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时间:2019-05-14 00: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篇: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一是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吧。

2017年企业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2401%=3200元

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2017年企业退休养老金制度调整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

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将同步适度提高,1亿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专家分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或将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未来应建立基本养老金的合理调整机制。

2017年2月,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北京、上海等7省市成为国务院出台实施《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办法》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拟定首批签约

省份,已有包括共计3600亿元的基本养老基金开始委托进行投资运营。同时,国家层面的养老保险基金归集方案已经出台,其余省份正根据规定归集资金,但最终委托投资运营的基金规模还未确定。首批基本养老金权益类组合已先后启动开立账户程序,涉及优选价值和指数增强两大类组合,受托投资资金约100亿元。相关人士推测,待受托资金划转到账,相关账户大概率将于本月底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在此之前,现金、债券两大组合的养老金入市进程也在推进中。由此,基本养老金四大类组合离全面开启市场化之旅,只差临门一脚。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将实现十三连涨。

2017年3月29日,财政部公布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的一份预算说明中透露,从2017年1月1日起,按

照平均%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人社部称2017年完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预计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达130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增多的情况下,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拓展了就业增长新空间,这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尹蔚民说。

回顾一年来的社会保障工作,尹蔚民介绍,我国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同步调整,调整后的养老金已确保发放到位,1亿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也已经正式启动。

同时,已有30个省份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持卡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参保人员待遇得到更好保障。此外,我国再次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和失业保险费率,预计全年可降低企业成本1200多亿元。

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任务要求,我国在前五批已取消272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又分两批取消职业资格162项,总计取消434项。

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明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仍有望上涨,但目前涨幅尚未确定,需要根据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等影响因素综合计算。

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人社部明确今年养老金将启动投资运行,首批2万亿养老金的30%将进入股市。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公告,公布了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这也意味着,养老金入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焦点1

考虑养老基金压力涨幅放缓

相比往年,今年的养老金上调,较前些年10%的增长,涨幅已明显下降。同时,各地落地时间不一,从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以来,直到6月,上海市才公布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方案,成为首个落实养老金上涨的地方。

今年8月,北京市公布养老金上涨方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至月均3573元。根据目前全国各地公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各地调整的幅度基本上实现了国家要求的%的水平,同时调整后的计发养老金也遵循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原则。

对于未来养老金如何调整,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该负责人表示,明年养

老金仍将上调。

对于养老金应该怎么调的问题,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曾介绍,涨幅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保基金中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

据介绍,涨幅放缓也是因为养老基金在承受压力,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需要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在今年提出的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使得上交的养老金有所减少。

焦点2

6000亿养老金或分批进入股市

自去年6月底人社部、财政部向社会公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来,养老金的投资入市一直牵动着社会关注。人社部发言人李忠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已经印发,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后,正式启动投资运营工作。

日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评审结果公告》,公布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养老金入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养老金为什么要启动投资运营?人社部专家介绍,总量少、增长慢、开支大等因素影响着全国社保基金中养老金的承受能力。近几年,虽然养老基金总的收入额大于支出额,但是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同时降低企业成本还需要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

一些地区经济转型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不好,而退休人员较多。一方面是参保缴费的人少,另一方面一些40后、50后纷纷退休,养老金开支量大。这位专家表示。

截至2017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余4592亿元,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总量近4万亿元。由于养老金

投资需要地方归集,可运用的资金大概在2万亿元左右,按照30%的上限,最多可进入A股的资金总量在6000亿。有机构分析,养老金投资入市或将分批进入股市。

焦点3

将逐步提高居民养老金标准

除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也广受人们关注。据悉,我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长期以来维持在每月55元的水平。2017年全国基础养老金首次提高待遇标准,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不过,人社部也介绍,全国已有27个省份、2500多个县级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对于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偏低的问题,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表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处于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覆盖亿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的投入还不到1000亿元。据其介绍,人社部经与财政部积极协商,未来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对于未来居民养老金待遇是否会长期维持较低发放水平,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应形成稳定的投入,探索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作为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金,政府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现在居民缴费很少,财政要形成稳定投入机制,养老金才能达到保障城乡老年人生活的作用。

不过,今年政策也体现在了对贫困人口养老方面的支持上。在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人社部要求,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贫困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减轻其缴费负担。未来将探索建立政府或集体按最低缴费档次,为贫困人口代缴全部或部分养老保险费的机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贫困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

声音

现在拿到手的养老金1700多块,比去年多了100块左右。去年涨得多,比前年提高了200多。现在物价上涨得快,希望明年退休金能多涨一点吧。湖南一企业退休职工

第二篇: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1

标题: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

摘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作者以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为题目,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企业 工资 分配制度 改革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对于企业来说,除竞争环境相对较弱的行业外,高效益几乎是不能实现的,大部分企业只能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产值上下功夫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即产品)通过在市场上交换后会转化为一定的收入,有收入就存在着分配的问题,企业收入分配去向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如物资,生产设备等)的单位应当获得收入分配;二是为企业提供劳动力的职工应当获得收入分配;三是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及其它特殊服务的政府部门应当获得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公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好坏,特别是对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因为,人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要依靠职工。要想调动好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首先一条就是要做到工资收入分配的公正、公平,并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使工资收入分配在一个公正的轨道上运作,在此,我作为企

第 1 页●吕 军

业中的一员,谈谈自己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成为了一个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政府部门不再象计划经济时期一样直接干涉企业行为,而是间接调控、指导企业行为。对于企业工资分配方面,政府部门改变了以前大一统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只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一些大致的方针、原则,企业可以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但是,建立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确定的工资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工资过高会加大企业的人工成本,削减企业利润,不利于企业的再生产和再发展;工资过低又无法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更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二、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管理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许多企业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多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诸如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等等,在我国,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现代化,工作岗位日趋专业化、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会选择实行岗位工资制,特别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是按职工不同的工作岗位,分别确定工资标准,再根据职工在各自工作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和各项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确定职工的工资收入。这种分配制度比较灵活,它可以对职工的工作表现、职责履行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等为内容,实行层层绩效考核,确定岗位工资,从而考察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贡献的大小;也可以通过绩效考核,使职工的岗位工资每月有所变化,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这样就进一步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绩效考核,让职工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和对比,在工作总结和对比中不断进步,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建立完善工资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更旺盛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提高各阶层人民的收入,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农民,国家实行了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措施,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于城镇居民,国家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失业人员免费培训,政府无偿推荐就业等政策措施,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对于城镇离退休人员,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他们的养老金标准作了一定的上调,使他们的晚年更幸福,家庭更和睦。

企业应当建立工资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的工资收入有计划地进行上调,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企业的发展,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以便于激发职工为企业服务的热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目前,大部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依然存在,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不强,同时,一部分企业的自发性改革还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指导,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建立完善岗位工资制,特别是岗位绩效工资制。要科学的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绩效目标考核体系,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实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要积极试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管理水平在一两个月无法反映得出来,只能以一年为周期进行具体的考核,按照其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做出的贡献确定年薪收入,并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三是完善企业奖金制度。奖金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它既是物质鼓励,又是一种精神鼓励。作为物质鼓励,它可以使努力工作、技术业务水平高、为企业作出特殊贡献的职工,及时获得超过他人的工资收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作为精神鼓励,奖金的获得,证明劳动者为企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劳动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利于树立新风尚,鞭策后进者,带动整个职工队伍的进步。四是建立工资指

导线制度。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最高与最低工资水平,使企业在指导线范围内发放工资,不得有所突破。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把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工资增长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企业一定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概要》 邵冲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工资收入分配》 主编:祝晏君 北京: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吕军,男,1976年7月出生,汉族,四川都江堰人,在四川省资阳市省水利电力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从事人力资源和后勤管理工作,经济师。

第三篇: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部分:收入分配和工资基本概述

一、收入分配概述

(一)收入的概念

何谓收入,收入就是生产要素提供服务的报酬,可分为国家财政收入、集体经营收入和个人收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二)个人收入的类型

个人收入就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劳动收入:即工资、奖金、津贴等。

2、财产收入:即利息、利润、租金等。

3、转移性收入:即来自政府的再分配收入,如各种保险、补贴等。

(三)分配的概念

何谓分配,分配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经济学家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称为资源配置过程的四大环节,关系这四大环节是全部经济学的核心)。

分配分为生产资源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 ⑴、生产资源的分配

生产资源的分配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分配,是在生产前进行的。⑵、生产成果的分配

生产成果的分配是生产后的分配。生产成果分配又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的分配方式。工资是我国社会成员取得收入的基本方式。其中,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一般属于初次分配,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属于再分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属于再分配。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与社会成员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也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紧密相关。

(四)收入分配的作用

收入分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保障性:基本的收入分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2、激励性:激励性的分配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效率性:效率性的分配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财富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二、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或按件)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是职工根据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原则,从社会领取到的个人消费品,其货币形式就是货币工资,实物形式就是实际工资。

(二)工资的职能

1、经济职能

就是依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通过工资的高低水平,引导和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满足的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需求水平。

2、社会职能

就是依据生产力的水平,生产关系的特点,管理方式以及社会等因素,协调各类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资的作用

1、工资是劳动者个人及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

凡参加劳动的职工,都能得到工资。劳动是职工获取工资的唯一手段。职工工资水平的高低和负担人口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到职工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社会劳动者的维持和生产力的发展。

2、工资是调节社会劳动力的经济杠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手段调整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已不可能,必须同时依靠工资手段,从物质利益上对某些地区、行业、部门的工作予以鼓励,使人们愿意到这些部门工作。

3、工资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手段

(四)工资的主要形式

工资形式中计量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的方法。工资形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计量每个职工的实际劳动量和劳动贡献以及应得的工资,把劳动和贡献与报酬有机地结合起来。

工资的形式比较多,如计时工资、计时工资、资金、津贴、补贴等。但最基本的是计时和计件工资,其余的是对这两种基本工资形式的补充。

1、计时工资:是根据劳动时间来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即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和生产经验等各种因素,先评定工资等级,然后按个人的实际劳动时间发给相应的工资。计时工资适用于劳动难以用精确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计算的部门和行业

2、计件工资:根据劳动者成果支付报酬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可以不受职工个人条件的限制,计算工资的方法比较简单。

(五)工资的主要构成

工资的构成是指组成工资总量的各个部份及其在工资总量中的比重。工资一般由三个部份构成,即基本工资、津补贴性工资、奖励性工资。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工资构成中基础的和主要的部分,是确定职工退休金、抚恤金等项目和主要依据。决定基本工资的因素包括职工的技能、熟练程度、劳动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劳动环境以及不同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考虑到职工资历、工龄、学历等。基本工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从各类人员的关系上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2、津贴补贴性工资 津贴性工资。是指对特殊条件下工作工作和生活保障和额外劳动的补偿。其种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1)特殊工作环境工作津贴;(2)政策性补贴;

(3)对额外劳动的补偿。

3、奖励性工资

奖励性工资。是对职工超额劳动者或作出的突出贡献的报酬。

(六)工资水平与影响因素

1、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高低不是人为决定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直接地对工资水平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2、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可能提供的报酬,经济发达,国民产值越高,财政收入越高,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2)、劳动者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劳动者本身素质高、能力强、就应获得较多的报酬,领取较高的工资。(这属于生产要素决定分配的部分)。

3)、劳动者主观努力程度。“按劳分配”根据个人付出的劳动,做出的贡献决定工资水平。在同等劳动条件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3、价格因素。工资的高低。在购买消费品时有最明显的体现,确定工资水平时,必须考虑到消费品和价格高低。

除以上因素外,社会心理、城乡关系等也都对工资水平高低有影响。

第二部分:收入分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收入分配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它具有能动性和被动性两种属性。收入分配和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是生产和流通的桥梁,解决得好,生产就能持续发展,经济就会繁荣昌盛;解决得不好,生产就会停滞不前,经济就会混乱不堪。

1、收入分配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收入分配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收入分配的前提的保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决定了用于收入分配这块“蛋糕”的大小。收入分配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我们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把“蛋糕”做大,才能切出更大的分额用来进行分配。所以邓小平同志生前一再强调说“发展是硬道理”,是非常精辟的,大家知道,我国建国以来进行过的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状况好转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发展的比较快,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大。

2、收入分配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这几年国家多次调整机关和企事业的工资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需求不足,增长乏力的现象,通过增加工资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拉动经济的需要。实践证明,收入分配政策是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收入分配对人才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将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高科技产业就比多;而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则可利用劳动成本低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内蒙古、新疆等在毛纺、制衣、食品加工等产业多些。再次,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3、收入分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调整。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要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的实践都证明,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二)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收入分配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1、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制度特性,与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一个内容,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同的分配制度。不同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在收入分配上,既要坚持效率优先,也要兼顾公平。搞好收入分配,解决好工资问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稳固政权,长治久安的需要。

2、搞好收入分配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手段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党的一贯的奋斗目标,也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改善人民生活涉及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增加工资收入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亿万群众奔小康的基本手段。只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实现。

3、收入分配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一部份人、一部份地区先富起来,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当然,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同和存在差异,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合理的差距也是允许的,但是,这种差距如果不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影响我们党政治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会出乱子。”人们对于那些行业垄断、不正当竟争、投机倒把带来的高收入,是不满意的。所以,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不好,总是一部份人收入高,大多数人长期收入低,甚至贫困,就会出现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4、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反腐倡廉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政治问题,就是**的挑战。党的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情操,激励大家自觉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制度的作用在于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从这些年的情况看,受处分的公务员中经济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问题不能说是就是由分配引起的,但分配不合理容易诱发**。公务员的工资太低,不便于管理,也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我们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反腐倡廉,为党的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三)收入分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中央要求全党“要抓紧做好培养、吸收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人才战略的核心,就是培养人才、吸收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在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事业要发展,就必须稳定和吸收优秀人才,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就是要做好工资分配工作。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我省的人才形势严峻,既难以吸引人才又难留住人才,其中工资偏低、待遇不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工资分配在人事人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工资制度要服从于人事制度的总体需要,尤其是要适应用人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工资制度对于人事制度能否有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在人才配置方面,工资起着导向作用,在人才的开发、使用和管理中,工资起着激励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择业观念、就业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现在人事人才工作已不能单纯靠组织安排和行政命令,工资在人事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

(四)收入分配是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的问题 因为收入分配很重要,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和工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而且列入国家重要的议事议程,经常开会研究,作出一系列决策。

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从06年下半年起,中央就着手研究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明确要求。06年123456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就改革方案向**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征求意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

一、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建国初期—56年)

建国初期,我国工资制度比较复杂。党政群机关和军队基本仍是供给制。一部份建国后参加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工资制;公营工厂职工有的实行供给制,有的实行工资制;对旧社会留用人员实行“原职原薪”政策。

1950年8月,国家召开全国工资改革会议,确定了改革工资制度的三条原则,第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把工资改革得比较合理,为建立全国统一合理的工资制度打下初步基础;第二,照顾现实,做到大多数职工拥护;第三、全国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工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供给制,实行工资制,确定了以“工资分”作为全国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并统一了工资的实物种类和含量,国营企业工人大多数实行了8级工资制。

二、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56年—85年)

1956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决定》等文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工资分制,实行货币工资制,建立工资制度,全国划分为十一个类区,每一类区工资制,建立了工资类区制度,每区工资差额为3%,在企业,统一了工人工资制度。工业企业为8 级工资制,建筑企业为7级工资制。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实行了职务等级工资制。

三、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85年—93年)

1985年,全国再次进行工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企业开始。国务院发布《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了工资要与效益挂钩。6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发《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方案》,规定将原来实行的职务等级工资改为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四、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93年—06年)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79、85号两个文件,开始在全国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新一轮工资制度改革。我省94年2月25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1993]86号文件精神,省人事局、省机关事业工改领导小组以“皖工改[1994]09号”文件下发了《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改革制度套改办法的通知》。全省开始工资制度改革。至当年底,全省基本结束套改,新工资制度入轨运行。这次工改,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国以来增加工资较多的一次。

93年工资制度改革主要特点: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分离,建立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机关实行了“职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构成;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五大类不同行业,建立了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二是建立了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在职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和工资级别;在职务变动后,可以按新的职务晋升到相应的工资档次和级别中。三是建立了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和财力情况,对工资标准适时进行调整,以保证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提高生活水平。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建立了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和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资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四是事业单位津贴拉开差距,搞活内部分配逐步推开。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知识经济到来和人才战略实施,工资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工作的要求。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充分体现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的新要求。第二,与改革的实践发展不相适应。第三,工资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五、第五次工资制度改革(06年至今)

第四部分:现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关于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改革原则、基本内容和其他政策等方面。现着重对改革的基本内容作一介绍。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次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位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二是增设级别和调整职务级别对应关系。将公务员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晋升空间。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使低职务公务员能晋升到较高的级别。三是合理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人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形成合理的工资关系。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晋升了职务,相应提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规定,将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平等情况,适时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五是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总的考虑是,既要缓解因职数限制而存在的晋升职务难题的问题,又要坚持条件,解决的面要适度。关于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问题的具体实施意见,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另行下发。六是对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工资政策倾斜。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任职每满5年高定一级,既适当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待遇,又使其能更早享受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的政策,鼓励他们安心基层工作。具体实施意见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另行下发。

为了实现从现行工资制度到新工资制度的平稳过渡,在深入研究、反复测算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考虑到调整了基本工资结构,工资运行机制相应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理顺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这次套改方法是,职务工资按公务员现任职务进入新工资标准;级别工资按照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规定,进入新的级别和档次。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基本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基本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津贴现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性的,另一类是岗位性的。完善地区津贴制度,包括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这是调控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措施。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反映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是扶持艰苦边远地区提高工资水平的主要措施。这项制度自2001年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5个省区市的719个县市区列入实施范围,实施情况总的比较稳定,但也存在范围、类别划分不尽合理等问题。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施范围和类别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委托科研机构进行课题研究,选取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共7个指标,同时考虑国家安全等政策性因素,评价一个地区的艰苦边远程度,作为确定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二是适当扩大实施范围,增加类别。在现有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200多个县市区,将符合条件的地区纳入实施范围;将类别由现行4类调整为6类,合理体现不同地区艰苦边远程度的差别。三是适当提高津贴标准。扶持艰苦边远地区提高工资水平,缓解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过大的矛盾。四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情况的变化,定期对实施范围和类别进行评估调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地区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逐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

地区附加津贴主要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消费水平的差异,国家对地区附加津贴实行分级管理,对各地的地区附加津贴水平进行调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项制度目前尚未实施。考虑到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研究和理顺多种利益关系与因素,为稳妥起见,先在清理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对津贴补贴进行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经验,再提出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的具体意见。岗位津贴是国家对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的倾斜政策。国家对岗位津贴实行统一管理,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岗位津贴项目或调整岗位津贴实施范围和标准。

(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在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同时,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与机关挂得紧、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关系。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相适应,根据各类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入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并拟定了分行业实施的指导意见,配合这次改革先后印发。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现资历因素的部分,是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遍要求。设置薪级工资,有利于工作人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人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建立前暂按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

二是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办法。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类型不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但要与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水平基本匹配。各类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事业单位的分类由中编办提出办法后,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行。目前,暂按现行的工资管理分类办法办理。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适应聘用制改革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与机关彻底脱钩。根据考核结果,将两年晋升一档工资改为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津贴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强引导和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此项工作情况比较复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选择一些单位先进行试点,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拟定具体办法。

五是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改革现行高度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分极管理,分级调控,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作用。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将事业单位发给职工的收入纳入调控范围,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第四篇: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职业有不同的指定年龄或年资,超过此年岁的职员,被视作想再继续工作也不合适,所以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继续工作,此时雇主必须给予一笔大额金钱作为劳工劳苦一生的奖励,并以此作为不工作后的养老生活费和医疗费来源。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准备的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快来看看吧。

2017年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2017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

随国民经济增长: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

工龄工资(含工龄):

随着工龄增长,每年30元。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工作工资:

所得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绩效工资: 月份及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特优津贴:

若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劳动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工人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工人退休金:

按照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样。三年以内执行完成。

养老保险:

一般来说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的个人帐户上存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那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国家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

国企高管薪酬调控力度不够,提高低收入人群工资任重道远

已经酝酿了8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出台在即。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第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定。据知情者介绍,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等方向,都有望写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央企母公司、子公司等高管薪酬的调控,也有望走向深入。同时,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政策,目前已经有了明确目标,方案中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设计。

曾经多次参与方案起草论证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整体指导规划,方案是对收入分配改革路径、方法的思考和阐述,更多的是原则性要求。除了总体方案,还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多方面的有效配合,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参与,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效。同时,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没有法律强制力,只是为各部门和地方进一步按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制定解决本部门、本地区分管领域收入分配问题的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关于当前城乡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偏大,各方已基本形成共识。尽管公众对收入差距早有体会,但具体数字还是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部分行业工资上涨过快,2007年企业高管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最大曾达4553倍,企业内部近5年来高管工资增幅明显超过普通职工工资增幅。

苏海南指出,近两三年来,通过多方面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32倍缩小到3.13倍;行业薪酬差距由4.88倍缩小到4.48倍,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也有所缩小,但与老百姓的期盼仍有较大落差。因此,必须加大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主线是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此,要下大力气提低控高。在他看来,提低尤其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调节高收入也很有必要,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较大,如高收入者收入难以严格界定,相关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尚不健全,同时,受高收入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其难度相当大。

苏海南认为,提低从广义来看,首先要努力扩大就业,尤其是要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其次是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同时扩大覆盖面,将低收入群体逐步纳入社保覆盖范围。

苏海南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工资的确定,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有部门人员收入进行调节,以及通过法律、经济、信息等手段规范市场薪酬分配行为和秩序。对于非公经济单位,重点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问题。

他建议,可以通过发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指导小企业通过劳资平等协商,合理确定企业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保障员工工资权益;继续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之逐步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即全部工薪劳动者平均工资的40%,以促进低端岗位员工工资的提升。

记者注意到,被全国总工会和有关部门寄予厚望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合同,轻履行的现象。原因在于,相关立法对于企业是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缺乏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苏海南认为,控高包括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垄断行业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偏高过高收入,同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过程中,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对国企高管的薪酬调控,力度还不够。近些年来,部分央企负责人的天价年薪,以及部分国企员工偏高的薪资和福利水平,不但加剧了收入差距,也增加了社会公众的不满。

曾经有学者提出,解决垄断性央企高收入问题,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能够见效的突破点,如何改革,关键还是要看政府的决心。

苏海南表示,公益性国企高管应被视为准公务员,可考虑将其薪酬控制在同地区公务员年薪的2倍到3倍。对竞争性国企高管,其薪酬水平可适当高于公益性国企高管,但不能与市场价位直接对接。国有企业中只有那些通过市场选拔任用机制产生的职业经理人,其薪酬才可实行市场价。

第五篇: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1.收入分配公平的判断依据应当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经济领域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靠发展,二靠改革。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判断依据还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如果我们实行的分配政策能够迅速发展生产力,那么这样的分配就是公平的,可以说效率就是公平,公平是为了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社会的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中,如果分配环节扭曲,社会再生产的其他过程也会随之扭曲。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成果不断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收入水平无法随着经济发展而相应提高,甚至可能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不对称,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病。

2.初次分配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从正义的角度说,作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首先社会要尽可能保证“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使人们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劳动就业。在我国,由于收入差距大,加上法规不健全,劳动者教育和就业的起点就不一样,公平竞争也很难做到;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依据是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或者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由于对收入分配认识上的偏差或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诸多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如在一些单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实行着平均分配,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收入未能充分体现岗位特点和贡献大小;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合同工和正式职工工之间收入分配中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同样的劳动岗位和劳动贡献得到的是不同的收入;由于行业垄断,不同行业劳动者收入差别较大;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甚至凭借手中的权力使分配过分地向自己倾斜,与普通职工和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悬殊。这些都导致了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⑤作为点睛之笔的“社会主义”应该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上。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从所有权来看,在国有企业中,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加上我国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新的《劳动法》现实中很难推行,致使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更谈不上“按劳分配”。

3.再分配要关注解决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也开始市场化、产业化,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使这些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低收入人群尤为突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们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种资源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触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教育乱收费、医疗乱收费、商品房的价格居高不下等。以“按需分配”为基本原则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尽快地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向广大人民群

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会大大增加社会生活的安全感和公平感,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4.加大伦理建设力度。十七大制定了“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则。“提低、扩中、调高”虽然属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但如果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运用遗产税等税收手段调节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这本身对伦理分配有积极的作用。而“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这能有效限制伦理分配中“恶的分配”。通过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消除垄断利润,能提升广大群众的公平感。

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缺失已经触发并加剧了很多社会问题,如像“三鹿奶粉”折射的食品安全问题、山西“黑砖窑”、“黑煤窑”反映出的劳动安全问题、上海“楼脆脆”代表的豆腐渣工程以及诚信却失、贪污腐败问题等等这样一些令国人颜面丢尽的丑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伦理道德建设,形成适应转型时期的新的伦理道德架构。社会转型时期,强势群体的普遍道德感和责任观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大众道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强势群体道德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伦理道德建设,实施诸如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组织各种对贫困地区和个人捐献、馈赠活动等,不仅能缓解因贫富差别带来的社会矛盾,而且能弘扬爱心和社会文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下载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配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可以概括为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互动过程,财富如何被创造与分配,是社会进步水平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民收入作为财富“流量”的概念,如......

    200701广东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说明

    200701广东省-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说明(在职职工)一、主要政策依据1、《关于印发的通知》(粤人发[2007]56号)2、《关于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

    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调查表

    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调查表 _______女士/先生: 您好!我是xx市场调查公司的访问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调查,目的是了解人们对工资的看法和意见。您......

    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根据《晋中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我院已实行全员聘用制,三年一轮,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并实行院对科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浮......

    奖金分配制度改革

    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历来都是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医院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敏感度较大,是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杠杆之一。我相信医院奖金分配改革的目的是调......

    浅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谈“收入分配改革”之提高工资待遇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段时间,连续有媒体报道有关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出台的消息。......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摘要:分配制度改革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的制度保障,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缺少效率的分配制度下生产力得不到优先发展,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学界争论如何改革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 收入分配制度如何改革,目前学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把初次分配作为改革重点;另一派认为,着力点应放在二次分配。 厉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