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定稿)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名称
本次课题研究的名称是:《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由小海二小的吴海霞教师主持研究。最近几年,我们小海二小的教师一直在研究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寻求教法,努力合作,力求使我校的学生的阅读面广,阅读兴趣浓,阅读方法好,阅读能力强。
可是,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此次研究,我们将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方法,力求通过我们的努力研究,层次不同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造成的。因材施教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可是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适应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扶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符合倡导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当前及未来社会的要求。
如何在阅读教学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律中学习,在差异中发展个性,是我们每个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寻适应我校学 1 生的课外阅读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给处于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因材施教”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探索课外阅读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因材施教,研究方法与策略,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课题。
2、研究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根据课标要求,应积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改善和丰富学生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3)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积累、拓展来看,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4)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应该“因人而异”。
3、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打破了“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培养,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该项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国内: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 2 视因材施教。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就是遇有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蔡元培主张对“特别的”和“天才的”学生,都分别“施以特别的教练”,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陋习。
但因材施教教育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因其标准难以直观衡量、可操作性 不强,常常被误理解为“分层教育”,会造成教育事实上的不公平。因此众多教育工作者虽然认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但长于言短于行,致使教师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不了新课程标准中“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国外:
因材施教在国外一直受到推崇。大约与我国汉代教育家王充同时的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注意到学生才能存在的差异:“一个青年比别人更适合于研究历史;一个人宜于写诗,另一个人适合于研究法律;有些人也许只宜于送去干庄稼活。”因此他主张根据学生的能力、资质,区别对待,进行教学。
自西方16、17世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就引起诸多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个别化教学”概念。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问题作了乐观的估计,他认为:“一切青年虽然心性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他倡导“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强调教师采取正确教学法的重要性。
卢梭主张“自然教育”,“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 3 效”,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天性。
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一般目的时,明确提出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
因材施教既是人们从古到今对教育的追求,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这些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我校课题组将围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发展。
四、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是继阅读教学研究之后展开的另一项研究,是根据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等相关理论和原理,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个别差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研究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并在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实践,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系列对策的研究,努力实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2、研究的假设
以实验班为试点,由点及面,逐步研究实践、总结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达标。分层的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层推进的目的是求得学生的持续发展,从而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提高。(1)促进学校阅读教学形成多层次的培养目标。(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
4(3)初步形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与模式。(4)形成农村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成效的评价标准。
确立本课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等生的发展,在确保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学目标。
2、研究内容
本课题采取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研究目标,完成下列研究任务:(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教学;
(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4)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法、测验法、问卷法等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学习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实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寻找支撑与依据。
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阅读教学、因材施教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模式。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不同类型学生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风格。
5、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 5 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准备阶段):课题申报、课题修改、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实施阶段):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举行因材施教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总结阶段):整理数据、资料,课题结题,拿出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数少,自然形成了“小班”,更有利于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开展这样的研究,让教师从更新理念做起,改变教学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将经验总结成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教学。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室环境的创设;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助学者;考试及布臵作业体现分层特点,批改作业多采用面批为主,注意随时批改,及时答疑,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不同进步。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注重分层实施,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人人学会积累,教育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启示录,案例、反思、论文等,多方积累教育教学资料,不断完善自我,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最近几年,我校一直在研究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课题,今年将在校领导的继续支持下,完成阅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我校教师们对科研方法已比较熟悉,现已形成学校、小组、个人研究三级研究网络,有相应的制度保证。我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有个性的发展、成长,边教边研,努力向先进教育理念学习,搜集各方面的资料,6 并将理论经验致力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在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之路。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吴海霞,小学高级教师,组长。主持研究课题,撰写论证报告和结题报告。
吴玲玲,小学一级教师,副组长。负责调查分析学生个性特点,为因材施教研究做准备。
刘峰,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负责召集课题组开展研讨会,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模式。
张永平,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负责阅读教学、因材施教研究资料的整理。
郁汉芹,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收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整理资料。蒋扣明,小学高级教师,小组成员。建立学生档案,课题研究每一阶段资料的上传。
第二篇: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研究论证
报 告
项目名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
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负 责 人: 姚 晶
系部专业: 法 学 系
所在年级: 2011级
指导老师: 杨 娟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以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为例
系别专业班级 法学系2011级社会工作1班 姓名 姚晶 学号 201114380102
一、前期基础
1.学习基础
我的大学本科专业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是法学学科门类下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大部分课程都与社会学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都是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实现共同富裕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
站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探讨分析,利用学习时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进行调查及问题分析,我们已经学习的并且可以利用的课程有《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统计学》《社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管理学》《公关礼仪》《社会政策概论》《SPSS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等,这些课程都有可以在调查分析中运用的知识。
2.理论基础
以城市化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变迁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阶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支持,主要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进行问题探讨及对策分析,致力于从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与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一些可利用的对策,为郴州市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3.实践基础
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及资兴市委市政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了认真规划、全面协调、以人为本、城乡同步发展以及
重点发展产业等具有建设性的工作,有很多可以被其他省市、地区借鉴的地方,是做得很成功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也是事实,所以,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建设过程以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及对策。
在2006年11月5日,时任郴州市副市长的陈海平同志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讲话,讲话提出各区县各部门应该认真总结分析当时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要求更进一步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重点抓好冬季新农村建设。
根据郴州市委市政府2007年3月15日出台的文件《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可以得知,“为更好地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协作、主动接受粤港澳辐射和带动以及抢抓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加快对接珠三角是郴州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而又正确的决定,决定要求推进产业对接,包括工业对接、农业对接、旅游对接、商贸流通对接、金融对接、产业园区对接以及环境保护对接等等。”决定还提出了一套加快推进对接珠三角的保障机制,对各方面都做了十分完整的诠释,是郴州市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二、项目立论依据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了解郴州市罗围村的新农村建设成就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转移,以点带面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可以从中探讨出建设经验以及可借鉴之处,以及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解决或改善措施,以更进一步地推进建设进程,甚至可以宣传到各地,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及园区建设。
(2)分析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改善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策、定》 引自《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
环境、人员等等的因素,为影响到建设进程,甚至会产生阻碍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地随之会逐渐减少,农民失地现象会越来越突出,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可能会存在着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所以,通过更深入地调查发现和探讨分析,为此提出一些可利用的建议、对策,以促进环境的改善、关系的协调、建设进程的推进等等。(3)探讨分析郴州市城乡同步发展的模式及其经验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近年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郴州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从城乡失衡向城乡共荣转变,必须在统筹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郴州城乡共荣发展可以做到“六共”,即发展规划共编、发展资源共用、发展大计共谋、发展大业共创、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目的共荣。”郴州市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又兼顾到了新农村的建设,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到郴州城乡同步发展的政策及经验。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是兴国的途径。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郴州城乡发展的借鉴之处,撰写成报告,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可以将此推广,更进一步地促进郴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进行过研究,也有很多被各界认可的结论,大多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思考、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工业园区旅游、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问 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题等等角度来对其进行过或多或少的研究,但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地区的城乡同步发展的问题探讨还比较少,也不是很深入,对郴州市某个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开始重视乡村建设,村镇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在村镇建设方面的规划理论及实践经验比较成熟。”“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轨迹可以总结为‘三观’之变: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朴素城乡整体观发展到后来的城乡分割发展观,随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城乡联系的城乡融合发展观。综现国外统筹城乡理论多年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注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异与区域之间的比较,注重空间分析与社会因素相结合。国外相关研究也存在定量研究过少,理论假定过窄的不足。”
三、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对接珠三角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Z] [2]邝丽敏.城乡共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R].载于《郴州日报》,2012-03-24 [3]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4]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5]张晓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借鉴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6]廖义军.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分析[J].载于《前沿》,2006.(7)[7]陈莹花,龙井仁,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要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8]陈莹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流动农民工的道德素质问题探讨.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4)
四、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仪慧琳,马婧婧.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载于《党政干部学刊》,2012-1-15
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
1.研究内容
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本课题旨在通过更深一步地调查研究探析郴州市城乡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策分析为郴州市更好地城乡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利用的建议及措施。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探析建设经验
近几年,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在郴州市城市规划局的具体操作下,郴州市城乡发展非常快,成效十分明显,有很多可以被借鉴的地方。(2)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发展难免存在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都是如此,郴州市城乡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迫需解决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问题、统筹问题、政民关系问题等等。(3)对策分析
通过认真负责任地对郴州市罗围村和资兴经济开发区的城乡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找出问题之后,我们经过仔细地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以及对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对策等等,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地推进郴州市又好又快的城乡协调发展。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同时结合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
2.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政策在郴州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城乡发展的具体实情,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该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经验,对城乡发展过程中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郴州农村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得到
提高,也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3.可行性分析
湘南学院就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距离调查地区十分近,这是个非常优越的条件,对调查研究十分有利。
我是农村出生的人,对农村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我会讲一点郴州话,所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和调查对象进行交流,获取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郴州市政府以及调查地的村(居)委会也十分支持研究人员特别是学生对当地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后要反馈给他们信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
六、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作品重点分析当前我国郴州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在总结前人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功之道,指出目前郴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上的不足,并提出具体设想方案,改善目前的情况,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独特性:国内目前还没有哪位学者专门针对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所以,本作品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实用性: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近几年开展得很好,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提高了城乡发展的水平,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可操作性:本作品从郴州市罗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具体实情出发,提出具体的有利于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设想方案,为郴州地区的城乡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为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篇调查报告;提出可供利用的建议、对策;以点促面,推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
第三篇:课题研究中期论证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我申报的《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于2012年12月由河北省教育学会审定批准,列为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一般课题。课题一经立项,课题组成员就召开会议,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到现在为止,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现就《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虽然国内很多教育专家、教授及一线教师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我发现结合我校及本年级的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我校学生来源属城乡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班级容量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实际,我就小学中年级学生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本问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充分参与,共同创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技能和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2)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3)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4)创新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的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小学中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③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
四、课题进展情况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该课题已经完成实验准备和理论研究阶段。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为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与实践不流于形式,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小组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1、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3、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5、了解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二)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 “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2、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情况选举不同的数学、语文学科的学习组长。
3、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
2、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但有时会出现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不完整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六、下阶段课题组研究的重点
1、优化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模式。课堂合作模式虽然有了初步的框架,但由于操作时间较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数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学细节还要进一步优化,以真正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我校特色的高效的中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新模式,既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又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2、继续加强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合作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中的数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采取小组长评价、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
北戴河区实验小学
刘
萍
第四篇:课题论证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单位: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持人:蒋芳玉
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当代学生的心灵十分脆弱,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一些挫折想到的不是找办法解决而是想方设法地逃避。为了迎合当今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家庭的需要,作为教育者和一线教师的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是不可分的,应该紧密而且要巧妙地整合起来,相辅相成。
在实践“人本关爱,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就业创效益”办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我们超前的思考和跟进的行动,遭遇到如下难题:
尽管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来自旧观念与旧体制的阻碍,但多元的声音所激起的论争与对话,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有了清醒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需求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展个性。“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体现了面向全体,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程忽视了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新教材的部分学习内容超出学生现有学力水平,弱化了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教育有效开展 的媒介和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会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从发展性的辅导目标考虑,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心理辅导早应该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如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公布消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心理疾病。当代中小学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期,且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长,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阅历拓展及思维方式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所以在国内外教育界均一致认为:育人必先育心,在西方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规模已相当可观,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成效。
课题界定与假设 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并有意识遵循学生心理反应规律,巧妙地结合学科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假设: 1.加强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巧妙有机整合活动,不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必 然会推进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2.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得以全面渗透与完善,有利于落实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这也必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持续发展。3.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会增强教师心理教育意识,提高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升华。
研究目标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巧妙整合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课程认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巧妙整合的教学实践及实效。
三、研究并探索更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高效整合的教育教学成果,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研究内容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兴奋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教学的完成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丰富课堂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资源中的研究并开发的平台,能最大化地丰富学科课堂内容,促进学科教材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学习认知任务。
三、研究巧妙整合。利用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来改变旧教学观念,探索各学科在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科课堂巧妙整合的技巧和途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评价手段。
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并具体化,课堂教学内容实行问题化,教学过程使用探究手段并尽可能网络化,教学体现双边互动,教学方法多样化。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法。大力搜集、查阅、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理 论根据、成功课例和研究成果,汲其精华。
2.观摩法。到外校观摩或从网上观看别人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从而汲取经验。
3.总结法。在平时的材料收集、听课、评课、观摩中不断总结,及时得到技巧,尽快提炼出适合当前教育形势发展和学生特点的上课方法。
三.实施过程及措施
本课题实施研究从2013年5月开始到2014年6月结束,研究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1)时间:2013年5月至7月(2)工作任务:首先选定研究课题并提出课题申请,其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再次查阅并搜集课题资料,组织课题研究培训,最后是就题论证,完成准备工作。
2.探究学习阶段。(1)时间:2013年8月至10月(2)工作任务:实行课题的全方位探索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
3.实施应用阶段。(1)时间:2013年11月至12月(2)工作任务:利用公开课、研究课等进行应用实践,在每周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讨论总结,形成主体性成果。
4.优秀成果展评阶段。(1)时间: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2)工作任务:组织小组成员对前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展评。
5.课题总结阶段。(1)时间: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2)工作任务:首先是整理好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相关材料,其次是写结题报告,再次是完成结题论证,最后是申报成果
主要措施有:
1.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巧妙整合,转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模式,促进心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提高教师课堂质量。
2.以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为研究载体,突出体现学科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容忽视,以巧妙有效整合的效果。
3.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相结合。规定在每周三定期集体研究,并做自 我教学反思,把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作为反思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集; 2.研究报告; 3.其他。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蒋芳玉《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课题设计已获2012年自治区一等奖;
②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用“爱”感化学生,促进学生乐学》蒋芳玉、谢超强,获2012年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已在《新课程》杂志2012第5期发表;
③论文《认识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谢超强,获2010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广西教师教育研究会;
④论文《认识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蒋芳玉,获2009年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⑤论文《探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潘凯雪,获2012年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基础一司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课题组;
⑥论文《职业高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浅探》潘凯雪,获2012年贵港二等奖,贵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莫金华,获2009年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成长研究会《教学交流》杂志编辑部;
⑧课程设计《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覃海英,获2012年自治区优秀成果叁等奖,广西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2.主要参考文献
(1)《心理医生》 易法建 杨丹燕 彭剑飞 倪泰一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青年期心理学》 祝蓓里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3)《现代化知识文库---个性心理学》倪海曙 主编 周冠生 编著 上海知识出版社
(4)《转化后进生的点滴体会》2007年班主任工作论(5)《非智力后进生的转化》2008班主任工作论文选
(6)《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欧林著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3(7)《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吴兰珍编著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5期
(8)《探究教学论》靳玉乐编著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学校建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协调的决策管理;建立了以主管德育与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教学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教科研课题的指导管理。学校奉行“以教科研为先导、为教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力行“教科研课题实践与新课改工作实践并题并轨”的工作原则,实行“教科研课题实践促进教学发展”的牵动策略。应该说,无论是教科研工作理念的科学性,还是教科研工作管理的完备性,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
4.课题组共有10人,平均年龄35岁,本科学历10人,均已取得中级职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5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骨干教师5人,共产党员5人。研究人员均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各有专长,都有主持和参与校本课题研究的经验。全体教师依据校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指导教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不断地变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应该说,课题组成员综合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奋勇、积极向上的年轻科研队伍。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定期举行校内公开教学观摩和成果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撰写各种层次的论文各报告。
总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也完全自信能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本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蒋芳玉、谢超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的课题构想与可行性分析(分析报告、实施方案、工作细则、课题研究总结); 2.潘凯雪、吴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的巧妙整合研究的课题探究(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3.满兴锦、汪建杏、黄筱丽、甘伟: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并实施(研究课、总结、教学反思等);
4.莫金华、覃海英: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展评(案例分析、课题实践论文);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建设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背景评述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当前已建好的数字化校园的中,大多以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功能为重,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是被管理被服务的被动角色,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带给他们的变化并不明显。从精神层面讲,学生几乎感受不到数字化校园带给他们的方便和幸福感。经过调查:学生只知道,老师可以通过家校通和父母取得及时沟通,有的同学甚至不喜欢老师经常发信息给家长“告状”;学生还知道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网站得到展示,能展示的学生很自豪,大部分没有展示的学生有几分羡慕,更有几分落寞。没有完全发挥数字化校园所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幸福作用。而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目的,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与现在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还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幸福成长。
2、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幸福成长。
“数字化校园”平台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参与,形成交流互动,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中个性化得到了发展,获得自我个性化发展的幸福。2)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依托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设备接受教育,参与探究, 参与管理、对加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增强主人翁意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人,成为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人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学生也有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幸福。3)数字化校园可以让所有学生充分享受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可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为学生创建发展个性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学生享受到精神上的幸福。
4)数字化校园,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提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让教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献技献力,同时教师也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2、研究价值。
1)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只有4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且为了学生学习成绩,家长平时也不允许学生用电脑。在家长和学生的眼里,电脑就是上上网网,打游戏,甚至还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影响学生的学习。最终影响到孩子的人生幸福。基于此现状,本课题的研究有以下价值:
a.拓展学习空间:数字化园使教室这个教育单元从传统意义上得以提升,网
络环境、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成为教室教育内容之一,教室的开放性更加强大。b.拓展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更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 校内教育时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学,更可在家学。
d.拓展学习方式和内容:数字化校园可以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
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以上四点都是让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上不受限制,让学生个性化的
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个性自由的幸福,同时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孩子的动态,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家校携手,让孩子幸福成长。
2)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生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展示自己的
机会很少;孩子与家人、社会的沟通机会和方式也很少,甚至羞于和他人沟通。基于这样的现状,本课题有以下研究价值
a.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除了校园之星、荣誉榜等表彰优秀学生 的栏目外,在很多版块中设置一些人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栏目:比如 “学生作品集” 栏目:只要学生愿意,就可将自己劳技、美术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如“你一言我一语”:学校征集餐厅节约粮食标语,人人可以上去写一句自己觉得好的标语。总之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享受展示自我的精神幸福。
b.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在版块中预留一些栏目让学生管理,学生可
以自己设定主题,让全体同学参与,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的同时,享受着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多一份责任。完成之后享受着幸福的成就感。
过论坛,还可以通过邮箱与老师、家人、同学沟通。让当面难以讲出的话用文字来表达,既达到了交流沟通的效果,也能达到家校互通,共同营造学生幸福成长的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适合“学生发展,幸福成长”的、功能完善的集网
络通讯、信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校园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好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和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学重要的途径,更是为学生发展、幸福成长提供基础服务的必要条件。
2)结合学校,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版块合理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 园网站。
和个性化教育的内容的系统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提高的幸福。
b.建立与老师、同学、家长、社会沟通交流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交 能力,让学生心理阳光健康,让学生体验到心理的幸福。络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幸福。
d.建立相关的学生负责管理的版块,助推学生管理能力的增长,增强主人
翁意识和责任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权力与义务,有一种成就感 的幸福。
3)依托“数字化校园”,走进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
观念转变,推动教师教学手段改变,助推教学能边提升,于无形之中形成现代化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奠定有力基础。
4)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让“数字化校园” 切实起到服务于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
2、研究内容
1)学生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对本校学生进行网络幸福指数调查:
a.学生网络幸福感现状及学生对网络幸福的理解; b.学生想往的网络幸福; 生的正确提议。
d.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管理能力提高,并 能让学感受到网络幸福的版块、栏目。
2)搭建有利于学生发展、幸福成长、功能齐全的“幸福平台”。
娱乐活动,网上交流学习互动,以展示学生风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的主题交流活动,如计算机绘图作品比赛、flash动画设计比赛、网上学科知识竞赛、一起寻找学科学习素材、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等交流互动活动。
d.开设德育交流互动频道,融合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等内容,结合学生及班级实际,在网络平台中开展德育教育,学校定出主题性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将心得体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材料、网络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让所有学生参于讨论。
e.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学生博客、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等形
式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栏目,让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网内容建设,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在展示自我中体验幸福。
f.让学生在校园平台展示“幸福”。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 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幸福:一句幸福的话,一张幸福的图片都能表达学生的幸福。如学生们正在美化校园,学生可以说一句“我种的花开花了”、一张自己种的植物的成长图片、今天老师让我当“小老师”了等让学生觉得高兴幸福的事,让所有学生都有幸福可展示。
g.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校园信息发布平台,拓展校内外交流空
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局面,开设家校互动、校园信息等栏目将学校工作中要求家长、社会配合的内容予以公开,开通答疑、交流平台,在网上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交流探讨学校工作。全社会同心同力为孩子幸福成长而努力。3)展现“数字化校园”对学生幸福成长的成果。
a.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上,师生转变教育、学习观念,快速学会利用“数 字化校园”这个幸福的平台沟通、展示、提高自己。
b.形成良好的“数字化校园”使用氛围,持续营造幸福的网络环境。师生积
极为充实“幸福平台”出谋献策、踊跃参与各主题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营造一个健康的平台环境。让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
自信心和综合能力轻松得到提高,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校园”这个幸福平台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幸福。
3、创新之处
1)“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现在为“学生幸福成长”服务的理念上。2)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机会,促进所有学生幸福成长。
3)让学生在参与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更
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校园成长元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经历。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人格。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为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良好的兄弟学校调研取经,向本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搞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和功能,能达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实践反思法:依据研究目标和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中建设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
4、实践评估法:分析学校软、硬件建设现况、学校师生特点、网络应用情况等,通过实践应用分析、评价“数字化校园”在运行中的效果。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1、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把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整合为一体,并融合到校园网络管理后台系统中。使用学校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实现有机统一,有效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创造基本条件。
3、在建设与实际使用中,一切以“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通过对学生使用效果调查、分析,不断改进。并根据学生“幸福成长”需要,开发新版块,不断充实校园网站。
4、管理制度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学生幸福成长的一个平台,但是要 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这个“幸福平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 成长环境。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 结合学校实际健 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 , 使设备使用效益得 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用户使用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认真学习《鄞州区201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方案》,完成课题设计方案。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商议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实践的成败得失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所需改变项目及项目的内容,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反思、改进、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集、整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施,促进校园内数字化设施设备有效融合,合理使用,并为学校管理,为学生幸福成长做出贡献。
2.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以“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形成研究 课题报告。
3.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让“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可持续 发展。
八、课题完成可能性分析
1、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2009、3第228期,第69页《信息化让一所普高中走向成功》 2)基于数字 化校园的学生工作
2、主要参加者介绍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单位条件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初中,还未创建数字化校园,随着办学条件的改进,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对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性。在创建过程中,以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精神、让学生幸福成长”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指导和推动,会使我们的创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计划投入规模庞大、充足的专项经费,并且对经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估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