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述现代航空维修思想及其发展动态
浅述现代航空维修思想及其发展动态
林清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一九厂
摘要本文着重概述了现代航空维修的内涵,传统和现代航空维修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阐述了现代航空 维修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关键词
维修思想
数字化维修
发展动态
一、现代航空维修的内涵
航空维修,就是对航空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是指为保持、恢复和改善(改进性修理)航空 装备规定的技术状态而进行的全部活动。
现代航空维修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和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维修思想、维修体制、维修类型、维修方式、维修控制、维修手段和维修作业等,并要求使用部门对航空技 术装各,从设计制造到使用阶段直至退役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出 现,航空维修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航空维修由事后排除故障到事前 预防故障:二是航空维修由保障使用的辅助手段到成为直接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航空维 修由侧重技术层面的维修作业到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的维修管理。
现代航空维修L从分散的,定性的、经验的阶段进入,0了系统的、定最的、科学的阶段.并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和作战使用要求的拉动下,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
二、传统航空维修思想
在航空维修史上,到五十年代末为止,以定期全面翻修方式为主的传统维修思想一直占着统 治地位。这种思想米自从早期机械事故障得出的直观想法:机件要磨损一磨损会引起故障一故障 是危害安全的。其理论基础就是传统的浴盆曲线可靠性模型。这种模型表示,每个项目在使坩过 程中,都要经历早期故障、偶然(随机)故障年II耗损故障三个时期。根据这个曲线,传统观点认 为,每个项目都应该定一个寿命,而且到使用寿命必须翻修,翻修得越彻底就越安全,维修工作 做得越多就越可靠。
传统的“预防为主”航空维修思想,对早期设计的飞机来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浴盆曲 线对零件和简单部件往往是适合的,而早期飞机的一些系统平¨部什一般属于简单机体,故障率也 往往随使_}{j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预防更换可以起剑降低总故障率的作J{j。
传统的“预防为主”维修思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维修思想,它同早期航空装备发展水平和维修 条件是适合的,其合理部分作为一种维修方式——定时维修方式,保存下来,对丁保证飞行安全 和飞行任务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传统的维修思想存在较大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修工作以直接经验作为指导,只能提出一般性的维修原则,缺乏针对性;二是只着重解决维修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忽视了维修 的整体内涵,缺乏对维修管理的研究:三是刻板地实行定时定程维修的离位分解检测维修,不可 避免地使维修T作出现频繁分解拆卸的现象,导致维修工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费用 高,而且还会冈拆装可能坤下~些新的故障隐患,甚至降低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
三、现代航空维修思想的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技术装备性能、结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可靠性理论的深入 研究,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故障分析研究表明:对丁一个复杂机体,有许多类型的故障并不 能用定时维修米防止或有效的减小,不管维修的多么频繁,拆卸翻修工作做得很多,都是如此,而且所有不同的故障模式的平均工龄通常沿着时间轴均匀分布的,不集中于某一具体的使用工龄 左右,其故障率不随或儿乎不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接近于某一常数。此时,预防更换对 于降低总的故障率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复杂机体,除非它具有支配性故障型式,否则定期翻修对其总的可靠性 只有很小的影响,不存在一个定期翻修的“正确周!明”能解决复杂装备中的可靠性问题。实践证明,传统维修思想它是高度保守的,与现代航空装备设计理念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人们 对传统维修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和认识,并提出了新的维修观念,建立了现代航空维修思想。
4现代航空维修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现代航空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其含义是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 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应用逻辑判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这种思想是建立在综合分析航空技术装备固有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机体的不同故障模 式和后果,而采取不同维修方针和维修制度的科学的预防维修思想。它的实质是采取经济有效的 维修,对航空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实施最优控制,即安全性、经济性。
现代航空维修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是:
(1)要以可靠性为中心搞好维修质量设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航空装备设计与维修之问的关系。
(2)要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思想希悌0造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航空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
(3)要以保持和恢复航空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为总目标,确立正确、合理的维修方 针,要在航空装备l司有可靠性的基础上,只做那些十分必要的维修工作。
(4)制订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案,必须运用决断逻辑分析技术加以实施。
(5)区分不同的故障后果,采取不同的对策。
(6)要积极研究和应用现代检测手断和方法,大力倡导应用状态监洲技术,扩大视情维修的范同,增加视情方式的翻修项目。
(7)对航空装备及机件的故障情况作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反映使用情况的资料,通过 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找出故障规律。并对装备的各种故障后做出认真适当的分类确认。
(8)航空维修单位要建立以可靠性控制为主要目的的航空维修信息系统,收集和处理航空装备故 障信息和维修信息,为维修的优化和装备的改进,为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维修管理,提供必 要的数据。
(9)有效保证装备的使用安全,对航空装各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保证航空装备安全第
(10)减少维修工作量,捉高装备的利用率和山勤率。
(11)显著改善维修的经济性。
五、现代航空维修思想的发展动态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维修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航空维修运 作的基本模式,强化了科学维修意识,不断创新维修观念、方式和理论,相继提出了“主动维修”、“数字化维修”等新观念,有力推动了航空维修的发展,促进航空维修核心能力的持续发展。
(1)主动维修
近年来,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中,引入了“主动维修”这一新概念,把定期维修利视 情维修方式归属丁.“主动维修”,从而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维修:[作中得剑了更明确、更深刻地体现。它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维修实践中的新进展,是一种先进的维修理念。
主动维修是指为了防.I卜航空装备在达剑故障状态,而在故障发生之前所采取的一种主动预洲、预防性工作,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装备功能平¨延长装备的有效使州寿命。
主动维修强调从根源上来预防故障,维持正常功能和延长寿命,把维修工作的视野前伸到系 统识别、分析判断、排除或缓解故障的根本原因上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先进的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应厢,为主动维修提供了 技术支持,使主动维修成为可能。目前,主动维修已在国外一些军事装备利民.L|j设备得到应用。
(2)数字化维修
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的目黼加人,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社会关键技 术之一的数字技术,正逐步应用丁航空装备维修领域,并提出数字化维修思想这一新理念。
所谓的数字化维修是将各种维修信息,如乜机状态、诊断结果、维修资源、人力配置、备件 服务、制造J。商,供货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文字、图表、语音等传统信息形式转换为数字信息,并综合返川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检测和诊断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智能化 技术,将相关的功能系统(维修单位、制造商、机纰人员、其它运营商等)有机地连成一1体,使各种 数字信息能实时或近实时地传递、处理、存储与交流,达到整个维修体系范隔I勾的f言息资源J£亭,最终实现匕机维修的珍断、监控、决策、通信、保障高度一体化。总之,就是由错综复杂的各种 笑丁.维修的“信息流”米运作“能肇流”利“物质流”,全面提高装备的维修能力。数字化维修是一种面 向术来的全新的思想理论。
第二篇:浅述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浅述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具体阐述人体心理过程和个体特征,能更好的说明心理疾病,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论及养生防病。关键字 中医学 心身健康 心理学
前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医学体系,是中华民族将生存过程中产生的感性认识,诊疗经验和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经历数千年的反复验证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医药学理论体系。而心理学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学科,在欧洲,心理学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在19世纪末,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科学。尽管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或者动物的心理现象,似乎和中医学毫不相关,但是在某些领域二者却有着相通之处。
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争鸣时期。与此同时中医心理学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元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是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他们受到《内经》启发,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学术思想。中医的情志学说在这一时期日益成熟,不仅对心理病机深入阐发,而且在实践上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使得金元时期成为了我国中医心理学史上公认的发展高峰时期。朱震亨(公元 1281—1358 年),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先生,元代金华(今浙江省义乌县)人,他是我国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学术争鸣的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医学成就最大的一位医家,他对其他三位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均有一定的创造性发挥。朱震亨一生著述颇多,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创相火病机论,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的创始人;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六郁学说”,首开治疗郁证之先河。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心理学的第一故乡”,中医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记载,并且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特别是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神形合一、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志变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有关心理学的记述,在《黄帝内经》162篇中,其篇名或主要内容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即占32篇。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397条中占n%,113方中占19%。此后,历代医籍包括医案中以心理因素作为主要病因或以心理现象作为主证之一的也占相当比例。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也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为中医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例如,《黄帝内经》中对人的欲望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论述:“黄帝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寿百岁。”“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 居无节,故半百而衰。”„„这些论述精辟地指出了人的心理欲望的膨胀对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养生必节欲”的思想。所有这些中医经典对人的心身合一的论述,都证明从我国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诊治疾病时要融入对人的心理因素调节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居住环境的拥挤,工作负担的加重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使得心理因素在现代人的健康中日益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素。由于心理原因而诱发人的躯体症状或器官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通常把这
样现象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或心理生理障碍。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偏头痛、神经官能症、月经失常、流产、更年期综合症、性功能障碍等,都与人们的情绪状态、人格特点、神经类型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把单纯的生物医学眼光转向多维的心理-一医学视野,在医学手段的防治中加人心理辅助治疗。特别是中医学,它对于人们“七情六欲”的让释与分解, 本身就和心理学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二者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西医过去有“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又有“生物一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那么,中医有没有自己的模式,何为中医模式呢?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黄帝内经》。《内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论述的内容十分广泛。着重强调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形体与心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人不仅要受到自身生命活动规律的支配,而且要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支配。这样,《内经》在详细阐述整体观的过程中,蕴含了一个伟大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在于确立了中医模式的雏型,即“人体—自然--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个模式的确立,是《内经》学术思想的最高成就。就中医和心理学结合的模式来说,中医心理学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来说,传统的医学教学体系,受生物医学的束缚,把人体疾病的防治放在实验和定量的基础上,认为化学和物理的语言足以解释生物现象,这样在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上,突出了生理的一面而忽视了心理的一面。而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介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用系统的观点,把人看成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客观地把人作为有血肉、有生命,同时又有思想、情感和
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体来对待,认定人的心理活动也同其生理活动一样,必然会反映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它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完全在医学上引人了新的观念,开阔了医生的视野,使他们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角度去考虑医学间题。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些可以成为指导医疗实践的思想基础,不仅决定了医生对病人和对疾病的态度,而且还影响着医生的临床思维过程,直接关系着病人的治疗、转归;同时也直接关系着医生本身业务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而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在临床上的运用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独到之处。如导引气法(气功)在我国古代就已成为人们常用的强身健体的方法,现已为世界上许多人所采用。另外,静志安神法,说理开导法,怡悦开怀法,移情易性法,以疑释疑法等,特别是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疗效。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与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进一步的验证中医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为以后中医治疗心理疾病或者心理保健提供一些思路,在中医心理治疗方面开拓新的思路,使之满足大众健康的要求,拓展中医生存新空间。仅愿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医心理学之花在新世纪开的更馨香。
参考文献
1、李世通,吕学玉,张鑫,王冠英,王米渠,王卫东 中医心理学相关概念
辨析
2、王克勤 再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框架
3、程乐平浅论中医心理学基础
4、孙枚 中医学与心理学的相通性初探
5、高巧林 朱震亨中医心理学思想
第三篇:浅述应用写作的发展
浅述应用写作的发展
应用文的概念:
书写或写作,从目的和效用上说,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为了抒发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而进行艺术创作,文学写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即属于此类;其二则是为了处理实际的事务而撰写文书,此即为应用文写作。应用文也称为实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在处理各种公务和日常事务以及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规范的文章的总称。撰写应用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所以其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是为现实生活和工作服务的。
写作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学创作,又称艺术协作,是指语言艺术中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二是实用写作,又称应用文写作,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处理公务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产生的社会性认识和书写实践活动。
所以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势的一类文章总称。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工具。
应用文的名称:
“应用文”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现在清代刘熙载的《艺概》:“应用文应有上行、平行、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应用文的发展:
应用文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其起源比艺术性的文学创作更早。《周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来的圣人用文字代替了结绳。这里的“书契”虽然指的是早期的文字,但可以推断,用来治理天下的“书契”必然是古代应用文的雏形。人类社会在进入以文记事的时代后,应用文在社会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周代的《尚书》文告,秦代的制诏谕奏,汉代的表疏律令,魏晋的简牍署书,唐宋的条文律令,明清的史册文翰都是应用文。此外,书信、书契、碑碣志铭、法律条例等也是应用文。
(1)开端:
上古时代,从成熟的文字产生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应用文的形成阶段。中国最早的应用文写作形式应从甲骨卜辞开始。它们虽然形式简单,少则数字,至多不过一百余字,但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政治、军事、宗教内容,又有历法、农业和狩猎活动的记载。在上古的典籍中,《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相传是孔子将上古的历史文件汇编而成,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个时代的典(刑法)、谟(策略、计划)、训(大臣的建议)、诰(帝王对臣于的命令)、誓(纪要)、命(指派、指示)六种文书。虽
然其中有些篇目是后人伪作或追述补充的,可书中一些商周时代的史料还是可信的。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大都以诗歌为源头,中国也是这样。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中的篇什最早可确定为西周初期的作品。从年代来说,应用文写作确实要早于文学写作。
(2)发展:
封建时代,从秦汉至清末时期,是中国应用文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现了“书同文”,为公务应用文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由李斯等人制定了公文格式,对公文写作制定了—系列规定,产生了“避讳”制度、“抬头”制度、“用印”制度等,标志着公务应用文的成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代以后。公务文书又产生了书(申请)、议(意见、主张)、策(考试文件)、论(分析道理、判断)、疏(注释)等公文体式,并明确了下行文种有“诏”(皇帝的命令)、“令”(指示、指令)、“诰”(古代一种告诫性文章)、“制”(郡县制度)、“策”(考试文件)、“敕”(诏书)等;上行文种有“章”(奏本)、“表”(报告)、“议”(建议)“奏”(上书皇上)、“疏”(注释)等,统称“奏议”。
可以说,秦汉时期公文的基本形式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一直保持着主要的架构,历代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补充。对应用文写作的探讨也紧随其后,最著名的要算是南朝刘勰的文艺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探讨了35种文体的起源、演变
和写作特点,这些文体除了诗赋等几种文学体裁外,其他的二十余种都属于应用文类,可见应用文的数量也远远超过文学类的作品。到了唐宋两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到达了顶峰,文物典章无不蔚为壮观,应用文种类进一步增多,应用文在这一时期更成了科举考试的科目,尤为人所重视。明清两代,应用文种类日趋繁杂,渐渐走向了文牍和繁琐的死胡同。可以说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不仅保留了秦汉时期的公文制度,而且越来越等级化,无论文种、格式、称谓、用语、载体都有严格的规定并按封建等级划分,各有自己的专用文种,不能混用,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种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应用文的名篇佳作。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为袁绍讨豫州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都兼具应用文妥帖达意的表达要求和文学作品声情并茂的艺术特点。这些篇章不仅是应用文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3)变革:
清代走到了封建王朝的穷途末路,无论是国家道路还是文化思想乃至表达工具都要求新的变革。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东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主要由文言文写作的诗赋等雅文学渐渐变得不合时宜,而原先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的、用白话文创作的俗文学渐渐受到重视。经过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了文言
文成为表达新思想、新时代的工具,应用文的语言和文体形式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公文形式条例,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沿用的公文体式,第一次要求公文写作用白话,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1931年陈子展的应用文作法讲话是应用文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他从社会上经常使用的文体中,选出公牍文、电报文、书启文、庆吊文、联语文、契据文、广告文、规章文、题署文九种。陈子展关于应用文作法的长篇讲话对后来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研究有较大的影响。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从组建自己的工作机关起,就有了自己的公文。第一批公文就是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产生的决议、纲领和宣言。
1931年,瞿秋白代表中央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对公文写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虽然在30年间公务文书的形式和体式几经改革,但总的来说却并不彻底,而民国时代的公文作为现代公文的圭臬,对当代公文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新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应用文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对其含义也逐渐有了比较接近一致的看法。在公文种类上,逐步淘汰了具有鲜明等级色彩的“呈”和“训”等文种,体现了新时期人与
人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其次,公文的形式也进一步简化,摒弃了形式主义的陈规陋习,废除了一些繁琐的书面格式,使公文呈现出简单实用的面目;最后,语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词汇,文风更为流畅浅易。
自1951年以来,国务院多次颁布了条例对公文进行改革,全面完善了现代公文体系。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文种为13类14种,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行。
经过多年来的改良和革新,应用文无论在格式上还是语言上都有很大的改变。这也是人们的书写习惯和实际需求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结果。
应用文的总结:
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这一文体经过数千年演变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体现社会成熟的标志,实用性不断增强。进入21世纪,应用文与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其习作技巧和理论也将更加趋于完善。
第四篇:浅述钢材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最终版]
浅述钢材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钢材简介
钢或称钢铁、钢材,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04%之间的铁合金的统称。钢的化学成分可以有很大变化,只含碳元素的钢称为碳素钢(碳钢)或普通钢;在实际生产中,钢往往根据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锰、镍、钒等等。
钢的商业应用
主要包括基建(40%)、房地产(20%)、机械制造(20%)、汽车(6%)、造船(3%)、石化(1.3%)、铁路(1%)和家电(1%)。
热轧钢板是一种基础加工钢材,冷轧钢板则是具有高附加值的钢材,汽车业、耐用消费品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多采用冷轧钢板。
钢的分类
1按照钢的成分来分
1)碳钢主要含碳、铁两种元素,用于制造机械零件通常要进行热处理。
2)低碳钢又称软钢,含碳量在0.02%-0.3%之间,低碳钢易于接受各种加工如锻造,焊接和切削,常用于制造链条、铆钉、螺栓、轴等。
3)中碳钢含碳量在0.3%-0.6%之间。
4)高碳钢含碳量在0.6%-2%之间,超过2%即为铸铁。
5)合金钢钢中加入其它金属如铬、镍、钨、钒等,使具有若干新的特性。由于各种合金元素的掺入,合金钢可具有防锈,防腐蚀,耐热,耐磨,防震和抗疲乏等不同特性。
2.按照钢的冶炼方法来分
1)沸腾钢
2)镇静钢
3)半镇静钢
3.按照钢的用途来分
1)工具钢
2)不锈钢钢中加入铬、镍使其表面会产生防锈的氧化膜,从而保护钢材本身,使其不受到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水、某些酸、碱的氧化腐蚀。
3)耐酸钢
4)耐热钢
钢的冶炼和热处理
钢材之正常化制程,一般是指钢板经热轧产出,经离线空冷与检验后再进入正常化炉热处理,此时即将钢材升温至奥氏体化温度界线以上约30~50℃处理一段时间(约905℃,20-78分钟),等钢材组织完全变化奥氏体铁后,钢板出炉经由空气冷却至室温之一种热处理。为避免因热应力造成钢材破裂,在正常化炉内加温时,应保持在220℃每小时的升温速率;对某些钢材,有时须将升温速率降至更低〈28~55℃/hr〉。当温度升至所定之正常化温度后,钢材须“浸置”于此温度一段时间,直至钢材之显微组织完全变为奥氏体铁且所有碳化物完全溶回组织内。一般钢材经过此处理后,其显微结构为波来铁加上肥粒铁之组织。钢板经正常化处理,可以得到较均匀细晶粒的微组织,具有改善钢材之切削性、强度、韧性与降低残余应力之功用。但正常化作业由于系为离线后再热处理,其秏费大量能源,作业时间长,相对效率较低,炉内使用昂贵之耐高温合金辊,成本高,另外正常化后钢板锈皮厚,表面品质较差。
钢的发展史
人类对钢的应用和研究历史相当悠久,但是直到19世纪贝氏炼钢法发明之前,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复苏并开始高速发展,全球的钢铁工业也因而受惠,产量稳定提高,直到进入80年代钢铁产量达到8亿吨的高峰并出现回落。而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钢铁工业掀起又一轮发展高潮,产量突破了10亿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15亿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日德法英等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纷纷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这些国家的钢铁生产出现不同程度萎缩。与此同时中国、韩国、印度、巴西、土耳其、伊朗等国的钢铁工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钢铁生产国。
国际钢材的发展前景
目前钢材需求旺盛,即使发达国家也对工业增长将会持续刺激钢材需求表示乐观。与历史水平相比,欧盟和美国钢材价格仍将保持强劲。在亚洲,钢材价格上涨预示着钢材市场需求仍将保持旺盛,中国钢材价格自2006年也开始略有反弹。
将钢材市场周期定位3到4年也许过于简单化,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取决于中国钢材生
产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将达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中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以及全球钢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中国已经成为普通钢材的净出口国,在高端产品出口方面也只是时间问题,其进展速度将会对钢材市场周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随着大批项目即将上马,印度将成为另一个钢产量大幅增加的国家,但没有人会希望中国发展模式在印度发生。
钢产量削减的直观反映是当前钢材价格保持稳定,但总该钢材供应将是钢材市场平衡的最终影响因素。如果中国能够很好的控制钢材供应,同时没有发生重大的经济巨变,2008到2009年钢材价格保持强劲将会促使钢材市场适度增长,但2010年将会略有下降。没有迹象表明钢铁业将会彻底垮台,但也无法肯定不会发生。
第五篇:浅述丰收公司菠萝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浅述丰收公司菠萝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黎政文林丽惠
(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雷州,524244)
摘要:作为我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和加工基地,丰收公司在菠萝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含量较高、产品质量好、市场知名度高、食品质量控制高效,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发展实践经验。本文通过阐述该公司菠萝产业发展的实践情况,总结菠萝产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发展对策和思路,供行业生产、管理者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丰收公司菠萝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丰收公司”)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东南部,拥有我国最大的菠萝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先后获得“南亚热作名优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荣誉称号等。公司罐头厂通过了ISO系列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认证和美国的FDA检验,加工主产品“三叶牌”菠萝罐头实现了质量信息可追溯查询,先后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绿色食品”,产品享誉海内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供不应求,成为中国菠萝罐头行业的一颗耀眼明珠。丰收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不断深化菠萝产业改革,辐射带动企业和周边农村发展菠萝生产,促进了农工增收和企业增效发展。菠萝特色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1.1 区位优势
公司所属地区为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3℃,年均相对湿
1度86%,年均降雨量1660毫米,光热、雨量丰富,是得天独厚的菠萝生产基地,为我国菠萝优势区域布局发展的中心区。公司近邻有粤海铁路、湛海高速公路、207国道通过,湛江港、海安港、飞机场、火车站等设施也非常便利,水泥公路贯穿生产基地,菠萝产业发展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1.2菠萝种植生产基地状况
公司现有菠萝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共有43个生产小区,每个生产小区集中在连片、平坦的土地种植菠萝,小区规模在120-250亩之间,年新植菠萝面积6000亩,基地总面积达13000亩,年产菠萝鲜果维持在2.15万吨左右,全部供应下属罐头厂加工菠萝罐头和浓缩果汁等产品。菠萝种植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化、绿色食品等标准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激素的使用,完全达到GAP标准化,并按照质量追溯的要求完整记录关键生产环节的相关信息,鲜果质量控制得到有效保证。
1.3菠萝加工产业链建设情况 公司拥有菠萝罐头加工厂和果汁加工厂,厂区面积达14万平方米,厂房面积3.3万平方米,具有年产菠萝罐头50000吨、菠萝浓缩汁10000吨的生产能力。企业附近有生物有机肥厂等(利用菠萝皮渣生产有机肥),周边菠萝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鲜果资源丰富,菠萝产业链非常发达。
由于菠萝鲜果季节性较强,加上卡因菠萝品种在技术上还无法实现全年催花等原因,原料无法满足工厂全年不间断加工。公司根据菠萝罐头和果汁市场情况及时进行生产调整,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企业产品利润最大化。现年产菠萝罐头基本维持在1万吨、菠萝果汁1500吨左右的产出水平。
2发展菠萝特色产业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2.1统筹规划,建设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
对于生产基地的建设,公司统一规划连片、平坦的地块(120亩以上)作为一个
菠萝生产小区,将每户职工的4-8亩小规模菠萝组织在同一片土地集中生产。全公司制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按要求分等级(苗)、连片、合理密植,种植时间和管理尽可能一致,做到苗齐、匀,利于菠萝后续的催花、壮果和催熟统一安排。
2.2推广菠萝良种和壮苗繁育技术
公司采用菠萝留母株育苗、科学选苗、苗期科学喷施叶面肥等技术繁育健康优质的大苗壮苗,利用大苗壮苗进大田种植能大大缩短菠萝生产周期(卡因菠萝可以从2.5年缩短为2年、巴厘品种菠萝可以从18个月缩短为15个月),且不影响菠萝鲜果产量和品质,相应节省肥料、劳力等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3示范推广测土配方与菠萝专用有机生物肥施肥技术
通过对辖区内土壤进行测定,根据菠萝生长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研发生产菠萝专用有机生物肥,每亩用量100公斤,区域内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从2006年的4.53和3.01%提高到2011年的4.69和3.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较好的改良,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推广生物有机肥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4推广节水施肥一体化,促进废液回田灌溉
丰收公司农综开发、以色列地埋式滴灌基地、土地整理项目等共计配套建设5万亩水利设施,设施条件基本完善,对于雷州半岛干旱条件起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同时,附近酒精厂日产沼气废液(酒精废液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的产物)650吨,有机质含量高达2.83%,SO42-低于2 mg/L,总氮含量为
3.4g/L、含磷0.03 g/L、含钾3.6g/L,并含有丰富的钙、镁等矿物元素,理化性质良好,易于作物吸收。菠萝生产通过灌施沼液,每亩可以提高0.5吨鲜果产量、糖度提高0.9度,实现了沼气废液回田、变废为宝,促进了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
2.5推广菠萝-甘蔗轮作,改良土壤,提高效益
根据公司与中国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与甘蔗连作相比,菠萝-甘蔗轮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达15.47%;轮作地土壤含水量为25.26%,分别比菠萝连作和甘蔗连作高2.41%和1.20%;轮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55%,甘蔗连作地仅3.07%,菠萝连作地仅3.20%。同时,菠萝-甘蔗轮作地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22 mg/kg、32.79 mg/kg和62 mg/kg;与菠萝连作相比,菠萝-甘蔗轮作地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幅度达4.77%、282.23%和126.32%。实施推广菠萝-甘蔗轮作后,菠萝(巴厘)产量由原先3吨/亩·造增加到3.5吨/亩·造;甘蔗产量由原先5吨/亩·造增加到6.3吨/亩·造,甘蔗增产1.3吨/亩·造,产值增加455元/亩.造,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6狠抓食品安全,创新实施产品质量追溯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公司从2008年开始实施“质量追溯”系统管理:对菠萝从种植到鲜果收获、罐头产品生产和包装等整个生产过程各环节都全面进行信息记录,与国家农业部质量追溯数据库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信息可互通和即时查询,从而实现产品的追溯功能。通过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大大增强了公司菠萝罐头系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影响力,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科技含量更高、品质更好,市场供不应求。
2.7推行品牌战略,促进菠萝特色产业高效发展
2000年以来,丰收公司坚定了品牌发展战略之路,精心培育名牌、名优产品。公司菠萝鲜果基地先后被评为“南亚名优基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菠萝罐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生物有机肥也于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成果突出,企业
知名度大幅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显著。
3菠萝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良种比例小,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现有较适合工业加工的卡因品种只有10%,品质退化严重,托苗多、果实小、产量低。消费者特别喜爱的鲜食品种如台农4号、甜蜜蜜、香水菠萝和台农17号等品种极少。
3.2 农业生产劳动力紧缺,机械化水平低。
当前种植职工平均年龄较大、人均承包土地面积超过45亩,劳动强度高,人工管理难以完全到位。在菠萝农业生产中,除耕地使用机械耕作外,其余的生产环节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经营规模小,大部分都是每户种4-8亩,集约化程度低。
3.3水利设施维护成本高。
菠萝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善,但不法分子对设施的破坏较大,维护成本较高,冬春干旱季节常因缺水,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且鲜果贮藏运输条件落后,鲜果出口仍未突破。
3.4卡因菠萝品种催花技术遇瓶颈
卡因菠萝点花困难,除自然催花外,只能从11月至次年4月期间进行催花,其他时间催花出果率低、果实小、产量和品质均不高。
3.5菠萝植保技术不高
菠萝病虫害主要是粉蚧虫、线虫和白蚁等,目前市场缺少高效低毒农药,菠萝植保工作相对滞后。4发展对策和思路
4.1丰富品种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积极引进适合加工的优良卡因菠萝种苗和消费者喜爱的鲜食菠萝品种,优化菠萝品种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要探索卡因菠萝全年各月催花技术,确保实现菠萝全年持续不间断鲜果供应,优化菠萝鲜果供应时期;大力研发菠萝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促进菠萝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4.2推进菠萝生产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推进菠萝机械化生产进程,加大投入,引进机械化作业农机具,促进菠萝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降低农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3强化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低毒、环保、高效植保技术
鉴于本地水利破坏现象严重的情况,要研究合适的水利设施和技术,达到防盗、高效、节水综合灌溉效果。同时,积极引进高效低毒植保产品或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确保菠萝产业无公害生产。
4.4不断完善菠萝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提高追溯精度和深度,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