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第二专题:
论“税收工作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 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摘自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二是切实掌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要正确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落实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5月在总局理论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
三、论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目标。一是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十五”期间,税收收入要继续保持与经济(GDP)同步增长或略快于经济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级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和征管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人世后新的开放形势,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三是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特别是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水平。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征管法制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税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7月在北京等地调研时的讲话)
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
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局提出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把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既要大力组织收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又要实现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切实抓好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这四方面重点工作。四是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加强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把各项税收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上取得新进步,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取得新收获,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果,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税收工作实践,推动税收事业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要做到:必须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
4、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两基”就是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抓好“两基”是落实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提高税收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具体体现。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手段,培养管理人才,建立强化管理基础的长效机制,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 工作上的讲话)
五、论税收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六个方面指导税收工作实践。一是明确税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自觉落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各项税收工作,在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很好地贯彻、体现统筹兼顾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努力组织好税收收入,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三是积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根据“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的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下岗再就业等各项税收政策,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四是积极稳妥地分步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五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抓住评估和监控,这是税收 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当前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等几方面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最终实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要大力推进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要关心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中西部地区税务干部工作和生活面临的一些困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新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6月在司局级干部轮训班上的讲话)
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第一,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第二,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税收改革 是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形势发展,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税收改革,增强税收事业发展的动力。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大力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构建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深化干部人事和劳动分配等内部管理改革,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稳步推进。
第三,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强化科学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征收、管理、稽查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人机”结合,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克服粗放式管理,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在优化服务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税收工作本身的基本目标。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以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实行源头控制,标本兼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眼于加强对税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促进税务干部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加强对税务干部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增强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 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自2003年12月24日谢旭人同志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税收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04年税收工作的基本目标。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5年税收工作的目标。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 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协调增长,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通过深化税收改革,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四项重点。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要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大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二是稳步实施税收改革。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认真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三是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实施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大力规范内部行政管理。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新年贺词)
“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执政水平和行政能力,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提出的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工作。明确三项目标,就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改革完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增强税务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围绕税收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五个建设,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六个能力,就是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这个工作思路,是总局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税务部门实际提出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摘自钱冠林同志2004年12月26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论,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六大观念。一是大局观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法治观念。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收执法,强化执法监督,搞好执法考核,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创新观念。坚持从时代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四是效率观念。切实强化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税收。五是服务观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优化纳税环境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做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六是责任观念。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4
“34字”税收征管新模式。对征管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涵盖了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税收征管的内在规律。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纳税人申报后税务机关就要依法对申报进行审核,开展征收工作。税务机关的服务以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咨询服务、文明服务为基础,体现在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而忽视必要的管理。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防止片面强调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有了信息化手段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
“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实行集中征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避免影响税源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要防止把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简单等同于税款的集中征收,片面地根据信息集中程度收缩机构。“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
“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四项根本标准。一是执法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征收率高。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作为参考指标,近期要保持税收(分解为各税种)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宏观税负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三是成本降低。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四是社会满意。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税务形象日益改善。上述四个方面,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根本标准。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党组认真总结多年来税收工作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工作;明确三项目标,一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三是加强税务系统执政能力建设,使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其中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这四点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的主题。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7月4日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六、论税收工作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把握指针,明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明确税收工作宗旨,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事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
第二,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税务部门是国家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税收作用,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扎实推进四方面重点工作,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全面提高税收工作水平。
第四,抓好两基,打牢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工作和管理基础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立足基层狠抓管理基础,推动税收工作 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固树立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观念,认真落实34字征管模式,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征管查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人机”结合,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切实加强基层和干部队伍“五个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第五,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风好则事业兴,作风差则事业衰。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要坚决防止抓而不紧、浮而不深、粗而不细、华而不实,做到抓紧、深入、细致、务实。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处理好机关内部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上级税务机关与基层税务机关之间、国地税局之间的关系,形成税收工作合力。
(摘自2004年12月24日谢旭人同志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二篇:论科学发展观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毛概论文
论科学发展观
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08级汉语言文学班
高敬宜 00859006 指导老师:王晓政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邓小平发展思想;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观点 ,是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一、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发展性质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推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思想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的名言,他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同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下,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的关键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与兴衰存亡的重要位置。
二、从“发展为民”到“以人为本”
在发展目的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直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为民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目的等问题。“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以人为本”这一概念,但邓小平的发展观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他将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和精髓。“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普遍惠及人民。
三、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全面协调发展”
在发展模式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了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我们追求的“什么样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是这一内涵的重要来源。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这集中体现在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断之中。邓小平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规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中,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和自由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同时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要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作为载体和保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从“三步走”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思想。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台阶式发展战略,他反复强调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争取几年上一个台阶”。二是先富带后富战略。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三是抓重点带全局战略。“三步走”战略思想阐明了发展的速度、质量、比例及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既突出了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的发展内涵,又明确将人的和谐发展、地区和谐发展、人际和谐发展、代际和谐发展切实地提上了发展日程,在发展的大思路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方面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从“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
在发展目标上,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邓小平在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时,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把“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历史任务之一。“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发展目标的高度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小康社会”主要体现了人们对物质发展水平的要求,而“和谐社会”则反映出人类社会对物质和精神发展前景的整体愿望,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和美好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充实与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参考文献: [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论
申论金典语句----论科学发展观
1、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斗
2、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3、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康庄大道,只图眼前的发展是羊肠小道,损人利己的发展是歪门邪道,畏首畏尾不发展是死路一条。
4、科学发展,理解不难:少点新区,多点农田;少点工矿,多点青山;少点指令,多点交谈;少点盲目,多点稳健;少点作秀,多点实干!
5、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不端群众碗、不欠自然帐、不吃子孙饭。
6、科学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鼠目寸光;要实事求是,不要条条框框;要脚踏实地,不要揠苗助长。
7、擅长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推动力,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白费力,违背科学发展的人是阻碍力。
8、当清官、做好官,首先要有科学发展观;捧金杯、拿银杯,最后要看是否有口碑。
9、思想解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学发展,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10、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一心一意,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全心全意,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真心真意,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尽心尽意。
11、谋科学发展,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建和谐社会,当从一点一滴做起。
12、科学发展有“三要”,一要解放思想借巧力,二要与时俱进增实力,三要以人为本添活力。
13、不发展受罪,乱发展受累,只有科学发展才受惠。
14、以高瞻远瞩的科学眼光统筹规划,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推进发展,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埋头苦干!
15、不绷紧科学发展的弦,就弹不出和谐社会的调。
16、不思发展碌碌无为,急功近利难有作为,科学发展大有可为。
17、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科技创新增添动力,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同铸就民族魅力。
18、学习科学发展观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靠人,实践科学发展观惠人。
19、科学要靠务实者,发展还需苦行僧。
20、融科学发展之理,促和谐创新之举;践统筹协调之策,走持续为民之道。
21、宁可不作为,切莫乱作为。轻言交学费,其实是犯罪。
22、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科学发展决定未来。
23、科学发展,勿为名累;科学发展,勿为利锁;科学发展,勿为权迷;科学发展,勿为欲困。
24、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奔头,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劲头,落实科学发展有甜头。
25、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科学与发展息息相关。
26、发展,要围着“人”转;事业,要依靠“人”干;成果,要让与“人”享;和谐,要动员“人”建。
27、走科学发展之路建“惠民之州”,行以人为本之道谋“百姓之福”。
28、因地制宜定决策,科学发展谋出路。
29、服务人民是动力;解放思想有活力;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30、发展为科学添翅膀,科学为发展定方向。
3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聚全民之心,引全民之行。
32、观念新,铜变金;观念旧,铁生锈;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创中国新奇迹。
33、乘改革开放之“风”,扬以人为本之“帆”,握科学统筹之“桨”,行和谐发展之“舟”,登持续稳定之“岸”。
34、科学是发展的明灯,改革是发展的东风,人民是发展的动力,和谐是发展的支撑,文明是发展的象征!
35、发展不为人,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上去。
36、鱼虾绝,鸟兽散,鼓了钱包遭了难;讲科学,论发展,根治污染手不软。
37、投机取巧,发展不好;观望等待,发展不快。要想又好又快,必须讲究科学,实实在在!
38、科学吃透,发展吃准,和谐吃稳,科学发展才不吃紧。
第四篇:论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要想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应搞好“五个结合”:
一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根本方法也是解放思想。只有把解放思想贯彻始终,实现科学发展才有根基,才有保障。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消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坚决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认识的升华,就不能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思想障碍、引领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而科学发展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思想解放,为继续解放思想提供理论遵循,拓展思路,指引方向。解放思想必须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把握科学发展的取向,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离开了科学发展的内核,解放思想就会失去目标,甚至偏离方向、误入歧途。科学发展赋予解放思想崭新的内涵,推动解放思想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从而为解放思想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在解放思想过程中谋求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实践中推动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拓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二是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全党同志都应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掌握其人民性、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前瞻性等重要特性,在弄懂弄通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密切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三是运用理论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比如,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难题。
四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曾于1943年6月1日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一样,必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主体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意识,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取得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由原来习惯于替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彻底改变“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不知道干部在干些什么”的怪现象。五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既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良好的作风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党员干部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相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现在总的看,党员干部表率作用是好的,但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作风飘浮;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态浮躁、追名逐利;脱离实际,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讳疾忌医,刚愎自用;贪图享受,情趣低下;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与科学发展观极不相容的。因此,我们应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使党风廉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科学发展观在博弈世界中运动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文化进步的方向
进步是自然界中神秘的概念,任何生物都是沿用这一条件和大自然保持着同步,如果失去方向就会停滞,就会在方向的尽头消失。
科学发展观的进步不再是自然界无目的、无明确方向的演化,而是把马克思的革命斗争思想演化成了改革开放,又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演化成了心物二元论的博弈实体文化。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创新的文化成果。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一个精神的文化世界。《博弈圣经》对精神作了陈述:“我们把主体的瘾魂,用气质自由合成的唯一个性,看成精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在每个人精神上的活动会制造一切文明,并对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它的各种观念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扎根于人民心中。它为生产力的博弈创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和社会面貌。它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潮流,迎接全球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挑战。在具体问题上,它把正理作为经济行为的导向,用道德与博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文化融入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可以说,科学发展观这个先进文化的方向才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应该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博弈圣经》对内涵曾这样描述:“内涵是主体里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把它的精神内涵落实到具体事件中,归为一个博弈实体,然后用科学精神、用心物二元论的平行法则实践区分出实体与性质,以此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
任何矛盾和斗争的文化形式,都是一次向前,矛盾论却有可能使经济停顿。未来的经济不完全是掠夺经济,而是道德与博弈经济,也是博弈实体经济。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区分,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因而,谁掌握了博弈知识论,谁就掌握了个人的先进生产力。这样,他会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展开竞争,追求民族个性、民族自信、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民用道德与博弈的知识权衡利弊,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大小、多少、好坏,从而作出正理的选择。不能再用矛盾论这种简单的方式认识事物,而应该用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更广泛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涵,识别博弈实体的文化和更复杂的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高层的知识水平。高层应该不断拓宽科学发展观的帕累托边际效应,更快地利用更多的效应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弈实体,让每一个人懂得和博弈实体的关系,从而更加巩固执政的地位。
当前,要把科学发展观来自大自然的科学成分更快地形成理论,因为忠诚的民众迫不及待地需要这个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时变得迟缓、勉强,就会有人在犹豫中给以讥笑。一个高深的科学理论,如果让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解释就会形成理论,如果让一个原始的部落解释就会形成宗教,如果让一帮虚伪的人解释就会形成口号,如果让忠诚的人民解释,他们就会变成实干家。《货币的威力》一书中曾说:“忠诚的价值是让你兴盛的法则。”我们先不要评价民众对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和信仰,而是先看高端专家在讲坛上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用情感、用真诚表现出语言的节拍。《博弈圣经》上说:“诗人的情感,画家的情感都是语言节拍式的表达。”“这种表达尽管不是无意的,但人们也不会忘记语言节奏,最终会接近节奏的发源地。也许自然界就是一段音乐或一首诗,无声不动的东西也有声乐转化来的效果,刺激着人的情感,影响着人的动作。眼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只要借助一种媒介就会产生节拍的效果,节拍是人接受外来信息的最基础形式。”那些自我培育而成的各路科学家,应该用深思熟虑的思想,用不同的语言节拍,表现出生动、鲜活、掷地有声的科学发展观概念,表现出成熟甜美的科学发展观文化,表现出治国主题的科学发展观教育。
人类越是朝气蓬勃,需求越是简单。科学发展观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简明的问答形式,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念,什么是正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博弈。今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或纠正偏差的过程,也是文明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各民族之长,借用各种内容和形式,帮助民众理解和信服简明的理论,民众才有兴趣,才会信仰。
改革开放已经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们还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找出最具睿智的格言、名句,人人当成准则,来指导民众更快地信仰与钦佩。这就是文化进步的方向。
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文明的流动
今日的科学发展观不再是西方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不再用非白即黑的矛盾论看待万事万物。矛盾论是博弈的最终结构,它显示了粗暴斗争的简单性。它只能显示博弈的动机,还不能称为博弈的思维。其实,革命斗争哲学并没有在辩证的发扬和放弃中,利用博弈的手段给以和解,而和解的有效性应该是哲学的功能。西方斗争哲学中的属性是局限的鲁莽哲学,它只能表现出勇敢和对抗的博弈优势,这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生命的尊重。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学习,利用这种单一斗争的方式,就可以形成对抗,但这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翻来覆去的争论和无休止的纠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些都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的概念。科学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就是增长,是连续性的自然特征;观念是所有文化的中心。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发现它是从马克思革命斗争思想演化过来的一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明模式,这种演化是时代的文化开放。科学发展观会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智力、知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呼唤科学,追求科学,其实我们就是走在科学的文化进程中。如果想从中找到自己,必须依赖自我创造的文明,才能被感知、被遗存。美好的理想是博弈的思想,坚定的言辞是赌徒的誓言。空想的共产主义属于精神的文化,空想的博弈结果属于精神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空想的虚无特性。
空想不是科学,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性质; 空想不是对错,是文化进程中博弈的属性。
可以说,文化进程就是一直在猜想,直到文明的达成,实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的论断。为什么会有矛盾论?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派别?这是大自然给定的国正论,是非绝对对立性的两块,一大块,一小块,大块为国,小块为正。无论多么复杂的事物,人的大脑都会把一个实体粗略地分为两块。《博弈圣经》在《哲学是博弈的路标》一文中陈述了国正论形成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一起构成了时间的特征,通过时间,我们把主观认识的在场的东西持续不断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们深思它,未来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两块,我们把分配给它的时间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物体便会区分出大小。因此,心灵活动创造了观念,经验观察提供了理智。两块物体在时间的交互中,我们就以各种矛盾思考并陈述这些东西,这样我们就处于各种矛盾的陈述中。”
我们今天用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哲学观察人的行为,发现人在社会中始终处于文明与野蛮的非绝对对立之中。文明与野蛮的发生不可复原。文明是进步、创造、增长,野蛮是倒退、创造、浪费。它们都有着共同“创造”这一小半的特性,而其它一大半则不同,这就是非绝对对立的国正论。它可以引导人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无限多的博弈行为中,用正理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行为。
现在,东方人认识到是科学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很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它的要义和主张,出现了一大批宣讲家,但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是表面和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和常识,还没有真正让人信服的绝妙的理论和新潮的概念。实际上,那些看似没有阶级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博弈圣经》上说:“只有科学才能形成理论。”观察人类的行为可以得知,所有的人都是在鉴赏目标没落时,很容易出现信仰。几乎所有的信仰都是在中立时刻的一次觉醒,都是在飞秒瞬间用感情确定了派别。唯独当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真理的时候,个人才拥有真理,才显示出真理的普适,并与它共存,这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诚信仰者。《<博弈圣经> 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上说:“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
让那些有发明、有发现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青年学术才子们,一起挖掘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概念,剥离出简明鲜活的理论,撰写出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经典文句,在民众大脑中固定下来变成尺子,这样才符合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符合正理作为检验博弈行为的唯一标准,也会避免无意义的纠缠。
一个繁荣社会的文化主题,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化果实,一个治国的纲领,一定会扎根于人民心中。主题里一个闪亮的表征,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理念,可以有效抑制人生无谓的争吵,也可以发挥威力无比的社会效应。像“不折腾”三个字,已经出色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特征,它让社会肃静了很多。我们眼前是一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的瘾魂、气质决定人的精神,精神演变成文化,形成了文化进程,一直到文明的达成。文明的流动是人类进步的理性化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圈环,并以博弈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
三、科学发展观的正理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博弈
人们对于情感只能粗略地分成两块:一块是精神,一块是感情。目前,人们还没有能力直接创建这种情感,只有根据以人为本,让精神利用人体携带的信息与外界沟通。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正是在一个大国崛起之时,对文化进行更精准透彻的思考。如果放弃精神,社会就会变得贫乏。人们只要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之后,就会将精神扩充到物质上来。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像一根琴弦,琴弦上不同节段有不同的空间节律。主题瘾魂——人的精神——情感文化——物质文明,这是一个社会文化三节律。精神文明的力量是来自主体瘾魂的动量,主体的欲望感觉到的文明,都是琴弦三节律性的文明。《博弈圣经》上说:“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感情与精神是瘾魂的动态信息,能动的智慧功能是构成整体科学文化的开端,也是人与自然的能动功能,它会创造物质文明。物质是局部的科学基础,也是构成科技商品反应出价值的优势效应。所以,几百年来它构成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基础,并且组成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国家等等。以上这些一旦形成一个博弈实体,任何人都会很自然地从周边向外扩张。人与物在场景中的三元实体结构(即精神与物质和第三空间的三元结构),是一种创新结构或二特性平行法则。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是物的概念,也是实体的概念,这种人与物相比较的状态,是相信自我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这里追加无数的自我反映,有时觉得伟大,有时觉得渺小,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智力的文化在混沌的背景中,由于生物亲序的本性,会产生文明。《博弈圣经》对文明的解释:“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政治一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实体,就能够对人的精神和物质观念造成影响,其自身延续和社会持续发展会特别地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一个和谐社会的依据就是稳定的博弈实体背景,它里面的各种关系合情合理地围绕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主题,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和高尚感,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的瘾魂对全民产生的精神影响一旦得到了传承,人人会得到博弈文明的教育,也会提升博弈文明的层级。确切地说,我们会把博弈的文明成果归为精神。自古以来,人的文明起源于神的教育,起源于宗教信仰的教育,起源于时代主题的教育。今日,我们接受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也是接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博弈正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用简单的矛盾论谈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博弈实体的结构,所以会错误地把博弈实体中的众多性质挑出来两个,让它们相互对立,就相当于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再用粗略的矛盾论解释它,这样就会出现任何人都谈不清的悖论。
由于政治主题、精神和物质是三元实体结构,人们最终会引进国正论的哲学认识这个博弈实体,把它分为一大块一小块,这会引出许许多多博弈正理的概念。在科学发展观介绍中有一句话“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该改为“第一,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项博弈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对应的唯物主义才是一个完整的博弈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标准是什么呢?怎样确定里面的正理呢?其实,这里的标准就是博弈实体知识论,它可以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本质,就是要给人的行为定性,区分出输赢与均衡,找到博弈正理。
(正理:在博弈中的终极真相是无法从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进一种方法,并用一种策略行为与初择样本的直觉进行对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单元,看清粒子行为的内部结构,建立决策粒子二特性对局,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奥秘的理论。)其实,寻找博弈正理的方法早已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文明之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在文化进程中一直悄悄地进行着,我们今天突然明白它,也许就像认识古代神秘的文明一样,非常神奇。
假如你想预见这个时代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应该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伟大的命题开始。
四、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是对道德与博弈的思考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战略性的治国纲领,它是一个文化统帅,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它是国家战略的概念。战略是大自然的计谋,它是所有事件的总括。战略是一个博弈体系,它与战术对应着。《博弈圣经》上说:“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质。”
战略的六法则:寻找、连续、正理、科学、文明、实体;对应战术的六性质:寻找—达成、连续—局部、正理—真理、科学—文明、文明—文化、实体—性质。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可构成战略和战术的元素。战略和战术是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性区分出了哪是实体,哪是性质。战略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无限宽广,又有万能的理性。战略不会直接呈现在大脑中,它是通过对博弈实体的区分,才给出计划、判断、执行的种种行为的观念。其实,一切输赢、大小、多少、好坏的选择,一切欲望的达成,以及一切真理的实现都是一种区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特性和任何战略一样,都是靠他人的行动才能学习实践,它自上而下贯穿各组织活动的各个阶段,并发挥战略优势设计的帕累托边际效应。《博弈圣经》上说:“战略的定义范式是检验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的模块,这是领导人博弈对抗战胜对手的六法则,可以检验出战略策略的缺陷,也可以检验战略家的能力,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战术的六性质是对创新结果的挑战。如果没有国正论的非绝对对立的哲学,怎么解释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在博弈实体里,一个人与博弈实体的关系是相伴相生的。《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这种复杂的实体关系用矛盾论解释不了。矛盾论看似沿着一条无懈可击的路走下去,最后却出现了包容,出现了悖论。所谓矛盾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思维方式,根本无法应付未来博弈实体中的一切经济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成为一个大的博弈实体,每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纳入到经济体系中。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即道德与国际惯例),而孤立主义、利己主义是《博弈圣经》上说的经济学里的一二七死亡法则。所以,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既要考虑他人,还要保持国家的自身利益和稳定发展,这就需要道德和博弈。“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道德让人依赖自身,按照各种规则负起责任,自觉遵守或自我惩罚。道德是人类对自然的义务。道德是世界的秩序,道德适应这个世界。《博弈圣经》中《博弈文化属性之魂》一文,有一段充满哲学意味的隐喻:“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我们在《博弈圣经》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道德与法律在阳光下完美的体现就是道德与博弈。
独特的博弈知识就是区分,区分后又经过整合重要资源会再次形成博弈实体,这种战略背景的复杂多样性特点会使对手的智力失效,一切外部取胜的理论都会变成教条,而外部又难以观察模仿。一个竞争者,如果不能用国正论哲学对独特的战略进行区分,就把其作为初择样本组织有效的对抗,那失败一定是一大半。在未来的一切竞争中,高官或企业CEO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加博弈知识,才能获得优势;缺少博弈知识,只能风光一时。未来战略的分析就是对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分析,博弈实体知识论就是对博弈实体与性质的区分,它有隐性的属性,有高度的战略价值。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它是实体的概念,它会悄悄地推进着国家的博弈工程。无论哪一个民族,如果更多地掌握博弈正理,它就会成为经济中心;如果失去了博弈正理,就会失控了经济。未来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优先的经济模式,也不是看你在战术中具有局部的线性秩序,而是看你在博弈实体中掌握多少战略优势特性,这样才会在未来拥有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和各种频繁的经贸往来,各行各业的业务都降到微不足道的程度。科学发展观提倡的一切创新,是指业务的创新,也是博弈金融计谋的创新。将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的创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博弈实体机构里。在未来的虚拟经济中,财富已经没有传统概念里的形态,财富的流动已不再是实物的运输性流动,而是一种道德与博弈的文化形式。在国与国之间、财长和行长之间、一切掌握巨额财富的高管之间,他们也许在一顿午餐或一张咖啡桌上,就把一个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就像猜测“高熵赛棋”红兰粒子一样简单。
未来各国之间利用博弈的手段进行财富的大掠夺,会屡见不鲜。也许不远的将来,正像《博弈圣经》在开篇中写道的:“军事战争以外的另一场战争就是——经济博弈大战,也是未来所有的人都要参与的最文明的战争。”将来也许会有传闻,一些政治、经济、高管精英会冲破那些经济的壁垒,潇潇洒洒不分昼夜地飞越五洲大洋,在国际的交往中人不知鬼不觉地将对手的财富通过博弈的方式,转到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发展观的博弈战略就是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科学发展观的博弈知识论就是方法论,它是人类未来还未掌握的最具威胁性的文化武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方的未来是一个遵照科学发展观建造的创新型国家,更多的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训练,会显示出精神和物质的两大文明。到那时,各式各样博弈行为的竞争,会演变成世界经济竞赛。也许人们懂得了博弈实体的优势,掌握了博弈实体知识论的区分,根据正理均赢论的持续性概念,把人类未来的经济行为引向世界,演变成最文明的世界博弈竞赛。那时的东方社会一定是令人神往的博弈乐土。
《博弈圣经》中说:“一个民族博弈知识的落后,也会落后其他民族。无论是穷国和富国,还是穷人和富人,都会要求改善博弈的结果。”“穷富的区别就在于分享博弈正理的多少。”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臵信的经济成就。也许在某一时期,他们参与世界博弈的混战,世界经济也会为此颤抖。
总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搞好“五个结合”。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持之以恒,下大气力,统筹兼顾,求真务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国富民,兴我中华!
第五篇: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必经之
路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无论是经济体系、对外贸易,还是科技创新、国防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巨变都得益于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始终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反思苏联共产主义的失败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处在新世纪复杂局面下的国家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它对于我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提供了保障,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关键词】发展 科学发展观 复兴
【正文】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创立。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正式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标志我国坚定走科学发展的决心,同时也对我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面临着许多机遇,加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基本国情的存在,导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全面认识了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地分析新机遇新挑战这一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立足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吸取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 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3年10月14日在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中岛战略思想。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更是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也是党的十八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应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核心内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要做到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防止片面性和单一性,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3.经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动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不断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仍是根本手段。
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系统总结了十七大以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就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具有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持之以恒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开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切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蛟龙”下海、“神八”飞天、“辽宁舰”启航,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际地位随之进一步提高,同时这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飞跃。
今后的五年,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秉着“实干兴邦”的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托起13亿中国人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