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农村薄弱初中班级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的实践
在农村薄弱初中班级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的实践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指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如何在农村初中薄弱班级创建书香文化的一些做法,旨在通过创建书香文化班级的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书香文化;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实践研究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阅读使人完美,知识改变命运。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新的使命,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归宿。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并致力于营造一个书香文化氛围浓的班级,我们责无旁贷。
1.当前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了,也一直倡导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情况却令人担忧。观察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发现了以下一些普遍现象:
1.1农村初中学生们痴迷于阅读一些娱乐性强的书籍,如:漫画书、卡通书、魔法书等,却不喜欢阅读古今中外名著或精美诗文,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在某种流行文化中长大的,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不可避免地单薄甚至浅薄。孩子接触名著多,还是接触流行文化的东西多,在他们成年之后,精神风貌与气质都会明显不一样。
1.2由于受中考、高考的功利影响,教辅类书籍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时常无暇顾及。试想:没有深厚的文学根底,学生怎能写出美文佳作来?
1.3初中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看书只是凭兴趣,致使阅读面不够宽泛。男生大多爱看武打、游戏类的书,女生则看言情小说、童话故事为主。至于文学名著、科普、艺术方面的书籍很少有人喜爱。如此狭窄的阅读面不利于多功能人才的培养。
1.4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督促、指导与交流不够到位。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却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反对孩子看课外书,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对考试不利;有的虽然抱支持态度,但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孩子阅读质量低下。
以上现象是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少年强,则国强。初中学生若不爱看书或仅看些消遣类的书籍,长大后,他们怎能担当起富国强民的责任?
2.一份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引发的思考
2013年秋,笔者做了一个课题《农村初中薄弱班级书香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立了项。2014年春,笔者在七年级一班开展了实践研究。为了尽快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笔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该班发了33调查表,问卷调查表收上来后,笔者对调查结果做了一番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笔者发现现在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的确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但由于功课太多和父母反对的缘故,坚持每天看课外书的几乎没有,有60%的学生选择在节假日看课外书。对于你最喜欢阅读的是哪类课外书的调查,有70%的学生喜欢读卡通、漫画书,只有15%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而在阅读时采用何种读书方法的调查中,有85%的学生选择了随便翻翻,选有趣的地方读。对于你阅读的书从哪里来的一项调查,有50%的学生是自己买的,30%的学生是同学、朋友处借的,只有20%的学生是从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借的,这项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学校、班级做得还是很不到位的。而对父母的三项调查(第7、8、9项)发现,90%的家长没有看书习惯;与孩子一起阅读并指导读书的也只有5%;孩子买课外书,父母不同意,怕影响学习的占60%。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确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学校和家长对此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笔者想到要联合家长为学生创建一个书香文化气浓厚的读书环境,以此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
3.在农村初中薄弱班级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的实践活动
3.1召开创建书香文化班级动员会,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通过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分析后,笔者清楚地意识到:当前学生们最欠缺的是什么。于是,在开学后的第二周,笔者特意安排了一个主题班会:课外阅读离我们有多远?在班会上,笔者先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的结果向全班做了一次反馈,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不足的严重性。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了一些中外名人对阅读的感悟,这些名人名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渴望走进阅读世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我们师生统一了思想,并向家长发出了一份倡议《亲近好书,润泽心灵》。倡议书中,我们还号召所有家庭积极参与班级“书香文化家庭”的评比活动,以此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3.2师生群策群力,尽力营造班级书香氛围。主题班会形成共识后,我们师生就积极行动,群策群力营造书香文化班级。⑴建设班级图书柜。⑵成立班级图书管委会。⑶落实课外阅读时间。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量,我们的图书柜全天开放。每天早自修、午自修之前的时间为学生个人自主阅读;午自修和其他自修课,学生若已完成当天作业的,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至于回家和节假日,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自觉阅读半小时以上。⑷制定读书奖励机制。为了保持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并对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如评选班级“书香学子”、“博学之星”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3介绍优秀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到底读什么,不少学生还是很迷茫的。因此,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同时,我们教师应及时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适时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产生一种“我也想读一读”的愿望。我们师生商定:每周五中午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要求语文老师先向学生推荐一种优秀课外读物给学生;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本组推荐的好书。通过每周一次的好书推荐会,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日趋浓厚,班级里借书、看书的风气悄然形成。
3.4开展读书成果评比活动,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⑴每周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为了使读书不流于形式,不流于表面,笔者采用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读后感主要记录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可以是对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对人物的分析,可以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比照等。每周末写一篇读后感。周一上交后,审阅通过的文章进行上墙展览。这种“以读促写”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⑵每月一个读书活动评比。为了较好地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们决定每月推出一个读书活动。我们推出的活动有:故事会、美文朗诵会、百科知识竞赛和写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评比,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与好书为伴,与善行结缘。⑶每学期一次“书香学子”和“书香家庭”评比。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师生商定在学期末举行评选“书香学子”和“书香家庭”的活动。“书香学子”的评选以每周读后感评比和每月读书活动的表现为重要依据。“书香家庭”的评比以家庭藏书、家长读书和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为主要参评条件,评比时,要求参评家庭递交书面申请,并将家庭藏书与读书的情况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作为评比依据。这两项评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书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并为下一个书香班级的建设奠实了基础。
第二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建设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张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客观事实。我发现:在同一校园文化中,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的个体特征,更反映出班级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必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下面我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
目标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几十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缺乏形成合力的动机,就无法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相反,在一个完成目标较好的先进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会深刻体验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己的责任,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组建新的高二(2)班不久,我就班级的现状作了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与班干部及班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然后我利用班会课,由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出符合我班现状的班级目标——规范、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而后每人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就自己的目标进行解读,达到学生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班以后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二、充分利用活动的整体性,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
1.注重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是学生的共同活动,没有共同活动就难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1)让班级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片断一:在刚刚组成班级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世青赛”活动。班内需要20名观众。我要求全班学生自愿参加,但是却出现全班半天凑不齐20人的尴尬局面。片断二:在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我班的学生主动推掉外面报的补习班,参加学校的活动。
片断三:“校运会”我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可谓榜上有名。但在跑4*100时,四名队员各自独去独来;观众席观众星星点点。
片断四:在年级男子篮球比赛赛场,我班的观众有组织的欢呼呐喊,有的学生从音乐教室拿来鼓敲击助威„„我班在争夺冠亚军比赛进程中输了,班里的女生都哭了„„
学生状况的起伏决非偶然,恰恰是注重活动全过程教育的结果。结合每次活动的始终,我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行动一:“世青赛”后,由于学生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发信息给我,我想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送上我的问候。而且我将学生主动给老师发短信的学生名字
查记下,并折合成百分比,对学生进行公布。目的在于暗示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
行动二:在班会课及家长会上我大力表扬了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学生,从中告诉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行动三:运动会前,我借助外班声音,——都认为二班很有实力,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是我们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从中渗透奥运会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己;在运动会中,我有意安排了我们班的志愿者,负责照顾运动员,让运动员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观注;“校运会”后,我召开一个表彰大会,并不只是在会上给获奖运动员发奖牌,而是将运动会前后的闪光点一一捕捉,列出了“积极策划奖”、“最热心奖”“最佳精神风貌奖”“积极采购运动会物品奖”、“运动会入场式上的突出表演奖”、、“班徽设计活动积极参与奖”、“最佳摄影奖”、“默默无闻地为我班的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奖“、“坚韧不拔奖”、“积极参与,光荣负伤奖”等奖项。颁奖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之后,我说出了我理想状态的4*100应该是携手并肩、相互鼓励一起走向跑道,而运动员回想你们当时的情景——有的运动员为找不到同伴而着急;再有,在观众席上又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的运动员呢?运动会中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否团结一心„„
行动四:我将篮球比赛的照片及学生助威、流泪的照片在班会课上播放,再次为我班小伙子叫好,同时让大家再次感受我们同乐同悲的瞬间,并将照片以壁报的形式张贴,让每位同学真切体会,班级会记住每位为班级流汗、流泪的同学。
(2)充分利用活动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淋漓尽致的教育
素材一:学校组织学生听校友李惠芬事迹报告,并结合报告组织演讲比赛。我认为这次报告中所阐述的精神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所以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听完报告后,我立刻组织学生发表感想。配合学校的演讲比赛,我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的体会,从中选出较好稿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参加比赛,起码他应该是李惠芬精神的“代言人”。参加比赛前,先由此位同学在班内演讲,大家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成功了——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我将他发烧在家养病,仍然带病将稿子背下来的事迹将给大家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让大家感悟这是一种精神,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随着学校把我班授予“李惠芬班”后,我再次召开主题班会——我们距离李惠芬精神有多远?我们全班再次认真学习了《勤奋正直 自强不息》这本书,从中再次感悟到这种精神的所在,它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素材二:高二课本剧表演
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观看艺术人生采访话剧界前辈的节目,让演员充分理解话剧表演;后期总结:召开“《警察与赞美诗》话剧组走进高二(2)班”主题班会。在大家重新观赏自演的话剧后,将演员进行录音采访,并将排练过程的花絮展示给大家,在对演员及剧组成员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幕后的感人事迹,使全班同学受到了感动。学生自己准备的班会非常精致。从中我再次引导他们:要注重过程,将班级目标再次提升到做事追求卓越,提升做人的品位上来。
在班级活动中有许多教育契机,只要班主任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及时提炼,必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榜样的作用,寻找班级的“精神领袖”,培养将康、向上的班集体舆论。我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坚持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形式多样化,学生全体参与,为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提供了时间和场所。先后召开了“高二(2)班风采”主题班会(介绍班内方方面面,诸如区运动会获奖;“春蕾杯”作文获奖;研究性论文获奖;重走长征路的优秀论文的同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思考自己成就什么样的人);“我敬佩他(她)„„”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大家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更喜欢身边的同学,更喜欢集体);“成功亦有道”、“我是一名理科学生”主题班会(目的在于养成坚忍不拔、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班会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制度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班根据学校“八好班集体”的各项要求以及年级的各项要求,利用班会课,民主讨论、制定高二
(2)班班规。同学讨论很热烈,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广大学生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外,我们还就每一项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是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我班还建立了高二(2)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身在高二(2)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
四、从物质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找的东西。教室内的环境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宣传委员、壁报小组、全班同学共同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与学生有更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的环境布置也力求达到上述效果。我们班环境布置分为:荣誉目标栏;制度公示栏;励志栏;班级活动栏;学习交流栏;英语角几大板块。从中体现教育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感召力和鼓动力的。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在颜色搭配上也要和谐,有利于安神和启发思维。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对待;班级文化也有凝聚功能,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相联,使学生
产生“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意识;班级文化有较强的制约功能,使班级成员都自觉约束自己;班级文化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进而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总之,这样可使班级形成一个大的磁场,将全班学生吸引到一起,靠“场”来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那样才会形成较大的教育学生的“磁场力”。
第三篇:论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春光小学 刘炳珍 2014.1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以“个性”为特色,建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在本质上反映着班级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改变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环境布置的单调性,追求一种以“个性”为特色的文化。让墙壁说话,感受温馨。把孩子们的智慧和快乐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炫出来,时时提醒孩子们曾有过的、现在依然存在的快乐和幸福,唤起他们心底的温情,即创造一种回归童心,引领孩子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
1.班级有“家”的温馨
教室环境的布置要有技巧性和艺术性,这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环境。在教室布置时发动学生来参与,发挥大家的智慧来装扮自己的“家”。“欢乐家园”是本班个性化的班名。班级的标志是一只可爱的蓝猫,它和好朋友咖喱一同读一本书——这象征着本班学生酷爱读书,同学间团结友爱。蓝猫热情活泼、机智勇敢,它值得每个孩子学习,为此还确定了班规、班训。同时教室各角落张贴了同学自画的蓝猫运动图、学习图、惜时图、友好图„„让本班同学走进教室中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也让其他人走进教室感觉耳目一新,同时能感觉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和一股书卷气。
2.“快乐成长驿站”
教室后面学生天地的主题是“快乐成长驿站”,共由四个板块组成:①班级展示台——“蓝猫创意乐园”,张贴了孩子们的图画、手工、书法作品、作文,这些都显示了孩子们的才华,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②“心情驿站”板块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最能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奇思异想角”,张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动员全班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④“新星崛起”板块可称得上是一个奖励平台,它既是对一段时期内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小队进行表扬、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思想的一种正面牵引,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思想境界。
3.“语林漫步”
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在教育精神的灌溉下,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我精心挑选了四句名言制成个性图案张贴在教室的柱子上,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按学号每天有一名学生会写上有意义的名言,利用晨会进行诵读,并要求学生摘抄在名言本上。积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学名人试写自己的“名言”。
二、以“兴趣”为主线,优化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的时间就是每周的中队会,我对工作思路、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依创新思维方式来确定主题。如:我组织过“我评班主任”主题会,班主任选择了“被告”的位置,敢于暴露矛盾,也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看到学生课间运动少,于是开展“课间10分钟该不该休息”的辩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思想得到了洗礼,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变得更融洽。
2.课间体育活动
为了方便学生,确保人人都有一定的锻炼时间,我把一些轻便的体育器材借到班级中去,又发动学生自购一些器材,开展了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为他们创造了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体味快乐。
3.读书活动
在读书活动中,我发掘各类资源,完善读书机构,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了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确定共读数目,每月开展班级读书会;写读书日记,定期交流评比;制作读书小报,分享读书体验;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让书香从班级弥漫到家庭等。
三、以“爱”为纽带,温馨班级阵地。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小天地。教师应把它变为学生受赏识、体验成功的温馨乐园。
1.把微笑送给学生。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只要一发现就表扬,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2.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待每一位学生,我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拓宽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时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3.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线,以爱为主流,它才会像春天的阳光,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
第四篇:营造书香班级
营造书香班级
高尔基说:“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为此,我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确定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致力于营造一个书香班级。
一、多渠道筹集图书,建设班级图书角
让班级充满书香,首要条件是要拥有足够的图书,为此,要想方设法筹集图书,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书从哪里来呢?我通过以下的方法筹集图书。
1.献书。发动任课老师和全班学生把看过的书献给班级。
2.购书。班主任带头捐款,学生自愿捐献一个星期的零用钱,筹集起来购买新图书。
3.借书。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放在图书角,待同学们阅读完以后,再去调换新图书。
4.订阅。把学生卖废品的钱攒起来,订阅报纸和杂志,如《小学生周报》《中高年级阅读报》《小学生优秀作文》《小火炬》等。
通过“献、购、借、订”的方法筹集图书,图书角的图书常看常新,同学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获取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二、组成管理小组,管好班级图书角
要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就必须成立一个图书角管理小组,管理好图书。
1.做好图书整理工作。(1)图书分类。将图书分成学科辅导读物、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学读物、小人书和其他等六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许多细目。(2)图书编码。(3)图书登记。所有图书编好码后,管理小组的成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4)摆放图书。图书编码、登记以后,按类别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方便同学们借阅和查找。
2.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学生在教室阅读时,可直接向管理小组成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归还;如果要借回家看,需要在借书证上进行登记。
三、提供读书的空间,进行阅读指导
1.合理安排读书课。根据班级课程设置情况,每周安排3节读书课。读书课可以利用下午第三节课,也可以利用自习或语文课。读书课的安排必须间隔开,不宜相连,防止学生失去新鲜感,降低读书效率。读书课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班主任指导,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指导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方法,推荐新书,指导写读书笔记,提出一些具体的读书要求等等。重点指导写读书笔记,因为记读书笔记是培养读书思考习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自己读书;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概括主要内容,归纳基本要点,总结中心思想,写读后感等等形式。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根据情况交叉进行。
2.课内外结合,激发读书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意识地把阅读向课前、课后延伸,用课堂上的一个40分钟带出几个、几十个40分钟。
四、建立家校联系,把阅读引向家庭
1.制订计划。在班级制订课外阅读指导计划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人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并让班主任、家长了解内容。
2.建立家校联系。课外阅读指导计划,要通过家校结合,班主任、家长、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所以,首先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家长会、班队会、壁报、校会、告家长书等多种途径宣传课外阅读计划的益处及长远意义,使此项计划受到重视和支持;另外由班主任、教师、家长带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空间。
五、搭建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每个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以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1.设计手抄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素材。
3.讲故事。同学们读了故事书,经过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
4.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读书专栏。播出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读后感,稿件尽量由本人播出,以锻炼胆量、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
5.创办班级《红领巾读书专刊》。刊出学生的读后感、观后感、读书生活等方面的优秀稿件,每月一期,让学生的读书作品可以在全校范围交流。
6.建立奖励机制。每学期进行两次读书笔记评选,促使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逐步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每学期进行两次读书小状元的评比表彰等。
7.以学校“读书节”为契机,开展我喜爱的课文朗诵比赛、故事擂台、读书论坛、好书推荐、知识竞赛、故事咏唱等活动。
通过上述举措,保证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渐渐养成,写出了一篇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词优美的读书笔记,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班级的读书氛围更加浓厚,使我班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
第五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定稿]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内容摘要: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等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走向成功人生。
关键词:
【文化建设 班级环境 制度制约习惯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情况下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环境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班级环境建设帮助学生形成有益终生的习惯。
一、明确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精神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是整个班级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指班级的管理制度;物质文化是班级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在班级组织制度上的凝聚和体 现。
班级文化代表了一个班集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代表了一个班级的形象面貌,体现了一个班级的软实力。
二、为什么要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对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养成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建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强制的,而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适应着文化的熏陶。班级目标、班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选择。班级的物质环境、班级的管理制度、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都蕴含着班级文化元素,学生身处班级环境中,遵守和执行着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身心和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潜能得到发挥,这些无不渗透着班级文化的促进作用。
2、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班级的有效管理
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这些指导思想经过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逐渐形成了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一旦形成,便对班级管理起着指导作 用。例如:对学生倡导“心”文化(关心、爱心、责任心)和“静”文化(静、净、敬)教育,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和班级活动是围绕“心”和“静”的指导思想形成和开展的,长此以往“心”和“静”文化的内涵便形成了班级的核心文化。这一核心文化指导着班级管理的思想和行为,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3、班级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反过来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当一个班级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具有突出的表现,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成为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品牌,这个班级的文化很快就能发展为学校的文化。如果将每个班级的文化亮点加以放大,就发展成为学校的文化亮点。
4、班级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有益终生,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自己;而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如果班主任在言教的同时,利用“版规制度”、黑板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老师家长的管教到同学间的相互制约,甚至自觉地自我约束,就会让他们慢慢地远离坏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三、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建设。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教室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它支撑着学生全部的学习生活,突出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例如对物体的使用,桌椅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可以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再如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室内要配合班级文化建设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办好班级板报,依据班级动态及时张贴相应的内容。教室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还应突出科学性,教室的布置要美观、简洁,要注重实用。还可以举办班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创设软性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建设优良秩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要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具有“四有”品质的人,必须使他们从小在学校里养成能受制度约束的习惯。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用口头规定、同学提醒监督、张贴班规等形式,内容应紧紧围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突出“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同时,班级制度建设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突出班级制度文化的民主性、科学性,同时要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规章制度要切合实际,有可行性。首先教师要带头遵守制度,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上课、参加班级活动就应不迟到。其次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 罚的,使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和习惯。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象征,它反应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从抓班风入手,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从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尊敬师长。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交往,使用文明用语;要经常组织集体活动,锻炼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过失。要培养学生的是非感,形成正确舆论,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民主是和谐的基础,要建设和谐班级,首先班主任应在班内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建设、重大的活动要与同学们一道讨论决定。这样,本来有形的制度就会稳固的扎根在学生的内心,形成精神文化,让他们自然而然形成朴实、勤奋、诚信、坚强、善良、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等优秀品质。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重要作用,在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代,忠言逆耳式的正面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而建设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塑造,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感悟,并自觉地约束自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个体特性,班级文化可以给他们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对学 生能力、品德、学习态度及独特个性等各方面,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我们不放过教育的每一个契机,有目的地在班级营造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人生的成功奠定基础。
学段:初中 学科:班主任论文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姓名:田维花
单位:卫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