曼 D、约翰·巴斯

8、于1969年以“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中得到振奋”的理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B)

A、尤金.尤奈斯库 B、萨缪尔.贝克特 C、哈罗尔德.品特 D、阿尔比

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罗伯-格里耶的被称为“传奇”的“自传三部曲”(A)。

A.《反复》B.《重现的镜子》

C.《科兰特的最后日子》D.《昂热丽克或迷醉》

10、1955年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创作的(C)

A 《玉米人》B《迷宫》C 《佩德罗·巴拉莫》D《百年孤独》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异化

异化(alienation,转让,疏远化)——任何事物离开自己的本质,走向反面,就叫异化;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反过来成为压迫人的力量,也叫异化。

异化概念经历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论述过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论述过宗教的异化;马克思论述过经济的异化。

而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则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全面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语言的异化。

2、“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psychical time),这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提出的。柏格森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提出“绵延”这个概念,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时间的延续不是一个瞬间代替另外一个瞬间,而是过去不断地前进,吞噬着未来,并在前进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physical time)不同。“物理时间”是用空间的概念来认识时间,即把时间看作各个时刻依次延伸的,表现宽度的数量概念。而“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刻相互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柏格森认为,我们越是进入意识的深处,“心理时间”的概念就越适用。

3、境遇剧

境遇剧:萨特创作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的戏剧,其最大特点在于“境遇”二字。•这些戏剧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体现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是说,要在戏剧舞台上展现人物的境遇,以及在特定的境遇中,剧中人所进行“自由选择”。因此,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为“境遇剧”。其中著名的有《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

三、问答题(每题25分)

1、试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说明,什么是“反英雄”?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人的英雄观念,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英雄与儒夫等传统的价值观一切都被颠倒了;二战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越来越体制化使个人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不重要,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那些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英雄观产生了怀疑,而反而对那些调侃、戏仿、讽刺英雄传统的人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反英雄”应运而生。

《第二十二条军规》主人公尤索林(一译约塞连)是上尉投弹手,他厌恶战争,求生成为他生活的最高目的。为了逃避战斗,他多次装病住院。为了保全生命,偷偷往飞行员食物中掺入肥皂水,造成集体腹泄,取消了飞行;深夜溜进作战室偷改轰炸线,从而飞临没有防空系统的安全区;升空后又说飞机出“故障”,要求返航,飞临目标后,他根本不管命中与否,在俯冲投弹的一瞬间,已经做好了向上飞逃的准备。他的衣服沾染了负伤同伴的鲜血后,他发誓不再穿衣服,每天只穿着大头皮鞋、一丝不挂地“像白色的幽灵”一样在军营中游荡,甚至在列队集合时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因歪打正着地击中了一个目标,上司授予他奖章时竟无处戴挂。

在荒诞的世界上,善恶颠倒,美丑易位,英雄就是小人,精英就是渣滓。以卡思卡特上校为代表的上层官司僚,打着为祖国而战的旗号,为了自己的升迁,根本不顾部下的死话,一再提高飞行架次,增加了飞行危险。尤索林清醒地看穿了这一切,与同伴们麻木不仁地丧失了求生本能相比,他才更像一名正常人。难怪大队军医说:现在神志正常的人可能就只剩下尤索林那个狗娘养的疯子了。最后他拒绝回国做战争宣传,开小差逃到中立国瑞士,他说:“我不是要逃避责任,而是要承担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尤索林的求生有其合理性,他也是反英雄意义上的英雄。

2、试以具体情节为例说明,《百年孤独》如何处理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造成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效果。

A.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B. 非线性的时间模式,不断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种时间模式中闪回,造成一

种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的魔幻的时间感觉。小说开头的一段是这种魔幻时间观的典型例子。

C. 交感的巫术世界和魔幻世界观。

小说展示了一个人、鬼、物交感的世界,体现了具有拉美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立在古老的“万物有灵论”基础上的魔幻世界观。

D. 神话模式的运用。小说大量运用了从古希腊、希伯来到美洲的神话原型,使人

感到历史的延续性。

第三篇:西方现代文艺流派课件_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的兴起和发展荒诞派戏剧又称“反戏剧”或“反传统戏剧派”。20 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于法国。其先导是马戏场和民间集市的大众戏剧,如杂技、魔术、笑剧、闹剧等艺术,并明显受到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卡夫卡小说的影响。但对它影响最大的则是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人生荒诞的思想,这是它的理论根据。从字源上看,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URDUS(耳聋)一词演变而来,在音乐中用来指不和谐音,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在这个概念中,人既不是世界的主人,也不是社会的牺牲品;他对外部世界无法理解,他的任何行为和喜怒哀乐的感情都对它不起作用;世界只是呈现出冷漠、陌生的面孔。“荒诞派”这个名称来自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谬的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的神话》,该文认为人类的境遇从本质上来说是荒诞的。1950 年,法国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剧本《秃头歌女》第一次演出,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产生。1953 年,法国另一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上演,获巨大成功。此后不断有此类戏剧上演。1960 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斯林写了《荒诞派戏剧》,对之作了专门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此类戏剧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正式把它们命名为荒诞派戏剧。此后,荒诞派戏剧就在西方的舞台和文学评论界传播开来。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思想上,它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荒诞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荒诞的。人生下来有着种种期望、理想、追求,但这个世界却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一切传统的人生价值、尊严、荣誉、道德、礼貌等,都土崩瓦解了。如果按传统原则和标准行事,就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个特征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思想危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严重脱节。人们对充满灾难的世界无法理解,感到一片混乱。艺术上,采取荒诞的、混乱的艺术形式。尤奈斯库说,“人生是荒诞的,认真严肃地对待它则显得荒谬可笑。”因此主张以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反映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为此,荒诞派作家采用了一套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诞手法:打破了以情节和对白为基础的戏剧传统。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舞台形象稀奇古怪,支离破碎,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戏中人物大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角色。常常带有梦幻和恶梦的性质。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不少剧中出现盲、哑、聋的形象,象征人与世界、人与人无法沟通。在荒诞派作家看来,既然世界和人的存在都是荒诞的,没有意义,那么作为人们之间交往的工具的――语言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类戏没有连贯的语言,更无发人沉思的隽语和机智的对话。它的对白常常是枯燥无味的陈词滥调,不断重复的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的句子。总之,荒诞派戏剧通过离奇、荒诞的形式和手法,反映了西方世界“一种本质上的荒诞控制了人们的生活”这一现实,在荒诞的背后透露出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或许是对荒诞派戏剧的最好的评价。主要代

表作家和作品 [法]尤金.尤奈斯库(1912-),主要作品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

[ 法]萨缪尔.贝克特(1906-)主要作品有《等待戈多》、《欢乐的时光》。[ 英]哈罗尔德.品特(1930-),主要作品有《升降机》、《生日晚会》。[ 美]阿尔比(1928-),主要作品有《动物园的故事》、《美国之梦》。尤金.尤奈斯库(1912-)生于罗马尼亚,父为罗马尼亚人,母为法国人,在他出生第二年移居巴黎。13 岁父母离婚,与父一起回罗马尼亚。中学毕业后入布加勒斯特大学。二战爆发后于1938 年离家定居巴黎。1949 年开始戏剧创作。至今已发表30 多部剧本,作品被翻译成27 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1970 年被评为法兰西院士。《秃头歌女》第一个剧本《秃头歌女》于1950 年首次在法国公演。全剧没有完整的剧情,没有明确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具有个性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全剧讲的是两对英国夫妇之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东拉西扯的对话。西方评论家认为这出戏的意义在于“明白无误地反现实主义,同时还含有反现实本身的意向”,还在于勇于宣布字句是没有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沟通都是不可能的。”《未来在鸡蛋中》《未来在鸡蛋中》(1951)揭示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盲目生产,物质涌流压迫人,人异化为生产者(消费者)的现实。《新房客》《新房客》(1953)继续同一主题。写某先生搬进新居,带来无数家具,结果整个舞台最后完全被家具挤满。表现了物质生产畸形发展造成物对人的压迫,人的物化这一主题。《犀牛》《犀牛》写外省某小城出现一头由人变的犀牛,开始大家议论纷纷,后来渐渐许多人都染上犀牛病而变为犀牛,犀牛势力越来越大,人们纷纷随波逐流,争相以变成犀牛为时髦。最后只剩下一男一女发誓要当“亚当和夏娃”,但最终女主角苔丝的还是弃男的而去变了犀牛,舞台下只剩下男主角贝兰吉一个人。

贝克特(1906-)生于爱尔兰,学生时代到巴黎游历,认识乔伊斯,当过其秘书,在创作思想上受其影响。《等待戈多》《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1953 年在巴黎演出后,引起轰动。1969 年因其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戈多是谁?全剧的关键是,戈多是谁?原文GODDOTT,由英语中的GOD 和德语中的GOTT 拼合而成。维特根斯坦有言:“生活的意义,亦即世界的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帝,作为一位父的上帝之符号与此意义相联。”“相信上帝即意味着看到,对世界的事实还不能漠然置之,相信上帝意味着,生活有意义。”等待戈多,意为等待“神”-生活的意义出现,但是“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出戏不是一个单纯的悲剧,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而是一个悲喜剧。一方面,这是一个很悲壮的等待,那个东西虽然总也不来,但我还是要坚持等下去。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种很滑稽可笑的等待,因为你要等的东西明明

是等不来的,而你不知道这一点,还要等下去,就有点傻里傻气了。于此可见,作者在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方面,达到了一种非常深的境界,看到了生活中的悲喜剧。从戏剧处理时空关系方面看,这是一个反戏剧,正好与“三一律”相反。时间的整一,被时间的无聊和无穷尽所代替;空间的整一被空间/地点的不可知所代替;动作/情节的整一被动作/情节的荒谬和不连贯所代替。* * 尤奈斯库的剧本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身的全面异化。《等待戈多》演出剧照之一《等待戈多》演出剧照之二弗拉基米尔和艾斯特拉冈*

第四篇: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陈 绩

现代西方法理学是现代西方国家法学中研究法律基本理论的学科。①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精神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法学家在探寻治理社会的危机和完善资本主义法律的方法的过程中,新的法学思潮相继更迭,或竞相表现,或相互吸纳,“任何一种法学思潮都不再独霸世界,传统的形而上学法哲学大一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② 三大法学流派指的是新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和社会学法学派这三个在现代西方影响较大、占传统地位的法学流派。他们的法学理论,是西方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留下的足迹,这对我们认识人类法的发展历程、规律及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和法治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新自然法学的启示意义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新自然法学是西方自然法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自然法思想的意识可以追朔到西方文明的起源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的而使用,它的形式不断翻新,内容不断完善。产生于20世纪特殊社会环境的新自然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里旦、富勒、罗尔斯和德沃金等等。他们的新自然法学说(或价值论学说)各有侧重点,各不相同,然而却共同的体现出自然法观念的思维形式。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法律应当关注某种应然性,法律的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并体现一定的价值要求。无论是马里旦的神学自然法、富勒的“程序自然法”、还罗尔斯的正义论或德沃金的权利论,无不“注重研究法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或基础,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应追求的理想境界”③ 他们的手中都有一份“价值表”,为应然的法律之制定和评价提供了所依据的标准。新自然法学派强调法本身是一个价值系统,必然反映一定的价值关系,极为重视法的合理性和道德性。他们通过总结、抽象和思考,为法律的建构铸造了理想的框架和模型。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启示意义

分析法学在现代主要以凯尔森和哈特为代表,它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分析法学的理论,严格地区分“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律”,着重对实在法进行逻辑分析而不作有关的价值判断,否认价值和道德的必然联系。凯尔森指出,价值判断在性质上是主观的,因而只能是相对的;人们不能用理性认识来回答有关法的普遍和最高价值这一命题;对于自然法学中的绝对正义,他认为这“是一种自欺或者等于一种意识形态”。④ 既然对正义持道德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态度,⑤ 于是凯尔森认为,正义只能是一种“合法性”,应当建立与价值无关的纯粹研究法律结构的法律科学(即所谓“纯粹法学”),“就其对象实际上是什么来加以叙述,而不是以某些特定的价值判断的观点来规定它应该如何或不应该如何”。⑥ 哈特给法下的定义是“法律是

一种特殊的规则”,这是他的“语义分析法学”的基本原理,他以奥斯丁的分析实证法学作为重要的理论渊源,主张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并无必然联系”,法律应当采用“广义的概念”,即将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非道德性区分开来,以体现除了道德之外法律的所有其它复杂的特征。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把我们从自然法学家法律的“理想国”中拉回到实证的 现实世界,在对法律形式的逻辑分析上运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继承了传统分析法学对实定法的重视和研究,也吸收采纳了其它法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内容丰富,颇具影响。

三、社会学法学的启示意义

社会学法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实证主义的法学思潮,“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⑦ 社会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骥、埃利希和庞德。狄骥提出了“社会连带主义”学说,体现出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强调社会义务。埃利希则以提出“活的法律”的观点而闻名于世。他认为,这种“支配社会本身的法律”,尽管并不曾被制定成法律条文,但“即可预防纠纷的出现,在纠纷出现后,也可以籍以解决而毋需求助于国家的法律机构”。⑧ 他让人们注意到国家制定法之外的其他行为准则(如习惯、职业道德、行业规定等等)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摆脱了“纯粹”法律规范分析僵化的法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将法律分析的重点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庞德的社会学法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理论。他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用法律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他还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强调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法律,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抽象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总之,社会法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打破'法律关门主义'禁锢的历史重任”,⑨ 它社会本位的立场,法律社会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于法律的发展和一定社会的变革,其重大的启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综述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

如上所述,论及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无庸置疑,其最大的意义正是他们本身--众多的法学家们通过对前人的承继和自身敏锐的思考,开创出一片浩瀚的法理学思想的海洋,它们虽然不是真理,但却是人们永恒探索真理之路的台阶。无论是宏观的构筑还是微观的探索,都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宝藏和无穷无尽的启示。具体来看,三大法学流派的意义如下:

(一)让我们从多个角度窥探到法律的本质、目的和研究方法。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真理是人们在任何特定时间的经验的总和。法律仿佛是一座有许多厅堂的大厦,用一盏灯很难同时照到每个角落。而一个法学流派,就如照亮法律大厦的一盏灯,“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了法律的形象。三大法学流派被美国法学家霍尔(Jerome Hall)

总结为法律中三个不可分的因素,他们分别代表着法律的价值、概念和事实。不仅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更宝贵的,三大法学流派为后人认识、研究和发展法律,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和方法。新自然法学 提示人们注重的法的价值支柱和道德性,在法制建构时必以某种准则为依据,从而避免了法律丧失实质的正义,也避免了法学堕落为纯技术性的学科。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注重对“实定法”的研究,对于法律规范、法律结构、法律秩序及法律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统一等等命题均有深入的探讨和卓越的贡献。他们所采用的逻辑分析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更是后人研习法律的必要工具。社会法学派则倡导“社会本位”的理念,注重法律的实际效果,重视法律与社会生活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他们所采用的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实用主义的态度,更是深远地影响了西方乃至全世界法学的发展趋势。当然,无论三大法学流派的贡献有多么卓绝,他们都不可能是大写的真理,都只是局部的、相对的。然而,站在历史的尾页,以“事后诸葛”的口吻批评他们的局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谦恭的弄清他们给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些什么?应当怎样利用?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大的价值了。

(二)三大法学流派适应了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状况的要求,具有历史现实意义

任何事物的产生总是由于某种需要;而它产生之后,也必然首先服务于这种需要。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正是应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需求而产生的;而论及它们的意义,首当其冲也正是满足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古典自然法学“自由、平等、权利”的抽象口号已不能满足他们巩固既得利益、加强社会控制的要求,因此,历史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应运而生,他们带来了具体明确的法律观念、严谨的逻辑体系从而维持了现实的法律秩序。二次大战中,法西斯势力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这唤醒了人们法律不能没有正义的标准和相对普遍的价值准则,⑩ “无论善恶”的法律只会助纣为虐,戕害人民。在这背景之下,新自然法学得以出现,重新正视和评价法律的道德性、正义、权利这些“古老的话题”,确保了法的价值依托。而社会法学派的历史背景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陷入了“瓶颈”,经济危机连续爆发,百业萧条,人心浮动,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放任主义和“法律关门主义”均受到社会现实的质疑和轰击,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打破“法律系统独立论”的束缚成为必然的趋势。法社会学“对症下药”,倡导社会本位,注重法与社会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张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因而出现伊始便受到变革者们的热切欢迎。在“需求”最为迫切的美国,更是成为长期主导法学界的学派。由此可见,思想领域的任何发展和运动均产生于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也为这个时期提供了一种“自持之势”⑾,也就是产生着历史的现实意义。

(三)三大法学流派继承并发展了西方法哲学的传统学说,使这些思想以更合理的形式得以流传

三大法学流派除了法社会学派产生较晚,无所谓“新”、“旧”之分外,其余二者都可以冠以“新”的名号。新自然法学派自不必说,凯尔森、哈特的分析法学也是在奥斯丁“旧”分析法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当代西方的法学流派,既继承了各自“祖传”的学说,又互相吸收对方的某些合理因素,呈现出相互靠拢的趋势。如新自然法学较古典自然法学,少了一些“形而上”而多了一些“操作性”,迎合了社会实证主义潮流的要求;而新分析法学则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法的价值即“自然法最低限度的内容”之存在,显现出对自然法学说的吸纳。正是这种“修补”和相互的借鉴,使得西方的传统法律学说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和自身的缺陷而遭受淘汰的厄运。而是以一种相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活来说更合理的新形式得以传承。西方法学,正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中发展至今,它们对传统--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内在秩序承继与遵从,同时又紧扣发展中的社会状况而自我更新,因而产生和完备出一套与西方社会相适配的法律体系。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具有某种普适性而为其他民族所竞相学习和借鉴。

(五)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意义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人类社会步入“现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余。上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社会开始由“古代的、传统的社会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⑿ 尽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蕴和发展的路径大相径庭;尽管“外国的经验不可能代替中国的经验”⒀ 但谁也无法否认人类社会和法律科学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无法否认市场经济社会关系的共同性,也无法否认西方法律文化发展至现代的先进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精神的法律文明体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必需首先关注西方的法哲学思想,因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组成部分,思想代表着“知”,而制度代表着“行”,不知者,无以为行。⒁ 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对几千年来西方法学理论的承继和发展,蕴涵着诸多西方法哲学思想的精髓。在我们虚心“求道”于西方,几从“虚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研究现代西方法学流派绝不是奢侈的娱乐;它“实体性”的思想、它对法学的研究方法乃至学术的精神,都当为我们所重视和学习。对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问其体”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尽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学的“本真”,以及这些法哲学思想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发掘出西方法律“活的灵魂”为我所用,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第五篇:2012离线作业

1. 患者,男性,31岁,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多疑、敏感,认为邻居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感到马路上的人也议论他,诋毁他的名誉。近1个月病情加重,认为邻居收买了公安局的人派人跟踪监视他,想害死他,并用高科技仪器控制他的脑子、让他头痛,使他生不如死。为此,患者多次拿刀找邻居,被家人及时制止。近3 天,患者拒食,听到有声音告诉他:“饭里有毒,不能吃。”医生与其交谈时,患者表情变化不明显,语声偏低,反应慢,很少抬头看医生,否认自已有病。问题:请列出症状的名称、疾病诊断、护理措施。

答: 1)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情感淡漠、无自知力。

2)疾病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主要护理措施:

(1)躯体方面:纠正营养失调;改善患者睡眠;观察药物副作用;协助料理个人卫生;躯体疾病护理。

(2)心理功能方面:

对被害妄想:耐心护理,说服劝解,保证进食,注意安全。

对情感淡漠的护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改善其情绪衰退。

(3)社会功能方面:强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娱乐能力训练。

2. 某男,45岁,已婚,高中毕业。4年前因单位领导在年终会议上进行廉政总结,当晚患

者即出现难以入眠,数天后开始长吁短叹,食少纳差,懒动,问其原因则回答“我有罪,我拿过公家的东西”,“我不该吃饭”,“我没出息”。言语缓慢,声音低沉,对周围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对医生细数其“罪行”,自称“该死,该枪毙”,愁容满面,带恐惧之色。否认有病,认为自己不该来医院而该去监狱,怀疑周围的患者都在谈论他的罪行,有人要害死他等,拒不进食,体瘦,多卧床,早醒。要求:请列出精神症状的名称、疾病诊断、护理措施。

答:1)精神症状: 情绪低落,思维、言语、行动缓慢,卧床少动,兴趣丧失;自责自罪,被害妄想,有自杀观念

2)疾病诊断:抑郁症

3. 患者,女性,50岁,表现整天忙忙碌碌,做事有始无终,言语多,兴高采烈,自觉“脑

子里想法特别多,转得非常快,同计算机的速度一样”,说天上的卫星都是自己发明的,有用不完的钱,手拿着标题是“朝着光明的道路前进”的报纸,边读边加说明:“朝是朝廷的朝,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我们家门是坐北朝南…”,看见进来一位老医生,就让座说“向白衣战士学习”,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食欲亢进,睡眠减少,否认有病。要求:请列出精神症状的名称、疾病诊断。

答:1)精神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精神运动性兴奋

2)疾病诊断:躁狂症

下载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现代文艺流派离线作业(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流派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拉弗曲线: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

    2013现代护理离线作业选做(下载的)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护理学》课程作业(选做)姓名: 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 ————————————————————————————— 第一部分 第一篇第一章 1.支气管......

    外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外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 说明: “外国文学课程作业”包......

    英汉翻译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英汉翻译》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 Translation Practice One I. Trans......

    英语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英语(1)》课程作业(5)姓名: 年级: 陈浙君 13春 学号: 学习中心: 7*** 西溪直属 ————————————————————————————— 作文......

    离线作业2

    《应用写作(汉语)》离线作业(二) 考核内容:请示、报告的写作一、给下面的公文补写标题和结束语(20分:标题10分,结尾10分)××省教委: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

    离线作业(合集五篇)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第1次作业(计完成题目数) (主观题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1.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姓名:年级: 刘巧云 2014春 学号: 学习中心: 714015018008 乐清学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