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时间:2019-05-14 00:1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第一篇: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上传: 彭琅

更新时间:2012-12-28 12:27:15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智力残疾人的康复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党中央提出: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就拿我们学校的智残教育来说,也推行了“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育模式。早期康复对智残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智残孩子的康复场所最理想的莫过于家庭,而家长则是最适合的康复师。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来自社区康复协调员,你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好家长如何进行家庭康复,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一、智力残疾的概念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是智力落后于普通人的一种症状。说它是症状,因为它不是疾病,而是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发展发生停滞,而表现出的大脑功能障碍。智力残疾包括:

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成人)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老人)

(二)认识智力残疾

1.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智力残疾在他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组成智力的各个方面的残疾程度和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智力残疾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不同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需要为他们设计个别康复训练方案。

2.智力的高低没有绝对界线:轻度智力残疾与普通人之间确实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有许多智力残疾人,需要人们稍稍的帮助就可以走上健全人的生活道路。尤其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这种帮助就更为重要。但若残疾程度很重,则终生需要帮助。

(三)智力残疾的分级及各级特征

每个智残儿童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智残儿童分成4级。现分述如下:

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

极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分以下。适应行为极差。他们往往有严重的脑损伤,常伴有多种残疾和癫痫。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有人照顾。

二级智力残疾(重度)

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35之间,适应行为差。他们往往有先天性的疾病和较重的脑损伤。有简单的交往能力,但生活不能自理。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

三级智力残疾(中度)

中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35~50之间,适应行为不安全,这些儿童中的大部分有脑损伤或其它神经障碍。可以与他人进行基本的交往,但是语言简单。生活可以半自理,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技能。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轻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50~70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由于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往上,所以往往在上了小学以后,问题才暴露出来。二.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

1、早发现 ①观察

最先是动作方面发育迟缓,如不会抬头、翻身,坐立不稳,不会爬行等,手部动作笨拙,协调能力差,手眼不配合等。然后是其它方面发育缓慢,如不会说话,词汇贫乏,不能与儿童一起玩耍,不会自己上厕所,穿衣,吃饭等。②比较

与别的同龄儿童比较,发现存在异常。应该全面进行比较,如果较多方面异常,应引起重视。③咨询

当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应该及时向专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医生或是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训练员进行咨询,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2、筛查

是指对可疑的儿童作初步的认定,以便决定是否作进一步诊断。其目的是将确定不是智力残疾的儿童排除。

3、诊断

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必须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和康复机构进行,由专业人员诊断鉴定。早期诊断一般采用正式的智力测验工具和社会适应量表,从智力和日常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如染色体、神经发育、大脑病理等。

4、早期干预

一、什么叫早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要素

1、康复训练的内容

主要有六个领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订,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3、实施康复训练活动

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二是情景训练活动。(1)家庭个别训练活动

家庭个别训练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例如,每天训练时间:下午:6:00—6:30,晚上:8:00—8:30。两次共用1小时左右比较适宜。另外,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家长应拟定出简单的训练内容来。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比如:1个旧纸盒、一把小豆子、一双筷子,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个别训练的教具应提前准备好。

(2)情景训练活动

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的主要的训练方式。如起床、入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景都是情景训练的良好机会。情景训练也需要有计划安排,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目标。由于情景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景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与个别训练相区别,情景训练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物品,在自然的生活状况下训练。情景训练的关键是家长要培养起在日常生活中按一定目标训练儿童的意识。

4、做好康复效果评估

康复训练始终伴随着评估。主要有三类,训练中的评估、阶段评估、总结评估。

目前主要是依据活动的独立程度,评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分为四级:

第一级,自己独立完成,给最高分3分。

第二级,口头协助完成,给2分。

第三级,身体协助完成,给1分。

第四级,完全由他人代替完成,记0分。

每一个训练目标在训练前有一次评估,在训练后又有一次评估,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分数,从中看出训练的效果。

(一)训练中的测评

每次训练完成后应有对训练目标的测评,应作好测评记录。家长可以根据测评的结果分析训练的情况,调整训练的重点,以便得到更好的康复结果。

(二)阶段测评

一个阶段训练完成后,家长应与训练员一起对智残儿童的训练效果进行测评。按康复目标一项一项地分析,哪些目标已达成,哪些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在测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看出经过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儿童有了哪些进步,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调整,制定出适合儿童情况的新的阶段计划。

(三)总结评估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

(二)家庭康复训练中坚持的原则

家庭康复训练是系统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康复训练有利于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决定着康复训练的成败。常言道:“家庭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两句话表明家庭在智残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掌握好以下原则。

1、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是实施系统家庭康复的必要条件。家庭应该是干净、整洁、安全的。对家庭康复环境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居家的阳台、门窗、不可让孩子随便攀爬,家中的电器、药品、食品的放置与食用要安全,锐器的使用与放置如:剪刀、刀子等应放妥当等。

家庭应有一个适合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身心环境。这要靠家庭成员去创造,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关心、爱护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如果家人争吵、打架,相互埋怨或互不理睬会给智残儿童造成心理创伤,易使他们变得冲动、易怒、粗暴、多疑或沉默,拒绝与他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就没有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也有些家长对智残儿童训练时碰到了挫折,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大声责骂儿童,使他产生了畏惧、怕学习的不良心理,最后也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当然过度溺爱、放纵的家庭更不是真爱,也不算是良好的身心环境。例如:他已经长大了,但母亲还是一直把他抱在手中;家长在孩子应该处理生活以后的很长时间,仍然继续给他喂食、穿衣、梳洗;家长怕儿童出去玩耍受到欺侮,限制他与小伙伴接触等。这些过度保护方法,会使儿童养成依赖家长的惰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也就会处处碰壁。儿童本身对环境适应就差,家长这种看似“保护”的做法对智残儿童,只能助长了他对别人的依赖。

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庭成员的态度应当一致。

2、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

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强调个别训练计划,家庭训练计划的拟定促使家庭训练有目标、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并且强调对训练全局的掌握。测评将使家庭康复效果得到证明,并且为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变随意的、难于坚持的家庭训练为较为规范的、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促的、真正有效的康复过程。

3、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特殊儿童的发展一般要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水平,尤其是接受能力,因此,在干预中一定要制定适合个人的干预计划,不能横向比较,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指导孩子,要允许他们有反复。

4、坚持一贯要求,持之以恒的原则。特殊儿童的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既耐心细致,又要严格要求,尤其是家长和一起生活的其他成员,有时看到孩子的训练遇到困难,家长会包办一下,特别是祖辈,因此,家长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

5、小步递进,适当协助的原则。特殊儿童在训练中要注意小步递进,要把训练的项目尽可能分解到最简单,便于儿童操作和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给予帮助。比如,在指导孩子学习自己扣纽扣或拉拉链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来练习,等掌握一定方法后,再穿在身上练习,当孩子不能完成时,教师或家长可以手把手指导孩子帮他完成。

6、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成功的原则。训练孩子时,要注意正面鼓励,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可以亲亲、拥抱,也可以伸伸大拇指、鼓掌等。经常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帮助他们成功,可以增加孩子的训练兴趣。作为指导教师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进步,有些成功可能在成人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要珍视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不断进步。

7、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

利用生活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一个特点,也是正确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家庭康复是在家庭自然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进行,有很多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就需要家长善于利用情景,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例如“礼貌”作为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是必须要对孩子进行训练的内容,切不能正襟危坐对孩子说上半天,孩子不知所云,而是利用客来客往遇见熟人打招呼等不同的场合,教会或提醒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要在礼貌,并且不断反复强化。再如带智残儿童外出的时候,可以教给他许多东西,如认识交通工具,商品、建筑物等认知方面的内容,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家长应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场合,有意识地对智残儿童提出要求,进行训练,他们往往会记得住、说得出。当然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都需要家长进行不断的重复。

(三)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运动能力训练

1、翻身 侧卧位翻到仰卧位,仰卧位翻到侧卧位,侧卧位翻到俯卧位。

2、坐 保持长坐位3分钟,保持端坐位3分钟。

3、爬 用双手、双膝支撑爬行3米。

4、站 两脚全脚掌着地站立2分钟。

5、步行 在平地上连续走20单步。

6、上下台阶 连续上下6台阶。

7、跑 向前跑5米。

8、伸手取物 伸手够玩具或物品。

9、捏取 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

10、拧盖 将瓶盖拧开再将瓶盖拧紧,反复两次。

11、系扣子 把上衣的扣子系住。

12、穿珠子 将5颗珠子穿到绳子上。

13、折纸 将纸对折,抹平。——感知能力训练

1、注意物体 注视前方物体5秒钟以上。

2、追视移动物体 用目光追随移动的物体。

3、分辨味道 分辨酸甜咸苦辣等常见味道。

4、分辨气味 分辨香皂。

5、分辨常见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分辨3种以上经常听到的声音。

6、触觉分辨 触摸物体,分辨冷热、干湿、软硬

感觉统合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是听知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和视知觉。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来的不同的感觉在脑干部份做适当的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感觉统合训练

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1、认识物体的存在 说出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2、物品归类 将相同的物品归在一起。

3、认识物体之间的常见关系 分辨大小、长短、高矮。

4、认识颜色 分辨3种以上的颜色。

5、认识方位 分清里外、上下、前后。

6、认识形状 认识图形、方形、三角形。

7、分辨有无 分辨容器中有无东西。

8、认识蔬菜、水果 认识3种以上常见蔬菜、水果。

9、知道天气情况 知道晴天、阴天、雪天、雨天。

10、知道因果关系 知道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痛,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饿了要吃东西,知道下雨天出门要打雨伞。

11、点数 点着实物数出1到10.12、认识时间 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

13、认识钱币 知道用钱买东西。

——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的名字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

2、服从简单的指令 明白别人的手势或语言表达的意思,有恰当的反应。

3、表达需求 用语言表达,用手势或体态表达,用交流板或者用图画指出。

4、说简单的短句 正确说出5个常用的词语和3个简单的短句。

5、语言交流 有问有答,简单对话。

6、书写的基本能力 持笔、画线、写自己的名字。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拿着食物吃 拿着食物送到口中咀嚼、咽下。

2、用餐具吃 使用两种常用餐具,如筷子、勺。

3、用餐具喝 先学自己抱着奶瓶喝,再学拿着杯子喝。

4、小便自理 表达要小便的意思,到指定的厕所,对着便池排尿。

5、大便自理 表达要大便的意思,到指定的厕所蹲坑排便,便后自己擦干净。

6、脱衣服 摘帽子、解围巾、脱衣服、脱鞋袜。

7、穿衣服 分辨衣服上下、前后、穿好。先穿一条胳膊,再穿另一条胳膊,按顺序系好扣子。

8、穿鞋袜 认识自己的鞋袜,对准左脚与右脚,先穿一只脚,再穿一只脚。

9、刷牙 用杯子盛水,含一些漱口,把牙刷蘸湿,挤上牙膏,上下刷遍每一颗牙。

10、洗脸 将毛巾在水中洗洗,拧干,用毛巾擦脸。

11、洗手 把手蘸湿,擦些肥皂,反复搓洗,洗掉肥皂沫,擦干。

12、洗脚 坐在矮凳上,把两脚泡在水中,先洗一只脚,再洗另一只脚,分别擦干,穿上鞋。

13、盖被子 认识自己的床和被子,躺在床上,打开被子盖住身体。

14、叠被理床 叠好被子,放好被子,放到指定的位置。

15、认识家庭的内部环境 认识房间、厕所、厨房的位置。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 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

2、认识熟悉的人 认识家庭成员、亲密接触者三人以上。

3、认识家庭的外部环境 从离家不很远的地方找到家,知道家庭住址与周围环境。

4、知道居家安全 不把他人带进家,随手关好房间门,不给陌生人开屋门,不跟着陌生人走。

5、认识公共设施 认识附近的商店、邮局。

6、参加集体活动 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娱乐。

7、懂得安全知识 知道水、电、火等对人有危害,躲着汽车。

(四)、常用的家庭训练器具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珠子、绳

(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敷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7.看图识字的图片

(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结束语:

智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大家有充足的康复知识、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最后要提醒是:

一、康复训练一定要始终如一。

二、早期干预。

三、加强康复知识学习,交流经验。

第二篇:**省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准入标准

**省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准入标准(试行)

一、场所设置与设施要求

康复机构应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地处污染区、噪声区和危险区内。室内外康复服务场所固定且自成一体,安全、易于疏散、通风透气、采光好,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无障碍要求;有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如提供儿童午餐要有独立的厨房操作间。

(一)场地要求。

机构基本训练场所使用面积不少于150㎡。机构应设置集体训练室、个别化训练室、专用训练室、多功能训练室等。

1.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2间,每间面积不少于30㎡。集体训练室与智力残疾儿童比例为1:10。

2.个别化训练室:至少3间,每间面积不少于8㎡。个别化训练室与智力残疾儿童比例为1:6。

3.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感统训练室):至少1间,每间面积不少于50㎡。专用训练室与智力残疾儿童比例为1:20。

4.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家长培训室/儿童评估室/教师培训室/资料室):至少1间,每间面积不少于20㎡。多功能训练室与智力残疾儿童比例为1:20。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40㎡,生均面积不低于2㎡。

(二)设施要求。

1.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配备儿童的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挂图、卡片、相关教具等。

2.个别化训练室:配备个别化康复训练课程评量表、个训用桌椅、玩教具等。

3.专用训练室:配备PT软垫、木条台、滑板车、大滑板、吊筒、钻滚筒、羊角球、大龙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平衡木及平衡踩踏车、万象组合包、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等。

4.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家长培训室/儿童评估室/教师培训室/资料室):配备接待用桌椅、档案柜、电脑、电脑桌椅等,配备基本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配备供家长学习、借用的康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等。

二、人员要求

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康复专业人员(康复教师、康复治疗人员等)、保育员等在内的工作人员队伍。康复专业人员应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70%。

(一)机构管理人员:至少1名,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两年以上教育或智力残疾康复相关工作经验。

(二)康复教师:至少4名,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医疗、康复、心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康复教师与智力残疾儿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康复治疗人员:至少1名,具有医疗、康复、心理、社会、保健和护理等专业背景,康复治疗人员与智力残疾儿童的比例不低于1:15。

(四)保育员:至少2名,保育员与智力残疾儿童的比例不低于1:15。

三、业务能力

(一)机构日收训能力。机构日收训能力(限智力残疾儿童)不少于20名。

(二)基本业务能力。

1.根据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服务,具有规范的康复服务流程,开展康复评估,制定和实施集体、个别化康复服务计划,并开展社区、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2.能够根据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步子、情境和观察学习等方法开展康复训练。

3.能够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服务。

第三篇: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1)趣味性原则。要求康复人员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2)动态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3)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往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项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个别化原则。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5)融合原则。融合原则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6)小步子、多重复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7)充分发挥潜能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童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利用积极的方面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1)感知能力:主要是训练视、听、嗅、味、触觉、平衡觉和动觉。(2)认知能力:主要是学习认识常见的物体、分辨常见的关系、形成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的时间概念等。(3)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人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性动作和精细运动——抓握、翻揭、搓揉、折叠等手眼协调能力。(4)语言交往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说或写)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或读);(5)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进食、盥洗、穿着、排便、睡眠等的基本能力;(6)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会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从参与日常生活活动逐步过渡到参与社会活动,直至适应社会

第四篇:智力残疾儿童知识手册

文山市万山红遍职业培训学校

2015年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

智障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智力残疾儿童知识手册》

2015年5月—10月

序 言

亲爱的家长: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一、什么是智力残疾?

(一)智残:

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二)智残儿童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1、智力

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2、社会适应能力

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判断,要依靠社会适应行为测验。如果儿童的智商在70以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困难,才能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否则即使儿童的智商低于70,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应该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

3、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根据其发病的年龄特点,可以将成人以后大脑损伤或老年以后大脑萎缩等原因造成的智力缺损区别开来。

(三)病因:

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脑膜炎、脑积水;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智力落后,环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二、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2、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3、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4、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5、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三、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四、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碍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早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五、康复训练方法及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

年龄:2-3

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

方法:

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

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

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

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

年龄:2-3

目标:模仿刷牙

方法: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

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年龄:2-3

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

方法:

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

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

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

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

5.家人示范想上厕所。

年龄:2-3

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

方法:

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

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

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

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

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

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

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

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

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

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

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

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

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

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

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

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

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

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

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

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

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

语言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

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

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

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

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

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

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

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

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

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

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

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

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

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

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

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用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

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

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

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长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基本运动能力训练:

1.翻身

技巧:让儿童仰卧位,从一侧逗引其翻身,可采用儿童玩具对孩子进行引导; 2.坐

技巧:在床、椅子、垫子上,示范,引导孩子“请看着我坐好”; 3.爬

技巧:在垫子上,家长示范让孩子跟随教师或者引导孩子爬行; 4.站:

技巧:让孩子在站立架或者让孩子扶着固定物体,鼓励孩子学会站立; 5.步行

技巧:教导孩子正常行走姿势及步态,可借助有扶手的楼梯或者小助行车帮助孩子行走; 6.上下台阶:

技巧:借助有扶手的楼梯,教师跟随指导孩子上下楼梯; 7.跑

技巧:在宽敞的地方,教师陪同可让孩子学会跑,同时注意安全。8.伸手取物

技巧:当孩子需要物体时,教师应鼓励孩子主动伸手取物; 9.捏取

技巧:平时给予孩子米花、糖果等食物或者物体时,教导孩子学会捏取; 10.拧盖

技巧:给孩子有盖的大小瓶子,让孩子把瓶盖拧开和盖好,反复训练; 11.系扣子

技巧:给孩子带扣的衣服,示范及帮助孩子学会系扣子; 12.穿珠子

技巧:运用穿珠子的玩具,教导孩子用线把珠子穿起来; 13.折纸

技巧:示范,让孩子用纸学会基本的,简单的折纸技巧;

此外,平时应遵循在院康复师传授的技巧和康复训练方法,在家常与孩子更进康复物理治疗,如基本康复训练方法:腿部关节矫正及力量训练,运用牵拉、动作引导、语言肢体配合等技术对其进行康复,同时可对孩子头部、颈部、背部、大小腿内外侧推拿按摩,促进孩子机体血液循环及舒筋活络,达到放松的效果,也可改善孩子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如,用手指、掌心或者掌背手指关节用力作用于孩子背部或者大腿内外侧可促进孩子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脏腑间运转。

基本感知功能训练: 1.注视物体

技巧:尽量引导孩子学会注视人或者物体: 2.追视移动物体

技巧:教师用孩子玩具或者孩子喜欢的物体,在孩子眼前摆动,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学会追视物体;

3.分辨味道

技巧:教师将醋、糖、黄连、盐、辣味食品让孩子品尝,学会分辨味道; 4.分辨气味

技巧:用不同的刺激性气味,引导孩子学会分辨气味; 5.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

技巧:让孩子学会分辨电话铃、门铃、敲门声、汽车声、狗叫声等发声源,教师在旁引导及告知;

6.触觉分辨

技巧:让孩子用手摸一摸冷水、热水、蒙眼布、干毛巾、湿毛巾、软硬糖等互比对照性物体;

基本认知功能训练 1.认识物体的存在

技巧:把玩具或者其它物体让孩子找到同时更换地方再让孩子进行寻找; 2.物品配对

技巧:让孩子学会把东西进行分类,如文具、洗漱用具、玩具、水果; 3.认识物体常见的关系

技巧:引导,让孩子看看物品当中两种物品在一起可以完成一件事,如牙膏、牙刷,笔、本、毛巾、脸盆、碗、筷(任选3样);

4.认识颜色

技巧:让孩子学会红、白、绿、黄、蓝、黑色等画片、彩球等颜色的区分:如让孩子找到一种颜色的物体; 5.认识方位

技巧:利用玩具动物,指导孩子“你在队伍前边、后边还是中间?坐在你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6.认识形状

技巧: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孩子识别物体形状; 7.分辨有无

技巧:利用碗、杯子、瓶子,让孩子分辨其中是否有东西; 8.认识蔬菜、水果等食品

技巧:教导孩子学会认识西红柿、白菜、芹菜、黄瓜、苹果、橘子等食物;告诉孩子其食物名称;

9.知道天气情况

技巧:采用图片或录像片(下雨、刮风、下雪、阴天、晴天、打雷、闪电等)的形式描述天气状况,让孩子知道天气情况;

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的名字

技巧:反复训练以及刺激孩子语言训练能力,让孩子学会跟着自己说或者看着教师的嘴型说;

2.服从简单指令

技巧:利用椅子或者玩具,教师反复教导孩子学会坐下或者按照指令将玩具摆放、移动等;

3.表达需求

技巧:摆放水果、饭菜、玩具、画册等物体,引导孩子表达需要的东西; 4.说简单的短句

技巧: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并让孩子重复简单短句,如“谢谢”;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其中可根据心理学理论中强化、惩罚等方法教育孩子错误行为的矫正,一下几项都可按正常人行为进行锻炼:

1.拿着东西吃;2.用餐具吃;3.用餐具喝;4.小便自理;5.大便自理;6.脱衣物;7.穿衣物;8.穿鞋袜;9.刷牙;10.洗脸;11.洗手;12.洗脚;13.盖被子;14.叠被子;15.认识家居环境。社会适应能力

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导主要是让孩子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和知道自己,并且认识身边熟悉和亲近的人,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识别基本公共设施,更好的建议是把孩子放在同龄人当中去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的变化,同时老师或者家长在旁知道。

六、常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1、肩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的训练

内收位,仰卧位或坐位,一手握上臂,另一手握前臂,沿水平方向移至90°时(外展),手心朝上方再继续上移,直至耳根部,反复操作;屈曲位,患儿仰卧,术者一手握前臂,沿身体中线慢慢上举,接近耳朵为止,反复操作;举臂摸肩(弯肱拨刀),叉腰挺胸(雏鸟习飞)训练;内旋位,坐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按肩,另一手握其腕部将肘关节屈曲后,做外旋下压动作,反复操作;上肢负重训练,哑铃操,棒操,拉沙袋训练,增加上肢肌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运动功能。

2、腕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训练

手掌抓握,双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被动腕手操:术者双手并列于腕关节下端,两拇指并列于腕背侧,指端朝向前臂,另四指托于手掌,将患儿手腕做屈、伸、抖、牵等手法,然后从指根到指端,用捻法和牵指法交替操作,最后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复操作;挠侧抓握(握笔)训练,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黄豆,绿豆,拿汤勺,拿钥匙开门等);腕关节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内收的训练(五指分开,合拢动作)。

3、拇指内收的训练

拇指屈曲,对掌,对指训练,双手交叉训练,拇指内收、外展、伸直训练。手功能训练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粗大到精细的过程。

4、头部控制是儿童运动发育过程中最先表现出来的技能,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工作,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抬头。俯卧位、仰卧位、坐位,交替进行。

5、坐位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的能力,使脑瘫患儿在坐位时能完成进食、交流、学习等活动。训练时,要矫正患儿异常坐姿,尽可能让患儿摆正头、挺直背,保持在坐位状态下玩玩具和进行其他活动。

6、翻身训练是训练人员通过上肢带动、下肢带动、用玩具吸引等多种方法,训练脑瘫患儿翻身,扩大脑瘫儿的活动范围,为爬做好准备。

7、爬行训练是通过辅助患儿膝部、髋部、踝部做爬行训练,也可以用玩具吸引患儿自主爬行。爬行训练能提高患儿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为站立和行走打好基础。

8、步行对患儿建立自信心及参加各种活动十分重要。此训练可提高患儿在行走中控制躯干及下肢的能力,以逐步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训练时应及时矫正患儿出现的异常步态,并注意安全。

9、站立训练

用器具辅助站立、站立稳定、平行杆内站立、由坐位站起等站立训练,可延长患儿站立时间,提高站立平衡能力,促进髋关节发育,为行走做好准备。

七、关于中医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儿童穴位按摩(0—12岁适用)

孩子都是大人的心头肉,孩子出现各种小症状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加之儿童的免疫力又及其低下,家长们更是头疼。然而面对日渐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险处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风寒发热、外感风热发热,前者小儿症见畏寒、喜热饮、咳嗽、流清涕、四肢酸冷,遇热而缓;后者症见面红耳赤、喜冷饮、流浓涕。提醒家长们,人的正常体温月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39摄氏度,否则无需太过紧张。而且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他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能。

1、风热发热的推拿手法:

无名指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下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天门穴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外劳宫穴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肩井穴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3、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 清肺经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4、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5、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6、食欲不振亦是小孩意见症状之一,其推拿手法有:

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7、呕吐、腹泻、便秘者推拿手法:(1)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2)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3)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主治: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八、心理学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

1、残障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1)自卑与孤独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残障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由于身体某部分的功能丧失或障碍使残障儿童产生被人瞧不起、笑话和歧视的心理,同时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更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他们得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和无能感。强烈的自卑感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使他们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内向,甚至会出现交往和社会性功能障碍。

(2)敌对与敏感。残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缺陷,过多的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对他人的评价也及其敏感。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表现的极端愤怒,也常因一点小事或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对外界的情绪反映强烈,情绪波动较大,易激惹,常与他人产生冲突。

(3)悲观消极心理。和正常儿童相比,残障儿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甚至在他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自己解决。他们常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可能会迁延到残障儿童对自身各方面的评价,使其对自己失去信心,缺乏意志力,不思进取。

四、解决智力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途径

2、加强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环境建设

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状态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外,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在家庭,在儿童集体和在学校中的生活方式,即广义的教育。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建设是促使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美的心灵,这对残疾儿童人格折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整个校园的布局都应精心设计安排,使之富有教育性。增强残疾儿童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情感。其次要重视心理环境建设。心理环境主要指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即教师与残疾儿童的关系、残疾儿童间的关系、校风、班风等。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根据残疾儿童的个别差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实施分类教学,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智力的残疾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畏惧、紧张情绪,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同时教师要善于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残疾儿童心理补偿功能,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协作互助,在愉悦的气氛中交流情感,学得知识,增进友谊,构筑爱的桥梁,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促使残疾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还必须努力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让残疾儿童走出孤独世界,真正地与普通儿童共享蓝天。已经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作为学校应该有计划地为他们创建社会交往的环境,如组织残疾儿童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为社会服务,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参与书画、舞蹈、声乐、体育等各种竞赛,使残疾儿童在交往参与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残疾儿童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扩大认知领域

尊重智力残疾儿童的人格与需要,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调动他们充分发展的积极性。心理健康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优秀业绩,并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能让他们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竞争,缩小了他们的发展道路。世界如此之大,应扩大每一个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发挥自己独有的技能。

4、培养智力残疾学生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智力残疾儿童,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爱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5、自闭症的心理学知识 什么是自闭症即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1)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2)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3)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家长怎么能及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家长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它们分别是:

(1)孩子到了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到了九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3)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婴儿语;

(5)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到了十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语言;

(7)到了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作为家长,需要知道的是这些只是告诉你孩子有可能患有孤独症,如果孩子符合了这些早期征兆的话,我们应该尽早带孩子去找专业的医生给孩子做一个评估,然后及早开始相关的康复训练。但是也要注意,不是说有这个征兆,孩子就是孤独症了,这只是一个参考。

家长怎样和孤独症儿童沟通?

家长是孩子重要的沟通对象,也是孩子通向社会的重要介质,不能进行沟通是一件很困扰和容易让孩子发脾气的事情,从而导致一些不恰当行为的发生。家长一方面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要教孩子学会沟通,如果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基本的沟通方法就能够有效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具体策略有:(1)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其需求和功能;(2)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并正确运用;(3)学习行为干预策略,不强迫孩子沟通;(4)学习某些专业的沟通技能,如:图片交流系统(Pictures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简称PECS)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工具。

家长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处理问题行为?

孤独症儿童由于沟通能力的缺乏,会通过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针对不同的问题行为该如何去应对,以避免问题行为变成了孩子的一种不适当的沟通方式。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问题行为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进行干预,不要等问题行为已经变成了长期存在的问题或者具有严重伤害性的行为后再想办法去解决。

带孤独症儿童参加聚会家长应注意什么?

(1)提前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而这些表现又代表了什么。比如:你的孩子对于陌生人跟他打招呼会捂住耳朵,避开视线,这是他的自我保护和不愿意与人沟通的表达方式,如果对方继续再和孩子打招呼,那么就有可能引发问题行为。你可以告诉你的朋友,跟你的孩子点个头是可以被接受的问好方式,这样就能够避免聚会时的尴尬了。

(2)要让朋友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捣蛋鬼,只不过他的行为需要慢慢规范,而身为家长的你已经在开始逐步干预了。

(3)有些孩子喜欢在别人的家里到处溜达,家长要提前问清楚哪些房间是不许进入的,或者直接拜托朋友把不可以被进入的房间锁好。

(4)如果你的孩子对有些食物过敏,你可以提前告诉对方,或者主动要求带食物与大家分享

自闭症的心理学方法建议

(1)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对父母来说,孩子即使是“高功能”自闭症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是“低功能”自闭症则有可能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这些家庭可能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朋友、亲戚以及相关服务提供者=不带评判眼光的所有可能的协助。为这种家庭提供“替换服务”。在很多人都觉得孩子是个不寻常的孩子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们肯定,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支持自己,哪还有什么其他可言的呢。

(2)自闭症的儿童,没有“最好的学校”

你也许听说过有办得很好的“自闭症患者学校,”或者读到过某个自闭症儿童在某种教学环境里有很大进步的故事。虽然有的环境对某个孩子非常适合,但是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把自闭症儿童“吸纳” 进普通班级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关于教育自闭症患者孩子的决定,一般是由父母、老师以及熟悉孩子的治疗师共同协商做出的。在学校里面,孩子们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样是自闭症的孩子,在一起交流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所以,对孩子本身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3)自闭症患者有很多强项和能力

自闭症看上去仿佛是个一无是处的诊断。但是几乎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有不少优点。自闭症患者是一些最直率、最少评判他人、最专心致志的人;他们还是某些职业的理想人选。自闭症的孩子虽然性格上自闭,并不表示其他方面就弱于别人,他肯定有其他惊人的地方,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已,建议家长们善于发现,相信一定会有精彩的一面。

6、关于多动症的心理学建议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对导致ADHD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ADHD的早期筛查,在社区和学校队重点人群加强ADHD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家长、老师、基层保健医生对ADHD症状的早期识别水平,及早让患者诊治,提高ADHD的早期识别水平和诊治水平,减少疾病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治疗上,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

(1)主要的心理治疗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2)行为管理和教育

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当ADHD患儿的父母和校方确定患儿的病情或行为已经影响患儿参加学习的能力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3)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适合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教育和训练可采取单个家庭或小组的形式,内容主要有: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五篇: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很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语言对于智障学生意义重大。本文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照顾个别差异,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语言训练的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引言】:智障儿童由于其大脑发育功能受阻,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语言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发音不准、构音障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困难,词汇贫乏,语法结构不完善等。由于这些缺陷导致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不仅缓慢,而且发展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语言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智障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在教学和康复训练中,如果能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采用集体和个别化训练手段,采取情境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结合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改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从而提高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活动,思维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把思维成果固着下来以便再利用。由于语言具有抽象性,通过学习语言就可以训练思维,所以语言不仅是思维的有效工具,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力量。思维发展了,儿童的智力水平也会随着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人类学习语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正常的听觉系统,同时还要有正常的思维和良好的发音器官。正常儿童总是先掌握口头语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专门训练才逐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但由于智力上的障碍,或者听说功能差以及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语言的发展要比正常同龄儿童缓慢,学习起来也更加困难。笔者虽然从事特殊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但真正接触智障教育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通过对这些学生了解和实际教育教学,感觉到他们在认知活动和实际动手能力上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通过对本班和其他班级学生的评估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在语言上存在语义不全面、句子不合语法,词汇贫乏,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口头表达能力差以及口吃等现象,有的智障学生除了咿咿呀呀的发音外,甚至不会说话。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难题。

虽然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但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促进心理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要坚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在训练中,补偿每个学生的缺陷,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等。笔者根据本班学生语言特点,进行了语训康复的大胆实践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语言训练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 语言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语境,更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而一个班级就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大集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语言训练这一活动中来。同时这些智障学生在语言缺陷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利用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音器官的训练

笔者通过对本班学生进行语言评估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构音障碍,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主要是学生各发音器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器官配合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语言训练前,指导学生集体做唇舌操,具体做法是:舌头的伸缩运动和舌根顶颚运动,舌尖的左右摆动和上翘、顶齿运动,唇齿运动,运用声韵母和两者的组合发音来训练舌头的位置。为了防止学生做舌体操的枯燥无味,在做动作时播放音乐,配上节奏,或者拍手打节拍等。

2、做好示范,模仿发音

通过评估,对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不准音的地方,然后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听清语音,仔细观察和感知老师示范时的口型、舌位和气流,再让学生对着小镜子,认真体会发音要领,领会发音方法,最后模仿发音。训练的顺序先从声母、韵母和音节的发音开始,然后模仿生字和单词的发音,最后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倡导情境教学,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对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智障学生长期生活在孤独、封闭的个人世界里,很少与社会交往,常常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冷落,心中充满了不良情绪和遭受挫折失败的情感,往往会使他们变得胆怯、孤僻、悲观、敏感,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长此以往,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会说话。为此,教师要深入智障学生中间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和被接纳的喜悦,重新树立自信心,从这一点来说,特殊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语言训练和交流的环境,比如词语接龙,朗读比赛,看图讲故事等,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比如医院看病,超市购物,接听电话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说话,无拘无束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训练中一定要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在纠正后给予表扬,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一些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在语言训练中采取游戏教学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一需求。游戏可以营造愉悦的娱乐氛围,游戏的目的就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过程和愉快过程,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智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其他无关的事物分散,所以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训的过程中渗透游戏教学,将听、说训练安排在游戏之中,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充分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很好补偿了他们的身心缺陷。

比如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辅读教材实用语文第12课的《小羊和狼》这篇课文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引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羊、狼、小猫、小狗、白马和大象的角色,然后按照课文内容,并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完整地表演出来。通过游戏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团结一心就可以战胜凶恶敌人的情感体验,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二、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

智障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对学生的语言只在课堂内进行集体训练,而忽视了每个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和语言发展水平,这样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个别化训练其实就是差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矫正和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保证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获得可能发展。

探探(化名)同学由于生活在父亲沉默寡言、母亲智障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没人反应,讲话得不到鼓励和回报,从而导致他声音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词语运用能力差。平时说话只是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而对于稍微长一点的短语和句子,就不知如何去表述了。针对探探的语言特点,首先应增加他的词汇量。在学习发音说话时,不着急从拼音入手,而是直接对他进行字词教学,包括词义分析、词语联想、词语搭配等形式。然后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再指导他学习汉语拼音。在探探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初步掌握词语运用能力后,再对他进行句子方面的训练。先从单句开始,逐步向稍微复杂的一些句子过渡,通过看图说话、用词造句、回答问题等形式不断加强探探的语言能力。

哲哲(化名)口吃现象比较严重,当他激动或者紧张时,手舞足蹈了半天也蹦不出一个字来,不仅他自己着急,听话的人也急的满头大汗。通过深入了解,哲哲从小患有脑瘫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并伴有下肢运动能力困难。哲哲的父母亲为了这样的孩子经常争吵,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周围的人都嘲笑戏弄哲哲,这样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哲哲胆小、自卑、恐惧的心理,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哲哲语言的发展。针对哲哲这种状况,首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消除自卑焦躁的心理。笔者通过做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为孩子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气氛;在班级里不准其他学生嘲笑、模仿哲哲口吃的怪样,尽量多去帮助和关心他。接着对哲哲进行呼吸训练和换气训练,因为口吃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换气方法。训练时让哲哲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张开嘴大口吸气,把气贮存在腹部,等腹部完全鼓起,再让哲哲把气均匀地呼出,中间要注意换气的方式和换气点,不能随便打乱呼吸的节奏。然后在语训中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即兴表演等形式指导哲哲发音说话,在生活中有意识和他对话,这样不仅能消除哲哲紧张的心理,还能对他所学习的语言得到实际运用。如果哲哲因为急躁语速过快出现口吃现象时,我就让他大声把想表达的内容唱出来,这也是缓解他紧张焦躁心情很有效的一条途径。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

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实际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语言成果,只有把学生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参观、访问、踏青、游览等校外活动,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与人交往中丰富语言,扩大词汇量,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在学生学习了动物这一章节后,笔者把学生带到了动物园去游览,在参观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名称以及这种动物的样子。同学们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而且每看到一种动物,都争先恐后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和样子。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让学生把游览的过程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出来,或者用问答的形式说出他们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巩固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又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根据智障学生身心特点采取科学而合理的训练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智力乃至整个心理发展,为他们尽早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编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6 ②陈亚萍

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训练尝试

社会福利

2004年第3期

下载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 性别:男 年龄:6岁 残疾类型:智障 语言障碍类型: 语言发育迟缓二:学生语言水平初评情况: 1、呼吸、构音器官正常......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知情同意书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知情同意书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报名参加贫困智力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已通过审核。为了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现制定本项目知情同......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0-6岁)》的读书分享 首先抛出几个问题 1.你了解0-6岁孩子正常的沟通能力的发育吗? 2.你是否能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能力制定目......

    智力障碍儿童六大领域常用康复训练器材

    智力障碍儿童六大领域常用康复训练器材 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

    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

    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 听觉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注意与正常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进行。家庭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如在吃饭......

    智力落后儿童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稿2014.8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专项培训讲座 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卢灿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我将根据个人的专业研修和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利用一天的时......

    教师对智力残疾儿童教学说课(合集5篇)

    教师对智力残疾儿童教学说课 说课,是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就是教师以教育智力残疾儿童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