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2]5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加强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农业部会签,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2012年12月21日
附件:
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农技推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技推广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推广先进适用、高产优质、安全环保的农业技术,增强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高产创建、旱作农业技术、2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补助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相关补助资金。
第三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支持原则:
(一)突出生产应用。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解决生产环节应用主推技术的制约因素,调动农民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积极性,切实将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二)突出区域优势。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布局,科学确定适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主推技术。主推技术应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突出安全环保。科学评估推广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推广技术中新品种、投入品等管理,农作物新品种需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确保推广技术安全环保,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农技推广资金支持的技术与服务:
(一)有效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的繁育、改良、种植、养殖等。
(二)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主要农产品储藏、保鲜、干燥、包装初加工技术等。
(三)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和动物疫病防控中高效低残留药物施用,农业生产投入品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残余物资源综合利用等。
(四)有效提高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水平。包括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开展公益性服务,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等。
第五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主要支出范围:材料、农资、小型仪器设备等技术物化投入品的购置补助,推广服务、宣传培训、技术咨询等费用补助,以及与农业技术推
广相关的其他支出。
农技推广资金不得支出的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基本支出,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的支出,建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的支出,基础性农业科研等支出,以及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补助对象是主推技术推广承担者、服务提供者和实际使用者,主要包括事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等。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拨付
第七条
综合考虑各省耕地面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增加值、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实行资金切块分配。
第八条
中央财政将农技推广资金分项拨付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按照农技推广资金补助对象的预算级次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九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补助方式可采取现金补助、实物补助、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先建后补等。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
农技推广资金实行省级项目管理。省级财政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规模,按照财政部、农业部相关工作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当年支持项目,组织指导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省级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范围和规模、实施内容、补助对象和标准、管理措施等。
第十二条
农技推广资金项目的申请者应当编制申报文本,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市场需求、效益分析、投资构成以及管理制度等。
第十三条
农技推广资金实行省级和部级绩效评价。实行省级绩效评价的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制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按年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效果等组织绩效评价。
实行部级绩效评价的资金,由农业部商财政部制定绩效评价方案,分省实施。
财政部和农业部对各省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及时总结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情况,并于次年4月底前向财政部和农业部报送总结材料。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者应当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农技推广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和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
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本办法所称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7月7日财政部印发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81号)、2005年7月11日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印发的《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01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对象.................................................................................................2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拨付.................................................................................................3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3 第五章 附 则...................................................................................................................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农技推广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技推广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推广先进适用、高产优质、安全环保的农业技术,增强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高产创建、旱作农业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补助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相关补助资金。
第三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支持原则:
(一)突出生产应用。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解决生产环节应用主推技术的制约因素,调动农民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积极性,切实将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二)突出区域优势。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布局,科学确定适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主推技术。主推技术应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突出安全环保。科学评估推广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推广技术中新品种、投入品等管理,农作物新品种需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确保推广技术安全环保,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农技推广资金支持的技术与服务:
(一)有效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的繁育、改良、种植、养殖等。
(二)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主要农产品储藏、保鲜、干燥、包装初加工技术等。
(三)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和动物疫病防控中高效低残留药物施用,农业生产投入品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残余物资源综合利用等。
(四)有效提高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水平。包括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为农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开展公益性服务,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等。
第五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主要支出范围:材料、农资、小型仪器设备等技术物化投入品的购置补助,推广服务、宣传培训、技术咨询等费用补助,以及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其他支出。农技推广资金不得支出的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基本支出,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的支出,建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的支出,基础性农业科研等支出,以及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补助对象是主推技术推广承担者、服务提供者和实际使用者,主要包括事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等。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拨付
第七条 综合考虑各省耕地面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增加值、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实行资金切块分配。
第八条 中央财政将农技推广资金分项拨付到省级财政,省级财政按照农技推广资金补助对象的预算级次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九条 农技推广资金的补助方式可采取现金补助、实物补助、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先建后补等。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 农技推广资金实行省级项目管理。省级财政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规模,按照财政部、农业部相关工作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当年支持项目,组织指导项目实施。
第十一条 省级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范围和规模、实施内容、补助对象和标准、管理措施等。
第十二条 农技推广资金项目的申请者应当编制申报文本,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市场需求、效益分析、投资构成以及管理制度等。第十三条 农技推广资金实行省级和部级绩效评价。
实行省级绩效评价的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按对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效果等组织绩效评价。
实行部级绩效评价的资金,由农业部商财政部制定绩效评价方案,分省实施。
财政部和农业部对各省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及时总结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情况,并于次年4月底前向财政部和农业部报送总结材料。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者应当建立健全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农技推广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和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本办法所称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7月7日财政部印发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81号)、2005年7月11日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印发的《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0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2014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改革,加强规范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以下简称林业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森林公安、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的补助资金。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三条每年12月31日前,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下一林业工作任务计划,具体包括:下一造林、森林抚育及良种生产繁育计划,湿地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持重点内容,林业贴息贷款建议计划,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立项指南等。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的林业工作任务计划和有关要求,结合本省林业建设、保护和恢复工作任务,于每年3月31日之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申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任务或计划、申请林业补助资金数额、上林业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总结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具体内容详见附件。第五条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资金申请文件、林业工作任务计划等,统筹研究和提出各省林业补助资金分配建议,并于4月30日前将林业补助资金分配建议函报财政部。
第六条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各省资金申请文件、国家林业局的资金分配建议函、上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确定林业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复预算后三个月内,按照预算级次下达资金。第七条林业补助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
第八条林业补助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分配使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九条林业补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林业补助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第十条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预算决算管理。
第三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十一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第十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林地。
第十三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根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包括管护补助支出和公共管护支出两部分。
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1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
第十四条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森工企业等国有单位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测算审核管理成本,合理确定国有单位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数量、管护劳务补助标准。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集体和个人的经济补偿和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
公共管护支出主要用于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监督检查和评价监测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五条财政部根据各省、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国家级公益林征占用等资源变化情况,相应调整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预算。
第十六条林业主管部门应与承担管护任务的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应按照管护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根据管护合同履行情况领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第四章林业补贴
第十七条林业补贴是指用于林木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与保护,林业防灾减灾,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林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八条林木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具体支出内容是:
(一)林木良种培育补贴。包括良种繁育补贴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良种繁育补贴主要用于对良种生产、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方面的人工费、材料费、简易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以及调查设计、技术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费用和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的补贴;补贴对象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补贴标准: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补贴600元,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母树林、试验林每亩补贴100元。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主要用于对因使用良种,采用组织培养、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补贴;补贴对象为国有育苗单位;补贴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良种苗木外,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树种苗木的补贴标准。
(二)造林补贴。对国有林场、农民和林业职工(含林区人员,下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造林主体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迹地、低产低效林地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面积不小于1亩的给予适当的补贴。造林补贴包括造林直接补贴和间接费用补贴。
直接补贴是指对造林主体造林所需费用的补贴,补贴标准为:人工营造,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亩补贴20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亩补贴100元;迹地人工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每亩补贴100元。间接费用补贴是指对享受造林补贴的县、局、场林业部门(以下简称县级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造林有关作业设计、技术指导所需费用的补贴。
享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营造的乔木林,造林后10年内不准主伐。
(三)森林抚育补贴。对承担森林抚育任务的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林业职工和农民等给予适当的补贴。森林抚育对象为国有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不纳入森林抚育范围。
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范围内的国有林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20元。森林抚育补贴用于森林抚育有关费用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直接支出主要用于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除草、割灌、清理运输采伐剩余物、修建简易作业道路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间接支出主要用于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第十九条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与保护补贴,根据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重要性、建设内容、任务量、地方财力状况、保护成绩等因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湿地补贴主要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试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奖励等相关支出。其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支出指用于林业系统管理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支出,主要包括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支出、退化湿地恢复支出和湿地所在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费等;退耕还湿试点支出指用于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其周边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的相关支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支出指用于对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湿地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损失给予的补偿支出;湿地保护奖励支出指用于经考核确认对湿地保护成绩突出的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奖励支出。
(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贴主要用于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专项调查和监测,宣传教育,以及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补贴等支出。
(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主要用于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和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实施封禁保护的补贴支出。范围包括:固沙压沙等生态修复与治理,管护站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修建和维护,必要的巡护和小型监测监控设施设备购置,巡护道路维护、围栏、界碑界桩和警示标牌修建,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林业防灾减灾补贴根据损失程度、防灾减灾任务量、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森林防火补贴指用于预防和对突发性的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等相关支出的补贴,包括开设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购置扑救工具和器械、物资设备等支出,租用交通运输工具支出以及重点国有林区防火道路建设支出等。补贴对象为承担森林防火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贴指用于对危害森林、林木、种苗正常生长,造成重大灾害的病、虫、鼠(兔)和有害植物的预防和治理等相关支出的补贴。支出范围包括:购置药剂、药械、工具的开支,除害处理的人工费补贴,治理区发生检疫检验的材料费、小型器具费等。补贴对象为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三)林业生产救灾补贴指用于支持林业系统遭受洪涝、干旱、雪灾、冻害、冰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之后开展林业生产恢复等相关支出的补贴。补贴范围包括:受灾林地、林木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地的清理;灾后林木的补植补造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地的恢复;因灾损毁的林业相关设施修复和设备购置。补贴对象为因灾受损并承担林业生产救灾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第二十一条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贴是指用于对全国林业生态建设或林业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先进、成熟、有效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等相关支出的补贴。补贴对象为承担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任务的林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等单位和组织。支出范围主要包括林木新品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示范、与科技推广和示范项目相关的简易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的专用材料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下达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立项指南,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负责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评审和批复立项等工作。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评审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结合当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确定对各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贴金额,并切块到省。各省当年评审通过但未安排补贴的项目,可滚动至下一继续申请。
第二十二条林业贷款贴息补贴(以下简称贴息补贴)是指中央财政对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下同)发放的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给予一定期限和比例的利息补贴。
(一)中央财政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林业贷款予以贴息: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立足于当地林业资源开发、带动林区、沙区经济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缓解经济压力开展的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贷款项目;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
(二)对各省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3%。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5%。
(三)林业贷款期限3年以上(含3年)的,贴息期限为3年;林业贷款期限不足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对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适当延长贴息期限。贷款期限5年以上(含5年)的,贴息期限为5年;贷款期限不足5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是指贴息内(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累计额30万元以下的营造林贷款。
(四)贴息补贴采取分年据实贴息的办法(上一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林业贷款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1年以上的林业贷款,按全年计算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林业贷款,按贷款实际月数计算贴息。
(五)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贴息贷款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农户和林业职工小额贷款项目,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含国有森工企业,下同)统一汇总,并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申报单位,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
(六)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省申报贴息补贴的贷款及其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对其真实性、合规性负责,确定应向中央财政申请的贴息补贴额,并向财政部报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同时抄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根据各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和林业贷款项目落实情况,确定贴息补贴额,并切块到省。第五章森林公安补助
第二十三条森林公安补助主要是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开支的补助。森林公安补助根据警力、地方财力状况、业务工作量、装备需求、森林资源管理等因素分配。
第二十四条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由中央、省级和省以下同级财政分区域按保障责任负担。森林公安补助对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和省级直属的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公安机关,以及维稳任务重、经济困难地区的地(市)森林公安机关予以重点补助;对东部地区县级森林公安机关予以奖励性补助。按照政法经费保障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应在做好本级森林公安经费保障的同时,依照不低于本省公安机关的标准安排省级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
第二十五条森林公安补助主要用于市级以下森林公安机关,省级财政部门可预留不超过中央森林公安资金的10%,专项用于省级森林公安机关承办公安部、国家林业局部署的重大任务,直接侦办和督办重特大案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组织民警教育培训、处置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装备共建或其他特殊原因所需经费补助等。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安补助使用范围包括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和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其中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办查处、森林资源保护、林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禁种铲毒、民警教育培训等直接支出;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机关购置指挥通信、刑侦技术、执法勤务(含警用交通工具)、信息化建设、处置突发事件、派出所和监管场所所需的各类警用业务装备的支出。第六章国有林场改革补助 第二十七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是指用于支持国有林场改革的一次性补助支出。
第二十八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场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先行自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省奖励补助等。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有结余的,可用于林场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以及其他与改革相关的支出。
第二十九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按照国有林场职工人数(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和林地面积两个因素分配,其中:每名职工补助2万元,每亩林地补助1.15元。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补助资金的申请、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各类违法违规以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按第三十条规定追回的林业补助资金,由财政部商国家林业局用于对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省进行奖励。
第三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追踪问效,适时组织开展绩效监督。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用于军事管理区的林业补助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办法,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和基建营房部,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林业局直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相关补助支出列入中央部门预算。
第三十四条林业补助资金相关补助补贴标准因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的,按照调整后的标准执行。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381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2〕505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29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23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44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生产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1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47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289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农〔2009〕291号)同时废止,《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边境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农〔2002〕70号)中有关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的内容同时废止。附件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申请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
一、上有关情况
(一)上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总结。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2.林业补贴 3.森林公安补助 4.国有林场改革补助
(二)中央财政支持的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及资源变化情况。
(四)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成灾情况、预防和治理成效,林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五)中央财政已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等。
(六)林业贴息贷款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
二、本有关计划及情况
(一)本计划完成的造林和森林抚育以及良种生产、育苗任务。
(二)本有害生物防治方案。
(三)本计划实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
(四)本计划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五)申报中央财政贴息的上林业贷款项目落实情况。
(六)森林公安补助分配使用计划。
第四篇:农业技术推广补助资金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财政补助项目
申 报 书
项 目 名 称 正阳三黄鸡高效养殖新技术推广
项 目 单 位 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申报部门 正阳县财政局
项目申报日期 2013年10月24日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4 1.1项目立项背景...............................4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4 1.2.1单位性质...............................4 1.2.2业务范围...............................5 1.2.3技术设备条件...........................5 1.2.4财务收支状况...........................5 1.2.5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6 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6 2.1必要性.....................................6 2.2市场需求与预测效益.........................7 2.2.1市场需求...............................7 2.2.3社会效益分析...........................8 2.2.4生态效益分析...........................8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9 3.1项目总体规划...............................9 3.1.1建设地点...............................9 3.1.2项目的辐射区域.........................9 3.1.3建设年限...............................9 3.1.4现有项目基础条件和技术水平.............9
3.1.5项目完成后达到的标准..................10 3.2重点支持的主推技术........................10 3.2.1正阳三黄鸡优质高效养殖技术............11 3.2.2禽蛋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技术..............13 3.2.3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14 3.2.4自动化生产技术........................14 3.2.5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15 第四章 资金投入及支持环节......................15 4.1项目资金来源..............................15 4.2省财政下达的农技推广资金使用情况..........15 第五章 小结.....................................15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项目立项背景
正阳三黄鸡以“喙黄、羽黄、蹠黄”为主要特征,以“肉质细嫩、芳香味美”而闻名全国,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家禽基因资源。1978年入编《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志》,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地方畜禽优良品种保护名录,2010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有“诸美三黄”牌商标,是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现拥有核心基础种群3万余套,三大品系,80个家系,项目实施基础条件较好。
正阳三黄鸡销售形势良好,除在本地销售外,产品远销港澳、广东、上海等大中城市,年销量达400万余只,产品供不应求,计划未来2-3年,以产业化发展为纽带,通过宣传,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等农技推广方式,在全国再发展养殖基地20个,使正阳三黄鸡年出栏量突破1000万只。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2.1单位性质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正阳三黄鸡品种资源,正阳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赖登明,注册资本300万元,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1.2.2业务范围
正阳三黄鸡养殖、鸡苗孵化与推广、产品加工销售等。1.2.3技术设备条件
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固定资产4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100亩的标准化资源场。场内已建有标准化鸡舍2260㎡,办公用房420㎡,饲料库280㎡,技术室100㎡种蛋库孵化室280㎡,病情隔离舍200㎡。已装备有先进的养殖设备(鸡笼175组)、饲料加工机组1套,环境控制设备12套、自动上料设备4套、自动清粪设备12套及消毒防疫设备2套等。全部场区和各功能区用院墙进行实体隔离,并在空余的土地上进行了大面积植树和绿化,创造了良好的宜养宜住优美环境。2010年农业部开展的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中,该场以河南省蛋鸡标准化示范场评比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国家农业部授予的“标准化蛋鸡示范场”称号,取得了河南省畜牧局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1.2.4财务收支状况
经过多年经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为468万元,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620万元,账户常年余额资金在500万元,无负债和外欠帐,财务经营收
入状况良好。
1.2.5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实行股份制管理、产业化经营,与周边县市养殖农户签订回收协议18000份,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获得了“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驻马店市产业化龙头企业”、“驻马店市科技型企业”等称号。
第二章
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
正阳三黄鸡作为河南省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加大对其资金扶持,符合国家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产业政策。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力争2015年正阳三黄鸡年出栏量达到1000万只,2020年年出栏量达到2000万只。实行连锁经营,产品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城市。
正阳县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盛产小麦、花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农副产品极其丰富,具有发展正阳三黄鸡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正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正阳三黄鸡养殖,目前全县已建成养殖基地10个,年出栏商品鸡400万只。正阳三黄鸡的养殖带动了正阳经济的发展,每年间接增加财政收入100余万元,为农户增加收入
4000万元以上,正阳三黄鸡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2市场需求与预测效益 2.2.1市场需求
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投放市场的主要产品有:正阳三黄鸡商品活鸡、白条鸡、冰鲜鸡,优质鲜蛋。向社会推广的有:正阳三黄鸡系列品种鸡苗及其副产品。年出栏商品鸡400万只,鲜蛋6000万斤,由于全部是优质产品,基本做到产销两旺。由于我国饮食注重食品风味,所以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品种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产品基本上供不应求,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正阳三黄鸡系列产品正是瞄准了市场需要风味佳、品质优的产品市场定位,制定正阳三黄鸡养殖标准,统一组织生产,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2.2.2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按现有种鸡每套年提供种苗120只计算,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年推广正阳三黄鸡鸡苗400余万只,每只种苗2.5元计算,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按现有种群3万套计算:年需要饲料费720万元,人员工资80万,防疫、电费等50万元,管理等费等杂支50万元,年实现销售利润100万元。年销售正阳三黄成鸡400万只,每只
鸡可带动相关产业(如:饲料、屠宰加工等)交纳税金0.25元计算,年可实现税金100万元。年投资9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年投资利润率10%。2.2.3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可再发展20个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正阳三黄鸡养殖户2000个,使正阳三黄鸡养殖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目前带动农户养殖正阳三黄鸡400万只,每只利润10元计算,年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同时在建好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实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推广模式,促进正阳县及周边县市养禽业的发展,使正阳三黄鸡在全国地区推广率达大幅度提高。2.2.4生态效益分析
正阳三黄鸡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鸡粪及污水等,可通过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返田利用,鸡粪无害化处理后,还可做为高效有机肥施入农田,改良土壤结构;也可做为养猪、养鱼的饲料,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
3.1项目总体规划 3.1.1建设地点
在正阳县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正阳县慎水乡化庄村。3.1.2项目的辐射区域
正阳县周边县市以及在全国已建设的正阳三黄鸡养殖基地周边。3.1.3建设年限
一年内完成,从2013年11月开始到2014年11月全部完成。
3.1.4现有项目基础条件和技术水平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经多方筹集资已累计投入固定资产4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100亩的标准化资源场。场内已建有标准化鸡舍2260㎡,办公用房420㎡,饲料库280㎡,病情隔离舍200㎡,院墙1100m。已装备有先进的养殖设备(鸡笼175组)、环境控制设备12套、自动上料设备4套、自动清粪设备12套及消毒防疫设备2套等。
正阳三黄鸡保种选育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早在1982
年,在河南省畜牧局组织下,由河南农学院老一辈养禽专家焦兴太、赖银生等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正阳三黄鸡进行阶段性选育研究,并于当年取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全场现有职工50人,其中技术人员20名,研究员1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15名。已成为正阳三黄鸡品种资源保护的中坚技术力量,取得了多项科技攻关成果。3.1.5项目完成后达到的标准
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正阳三黄鸡巡回宣传20次;举行正阳三黄鸡新技术培训30次,培训人员总数达到3000余人,使其真正拥有正阳三黄鸡高效养殖技术,同时可再发展20个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正阳三黄鸡养殖户2000个,使正阳三黄鸡养殖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目前带动农户养殖正阳三黄鸡400万只,每只利润10元计算,年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同时在建好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实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推广模式,促进正阳县及周边县市养禽业的发展,使正阳三黄鸡在全国地区推广率达大幅度提高。3.2重点支持的主推技术
为正阳三黄鸡优质高效养殖技术和与之配套的禽蛋产品初加工技术,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以及 10
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3.2.1正阳三黄鸡优质高效养殖技术
通过科学管理建立现代化养鸡管理模式,结合正阳三黄鸡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正阳三黄鸡高效养殖技术,既传统养殖法和现代养殖法的结合,又突破了笼养鸡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正阳三黄鸡蛋、鸡肉的风味和品质,是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典范。饲养正阳三黄鸡一般分三个阶段,即育雏阶段、育成阶段和大鸡阶段,现将主要技术简述如下:
①育雏期养殖技术:育雏期是0-30日龄,这段时期小鸡幼小,抵抗力差,需要进行温室饲养,一般要求第一周为33-35℃,第二周为33-32℃,第三周为26-30℃,三周以后就可以进行常温饲养,保温期的温度应灵活掌握,如发现有扎堆、吱叫为温度偏低;如张口喘气,远离热源为温度偏高;相对湿度一般为55%—65%,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影响雏鸡正常生长;做到适时开饮开食,开食前必须先饮水,最好用5%的葡萄糖或维生素连续2-3天,这样可使雏鸡尽早排出胎粪,增强雏鸡的抵抗力和采食力,从而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饲养密度一般为30-40只/㎡,平时还要注重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严防室内氨气过大,使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呼吸道病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接种免疫,一般程序如下:第1天做马立克,第7天做新支H120,第14天做
法氏囊,第21天做新支H120,第26天做法氏囊,第30天鸡痘刺种。此阶段由于雏鸡消化系统还不完善全部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进行饲养,以满足雏鸡的各种需要。通常只要按照各项标准去做雏鸡的成活率能达到98%以上。
②育成期养殖技术:由于正阳三黄鸡是著名的土鸡品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不能一直在室内圈养,否则会影响鸡肉的风味和品质,同时正阳三黄鸡达到30日龄以后,主要的免疫接种已基本完成,各项生理指标进一步完善、抵抗力也得到巨大的提高,能够适应室外的恶劣的气候条件,所以要进行室外放养。
正阳三黄鸡达到30日龄以后,可转入放养鸡棚,在转群前后三天应在饮水中加维生素,以防应激。转入放养鸡棚的小鸡不能立即放牧,应在棚内进行3-5天适应性饲养。然后再移动料槽有近到远,逐渐移动到远处进行放养。在棚舍附近放置饮水器,早晚让鸡自由采食饮水。早上只喂五六成饱,让其到草地里采食野草,捕捉昆虫,到晚上回来后喂饱喂足,即可节约1/3以上的饲料成本。期间的饲料有原来的雏鸡料逐渐转化为有公司专门配制的育成料或原粮(未经过加工的玉米、谷物等)。且每群根据棚舍条件,以1000-2000羽为宜,如果群体过大须实行围栏分区放牧。而放养密度以100-200羽/亩为佳,有条件的话越宽越好。同时要做好疾病防治,我公司采取的是“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 的方针。主要措施是隔断传染途径,把病原体拒绝到场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消毒,进行免疫接种(正阳三黄鸡育成阶段的主要免疫为60日龄肌注新支流感三联苗,120日龄做新城疫Ⅰ系)。另外应加强鸡群观察,尽早发现疾病,早做防治。从而保证正阳三黄鸡的成活率和鸡肉的品质。
③大鸡饲养技术:正阳三黄鸡达到150日龄后就成为大鸡了,大鸡的饲养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公鸡通常做上市出售,母鸡留下产蛋,通常还采取放养模式,晚上补充一定的光照,产蛋前进行驱虫一次,然后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输卵管保健,预防鸡发生输卵管炎,而影响产蛋量和鸡蛋品质。3.2.2禽蛋产品储藏保鲜初加工技术
正阳三黄鸡活鸡、白条鸡,拥有统一的“诸美三黄牌”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解决鸡蛋的储藏问题,公司建有专门的蛋库和新技术保鲜。如:
1、选择好保存鸡蛋的蛋箱,然后存放于专门的蛋库中,打开空调,设置好温度,蛋可保鲜几个月。需要注意:最好隔些日子翻动检查一次。
2、在鲜鸡蛋上涂点食用油等植物油脂,这样鸡蛋也可保鲜一个月以上。需要注意:这种方法适合于气温在25-30度时采用。
3、将鸡蛋用保鲜膜包起来,然后装入标准蛋箱中,不仅保鲜时间也会延长,还能市场竞争力,方便出售。
对于白条鸡要先把宰杀过的鸡在4度的冷库内排酸,以
及速冷,当鸡在短时间内冷却过后,再装入冷藏车进行长途运输,这样既能保持食品的品质优质,又能保证食品的味美可口;另一种白条鸡的气调保鲜方法,将预杀菌后的白条鸡置入包装容器内进行气调包装,并向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其中气调比例为:氮气80-90%;二氧化碳10-20%;将包装好的白条鸡置入0-4℃的冷库内冷藏。采用本方法包装的白条鸡,其保鲜期大大延长,同时,白条鸡的营养成分不损失,保证了产品的品质。3.2.3禽产品安全生产技术
由于正阳三黄鸡的生产特性,为保证其质量,必须在农村及天然林地放养,有公司统一进行免疫、防疫和饲料供给,保证肉质的同时也保证了三黄鸡产品安全卫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疾病和药物残留造成的安全隐患,符合人们崇尚天然、绿色、营养、安全的消费趋向。3.2.4自动化生产技术
公司对外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如自动供料系统、自动清粪系统、自动控温系统等,是运用科技来分担劳动力,提高生产力。这不仅可以减少劳动的投入,减少成本支出;还能给正阳三黄鸡鸡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提高鸡肉品质,有利于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3.2.5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鸡粪无害化处理后,还可做为高效有机肥施入农田,改良土壤结构,也可做为养猪、养鱼的饲料,不会对环境有任何影响,该项目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县经济发展规划,而且符合县情、民情。
第四章
资金投入及支持环节
4.1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210万元,省财政资金投资100万元,公司自筹110万元。
4.2省财政下达的农技推广资金使用情况
①举办新技术培训20万元;
②正阳三黄鸡巡回宣传20万元;
③正阳三黄鸡推广售后服务10万元;
④购买培训设备等10万元;
⑤购买示范性养殖小型设备30万元;
⑥购买产品安全监测设备10万元。
第五章 小结
该项目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服务等措施,增加了正
阳三黄鸡的覆盖面和养殖量,不仅企业增加了效益,也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对正阳三黄鸡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议进行立项,尽快建设。
附件1:2013年农业技术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
附件2: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2013
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 年10月24日 16
第五篇: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0)
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关闭小企业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存在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各类小企业实施的行政性关闭。
第三条
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和重点每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及产业政策确定并适时予以调整。
第四条
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每年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上报本地区关闭小企业计划。中央财政对计划内当年实施关闭的小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助(奖励)资金。
第二章
资金使用和分配
第五条
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关闭企业职工安置等支出。根据关闭小企业工作的实际进度,补助资金结余可以转结下年使用。
第六条
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按照“突出重点、公开透明、确保实效”的原则,综合考虑实际关闭的小企业安置职工人数、地域差异等因素进行分配。
补助标准:符合条件的关闭小企业补助金额=本企业在岗职工人数(人)×所在地级市上一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总额(元/年)×补助系数。补助系数根据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关闭小企业涉及的职工人数等因素综合确定。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市),补助系数适当提高。
第七条
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拨付给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订具体的资金使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下达资金到有关企业。
第三章
关闭计划及审核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每年年初确定下一的关闭小企业工作任务。第九条
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地区关闭小企业工作目标,并落实到具体企业,编制本地关闭小企业计划。
第十条
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于每年4月30日前,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报送下一个关闭小企业计划报告,并附以下材料:
(一)地方小企业关闭计划申报表(附表1);
(二)小企业项目合法的审批(核准、备案)、注册手续;
(三)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复印件;
(四)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对各地上报的关闭小企业计划组织审核。经审核符合中央财政补助条件的关闭小企业名单,由两部委于6月底前联合批复下达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
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审核通过的关闭小企业计划。
第四章
资金申请和审核 第十三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分批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本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资金申请文件应详细说明关闭工作实施过程、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等。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各地上报的资金申请文件分批进行审核,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审核关闭小企业的实施情况及提出资金补助建议,财政部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按补助标准下达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
第十四条
各省申请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申请报告,需附报以下材料:
(一)关闭小企业基本情况表和汇总表(附表2、3);
(二)关闭小企业已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的花名册(附表4);
(三)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等出具的小企业实施关闭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四)企业原生产经营有关证照(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等)已被注销的证明材料。
(五)企业关闭上一财务会计报告;
(六)企业所在地级市上一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证明材料;
(七)国家级贫困县(市)文件;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关闭小企业计划和实施效果的真实性负责;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第十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根据确定的关闭小企业工作目标对各地关闭小企业计划完成情况及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未按要求完成关闭任务、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要追回资金,并依法依规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339号)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附表:1.二O一0 年地方小企业关闭计划申报表 2.二O一0年地方小企业关闭基本情况汇总表
3.关闭小企业基本情况表
4.关闭小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的花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