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0: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亟需在学校和社会的正确指引下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次调查即以“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研究与剖析,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维权意识

调查人员:

调查目的:法律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而当前中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法律知识有所欠缺,且权利意识有待提高,多数大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者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了解,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起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包括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实地采访

查找图书馆、网络资料

调查人数:129 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正文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

A.国家宣传

B.自己阅读书籍

C.亲身经历

D.其他 2.您认为法律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权益

B.打击非法犯罪

C.规定公民义务

D.巩固统治阶级统治

E.说不清

国家宣传自己阅读书籍亲身经历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数量其他

分析:从以上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是通过国家宣传和自己阅读书籍这两种途径来了解法律知识的,相对而言,通过亲身经历而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的学生所占比重偏少,说明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多限于书本知识和宣传媒介,实际运用而得的法律知识相对较少。而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保护公民权益,打击非法犯罪,规定公民义务,巩固阶级统治的学生比例相应递减,极少部分学生说不清楚法律的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作用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且保护公民权益占最大比重。

3.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吗 A.会

B.不会 4.您去超市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5.你是否买过盗版产品? A.是 B.否 6.你怎么看待盗版? A对无所谓,对我有利 B是侵权行为,支持正版 C是侵权行为但还是会买

分析:从中我们发现,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的学生所占比重与不关注的比重几乎持平,去超市购物索要发票的习惯也只是有时会有,而对于盗版问题,94%以上的学生都有过购买盗版产品的经历,66%以上的学生明知道盗版是侵权行为但仍会购买。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极少不分学生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7.平时生活中您会注意运用法律维权吗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8.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 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9.您觉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没有法律无法解决问题

B.比较重要,我有时会运用法律 C.一般吧,我不得已时不会找法律

D.根本没有用

分析:虽然有50%的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实际上将近80%的学生很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权,这是一个矛盾的结果,说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渐成为一个口号式的措施。而41%的学生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有时会运用法律,29%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寻求法律的帮助,只有25%的学生认为法律的作用非常重要,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毫无用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

10.宪法一词您理解吗

A.基本明白

B.了解不多

C.听说过,不了解

D.没听说过 11.您是否能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

B.分不清

C.有时能 12您对知法犯法的人怎么看

A.可以饶恕

B.严惩不贷

C.视情况

分析:5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宪法一词基本明白,余下学生则对其了解不多或不了解。54%的学生能分清违法和犯罪,32%的学生有时能区分两者。58%的学生认为对于知法犯法的人要视情况而处置,39%的学生认为要严惩不贷。这说明大学生有个人的法律判断与理解,但是总体法律素质仍然不高。

13.觉得现在大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法律意识

A.自我保护

B.隐私保护

C.经济保护

D.其他 14 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A.教育不完善

B.老师家长没尽到责任

C.社会发展不够

D.其他

分析:从数据可见,78%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缺少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70%的学生认为缺少经济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而58%的学生认为缺少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三者之间的比重差距并不显著。66%的学生认为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有外部的教育原因和内部的自身原因,也有部分认为是社会发展不够。说明大学生自身能意识到法律意识欠缺这一问题,并能客观看待其原因。15 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A.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 B.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们没有保障 C.非常不平等

D.不知道 16.你认为法律能够切实维护您的利益吗

A.能,我有信心

B.不能,法律成为了有钱有权人的代表 C.暂时不能,以后会完善

分析:65%的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略有不平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保障。42%的学生认为法律暂时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但日后将会完善。34%的学生相信法律能维护自身利益,对法律有信心。而23%的学生则认为法律是有钱有权人的代表,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的认识,一方面也简介说明了目前法律的不完善之处。

结果概述:综上所述,证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观念不强,法律知识有所欠缺,整体状况堪忧。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部分学生甚至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现状有所不满,认为应有所改善,使其更加公平。

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

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又肩负着父母、老师、亲友和社会的希望,承受着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能否妥善解决心理生理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成长。另外,在种种现实压力下,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学习法律知识更为实际与重要,而且法律知识相对较为枯燥繁琐,缺少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没有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法律意识自然不会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非法侵害,大学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加以维护,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诉诸法律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浑然不知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而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只是流于形式。2.高校现行教育制度和模式的固有弊端

在进入大学的高等教育之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分数,只重视高考必考科目的理论学习,对法律知识不可能有深入系统的教育。宣传法律的途径也只是举办讲座,征文比赛等固有形式,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用较小。而据资料了解,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均进行了大力改革,社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理念和模式却一直未能与时俱进。过分重视法律基础教育而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一味侧重知识性与常识性的教育,考试要求也只是通过即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素质。3.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过分苛刻或溺爱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前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叛逆心理,后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藐视心理,都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当前正处在信息空前泛滥的时代,大学生尚未涉足社会,入世未深,对于各种纷杂的信息难以做成客观而理性的判断。不同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大有差异,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诱惑和条条框框的法律约束做出的反应也相应不一,整体呈现出的法律意识难免显得比较淡薄,素质也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真正知道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重视法律的作用,明白法律的意义何在,相信法律的力量。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较好的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

2.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不要认为法律事不关己,须知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法律知识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基础。我们要多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当法律问题真的来临时,不会茫然。

3.希望学校对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能够给予更多的关心,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同时多开设法律课程,举办相关的法律讲座,丰富同学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教育。应该说,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4.希望家长能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的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够更好的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为大学生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地采访报告

采访背景:浙大是个开放的校园,每天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校外人员,除了游览的游客,也有不少不法分子。每年开学时校保卫处都会接到同学报案,如东西被偷、被各种推销欺骗,还有同学被不法分子以兼职为由骗取高额财产。为更好的了解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我们请我们组的陈瑶同学去保卫处做了一个采访,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法律生活。校保卫处的肖利浩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记录见附录)

通过此次采访我们发现了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1.校园丢失财物频率较高,大都由于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校园里丢失财物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丢失的物品从几十块前到上千元的电脑,而丢失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同学们平时生活中的粗心大意。但丢失财物并不只是损失财产那么简单。在采访中,肖老师告诉我们,很多同学都曾意识过校园卡,它是同学们在校园里身份证,因而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校园卡干坏事。我们校园里就出现过很多起电子设备被盗的案件,都是学生的校园卡被不法分子拿到,然后进入教室行窃。所以在此肖老师提醒大家,丢失财物并非小事,希望同学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忽略很小的损失,往往就由于小的疏忽而酿成大错。而问题的侧面我们能够看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安全意识不够,还不能充分意识到其后果的严重性,这都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表现。财物丢失是对同学们财产权的侵害,同学们显然对此缺乏认识,这无疑说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财产安全意识不足。

2.丢失财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亟待提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即使同学们在丢失财物后向保卫处报案,保卫处也很难帮助同学们将丢失的物品找回,这让许多同学丧失了信心。肖老师说,部分同学在丢失财物时往往不会想到报案,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是自己单独行动,在寻找一段时间无果后,主动放弃;也有的同学想到了报案,但是因为找回的概率小,也放弃了报案。想不到报案说明同学们尚未形成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的习惯,法律意识很淡薄,没有认识的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虽然丢失物品不一定能够找回,但放弃报案是绝对不可取的,置之不理的态度只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因此我们看出同学们的维权意识不足,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遇到的问题。

针对此次采访的建议:

1.同学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不可大意。2.同学们要多学习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当他人侵犯自身权益时一定要有强烈的侵权意识,并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3.意识要明确的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意义,遇到问题要通过法律途径,不可自己鲁莽行事。要意识到法律就在身边,而不是将法律束之高阁。积极融入到法律生活中,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社会经验。

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为了同学们都能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此次调查我们还找到了法学院的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与此次采访相关的法律依据,并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在他们的帮助下,学到了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律意识。

此次学习内容主要以财产权侵犯为主,希望对丢失财物的同学们有所帮助(相关法律知识见附录)

总结

本次调查紧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一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个简单而初步的了解,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帮助。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们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会了有条不紊地安排活动步骤,学会了统筹计划与具体实施,学会了相互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本次调查活动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走访了学校保卫处相关人员和法学院的老师、学长,但活动调查对象仍是以浙大在校学生为主体,难免缺少代表性和典型性。此外,身为“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活动的成员,我们自身的法律知识仍然有待完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了解不够。所以,这次调查活动也引起了我们自身对法律的重视,相信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会更多地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且真正做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此次调查的目的。

附录: 一.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2011.12.22 采访对象:浙大保卫处 肖利浩 采访人:陈瑶

问:您好,我们想就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您几个问题,请问到保卫处报案的同学大都是什么原因?

答:来报案的同学大都是因为丢了自行车、手机、钱包、笔记本等等。问:那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情况的? 答:首先是给同学们备案,然后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同学们找回丢失的财物。虽然找回的几率的很小,但是这能让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提高警惕,保护好同学们的财产,同时提醒更多的同学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问:是不是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报案?

答:我觉得大多数同学会认为找回失物的可能性小选择不报案,其实这是纵容了不法分子,给了他们“自信”和“勇气”,这是不可取的。

问:您对同学们有些什么提醒呢?

答:在校园里丢手机、钱包、自行车等常常是因为同学们保管不善,随意摆放,因此随时检查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按规定停放自行车是避免财产损失的有效方法,有的同学就是随意停放自行车,回来发现找不到了,就慌着报案。另外,把笔记本带到图书馆的同学在离开座位前,要确保自己的电脑被值得信赖的人看护,或者将电脑随身携带,有很多同学就是把电脑往桌上一放就去找书或者吃饭,没有注意周围的可疑人员;宿舍门也要随时关好,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遇到有人介绍兼职时,一定要查看证件,签署有效合同,一旦有怀疑要请求保卫处的保护。同学们还应该保管好自己在校园里的身份证-----校园卡,因为很多地方都是靠校园卡识别身份,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校园卡干坏事,我们校园里就出现过很多起电子设备被盗的案件,都是学生的校园卡被不法分子拿到,然后进入教室行窃。此外,你们有没有有关法律的课程?现在的大学生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是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很差,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才是真理。

(采访):我们正在上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希望能了解到更多法律知识。谢谢您!

二.相关法律知识学习

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

(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2、盗窃罪故意的内容包括行为人明确地意识到其盗窃行为的对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财物。行为人只要依据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常识,推知该物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谁,并不要求行为人有明确、具体的预见或认识。如放在宿舍外的自行车,河中一群暂时无人看管的鸭子,客车行李架上的行李等。如果行为人过失地将他人的财物误认为是自己的财物取走,在发现之后予以返还的,由于缺少故意的内容和非法占有的意图,不成立盗窃罪

处罚根据本条规定,本罪有3个量刑幅度,即: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修订)。

所谓“数额较大”,根据《解释》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百元至2千元以上。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其数额较大的起点为25份。另外,根据《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盗窃国家三级文物的,亦应依本幅度量刑即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判处罚金,根据《解释》第7条规定,应当在1千元以上盗窃数额的2倍以下判处罚金;对于依法应当判处罚金刑,但没有盗窃数额或者无法计算盗窃数额的犯罚分子,应当在1千元以上10万元以下判处罚金(下同)。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本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所谓数额巨大,根据《解释》,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千元至2万元以上。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其数额巨大的起点为250份。其他严重情节,是指除数额巨大以外的其他严重情节。根据《解释》第6条第3项之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盗窃金融机构的;(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4)累犯;(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另外,根据《解释》第9条第l款之规定,盗窃国家二级文物的,亦应依本幅度最刑即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犯本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所谓“数额特别巨大”,根据《解释》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其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为2500份,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是指除数额特别巨大以外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根据《解释》第6条第3项之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巨大”的起点,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盗窃金融机构的;(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4)累犯;(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另外,根据《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盗窃国家一级文物的,亦要依本幅度量刑即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参考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修正案

(八)》等相关法律书籍 备注:感谢校保卫处肖老师的合作及法学院同学们的帮助

成员分工:

第二篇: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

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但是由于法制教育的不足,他们的法律意识可能不成熟。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比例持续上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此,我们小组以惠州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违法,犯罪 前言:

1.调查时间:2015年5月 2.调查地点:惠州学院

3.问卷调查参加者:惠州学院学生

4.调查背景: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民族发展的重任,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代表了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但是由于社会经验和法制教育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其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成熟,虽然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阶段,但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世界观。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跟社会要求存在的一定偏差。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法律知识不予重视,他们的虽然有正义感,但是法制观念偏弱,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选择沉默,而不是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受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被动接受法律教育,这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得不到提高。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7%,同社会犯罪相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和危害没有质的区别,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状况令人担忧。5.调查目的及意义:

1、对惠州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的客观的调查,一定程度可以窥见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从而了解到大学法制教育的成效如何,可以为大学法制教育改进提供思路与方法;同时,大学生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介于学校与社会之间,也是即将会踏入社会,而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从年龄与阅历来说,思想上仍未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通过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针对性地给予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与举措,增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在自觉性,这于大学生踏入社会有益,于社会亦有益。

2、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将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国以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关乎未来我国依法治国是否能实现;另外,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也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与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6.调查方式:我们通过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共收集问卷80份。通过分析从而得到结论。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请先选择个人信息: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学一年级 B 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3您在上大学之前生活在

A城市 B农村

4您是否有观看法制节目或阅览报刊的习惯?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5您所知道的法律法规的来源于 A法律书本 B学校教育 C报刊电视

6您认为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强 B不强 C不清楚

7您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

8若在日常消费中您索要发票,商家拒绝开发票,您会 A索性不要发票,反正东西已经买了 B不要发票,但要求商家给予一定的好处 C向当地工商部门检举

9当你参加勤工俭学时,你有会向用人单位签署合同吗 A 会 B 不会 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1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制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A是 B否 C不清楚

13对坦白我们有规定可以从轻处罚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4您对自己掌握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是 A匮乏 B一般 C丰富

15通过这次调查你觉得你有必要提高法律知识吗 A有 B没有

调查分析:1.从回收的网上问卷的大学生的构成比例来看,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多出三分之一多;大一的学生占了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大多数;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例相对平衡。

这与惠州学院内大学生男女比例的情况有关,也与我们这次调查方式单一有关; 所以本次调查结果更侧重反应大一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情况。

2.绝大多数大学生偶尔会看关于法制的报刊或电视,其中没有看过的大学生比例还比经常看的大学生比例高出一点;而根据问卷可以知道,大学生认识法律法规的渠道虽然有不少来源于学校教育,但更多的是来自报刊电视与法律书本;

大多数大学生清楚自身法律意识不强,表现在超过一半多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向商家所要发票,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时不会跟用人单位签署合同;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的经历。

以上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增强,学校教育要更加重视;

大学生对于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自觉性不够,以致可能会使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这可能与大学生很少有使用到法律武器的经历有关,接触法律的几率小,导致的不重视;所以学校的法律教育要贴合生活。

3.通过对大学生基本法律知识的提问,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但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是一般的;通过此问卷的提问后大多数学生有想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自觉。4.总体上,我们因调查方式单一,调查学校只有惠州学院的局限,导致调查的大学生群体有局限性;但依然可以得出因为学校法律教育不足,大学生平时主动接触法律少,还有,因为大学生生活阅历少,主观上可能认为使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离自己生活较远,大学生虽然有基本的法律知识,但法律意识依然不强的;通过此问卷的调查,大学生有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自觉性,此自觉性可以得到增强。

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

1.大学生大多数都比较重视专业课,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就业问题。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这些公共课比较不重视,他们没有意识到法律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2.不少大学生认为法律相当枯燥,所以他们对法律没有兴趣。思修课大多数都是开卷考,他们觉得随随便便抄一下书就能通过考试,因此他们的法律知识不牢固。

3.部分大学生是从农村出来的,当地的法制教育可能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法治氛围不够浓厚。相比起大城市,农村比较淳朴,发生的违法犯罪事情也比较少。

4.大学生缺乏生活阅历,觉得违法犯罪离自己比较远,自己更不可能干违法犯罪的事情。5.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法律教育也只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而且课时也比较少,对这门课程的考试要不严格。课堂上讲得都是理论知识,使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造成他们对法律知识印象不深刻。学校关于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也比较少。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丰富和法律兴趣的培养。学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的灵活多变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2.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3.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鼓励大学生自身多接触有关法律的书籍,电视栏目,报刊等,课堂上老师多给予学生表达他们对法律的看法或疑问,相互共同探讨,触发思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吸收法律知

此次调查的总结

1.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大学生生活中的法律意识的体现不乐观;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不强的,这与学校法律教育欠缺与学生本身不重视等因素有关,因此,学校应更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大学生的自觉性也得提高。

2.我们应该有所忧虑,近些年以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虽然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但这个结果是与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不高有关的,虽然大学生已经不是青少年,但肯定的是有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对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主要还是通过学校教育,但大学只有四年,四年的法律教育,但一般不到四年,这与大部分大学生之前十多年学校法律教育的缺失相比,能弥补多少是一个未知数;虽然研究主题是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的调查,但若要不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过于担忧,那么从小学开始,便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因为亡羊补牢虽正确,但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羊没了。

第三篇: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

1.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道路优先通行权。(√)

2.虽在我国境内无住所,但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个人,也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3.大学生应该遵守宿舍管理规定。按时熄灯就寝,不喧哗、打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不损毁和私自拆装宿舍设备;不留宿异性(√)

4.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5甲将乙交自己保管的笔记本电脑卖与不知情之丙,并已交付。乙发现后可以向丙索回,丙只能向甲请求返还不当得利。(×)

6.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故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应该说明理由,不予受理。(×)

7.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1.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利制定基本法律(√)

3.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4、书写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现病史时,首先应对本次住院前经过进行小结,然后再书写本次入院的现病史。(√)

5、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主要责任。(×)

6、在我国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言论自由(√)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篇: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

第一轮(判断题)

第一组: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但亲属间形成的财产共有和分配等横向财产关系则不属民法调整。(×)

3.法人与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资格都是法律赋予的,故二者的权利能力应相同。(×)

4.名称权是人身权,所以法人与自然人的名称权都不可转让。(×)

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6.无效的法律行为自始无效;可撤销的法律行为,从撤销起失去效力。(×)

7.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一经结婚即须辞职”的条款无效,是采用了当然解释的方法。(√)

8.宣告死亡后,被宣告人的民事主体资格丧失,产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宣告失踪后,被宣告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并不丧失,仅发生设置其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后果。(√)

第二组:

1.我国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生活不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残疾生活补助费应根据伤残等级,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补偿30年(√)

3.无效的法律行为不发生任何民法后果。(×)

4.租赁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5.权利能力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因没有行为能力,就不能实现其权利能力。(×)

6.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民事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

7.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属于强行规定。(√)

8.人格权与物权一样都具有支配性。(√)

第三组:

1.居住用地使用权最长期限是70年。(√)

2.物权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3.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

4.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5.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

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6.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7.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可以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

8.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

第四组:

1.典权是我国所特有的物权类型。(×)

2.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

不承担责任。(×)

3.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4.人权就是公民权。(X)

5.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一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X)

6.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根据法律规定其在监狱服刑期间仍享有选举

权。(√)

7.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8.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适当收取杂费。(×)

第五组: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

或者工会讨论通过。(×)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

头协议。(√)

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

期。(×)5.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6.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

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在对外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校不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

8.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

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没有责任(√)

第六组:

1.环境权是属于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公民均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公民的概念和人民的概念相比人民的范围要比公民的范围广。(×)

4.我国确定国籍的原则是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相结合。(√)

5.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申请人所在地的县、市公安机关。(√)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上的一律平等。(×)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又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权

利。(√)

8.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

第七组:

1.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反悔的不可以

依法提起诉讼(×)

2.同一劳动者只能适用一次(√)

3.“自理”条款无效(√)

4.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2次,记录时间应

当具体到分钟。(×)

5.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6.劳动合同的某一条款无效,将导致整个劳动合同无效(×)

7.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将终止劳动合同(√)

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轮(选择题)

1.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

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C)。

A、进口许可证B、进口药品许可证

C、进口药品注册证书D、新药证书

2.劳动合同法施行的时间为(B)

A、2007年1月1日B、2008年1月1日

C、2007年7月1日D、2008年7月1日

3、名称权是(C)。

A.公民享有的人格权B.自然人享有的身份权

C.法人享有的人格权D、法人享有的身份权

4、我校某学生得知汶川灾情后,将自己积攒的50 元零花钱捐给灾区。这是他

在行使自己合法财产的(D)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指的各级各类学校,不包括哪种?(C)

A、学前教育B、普通初、中等教育

C、地方教研室D、特殊教育

6.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C)。

A.防范意识B.道德素质C.法制观念D、价值观念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D)。

A、所有权B、支配权C、处分权D、继承权

8.下列选项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A)。

A.法律法规B.计算机软件

C.舞蹈作品D.即兴演讲

9.医疗事故罪的主体是。(C)

A、医生B、医生或药剂师

C、医生、药剂师、护士、技术人员D、医生、药剂师、护士

10.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______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A提出请求时B判决生效时

C损失发生时D财产生成时

11.侵权责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几年几月几日通过,自几年几月几日起施行。

A 2009 12 26, 2009 7 1B 2009 7 1, 2009 12 26

C 2009 12 26, 2010 7 1D 2009 7 1, 2010 12 26

1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C)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危害行为的能力

D、意识和意志能力

13.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1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15.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D)。

A、9月9日B、10月1日C、10月9日D、12月4日

16.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条规定的是著名的A一赔偿金原则B同命不同价原则

C同命同价原则D同时死亡原则

第五篇: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调查问卷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同时也为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畅想,寻求依法治国的关键。现阶段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农村问题仍然是主要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社会的现代化。所以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上认识的变化尤为重要。通过对周边村庄的实地考察,深入走访,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研,最终掌握了相关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本文具体阐述了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并做出相应的未来预测,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切实改善农村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农村 法律知识 普及程度

一、调查概况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如今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我们国家占据了将近70%的人口,农民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我当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乃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农民问题依旧关系着我们的民生国。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农村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已经解决的温饱问题,即将面对的便是如何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2 调查对象的选择: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广大农民群众,包括曾经接受过法律服务和没有接受过法律服务两大类。我们觉得这种分类十分有必要,一方面前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反映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后者在农村占绝大多数,更具代表性。这对我们了解农村法律服务的真实面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未接受法律服务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遇到法律纠纷,而是到底是何种原因是他们与法律服务擦肩而过?追寻其中的原因,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访谈对象是对村干部。主要是为了了解法律知识普及的现状,以及在满足农村法律需求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农民访谈不同的是,这部分访谈大多不是以正式方式进行的,往往是闲聊时候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具有可信度。第三部分则是外出务工者,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同样需要接受法律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近些年来时常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法行为的发生,这样的时间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我们此次调研的选择范围。总体而言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11.3 调研内容:此次我们调研内容大体上从两个方面两即权利和义务展开。这里所说的权利和义务与我们往常的理解不同。它是指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相互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相 信法律相信社会的公正,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制建设才会更进一步。义务是指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义务,处处忍让则会使得人们对维护自己权利的淡忘,这样同样会助长侵犯权力行为的泛滥,我们要利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来维护社会的法制,每个人维护自己的权力其实就是对我们社会法制建设的帮助。这两条主线贯穿了我们整个调研的始末。

1.4 调研方法的选取:在这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与面访相结合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问卷调查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没有因为调研群体的特殊性而影响它应有的作用。它是我们了解基层法律知识普及现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进行的基层调查之前,我们不应该受到某些传统思想的误导认为:必须正视被调查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社会调查常识的现实,从而认为应该少用书面调查的形式。但是事实上这些看法都是很不对的,是对基层群众的固有偏见。我们调研过程中接触过的农民已经与我们原来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了,文化程度有比较大的提高,也接触了比较多的外部信息,他们普遍对外部信息比较关心,社会常识也有着比较好的了解。对我们此次的调研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敬而远之,相反很热情的配合我们的调研。为我们调研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5 调研优势及说明: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农村人口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低于城市,所以选择农村作为突破口借以寻找中国走建设法治社会道路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鉴于我们国家选择走法制建设的道路,应该先从农村着手,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这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基石,也是施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切入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依法治国这一国策的施行奠定了基础。所以加强农村法律知识普及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共十八道题目,都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问题本身没有正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此次调研我们选取了60个调查对象。从回收的问卷中看,男性有34人,女性26人,分别占总体的56.7%和43.3%。按发放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以下是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

1.您认为以下哪一部或哪几部法律与你的关系最为密切()A刑法 B民事诉讼法 C财产继承法 D土地法 E 婚姻法 F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数据分析:调查中发现,大家对于自己比较了解和关注的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占了26.67%,再就是继承法和土地法各占16.67%和13.33%。关注比较少的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这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2.法律是否在您脑海中形成了认识?

A 完全形成 B 形成了一点 C还没形成 D 没有概念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法律在人们的脑海里面已经形成意识的占到73.33%,这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很多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求助于法律而不仅仅只是沉默或者使用暴力。但是其中有60%的人觉得法律在他们的脑海里只形成了一点认识,这个我们要引起重视,可以对它们好好加以利用,将他们转化成更为乐观的。剩下26.67%的人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这个要在以后将之加以转化 3.您平时会主动关注法制节目吗? A 经常,而且很喜欢 B 偶尔,喜欢程度一般 C 没有,不喜欢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总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这种现象也对我们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

4.您主要通过哪种或哪几种渠道了解法律信息()A 通过电视节目 B 通过相关报纸书籍 C 通过互联网 D 通过和别人的交流 E 现场宣传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法律信息的村民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9%,另外通过相关报纸书籍和互联网了解法律信息的分别占了19%和11%,这个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现场宣传的虽然仅仅占据了6%,但是通过访谈得知它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能让人较深的印象。村民对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欢迎的,相信在以后通过这种了解法律信息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

5.您觉得您对法律了解多吗? A 了解较多9% 4 B 了解一些84% C 一点都不了解 7%

6.生活中往往有“人情大于国法”的现象,您的看法是 A 赞同 B反对 C不完全对,看情况而定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有26.67%的人赞同人情大于国法这一观点,13,33%的人持反对意见,绝大部分人认为这个还需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个现象还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情味比较重。很多情况下确实存在法理不外乎人情的情况,所以大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 7.您知道有“法律援助”吗?

A知道 B 知道且了解 C 只是听说过 D 不清楚

数据分析:大部分人还是知道有法律援助的,但是知道且了解比较多的占20%,13.33%的人只是停留在听说过而已,剩下的16.67%则是不清楚有这么个东西,在访谈中我们提起的时候他们依旧觉得比较新鲜。这也间接的说明了这方面的宣传还是不到位,真正知道且了解的只占了20%,相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8.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保护人民的权益

B 规定人们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管理人民)C 维护社会次序(惩罚犯罪)D 统治阶级的工具(管理国家)F说不清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法律的作用还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规范人们的行为、惩罚犯罪以及管理国家的工具分别占13.33%、20%、16.67%,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均衡,有多种认识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说明目前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在以后的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9.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协商解决

D 惹不起,还是忍忍吧,自认倒霉 E根本不在意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当自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56.67%的人会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23.33%的人会选择通过关系协商解决,通过武力和自认倒霉的各占6.67%,这个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个过程也更加合法化了,已经不是原先单单的通过武力和保持沉默,说明大家自我保护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懂得如何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10.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有什么看法()A 很完善,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B 还不够完善,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C 不完善,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D 没有想法

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可知,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认为目前法律制度很完善和没有想法的各占13.33%,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法律要想真正做到公正公平还有一段路需要走,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广大人民切实感受到它的逐步完善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变化。

11.您觉得通常所说的“民告官”获胜的机会大吗?()

A 根本不可能 B 机会很小, 但还是有可能的 C 只要有理就能获胜

数据分析:对于民告官大家普遍认识是获胜机会很小,但还是存在可能性的占总人数的56.67%,而认为根本不可能和只要有利就可以获胜的分别占26.67%、16.67%.这也说明了大家一个普遍的心理,民告官确实比一般的案件更有难度,自信心明显不足,民告官民明显处于弱势,虽然有时候更有理。只是因为这样的案例胜的例子比较少,大家找不到可以倚靠的 先例。但是还是对法律抱有信心觉得还是有可能的。另一部分人里面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便认为完全不可能,都是官官相护的,底层人民总是被欺压,这样就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虽然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认为只要有理就可以获胜只占了一小部分,他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对法律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法律的拥护者

12.您认为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对法律的有效施行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 C群众监督

D执行机关自我约束 E其他

数据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有26.67%的人认为应该由党委政府等领导机关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另外有13.33%的人认为新闻舆论也应该起到监督作用,这个方式的监督还是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13.您认为法律对于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怎么样? A 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重要 D不清楚

数据分析:有96.67%的人认为法律对于自己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说明绝大部分人还是肯定了法律在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为非常重要的占到了53.33%,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示,大部分人对法治发展的未来还是有着很大的期待的。14.必要时您会主动到法院起诉,主动寻求司法帮助吗?为什么?()A会,它很有效 B不会,成本高 C有时会,毕竟太麻烦 D不会,没用

数据分析:对于寻求司法帮助的主动性,有40%的人认为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因为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了,他们可能会负担不起,其次是33.33%的人觉得太麻烦了有时会选择主动求助,只有16.67%的人认为它很有效,会主动寻求帮助,10%的人觉得他们不会去主动寻求,因为没有什么用。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寻求司法帮助的成本对于农民群众来说也许还是有些高昂,而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这让73.33%的群众选择不会主动寻求司法帮助,虽然他们心底里想这么做,他们有法律意识,但是最后迫于压力选择被动。倘若可以把费用和程序这些问题解决,我相信主动寻求司法帮助的比例会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也对法治进程顺利实现有很大帮助

15.如果您的工资被老板恶意拖欠,您可能会采取以下哪种或哪几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不断纠缠 B找人教训报复他一下 C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算了,自认倒霉

16.您最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法律知识? A 关于治安管理方面的规定 B 关于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 C 关于权利与义务方面的法规 D 关于各种常用法律法规的基本介绍

数据分析:这道题的问卷调查现实的还是比较均衡的,因为随着村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的欲望还是表较强的,希望能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17.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

A 在公共场合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图板展览及张贴普法宣传画 B 定期开办有关法律知识讲座 C 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录像,电影)D 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E 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人们还是倾向于遇到问题时通过电话咨询,这样比较方便,占了调查总人数的40%,另外各有20%的人支持顶起进行法制宣传展览和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来普及法律知识,选择举办知识讲座的人只有6.67%,他们觉得这个比较死板枯燥乏味,效果不显著。有13.33%的人选择新兴的法律知识趣味竞赛来普及法律知识,寓教于学,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

18.您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下列哪些因素最为重要(可多选)A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C 加强立法 D 加强农村执法和司法

E深入普法 F 健全、落实村民自治 G 其他

数据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有24.14%的人认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法律意识的前提,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石。有20.69%的人认为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深入普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17.24%的村民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法律意识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谈这些才有实际的意义。另外有13.79%的村民认为加强立法和健全落实村民自治也对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有所帮助。

三、调研总结

总体来说按回收问卷的基本情况来看此次调研结果基本处于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具有比较高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调研的结果可以大体上反应目前农村法律知识普及情况。纵观调研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村民的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说明近些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对法律的认识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不再单纯片面的看待问题。近些年来在农村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制类节目,差不多占据了调查总人数的89%,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开始更加关注法律,法律意识相比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村民在关注法制类节目的同时,自己对一些法律问题可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关注法律信息的比例正在呈现上升趋势。这些现象都对我们加快法治进程有很大的帮助,以上这些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通过问卷和访谈,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应亟待解决。比如说当村民遇到侵害到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时很多人会想到司法求助,但是由于司法求助的成本比较高而且程序比较复杂,会让许多村民忘而却步。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这也可以在近些年来农民工讨薪难等问题中有所体现。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法律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如何利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村民相互之间的矛盾。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现今农村对计划生育法的关注度虽然相比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面访交谈得知,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依旧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占上风有比较大的关系。

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到,有73.33%的村民认为目前的法律依旧不完善,有待提高,没有很好的保障底层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弥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法律的有效施行应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希望在以后的法制宣传中,更要彰显法律公正的地位,重新给我国的司法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形象,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以便让法律切实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四、调查建议

1、创新普法新形式。开展普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鼓励满足农民的学法愿望。极大的调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学法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把普法教育与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先进个人评比结合,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增强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2、可以建立一个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体系。通过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定期面向农村开展一些大学生暑期下乡活动,对村民进行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学校和农村之间建立一个良性互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法律人员短缺的局面,弥补相关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3、探索普法工作新方法。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农村所在地区开通电话咨询热线,配备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人员对村民日常遇到的问题给与解答,给条件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另外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图片展、组织群众业余时间观看法律宣传片。定期开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各方面的法律专家,大家自由提问,可以与法律方面的专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提高针对性。

注释:[1] 鹏 飞.《当前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2009-9-10 10-51-13

[2] 李 智.《中国农村法律知识普及读本》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日)

------2012

年8月10日

下载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法律知识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法律知识演讲稿(大全5篇)

    为了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大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提示:请把答案工整的写在小括号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 食品、酒类、______广告的内容......

    大学生法律知识座谈心得体会

    大学生法律知识座谈心得体会一、普法内容和方式有幸聆听杨阳学长为我们带来的法律知识座谈,据此我们得到了关于暑假支教过程中留守儿童普法教育和遇到的法律问题的初步印象。......

    大学生法律知识座谈心得体会(大全)

    大学生法律知识座谈心得体会 大学生法律知识座谈>心得体会一、普法内容和方式有幸聆听杨阳学长为我们带来的法律知识座谈,据此我们得到了关于暑假支教过程中留守儿童普法教育......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晚上好。亲爱的各位同学:青春如歌,激情似火,知识作伴显蓬勃朝气;学法用法,与法同行,法律护航铸人生精彩。这是青春飞扬的季节,这是依法治国的时代,秋风送爽,金......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目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单选题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依法不享有下列哪个权利:( C ) A. 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目

    法律知识竞赛单选题目 1、下列哪个不属于国家实行的学位制度?( D )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2、下列不属于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 D ) A. 配偶 B. 私生子......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我是主持人王升 女:我是主持人依依 男:青春如歌,激情似火,知识作伴彰显蓬勃朝气; 女:学法用法,与法同行,法律护航铸就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