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
实验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xxx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日期:2016年x月x日
观察目的:该幼儿有较强的依赖行为 观察者:xx 观察实录:
该幼儿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和小朋友之间很少交流,总是一个人玩耍,不爱和其她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较差,所以其他小朋友也就不太爱和她玩耍,这也使得她更加内向,不爱说话了。在日常的生活方面,她的生活自理也比较弱,吃饭时不愿吃完,吃不完就哭,到最后总是要老师来喂她吃饭。午睡时,也不能独立的穿脱自己的衣裤,总是需要老师和同伴们的帮助。分析与措施: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这都是由于曾思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平日里对她太过宠爱,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都由长辈包办代替,造成了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加之父母很少带出门,她们家周围没有和她同龄的幼儿,这也是造成她性格比较内向的一个原因。
1.教师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加强家园联系,让孩子的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3.家长和老师都要积极鼓励幼儿,并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
第二篇: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2篇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一)时间 2012、11、2
3班级 中3班 观察对象 王欣怡 记录人 姚燕波
题目 王欣怡吃饭、吃点心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
观察与记录
欣欣,一个乖巧、能干的小姑娘,做事有条不紊,特别是画图画很有耐心。只是在吃饭和点心时表现出不耐烦,一会找点东西玩,一会用勺子挑着米玩。今天点心时又是如此,特意记录下她的一些细小活动。
点心都已经盛好,孩子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开始吃点心。欣欣也端着自己的小碗,拿着勺子,只是点心似乎对她很没吸引力。她用勺子在碗里不停的压着,逼出一点米汤,翘起小嘴喝两口,接着再小勺子继续她的“游戏”,而这时,其它孩子的点心已经一半吃掉了。
为了让欣欣快点吃,我提醒她:“快点吃哦!你看其它小朋友都吃了很多了,比赛谁先吃完哦!”刚提醒过后,她能用小勺吃两口,当老师转身后,她又开始了她新一轮的“游戏”——拿下她头上的发荚开始玩。这个时候吃的快的孩子已经一碗吃完了。
再次提醒她后,她仍然是老师注视时,吃两口,老师转身后,又开始不耐烦的一点一点的舀在勺子里,高兴吃一口,不高兴还倒在碗里。然后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话,就是不见碗里的点心少下去
每当老师不注意欣欣,她就不吃,而当老师看着时,她是能够一口一口好好吃的,所以我停在她的面前,看着她。她注意到我在看她,认真的吃起点心,很快也能把碗里的点心吃完。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二)对话与交流
欣欣不是吃不下碗里的点心,而是没有耐心吃。她在吃点心时,总是会找些小动作来做。一会儿用小勺压米汤,一会拿自己的发荚玩,当她在做这些小动作时,其它孩子已经吃掉一大半的点心了。饮食习惯方面不够好。(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但在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下,她还是能够独立、迅速、正确的使用小勺吃完点心的。
问题一:
师:欣欣,快吃哦!其它小朋友都吃掉很多了,比比看,谁会第一个吃完。
幼:看看我,迅速吃掉两口点心。
当我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时,欣欣又继续她自己的游戏了。并没有把比比谁第一的事放在心上。
问题二:
师:欣欣,看×××小朋友已经吃第二碗了,你的点心还是那么多,要怎么做呢?
幼:我会吃的很快。(立刻吃了两大口)老师,你看,我吃的很快。
师:老师看到了,希望老师不看的时候你也能吃得一样快。
幼:恩
问题三:
老师转身照料其它幼儿,欣欣又不吃了,玩玩勺子,讲讲话。
师:欣欣,老师一不看你,你就不吃,这个习惯可不好哦!老师看和不看要一样吃得快。如果你今天不是最后一个吃完,老师会给你奖励小苹果贴纸。
幼:(低头吃粥,不时的用眼睛看我一下,可能是在观察老师有没有看着她)
当我一直看着欣欣时,她吃的很快,用勺很熟练,一口一口地吃,碗内桌面也保持的很干净,一碗点心三分钟内就吃完了。我适时的给了她奖励,并激励她,下次老师不提醒也要吃的一样好,老师还会奖励。
反思与启示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启示:
1、多留意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及时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提示、鼓励、纠正。
2、针对孩子们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组织谈话活动。比如《我会吃饭》,讨论吃饭的益处,如何使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使孩子们懂得好好吃饭的好处,逐步养成安静、正确、迅速吃饭的好习惯。并让鼓励班上的孩子互相进行比赛,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有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的控制能力。
3、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夸大其词,多在集体面前表扬,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老师的喜欢,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4、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教育有莫大的关联,我应该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生活习惯,并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家也养成跟学校一样的生活习惯,形成家园同步教育。
第三篇: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这是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2篇,适合幼儿园教师使用,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
观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一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就要尿尿,而且还是特别着急的那种。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习惯,不到已经快憋不住时不会去尿尿的。看的出妈妈也是很无助,希望老师能给与帮助。为了纠正孩子这个不良的习惯,我决定对小雅进行个别观察及教育。
观察实录:
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紧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要尿尿,我赶紧问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脸严肃的告诉我:“没有。”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小雅的双腿夹紧,我就对她说:“没关系,老师陪着你,跟你一块上厕所好吗?”小雅没有拒绝,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块上了厕所。
观察分析:
要想改变小雅的憋尿习惯,我觉得首先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在她出现憋尿现象时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其次要让她觉得这不是一件严重的事,以此来解除她的紧张情绪。第帮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为有了这次的成功,让我对她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增强了信心。
观察实录:
在餐前准备时,我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当我喊道小雅那一组时,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进厕所,只有小雅没有动静,依然坐在座位上,我来到她的身边蹲了下来,拉着她的小手告诉她:“马上就要吃饭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饭啦!”她一个劲的摇头说:“我没有小便”。我怕强迫她去会引起她紧张,她说没有,我就没有再要求了。吃完饭带着孩子们散步回来以后,我又再次组织小朋友如厕,来到小雅的身边对她说:“马上就要睡觉了,要是不尿尿,憋着会肚子痛,到时还会尿床,好羞羞”。小雅听我这么一说,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对我说:“老师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进步了,离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又前进了一步。
观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现象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得了,作为老师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她的每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同时,老师应利用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实效。
取得的效果:经过这几天的时间老师的耐心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支持,尽管小雅还不能自己主动的去入厕,但是已经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陪同着去入厕了。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家长的配合,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观察是离不开的。
第2篇
观察情况:
今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艺术《宝塔山》,由于考虑到课上小朋友看图能方便一点,我让孩子们面对电视机像平时一样坐成了横三排。活动一开始大家看着图片中的宝塔山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这时,西西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嘉嘉的脚翘在了我的椅子上!”于是,我停下话语,对嘉嘉进行了很简短的劝说,好不容易把腿放下去了,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上,可嘉嘉边上的悦悦又告诉我:“老师,嘉嘉他用手拽我的衣服。”没办法,我将嘉嘉调到了第一排最显眼的地方,原想这回肯定没事了,他会认真的听讲了,哪知他低着头弯下腰摆弄起他的鞋子来,不管其他幼儿多么激烈的讨论都不能吸引他抬起头来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抬起头来,当我的视线离开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细一看,原来他穿的新鞋被弄脏了。
观察分析:
活动中发现嘉嘉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上课时容易受环境、身体等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这种表现说明嘉嘉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倾听习惯。
指导措施:
1.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多提醒幼儿注意对老师和同伴讲话的倾听,也可以通过一些倾听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注意倾听的兴趣。
2.与家长及时交流,给注意给幼儿穿的衣服鞋袜等都要尽量减少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3.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幼儿喜欢看书并乐意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让能用故事中的对话来讲述故事内容,提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进步表现进行及时而具体的表扬,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第四篇: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操作区:水果拼盘 幼儿姓名 王俊翔
观察记录
活动一开始老师创设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氛围,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自由观察三个区域的环境,并说一说、议一议。把幼儿召集到老师身边,老师亲切的说:“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xg王俊翔大胆的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喜欢秋天!因为有五
颜六色的果实、各种各样的秋叶。”老师说:‘黎老师也喜欢美丽的秋天,因为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选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对秋天的认识。我们用水果做拼盘、秋叶和果实做拼贴画,老师用照相机拍下来去送给秋姑娘好吗”?王俊翔自由选择来到操作区:水果拼盘----我引导他观察秋叶、果实的形状颜色,并进行合理想象。
他把黄色的橘子、红萍果放在砧板上用小刀切成片、在一片一片的摆在圆盘里看了看、有放三颗紫色的葡萄在盘子中间。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观察分析
1、孩子在秋天里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的秋叶、五颜六色的果实。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观察、种植及制作,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秋天的自然物标本进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种操作技能,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丰富性。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主动性、创造性。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区域,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来解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从而使幼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游戏中去。)
4、老师一边听一边拍照。这样,不仅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促进老师与幼儿情感交流。
改进措施 建议最后应该让师生共同与作品合影留念,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幼儿园观察记录 个案分析(范文)
中班观察记录
观察背景:
随着孩子们进入中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是我发现我怕们班级有个别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对这种现象我感到很头疼,我想这一定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回想我自己小时候我也经常打小报告,最后同学老师都不喜欢我了,我是不是该禁止这种行为呢?如果禁止对于一些胆小的孩子遇到真正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不会不敢说呢?
观察时间:2015年3月——5月 观察地点:幼儿园
观察对象:张敏慈(女6岁)葛雨泽(男6岁)
观察目的:解决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观察记录:
片段一
2015.3.20上午,我正在上一节美术课,在涂色的环节,我要求小朋友先观察老师是怎样涂色的自己先不要涂,在我讲课的过程中,张敏慈下地来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王家瑞先涂色没听你话”我说好我知道你先回去,在涂色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涂色,她又跑来对我说:“老师你让用红色,可是田雨涵用橙色,他不听你的话” 片段二
2015.4.14下午小朋友们在吃间餐,间餐是梨,有的小朋友吃梨不吃皮,就悄悄吐在手心里,因为怕老师说就偷偷的扔在了地上,我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张敏慈跑过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看见汪瑞泽把果皮吐在手里,偷偷的扔在凳子下了”我随后把汪瑞泽批评了,孩子回到座位对张敏慈生气的说:“再也不和你好了”张敏慈却一脸骄傲,好像在说看吧我给你告老师了。
片段三
2015.3.30葛雨泽和郭宇铮是一对好朋友,两家的父母既是邻居,又是朋友,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我们站排小便去,站排时葛雨泽对我说“老师郭宇铮撞我脑袋”而郭宇铮一脸害怕,紧紧拉着葛雨泽说:“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葛雨泽见我没理他又对我说了一遍:“老师郭宇铮撞我脑袋”。这次我说了郭宇铮你到后面站排,葛雨泽看郭宇铮走了还有点的舍不得,又有点不知所措
分析与措施:
片段一 片段二
分析:张敏慈是一个爱表现的小女孩,自尊心强,要强好胜,极爱表现自己,渴望被老师重视,得到足够的关注后既能满足孩子的好胜心里也能证明自己最棒的。
措施:下课后我照到张敏慈,带她到走廊,问她说,张敏慈你希望我老师最喜欢谁,张敏慈毫不犹豫额回答:“我”,我又问:“你觉得我应该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呢”她说:“听老实话学习好的”。我又问:“你觉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她想了想不说话了。我说:“老师知道张敏慈是个能帮助老师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可是老师不喜欢上课随便打断别人说话随便下地的孩子,小朋友也不会喜欢爱打小报告的朋友,对不对?总告老师,你就没有朋友了!”她点点头,我接着说:“如果你看到小朋友错了你可以悄悄的告诉小朋友,让她改过来,这样你既帮助了小朋友又帮助了老师你说这样好不好?老师相信你能做好的。”她点点头。从常态来看,五六岁正处于孩子的交往时期,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孩子。
片段三
分析:葛雨泽不是一个爱告状的孩子,而且他和郭宇铮又是最好的朋友我分析其中一定有原因,有的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勇气也不足,而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所以依赖大人。或者大人怕孩子没有处理事情的能力怕孩子吃亏告诉孩子告诉老师。
措施:事后我找到葛雨泽和郭宇铮,问他们原因,郭宇铮很委屈的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和他闹着玩,我都和他说对不起了。”我又问葛雨泽他真的撞疼你了吗?葛雨泽摇摇头,我又问你们是不是最好的朋友呢?葛雨泽点点头,那为什么一定要告诉老师呢?葛雨泽没有说有点要哭了,我只好说:“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的,葛雨泽你以后如果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来告诉老师,但是如果你觉得是能解决你愿意试着自己解决吗?”我原来葛雨泽平时不爱说话他妈妈总怕他吃亏,回家就问今天又没有人欺负你啊?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老师。我事后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表示会纠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