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好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 奋力新作为
学好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 奋力新作为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按照总书记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结合东湖高新区的实际,围绕“学好新思想、勇担新使命、奋力新作为”这个题目,谈三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
学懂:我认为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精髓要义。十九大的精髓要义,我在学习中概括为“两个一”“六个新”:
(一)“两个一”
一个主题。十九大的主题68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登高望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真挚为民,是迈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科学务实的行动纲领。
一个里程碑。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里程碑,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六个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对新时代发展战略进行了新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标和路线图。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新”是贯穿十九大的一条红线,抓住一个“新”字,就牵住了“牛鼻子”,就把握住了十九大的精髓要义。要深刻把握“六个新”:
一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标定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到来的,而是有总书记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掌舵,带领我们积极主动作为的结果、战略谋划推进的结果、攻坚克难奋进的结果。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新时代更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决不能有松口劲、歇歇脚的想法,依然要奋进新时代、不负新时代,努力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二是要深刻把握新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十九大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十九大的灵魂,充分体现了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意愿。一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原创性重大贡献,为人类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二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内涵特色。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从指导思想层面、行动纲领层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三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总书记,在创立过程中,总书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新思想、名副其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口,有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力量源泉。
三是要深刻把握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36年来首次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作出调整。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四是要深刻把握新战略。十九大提出现代化建设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战略观。这一新战略,一是时间提前,提前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可行的。二是内涵扩展。将“美丽”纳入现代化建设内容,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对发展的要求更全面。三是目标升级。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别折射出更高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使命的高度自觉。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四是标准细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创新型国家”等六个维度,“现代化强国”目标进一步具体为“五大文明”等维度。
五是要深刻把握新部署。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重大方位判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文化与道路、理论、制度并列,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调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同时,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
六是要深刻把握新要求。报告把“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要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二、深刻认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
弄通:我认为是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同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贯通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武汉和光谷的发展实践贯通起来,把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在武汉和光谷的实施贯通起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必须坚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动摇。要实现这“三个必须、三个不动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迅速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核心任务。
东湖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成立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党工委、管委会班子的持续努力下,东湖高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13年7月21日,总书记视察东湖高新区时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四年来,东湖高新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接续努力,奋力赶超,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五个加快”:一是经济发展加快增长,2015年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2016年达到了11367亿元,今年1-9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6.37亿元,增长13.9%;二是创新活力加快释放,截止目前市场主体超过8万家,企业总数超过5.3万家,其中瞪羚企业299家,独角兽企业3家,比较典型的是斗鱼直播,三年累计增长率达70776%;三是科技成果加快涌现,去年专利申请突破2万项,累计制定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321项、行业标准413项,涌现出光通信三超技术、内窥镜机器人等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内窥镜机器人项目在十九大期间参展“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四是体制机制加快创新,近年来,东湖高新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先后出台了新黄金十条、开放十条、招商十条、新民营经济八条、大学生十条等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效果明显;五是要素资源加快集聚,聚集了诺奖级顶尖人才6人、“千人计划”392人、“万人计划”123人、省“百人计划”164人,拥有上市公司3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0家、区域要素市场16家。去年,在全国146家国家高新区中,企业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排第3位,企业净利润排第4位,实际上缴税费排第5位。在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三。
但是,与发达省市高新区对标,与沿海先进地区比较,与享誉世界的目标相比,东湖高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不足,在全国排名第21位,外贸出口在146家国家高新区中排第8位;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排在第20位;三是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待提升,去年排在第15位,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已经超过五千亿元,其他相关产业差距还比较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和“强起来”的要求,按照实现中国梦“三步走”的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东湖高新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争取企业总收入达到3万亿元,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为构建新时代武汉的伟大城市梦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推动武汉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尽到东湖高新区的职责,作出东湖高新区的贡献。初步考虑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牢记一个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光谷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自联动”“双轮驱动”,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聚全球资源、建世界光谷,实现建设“天下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的光谷梦。
二是突出两项对标。与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城市、一流的创新型地区对标,找准差距,学好经验,明确努力方向。第一是对标硅谷找差距,加快集聚全球优势资源。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硅谷是全球创新尖峰地区的代表,具有完善的收益分享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聚集了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才;硅谷是全球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持续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出引领科技潮流的前沿产业;硅谷是全球优秀创新型企业的栖息地,倡导“不创新毋宁死”“可以失败,但不可以不创新”的理念,形成了领先全球的创新创业文化。光谷与之的差距就在于“三个缺”:一缺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坐拥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却难以“得天下英才而用之”;二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少有颠覆性的技术,缺乏引发产业变革的深度研究;三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虽然有“敢于冒险、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但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推崇和支持还不足,尤其是对创业失败者、冒险者的理解和包容还不够。第二是对标深圳学经验,加快构建创新创业高地。深圳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巨幅广告矗立在机场、火车站的显著位置;深圳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具有发达的创业投资体系,汇集全国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过万家;深圳是我国产业经济重镇,具备健全完善的产业生态,拥有3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千亿级科技型企业3家、百亿级17家、超亿级一千余家。光谷与之的差距就在于“三个少”: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少,还没有千亿级企业,百亿级企业也不足10家;二是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少,很多企业在本地找不到配套供应商,产业生态亟待拉长补足;三是著名创业投资机构少,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只有1500多家,红杉资本、IDG、经纬等著名创投机构还没有在光谷落地生根。
三是深化“三办”“三改”。“三办”主要是结合推进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整合责权清单,压减审批事项,简化服务流程,完善智慧政务,加强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建设,实现对内涉外服务一体化、审批服务一体化。“三改”就是深化科技、金融、商事三项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三权”改革力度,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自贸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制度和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专利保险试点,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业态,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宽进严出”监管新模式,推动分类监管、区港联动,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是聚集四大资源。加快聚集党的建设资源,认真贯彻落实“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广“网红党支部”经验,解决好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因网而变的问题,做好网络空间党的工作,突出加强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和党的工作,以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推动高新区各行各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聚集科技创新资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方向,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采取“引、联、转、吸”等多种方式,深化创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升级版)、国家基因库、生物样本库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聚集高端人才资源,大力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做实做好“双招双引”,引进一批诺奖级、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国际工匠人才,以及相关领域的商界领袖、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科技金融资源,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科技金融创新改革为特色,加大政策创新和支持力度,加快集聚科技金融资源,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现代科技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
五是推进“五谷共建”。光是产业形态,谷是体制机制创新。东湖高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一新书记、万勇市长的要求,把“五谷共建”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聚焦“5+2”产业体系,突破性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一谷”向“五谷”裂变。“光谷”重点是巩固提升我们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竞争地位,打造“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构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药谷”重点是建设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打造一流的生物产业园区,代表中国同全球生物巨头竞争;“智谷”重点是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建立“互联网+制造”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金谷”重点是以产业基金群为核心抓手,建设以新兴金融机构为主题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才谷”重点是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加快构建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国际人才提供与全球城市无差异的高效便捷服务,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落户。通过着力推进“五谷共建”,奋力实现“五谷丰登”。
三、深刻聚焦新时代新思想的落地实践
总书记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根本遵循,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落地,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精心抓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本部门、本单位落实落地。
一要在思想引领上做实。回顾东湖高新区过去五年的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最根本的还是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尤其是总书记2013年7月21日亲临东湖高新区视察,对我们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殷嘱托,是引领我们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是指引我们开拓进取的动力之源。我们深深感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头等大事,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信仰上的坚定。要真武装、全武装,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牢“四个自信”的“压舱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在提振精神上做实。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折射出政治信仰、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总书记讲,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总书记在谈“信仰的力量”时,特地讲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特别是讲他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书时,总书记指出“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新时代,党员的政治信仰、干部的精神状态对区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是新时期的典型,在他的带领下,一年多时间,福建省排名末尾的政和县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第一。这就是信仰的伟力、精神的力量,崇高的政治信仰给人以非凡之精神,鼓舞人付诸非凡之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补足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一剂良方。我们要通过学习新思想,提升政治品格,提振精气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朝着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持续钉钉子,跑好接力赛,走好赶考路。
三要在增强本领上做实。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增强“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八种思维”能力(一新书记强调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民本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新时代的发展比以往更加复杂,我们要善于用新思想来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自觉遵循规律、善于运用规律,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总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不断提高本领,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四要在担当作为上做实。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担当见精神、担当见境界、担当见品格。进入新时代,我们武汉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要推进“三化大武汉”建设,要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只有弘扬强烈的担当精神,才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打开发展新局面。我们领导干部都要争当破解难题的“主攻手”,绝不当“二传手”。我们决不能回避疑难杂症,决不能惧怕矛盾斗争,决不能放弃原则立场,要坚决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拿出担当的勇气,负责的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东湖高新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总书记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谆谆教导,围绕省市党代会对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多项国家、省市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叠加的优势,以盯住干、马上办、改到位的劲头,以滚石上山的精神,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概,把发展思路谋划得更加科学合理,把发展举措落实得更加扎实有效,以发展的新作为检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新成效,以光谷新时代的新成就,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三化大武汉”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学好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 奋力新作为
学好新思想
勇担新使命
奋力新作为
根据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的统一安排,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开展一次党支部书记为支部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的要求,我按照***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围绕“学好新思想、勇担新使命、奋力新作为”这个题目,谈三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
学懂:我认为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精髓要义。十九大的精髓要义,我在学习中概括为“两个一”“六个新”:
(一)“两个一”
一个主题。十九大的主题68个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所作的报告,登高望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真挚为民,是迈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科学务实的行动纲领。
一个里程碑。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里程碑,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六个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对新时代发展战略进行了新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标和路线图。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新”是贯穿十九大的一条红线,抓住一个“新”字,就牵住了“牛鼻子”,就把握住了十九大的精髓要义。要深刻把握“六个新”:
一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标定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到来的,而是有***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掌舵,带领我们积极主动作为的结果、战略谋划推进的结果、攻坚克难奋进的结果。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新时代更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决不能有松口劲、歇歇脚的想法,依然要奋进新时代、不负新时代,努力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二是要深刻把握新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十九大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十九大的灵魂,充分体现了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意愿。一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原创性重大贡献,为人类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二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内涵特色。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从指导思想层面、行动纲领层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三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在创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新思想、名副其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口,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力量源泉。
三是要深刻把握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36年来首次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作出调整。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四是要深刻把握新战略。十九大提出现代化建设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战略观。这一新战略,一是时间提前,提前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可行的。二是内涵扩展。将“美丽”纳入现代化建设内容,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对发展的要求更全面。三是目标升级。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别折射出更高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使命的高度自觉。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四是标准细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创新型国家”等六个维度,“现代化强国”目标进一步具体为“五大文明”等维度。
五是要深刻把握新部署。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重大方位判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文化与道路、理论、制度并列,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调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同时,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
六是要深刻把握新要求。报告把“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要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二、深刻认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
弄通:我认为是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同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贯通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武汉和光谷的发展实践贯通起来,把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在武汉和光谷的实施贯通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必须坚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动摇。要实现这“三个必须、三个不动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迅速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核心任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和“强起来”的要求,按照实现中国梦“三步走”的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党史、史志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三、深刻聚焦新时代新思想的落地实践
***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根本遵循,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落地,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精心抓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本部门、本单位落实落地。
一要在思想引领上做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头等大事,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信仰上的坚定。要真武装、全武装,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牢“四个自信”的“压舱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在提振精神上做实。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折射出政治信仰、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讲,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在谈“信仰的力量”时,特地讲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特别是讲他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书时,总书记指出“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新时代,党员的政治信仰、干部的精神状态对区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是新时期的典型,在他的带领下,一年多时间,福建省排名末尾的政和县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第一。这就是信仰的伟力、精神的力量,崇高的政治信仰给人以非凡之精神,鼓舞人付诸非凡之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补足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一剂良方。我们要通过学习新思想,提升政治品格,提振精气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朝着十九大确定的目标,持续钉钉子,跑好接力赛,走好赶考路。
三要在增强本领上做实。***强调,我们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党员干部要按照***的要求,切实增强“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八种思维”能力:(新书记强调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民本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我们要善于用新思想来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自觉遵循规律、善于运用规律,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不断提高本领,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四要在担当作为上做实。***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担当见精神、担当见境界、担当见品格。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只有弘扬强烈的担当精神,才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打开发展新局面。我们领导干部都要争当破解难题的“主攻手”,绝不当“二传手”。我们决不能回避疑难杂症,决不能惧怕矛盾斗争,决不能放弃原则立场,要坚决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拿出担当的勇气,负责的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我的党课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党课:学新思想 担新使命 有新作为
学新思想 担新使命 有新作为
----------杨波------党课讲稿
按照总书记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围绕“学新思想、担新使命、有新作为”这个题目,谈以下两点,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
学懂:我认为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精髓要义。十九大的精髓要义,我在学习中概括为“两个一”“六个新”
(一)“两个一”
一个主题。十九大的主题68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登高望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真挚为民,是迈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科学务实的行动纲领。
一个里程碑。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里程碑,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六个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对新时代发展战略进行了新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标和路线图。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新”是贯穿十九大的一条红线,抓住一个“新”字,就牵住了“牛鼻子”,就把握住了十九大的精髓要义。
要深刻把握“六个新”:
一是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标定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我们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到来的,而是有总书记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掌舵,带领我们积极主动作为的结果、战略谋划推进的结果、攻坚克难奋进的结果。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新时代更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决不能有松口劲、歇歇脚的想法,依然要奋进新时代、不负新时代,努力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二是要深刻把握新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十九大的最大历史贡献,是十九大的灵魂,充分体现了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意愿。一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贡献。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原创性重大贡献,为人类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二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内涵特色。报告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从指导思想层面、行动纲领层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三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总书记,在创立过程中,总书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新思想、名副其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口,有总书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力量源泉。
三是要深刻把握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党36年来首次对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作出调整。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四是要深刻把握新战略。十九大提出现代化建设新“两步走”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战略观。这一新战略,一是时间提前,提前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可行的。二是内涵扩展。将“美丽”纳入现代化建设内容,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对发展的要求更全面。三是目标升级。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别折射出更高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对使命的高度自觉。追求的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四是标准细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创新型国家”等六个维度,“现代化强国”目标进一步具体为“五大文明”等维度。
五是要深刻把握新部署。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重大方位判断,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文化与道路、理论、制度并列,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调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同时,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
六是要深刻把握新要求。报告把“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要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二、深刻聚焦新时代新思想的落地实践
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根本遵循,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抓落地,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精心抓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本部门、本单位落实落地。
一要在思想引领上做实。我们深深感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头等大事,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信仰上的坚定。要真武装、全武装,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牢“四个自信”的“压舱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在提振精神上做实。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折射出政治信仰、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总书记讲,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总书记在谈“信仰的力量”时,特地讲到“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特别是讲他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书时,总书记指出“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新时代,党员的政治信仰、干部的精神状态对区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廖俊波是新时期的典型,在他的带领下,一年多时间,福建省排名末尾的政和县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第一。这就是信仰的伟力、精神的力量,崇高的政治信仰给人以非凡之精神,鼓舞人付诸非凡之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补足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一剂良方。我们要通过学习新思想,提升政治品格,提振精气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朝着十九大确定的目标,持续钉钉子,跑好接力赛,走好赶考路。
三要在增强本领上做实。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增强“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八种思维”能力(一新书记强调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民本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新时代的发展比以往更加复杂,我们要善于用新思想来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自觉遵循规律、善于运用规律,这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总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不断提高本领,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四要在担当作为上做实。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担当见精神、担当见境界、担当见品格。我们领导干部都要争当破解难题的“主攻手”,绝不当“二传手”。我们决不能回避疑难杂症,决不能惧怕矛盾斗争,决不能放弃原则立场,要坚决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拿出担当的勇气,负责的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第四篇:新时代新使命要有新思想 新挑战新征程要有新作为2019
新时代新使命要有新思想
新挑战新征程要有新作为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揭开新的一页。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国家度过了一个“极不平凡的5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这5年,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5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的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我们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脚步,我们还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神圣的使命。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得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面对成就和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认识。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驱动奋斗,使命点燃激情。我们坚决做到不让初心褪色,不负新的使命,以新气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思想: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在新时代,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回答。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指航。
新挑战: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总书记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新征程: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党的十九大科学判断形势,确定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明确了每个阶段所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与时俱进擘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具有鲜明实践特色和深远历史意义。从2020年到2035年这个15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是这样定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将提前15年实现,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整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将“美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维度,到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些新谋划新部署,顺应发展潮流和人民期待,彰显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干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新作为: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交通运输行业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新使命。交通人将**、继续前进,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作新贡献,再创新局面!
新区交通运输局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全力当好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努力践行十九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为目标,高点定位,统筹谋划,构建对外畅通、对内优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完善高效快捷、绿色智能的公共交通体系;品牌驱动,率先突破,打造阳光和谐、文明礼让的品牌交通体系,继续发扬新区精神,干出新区速度、建出新区质量、创出新区标准,努力构建便捷、安全、绿色、高效的大交通体系,为建设美丽新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各个奋斗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有机衔接、不断跃升的发展脉络。让我们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继续前进,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奋斗中,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第五篇:践行新思想牢记新使命
践行新思想 牢记新使命 加快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在全省林业工作暨林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平2018年3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谋划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林业建设工作
2017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推进林业发展,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全省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亿元,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同比增长16%;森林蓄积量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总产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8%;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6‰、森林火灾受害率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68%。
(一)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东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多次对绿化全川行动提出新要求,各级党政和绿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履职,造林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24.4万亩,同比增长14%;义务植树1.38亿株。实施封山育林106.8万亩,抚育中幼林272.3万亩,改造低效林191万亩,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8.8万亩,申报2018年任务39.41万亩。省政府办公 厅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意见,省绿委、林业厅印发规划,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攀枝花、宜宾、巴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次性获批数量开全国历史先河。首批授予6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2个省级森林小镇,新增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3个。筹建成立了省绿化基金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成都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启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切实加强。审(认)定林木品种9个,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处,生产苗木6.3亿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4%。
(二)重点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厅印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巩固成果35.1万亩,治理岩溶土地40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治理干旱河谷4.8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0个生态屏障重点县启动建设。省政府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批建省级湿地公园7个,若尔盖、理塘等县启动了省级湿地生态补偿。积极协助省级河长做好青衣江河长制工作。九寨沟地震林业救灾及时有效,牵头完成灾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牵头编制并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规划林业项目51个,估算投资5.31亿元。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锁定生态环境问题986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整改900个,整改完成率91.3%。
(三)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制定《林业厅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深度贫困县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林业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七条措施,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牵头推进生态建设专项扶贫,制定了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2017、2018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贫困县2017年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65亿元,占全省的66%。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2.68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5万余个,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持发展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相关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实施意见,林业厅召开会议作了专题部署)。贫困县新培育木质原料林、竹林、木本油料林等产业扶贫基地115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37处、森林康养人家97个。林业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有序实施。厅对口帮扶的汶川县实现摘帽、卧龙特区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
(四)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基地达到2700万亩,“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超过100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达到1100万亩,林下畜禽养殖突破3000万头(只)。人造板、竹浆造纸和木竹家具制造企稳回升,全年生产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木质家具600万件,加工转化率达到60%。森林旅游业持续向好,评定四川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12个、星级森林人家512家,各地举办林业生态旅游节会90余场次,广元市、洪雅县创建为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绵竹市成功创建国家玫瑰公园。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创建森林体验基地2个,新增森林康养基地84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9家),森林康养人家达到500家,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突破1000亿元。命名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2家,创建全国首家“森林图书馆”,洪雅县成为全国三个“森林康养试点县”之一。40个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加快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新认定省级园区8个,新认定森林食品基地30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新增26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5万个。
(五)林业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委员会,编制完成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国家公园及功能区划勘界加快推进,暂停了林地使用、林木采伐等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开展了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有序实施。80%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精准定性核编,理顺了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省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推开。《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两证一社”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 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增林权交易网点23个,新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177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55本,新增贷款12亿元,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成都经验”“巴州做法”获国家林业局肯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地。
(六)依法管理力度切实加大。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办法。《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面完成,全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启动建设。省政府首次组织考核市州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情况,14个市州获优秀等次。积极服务“项目年”,争取到国家增加我省“十三五”林地定额1万余公顷。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206件、1.33万公顷,白鹤滩水电站、李家岩水库、宜宾机场等重点项目林业用地得到保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5.63万份、木材运输证20余万份,批准消耗林木蓄积333.6万立方米。组织开展“守护绿川”“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等专项行动,办理行政案件8825起,查处8666起,行政处罚13997人次;森林公安刑事立案1280件,侦破1103件。绵阳市森林公安局“10·10”特大野生动物案件专案组被国家记集体二等功。
(七)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天保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管护森林2.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继续加强,王朗等10个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编印《大熊猫遗传档案技术规程》,统一了全省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中国熊猫》系列全球巡回展览正式启动,6只大熊猫分赴荷兰、德国、印尼交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初步搭建。卧龙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防灾减灾不断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持续加强,防治面积679.6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96%,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雅江“3·12”等森林火灾得到及时处置,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71起,火灾次数下降35%,24小时扑灭率94%。金川直升机场等防火项目加快建设,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和取水点选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中航安盟杯”全省首届森林消防技能竞赛。
(八)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恢复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稽查并督促整改10个县(市、区)林业项目资金。林业政策性贷款取得突破,泸州市古蔺县、遂宁市安居区与农发行签订贷款协议3.8亿元。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荐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3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乐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达成合作协议8项,德贷等双多边国际合作资金落地2849万元。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和整县林业站建设加快推进,65.6%的县设立基层林业站。新建县级林业质检站4个。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四川林业新闻2000余篇(条、部)。厅网站建设获省政府绩效考核省级部门第一名,甘孜、达州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佳市级单位”,雅安市雨城区、邛崃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全省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内监督、廉洁教育、作风建设、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信访、维稳、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广大老干部和林业工会、学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省林业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好形势好态势的延续和发展。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多个具体问题,东明书记、尹力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林业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16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作用,持续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屏障重点县等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省累计营造林51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1个百分点,山清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民生林业建设持续加强,林区脱贫奔康蹄疾步稳,生态建设脱贫牵头推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发源四川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林业总产值增长89%,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法治林业建设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 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有序,“双增长”目标层层压实,环保督察强力推进,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林业制度化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效益林业建设有效开展,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推广转化率分别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良种、良技、良法助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解,全省林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林业建设积极开展,一批林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生态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成为共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加快形成。服务林业建设不断强化,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490亿元,林业基层站所和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手抓、两手硬,风清气正的林业改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可圈可点的,林业林区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林业部门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我省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全省务林人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持续用力加快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二、科学把握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乡村振兴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并列为“三大优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乡村,具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切实把工作全面转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来,贯彻新理念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林区现代化,为实现向林业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总抓手,引领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发挥好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聚焦实现“四个好”目标,全面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农业强省的历史新征程。我省林业管理服务的林地和森林、湿 地、荒漠土地及国土绿化超过全省幅员面积55%,几乎全部分布在乡村,必须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有利政策,从林业内外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林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争取林业在“三农”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切实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三)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党的十九大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升为“生态宜居”,充分体现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春节前夕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写好。王东明书记反复强调,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从国际上看,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改善生态与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动。当前,我省自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局部脆弱,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范围较窄、标准偏低,生态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生态本底。
(四)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全省林业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正在趋优,但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格局不优等问题。全省中幼林占森林面积40%,人工林每公顷蓄积约5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低效林超过3000万亩;沙化、石漠化、湿地退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点多面广;部分林产品加工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不相适应。必须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依靠林业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五)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强基固本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我省乡镇林业站等林业基层站所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林业现代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能力较弱;林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远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缺乏,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林业实用技术人员不多;林区道路、供电、通信、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难以满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涉林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林业基层队伍和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总体来看,我省林业基层力量的薄弱、林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林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最为突出的短板。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解决林业薄弱领域,增强林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六)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求。我省林业改革发展事关4000万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林业改革发展,汇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是我省林业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林业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聚焦精准,优先支持,确保林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要切实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 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林业内外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摸清林情,把握大势,搞好规划衔接,注重思路延续,科学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路径。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绝不能为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三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高质量和高效益上,持续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林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林业发展动力着眼,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同发展的速度、行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刻把握林业的公益特色和市场属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履行政府相关职能,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扎实抓好2018年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确保林区同步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林业工作至关重要。全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8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 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林业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加强林业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准林业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细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一要提速绿化全川保增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及地方性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造林,推动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造林绿化。加强部门(行业)绿化,推进平原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施长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成都平原生态带建设。二要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抓好河流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推动森林连城,加强城市森林、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联结。积极推进森林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园区,大力发展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小区游园,广泛开展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森林小镇、绿化模范单位及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等创建和巩固活动,加强县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坚决制止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发挥绿化基金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以造林护林为重点 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
(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一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成果接续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申报退耕还林,将符合政策的一般地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力求应退尽退、能退则退。二要加强脆弱区生态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探索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研究封禁试点经济补偿办法。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川西南石漠化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推进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抓好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植被恢复,抓好兴文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三要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牵头责任,推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南坪林业局给排水工程,争取南坪林业局纳入国家国有林区管护站点建设试点。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
(四)聚力聚焦林业脱贫攻坚。一要优化生态扶贫联结机制。编制实施好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全省60%以上的中省林业资金安排到贫困县,将70%以上新增资金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岗位,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开展整村推进林业扶贫试点。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批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二要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突出抓好“四大片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在88个贫困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45个深度贫困县培育72万亩、30个摘帽县培育17万亩。围绕建基地、推技术、做示范、育能人、训骨干,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40个,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1000名。持续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三要加快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提升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汶川县和卧龙特区脱贫摘帽成果。
(五)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一要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基地。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 化,强化“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评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5个。二要加强林业产业示范。推进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公布新一批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名单,认定一批现代林业重点县和木本油料重点县,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竹产业,推动建立川南竹产业集群内战略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推进花椒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涉林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基地发展森林体验、森林教育、健康养老、休闲观光、创意林业,新增各类基地50个、星级森林人家1000家、森林康养人家500个。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工程,引导涉林经营主体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四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开展现代青年林场主培养、林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展“四川名木匠”“四川林业知名技师”评选活动。五要打造林产品品牌。围绕“花椒、竹、木本油料”三大产业开展品牌打造,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品牌,探索打造川字号核桃区域性公用品牌。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开展林产品展销推介,举办“两山路上看变迁 两大工程造金山”系列展示活动。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创新集体林地经营机制,完善和推广股份制合作社经验,支持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坚持公益导向、生态优先,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各项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方案》,规范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管理。三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政策体系。启动公园边界打桩定标工作,确定勘界、形成图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复机构设置方案,做好省级机构筹组和挂牌工作。开展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制 定管理分局和管理处筹组方案。统筹推进其他涉林改革,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清理整合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认真总结天保工程20年经验,组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专题研究。提高天保工程社会保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标准,完善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二要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卫星遥感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线索发现机制。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依法做好“项目年”林地保障。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运输监管。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基层森林公安经费、人员、车辆保障、技术鉴定等难题。组织开展“森林火案查处”“守护绿川2号行动”“林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林区创建和法治森林公安建设,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八)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湿地保护。推动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扩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覆盖面,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完善湿地保护网络。配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调查试点。二要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力度,推进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种群回归工作,继续开展云豹、雪豹等猫科动物监测调查。三要加快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继续执行问题整改报告调度制度,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确认,严格执行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强化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
(九)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建立省、县两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编制完成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地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和组建竹资源、花椒资源培育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全年培育和评价林业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3%和50%。三要加强种苗培育监管。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公布确认首批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良种壮苗培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优化种苗结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以上。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林业OA办公系统。
(十)科学处置涉林自然灾害。一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贯彻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化灾害风险管控,开展好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完成省级预警监测中心组建,牢牢抓好防火意识、能力建设、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处置森林火情。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坚持依案扑救,发生火情后重兵投入、科学指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报,突出重点科学防控,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强化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灾害蔓延。三要科学应对其他涉林灾害。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做好林业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涉林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会前,我们邀请塞罕坝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了专题宣讲,厅门户网站和《绿色天府》杂志设立了塞罕坝精神学习专栏,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激发林业系统广大党 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多出精品力作。强化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力度,策划开展天保工程2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天府》办刊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0个。三要强化国际省际合作。加强国际省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林业行动,强化国际先进智力先引先试,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做好日本、以色列、德国、哥斯达黎加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提升信息互联、技术共享、协作共治水平。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办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系列节会,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增加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二)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调研,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制基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 提升执法能力”行动,对林业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查,各级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实施林业生态政策,确保林业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二要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在确保现有渠道投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组织包装一批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优先实施范围,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本。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厅直属单位内部审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整治,开展“惠农资金清查年”活动。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各地基层林业站要完善“一站式全程代理”,用好“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加强林业统计,组织开展林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十三)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林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懂林业、爱林农、爱林区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和党员积分制 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要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政治理论修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立重大林业舆情研判机制。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斯丹书记和晓虎组长将作具体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讲。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责担当、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