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

时间:2019-05-14 00: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

第一篇: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

延长县关于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建设的实施方案

加快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筑一体化新格局的迫切需要,是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为保证我县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顺利开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支撑、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遵循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规律,以便民、利民、助民、育民、富民为出发点,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全力打造服务管理和发展致富“两个平台”,做好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产业发展“三个”结合,全面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工人化进程,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及建设标准

(一)目标任务

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黑家堡镇杨家湾村、罗子山乡安河村、七里村镇白家川村、郭旗乡郭旗村、交口镇刘家河村、安沟乡安沟村、郑庄镇郑庄村7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建设。按照项目支撑、产业富民、城镇带动、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加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加快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产业规划发展,逐步实现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四化”目标,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建设标准

1、基础设施

优先保证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用地,科学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预留用地、生产用地和住宅用地。预留地原则上预留1-2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用地,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标准新建符合生产生活规模的住宅,清除危旧房屋,人均建设用地要达到100-140平方米,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公用设施

社区主干道修建标准不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全面硬化。根据社区人口规模设客运车辆停车站点,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完善供水和排水措施,保证社区居民用水,科学处理污水。完善供电设施,确保生活、生产用电。实现网络线路配备齐全,有线电视、广播宽带、通信网管等全面覆盖。采用户分类、社区收集、镇处理模式,设置垃圾收集点,科学处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控制在70米以内,服务面积不超过5000平方米,生产垃圾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动员社区居民改厕、改圈、改厨,使用新能源,搞好村庄院落环境整治。公厕建设标准不低于3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提倡采用太阳能照明。

3、公共服务设施

围绕广场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绿地率要达到25%,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土地,降低成本,方便生活。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建设,幼儿园周边50米半径内不得有生产、经营和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建设项目,社区办公室和图书阅览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会议室使用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警务室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老年活动室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农业综合服务站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4、产业培育

培养优势产业,产业收入占到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人均收入高于全县5%以上。

5、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组织服务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健全内设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完善工作制度。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和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界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推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模式。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于2011年8月底完成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坚持适度超前,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紧密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综合考虑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中面临的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做到同步规划,科学实施。

2、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移民搬迁要按照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全部在城镇和农村社区布局建设,纳入移民搬迁的农村居民在城镇买房置业的,允许享受移民搬迁相关补助政策。中、省、市安排投资的廉租房项目和国有林场、矿山棚户区改造项目也要向农村社区倾斜。新网工程、农超对接和商贸市场、园区建设等都要优先在农村社区实施,中、省、市其他各类改革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也要首先安排在农村社区进行。在市财政对每个社区每年支持100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对每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预算列支50—100万元用于基础实施建设。全县各部门涉农项目和资金也要集中向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投放,要积极引导部门帮扶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流向新型农村社区,确保每个社区每年投资额度不少于500万元。对建成的社区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的公用经费,由社区服务中心支配和管理,主要用于社区的公共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大投入,确保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社区水、电、路、气、绿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达到市上确定的建设标准。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帮助农村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

3、整合资源,改善条件。在市财政对每个农村社区连续补助支持三年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发展靠信贷、基础设施靠项目、公共设施靠政府、民宅建设靠自己”的办法,依靠政府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持、项目支撑、社会扶助、乡村自筹”的投入机制。通过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和加大财政投入等办法,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五通、五化”建设。“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及宽带,“五化”即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围绕广场建设,要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科教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即幼儿园、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商业服务超市)建设。努力将农村社区建成一个设施配备相对完整、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之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各个社区不同的区域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和人文特色等不同的条件,明确不同的发展定位,要彰显特色,分类指导。对杨家湾和白家川地处产业园区的重点社区,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集中居住区域,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提高社区的集聚和吸纳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率先在杨家湾撤村建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协调委员会,组建社区服务中心,搭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效载体,为全县树立样板和示范。对郑庄、郭旗和安沟社区,要充分发挥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村容村貌整治地基础上,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扩建和改建,提高社区的吸纳能力。出台优惠政策,开展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集中建设移民小区,完善城市功能,吸引周边村居民到社区集聚发展。对刘家河、安河撤乡并镇村,要大力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改造民居,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对原有的学校、医院进行提升改造,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5、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为确保统筹城乡建设取得实效,我县成立了延长县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重点镇建设办公室设在住建局,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办公室设在县新农办,财政性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具体实施中,由县新农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健全定期调度、不定期检查、阶段观摩等制度;对于确定的建设项目,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抓好经常性督查,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底检查考核,做到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化、各项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责任化,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考核结果将与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作为奖优罚劣、兑现奖惩的依据。对于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年度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予以奖励;对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年投资强度低于300万元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对该乡镇全年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四、保障措施

加强新型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合力共建,扎实推进。一要搞好宣传引导,浓化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改变农民居住观念,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点上工作的率先突破带动面上工作的全面开花。

二要突出重点,搞好试点。围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特色的要求,我县首批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中杨家湾社区将作为重点社区进行先行示范建设,通过高标准建设示范带动其他社区建设。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建设实施主体作用,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加强乡镇、社区之间的交流,结合社区实际,营造集聚建房、质量安全、监管有力、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主动要求和自觉行动,推进“要我建设”向“我要建设”转变。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建设工期,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早见成效、快见成效。

三要明确部门职责,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各单位要按照“市上引导、重点在县、实施在乡(村)、实惠到户”的原则,制订具体的工作措施,切实承担起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社区综合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安建设六个方面的相应责任,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开展。住建局负责2个重点镇和7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规划;以工代赈办和扶贫办负责整合以工代赈和扶贫项目资金用于社区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民政局负责整合民政社区中心建设资金,推动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定社区管理办法,开展社区地名的区划、命名等工作。林业局负责村庄绿化的规划实施;水务局负责人饮、基本农田的规划建设;教育局负责教育网点的布局调整和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其他各相关部门都要对照自身的业务实际对号入座,搞好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等工作。县新农办负责全盘协调督导考核工作;社区所在乡镇负责具体建设实施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第二篇: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生活污水70﹪以上应经处理达标排放。或采用沼气池及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分区预处理,经氧化塘、氧化沟等设施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养殖业。条件尚好的社区,可配备独立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3、供电

完善供电设施,确保生活、生产用电。

4、供暖

可采用分散供暖,但应采用低炭环保燃料。提倡采用集中供暖。

5、电信工程

网络线路配备齐全,有线电视、广播网、通信管网等应全面覆盖。

6、垃圾

采用户分类、社区收集、镇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服务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

市场、车站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7、公厕

公共场所应设置公共厕所。结合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可采用水冲式、双瓮漏斗式或沼气式厕所。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不低于3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

8、能源利用

提倡采用管网输气、罐装气、生物质气等形式,建设气化社区。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能新技术。

9、照明和亮化

提倡采用太阳能照明,主要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景点等要进行亮化。

10、综合防灾

消防: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防洪:建设配备各类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规划建设要有明确防洪标准。

地质:对聚居的社区区域应做地质灾害评估。

七、公共服务设施

为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围绕广场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5﹪以上。(可设计综合服务大楼,体现一楼多能,降低成本)。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⑴、商业服务

设置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小型综合连锁经营超市,建成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其余商业根据需求设置。

⑵、社区办公室

用于社区组织接待来访、研究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社会救助保障等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60平方米。

⑶、会议(党建活动)室(村民学校)

用于召开会议、举行文化活动及开展学习培训等。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

⑷、图书(科技)阅览室

用于开展文化活动。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可容纳图书1000册以上。

⑸、警务(综治)室

用于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⑹、学前教育

建设1所以上幼儿园。周边50米半径内不得有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音和污染的建设项目。

⑺、老年活动室

用于老年人娱乐、休闲、健身等,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⑻、农业综合服务站

用于向社区提供农业生产及其它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具备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保障等功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⑼、社区卫生服务站

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具有计生服务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床位配置标准为3张/千人。对现有

独立设置的村卫生室,应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内,实行一体化管理。

八、村容村貌

1、社区内无危房,村民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2、公共环卫设施齐全完好,无卫生死角。

3、社区居住区范围内绿化率达到25﹪以上。

4、社区居民通行顺畅,主要干道实现硬化、绿化、亮化。

九、编制依据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第三篇:延安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延安市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为切实加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吸引人口和产业聚集,根据农村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参照建制镇建设标准及有关村庄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标准。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六、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应全面硬化。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七、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生活污水70﹪以上应经处理达标排放,或采用沼气池及化粪池等设施进行分区预处理,经氧化塘、氧化沟等设施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养殖业。具备条件的社区,可配备独立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3、供电

完善供电设施,确保生活、生产用电。

4、供暖

可采用分散供暖,但应采用低炭环保燃料。提倡采用集中供暖。

5、电信工程

网络线路配备齐全,有线电视、广播、宽带通信管网等应全面覆盖。

6、垃圾

采用户分类、社区收集、镇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服务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

市场、车站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7、公厕

公共场所应设置公共厕所。结合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可采用水冲式、双瓮漏斗式或沼气式厕所。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不低于3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平方米。

8、能源利用

提倡采用管网输气、罐装气、生物质气等形式,建设气化社区。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能新技术。

9、照明和亮化

提倡采用太阳能照明,主要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景点等要进行亮化。

10、综合防灾

消防: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防洪:建设配备各类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规划建设要有明确防洪标准。

地质:对聚居的社区区域应做地质灾害评估。

八、公共服务设施

为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围绕广场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5%以上(可设计综合服务大楼,体现一楼多能,降低成本)。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⑴商业服务

设置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小型综合连锁经营超市,建成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其余商业根据需求设置。

⑵社区办公室

用于社区组织接待来访、研究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社会救助保障等场所,使用面积应不少于60平方米。

⑶会议(党建活动)室(村民学校)

用于召开会议、举行文化活动及开展学习培训等,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

⑷图书(科技)阅览室

用于开展文化活动,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可容纳图书1000册以上。

⑸警务(综治)室

用于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⑹学前教育

建设1所以上幼儿园。周边50米半径内不得有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噪音和污染的建设项目。⑺老年活动室

用于老年人娱乐、休闲、健身等,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⑻农业综合服务站

用于向社区提供农业生产及其它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具备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生产保障等功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⑼社区卫生服务站

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具有计生服务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床位配置标准为3张/千人。对现有独立设置的村卫生室,应整合到社区服务中心内,实行一体化管理。

九、村容村貌

1、社区内无危房,村民有较好的居住环境。

2、公共环卫设施齐全完好,无卫生死角。

3、社区居住区范围内绿化率达到25﹪以上。

4、社区居民通行顺畅,主要干道实现硬化、绿化、亮化。

十、编制依据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4、《陕西省县城建设标准(试行)》、《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试行)》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下载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待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区实施方案(文件)(定稿)

    天南乡新型农村住宅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党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这是我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方案(DOC)

    x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 实 施 方 案 目 录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2 1.1自然地理概况………………………………………2 1.2社会经济概......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意识。南坞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xx镇位于县城南x公里处。镇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万亩,人口x万人。共规划后马岗、双泉、田庄、张庄、铁匠庄、长秋、王庄、八王坟等八......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城镇为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