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

时间:2019-05-14 00: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

第一篇: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复苏并且迅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复苏并且迅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前期指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化改革,准确的说是公有化或者说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加强活力。

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化、系统化、定型化的社会关系体系。举例来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如股份制、承包制、国有制等)属于体制问题,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运作、如何发挥作用,属于机制问题。又如,民主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是原始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等),民主的形式是体制问题(是普选制还是代议制或代表大会制),民主的具体做法属于机制问题(如程序民主、票决民主、协商民主等)。

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体制和机制具有易变性。一定社会制度一旦确立,将一直贯穿于这个特定社会发展的始终,其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旦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被废止,则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体制和机制则是易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的体制和机制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制度、体制、机制三者之间的联系是1 制度决定体制,并通过体制表现出来2体制受制于制度,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3机制既离不开制度和体制,又有助于制度和体制的运行与实现。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分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也为我们推进政治体制和其他社会体制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正如改革经济体制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样,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体制改革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由于制度、体制和机制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客观上也就存在着不同制度、体制和机制交叉组合的可能性。至少可以有这样几种情况:同一种社会制度可以采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同社会制度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发展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苏联模式存在弊病:苏联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并不明确归工人农民所有,公有制被严重地空泛化了,即社会的基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公有制很大程度上是官有制,无论是国营工厂还是集体农庄都是由国家权力和官员掌控。我想这正是苏联模式无法继续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严重的挫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个警示

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基本制度后,必须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是不能改变其根本的社会性质,必须走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既要解放思想,走开放的道路,又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走资本主义道路,它表明了党的坚定政治立场,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需要不懈探索、不断开拓。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面临的诸多问题、考验和危险,包括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官僚主义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篇: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区别?中国特区深圳市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在媒体披露以后,引起广泛热议,有说是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差、缺乏承受能力,因为家人娇惯而不能吃苦耐劳。如果真是这样,就怪不到企业头上,而是培养教育方面的,社会的塑造方面有不足之处,或者是心理精神因素的问题。可是,在2010年5月28日《环球时报》一篇《富士康文化给台企敲警钟》一文中说该台商的企业管理原则是“以身作则,独裁为公”。他的语录有“重视荣誉,不是阵亡就是升官”、“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在增长快速的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魔鬼总在细节里”等,还有说这个企业的“工人们每月仅拿900元人民币的最低工资”,还说到该企业实行制度化、半军事化管理,有主管骂工人人毫不留情面,工人反映说他“甚至讥讽我们是‘来卖的’”,保安控制员工人身自由,搜身滥权。文中还说,许多台商企业“将劳工视为机器或生产在线的螺丝钉”,“借高效率、低成本大量出口在大陆赚钱”。根据上述说法,不由人怀疑社会主义存在在哪里?对企业除了税收之外,还有没有管理监督?听有打工者的传言有说“台湾老板最抠门,宁可花钱嫖娼包二奶,而不意愿为工人多花钱。”当时一听一滑过去了,现在联想回来了。这种个别人的感受不一定正确,但是,从文章中的说法,可见这个企业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此可以独裁,可以霸道,可以将人当螺丝钉,当奴隶。企业中的主管。保安当然秉承总裁的意志行事,不尊重员工和打工者。说独裁是为了“公”,正是这个“公”字成就了“台湾首富” “工人正是把这种生命活动出卖给别人,以获得自己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工人若不受雇于资本家就会灭亡。”“雇佣劳动生产着对它起支配作用的他人的财富,也就是说生产着同它敌对的力量—资本”“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对照这些从《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中的摘录,不禁疑问:在中国的一些台资企业中,工人能不能养活自己?就说不上延续后代了。象在深圳这个特区城市中九百元大概只够一个人的最低生活吧。在中国应该将所有的总裁、董事长、老板、经理区分区分,究竟是资本家还是企业家,虽然现在还允许剥削存在,但是决不能惨无人道!甚至草菅人命!资本在中国残酷的肆虐,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抹黑。郭台铭这样的“台湾首富”,刻薄敛财的人,根据他的话推理,意思中还要用十一万鼓励自杀,他说:当然“不能保证没有下一个自杀者”。这是一个值得资本家老板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事件。非一线员工看来比作业员不同,为老总说几句话,也属正常。可是有非一线员工说老总不会因为死了人加一元钱工资,这充分说明老总真是抠门、有霸气,也说明象这样的工贼,一定会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说到别的企业还有比富士康对待工人更残酷的现象,这确实可能也有根据。这正是一个值得资本家老板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的事件。也正是有必要以这个事件为契机,对究竟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是不是贪得无厌的资本家,定个标准,建立个制度,制定几条法律法规,体现一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以求我们的社会能更多一点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干群关系、民政关系、军民关系、官商关系等等,就是在解决诸如此类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建设而成的,就是要从这些方面来一点一滴的逐步逐步地建设而成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吧,既容许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又不忘了还有社会主义原则,不忘发挥国家的职能,坚持实行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等措施,应该还是有必要的,有作用的。

虽然,富士康是一个台资企业,但是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地面上开办的,管理是责无旁贷的、天经地义的,不依章法管理是失责、渎职的。以什么原则标准去管理?有的说有“制度化,可能人性化就稍微少一点。”真说得是轻描淡写,轻松自如。我认为根本问题是如何体现得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的问题。不能使中央领导辛辛苦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的一点党和政府的好现象,消失在企业工人身上,消失在广大人民群众对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问号中。

经济要发展,企业要继续开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中国所确定和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能够令人信服地承认我们搞的市场经济确确实实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造就一个要看到是不是为了共同富裕,是不是在努力消除社会不公,缩小贫富差距,遏制两极分化,共建全面小康社会,构建众望所归的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已经摆在面前。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著作中写道“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恩格斯说“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在“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的国家可以建立。恩格斯接着写道“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我顺便比较一下美国所说的‘民主’和这里恩格斯所定义的民主,就可以非常清楚无产阶级的民主和美国坚持的资产阶级‘民主’的不同,究竟是无产阶级的民主是最广泛的大多数人的民主,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不就是一目了然了吗?就可以断定哪个是反动的,哪个是进步的。恩格斯着写“由现有条件中必然产生出来的最主要的措施”。恩格斯列出来十二条措施,如用税收限制私有制;用国家企业或赎买办法去除私有制;用无产者在国家企业中工作,迫使私营企业支付和国家企业一样高的工资;将信贷和银行集中到国家手里;扩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机关对所有儿童公费教育;作为城乡公共住宅的建筑;改善市容和卫生条件;关于婚姻和子女。这些都是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的措施。恩格斯想要通过这些措施之后,实现“私有制将自行消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

恩格斯的科学设想,在经历一百多年的世界实践中,大多数已经被后来人所采用过,有成功的、有在坚持的、有应该采用的;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过的,有在资本主义国家也采用的。例如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社会福利制度等在不少的,在仍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就采用着。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按照革命导师的教导,根据几代共产党领导者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地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采取非常多的有效措施,制定保护人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使得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必须全面、长远、公开地明确定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以最终极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以最后取消市场经济为结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运用市场运作方法实现物质财富总量扩大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原则控制调节中逐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将企业改变成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社会生产组织,将企业的领导者变成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共存共进为特点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全民富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增长社会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可以运用教育、引导、道德、监督、风气、舆论、规章、条例、民约、法律等种种方法明确这个界限。例如,人的身体不能是商品,毒品不能贩卖,禁止赌博,禁止雇凶杀人,禁止贩卖妇女儿童,禁止一切贪污贿赂,禁止送礼收礼,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垄断和欺行霸市,反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反欺骗和敲诈勒索,等等,总之,凡是自由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一切腐朽的、有害于人身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丑恶的东西,都应该在禁止之列,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要矫枉过正。

应该重视对人和人的社会角色、社会作用的定位和造就。例如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可以称为‘公仆’,职务的名称另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可以称为‘企业家’,也可以有层层级级的职务名称;对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要封顶;对私营企业家要实行已经在很多国家执行的各种税收,以调节社会分配;对在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前提下的那些小的困难企业,值得扶持和需要扶持的,要加以扶持;对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无序和不正当竞争要要加以管理;对资本的增值利润,要有予以适当监管,保证企业运作和工人工资,扶持企业发展。

但是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还有很多的艰巨任务需要去完成。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度调查了解社会上各阶级、阶层的真实的真实状况和诉求,建设名副其实的实现了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特别是国家企业更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动摇,在新闻媒体上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的调查报道,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高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使具有领头羊作用的国有企业在与非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中,充分发挥影响力,起引领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成分的增长,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功效。

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主动科学地运用市场规律,根基供求关系和市场状况实行引导和调节,根据科技含量和产能效益进行淘汰退出机制,国家调控和市场规律进行有机结合和协调配合;

2、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同样遵重市场规律,主动自觉遵守WTO世界贸易规则,一诺千金,真诚守信,互利共赢,共同发;

3、;在国内外市场,都反垄断、反暴利、反热钱、反洗钱、反不平等竞争,反经济掠夺;

4、在市场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劳资兼顾,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又要使企业能够有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关于自由市场经济如何,待以后再说。

由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不可以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向,改革发展的成果要让社会成员共享。企业家要在保证企业员工在公平平等的体面劳动中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才是合适的、正确的。从企业的员工和企业的利润这两个方面的孰轻孰重,究竟是以谋求私利为目的还是以办好企业为全体企业员工谋利益,就可以辩别企业家还是资本家。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要求企业为全体员工谋利益,要求企业为国家、社会作贡献,要求企业科技进步、产品升级,对这样的企业才能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才可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长远走下去,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就能够逐步建立,惠及全民的全面的小康社会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第三篇: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关于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概括起来说,是回答了四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集中到一点,就是正确解决了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也就是说,指明了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科学理论,或者说,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于这个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突破苏联模式、解放思想的科学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采用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当时的现实原因。在这个体制模式下,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实践最终表明,这种体制不能带来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不改革没有出路。

诚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深刻性在于,要把社会生产力从苏联体制模式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为此,就要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这又首先要求解放思想,把思想从苏联教条化意识形态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这就是改革开放,既是改革开放的基本任务,也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刻的意义,就是要突破已成为一条死路的苏联道路,摆脱已窒息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苏联体制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整体转换,这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的下述五个方面。

——在发展的目标上,从片面求强转变为富民为先。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提出了富民思想,这实际是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新定位。民富然后国富,国富然后国强。对于长期的、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一个根本的次序。

——在发展的战略上,从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急速突进转变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结构的均衡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发展战略上的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实现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

——在发展的体制即组织方式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采用有效率的资源组织与配置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要求。

——在发展的主体上,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且主要是中央政府)转变为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参与和民众广泛的自主参与相结合,并不断完善以保护民众财产权利为核心的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以促进民众作为发展主体的自主经济活动。应当看到,民众(个人以及个人之间的经济组织即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自主参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亦即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从封闭转变为全面开放,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事实上,和平发展的中国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展开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五个方面,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带来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的整体的、根本的转换。

同样由事物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必然要求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变革,并为这种全面变革提供了现实基础。由此就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格局,即以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为方向,并将四者统一于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价值理念的全面发展格局。

也可以这样概括:

以人为本,发展市场经济,推行民主政治,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一条全新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而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对旧意识、旧体制、旧方式的深刻变革,都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深刻总结“前3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

发展起来的,这个科学理论汲取、包含了“前30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部历史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否定错误的理论、路线和做法。在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全面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路线和做法的基础上,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制

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从而正确解决了中国现代化道路这个根本问题。就此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运用、包含了“前30年”最重大的历史经验。

2.转变已不合时宜的认识和做法。有些认识和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必要性,或者说是迫不得已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已经不合时宜,已经既有必要又有条件来加以改变。如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增长的发展战略,统购统销,城乡隔绝,不实行对外开放,等等,就当时主观认识的局限和客观环境的制约来说,大体可认为是属于这一类情况的。在这些问题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得出新的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和汲取。

3.接续并全面推进已经提出但没有展开或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周恩来仍然以艰难的努力在四届人大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无法展开的任务,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直接接续了这一目标和任务,并以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步骤把它付诸实施。尤为重要的是,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深化、升华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和任务的理论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再仅仅是“四化”建设,而是以人为本,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为内容的全面的现代化建设。

4.发展、升华了思想理论的积极成果。对“前30年”,既要看到在大部分时间里,指导思想、理论、路线上发生了根本的全局的错误(看不到或回避这一点,就意味着没有汲取这一极其重大的历史经验,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要看到党的许多领导人在关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问题上都提出了正确的或具有真理性的观点,如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和反对个人崇拜的观点,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关于遵循价值规律的观点,关于适当运用市场调节的观点,等等。这些贡献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思想来源。但是,在“前30年”,这些有价值的观点或者被否定,或者被放弃,或者由于与总体上的苏联模式相联系、与错误的指导思想相联系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那时已经开始形成。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充分挖掘、清理出这些积极的思想理论成果,而且以新的思想高度和科学的理论框架,肯定、包含了这些成果,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和超越。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对于有限利用市场调节的观点,依法治国方略相对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都是带有根本性的创新和超越。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充分吸纳能力的科学理论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强调中国特色,首先是为了纠正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同时也意味着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或别的方面,无论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还是瑞典模式或别的模式,都不能照搬,而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立场。

但是,强调中国特色,不照搬外国模式,决不意味着拒绝对外国的学习和借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或别的方面,无论是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还是瑞典模式或别的模式,都应当了解研究,学习借鉴其中于我有益的东西。中国特色也决不是迁就、因袭中国现实中的种种落后因素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借口和遁词。

过去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实际是同时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照搬苏联,另一个错误是因为照搬苏联而排斥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研究、学习和借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则是同时纠正了这两个错误。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和平的社会主义,置身于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之中的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充分的吸纳包容能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

这里,有三个关系问题仍需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于借鉴、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的文明成果,经常有人认为是在转向资本主义(有的是赞成,有的是反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这一类看法是不正确的,它一方面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仍然是以苏联模式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没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没有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很多成就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成就,那些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组织方式、组织工具、组织技术虽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其本身并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应当看到,吸收、运用这些成果,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发展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潮,也是一些国家(如瑞典)的社会体制。有论者认为,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瑞典那样的民主社会主义,乃至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这一类看法是不恰当的。如果就概念而言,在社会主义之前冠之以民主,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因为社会主义包含着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区别于苏联模式的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已鲜明体现出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如果就民主社会主义所代表的社会模式而言,就更照搬不了了,因为中国的发展具有与之完全不同的历史前提、社会条件、现实基础和基本任务。但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的确又是很值得研究和学习借鉴的,否认这一点同样不正确。同时,坚持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仍然只是资本主义,而不是或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这种看法是否真有道理,是否真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也需要作实事求是的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所谓普世价值。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可以认为:第一,不因为反对某些西方势力利用普世价值作文章的政治目的而否认普世价值(或共同价值,或普遍价值)的存在,可能是更为科学和明智的。第二,民主、自由、人权应被视为普世价值,但普世价值的清单远不止这些,和平、和谐、反贫困、发展、公平、正义等等,都是普世价值。第三,某种价值是否具有普适性并不决定于是否有人不接受它。第四,普世价值的存在与普世价值的优先序列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正因为普世价值的清单很长,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按不同的优先序列来追求普世价值的实现,这一原则本身就具有普适性。第五,价值的普适性与其实现的途径、方式和程度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一种价值是普适的,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实现途径、方式和程度,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途径、方式来追求普世价值,这一原则本身也是普适的。以上五条如果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包含着普世价值,同时又是以适应中国实际的优先序列、具体途径和方式来不断实现普世价值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形态

以上讨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传统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和超越。而这种重大的创新在理论逻辑上则是与马克思主义完全统一和贯通的,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贯彻马克思理论的逻辑来重新回答当代中国一系列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最富特征的方面来加以说明。

1.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了马克思的理论逻辑。

过去,人们总以为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只有实行计划经济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个误解至今也没有完全消除。

诚然,尽管马克思从未用过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这一类说法,但他的确提出过,在“未来社会”,商品货币关系或者说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关系将会消亡,社会(在他的理论分析中,他指的是社会而不是国家)将可以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直接的计划调节。

但是,对这个“结论”,要把它放在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中来看,要知道它是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说的。这里有两个要点需特别注意。

第一,商品货币关系不是被消灭的,也不可能被人为地消灭,而是在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中消亡的。

第二,商品货币关系消亡的前提、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使得社会能够简单地以劳动时间为唯一尺度,来直接计量社会的总劳动量及其在各种产品生产上的分配,即任何产品上的劳动都已直接表现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必要部分,从而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已经消失。这样,商品货币关系才会成为多余的东西而消亡掉。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最终将造成使商品货币关系消亡的这个前提。应当看到,就理论的逻辑来说,马克思关于在“未来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会消亡的结论是对的。

同样根据这个逻辑,无论社会生产力怎样发展,无论生产社会化程度怎样提高,只要马克思所假定的这个前提一天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即市场关系就一天不会消亡,这样,社会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就仍然只能是市场经济方式。

而苏联模式的问题恰恰是,在根本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上述前提时,以强制排斥市场关系的做法来实行“计划经济”。这看上去似乎与马克思的“结论”相一致,其实却违背了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强制排斥、“消灭”市场关系,却不可能消灭客观的经济规律,不可能消灭市场关系的内在基础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这种计划经济虽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有不得不然的原因,在一定阶段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但在长时期中,对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说,则必然是没有效率的。不仅如此,事物的内在逻辑还在于,要强制推行这种经济体制,又不得不依赖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高度集中和强制,以致无法有效展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发展进程。

与此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是真正贯彻马克思理论逻辑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即正确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且,如前所述,这个根本转变又一定会合乎逻辑地导致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从而开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从单一所有制转变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坚持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制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与结构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及其实践(30年多来中国所有制变革的实践),是对强制集中的单一所有制模式的否定,但决不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发展要求的否定,而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制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马克思曾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但要全面、完整地掌握马克思的思想,就应当看到:

第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强调,所有制关系与形式及其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第二,马克思明确提出要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私有制。一种是劳动者的私有制,即劳动者靠自己的劳动挣得财产的私有制。马克思在论述小生产时,之所以认为它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就是因为它是以劳动者的私有制为基础的。另一种则属于非劳动者的私有制,其最后且最完备的形式是资产阶级私有制。马克思着重指出,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性质在于,它是以剥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财产为前提的少数非劳动者(而且其人数会越来越少)的私有制。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趋势将导致对这种私有制的否定。

第三,《共产党宣言》说得很清楚,消灭私有制是在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这个意义上说的,也就是要消灭那种剥夺了劳动者的财产权、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前提的私有制。

因此,第四,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建立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是剥夺剥夺者,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重新确立劳动者普遍的自主财产权,进而实现劳动者的自由联合。劳动者在自主财产权基础上的自由联合,才是马克思所主张的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的实质。离开这个实质,公有制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抽象。

这样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所有制的新认识及其实践,正是马克思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主张的鲜明体现,因为在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精神和方向,正是要为劳动者、为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确立和提供能自主获得并自主支配财产的权利、条件和机会。与苏联模式排斥劳动者个人自主财产权的强制集中相比,这才是真实、切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步骤,是重大的历史进步。虽然在具体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认真改进的不足和问题,但这个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尤其应当看到,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与制度,以保障并增进广大民众自主获得并支配财产的权利、条件、机会,才能为公有制的发展不断开辟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在自主财产权基础上的自由联合。

而这种自由联合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发展动因和历史必然性来自生产社会化所引致的资本社会化趋势。因此,一旦确立了自主财产权这个前提,在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趋势的作用下,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就会按照经济效率目标,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不同程度,根据实现联合所需要的组织工具和组织技术的发展状况,而自主选择不同范围、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联合,即形成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这就是公有制多种形式之所以会产生的客观原因、根本原因。

这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全一致,是市场经济发展(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结果。因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所谓矛盾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一个假问题。实际上,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矛盾的所有制,一是《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要消灭的那种必须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前提的资产阶级私有制,一是苏联模式排斥劳动者个人自主财产权而强制集中(也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的所有制形式。

3.对按要素分配的肯定,同样是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在马克思那里,分配上的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思想也是与市场关系消亡的前提和条件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假定社会已经能够直接以劳动时间来计算、分配社会的全部劳动量,商品货币关系已经消亡,已“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同时也因为这个前提,对于任何社会成员来说,“财产”当然也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所以,逻辑的结论是,社会在作了一切必要的扣除以后,可以直接用劳动时间为尺度来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分配制度。但是,只要这个前提不存在,那么:

第一,那些假定为可以用劳动量来计算而由社会直接扣除的部分,在市场关系中就仍然要表现为一系列以价值的形态独立存在的范畴,如利润、利息、地租等等。

第二,相应地,财产、财产权也必然仍是独立存在的范畴。

由于这两点,因而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就不只是用于生活资料消费的收入,而且还有财产性的收入。这些条件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关系虽然在本质上是按劳分配(这是由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但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实现形式上,必然要采取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这里,理论上应当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即本质内容与其表现形式或转化形式、实现形式的关系,就像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等范畴是对经济关系本质的抽象,而它们在具体的市场过程中必然地转化为、表现为价格、工资、利润等形式。马克思揭示了这些形式背后的本质,但在具体的过程中,只有这些形式才是现实的、“可操作的”。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也应当这样来理解。除此之外,对二者关系的其他一些解释都是在逻辑上有矛盾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分配方式上对按要素分配的肯定,同样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实际上,按要素分配本身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方式和过程,不按要素分配,等于不要市场配置资源。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正确地运用并彻底贯彻了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和方法,是当代中国真正深刻和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不仅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而且为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就应当加强、深化从逻辑和方法上对马克思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第四篇:加快旅游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隆兴:加快旅游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川新闻网宜宾11月22日讯(李富强 记者 何芳)隆兴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三峡之险、竹海之绿、漓江之水、桂林之山”的越溪河、“北有兵马俑、南有众僧塔”的地下塔林、以及堪称当世“中国第一寺”、“庙王” 的清明寺和“西南佛都”美誉等世界罕见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近年来,隆兴乡党委、政府以“打造旅游强乡、樟竹基地乡、生态环境美好乡”为目标,注重发挥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努力作好自然资源、佛教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结合的文章,积极探索围绕旅游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文化特色,实现招商引资,拓展旅游产业。

一是以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层次。首先,发挥出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促进地下塔林、蟠龙书院、归顺县城、清明寺等开发保护和佛教文化的研究整理,写好越溪河旅游的“开篇之作”;其次,展示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促进“百里翠湖”的开发建设;三是展现社会旅游资源的文化情趣,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是以文化品牌促进旅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佛教文化的品牌效应,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

设。积极主动配合四川省弘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投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丰富观瞻内涵,增强旅游参与度,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三是强化理念搞好旅游营销。将文化理念渗透到“吃、住、行、购、娱”等环节中,拉长我乡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的综合效益。

四是增强生态旅游发展信心,增加农民收入。隆兴是公认的自然资源富集区,具有开发生态旅游产业的众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你赚钱、我发展、群众致富”的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二、充分发挥优越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大自然赋予隆兴一片不可多得的“生态天堂”。越溪河横穿隆兴全境,两岸翠竹掩映,峰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65%,其中杂竹占森林覆盖率面积的40%,油樟占32%,境内水质、空气、噪音、土壤、日照、降水等环境要素均符合国家二级环境质量标准以上,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青松、翠柏、楠木、香樟……,四季常绿;有慈竹、楠竹、金竹、水竹、琴丝竹……,一碧万顷,还有漫山遍野的藤蔓,草木植物及灌木丛中生长、活动着鹿鸪、野鸡、白鹤、画眉、野兔、狗獾、蛇类等野生动物;在百里翠湖中有味道鲜美的翘嘴红鳇、蹶鱼、黄腊丁、鲤鱼、鲫鱼、团鱼等名贵淡水鱼类。境内自然与历史文化兼容性强,具有较强的开放、开发价值和外向接纳品质。隆兴

是旅游、休闲、渡假的好去处。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樟、竹深加工产业拓展,特色产业开发。

三、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大量吸引游客。今年,横穿隆兴境内的荣宜水泥路已建成通车,宜宾城区到隆兴只需40分钟的车程,自贡到隆兴也只需2小时,2008年乐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宜宾到隆兴也只需30分钟,乐山到隆兴也只需一个半小时车程。有了发达、便捷的交通条件,开发者不必担心客源市场的风险。

四、牢牢把握现代化旅游消费时尚。随着人类人文关怀和生存危机感日益增强,现代旅游发展也随之呈现新的趋势,休闲旅游发展迅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宗教文化长期不衰,到大自然怀念人类旧情,融入森林进入自然的天堂,从身体享受为主转向精神享受为主,这些都已成为现代旅游消费的时尚,隆兴的旅游开发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五是积极可行的决策优势。自1998年以来,隆兴乡党委、政府立足于隆兴的自然资源和佛教文化资源,在过去发展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以旅游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并突出把生态旅游促发展,作为隆兴经济走出生态丰富、经济薄弱的突破区。

第五篇: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机制,形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合力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们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县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以及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承包、租凭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承包经营企业的,可优先获得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推荐参加各类专家的选拔;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人才给予奖励。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1200元的资料补贴等等。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通过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履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选拔、管理等工作职责。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开发青年、妇女人才,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青春和巾帼风采。

二、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环境,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选拔环境。为了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了《**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两个《暂行办法》,近几年我们选拔了2名省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名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1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60名县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在每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结束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颁发证书,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2004年,我们与电视台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拔尖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这对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用典型的创业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迹打动人,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谢宗华,今年58岁,他身残志坚,相信科技,大胆探索,成为闻名全县的柑桔专家,被市、县命名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对他的宣传和他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激发了全县柑农科学种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脐橙”品牌的质量。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三、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这个环节不放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这个主旋律,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

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县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村的建设。县管乡土拔尖人才、杨林桥镇白鹤洞村农民秦学全,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带头示范,并引进谷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容积300多立方米的冷库,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实现商品量6000余吨,出口2000余吨,蔬菜单项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二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创业的领头羊。在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过程中,我们积极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全县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升级,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湖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县恒鑫特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覃玉全创办养殖加工企业,采取企业提供仔猪,负责加工销售,农户负责饲养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三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我县是全国“脐橙之乡”。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柑桔销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积极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植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他们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宜昌市“十佳农村经纪人”、水田坝乡农民徐宏强,1996年就开始跑市场,近十年来,他走南闯北,累计销售脐橙5000多吨,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柑桔销售经纪人。

下载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开发的性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好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合力作用,巩固扶贫成果,加大攻坚力度,为推动续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跨越......

    做好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好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合力作用,巩固扶贫成果,加大攻......

    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篇

    文章标题: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

    创新机制科学开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机制科学开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罗志宏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自1989年正式实施以来,始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加大投入力度......

    对偶性质

    对偶理论的性质及证明 性质1(对称性) 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是原问题 证明 设原问题为 max z CX AXbs.t.X0 (1) 对偶问题为 min w Yb YACs.t.X0 (2) 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

    离职性质以及各种离职情况

    离职性质以及各种离职情况 离职是指雇员和雇主之间结束雇佣关系,员工离开公司的行为。离职在性质上可分为雇员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

    平行线性质

    平行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线平行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直线。有关平行线:1.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