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系列话题讨论之一(中国组织人事报)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系列话题讨论之一 干部考核如何体现作风标准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4-03 02版:组织工作 版)
编者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干部考核如何体现作风标准?干部选拔怎样树立作风导向?干部教育如何体现作风内容?面对这些新的课题,各地组织部门都在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本版今日起特邀请嘉宾进行系列话题讨论,以激活思路、启发实践。敬请关注。本期嘉宾:
吴松元 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曹征平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温 暖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彭爱华 湖南省益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吴卫华 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问题:作风考核的具体标准怎么设?
吴松元:要让作风考核切实有效,必须研究制定科学规范、明确具体、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使标准明确、指标过硬,切实解决作风考核刚性约束不够的问题。为解决考核标准设置问题,东城区作了一些探索。干部形象民意调查主要设置了“公道正派、原则性强、作风民主、善于沟通”等16项集中反映干部形象的关键词,通过选择印象最为深刻的3个关键词来调查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使干部德和作风的测评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出。今后,还需进一步明确作风考核指标确立的依据,完善指标体系和具体测评要素,以考核依据的充分可靠来保证考核工作的科学性。
吴卫华:作风考核具体标准的设置要切中时弊,抓住症结,体现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要确立“基准线”。应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炼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基本要求。“基准线”的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易记易考核易监督。二要确立“引导线”。应具有时代性、导向性,体现党的作风建设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可围绕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谦虚谨慎等,提出目标要求。三要确立“高压线”。即党员干部不能触犯的法律法规,如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拉帮结派等严重问题。触犯“高压线”的党员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
温暖:作风考核必须与工作紧密结合,促使干部履职尽责,体现虚功实做。当前,干部作风考核评价应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细化设置具体标准。一是考核思想作风,重点看大局观念和群众观念,即是不是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群众感情是不是真挚、能否得到群众拥护;二是考核工作作风,重点看敬业精神和落实能力,即是不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说话办事是不是有灼见、有效率;三是考核领导作风,重点看工作方式和务实态度,即是不是能够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把上级政策落实好,是不是求真务实,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四是考核生活作风,重点看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即是不是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和党政纪律,能不能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群众如何有效介入干部作风考核?
吴卫华:要让群众有效介入干部作风考核,一是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让群众介入。干部作风好不好、实不实,群众更多的是看结果。因此,指标设置上应该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将作风的“直接指标”转变为“间接指标”,让群众感觉具体、直观、可感受。二是在介入考核的对象上要增强针对性。请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考核,除了要考虑广泛性、代表性,更要突出针对性。干部作风考核应该更多地将评判权交给其服务对象、身边同事和工作人员、生活圈和社交圈有交集的人员,让知情人评知情事,评价结果才会有说服力。
彭爱华:只有将考核的内容多维化设计,才能方便群众有效地参与到干部作风考核之中。要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科学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考核质量。比如单位同事参与评价时,可以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方面全面了解;社区邻里参与时,要重点了解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情况;家人朋友参与时,重点了解遵守家庭美德,“八小时以外”的情趣爱好情况。
曹征平:群众参与干部作风考核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拓宽:其一,开展作风建设民主评议。结合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测评,请“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干部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等对干部的作风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其二,聘请群众代表担任作风建设监督员,对干部的作风表现进行日常监督,每年年终由作风建设监督员根据平时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对班子和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其三,还可探索干部作风网上评议,面向社会公众征询对干部作风表现情况的评价意见。这样,通过开门搞评议,可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作风考核中来。
问题:怎么用好考核结果推动作风转变?
彭爱华:在干部作风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干部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特别是与干部的职务晋升、调配使用挂钩。要让那些作风实、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让那些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的干部没有市场。二是要与干部的评优评先相结合。对于作风考核优秀者给予晋升工资、加薪或荣誉奖励,并记入个人档案,对表现较差者给予诫勉谈话、经济处罚、纪律处分,真正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三是要与推动工作相结合。要根据考核结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作风纪律整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制定措施,狠抓落实。
吴松元:为了推动作风转变,作风考核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今年,东城区就探索采用“一表式”反馈考核结果,将年度考核测评情况直接反馈给干部本人,让干部清楚地了解群众对自己的评价,切实增强自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此外,还要把作风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之中。今后,我们还将探索把干部作风考核结果作为换届考察、后备干部考察、任职考察的重要内容。
曹征平:在依据考核实施奖惩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作风考核结果运用的范围。比如,可以通过运用考评结果发现并树立标杆,总结提炼作风建设比较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的典型做法并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以带动各地区、各单位和各级干部对标赶超。再比如,可以通过对作风建设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班子和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补齐作风建设的“短板”。
第二篇:中国组织人事报
中国组织人事报
组织工作是党的重要政治工作,组织部门是党的重要政治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首要的是以政治建设统领组织部门各项工作。干部工作要突出政治标准,关键是加强“政治体检”。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过去,我们一直把关键时期是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今天,也要加强对干部的“政治体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等方面的表现考准考实。要选准“体检项目”,像检查人的心肝脾肺肾一样,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要优化“体检手段”,像B超、CT、X光一样,采取政治理论测试、党性综合研判、“负面信息”档案、8小时以外观察等手段,画准干部的“政治像”。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组织调整等方式及时“治疗”,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基层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关键是做实核心地位。善于组织群众的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基层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组织力强不强,关键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牢不牢,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铁不铁。党组织只有像磁铁一样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周围,才能更好地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飘扬、党的声音在基层回响、党的决定在基层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核心、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导核心。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成为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人才工作要做好政治引领,关键是促进“又红又专”。《三国》中有两个命运截然相反的人物:一是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为其所用。二是孟达。像“墙头草”一样,先后投靠刘备、曹操,最终因反叛被杀。人才能否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政治认同感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一大批海内外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又红又专。要加强政治引领,通过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等方式,面对面地沟通,心贴心地交流,使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向前进。要加强政治吸纳,做好“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治安排,注重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使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增强政治担当,关键是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和效果。早在延安时期,组织部门为了了解一个干部,晚上提着马灯跋山涉水找干部谈话,一谈就是一宿。注重质量、精益求精是组织部门的一贯作风。新时代,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和效果,要对照“三个提高、三个优化、三个坚守”的要求,做到“三个再也不能”:再也不能用过去的速度跑今天的路,再也不能用过去的思维办今天的事,再也不能用过去的武器打今天的仗。比如:干部工作中,要提高谈心谈话的质量和效果,用关心消除干部的忧心,用耐心倾听干部的苦心,用诚心激发干部的热心,发现干部的长处,找出干部的短处,帮助干部的难处。通过谈心谈话,谈出心齐气顺的好状态,谈出干事创业的铁担当,谈出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第三篇:中国组织人事报(精选)
中国组织人事报
●标准是努力的方向、行动的参照,更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专业精神不强,干不好事;专业能力不强,干不了事。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水平,需要以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求解思维,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和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质量关乎组织工作的生命。党的十九大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必须唱响质量提升主旋律,坚持标准化、项目化、信息化、专业化“四化”联动,不断提高谋划工作的质量、制定政策的质量、推进落实的质量,开创组织工作新境界。工作要求标准化。标准是努力的方向、行动的参照,更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如何将“虚任务”转化为“硬标准”,是当前组织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理念,按照“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的思路,推进组织工作标准化建设,实现组织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云南省研究制定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学生、中小学校等9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出台标准化项目清单,细化量化工作内容,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加快促进中间状态支部转化升级。将全省各州市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情况、人才发展情况等重点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标准量化,定期公布工作进展状况,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对标对表,在创先争优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联合云南大学,探索建立和发展“计量党建学”学科,采用量化的方法研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通过对党建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建立党建标准,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和评估、反腐倡廉建设管理和评估、少数民族地区党建等领域提供服务。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围绕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落实基本制度、强化基本保障,全面开展达标创建,推进组织生活标准化、带头人队伍建设标准化、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促进基层党建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化管理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通过把组织工作中的重点任务项目化,建立从项目生成到组织实施、过程管理、成果评估和总结推广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实现由“无形抓、抓无形”到“有形抓、抓有形”的转变。云南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实施,无的要有、有的要强”的思路,将2016年确定为“基层党建推进年”、2017年确定为“基层党建提升年”、2018年确定为“基层党建巩固年”,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全面推进基层党建项目化,出台项目清单,细化量化工作内容,推动目标任务具体化、实施运行规范化、督导考评严格化。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到人、明确责任、限定时限,集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吃空饷”、长期借调下级部门工作人员、超编制超职数、乡镇机关空编清理等“四项整治”,收到较好效果。大力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项目,以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为平台,深化沪滇、省院省校和泛珠三角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建立柔性引才基地和人才特区,促进人才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工作手段信息化。信息化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新时代组织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融入大数据、拥抱互联网,推动组织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云南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实施“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通过采取电脑、电视、手机“三屏互动”方式,实现综合服务平台县、乡、村三级网络全覆盖、平台全覆盖。通过“云岭先锋”APP实现党建工作阵地延伸到支部,覆盖100万共产党员,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动态化水平。建设开通“党建云”,整合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全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党务+政务+服务”的网络服务,着力打造从严治党的组织工作平台、与时俱进的党员教育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互动平台、党建引领的脱贫攻坚平台。积极探索领导班子配备结构数据化模型试点,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配备精准化。把“互联网+党建”的运用范围从基层党建向全域党建拓展,把互联网思维嵌入组织工作各个环节,做好“互联网+组织工作”这篇大文章。依托党员信息库、公务员信息库、人才数据库,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员教育”“互联网+干部教育”“互联网+干部监督”“互联网+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研究,推动组织工作乘上信息化发展快车,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正能量”。工作能力专业化。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都很强。专业精神不强,干不好事;专业能力不强,干不了事。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与水平,需要以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求解思维,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和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云南省坚持政治建部、服务立部、实干兴部、依规建部、文化强部,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忠诚干净担当的组工干部队伍。匠心成就精品,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各级组工干部树立“凡事不做则已,做必至全”的理念和“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的工匠精神,坚持把中央要求和实践需要、基层探索结合起来,把针对性、操作性和稳定性结合起来,把积极补齐短板和稳扎稳打推进结合起来,精准科学地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成立云南组织干部学院,针对组工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开展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全省各级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作者系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四篇:中国组织人事报 优秀文章
强化综合研判促从严管理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6日作者:皋古和
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的要求,为从严管理干部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工作,深切感到这项工作与从严管理干部要求高度契合,是推进和落实从严管理的重要抓手。
功夫下在平时,体现从严考官。与以往传统的干部考察相比,综合分析研判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搞“急拿现用”。要将视角聚焦研判对象的优点、缺点和个性特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收集信息、征求意见、评价推荐,全方位进行考察,全景式记录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既看公德,也看私德;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既看现实岗位表现,也看上届岗位表现;既看正面评价,也看负面评价;既看常规工作,又看特色工作。注重分类研判,研判出“老黄牛”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型,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型等多种类型干部,增强研判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加强数据分析、比较分析、条件分析、案例分析、实绩分析,使领导干部自我画像、主要领导给班子成员画像、研判小组画像互相印证,还原干部“本来面目”。
强化结果运用,体现从严选官。选拔干部突出三看:一看研判结果。将研判作为选拔干部前置条件、必经程序,研判结果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主要依据,坚持做到不研判就不提名、不推荐、不研究。二看平时表现。选拔干部主要看研判结果,但不唯研判结果。同时要客观公正地看工作实绩,对条件艰苦、不易出成绩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点看是否具有开拓精神、责任意识、做出了多大努力等,不让弱势单位和“老实人”吃亏。要通过社区查访、家庭走访、配偶谈话访孝访廉,注重看干部德的表现。三看群众公认。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听取上级领导、条线部门、服务对象以及基层群众的评价和意见。通过综合分析研判,能够发现一批优秀领导干部,同时也能发现一些“亚健康”干部,甚至长期“带病”的干部。及时交流调整不适应现职的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加强预警研判,体现从严治官。将分析研判贯穿干部工作始终,落实在各个环节上。研判结果及时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干部知晓“身体状况”,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把常规研判与专项研判结合起来,对某项工作、某一方面问题开展“点穴式”研判,对热点焦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研判,加强对干部的履职监督。同时,将研判工作延伸到干部生活圈,关注了解研判对象与人相处、邻里关系、个人爱好等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严格问责。研判出的各类问题,坚持多部门联动,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调查,发出预警信号,加强腐败风险防控。对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管理权限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书记谈党建②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 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3日作者:石泰峰
如果党的建设搞不好,队伍不过硬,组织涣散、人心不稳,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再美的发展蓝图也必将落空。对书记来说,要真正做到“两手硬”,不仅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握,更要对党的建设了然于胸;要坚持既挂帅又出征,对党建工作不仅要把握方向、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更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层层传导压力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苏州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些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在时间上也早于全国、全省。我们感到,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而且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和从严管理干部都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打牢三个支点,即经济运行稳定、干部队伍稳定、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改革导向,抓好三个转变,即以创新驱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改革和法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从严治党推进作风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三个保护,即民生改善与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保护。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新常态为根本保证。如果党的建设搞不好,队伍不过硬,组织涣散、人心不稳,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再美的发展蓝图也必将落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首先抓好党建。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重要论断和深刻内涵,正确处理好抓党建与抓发展的关系,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从严管党治党作为长期任务、作为使命担当、作为固本之举,牢牢扛在肩上,时刻抓在手中,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凝聚起推进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党组织书记要真正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认真履行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不能丢了党建抓城建,不抓干部队伍只抓土地开发项目;党委(党组)成员也要严格履行分管领域党建责任,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书记来说,要真正做到“两手硬”,不仅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握,更要对党的建设了然于胸;要坚持既挂帅又出征,对党建工作不仅要把握方向、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更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层层传导压力。要把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委(党组)书记是否称职的首位标准,作为考核班子、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聚精会神抓党建的 鲜明导向,对党建不力、严重失职的要严肃问责。
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始终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党员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要坚持从严选拔管理干部,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推行“动议比选任用”新机制,规范完善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各个环节,全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要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不断健全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干部谈心谈话和关爱提醒,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自觉摒弃“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错误思想,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努力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的工作业绩。
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约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党的纪律必须“制度系统化”,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努力用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除腐败等违反纪律行为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严明党的纪律必须“教育经常化”,使每名党员干部都能够明确纪律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党组织的监督,自觉地用党纪国法来约束自己。严明党的纪律必须“执行严格化”,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是社会矛盾复杂,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和期盼往往越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责任和空间往往越大。要以责无旁贷的责任感、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法治规范的意识研究、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着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巩固扩大整顿帮扶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果,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投入保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力建设法治型党组织。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共生共存,建设法治苏州,必须以建设法治型党组织为引领和保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建设法治型党组织为目标,带头厉行法治,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法治型党组织,配强法治型领导班子,用好法治型干部,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严明政治纪律要贯穿组织工作全程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3日作者:曾庆祝
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政治纪律问题,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新形势下严明政治纪律,关键要遵守《党章》这个总规矩,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管好党员和干部两支队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党性原则,选拔任用干部更加注重政治标准。对党员干部来说,讲不讲纪律规矩集中反映了党性。好干部标准的第一条就是信念坚定。选拔任用干部首要的是坚持政治导向,突出政治操守,把政治素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考察干部,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定力和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情况,真正把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政治素质不过硬、政治品质有问题的,本事再大也不能用。
严格执行《条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和满意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于严格。《条例》是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也是选人用人工作的总规矩。要准确理解、始终遵循这些原则和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能,保证干部工作的正确方向。执行《条例》必须严格、违反《条例》必须严查,不能“缩水”、更不能“放水”。组工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保持一身正气,敢于抵制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真正以铁的纪律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敢于动真碰硬,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在原则问题上,组织部门要敢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要突出一个严字,有那么一股认真劲。要立足于防范,抓好廉政教育不放松,让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强化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特别是要解决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调整很少与干部谈话、不出问题不批评处理干部的现象,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要牢固树立“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从日常抓起、从小事管起、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要健全干部监督综合分析研判和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把个人事项报告、信访举报、监察巡视、考察考核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综合运用到对干部的提醒教育上。要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在清理裸官、兼职、治理“三超两乱”等问题上,要不信邪,敢担当,直面问题,动真碰硬,真正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清廉为官、事业有为”成为干部的应有常态。建立完善平时考核体系,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把干部在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工作部署中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现实表现等纳入干部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档案,形成固定制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要真正发挥干部考核“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措施,挖掉“为官不廉、为官不为”的病根,引导党员干部习惯按规矩办事,学会受约束生活,在遵章守纪中干事创业,在严格自律中担当责任。
以《党章》为基本遵循,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入了党,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发展党员要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丧失党员条件的,要及时进行组织处置;对道德败坏、蜕化变质的,要坚决清除出党。要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形成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以“钉钉子”精神从严治党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1日作者:王仕国 杨海
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话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他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才能解决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的问题。要真正落实从严治党,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钉钉子”的那股实劲、钻劲和韧劲来推进党的建设。
以“钉钉子”的实劲真管真严。真管真严的关键是一个“真”字。首先要真正认识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党有八千多万党员、在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情,认识到近些年来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沉痛教训的世情,认识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的严峻现实。其次要在行动上真实抓、抓真实。只有坚持以真实的问题为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动真格、严要求,以“钉钉子”精神的实劲真管真严,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要用实劲找准目标,把钉子钉牢、钉实,不走过场,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从严治党。要坚持以认真的态度告诫干部,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 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于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通过“咬”耳朵、“扯”袖子,防微杜渐。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与实践,给真管真严树立了一个标杆。下一步,须以实劲“钉好”从严治党这颗“钉子”,坚决反对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不让制度措施成为一纸空文。
以“钉钉子”的钻劲敢管敢严。“钻劲”体现在从严治党中,就是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知难而退,要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管敢严。从严治党是党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内驱动力。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把党的建设作为取得中国革命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经受着时代风险的严峻考验,正在面临着远未结束的新的“赶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今时代,从严治党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从严治党中要敢于碰硬,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涉险滩、啃硬骨头。如果不敢管、不敢严,做不到严字当头、从严从实,缺乏“钻劲”,那么党的建设成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以“钉钉子”精神敢管敢严,最为关键的是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政治定力体现在从严治党上,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意义,立足于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抓党建不动摇、不懈怠、不松劲。战略定力体现在从严治党上,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立足于党的建设长远目标,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心无旁骛,敢作敢为地抓党的建设。
以“钉钉子”的韧劲长管长严。从严治党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没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在长管长严上下真功夫,问题就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以“钉钉子”的韧劲长管长严,就应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常抓不懈,使从严治党的好做法制度化、常态化。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以党的规章制度为尺度,长期抓,抓长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颗钉子一颗钉子地往下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治党管党体制机制创新,使从严治党的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融为一体,形成合力,确保从严治党长管长严。
践行“四有”要求的一面镜子
高德荣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高德荣是“四有”要求的一面镜子,值得党员干部深学细照。以忠诚为魂,做心中有党的干部。高德荣曾说,“没有党的培养,你什么都不是,不能当一点官就自以为是”。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的忠诚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时刻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偏离,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对党忠诚。
以为民为本,做心中有民的干部。从引领全乡、全县发展大计的使命感,到关怀群众生活冷暖的人情味,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高德荣从未改变的信念和准则。党员干部要心中装着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从骨子里爱老百姓,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听民意、察民情、化民怨,造福一方百姓。
以实干为标,做心中有责的干部。年过五旬的高德荣,“把办公室设在独龙江”,带领群众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果、重楼、养蜂等致富产业。党员干部就是要崇尚实干、力戒浮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把工作当作事业追求,用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魄力,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清廉为荣,做心中有戒的干部。高德荣住在20多年的老楼里,40平方米的屋子局促狭小,家具陈设也陈旧简陋。党员干部要严守党风廉政纪律,坚守做人做事底线,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清清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补精神之“钙” 醒政治之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30日作者:姚玉舟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实现强身健体、正风提效,使每个党组织都始终成为战斗堡垒。
抓好思想理论武装“补钙醒脑”。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抓好思想建党这个首要任务,补精神之“钙”,醒政治之脑。一是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带着感情学、结合实际学,把研读原文、掌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作为关键,对照讲话精神,认真检视自己的思想灵魂,检验自己的政治定力,具体落实到忠诚信仰、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上。要带着问题学习、对准问题思考,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把讲话精神体现到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通过召开心得学习交流会、为基层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解。把党员干部带头学和教育引导群众学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面向大众、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使讲话精神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掌握、运用。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 讲纪律。三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方向,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善于和敢于积极回应社会热点,着力释疑解惑、疏导情绪,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筋壮骨”。实践表明,只要真正严肃起来、严格起来,就能把干部管住管好。一是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关键是把好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和程序步骤关,要细化谁来提名、怎么提名、提名责任谁来承担,变少数人议为多数人议、变相对封闭为相对公开、变简单酝酿为反复磨合。严格落实选拔任用的组织程序,防止随意变通、程序空转。二是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把功夫下在平时,严在早、严在小,切实改变不出问题没人管、出了问题才“关心”的现象。加大“为官不为”整治和治庸治懒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真正让干部不敢懈怠、不敢渎职。三是始终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民主集中制,着力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既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又防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固本强基”。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抓基层,关键是抓“三项建设、一个保障”。一是抓组织建设。要抓好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真正做到应建尽建。基层党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注重政治引领,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充分发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继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二是抓队伍建设。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要优选严管厚爱,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对村“两委”换届后新任干部培训,抓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对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的党组织书记,抓紧调整。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形象、有地位、有待遇;要不怕得罪人,让私心重、不干事、心里不装着群众的人既没位子,也没形象。三是抓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双向述职评议”等制度,同时,创造新的经验,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便民服务等制度机制。四是抓工作保障。继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解决好村干部报酬、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等保障问题。多为基层干部办雪中送炭的好事,多为他们成长进步铺路搭桥,多宣传他们作出的奉献和牺牲,激励广大基层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更足的劲头做好工作。
履行好选与管的双重责任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8日作者:徐南凯 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从严选好管好干部,各级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严字当头、选管并重,切实改变重选拔轻管理、重使用轻监督现象,履行好选贤任能和从严治吏的双重责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培养造就好干部,既要优选,更要严管。从干部工作规律来看,选是阶段性任务,反映着一名干部以往和当前的表现情况,管是长期性工作,贯穿于所有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只有始终坚持用严的标准、严的制度、严的处置管好干部,才能让广大干部自觉向好干部看齐靠拢,进而为选好干部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资源禀赋,形成“选拔—管理—选拔”的干部队伍建设良性循环。
从严管好干部,要在标准从严上体现先进性。取法于上,仅得其中。通过从严管理培养造就好干部,就必须把标准定得高一点、要求提得严一些,让干部跳起来摘桃子,在对标尺、照镜子、抓整改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当前,这个标准已经明确,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把这“二十字”转化为从严管理干部的具体实践,努力使每一名干部都牢牢地把这“二十字”刻在脑海里、嵌在心头上,落实到为人修身、干事创业、为官用权的行动中。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在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的同时,深入进行“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从严管好干部,要在制度从严上强化约束性。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从严管理干部同样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紧密结合起来,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既要提高建章立制水平,不断密织和加固制度的笼子,防“暗门”、堵“天窗”,真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又要切实抓好制度执行,强化刚性约束,坚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确保管好、管实、管出效果。当前,要针对干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继续加强对“裸官”、吃空饷、档案造假、领导干部在企业违规兼职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将治理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好干部的成长成才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制度屏障。
从严管好干部,要在处置从严上保持纯洁性。蓄满好干部的“一池春水”,必须坚持对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从严处置不合格干部,努力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要注重在从严管理的实践中检验和识别干部,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做到早教育、早提醒、早纠正,对不适应“为官不易”新常态、满足于“为官不为”的“太平官”,对离“二十字”标准相去甚远、与“三严三实”要求背道而驰的问题干部,以及罔视法纪、顶风作案的贪腐分子,要坚持猛药治疴、重典治乱,依法依纪依规进行从严处置;性质恶劣、问题严重的,要勇于刮骨 疗毒、壮士断腕,坚决清理出党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以强烈的政治自觉从严管理干部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作者:吴德刚
政治生态是干部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大气候、大环境。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就会有干劲、有奔头,就会干实事、走正道;反之,就可能投机钻营,走歪门邪道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这一要求蕴含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体现着强烈的政治担当,彰显了中央铁腕治党的坚定决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吏治则国治”。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现在,一些地方吏治不严、风气不正,从政环境不容乐观。有的信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甚至搞权钱交易、买官卖官,把任人唯贤变成了“任人唯钱”;有的在用人上搞“逆淘汰”,使正派实干的干部吃亏受气,而一些背倚权势、缔结“关系”、阿谀逢迎和不学无术、说谎邀功的人吃香得利;有的热衷于编织“关系网”,挖空心思走门路、找靠山,把纯洁的同志关系江湖化、庸俗化,搞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和哥儿们关系;有的特权思想严重,利用职权递条子、打招呼,经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关系;有的崇尚“好人主义”,放弃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搞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出了事官官相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为官不为”、“廉而不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矛盾绕道走,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整治,就会冷了人心、涣散党心,严重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的战斗力。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门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自觉主动作为,切实把刷新吏治要求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局面。
要以激浊扬清的勇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引导干部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政治生态是干部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大气候、大环境。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就会有干劲、有奔头,就会干实事、走正道;反之,就可能投机钻营,走歪门邪道。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有句名言,“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刷新政治生态,既要扬清以彰正气,又要激浊以压邪气。要坚持用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旗帜鲜明地褒奖和重用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的干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干部,坚持原则、恪守规矩的干部,严肃纲纪、嫉恶如仇的干部,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干部;惩戒和警醒那些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的人,那些投机取巧、四处钻营、八面玲珑的人,那些拉帮结派、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人,真正把正确的用人导向树起来。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 律和组织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行之有效的制度,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清清爽爽的上下级关系和同志关系。只有政治生态涵养好了,正派的干部才能直得起腰、动得起真、提得起劲。
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用人机制,引导干部以德才取胜、靠实绩进步。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刷新吏治,关键是要破除“潜规则”,确立“明规则”,靠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条例》规定的标准、原则、程序、纪律选人用人,着眼党的事业发展选人用人,放眼五湖四海选人用人,真正使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成为广大干部自觉的人生追求。要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等问题,尤其要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切实纠正一些干部政绩观偏差的问题,引导广大干部不比靠山比德才、不比关系比实绩。要严格执行选人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和倒查问责机制,出重拳、用重典,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着力解决违规用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突出问题,让投机钻营者非但得不到好处,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只要把制度的笼子扎紧了,潜规则就会失灵,不跑不要、踏实干事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要以真抓严管的态度推进作风建设,引导干部自觉做到“三严三实”。总书记指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紧紧抓住作风建设。群众评判吏治好不好,主要是看身边干部的作风好不好。刷新吏治,必须把“认真”作为重要原则,把“三严三实”要求作为重要标尺,从干部抓起,从干部的作风严起。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查摆出的问题作为改进作风的“清单”,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项一项整改、一件一件落实,久久为功,根治“顽疾”。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抓早抓小抓预防的组织措施,通过谈心谈话、考察考核、信访举报、巡视审计等渠道,及时发现、提醒和纠正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避免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引导干部经常到群众中去受教育、接地气,在与群众摸爬滚打中改作风、树宗旨。要探索建立“有为才有位”的激励机制,督促广大干部既要干净、又要干事。作风建设不歇脚、不断线,为民务实清廉就会蔚然成风,干部队伍就会呈现出风正劲足的新气象。
从严治党必须严格党内生活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作者:卢先福
●党章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章,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严格的党内生活是党的战斗力的标志和保证,也是实现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总书记强调,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严格的党内生活来规制和引导。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严格党内生活,就要认真贯彻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严格按党章和党的制度规定办事。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全党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要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章,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严格党内生活,就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我们党有很多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纪律松弛,有的废弛,大家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我们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严格纪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严格党内生活,就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一些地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党内生活不正常,平时缺少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作为共产党人,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从严从实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意见“脸发红”,查摆问题“身出汗”,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各级领导干部经历了一次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很好恢复和发扬。
绷紧从严管理干部这根弦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作者:庆德超
总书记指出,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加大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力度,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从严管理干部,基础是加强教育。人们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面对“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防止“三观”松动、思想滑坡尤为重要。要拧紧“总开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一方面要靠个人不断改造思想和提升能力,以“三严三实”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好内因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党组织的不断教育引导、警示,强化干部的问题意识、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发挥好外因的“防火墙”、“预防针”作用。加强教育,就要经常性、系统化地采取政治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庭审现场教育、互动交流、家属廉政教育以及到艰苦环境下锻炼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干部进行内容丰富、环环相扣、入心入脑的洗礼,来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政意识,筑牢干部的思想防线,培育干部的优良作风,提升干部的境界。
从严管理干部,根本是健全制度。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充分体现了制度对权力的约束作用,对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加强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让权力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是最稳定、最有效和最根本的干部管理手段。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既要适应“新常态”的需求,以《党内监督条例》、《干部任用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依据,结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依法治国需要,建立起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高效的制度实施体系、严密的制度监督体系和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避免制度形如“稻草人”,没有实用性,或者“牛栏关猫”,没有约束性。又要让制度对干部具有激励干事创业的效果,避免把约束权力滥用变成束缚权力运行,成为制约干部正常行使权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无形枷锁,以真正达到制度治党、制度管权出效的目的。
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加强监督。要强化党委“一把手”监督干部的责任,把制度的执行、权力的监督落实情况纳入党委目标考核,作为党委负责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政绩评价内容,以激励其抓好党建、管好队伍。要围绕干部日常管理抓监督,组织开展对干部的经常性跟踪考察,特别是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对风险岗位的同志做到“常提领子、常拽袖子”,把温情提醒、约谈警醒、惩处反省有机结合,让监督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要突出对干部的关键节点的监督,把握各年龄段干部心态、“进退留转”后的状态,让干部在每个时段都有纪律约束,心存敬畏。要充分整合部门、媒体、群众监督力量,形成高压监督合力,构建对干部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大网,让干部逾矩和违法乱纪的行为无处遁形。
从“心”出发应对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4日作者:崔桂忠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成为热词。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新常态下,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昂扬向上的进取心、战胜诱惑的清廉心,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新常态需要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敢于担当,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折射出党员干部的政治胸怀、担当勇气和价值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纠“四风”、改作风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干部心中只想着自己的乌纱帽,缺少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当干部,就意味着要担当责任;干事业,就意味着要接受更多约束监督。为官避事平生耻,新常态当有新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官位看轻一点,把责任看重一点,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做到大是大非面前能亮剑,殚精竭虑谋发展,扑下身子干事业,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新常态需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积极的心态是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消极懈怠思想,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鸵鸟心态,谋位不谋政,为官不做事。为官不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大敌。因此,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一种不服输、敢碰硬、勇破难的韧劲,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消极、不回避、不退缩、不气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新常态需要战胜诱惑的清廉心。清廉,是官德之首。领导干部会遇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诱惑:金钱、权力、美色等。心如千仞壁,诱惑奈我何。“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林也立身。”面对花花绿绿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只要自己心中不存有任何邪恶不洁的念头,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道德情操,保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力量,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立身,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经得起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基层党建要主动适应从严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6日作者:吴海涛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当前,我们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建立基层党建覆盖面、运行态、战斗力、责任网、满意度等要素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适应新常态,扩大覆盖面是基础。要统筹谋划、因势利导、立体推进,努力实现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作用的全面有效覆盖。打破单位界限,整合区域资源,扩大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深入探索新兴媒体领域党建覆盖的有效途径,推进组织设置、规范建设和作用发挥,扩大新兴媒体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认真研究分析流动党员群体党建工作的规律,注重建立组织与巩固提高并重,建立党组织与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同步进行。同时,优化农村和社区党组织设置,使党的组织设置更加契合党的实际工作需要。
适应新常态,优化运行态是方向。要围绕发展配置组织资源,推行要素工作法,加强过程管理,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优化班子运行,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性锻炼、能力培养和监督管理。优化队伍运行,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党员民主评议和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优化机制运行,完善党员发展、教育培训、民主议事和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领导班子运转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优化服务运行,打造“一刻钟公共服务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纠正基层牌子多、检查评比多等不良倾向。优化保障运行,制定村、社区干部考 核奖励办法,健全困难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适应新常态,提高战斗力是关键。在服务发展中提高战斗力,引导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优化环境等工作中创先进、当先锋。在服务群众中提高战斗力,通过推动党员亮身份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服务稳定中提高战斗力,最大限度增加积极因素、化解不和谐因素。建立常态化机制,每年按比例倒排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定基层组织“五比”考核办法,比较基层组织覆盖面广不广、工作运行态优不优、队伍战斗力强不强、群众满意度高不高、党建责任网实不实,形成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努力实现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全面增强。
适应新常态,建强责任网是保障。要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健全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联系会议机制。坚持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落实党委书记述职述党建、群众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选拔任用干部看党建,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抓手,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工)委述职,上级党(工)委对下级党组织书记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评议考核,推动各级党委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把党建作为主业,形成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动力机制。
适应新常态,提升满意度是目的。党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做到工作方向与发展目标相一致,工作内容与经济建设相衔接,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解决突出问题、回应群众关切体现在工作全过程。要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健全“四议两公开”、群众诉求表达、党内活动参与和利益矛盾协调机制,整体推进基层事务公开透明,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为官不为”的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7日作者:索耀乐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解决干部不想做事、不愿担当,消极对待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为官不为”问题,需要立足组织部门职能职责,多管齐下。
以鲜明的选任导向引领。一些地方干部选任的导向不够明确,埋头苦干、作风扎实的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一定程度上让干部产生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各级组织部门应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局面,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要树立能者上的导向。严格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将那些有责任心、群众认可、敢抓敢管的好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树立平者让的导向。探索建立不胜任现职岗位干部的交流调整机制,对那些水平低、能力差、没政绩、得过且过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交流。要树立庸者下的导向。探索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明确具体认定标准,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带“病”上岗、以权谋私的干部进行降职、免职和责令辞职。
以优质的教育培训引导。敢于正视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政绩观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强化党性锤炼、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等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履职尽责上,把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
以科学的考核评价鞭策。防止“为官不为”,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把发展质量效益、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实绩作为重要考评内容;研究建立差异化指标设置办法和领导干部德的考评办法,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改进考评方法程序,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办法,科学确定日常考评主体和内容,加大日常考评力度。综合运用指标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式,探索日常考评与考评有效结合的机制。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以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干部自觉规范履职行为。要突出监督的主动性。把从严治吏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中,围绕干部履职行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经常性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谈心谈话、季报告、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日常管理制度,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发现问题。要突出监督的全面性。要从以往重点关注干部职务调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内容的监督向全面监督转变,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突出监督的联动性。要统筹监督资源。对内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监督工作力量,强化组织部门监督检查和组织处理的职能;对外要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与纪检、法院、检察院、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
以充分的关怀关爱激励。完善党委主要领导与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他们化解心结、打消顾虑。多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多给予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建立重优奖先的激励机制,给干部“身心”减负,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调研和不切实际的评比表彰,让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干好本职工作。建立生活关怀机制,注意了解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创造条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从严管理干部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作者:傅宇
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吏治不严,风气不正,有的干部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什么话都敢说;有的干部稍微管一下就发出“为官不易”的牢骚、行动上还慢作为;一些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对错误现象不严肃批评,怕得罪人,日常管理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干部会出问题,而且还会形成破窗效应,带坏一个地方的风气。组织部门负有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责,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把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思想教育要从严。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干部出问题,首先是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根本原因是党性上出了问题。从严管理干部,首先要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思想教育要抓“常”。要把思想教育作为新常态,经常抓、反复抓,弛而不息、久久为功。要突出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党性、政德、作风教育。谈心谈话要讲“真”。要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干部身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哄着、护着,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要突出新调整干部任职谈话,在同一岗位时间较长干部谈话,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提醒谈话,要原汁原味地给谈话者反馈身上存在的问题,谈深谈透,直击要害,让干部刻骨铭心。党性锻炼要做“实”。要创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红色教育、警示教育、案例教育,打造党性教育实景课堂,通过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现场变课堂,丰富干部党性教育途径。用正面教育给干部醒醒脑、提提神、补补钙,坚定理想信念。用反面典型、身边案例触及干部灵魂,使干部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人民,以高度的自律和忠诚履行岗位职责。
日常管理要从严。目前,干部队伍管理不同程度存在着重选拔、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各级组织都要尽到干部管理责任,要始终把干部的管理监督当成自己的分内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克服“不愿意管”、“怕得罪人”的思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明确管理内容,重点是管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执行。执行政治纪律,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向中央基准看齐。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发表言论不符合党的政策、不符合党的原则、不符合身份的干部,严格管理、严格问责。执行组织纪律,就是要坚持 “四个服从”,自觉服从组织,接受组织安排,加强自律约束,坚决解决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从严日常管理制度,使干部懂规矩、守规矩。要运用好诫勉谈话、组织函询、组织调离、免职等组织措施,从严管理。要加大重点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进行适当有计划交流,真正体现关心干部、爱护干部。
监督问责要从严。监督问责要把“认真”作为重要原则,要强化法治思维,规矩意识,监督问责不搞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切实解决监督问责问题抓不住、重点不突出、处理不到位等问题。监督要抓小抓细。细节决定成败,监督也不例外。干部犯错误也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的,因此,监督干部就是要从这些小事、具体事抓起。对干部迟到早退、上班办私事、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窗口单位服务态度等问题,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监督要突出重点。从严监督干部要求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在一把手带头。认真落实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建设制度,实施“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实行上级一把手约谈下级一把手制度,在一级带一级中形成从严监督干部的整体效应。监督要强化问责。监督不问责,监督的实效就很难充分体现。当前,要特别加大对违纪干部的处理力度,要有效发挥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震慑作用。干部出了问题,既要处理干部本人,也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1日作者:姜志刚
重视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始终严肃认真地抓好干部思想教育,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履行首都重大职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北京最大的特点是首都,对外代表国家形象,对内寄托人民向往,各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作为首都的领导干部,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因此,抓好首都干部思想教育,首要任务是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强化干部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让干部时刻心中有党,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时,在前期全员轮训的基础上,继续举办8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将全市区县局级领导干部再培训一遍,着力强化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引导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自觉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
强化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干部干净做人做事。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抓好首都干部思想教育,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过程中强化党风党纪教育,让干部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坚守做人为官的道德底线。一方面,我们通过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依纪依法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把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干部日常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贯穿党校主体班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教学模块,立足首都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震撼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把强有力的理论灌输和启发式的情感传输有机结合起来,让党风党纪教育真正走进干部心中。
强化责任使命教育,培养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去年2月,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就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新时期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首都干部思想教育,要突出抓好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领会,引导干部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历史担当精神,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使命 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铭记心中、扛在肩上,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把首都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的神圣职责。在强化干部担当精神的同时,必须坚持首善标准,着力提升首都干部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教育引导干部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有政治头脑、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干部。
让“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1日作者:严华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少数党员干部出现了“为官不为”问题。有的不愿为,表现为饭不吃了、红包不拿了,但该做的工作也不做了,该履的职也不履了。有的不想为,短期内提拔晋升无望,干脆做起敲钟和尚,坐等论资排辈。有的不敢为,表现为怕“摊上事儿”、怕“捅娄子”、怕得罪人,是非面前不表态、矛盾面前不敢上、失误面前不担责。有的不乐为,对严格的监督约束感到不自在,牢骚满腹,精神懈怠,纪律松弛。
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让“为官不易”成为一种常态,防止干部“为官不为”,要按照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要求,既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又筑牢制度的防火墙,既从严约束惩治又注重正向激励。
用好思想教育传家宝,引导干部正确看待“为官不易”。抱怨“为官不易”,甚至“为官不为”,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出了偏差,世界观、政绩观、进步观出了问题。对此,要发挥党的思想教育的传统优势,强化理论武装“补钙”。只有信仰坚定才会从灵魂深处、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的事业。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深化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教育,使红色基因融入干部血脉、崇高信仰深入干部灵魂。深化忠诚教育“聚魂”。忠诚永远是党员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要教育引导干部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竭尽忠诚、满怀激情,解决好“为谁工作”和“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的问题。加强心理干预“提神”。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心理疏导机制,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疏导干部情绪,引导干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拧紧从严监督管理干部螺丝,深入治理“为官不为”现象。“为官不为”也是歪风,治理“为官不为”必须与作风建设系列规定相衔接,与函询诫勉、行政问责、干部能上能下等干部监督体系相配套,严早严小严预防,加大监督治理力度。严规矩扎篱笆。有针对性地将干部中暴露出来的不会为、不愿为、不作为、不敢为、不肯为、假作为问题以及其他隐形问题、变种问题,分类对号入座,及时界定情形和标准,清除“灰色”和“边缘”地带,使干部手握戒尺、心存畏惧。严监督密覆盖,让“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混不下去。加强随机暗访和日常考核,提升组织监督的权威性;开展“电视问政”、畅通举报渠道、推行公众评估,提升群众监督的有效性;曝光反面典型、注重舆论导向,提升舆论监督的针对性。严执纪抓震慑。防止“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情况,坚持刚性执纪、铁面问责,对苗头性问题,以提醒、函询、教育和谈心谈话等措施,“断喝一声、猛击一掌”,及时提醒;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依据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对不称职、不胜任、不适宜的,予以组织调整;对不听招呼、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的,坚决从严处理。
打好约束激励组合拳,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完善干部激励约束措施,反向约束、正向激励一并发力,形成干部活力激发的倍增效应。要强化正确用人导向,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绝不让守摊子、保帽子的圆滑官、太平官得便宜,不让玩花活、走水路的投机钻营者有市场;要规范选人用人机制,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办法,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综合分析把握干部的资历与能力、年头与实绩,切实防止“四唯”问题和论资排辈、平衡照顾问题,严厉惩治跑官要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风。应该看到,“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要多宣传表彰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勤廉从政的先进典型,激发昂扬向上的榜样力量;要更加关心重视基层,落实好县以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保障干部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增强基层干部的职业归属感;要大力弘扬改革担当精神,对非主观原因在改革探索中受到挫折、有些失误的不求全责备,对工作中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即使民主测评不靠前的要理直气壮地肯定,营造鼓励干事、支持作为的宽松环境和氛围。
筑牢法治防火墙,促使干部依法依规作为。“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当前,领导看法大于宪法、制度规定服从领导决定、有权就任性等现象还存在。法治首在治权、重在治官,要把治理“为官不为”纳入法治轨道。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干部法治素养,促使干部全面深入学法、坚定自觉信法、严格自律守法、积极主动用法,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着力规范干部法定权责。推进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职能转变,规范职能部门的法定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明晰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和能力要求,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流程清单、监管清单管理办法,明晰干部的权力边界,规范干部用权流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让制度成为“紧箍咒”,又让制度成为“护身符”,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干净从讲规矩中来
——“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系列评论之三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作者:本报评论员
本报评论员
讲规矩看似约束,实则是保护。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持讲规矩、重规矩、守规矩,让规矩成为干净干事的“护身符”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持讲规矩、重规矩、守规矩,让规矩成为干净干事的“护身符”。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言党、忧党、为党,就要严格按党的规矩为人从政干事。时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自觉以规矩为红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但是,一些视规矩为儿戏、不把规矩当回事的现象仍然不容忽视:有的政治规矩意识淡化,明里暗里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口无遮拦、乱评乱议党的方针政策;有的组织纪律观念缺乏,重大问题不报告、擅自脱岗离岗,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有的不遵守廉政纪律规定,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反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不收敛、不收手;还有的到文艺圈追名逐利,在企业违规兼职,等等。党不以规矩则乱,人不以规矩则废。一些落马官员走上腐化堕落之路,往往是从不守规矩、“不拘小节”起步的。李大伦写书“净挣”3000万、倪发科受贿的玉石藏品可开办玉石展、秦玉海收受昂贵的摄影器材„„大量的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例说明,即便操持“雅好”,也应遵守规矩,守不住规矩,就很难保持干净纯洁。
脱离筐子的玻璃易碎。讲规矩看似约束,实则是保护。不收一条香烟、不拿一次红包、不打一个招呼,用规矩防止“第一次”,腐化堕落的种子就落不了地、扎不了根。不为“四风”所染、不为圈子所惑、不为名利所诱,用规矩筑起防火墙,歪风邪气就侵蚀不进来。杨善洲“一辈子把‘后门’关得紧紧的,而为人民服务的‘前门’始终敞开着”,正是这种清正廉洁的政治定力、严守规矩的高度自觉,铸就了他一辈子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光辉形象。中央一再织牢规矩之网、擦亮规矩之剑,就是要安好防护栏,以免党员干部失足落马、跌下“悬崖”。
讲规矩体现的是党性、反映的是忠诚。做到严守规矩,根本在加强党性修养。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懂学通,把学习贯彻落实和体现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上来。要加强党规党纪学习,从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中汲取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以清廉正直的先进典型为 镜、用破坏规矩的反面教材为戒,知晓规矩、认同规矩、敬畏规矩,让规矩意识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郑培民用“情浓钱淡,永葆清白”警示自己;焦裕禄以“不看白戏”教育孩子;杨业功用“携礼莫入”挡住送礼者,许许多多党的优秀干部为我们树立了严守规矩的榜样。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自觉把党的规矩作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严守规矩上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要严格按照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办事,管好自身、带好队伍,以实际行动经得起组织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严守规矩离不开组织的监督与帮助。各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纪律建设,一把戒尺量到底,对破坏规矩的人零容忍,维护规矩权威、守住干净底线。
党员教育关键要“实”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作者:姜怡
党员教育是提升党员能力修养、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工作,必须针对薄弱环节,从大处着眼,向实处用力,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
在机制完善上出“实招”。党员教育是一项涉及组织、纪检、宣传、党校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系统工程,必须抓紧部门、抓实基层,打好整体战和攻坚战。要抓住组织部门党员教育机构成立转型契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宣传、党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多方配合、分级负责、责任明晰、各司其职的党员教育工作格局。要把党员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党建责任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强化各级党委(党组)抓党员教育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的制度规范抓具体、抓深入,并将考核评估作为党员评先评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强化基层党员个体责任,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基础建设上下“实功”。阵地、师资、教材和网络平台等基础建设是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齐头并进,不留“短板”。要把县级党校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同时整合纪检、宣传部门资源,建设一批开放式的“党员教育广场”和综合性党员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教育阵地向基层党员的全面覆盖。既要配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专业师资,更要选好优秀党组织书记、先进基层党员典型等“乡土”师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抓好通用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的开发,保证基层党员“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要适应网络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网上党校”“网络课堂”,办好党员教育电视栏目、网站、手机报、微信、易信等,利用新兴传播媒介实现党员教育“全域无缝”覆盖。
在目标取向上求“实效”。要探索开展“书记党课大宣讲、党员骨干大培训”等活动,使党员教育真正到基层、接地气、受欢迎,达到“凝聚思想共识、提升党员素质、服务基层发展”的实际效果。结合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主题党日、典型事迹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面对面”“心连心”地开展实践锻炼,增强党员服务基层发展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增强本领一刻不停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作者:沈小平
总书记为近日出版发行的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他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对于广大干部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对领导干部来说,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个人能力水平的自然提高。相反,领导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学习的任务也就越重。如果放松了学习,就跟不上形势,把不准方向,驾驭不住大局,最终贻误事业,也贻误自己。
少数领导干部总是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这是很肤浅的。要想成为说话有见地、办事有效率的高水平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生活习惯、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命、履职尽责的内在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是要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学习必须抓住重点,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和科学方法,这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
领导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事实表明,不弥补知识“缺陷”,思路和决策就会出现“缺点”;不补齐知识“短板”,实践和工作就会出现“短路”。只有广泛涉猎反映时代进步的经济、科技、管理知识,才能 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避免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要学有所得,就要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见成效。既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举措,又要紧密联系本人的思想实际,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培养优秀品质的过程。
铁肩担当 干事有“膀”
——“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系列评论之二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6日
本报评论员
铁肩担当、干事有“膀”,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应成为新常态下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状态的试金石
在杭州市纪委近日组织的一次调查中,有63.17%的受访群众认为,“遇到难题不敢担当”是当前最不满意的干部作风问题。这说明不敢担当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担责”。铁肩担当、干事有“膀”,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应成为新常态下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状态的试金石。
一段时间以来,“只要不出事,宁肯不干事”的错误思想认识,在一些干部中有所滋长。有的看到管得越来越严了,认为干得越多风险越大,满足于看摊守本、太平度日,对有利于改革发展但需要去闯去冒的事,能不动就不动,能拖就拖;有的担心得罪人、问题被“清算”,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是非面前不张口,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做表面工夫,对上级部署的、应该承担起来的硬任务、严举措,看似积极响应,实际上却躲闪退缩,往往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落实不到具体行动上;还有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缺乏真本领、硬功夫,攻坚克难力不从心,索性消极应对、庸碌无为。
把“敢担当”和“不出事”对立起来,固然有种种借口和理由,但根子还是权力观、事业观错位。对干部来说,勤于干事、勇于担当,是党之所托、民之所望,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只要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干事,为百姓做的事情越多,越会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反之,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想用权、不愿担当,幻想把自己关进“保险箱”里、装进套子里,此何异于“公堂木偶”?越是贪图安逸、盘算私利,越容易迷失信念、弱化意志,在事业发展的潮流中掉队落伍,有的甚至走向党和人民期望的反面。社会学里有一个“角色失范”原理,说的是每个社会角色都有与之关联的社会标准,按标准为人做事,社会才不会失序失常。敢于担当,是干部起码的要求,应有的本色。特别是在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处于攻坚期,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的今天,越需要干部担得起责,扛得起事。否则,白白消耗行政资源不说,还会导致本可避免的责任事故发生,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邓小平同志跟第三代领导集体交班时说:“你们是要在第一线顶着干工作的。”“顶着”,说白了,就是要能扛事。每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有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一种对组织、对事业、对群众的担当情怀,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该担的责,面对风险也要担。
新常态下,既要调结构又要稳增长,既要抓改革又要保稳定,既要守规矩又要激活力„„盘根错节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硬”。没有真刀真枪的本领,敢于担当就可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要求,知大局、明大势,树正气、走正道。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课题攻关,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本领。要始终把从严贯穿到修身律已用权中,以身作则,坚持原则,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焦裕禄当年跑遍全县,把所有风口、沙丘都编上号,才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敢担当、善担当,就要发扬这样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抓好工作,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
立根原在群众中
——“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系列评论之一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
本报评论员
编者按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党员干部要有什么样的新状态?从今日起,本版推出“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系列评论,从群众感情、敢于担当、讲规矩三个方面,回答了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该如何作为,敬请关注。
春节前夕,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回到47年前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他亲切喊着父老乡亲的名字,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和大家深情回忆当年的生产生活,一起展望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还自己掏钱给每户人家送来年货,一举一动流露出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令人深受感动、深受教育。立根原在群众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总书记那样,始 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以深厚的群众感情、真挚的为民情怀,把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群众感情是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的鲜明体现,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归根结底,靠的是从革命领袖到普通党员都能够与群众一块苦,靠的是老百姓不惜牺牲生命的支援。临汾战役“26万副门板”的感人故事,“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精神,“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的深刻感慨,都生动诠释了这种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感和伟大力量。只有不断增进群众感情,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是认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媒介。工作动力问题,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有了对群众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心中就会充盈激情,脚下就会充满力量。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感叹“当官没劲”、信奉“为官不为”,牢骚满腹、精神懈怠,根本是群众观出了问题。反思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办证难”现象,为什么媒体一曝光、领导一批示,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这说明问题不是出在政策上,也不是出在能力上,更多的是出在对群众的感情上。
解决同群众的感情问题,首先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搞明白是当官做老爷还是俯身当公仆。事实说明,群众观点树得牢一些,群众立场站得正一些,对群众的感情才会真一些,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才会强一些。反之,颠倒了干部与群众的位置,老把自己当成“官”,以为当了干部就该有特权、有“油水”,为群众多干些事就是“恩赐”,那只会拉远与群众的距离,甚至走到对立面上去。
“不要小看梁家河村,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群众感情就是这个“大学问”的重要内容。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会凭空而来,只能从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来。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感同身受群众疾苦,设身处地理解群众呼声,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就会更深刻,就会多几分“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民生情怀。“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多走出机关大楼,沉到农村、厂矿、社区去,一身土、两脚泥,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去,同群众朝夕相处、摸爬滚打,对群众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浓,“为官有为”、为民奉献的自觉担当和精神动力就会不断增强。
组织工作要在全面从严上发力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作者: 付康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贯穿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主线。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体现在全面、全程、从严三个方面。其中,全面是核心,思想、作风、制度等建设都要从严;全程是关键,把从严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从严是要求,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组织工作必须以更广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来认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常态、适应把握这一新常态,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各个方面,全面严、全程严、持续严。
从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实施以“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干部修身行动。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全面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各类培训班次,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覆盖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忠诚信仰上、严于律己上、勇于担当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前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严格兑现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承诺,加大“庸懒散浮拖”问题整治力度。对具体“操盘手”进行全覆盖培训,打造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现代化素养的党政领导班子队伍。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从严治吏要求,要特别抓好干部选任和监管两个关口。一是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机制。细化干部选任制度办法。改进干部选任工作,建立干部工作“月分析、季研判”制度,实行干部选任“一评议、两公示、三核查”制度。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日常考核办法,把“民情日记”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制定提醒、诫勉、函询实施细则,对班子不团结、信访反映较多、有意见有情绪、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不实的干部,及时提醒或进行函询、诫勉。落实全覆盖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新任职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家庭有特殊情况干部谈心谈话率达到100%。实行新提拔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探索制定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和“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办法。持续开展选人用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干部选任的严肃性。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基层基础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一是抓好功能发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继续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走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双联、千名干部进社区、工余时间访民情、与失地农民结对子、与退役困难士兵结对子等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能人带村、产业强村、民主治村、服务乐村创建活动;在社区着力推进区域化、去行政化、职业化建设;在机关推广延时、假日、预约、上门、代理服务。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制发村(社 区)书记、主任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加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党建力度,选派县级后备干部或县级递进培养对象,到村任“第一书记”或党建指导员,探索农村丘陵地区“大党建带大扶贫”工作。三是抓好工作保障。落实基层工作经费,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继续坚持自上而下、分级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党建工作制度、“三级联诺联述联评联考联用”制度,探索建立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向本级党组织报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作者:李鸿忠
组织部门要坚持选拔、任用、监督三位一体,给干部“戴帽子”之后,还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管帽子”,加强监督管理,从严监督、从严管理,常提醒、多警示,尽好干部监督之责,从而防止干部被“摘帽子”
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部门要发挥熟悉干部管理、了解干部情况的优势,从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出发,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干部监督职责。从干部工作整个链条来看,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相辅相成。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存在重提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问题,一些干部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管理上失之于宽、监督上失之于软。管理监督好干部,是对干部负责,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干部监督工作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今后要加大干部监督的工作力度。组织部门监督管理的力度越大,干部腐化蜕变的空间就越小。干部腐败变质、出问题、被处理,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也要反思组织部门的监督工作是否到位、监督职责是否落实。组织部门要坚持选拔、任用、监督三位一体,给干部“戴帽子”之后,还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管帽子”,加强监督管理,从严监督、从严管理,常提醒、多警示,尽好干部监督之责,从而防止干部被“摘帽子”。
干部监督要突出“真”“严”二字。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是做到真监督、严监督。现在真监督、严监督,会让一些干部难受、不自在,但却能够促使干部健康成长,使干部将来不因犯罪而悔恨。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严格要求,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注重“治未病”“治小病”,防止“小病拖大、大病拖炸”。要敢于动真碰硬解决问题,以认真的态度、较真的劲头去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治理问题,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适应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新常态,通过健全制度规定、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干部监督工作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要坚持监督关口前移,抓紧制定谈话提醒、函询诫勉、日常考察等制度,切实改变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提拔不与干部谈话、不调整很少与干部接触等现象。要推行干部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防止带病提拔。要畅通来信来电、网络举报等渠道,织密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监督的探照灯,让干部习惯于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下工作和生活。
实现从严管理干部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作者:洪浩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这是对从严管理干部规律的进一步把握,也是对各地实践推进的进一步要求。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从严管理干部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从严管理干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它用坚定不移的实际行动表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要把责任的刚性树立起来。各级党组织承担着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职责,从严管理干部不只是业务问题,更是政治的现实表现。一个地方和单位从严管理干部的力度和效度如何,表面反映的是其领导和驾驭能力,深层折射的却是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负责担当。多年来一些地方存在的对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对干部管理和使用相脱节、权责相分离,选人的人不去管人,或者管不好人。抓从严,首先要从严抓,坚持有责当尽责,失责必追责。要从抽象到具体,用一个个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来强化责任的执行,没有一部分被追责的典型作为反面教材,责任的压力就会大打折扣而难以落实。
要找准工作突破口。从严管理干部是个历史性课题,非今日始。但就其推进的进度和态势而言,就其当下承载的深刻性全面性严肃性而言,又具有许多全新的意义。从严管理干部的难处不少,关键要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道,严之有效。法因时而制、因势而定。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单位有各单位的情况,要防止等待观望的攀比心理,克服上下讨好的投机心态,纠正虚与委蛇的应付思想,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实践,拿得出硬招、实招,勇于迈出第一步。
要从制度设计上深化改革。从严管理干部要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把制度管人的科学性和“人对人”的现实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牵引和倒逼把各方面对干部管理的认真心较真劲调动起来。干部考察发现不了问题,或者知道有问题却反映不出来,干部日常管理经常听到这样那样的反映却无从下手、无人下手,应促使我们更多地反思现行工作运行机制的不足及其改进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过去干部管理上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和工作惯例使用好,比如与干部谈心谈话,还需很好地进行流程再造,切实推进真谈深谈,走出有鼓励而没有批评的尴尬,真正谈出质量和成效来。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干部工作在社会上、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干部情况如何,群众有时看得更清楚,各种各样的口碑反映也不会少。这里所说的群众,既有家旁的,也有身边的;既有与工作直接相关的,也有与工作无关的,一切应当以知情为前提。听取群众意见是真功夫,分析运用民意更是硬功夫。怎么让群众把真情说出来,怎么把握口碑,怎么把群众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鲜明准确
的结论和意见,仍然是从严管理干部的一篇大文章。走群众路线,还要注意相关方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牢牢掌握主动权,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舆论信息中去伪存真,汲取正能量,摆脱各种误报和干扰,消除负效应。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作者:燕胜三
总书记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同时指出要聚精会神抓党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强化其政治功能。
强化“核心”意识,把保证政令畅通作为首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发挥着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要着力强化“核心”意识,担当政治责任,以严的举措保证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一贯到底、坚决落实。一要担当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是职责所在,必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强基之要、固本之举,督促引导各级党组织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承担落实好。二要增强执行方针政策的政治自觉。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稍”,承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职责。要严肃政治纪律,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切实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强化把握正确方向的政治定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坚强领导集体,一定要强化政治定力,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糊里糊涂,在小道信息面前人云亦云,在执行政策方面左顾右盼,在解决难题方面无所作为,要坚持“三个自信”,严把政治方向,做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坚决执行者。
强化“主业”意识,把发挥政治优势作为重要职责。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不能混同于一般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要着力增强“主业”意识,强化政治功能,注重政治引领,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引领者、团结凝聚群众的感召者,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一要重视思想教育的固本培元作用。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深刻认清抓好思想教育的重大意义,善于用群众的语言、通俗的道理、鲜活的事例,认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宣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入解读“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总书记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要强化社会整合的组织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功能,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带动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落实党的要求,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三要提升服务群众的政治影响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是内在联
系、有机统一的,只有强化政治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为发挥政治功能搭建载体平台。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置身于群众之中,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的优势,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强化“危机”意识,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根本保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永恒的课题来抓,须臾不可放松,坚决防止能力弱化、功能退化、影响淡化。一要在能力建设上特别过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群众的期盼需求及时协调解决,就要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把政治强、事业心强、能力强、作风好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突出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做到动态调整、对惩下药,集中整顿、全面提高。二要在党性原则上特别严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完善制度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议事,不优亲厚友,不假公济私,不欺上瞒下。切实抓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严把党员入口关,从严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着力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守好党建“主阵地”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作者:张英涛
总书记将“从严治党”提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推动从严向常态严、全面严、主动严转变,增强了管党治党整体性系统性,为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大局大势,树牢党建责任观念。任何一个党组织,都要有原则、有规范、有活动,才能有活力、更长久。组织部门作为党委抓党建的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党建义不容辞。要将抓党建作为组织部门的首要职责,牢牢把握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要求,明确新重点、运用新思维、整合新优势,积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突出严字当头,明晰党建责任清单。责任是抓落实的基础,责任不明、任务不清,落实就没有方向,更谈不上工作成效。落实责任首先要明确责任、细化责任。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是一概而论、大而化之,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清单”,便于有效地履职尽责、考责问责。要分层级明确书记责任,探索书记列题承诺明责、领题调研知责、选题破难履责、专题讲坛论责等办法手段,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分领域量化党建目标,清单式明晰机关、街道、村居、学校和企业等单位党委(党组)
抓党建的职责内容,将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要分条块明确部门责任,共同研究党建难题,共同落实党建任务,形成抓党建的工作合力,真正建立起重党建、抓党建,重基层、打基础的良好工作导向。
坚持实处发力,推动党建责任落实。当前,有些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党建工作抓得不严不实,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不上心不用劲,根本原因还在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实行年初定目标承诺、每月抓跟踪问效、岁末严考核评价,促使各级党委(党组)守好“主阵地”、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责任田”、党委其他成员管好“分担区”,真正把各自担负的党建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既要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更要有严格的政绩考评和责任追究。要将党建成效作为干部考评硬杠杠,谈心谈话要谈党建、述职报告要述党建、群众评议要评党建,在落实党建责任中考察识别干部,形成重视党建的干部考评导向。要跟踪督查党建责任落实情况,对抓党建反应迟钝、态度迟疑、行动迟缓的,工作不实、进展不快、效果不好的,及时进行提醒约谈、函询问责,实打实追究失职责任、动真格进行组织调整,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地生根。
为“四个全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3日作者:本报评论员
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思考谋划、部署安排,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战略布局,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了重大战略指引。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组织路线保证政治路线的实现。组织部门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四个全面”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思考谋划、部署安排,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战略布局,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员干部的思想一致、价值观统一尤为重要。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抓好思想教育这个从严治党的根本,坚持不懈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紧紧凝聚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要突出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历程、精神实质、内
在逻辑、重大意义和重要要求,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党员标准、好干部标准、政治规矩牢固树立起来,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汇聚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思想动力和精神力量。
千秋大业在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把“四个全面”切实落到实处,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必须能够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坚持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选人用人,以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的制度机制,严明的组织人事纪律,选好干部、配好班子。要推进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使严的要求、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要持之以恒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动作风改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引导和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忠于职守、勤政务实、攻坚克难、担当进取,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推动“四个全面”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薄弱环节、抓带头人队伍、抓党员教育管理、抓治理法治化,使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要突出政治功能、注重政治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和推进“四个全面”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善于在服务中团结凝聚群众,使“四个全面”在基层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
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支持伟大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事业发展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更宽的胸襟、更实的举措,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流动、激励等制度措施,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涌流,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常态下组织工作要有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3日作者:胡元坤
新常态下做好组织工作,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把“从严、规范、创新、务实”等要求贯穿各个方面。
干部工作要更加注重依规重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选任、考核、监管干部,是做好干部工作的根本要求。构建“严选”机制。坚决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规范和完善选拔任用系列制度和操作程序,把好选人关,严防“带病提拔”。完善“严考”体系。
健全近距离接触干部制度、政绩考核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扩大党建工作考核权重,改变不考察不去了解干部、不提拔不与干部谈话、不调整很少与干部接触的现象,做到对干部情况胸有成竹,知根知底、知长知短。落实“严管”要求。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宽日常监督渠道,全面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持续开展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拉票贿选等专项整治。健全“严育”制度。进一步健全融合理论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典型教育为一体的干部教育制度体系,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增强干部政治定力、法治意识、规矩意识。
基层党建要更加注重务实管用。坚持务实管用,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遵循,重点解决“面上有差距、点上抓不实”的问题。明确“一个方向”,即“落实责任、大抓基层”。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硬任务,梳理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推动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坚持“两个导向”,即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新一轮“三分类三升级”为主要抓手,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确立“三个标准”,即用制度说话、用数据说话、用典型说话。注重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开展贴近实际的培训、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提升基层工作实效。用好“四种方法”,即抓住重点、点面齐抓、齐抓共管、一抓到底。注重长短结合、统筹协调,注重由点及面、推广经验,注重健全机制、发挥作用,注重务实重行、狠抓落实。做到“五个把握”,即加强上下对接、层层传导压力、坚持重心下沉、强化工作统筹、用好信息宣传。既要吃透上情把握最新要求、又要摸透下情掌握基层动态,既要对内注重工作力量调配、又要对外调动工作积极性,既要承担起应有责任、又要督促基层抓好落实,既要加强基层创新做法的信息报送、又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聚集人才要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创新体制机制,是形成人才工作比较优势的核心所在。一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综合分析先进地区和本地引才政策基础,出台更具含金量、更有吸引力的引才新政,重点引进区域发展战略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改进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入选专家退出机制。二要创新人才服务扶持机制。优化政务服务,建立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优化生活服务,依托园区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提供“一口受理、全程代理”的创业服务;优化工作环境,培育创业文化,强化专利保护,提供金融支撑,发挥人才中介组织作用,合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三要创新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破除“党管人才”是“组织部一家管人才”的观念,构建人才工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台、既有牵头部门也有协办单位、既坚持党委领导也调动社会组织积极性的协同协力推进机制。
向制度创新要人才红利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0日作者:孙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要素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我们要遵循人才成长和人才集聚规律,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制度优势。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国人才工作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人才管理工作既存在力度不强问题,也存在“管理过度”现象,政府管得过多、过细、过死,人才工作行政化、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职能定位于方向引导、规则制定、实施监管,推动政府角色从“重微观”向“重宏观”转变,从“重操作”向“重服务”转变,从“重政策”向“重法治”转变。例如,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的作用不是为少数人提供特殊优惠,靠重金和官位吸引人才,而应致力于营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要推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克服人才管理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借助市场力量和价格杠杆评价人才、使用人才、回报人才。
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职称评价是当前人才最关注的一项制度。一项面向460名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抽样调查显示,“职称制度改革”是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当前,人才评价制度存在评价标准一刀切,过于注重学历、论文,行政权力压过专业权力的“官本位”现象,“评的用不上、用的评不上”等问题。要适应多种所有制发展、新行业与新职业发展需要,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职称制度体系。对不同行业专业领域、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下放评审管理权,探索推动以聘代评办法。强化聘任制度,坚持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以岗论价、淡化职称、破除终身制,解决能上能下的问题。建立由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行业学会协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职称管理格局,实现政府对职称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法治规范和行业规制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社会专业组织的力量,承担制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内容,开展专业水平评价,政府职能则定位于规则制定、分类授权、宏观监管,实现职称的社会化、市场化认可。
推动人才合理顺畅流动。流动是提升人才价值、增加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有专家指出,我国人才流动还存在户口、编制、档案、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五大“拦路虎”。现实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人才被单位、部门、地方“捆绑”的现象。此外,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区域人才市场分割严重,产业行业人才市场发展薄弱。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打破人才流动体制壁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38 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解决人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体制分割、部门所有、管理行政化等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户籍、编制、档案等制度改革,突破人才流动城乡、行业、身份等制度性障碍。完善人才流动调控手段,健全人才流动预测机制,促进人才配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协调。打造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人才信用体系,探索构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体系。扩展国际交互网络,推进人才跨国环流,促进人才与技术要素国际化循环。优化人才引进、智力开发和后继服务支持体系。大力繁荣人才服务和科技服务产业,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助力创新创业服务业态发展,提升人才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集成化水平。
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作者:徐泽洲
●进一步探索实名制推荐干部,同时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办法,使潜性环节显性化、隐蔽责任透明化
●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铲除造成带病提拔的潜规则或工作漏洞 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是干部工作的底线,是从严治吏的重点。要深入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牢牢坚持好干部标准,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把事业的舞台留给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
重规范、严执行,加强人选把关要“全流程”。规范的制度,既是对行为的指引,也是对权力的约束。要在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规范、完善流程,确保选拔任用要求更明确、程序更细致、权力更透明、责任更清晰。目前,上海已形成市管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程序和民主党派干部提拔等六种特定情形下的规范程序,今年将进一步研究提出市管干部选拔任用的全流程规范,从最初动议到最后任职,对每一个步骤和节点,都形成有操作性的具体规范。进一步探索实名制推荐干部,同时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办法,使潜性环节显性化、隐蔽责任透明化。
重考察、严分析,掌握人选情况要“全方位”。选好人用好人,首先要熟悉干部、了解干部,尤其对“生了病”的干部,必须把其病灶、知其病因,才能防止带病提拔。一方面,要十分重视任前考察工作,这是了解掌握干部情况最紧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核查是发现“带病”的重要渠道。去年上海对拟提任的325名市管干部全部进行核查,暂缓任用2人,今年将把这一做法进一步延伸到处级以上干部提任、转任重要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考察和分析研判,着力在动议之初就把“带病”人选排除在外。积极推动对班子和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常态化,近期制定相关办法,全面分析班子和干部思想作风、运行情况和工作实绩等,为选准人、选好人打下坚实基础。
重监督、严问责,查处违规用人要“零容忍”。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铲除造成带病提拔的潜规则或工作漏洞,这对匡正选人风气具有治本意义。上海近年来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检查力度,去年结合巡视共对3批18家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一报告两评议”排名靠后的和信访反映问题集中的单位重点检查,对离任的市管单位一把手选人用人情况全面检查,对发生带病提拔的严格进行倒查。同时,强化通报和问责,去年2次点名通报12家单位,对1名市管干部诫勉谈话,起到了震慑警示作用。今后将每3-5年分级分类对所有有用人权的单位全面检查一遍,对检查发现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不手软。
重教育、严管理,组织部门选人要“讲公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人用人,组织部门职责重大,核心是要坚持公道正派。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五湖四海、唯贤是举,做到公道待人、公平识人、公正用人。在选人用人上,组织部门一定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严格按政策办事、按原则办事、按纪律办事,不搞随意变通,不打“擦边球”,坚决与选人用人腐败行为作斗争。上海将在全市组织系统进一步弘扬公道正派的优良作风,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以“十严禁”为抓手强化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好关、履好职。
做一个“在状态”的好干部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作者:侯泰而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担负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艰巨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党员干部必须“在状态”。展读晓山新著《当干部就得在状态》,对干部“在状态”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在状态”、保持什么样的状态等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干部“在状态”,源自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干部如果始终专注于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和奉献,那一定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当干部就得在状态》指出,精神产生动力,人有了精神追求,有了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勇于献身的品格。该书的许多篇章,有力阐明了精神力量对于干部的重要意义。《理想信念高于天》《忠诚:领导干部的首要品质》等,阐述了信念对于党员干部精神世界乃至整个人生的决定性作用;《难得有担当》《当干部就得讲原则》等,论证了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力戒“好人主义”,不能“太自在”;《为官当作为》《对群众要常怀歉疚感》等,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干事”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踏踏实实干好事业。这些文章反复讲述一个道理: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的核心和根本,就是理想信念。
干部“在状态”,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严于律己。凡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在状态”;凡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决不可能“在状态”。《当干部就得在状态》指出,“为官当抑欲”,摒除私心杂念,让纯洁的官德永驻心灵的殿堂;强调“牛气不可有”,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把“人”字写正、把“我”字看小、把“权”字用好;阐明“做公仆不是混江湖”,应以党性原则对付江湖义气,以党性锤炼清除江湖习气,坚决防止染上江湖气;告诫干部要“反对特权现象”,“防止自我迷失”,“警惕‘精神贿赂’”,视名利淡如流水,视事业重于泰山,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在为官谋事、做人处世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的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在状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干部“在状态”,需要深厚的综合素养来支撑。一个干部仅仅有“在状态”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素质来支撑。《当干部就得在状态》论及这一点时,有许多思想观点令人眼睛一亮。作者认为,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有“大情怀”“大气象”,既有智商情商又有一定的胆商,既有智慧又有勇气,既有激情又有理性,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本身如同一本厚重的书,这是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还得有境界,不可缺常识,更应远离暴戾气,这是对干部的约束性要求。只有具有这样的素养,干部才具备“在状态”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党员干部务必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从能力素质上为“在状态”提供有力支撑。
干部“在状态”,还体现在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上。工作方法的好坏,反映了干部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高低。一个只知蛮干、乱干的干部,绝不可能是“在状态”的干部。干部“在状态”,不仅要想干事,更重要的是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当干部就得在状态》对此有不少精彩论述。比如,强调要注意运用哲学思想指导工作,“自觉采用辩证的工作方法”,“把握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重视务虚善于务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要从实际出发推动工作,“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成事要有备有方”,“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当干部还得‘会说话’”,“珍惜群众的信任”,等等。“在状态”的干部,必然专注于事业,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推动工作;而工作的顺利推进,又会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让干部的“状态”更好。
科学把握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作者:于宝国
科学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是新常态下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服务上的引领作用,切实打造成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
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突出思想教育功能,在引导教育党员和群众中体现党的优势。抓好思想教育这个从严治党的根本,旨在抓紧核心,重在入心入脑,贵在常抓抓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和法治教育,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围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抓好宗旨观念教育,组织引导干部进村入户,进行体验式教育,接地气、增感情、转作风。
注重政治引领功能,在改进管理和活动方式中体现党的优势。从党章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入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党和政府各项要求落实到最基层。积极创新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扎实开展党性分析、量化考核、民主评议活动,探索离退休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等特殊类型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调动党员参与社会活动、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严把“入口”、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的原则,稳妥慎重地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强化组织带动功能,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体现党的优势。抓基层党组织薄弱环节,体现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就是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出发,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探索建立社区大党委和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坚持政治标准和能人标准并重,加大选派优秀机关干部、聘请各类优秀人才到村任职力度,推进优秀社会人才向基层组织有序流动,形成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用的良好局面。
落实服务群众功能,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体现党的优势。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筑牢服务阵地,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和民事代理等方面服务,开展“一站式”服务,推进服务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深化党员服务区创建的基础上,探索推行农村党员服务联合体、联乡驻村入户、乡镇干部助民服务队、在职党员进社区、民情直通车等新载体,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持续有效、影响面广的服务品牌,促进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结合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体系,推行建立联系点、联系困难群众、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等做法,形成科学规范、实际管用的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第五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2012年6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新提任处级干部培训班,在为期3天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内容充实的课件将“公交基层矛盾问题分析及对策”、“企业战略思维”等内容讲解得十分精辟和透彻。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张荣生老师主讲的“公交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这一堂课对我的启迪非常大,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张老师所讲的内容主要是2012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问题,下面我将要重点分析的作风建设只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四个重点内容之一,但作风建设事关一个单位的风气,事关安全稳定的大局,在当前形势下,作风建设是确保企业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值得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此次学习的内容和自己过去的一些思考,从个人修养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就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个人修养方面,我认为要树立自身良好的作风和个人形象,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入手,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一线职工服务的思想信念,通过对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在思想觉悟上找方向、找动力、找方法。理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会议和笔记上,要切实用先进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用正确的思想觉悟去改造自身,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其次,要树立自身良好的作风和个人形象,还应从日常行为表现上入手,要在日常工作中讲正气、倡勤勉、抓作为。所谓讲正气就是要实事求是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生活在社会中,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也形形色色,人品也多种多样。能否在日常生活
1中实事求是地做人是人品高尚与卑劣的分界线,是区别正气与邪气的试金石。要做一个受人称道的正派人,就必须把实事求是作为立身之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无私无畏,奉献大众,报效社会,建功立业,正气长存。
所谓倡勤勉,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提倡勤勉尽责,踏实工作,忠于职守。工作上要以身作则,勤奋忘我,不怕吃亏,任劳任怨,力争成为下属学习的榜样。在这一问题上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工作上是否勤勉,自己的勤勉是否得到了下属的关注和认可,是否能够带动下属一起努力工作、勇于奉献。倡导勤勉并不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做沉默不语的老黄牛,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领导干部勤奋忘我的工作,其对下属的引导性作用远远大于勤勉行为本身的效益。
所谓抓作为,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有所作为,不能碌碌无为,通过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在广大职工的心目中逐渐树立勇于开拓、讲究效率、业绩突出的个人形象。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的意识,敢于承担压力和责任,善于处理问题和矛盾。例如一名车队的管理干部,如果他会干的、能干的事司机、售票也同样能完成,一线职工怎么能服他,只有他能写一线职工写不了的,能讲一线职工讲不了的,能办一线职工办不到的,大家才能服他。抓作为一方面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勇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进而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威望和形象。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我认为应加大干部作风对干部考核、任用工作的影响力,让我们的管理干部关注自身作风的改进,让这种改进更有动力。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一是要在制度建设上加入一些干部作风考核的机制,并适度与效益工
资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服务,管理效益就是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则体现在管理干部的为人处事上,不会做人、不会办事服务质量就不高,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效益就差,就应当在效益工资上有所体现。
二是要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多考量候选干部的作风问题。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应关注候选干部是否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对组织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选拔上来的干部是否会因为作风问题而落马,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三是要在舆论宣传上对工作作风好、道德素质高的领导干部进行宣传。长期以来,我们在评选劳模先进时似乎更倾向于一线职工,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干部也是抛家舍业、不辞辛苦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操劳着,他们同样值得全体管理人员学习,在舆论上,我们应该大力宣传,不能羞羞答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宣传工作到位了,学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总的来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长期工作,我们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切实做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工作。
以上就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
201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