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时间:2019-05-14 00: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第一篇: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挑战。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事调整与变革。其次,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入,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武器的垄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二、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海问题,对中国的领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制中国的“C”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歧。(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第二篇:当前国际形势

2017年当前国际时事政治形势分析

苏格兰“离心似箭”:下周做出决定 两年内独立公投

苏格兰首席大臣Sturgeon称,举行独立公投的条件已获满足,将于下周寻求法律授权,也就是说苏格兰议会下周决定是否举行第二轮公投。

她称,一旦英国退欧条款明确,就应当举行苏格兰独立公投。新一轮公投必须在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之间举行。

苏格兰首席大臣Sturgeon是当地时间周一作出上述表述的。

Sturgeon还称,传达苏格兰愿意在英国退欧后留在欧盟的意愿非常重要。她指出,“苏格兰看到权力有向伦敦集中的倾向。不仅是苏格兰与欧盟的关系,苏格兰作为国家本身的未来也处于危机关头。”

她还称,联合王国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妥协,苏格兰的要求遭到了断然拒绝。苏格兰的未来将由苏格兰决定,将采取行动让苏格兰人民决定是否独立。

Sturgeon还表示,新一轮独立公投的日期将由苏格兰议会在今年下旬或明年年初决定。苏格兰应当继续对欧盟单一市场及英国开展贸易。如果联合王国拒绝承认公投,将遭到苏格兰的“激烈反应”。将适时公布苏格兰独立后的货币。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苏格兰曾于2014年举行过第一次独立公投,当时,超过55%的选票支持留在英国。不过,当时英国离开欧盟还是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当前的时局已明显不同了。Ipsos MORI上周四发布的民调报告显示,有50%的被调查者支持独立,这是退欧公投后的相关民调中支持独立者首次与反对者比肩,也是9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首相发言人随后回应称,英国政府寻求在退欧后与欧盟达成一种联合王国全体都能接受的新关系。二次独立公投将造成分裂,并在当前这个最不合适的时机导致重大经济不确定性。证据表明苏格兰民众大多数都不希望二次独立公投。苏格兰政府应专注于为民众提供良好的政府管治与公共服务。

尽管苏格兰政府提出第二次公投,欧洲政治不确定再次增加,但市场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一不确定性。今日英国富时100指数和英镑日内都录得涨幅。

FBI要求美国司法部公开驳斥特朗普的监听指控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FBI)要求美国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公开驳斥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关于奥巴马(Barack Obama)对其进行监听的指控。

特朗普没有引述证据就在上周六早间的推文中做出了不同寻常的指控,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监听了其位于特朗普大厦的电话通话。特朗普竞选期间在特朗普大厦居住和工作。

奥巴马没有命令开展电话监听的法定权力。奥巴马的发言人称,上述指控是错误的。

知情人士称,FBI在上述推文发布后没有就此公开置评,但要求处于幕后的司法部官员澄清不存在此类监听。FBI是可能实施此类监听的部门。司法部还没有发布任何此类声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最先报道了FBI上述举动。

白宫2017年3月5日称,将要求国会就2016年大选前可能存在的带有政治动机的调查行为进行调查,以此作为针对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所做全面调查的一部分,但白宫没有给出为这些非法活动指控提供支持的进一步细节。

法国前总理朱佩否认参选 选情扑朔迷离

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2017年3月6日说,他不会顶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参选,“太迟了”。

最近数日,有关朱佩竞选的期待日益高涨,而朱佩在支持率民调中也跃升至第一位。他的最新表态浇灭不少人的希望,令法国选情更加扑朔迷离。

【意外表态】

2016年11月,前总理菲永击败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朱佩等竞选人,赢得共和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然而,受“空饷门”影响,菲永的民意支持率下滑,要求他退选的呼声不断高涨,而朱佩成为最可能的顶替人选。

根据本月3日一项民调,如果朱佩顶替菲永参选,将可获26.5%的支持率,略胜于独立候选人、前经济部长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25%;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获24%,位居第三。

知情人士称,过去一周来,朱佩确实考虑过是否再度参选。然而,朱佩6日发表声明称:“我最后一次确认,我不会成为总统候选人。”

朱佩在声明中抨击菲永、勒庞等人,形容法国政坛“病了”、“深陷信任危机”。但在谈及他本人是否参选时,朱佩说,“太迟了”。

“法国民众想要彻底更新本国政治。显然,我不(足以)代表这种更新,”朱佩说。

【扑朔迷离】

朱佩在声明中表达对勒庞“反欧洲狂热主义”以及马克龙“政治不成熟”的担忧。在朱佩看来,菲永因“空饷门”受腐败指控、在自辩时抨击法国司法不公,无异于在竞选之路上“走入死胡同”。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总统选举还从未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朱佩说。

在本轮总统选举中,不少对法国政坛现状不满的选民或支持独立候选人马克龙,或支持极右翼的勒庞。一些民调显示,尽管朱佩的民意支持率高于菲永,但是菲永的部分支持者认为,朱佩在移民政策以及一些社会事务上“立场太温和”。

据国民阵线副主席弗洛里安·菲利波6日预测,随着菲永深陷腐败丑闻以及朱佩放弃重返选战,不少菲永的支持者将转而支持勒庞。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在6日发布的一则访谈中提及勒庞当选总统的可能性,表示他将全力阻止这种状况发生。

萨科齐6日呼吁菲永与朱佩举行对话,共同商议渡过难关之道。但分析人士认为,鉴于朱佩已表明不会竞选,很难期待类似对话能取得成果。

根据近期民调,主要总统候选人均无法在4月23日第一轮投票中获得多数选票;一旦进入5月7日第二轮投票,无论是马克龙、菲永还是朱佩,预计都将击败勒庞。但不少分析人士提醒,鉴于美国大选以及英国脱欧公投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对法国选情不宜过早断言。

2017年当前国际政治热点

1)菲律宾新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6月30日在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

2)为期一天的北美领导人首脑会议在渥太华闭幕。出席会议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墨西哥总统涅托决定建立“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并通过了“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3)6月30日,国际移民组织举行特别理事会,通过决议批准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加入申请,中国正式成为使该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4)据阿联酋国家通讯社7月3日报道,阿联酋两大银行阿布扎比国民银行和第一海湾银行同意合并,合并后的新银行总资产将达6420亿迪拉姆(约合1750亿美元),将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资产量最大的银行。

5)《日本经济新闻》7月4日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洗衣机、冰箱等8项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6)国际能源署最近预计印度2017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在2040年前,印度将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7)经过长达7年的调查,英国官方组建的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7月6日公布调查报告。这份长达260万字的调查报告认为,英国作出伊拉克战争的决策是基于“有瑕疵”的情报和评估,在发动战争之前,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和平手段并未穷尽,军事行动并非当时万不得已的手段。报告指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定不正当,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伊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为期两天的北约峰会当地时间7月9日在波兰首都华沙落幕。在这次号称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就北约在中东欧成员国内的军力部署、与伙伴国的安全合作、与欧盟的合作等主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以进一步加强北约集体防御和威慑能力为名,进一步强化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成为本次北约华沙峰会的最鲜明特点。

9)2016法国欧洲杯决赛,葡萄牙加时1-0击败东道主法国,首次获得欧洲杯冠军!

10)7月1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主持召开任内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并将于13日正式辞去英国首相职务。英国现任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将接替卡梅伦成为英国下任首相,她将在13日晚之前就任,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11)第二届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高层论坛7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与会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介绍了各自的发展优势与合作经验。

12)7月13日下午,韩国国防部公布了美韩部署“萨德”系统选址结果,该系统将落户韩国中部以南的庆尚北道星州郡星山里地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召开例行记者发布会作出回应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13)发生在7月15日凌晨的法国尼斯卡车冲撞人群事件,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当局认为这是一次明显的恐怖袭击。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宣布15日整个巴黎将降半旗哀悼。

14)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7月16日说,军方政变已被镇压,土局势目前“基本上得到控制”,首都安卡拉上空已宣布设立“禁飞区”。

15)非洲联盟第二十七届首脑会议7月17日至18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来自非盟50多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共同讨论非洲一体化和地区安全等问题。

2017年最新国际政治热点

1)外交部长王毅4月30日在北京与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谈。王毅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政治上应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中日四个重要文件,真诚正视和反省历史,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对华认知上切实把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以积极和健康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经济交往上切实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开展平等互利的务实合作。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放弃对抗心态,与中方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2)日本央行近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将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并决定不再追加货币宽松政策。由于日元升值和消费低迷导致物价上涨势头放缓,日本央行将2%的物价上涨目标达成时期推迟约半年,至“2017年内”。这是2013年4月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日本央行第四次将物价上涨目标延期。

3)美国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5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日本不应因为1945年遭受原子弹轰炸而得到道歉。

4)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5月3日正式签署选举法令,重新召集全国大选。这是西班牙历史上首次使用宪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即在首相提名候选人组阁失败后的两个月内,若各党派间没能达成协议,则由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5)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了2017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国内地5所高校榜上有名,跻身百强,这5所中国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

6)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6日在平壤4·25文化会馆开幕。这是朝鲜劳动党时隔30余年再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公布首个联合融资项目——一条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连接旁遮普省绍尔果德与哈内瓦尔的64公里长高速公路项目。亚投行选定首个项目意义重大,对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大促进和引领作用,亚投行发展回应了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心声,展示了共助世界发展梦想的情怀。

8)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电金正恩,祝贺他在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委员长。

9)在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之际,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将于5月12日在卡塔尔举行。这是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中东进行历史性访问后举行的中阿首次高级别集体对话,对落实习主席访问成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阿集体合作有重要意义。

10)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网站消息,该组织成员于5月11日举行的管理委员会上同意邀请拉脱维亚成为经合组织成员,这将使经合组织成员扩充至35个。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南非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非洲第三位,埃及超过南非成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IMF预计南非2017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6%,低于南非政府预测的0.9%的增速。

12)5月12日早晨6时,巴西参议院全体会议以55票赞成、22票反对,通过了对总统罗塞夫的弹劾报告。这意味着弹劾案被正式受理,并进入调查取证阶段。按照巴西法律,罗塞夫将被停职最多180天,副总统特梅尔将接任巴西临时总统。如果最终参议院以2/3多数通过弹劾决议,那么罗塞夫将被罢免总统职务,特梅尔将正式就任巴西总统至2018年底。反之,罗塞夫将被恢复总统职务。

13)2013年9月7日,东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成为继巴黎、伦敦、洛杉矶和雅典之后,世界第五个至少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可谓风光无限。然而,时至今日,媒体频频曝光日本通过行贿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丑闻,令舆论大哗。目前,法国检方已开始就东京申奥涉嫌行贿案展开司法调查。

14)北约成员国外长5月19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签署了黑山加入北约的协定。该协定得到北约所有28个成员国的议会批准后,黑山将正式成为北约第二十九个成员国。分析普遍认为,北约此次扩容将加剧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

15)一连两天的第三届俄罗斯-东盟峰会5月20号在索契闭幕并发表索契宣言,提出将研究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东盟之间建立自贸区。在南海问题上,宣言主张尽快通过《南海行为准则》。

第三篇: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高盛 “欺诈门”

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有代表性的是“3”、“4”、“5”三个机制。

“3”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俄印三国合作起步较早,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中俄印三国外长已经形成了定期会晤、轮流举办的机制,2009年10月,三国外长在印度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也不定期举行会晤,商讨三边合作的战略性问题。

“4”是“金砖四国”。“金砖四国”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目前四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四国”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升了四国合作的机制。奥尼尔认为,“金砖四国”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绿芽已经长成水仙花”。

“5”是指“展望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展望五国”则是在西方八国集团召开期间形成的南北对话会,也就是G8+5。由于西方八国形成一个集团,而五国是被邀请参加,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后来五个国家加强了彼此战略协调,在出席八国集团期间

二是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关系频繁互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1 抢抓战略制高点。

先看美国。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所谓“巧实力”,就是把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最佳效果。

第二,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第三,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第四,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

总的看,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奥巴马调整战略,主要动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看清了国际格局大变革的趋势,美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都怀有强烈的紧迫感,都在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总体上看,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互动更趋频繁,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 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各种发展理念和模式都在深刻反思调整,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的交锋:(1)美、英新自由主义模式

(2)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3)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4)中国模式

二、中国的安全环境

1.朝核危机与东北亚安全环境

自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核武器试验之后,又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核试验,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磋商,酝酿对朝鲜实施惩罚性制裁。然而朝鲜丝毫不妥协,一方面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另一方面又接连几次发射导弹,摆出一副以硬对硬的架势,从而使朝鲜半岛,甚至是东北亚的安全局势顿时恶化,军事冲突迫在眉睫。

(1)朝鲜核危机问题的由来

朝鲜核危机是指因朝鲜自90年代初恢复核试验项目而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第一次朝核危机:

1950年代末朝鲜在苏联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开始了核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渐建立了一批相关的核研究设施。金日成曾明确提出“敌人拥有的核武器,我们都要拥有”的口号。1985年12月,在苏联的压力下,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检查。美国始终关注朝鲜的核设施进展情况,并多次指控朝鲜寻求发展核武器。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社会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12月在美国的斡旋下,朝韩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2月正式通过朝韩无核化共同宣言。1993年3月朝鲜因抗议美韩军事演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为了解决朝核危机,朝美经过多次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也明确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 2 题的《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设施,美国负责为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在反应堆建成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朝美核框架协议》结束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第二次朝核危机:

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把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视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因此对朝核问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不补偿”的强硬立场,并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朝鲜对此反应强烈。

2002年10月,美助理国务卿凯利在访问朝鲜后认为,朝鲜没有停止发展核计划。美方随即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要求立即对朝鲜进行相关检查。12月22日,朝鲜宣布已开始启封被冻结的核设施,并拆除监测核冻结的摄象机。于是双方关系再度紧张,形成第二次核危机。

2003年1月,朝鲜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经成为美国反对朝鲜的执行机构和政策工具,为此朝鲜再度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同年8月,中国又促成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在经过长达5轮的艰苦谈判后,2005年11月,朝核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最终达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方甚至乐观地表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有望在两年内解决。

第三次朝核危机:

2006年7月5日,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7枚导弹,其中包括“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7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1695号决议,对朝鲜此举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要求朝鲜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其中由于中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美日议案原有的“经济制裁”,甚至“动武”的内容。而朝鲜态度更为强硬,认为发射导弹是“加强自卫国防力量的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与解决朝核问题无关,朝鲜通过对话和协商半岛无核化的决心至今没有改变。同时明确拒绝该决议,并表示将“使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卫的战争遏制力量。”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第三次朝核危机正式爆发。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718号决议,由于中国等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动武的条款,该决议是一项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的决议。目的是促成朝鲜回到六方会谈上来,继续寻求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式与方案。

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发表共同声明:60天内(07/04/14),朝鲜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监督验证。其他五方合作向朝鲜提供总计达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紧急能源援助5万吨重油将于60天内开始。美国在60天内与朝鲜开始双边谈判,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拿掉,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

2007年10月3日,六方会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规定朝鲜在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宁边地区三个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同时,美国应根据朝鲜的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有关各方将向朝方提供经济、能源和人道主义援助。

几个思考的问题:

2008年2月17日,访问朝鲜的美国核专家说,朝鲜正以“蜗牛速度”弃核。朝鲜的宁边核设施共有8000根,到目前仅卸除了1440根。而且也没有完全公布其核计划。

朝鲜的理由:国际社会承诺的100万吨重油援助,目前只收到了20万吨。美国也没有将其支持恐怖主义和经济制裁的黑名单上删除。

问题的根结:谁先采取行动?

2008年6月27日朝鲜炸毁了其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标志着“去功能化”进程的开始。美国也宣布,美国将部分解除对朝鲜的贸易制裁,以及着手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朝美之间的这些良性互动有助于加速解决朝核问题进程。

2008年9月19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以建立针对朝鲜核申报的验证机制为条件,拒绝把朝鲜从其“支 3 恐”名单中除名,朝鲜已开始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工作。

2008年10月11日,朝美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后,美国宣布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除名,朝鲜12日表示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

问题:朝鲜是否真心真心弃核? 朝核问题最新进展

中朝建交60周年,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与金正日委员长“就推进半岛无核化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似乎已走进死胡同的朝核危机又出现了转机。

关键在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

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之后又为了强力回应安理会的声明,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宁边核设施。5月25日进行二次核试验,并以接连发射导弹来回应国际社会的一片反对声。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该决议对限制朝鲜进出口武器、检查进出朝鲜的船只、在公海检查与朝鲜有关的船只及防止外部资金流入朝鲜并被用于研发导弹和核武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在相关问题上予以合作。(2)朝鲜为何要坚持实施核武器

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或者说是原因,主要有:

一是把核武器视为是一种能够改变其国际困境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工具。二是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三是走捷径,缩小与韩国发展和实力上的差距。四是威慑美国,阻遏美国可能的军事进攻。五是作为同大国交易,谋取实际利益的筹码。

(3)朝鲜核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直接受到核武威胁(在中国周边有核国家将增加到4个,并且刺激日本、韩国也以国家安全由研发核武器,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大为不利)

二.唇亡齿寒门户洞开(一旦因朝核危机问题导致美日军事入侵朝鲜,中国将有可能失去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地带,一旦美日对朝军事行动,中国是否介入陷入两难之地。1961年7月,中朝签定《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在朝鲜受到军事进攻需要支援时给予军事援助和直接出动军事力量介入,难道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三.难民涌入包袱沉重(一旦美日对朝动武,约有近300万难民涌入东北,根据《联合国宪章》中的难民条约,要给予吃喝住医疗保障,严重影响东北老工业区的崛起。)

四.南北受敌影响统一(“两岛”之间有联动效应。朝鲜曾是中国的属国。从唐、明、清到现代,中国多次因朝鲜而涉入与日本的战争并影响到台湾的归属。如果“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等外部干预势力利用我陷入朝鲜半岛危机时,在台湾海峡制造事端或公开搞“台独”,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统一大业。)(4)应对朝核问题的基本思考:

1.从战略背景角度看:2020年前是中国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中国解决朝鲜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对有关各方的合理关切予以解决。”

2.从地缘战略看:朝鲜是中美、中日和中韩在东北亚的战略缓冲区。朝鲜半岛的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另外一方面,一个带点“无赖”、“邪头”的朝鲜也是中国应对美、日的一张牌。美国曾说不担心讲道理的中国,就担心不讲道理的朝鲜。例子:美国侦察船只入侵朝鲜领海被朝鲜果断地扣下80人作为人质,在谈判时十分被动。

3.要支持、引导朝鲜走渐进性经济改革之路。

4.坚持在六方会谈框架下处理朝核问题,保持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2.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权益

主要原因:一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南海经济专属区、外大陆架的划界,将 4 中国南海诸岛在内的我国大片海域划入他们各自的疆域。二是一些国家在其所占岛礁设立行政区域,建立机构,任命官员。有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登岛宣示对所占岛屿的主权。三是3月8日美国海军监察船进入我南海海域收集情报,与我方维权船只险些发生冲撞。之后美军“钟云”驱逐舰前来为其护航。四是4.23我举行海军阅兵,并表露将制造“航母”的意图,于是有关国家和舆论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以武力来收复南海诸岛。因此南海主权之争和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国人关注的问题。

(1)南海主权之争问题

(2)现代国际海洋法的颁布是南海问题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3)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效途径

中国不仅是个世界大国,也是有海临洋的海洋大国,海洋不仅是中国的生命线,而且也是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所在,因此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如同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要正确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一是必须对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代国际海洋法,我国的海洋权益可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洋国土区域的权益;第二层次是上述海域之外的公海上的权益,即与其他国家共享的权益。

二是依赖于国际法和国内立法。依据国际海洋法赋予的权利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利用国内立法来切实保护和落实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各项海洋权益。

三是依赖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依赖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四是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近年来,海上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逐渐增强)。

五是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地区或国际性的各类海上合作机制(包括协商解决争端机制、合作开发机制、打击海盗与维护安全机制等等)。

六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固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当前中国将要建造航母的主要原因。但是主张和平发展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不会轻易运用海军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因此这也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最后手段。3.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2009年7月《环球时报》召开了以“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交往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通过研讨和投票,选出被认为是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1)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2)有效地保护我国日益扩展的海外利益和外交目标。(3)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4)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有效提升国家形象。

(5)如何避免中美两个大国陷入结构性战略竞争与冲突。

第四篇: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中国应如何应对

一、当前国际形势:

综合受访专家观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呈现六大主要特征,并处于复杂变化当中。

一是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近年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大调整,从而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

一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美国深受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一超”地位动摇,单边黩武气焰有所收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

不过,专家们同时指出,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危机,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方“抱团取暖”努力维持其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并出现多个力量中心。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发生根本改变需要更长时间。在国际格局的过渡时期,伴随着的将是国际以及各国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一些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一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方主导变为西方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八国集团日渐式微,北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这一点仍在继续发展。

多名专家还指出了全球化同时有放缓的趋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傅梦孜从三个方面为记者做了分析,首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力,奥巴马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起能源革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高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大力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大。当然,区域内、集团内或双边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的多达几百个,也都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愈发形成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在相互关系日益密切的同时,相互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会趋向尖锐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部主任、研究员陈须隆说。

三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导致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

在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内部、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消除。军备竞赛难以控制,采用武力解决争端的风险依然存在。在传统安全问题无法消除的同时,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发酵。

一个重要趋势是安全威胁从传统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扩散,西方新干涉主义危害凸显。西方国家策动颜色革命、搞政权更迭、武力干涉一国内部事务,仍是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与此同时,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问题日益凸显,国际挑战更趋多元化。这给全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治理难度继续增大。

“当前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前所未有,无论是环境、气候变化还是恐怖主义威胁,都使人类未来生存和生活受到威胁,而总体上国际社会应对不力。因此,需要国际上特别是大国在国际合作方式、路径选择、采取手段等方面担负更多责任,展现更大诚意。”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王宝付如是说。

四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与经济生活由现实世界转入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两个世界既迥然不同,又紧密相关;网络空间的军事化、政治化趋势明显,国际博弈加剧。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更加从战略上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纷纷制定本国网络安全战略,同时在国际上争夺网络规则制定权。

五是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并导致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的交锋交流同步上升。文化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发展要求,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本国本民族的文化。

六是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并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着新的经济活动形态、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将给人类生活一系列领域带来新的巨大变化。

合作、发展主流大势未变

受访专家认为,世界形势复杂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的主流大势未变。但在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会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动向。

陈须隆认为,其中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

一是发展日新月异。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全球30多亿人正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并分享现代化成果,有力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新的增长点正在孕育。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但世界大发展的态势没有停滞,也不会逆转。各国普遍将谋发展置于各自内外政策的重要位置,如何实现更好发展日益成为牵动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是变革潮流更为强劲。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得到提升,二十国集团等全球治理机制逐步成型并不断完善。许多国家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推动国际体系调整变革。

三是合作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金融问题、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和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成为各国必然选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尹承德谈到,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走改革开放道路,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的优先任务。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此,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发展。”尹承德说,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谋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和大势。

二、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来看,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了经济动荡和格局不断调整革新的新阶段。并且我们还要看到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但是局部动荡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来应对。

(一)中国必须要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发展趋势和特点,积极做到趋利避以应对国际经济挑战

首先,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准我们国家的身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虽然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政治及经济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很多新兴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还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不能轻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力实力,要看到西方发达国际至少在目前还有很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整个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其次,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中国必须做到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从而积极推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新构建,最终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目的。具体来讲,中国必须要积极参与到需要中国参与和帮助的各种国际救援中,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另外,中国对外来讲还必须要主动参与到众多的国际新规则制定过程中来,对内来讲仍然必须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这样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为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期,同时要尽力化解各方面的矛盾,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顺利度过当前的利益碰撞期

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式来处理本国事务。但是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也使得各国都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利益碰撞期,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新兴大国的及周边国家对我国的防范意识和态度使得我国发展面临一个非常敏感的矛盾期,为此中国必须要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同时努力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比如要积极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矛盾,要积极化解中国崛起同西方遏制之间的矛盾,要积极化解中国发展同新兴大国关系利益调适磨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等等。

(三)中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努力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就决定了其在国际中的实际地位,虽然说我国的科技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前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还是显得有所不足,所以我国必须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提升我国的科技 竞争力水平。为此,首先我国可以成立由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对我国的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决策和监督实施,从而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投入。其次,中国必须要扩大优惠政策来吸引国际著名专家和学者,以便能解决我国当前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后就是中国必须要积极建设和创新科技发展体系,以便能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总之,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及实力,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

基础医学院 A1615 强小腾 20160205535

第五篇:中国能源安全与应对策略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有效利用、长时间延续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大课题。面对来自多个方向、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新挑战,必须着眼于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内外环境的可能变化,以前瞻性战略思维谋划新的应对举措。

(一)构建新时期应对新挑战的能源安全指标体系

我国新时期能源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应对新挑战的战略需要。既要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国际能源环境的可能变化。这一指标体系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能源安全体系。根据国内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该体系应当包括高效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安全稳定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及时灵活的能源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复合多元的世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协同保障体系。核心目标应是,全面提升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力、合理需求调控能力、风险规避与应对能力、国际能源市场影响能力。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外交战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能源安全保障机制;推动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行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的“双控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打造符合现代化、国际化要求的能源发展与能源外交人才队伍。

(二)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纳入破解美国战略围堵总体战略谋划中

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与运输、国内资源开发与国际能源合作、绿色能源发展与能效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应对美国战略围堵的需要,放到破解美国战略围堵的总体战略中去谋划。既要努力推进对美能源合作特别是能源技术合作,又要为维护我平等利用世界能源资源的权利、世界贸易规则赋予的权利展开必要的斗争。在维护我国海洋能源资源权益问题上,尤其应当充分考虑美国因素。我国布局周边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必须考虑到海上运输受制于美国的危险性,加快周边陆上油气运输走廊的建设,增强海上油气运输的政治和军事保障能力。考虑到美国在世界能源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必要大力发展与能源资源国的能源金融关系,推进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防范美国可能制造的能源金融风险。针对美等西方国家散布的“中国能源威胁论”,必须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讲明:中国拥有平等利用世界能源资源的权利;中国能源消耗是种生存消耗、发展消耗,并且正在努力控制其过快增长;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参与世界能源资源开发,是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增量贡献”。此外,还要通过能源外交运筹,发展“紧密朋友圈”,强化新兴大国的能源安全协作,共同抵御霸权国家对新兴国家能源利益的损害。

(三)在推动全球能源治理、构建新型国际能源秩序中有更大作为

着眼于“全球能源安全不可分割”的现实,倡导“全球能源共同安全”理念,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立足于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的特殊国情,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发挥大国引领作用。在各类能源国际组织及不同能源地位的国家之间纵横捭阖,强化我国的国际能源地位。重点在G20框架下推动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同时扩大与欧佩克、国际能源署等国际能源政治中心的合作。强化主要新兴大国的团结,推动建立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为新兴国家争取更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空间。金砖国家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利于新型全球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组及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有必要予以积极推动,下大力打造“能源金砖”。⑥ 应将构建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能源秩序作为营造良好国际能源环境的努力重点。新型国际能源秩序应以“稳定、共赢、合理、和谐”作为基本诉求,其中又应以“稳定、共赢”作为当前最具关键性的着力方向。推动建立有资源国、消费国、过境国共同组成的新型多边能源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国与消费国建立价格协调、利益平衡机制。强化“综合能源安全观”,推动能源领域上中下游全链条各环节、各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制止新干涉主义的肆虐,维护世界主要能源资源产地的稳定。推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加强能源金融监管,减少国际油气市场的波动。抑制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促进国际能源体系的开放性发展。

(四)将能源外交重点更多地转向周边地区

考虑到环里海国家、俄罗斯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扩大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是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也是我国运筹周边外交、打造“睦邻友好带”、“战略稳定

带”和“经济合作带”的需要,为了避免中东海湾局势长时间动荡、非常事态下美国干扰我海上能源运输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冲击,有必要将我国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布局的重点更多地转向中亚国家、俄罗斯及周边其他友好国家,着力打造新时代的“能源丝绸之路”。要大力推动上合组织统一能源空间的建设,构建应对大国能源博弈的战略依托。还可考虑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战略伙伴建立能源风险与金融风险战略协作机制,将对方的资源优势与我国的金融优势相互结合,实现对方因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而引发的财政风险与我国因遭遇强力围堵而导致的油气供给风险之间的相互对冲。通往南亚和经过南亚通往印度洋的南方“能源丝绸之路”,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尽快打通。⑦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对中东海湾国家的石油依赖短时间里难以实质性减少,因而必须在强化周边能源合作的同时,并行不悖地发展与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能源伙伴关系,构建更加广泛的国际能源供给网络。

(五)将经略海洋作为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安全战略新的进取方向

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一大关键。海洋油气开发是进军海洋的重中之重,加强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既可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又可宣示我国的海洋主权,既是能源经济活动,也是国际政治活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后到者、落后者,必须迎头赶上。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海洋疆土疏于管理、海洋资源开发迟慢的被动局面。为了加快海洋油气开发,必须努力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及维护海洋主权和海洋资源的意识,实现国家地缘战略定位由“陆上大国”向“陆海大国”的转变;必须制定符合进军海洋需要的国家海洋战略,推出激励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构建灵活高效的海洋能源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提高主要能源企业的深海油气开发能力,做好防范各种海上油气开发风险的准备。国有大型油气公司率先在争议海域进行油气开发义不容辞,可考虑以主要国有大型油气公司为主,吸纳有实力的地方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参与,共同打造几支海洋能源开发“航母战斗群”,逐步确立我国海洋能源资源开发的世界强国地位。我国海军发展滞后,维护海洋主权、保障海上经济活动的能力严重不足,必须大力加强现代化海军建设,在重点强化近海作战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建成几支兼具近海和远海作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实现由近海海军向深蓝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六)从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争取在绿色发展中走在世界的前列,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重GDP为重GNP和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重化工业比重过大的现状,切实解决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问题。同时应当认识到,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我国以常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可能根本性改变,因而必须在提高能效技术、降低能源强度方面尽快取得突破,从而“倒逼”能源消耗下降,将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一个合理限度内。清洁发展的时代潮流必然引发国际能源规则、体系和制度新的调整,未来国际能源领域的斗争与合作,相当大程度上将围绕新能源的技术标准、贸易规则及其管理制度展开。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方面,应当发挥世界引领作用。为此,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更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在技术创新领域,有必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制造“两弹一星”的精神,争取关键技术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要努力调动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其释放创新潜力创造条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制定低碳生活规范,推动绿色革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展开。

风蚀蘑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黄土地层中反映古气候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古土壤、湖沼相沉积、河流相沉积、黄土的颜色变化、化学元素组分含量和孢粉组合等。

古土壤,它是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表,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成壤作用形成的。因此古土壤的类型、成分结构等特征都带有形成时气候特征留在土壤中的痕迹,这些痕迹直接记录了当时气候冷暖干湿等变化。

湖相沉积,黄土中常常夹有湖相地层,这类地层主要出代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的早期或晚期。这些湖沼相沉积物中碳质成分含量很高,富含生物碳及孢粉,其所含铁元素多为还原状态,氧化程度很低,这些特征表明上述湖沼相堆积是在湿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河流相沉积物,主要为粗砂、砾卵石等,一般属于早更新世中后期及中更新世早期。在晚更新世时,一些盆地和山前地带的黄土中夹有不同厚度的砂卵石层,这些粗岩相沉积物说明当时黄土堆积时,曾经有过较大的丰水期,因而河流发育,水文活动积极,反映了当时湿润的气候条件。

黄土形成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因而有不同的外观颜色。综合黄土高原黄土剖面颜色在垂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大体可以分为4个主要颜色段:第一段,浅红黄色段;第二段,棕黄色段;第三段,灰黄色段;第四段,褐黄色段。黄土颜色自下而上由红黄—棕黄—灰黄—褐黄的变化。

黄土中化学元素组分的迁移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所谓元素的迁移,是指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的转移和再分配,使化学元素重新分散或集中的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迁移的方式、强度和结果都不相同。

元素迁移除。元素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的组合及其结构等内因外,还有外界的物理化学环境,如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环境等外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黄土史时期迁移最重要的外界因素,通过测定黄土层中元素迁移量的大小、形式及其组合关系等,反演其迁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条件,以达到了解古气候环境波动的目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和花粉分别是这两类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当它们在植物的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后,借助风、水或动物等动力的作用飞离植物母体,大部分落在土壤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孢子花粉也就变成了化石。孢粉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用特定的方法把不同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分离提取出来并鉴定其类型及组合,以此恢复古植被类型、群落,生长的古地理景观和古气候条件。[2]

下载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课心得体会--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党课心得体会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党课是提高预备党员思想觉悟,了解实事动态的好方法,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大学第88期预备党员培训。这期党......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

    论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形势对策

    论世界及我国当前的形式及对策 摘要:世界变革及目前国际形势及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的机遇及挑战,以及相关对策。 二战结束以后,建立了以苏美为......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话说就是: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

    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大发展———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体系的深刻调整,各国之间的争相发展,使当前国际形势呈现一个大发展的局面。 可以从下面几个发面来看待这个局面。 首先,从发......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http://www.ngs3.info/forum-26-21.html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正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而学习形势与政策就成为了非常实用和有必要的科目。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新兴大国作用进......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对于当前国际形势,可以用“”来概括。1指“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即“两大公害”: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3指“三种态势”:总体缓和而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