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
得
赤峰市林西县组织部 韩耀新
2008年12月30日15:3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提交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谐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是否为国家、民族、民众谋取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到来,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本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第一要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国家、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事情屡有发生,煤矿坍塌、食品安全、传染病肆虐、湖河水体污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干部群体享乐主义成风、腐败的范围金额日渐扩大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发起了挑战,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时代背景,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方位论、主体论、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方位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结合中国国情,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欠发达,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低收入者的比重还很高,弱势群体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体系还不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公平,再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健全,三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科学,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依靠“劳动红利”的产业经济模式还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地域经济发展成效还不显著,这些问题坚定了我们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不能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人类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具体“人”的利益为本,把改善民生、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共产党的执政思路、理念,切实作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实施好以下几项内容:
1、坚持教育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实效。
2、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调整房价,建立城市住房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出台房产开发出地拆迁补偿法律,合理补偿被征用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各大企业赞助、民间募捐为补充,建立定点的免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那些贫困病患进行救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5、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就业、经营、分配等社会公平目标。以法律为手段,从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济有序发展,兼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机制改革;统筹行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创建行业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的,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是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的。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责任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精选范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共2篇)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谐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是否为国家、民族、民众谋取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到来,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本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第一要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国家、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事情屡有发生,煤矿坍塌、食品安全、传染病肆虐、湖河水体污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部分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干部群体享乐主义成风、腐败的范围金额日渐扩大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发起了挑战,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时代背景,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方位论、主体论、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方位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结合中国国情,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欠发达,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低收入者的比重还很高,弱势群体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体系还不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公平,再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健全,三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科学,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依靠“劳动红利”的产业经济模式还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地域经济发展成效还不显著,这些问题坚定了我们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不能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人类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具体“人”的利益为本,把改善民生、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共产党的执政思路、理念,切实作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实施好以下几项内容:
1、坚持教育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实效。
2、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调整房价,建立城市住房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出台房产开发出地拆迁补偿法律,合理补偿被征用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各大企业赞助、民间募捐为补充,建立定点的免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那些贫困病患进行救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5、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就业、经营、分配等社会公平目标。以法律为手段,从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济有序发展,兼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机制改革;统筹行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创建行业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的,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是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共2篇)]篇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谐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是否为国家、民族、民众谋取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到来,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本次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共2篇)] 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
济发展成效还不显著,这些问题坚定了我们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不能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人类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具体“人”的利益为本,把改善民生、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共产党的执政思路、理念,切实作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谋求社会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实施好以下几项内容:
1、坚持教育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实效。
2、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广开就业门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调整房价,建立城市住房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出台房产开发出地拆迁补偿法律,合理补偿被征用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事业
的财政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各大企业赞助、民间募捐为补充,建立定点的免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那些贫困病患进行救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5、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就业、经营、分配等社会公平目标。以法律为手段,从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济有序发展,下页篇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和谐度”;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是否为国家、民族、民众谋取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共2篇)]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到来,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结合本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如下三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
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
科学发展观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方位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以发展为
3、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合理调整房价,建立城市住房长效机制,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出台房产开发出地拆迁补偿法律,合理补偿被征用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各大企业赞助、民间募捐为补充,建立定点的免费医疗服务机构,给予那些贫困病患进行救治,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5、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就业、经营、分配等社会公平目标。以法律为手段,从不同程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需要,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
济有序发展,兼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机制改革;统筹行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创建行业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的,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是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的。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提出的最科学、最革命、最实践的社会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之中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源泉,科学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科学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理解,我浅谈一下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保持理性增长,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的过快、过头、过分增长,提出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增长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基本生存需求,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控人口增长数量和男女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维持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高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发现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集中智力谋求科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有效治理经济发展后的废弃物排放,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在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延续
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摒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过失,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内涵,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作出新的解答,这并非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而是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80多年来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全新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发展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牢牢的把握住发展这第一要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怎样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理念发起了挑战,这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大时代背景,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方位论、主体论、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以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方位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结合中国国情,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欠发达,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低收入者的比重还很高,弱势群体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体系还不完善,初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公平,再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健全,三次分配机制还不够不科学,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还不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依靠“劳动红利”的产业经济模式还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地域经济发展成效还不显著,这些问题坚定了我们对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位不能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以“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统筹兼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来定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以人类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具体“人”的利益为本,把改善民生、尊重民权、为民服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共产党的执政思路、理念,切实作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借鉴前苏联、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建国29年(1949到1978)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正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的延续。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是不断修正、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不断自我扬弃的理论体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兼顾对外开放;统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兼顾城乡经济双向发展;统筹沿海地区经济高质发展,兼顾粗放型经济转型;统筹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兼顾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兼顾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统筹私有经济合法发展,兼顾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之路;统筹个体经济有序发展,兼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竞争机制改革;统筹行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创建行业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的限制。比如,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几亿中国农民还难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即使一些地方考虑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如一些地方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但保障水平也很低。中国的社会保障,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城市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几亿农民很少享受社会保障,这无疑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合格程度。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本性。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表明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引下,已经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发展之路。
总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重要手段,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促进了进一步的稳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的要求,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满足了中国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论科学发展观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毛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
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08级汉语言文学班
高敬宜 00859006 指导老师:王晓政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邓小平发展思想;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观点 ,是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一、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发展性质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推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思想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的名言,他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同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下,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的关键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与兴衰存亡的重要位置。
二、从“发展为民”到“以人为本”
在发展目的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为民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目的等问题。“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人为本”这一概念,但邓小平的发展观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他将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和精髓。“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普遍惠及人民。
三、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全面协调发展”
在发展模式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了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我们追求的“什么样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是这一内涵的重要来源。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这集中体现在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断之中。邓小平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中,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和自由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同时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要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作为载体和保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从“三步走”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思想。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台阶式发展战略,他反复强调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争取几年上一个台阶”。二是先富带后富战略。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三是抓重点带全局战略。“三步走”战略思想阐明了发展的速度、质量、比例及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既突出了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内涵,又明确将人的和谐发展、地区和谐发展、人际和谐发展、代际和谐发展切实地提上了发展日程,在发展的大思路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从“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
在发展目标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邓小平在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把“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历史任务之一。“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发展目标的高度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小康社会”主要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发展水平的要求,而“和谐社会”则反映出人类社会对物质和精神发展前景的整体愿望,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和美好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充实与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参考文献: [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论
申论金典语句----论科学发展观
1、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斗
2、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3、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康庄大道,只图眼前的发展是羊肠小道,损人利己的发展是歪门邪道,畏首畏尾不发展是死路一条。
4、科学发展,理解不难:少点新区,多点农田;少点工矿,多点青山;少点指令,多点交谈;少点盲目,多点稳健;少点作秀,多点实干!
5、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不端群众碗、不欠自然帐、不吃子孙饭。
6、科学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鼠目寸光;要实事求是,不要条条框框;要脚踏实地,不要揠苗助长。
7、擅长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推动力,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白费力,违背科学发展的人是阻碍力。
8、当清官、做好官,首先要有科学发展观;捧金杯、拿银杯,最后要看是否有口碑。
9、思想解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10、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一心一意,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心全意,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真心真意,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尽心尽意。
11、谋科学发展,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建和谐社会,当从一点一滴做起。
12、科学发展有“三要”,一要解放思想借巧力,二要与时俱进增实力,三要以人为本添活力。
13、不发展受罪,乱发展受累,只有科学发展才受惠。
14、以高瞻远瞩的科学眼光统筹规划,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推进发展,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埋头苦干!
15、不绷紧科学发展的弦,就弹不出和谐社会的调。
16、不思发展碌碌无为,急功近利难有作为,科学发展大有可为。
17、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科技创新增添动力,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同铸就民族魅力。
18、学习科学发展观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靠人,实践科学发展观惠人。
19、科学要靠务实者,发展还需苦行僧。
20、融科学发展之理,促和谐创新之举;践统筹协调之策,走持续为民之道。
21、宁可不作为,切莫乱作为。轻言交学费,其实是犯罪。
22、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科学发展决定未来。
23、科学发展,勿为名累;科学发展,勿为利锁;科学发展,勿为权迷;科学发展,勿为欲困。
24、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奔头,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劲头,落实科学发展有甜头。
25、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科学与发展息息相关。
26、发展,要围着“人”转;事业,要依靠“人”干;成果,要让与“人”享;和谐,要动员“人”建。
27、走科学发展之路建“惠民之州”,行以人为本之道谋“百姓之福”。
28、因地制宜定决策,科学发展谋出路。
29、服务人民是动力;解放思想有活力;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30、发展为科学添翅膀,科学为发展定方向。
3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聚全民之心,引全民之行。
32、观念新,铜变金;观念旧,铁生锈;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创中国新奇迹。
33、乘改革开放之“风”,扬以人为本之“帆”,握科学统筹之“桨”,行和谐发展之“舟”,登持续稳定之“岸”。
34、科学是发展的明灯,改革是发展的东风,人民是发展的动力,和谐是发展的支撑,文明是发展的象征!
35、发展不为人,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上去。
36、鱼虾绝,鸟兽散,鼓了钱包遭了难;讲科学,论发展,根治污染手不软。
37、投机取巧,发展不好;观望等待,发展不快。要想又好又快,必须讲究科学,实实在在!
38、科学吃透,发展吃准,和谐吃稳,科学发展才不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