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厂供电二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工厂供电二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工厂供电二次系统设计
2、项目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2)可靠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3)优质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3、设计内容及步骤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负荷计算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2)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和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有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厂内负荷情况,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放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由不同放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值,择优选用。按选定配电系统作线路结构与敷设方式设计。用厂区高压线路平面布置图,敷设要求和架空线路杆位明细表以及工程预算书表达设计成果。
(5)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工厂用电,通常为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运行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 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或厂品样本选用所需 移相 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力稳定检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8)继电保护及二次结线设计
为了监视,控制和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移相电容器、高压电动机、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线断路器,皆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信号、检测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并对保护装置做出整定计算和检验其灵敏系数。设计包括继电器保护装置、监视及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装置,操作电源和控制电缆组成的变电所二次结线系统,用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展开图以及元件材料表达设计成果。35kv及以上系统尚需给出二次回路的保护屏和控制屏屏面布置图。(9)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 电阻计算。(10)专题设计 3.项目研究意义: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约电能、满足电力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电力系统的设计材料、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电力系统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电力系统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工厂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工厂的电力系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电力设计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5.设计主要内容(1)总论
(2)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
2.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2.2 负荷计算的方法
2.3 金工车间负荷计算
2.4 全厂计算负荷
2.5 功率补偿
(3)工厂供配电方案.3.1 变压器的选择及变电所的位置
3.2 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3.3 短路计算
3.4 导线、电缆的选择 3.5 一次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3.6 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的整定.(4)防雷与接地
4.1 防雷
4.2 接地
(5)结论
6主要参考书目 1.《供电技术》(第3版),西安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常用供配电设备选型手册 》
3.10KV及以上供配电工程设计与施工实用手册 4.《工厂供电》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介才编 5.《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刘介才编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6 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8.《电气制图》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9.《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水利水电部西北设计院编 10.《建筑电气照明与施工》王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11.《电气工程师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2.《工厂供电技术》陈小虎…高等教育出版社 13.《建筑装饰工程照明》杨博…安徽科技出版社 14.《工业企业供电》丁昱…吉林电气化专科学校 15.《工厂配电设计手册》航空部第四院编
16.《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 17.《工厂供电设计手册》 航空部第四院编
18.《工厂供电设计与实验》王荣潘…天津大学出版社 7进度计划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需求分析:系统分析 模块设计:负荷 模块设计:短路计算
模块设计:继电保护 软件测试:用AutoCAD 毕业答辩
第二篇:工厂供配电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届:
学院:
自动化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2年X月X日
毕业设计
题目
工厂供配电所的电气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步骤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等。)
一.课题意义
电力资源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资源,电能的生产、传输、储存高效、洁净,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已或得了广泛应用。工业工厂供配电系统是整个工厂生产的动力源的命脉,它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全厂安全。现代大型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及运行方式都非常复杂,各种电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繁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建设的迅速崛起,供电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全面、系统,工厂用电量迅速增长,对电能质量、技术经济状况、供电的可靠性指标也日益提高,因此对供电设计也有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在工厂里生产的连续性强,生产机械集中,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工厂的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对工厂的流水线已经它的产品质量是很重要的。某些对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工厂即使是极短时间的停电,也会引起重大设备损坏,或引起大量产品报废,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进行工厂负荷计算;确定补偿容量,确定车间变电所的型式、数量;确定车间变压器的数量、容量等都是重要必不可少的过程。分析好工厂供
配电系统的设计工作对于工厂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过程.本课题是根据工厂提供的原始资料按照国家标准,遵守国家规程、执行国家政策,并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通过其电力负荷的计算,电力负荷的无功补偿,且确定变电所位置和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与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绘出设计图纸,完成设计。
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次设计可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巩固了对各门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专业知识及其创新的能力。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我国变电所主要现状是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变电所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传输转变,国外主要是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变。
三.研究内容
1.收集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技术资料及大中型的工厂在供配电上的原始资料,学习相关国家供配电设计法规及技术标准。
2.工厂负荷实际情况分级,进行负荷计算;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3.变配电所及主变压器的选择。
4.变配电所接线方案的设计。
5.短路计算及一次设备的选择。
6.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选择。
7.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实际。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在工厂车间负荷等级划分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全厂总变电所的负荷计算,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变电所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等几种方法,本次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来进行计算。
2.按负荷计算求出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资料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因数。无功补偿有并联电容器和同步补偿机。本次设计采用并联电容器来补偿。
3.综合考虑工厂所有车间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型号和台数,变压器容量选择。
4.短路电流计算:对于工厂来说,电源方向的大型电力系统可看作是无限大容量的系统。无限大容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其母线可视为总维持不变。其计算方法有欧姆法和标幺值法。本次设计采用标幺值法进行计算。
5.一次设备的选择:(1)按正常工作条件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及断开电流等选择。(2)
按短路条件包括稳定和热稳定进行校验。(3)考虑电气设备运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海拔
高度以及有无防尘、防腐、防火、防爆等要求。(4)按各类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如断路器的操作性能、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和准确度级等进行选择。
6.电气主接线的绘制:根据工厂具体的负荷情况及变压器台数和地理等情况决定电气主接线的方式,工厂电气主接线的制图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
五.研究步骤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负荷计算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全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说明计算成果。
(2)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和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总降压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有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
(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厂内负荷情况,从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确定厂区配电电压。参考负荷布局及总降压变电所位置,比较几种可行的高压配电网布置放案,计算出导线截面及电压损失,由不同放案的可靠性,电压损失,基建投资,年运行费用,有色金属消耗量等综合技术经济条件列表比值,择优选用。按选定配电系统作线路结构与
敷设方式设计。用厂区高压线路平面布置图,敷设要求和架空线路杆位明细表以及工程预算书表达设计成果。
(5)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工厂用电,通常为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运行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
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
(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或厂品样本选用所需
移相
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力稳定检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
(8)继电保护及二次结线设计
为了监视,控制和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移相电容器、高压电动机、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线断路器,皆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信号、检测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并对保护装置做出整定计算和检验其灵敏系数。
设计包括继电器保护装置、监视及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装置,操作电源和控制电缆组成的变电所二次结线系统,用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展开图以及元件材料表达设计成果。35kv及以上系统尚需给出二次回路的保护屏和控制屏屏面布置图。
(9)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
电阻计算。
六.参考文献
1.刘介才主编.工厂供电.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介才主编.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陈小虎主编.工厂供电技术.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唐志平等主编.工厂供配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7.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主编
供电技术.第3版.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指导教师意见
对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了解:对研究手段、研究步骤思路比较明确,采
取的方法基本正确,满足开题要求。
同意开题。
签名:
2012年X月X日
第三篇:110kv变电站二次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110KV变电所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业,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这就要求变电所的一次部分经济合理,二次部分安全可靠,只有这样变电所才能正常的运行工作,为国民经济服务。变电站内的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等都装设有各种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是根据下级负荷地短路、最大负荷等情况来整定配置的,因此,在发生类似故障是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系统自动做出判断应跳闸保护,并且,现在的跳闸保护整定时间已经很短,在故障解除后,系统内的自动重合闸装置会迅速和闸恢复供电。这对于保护下级各负荷是十分有利的。这样不仅保护了各负荷设备的安全利于延长是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投资,而且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这对于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是十分有效的。工业产品的效率提高也就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大,进而可以使企业效益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生活用电等领域的供电可靠性,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等。可见,变电站的设计是工业效率提高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网络及杂志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能源不是很丰富,进而导致电力资源不是充足。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减少在网路中的损耗,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变电设计理论。比较完善的变电站设计理论,是真正的做到了节约型,集约型,高效型。发达国家通过改善优化变电站结构,降低变电站的功率损耗,尽可能地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尽可能地使变电站的灵活性提高,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性。
然而在国内,变电站的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可靠性还欠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给电力行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电力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城市和农村用电量和密度越来越来高,需要更多的深入市区农村的变电站,以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然而这些变电站占地面积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是城区地价昂贵,环境要求严格,在稠密的市区选择变电站址相当困难。在农村,农田的保护非常严格。我国开始开发新的技术,即建设地下变电站。而建设地下变电站可以利用城化绿化带或者利用大厦的地下室。例如前者有上海人民广场,北京王府井220kV变电站,还有北京西单110kV变电站。
此外计算机的渗透已经达到每一个角落,电力系统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机控制时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成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简单可靠、可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逐步为国内用户所接受,并在一些大型变电站监控项目中获得成功的应用。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对110KV变电所电气二次部分设计,首先应该了解并掌握110KV变电所电气二次部分的国内外现状特点和发展前景,并结合相关的设计手册,辅助资料和国家有关规程,主要完成该变电站的二次部分设计,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和新的电气设备,对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所用变保护和电容器保护设计。同时完成二次部分原理接线图、二次部分展开图、控制回路接线图和信号回路接线图。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中国电力出版,张保全,尹项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中国电力出版社,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中国电力出版社夏道止《电力系统分析》(4)重庆大学出版社马永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5)变电所设计(10-220KV).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6)和本次毕业设计有关的图书馆及网上资料
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年月日
第四篇:空调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青岛市某体育馆空调系统设计 姓 名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2008级02班 学 号 20082315 指导教师 2012年 3 月 27 日
一、选题依据 1.依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体育运动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设施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运动、比赛为一体的高级体育运动建筑也层出不穷。体育建筑的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观众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1。因此体育建筑设施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卫生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体育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体育馆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运动地点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体育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2意义 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体育活动场所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因此为体育馆设计安装合适的空调系统是必要的不论是在炎炎夏季还是凛冽寒冬都能够保证观众舒适的观看比赛亦或是能够是运动员舒适的比赛或是休息。
二、分类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 1空调系统发展 1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 4.冷剂系统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 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 2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 风柜 风机盘管等等3.3中央空调系统优点 经济节能主机由微电脑控制每个区间末端风机盘管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无人时可关闭系统根据实际负荷做自动化运行开机计费不开机不计费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环保主机采用水源热泵型机组电制冷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污整个系统为密闭式管路系统可避免霉菌灰尘等杂质对系统的污染使环境清新优美特别适于高档别墅、高级公寓与写字楼的使用。节约空间主机体积小巧不设机房无需占用设备层减少公用设施 和土建投资室内末端暗藏在吊顶内极易配合屋内装修。个性化中央空调系统以区间为单元满足用户不同区间需求室内末端安装采用暗藏方式不影响室内的审美观不占据室内空间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简化管理于采用不同区间单独控制系统为用户所有产权关系明确可简化空调设施管理。提升档次中央空调主机可以避免破坏楼体的整体外观使用户充分享受高档综合环境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及量贩档次。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2概况综述 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来看从八十年代起变风量空调系统已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建筑中出现近期在西方国家中国内目前常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已不允许在办公大楼中使用因为该系统无法解决房间的全面通风问题。同时国内常用的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更无法解决内区房间冬季制冷问题。欧洲一些国家更是对建筑物内的空气品质进行检测如果被定为“病态建筑”该大楼将不允许使用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队室内环境的要求标准及室内环保的重要性。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一种全空气系统它是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室内温度的。变风量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室内的空气品质又达到节能的目的是目前发达国家在办公大楼及公共商业建筑中普通采用的系统。在国内由于变风量系统在国内还没有真正使用起来国内的工程师对系统的运行经验及设计经验不丰富考虑不到很多细节另外国内的自控设计更多的依赖于设备厂家而设计院队厂家的产品使用情况不熟这样一来无法真正校核配电。自控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是造成变风量系统运行发生问题的关键。因此如何能够为客户设计安装一套健康环保的室内空气处理系统应该是每一位设计人员、开发商都应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在增强客户在使用时将会更加实际的关注自身的舒适与健康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豪华。因此对建筑物内应采用何种空调系统应着重考虑它的先进性和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本设计在考虑充分使用眼下比较常用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外还会对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涉及、讨论。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暖通空调制图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公安部 主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6陆耀庆 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7.陆亚俊 主编.《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二版.8.彦启森 主编.《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第四版.9.国家公安部 主编.《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主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三、研究方案 体育运动建筑有着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本项目是一座体育运动建筑地处于青岛市共四层。其中一层为一个综合服务场所主要结构包括训练馆检录大厅器材库接见大厅贵宾室新闻发布中心记者及保安办公室电台播音机房设备机房变电室消控室等等。因此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可以设置在一层。二、三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结构是观众坐席主席台储藏间小卖部等等在主席台的两边各有一个观众通道另外在四个拐角各有一个观众通道这样在很大度上方便了观众进出体育馆的速度不仅节约了观众时间而且减小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险性在座位的最下面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座椅在无残疾人观众时此排活动座椅仍然可以拉开这更体现出了场馆设计的人性化 传统建筑暖通技术的已相当广泛且产品种类繁多。随着产品本身功能的复杂化及人们对办公环境、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暖通技术已经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在本次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讲述了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的计算空调方式的选择和系统分区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与计算水系统的管路计算等。本设计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主要采用水冷式机组而关于通风方案的选择视情况而定主要选用新风新风回风或是风机盘管通风。
四、进程计划
1、熟悉图纸明确设计任务收集资料 3月26日—3月31日
2、夏季冷负荷计算 4月1日—4月6日
3、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 4月7日—4月10日
4、风量的计算 4月11日—4月16日
5、空气处理设备及风机的选型计算 4月17日—4月24日
6、通风计算 4月25日—4月30日
7、冷水机组选型计算 5月1日—5月3日
8、冷冻水管、冷却水管及 冷凝水管的水利计算 5月4日—5月8日
9、泵及冷却塔的选型计算 5月9日—5月12日
10、水质处理设备及其它管件 的选型计算 5月13日—5月18日
11、整理计算说明书 5月19日—5月26日
12、空调平面图绘制 5月27日—5月30日
13、制冷机房平面图绘制 5月31日—6月3日
14、答辩
五、导师评语 年 月 日
第五篇: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专 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习中心 温州
姓 名 吴海绒 学 号 709007012001
指导教师 王 臻 殚
2011
年 10 月 2 日
一、文献综述
计量,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计量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古典阶段、经典阶段和现代阶段。而企业的计量管理是对测量数据、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是计量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计量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计量保证。
测量过程是计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测量过程涉及的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条件和操作人员的技能等。
测量设备是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测量设备是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在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一般有70%左右来源于测量设备的共献。因此,测量设备是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要素。
流程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必须依赖大量的计量仪表设备,这些仪表监测的工艺参数是过程监控自动化得以实现的基础,而这些仪表作为计量测量设备,按照各种法规、标准的要求都有特定的定期检验维护的规定。同时,对企业计量设备进行实时管理、准确校验和及时维护是企业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随着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在企业中的推行,对计量仪表的管理工作更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数量庞大的计量器具和设备,要适应严格、复杂的计量管理和计量认证要求,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提高计量仪表校验工作的效率和维护的及时性,实行计算机科学管理,确保仪表校正结果的客观、准确、可靠和科学规范,是仪表校验工作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企业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建立一套计量管理系统软件,为计量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动态数据,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更便于领导从宏观上把握各个环节的情况,协助领导做出合理决策,实施宏观控制是非常需要的。
(一)、研制计量管理系统的意义和目的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计量工作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贯穿质量保证的全过程。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产品质量能否保持与领先,主要依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和发展水平来衡量。每个产品最终质量的结果,依赖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掌控,所有这些掌控,则必须依托准确可靠的计量手段和数据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证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它既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又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生产的三大支柱。国家计量技术水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增强贸易竞争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基
础保障。
长期以来,各单位的计量管理工作依赖手工进行,因其效率低、繁琐、易出错、难查询等,已不能满足计量管理工作需要。而且传统的计量管理工作要求按检定周期检定,送检的方式单一灵活性比较差,一部分高精度的仪器在定期送检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使得精度降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代化的企业要求有现代化的计量检测,企业要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从制度上科学合理的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同时也应该加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探索从常规的传统的计量管理方式向现代计量管理系统方向转变。建立一套计量设备实时管理系统,实现计量设备从设备基础数据台帐的建立、设备校验和日常维护工作计划产生、执行、终结,及校验数据统计分析,检修报告的产生、周期调整、质量评价等的全过程实时化、规范化管理,是使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挑战的需要是研制本系统的最初目的。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在符合国家相关计量技术管理规程规范,保证校验精度的同时,可以减少计量设备的维护量,并进一步扩展使记录、统计数据作为监督动态管理的一部份,为设备检修提供辅助决策和指导作用。
电能计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确保计量准确和可靠。计量基准一定要准确,量值要统一。各单位采用先进计量检测方法,提高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要加强计量检测数据管理,保证数据准确,把计量数据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企业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全局计量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制度》、《计量标准室管理制度》、《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级、报废制度》、《计量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计量人员考核、评比奖罚制度》、《计量监督制度》等各种电能计量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才能使工作人员有制度可遵循,有规范可约束。
近年来,随着电力走向市场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开始转变。各发电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企业改革中将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独立市场主体,企业的工作重点已由原来单一的安全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综合发展,为了加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开发一个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管理全面的计量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本系统在符合相关国家计量技术管理规程规范的前提下,将计量仪表的现场校验、维护管理和查询系统集成一起,真正实现企业计量仪表管理工作自动化、规范化、实时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的功能如下:
1、建立计量设备台帐和校准数据库,按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及有关报表的要求实现对企业计量的自动化管理。
2、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量设备校验装置的完善和拓宽,实现对变送器、逻辑开关、热电偶、热电阻、压力表、化学仪表、电气仪表等单体仪表校验数据的人工录入、具备通讯功能的校正系统实现自动录入及数据通讯。
3、实现仪表校验的微机化、自动记录、打印,合格情况自动识别并打印。
4、对被校验表计的调前和调后质量情况自动识别并根据调校记录评定结果,自动调整校验周期和下次校验日期;对调前不合格仪表自动列出清单,以便跟踪检查。
5、超周期设备自动显示、打印(包括标准计量设备)并统计。
6、计量设备校验调前合格率、监督季、设备抽检合格率实现自动统计。
7、自动随机生成每季、计量设备抽检和定期校验清单。
8、接收、发送主管部门设备校验计划指令和校验结果。
9、实现企业当前计量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10、建立所有计量设备的历史阅历卡。
11、实现企业当前计量管理的审核、审批流程。
二、论文提纲
(一)、绪论
1、引言
2、计量管理系统的现状研究
3、本软件系统的特点
(二)、系统设计
1、用户需求分析
2、系统主要功能实现(1)、总体功能描述(2)、基础数据管理(3)、设备主数据管理实现(4)、校验流程实现分析(5)、人员信息管理和人员权限管理(6)、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的描述
3、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包括检定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数据录入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质量评估系统、WEB查询系统等部分组成。
4、系统运行环境要求(1)、服务器环境要求(2)客户端环境要求
(三)、总结
三、参考文献
[1] 《中国计量管理系统的研制》,刘国军,2009年12月,http://www.xiexiebang.com [9] 《计算机应用基础》(2007年修订版),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0] 《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柴跃廷、刘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