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庄村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精)
杨庄村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市总工会驻杨庄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驻杨庄村工作队于10月8日进驻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成立了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建立了例会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纪律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针对调研工作,我们及时研究拟订了入户调查提纲,村情调查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分四个调查组,深入全村的106户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对杨庄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次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浚县县委、政府和有关领导同志及黎阳镇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杨庄村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现将调研的整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杨庄村的基本情况
杨庄村位于浚县老城西南,东依浮丘山,西跨卫河,-1-南靠南环城,北接城关镇顺河村,属典型的城郊村。该
村总户数106户,总人口689人,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6名村干部,党员人数16人。全村耕地面积65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全村无学校,但农业水利条件较好,有排灌站1个, 95%为水浇地。
(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村室建设情况。全村现有村室3间,但大都破漏需要整修。
2、班子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其中一名支部书记,两名支委。村支部书记李士合,47岁,部队专业军人,初中文化程度。村委会班子成员3人,其中村长、会计、计生专干各1人。村长张金平,52岁,初中文化程度。大学生村官1人。
3、党员队伍情况。目前,全村党员共有14人,年龄都在45岁以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12人,占86%,党员队伍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预备党员0人,入党积
极分子2人。今年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3次。-2-(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企业,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贫困村。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在第一产业中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村里种植经济作物很少。2003年夏、秋两季平均亩产1000公斤,全村粮食生产总产量70万公斤,人均1100公斤。在蔬菜种植方面,种植简单,大多为露天种植,反季节性蔬菜少,大棚种植没有。在养殖方面,有3个养鸡专业户,蛋鸡和肉鸡年出栏3000余只。
2、农民收入情况。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该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以种植蔬菜、花卉、畜牧养殖为辅,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生产作物。二是
养殖业。全村具有一定的养殖业基础,主要是蛋鸡和肉-3-鸡的养殖。目前,该村有3个养鸡专业户,蛋鸡和肉鸡
年出栏3000余只。除此以外,全村农户还养殖一些生猪、羊、鸭等畜牧业。畜牧养殖业占全村农民收入的15%左右。三是外出打工。全村有一定的青壮年农民在农闲时外出到县城打工,有个别人员到外地打工,但从总体上人数较少,没有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只占全村农民收入的5%左右。
3、贫困户及农民负担情况。全村有贫困户6户,主要是因病致贫。从对全村农民负担调查情况来看,都认为较轻,对税费改革满意率较高,尤其是对农业税直补改革的落实比较满意,确实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三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2004年1—9月份,全村无计划外生育现象,计划生育率为100%;全村在校学生85人,入学率为95%;无五保户,军烈属1户;村务公开时间为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的
主要内容有财务、政务、计划生育、宅基地等四项内容。-4-(四社会治安情况
2002年至今,该村无发生刑事、治安案件,信仰耶稣教人数5人,无习练“法轮功”人员。
(五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对全村的调研情况看,村民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项:一是搞好新宅基地规划;二是解决贷款资金,帮助农民搞畜牧养殖和蔬菜种植;三是搞好道路的硬化及桥梁的维护。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村两委干部威信偏低,班子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在村里的四个班子成员中,党支部书记、村长和其他两委成员年龄都在50岁左右,文化程度均为初中、小学。二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打破传统农村靠地吃饭思想观念的束缚。由于村两委班子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制约,导致多年来,村里村民思想观念陈旧,良好的区域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与该村邻近的城关
镇顺河村相比,杨庄村人均耕地1亩,外出做生意的户-5-数仅有10余户,搞家庭小加工的几乎没有;而顺河村
人均耕地不足0.5亩,由于离县城较近全村做生意的人数几乎家家都有,除农忙外,几乎整年在外经商做生意,靠在县城和赶农村集会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用村民话讲,只要开着三轮车去外做一趟生意,几十元上百元钱就到了手上,谁还会在家里老守着土地做文章。而这恰恰和杨庄村形成了极大反差。三是存在家族势力,管理难度大。全村90%为李、张两个大姓,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当中,都为李、张两姓。而且由于多年来受传统的家族势力的影响,村两委班子成员缺乏活力,而村里一些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走不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导致村两委干部多年来威信偏低,班子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农民收入偏低,农村集体经济严重滞后。一是村民收入偏低。从村民整体收入来看,温饱问题虽已解决,但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还相差甚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家庭住房一般都建房较早,新房较少,且由
于地基较低,屋里阴暗潮湿。家里虽有电视机、洗衣机-6-及一些机动生产工具,但总体上家庭摆设陈旧,家里有
电冰箱、摩托车的不足20%,安装有线电视的人数不足15%。尤其是在村支书的家里,几乎看不到一件值钱的家电。二是集体经济严重滞后。全村虽近靠县城,但村里没有一个村办企业,也没有一点集体经济,直接影响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
(三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大多沿袭传统的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粮食作物所占比重大,经济作物少,二、三产业所占比例极地。村里虽然也有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但仅仅为刚刚起步,不成规模、科技含量偏低。一是畜牧养殖规
模较小,不成体系,有待积极引导;二是蔬菜种植简单,大多为露天养殖,反季节性蔬菜少。在调查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一项中, 80%的农户主要收入仍是来自粮食作物,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没有成为全村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村貌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全村几乎看不到一处较好的路段,除两座桥外,村里
道路全为土路,没有一条干净整齐的街道,而且桥梁年-7-久失修,村边的西桥已成危桥,桥栏杆全部损坏,该桥
已发生过两起因无桥栏杆导致村民死亡的事故,再加上卫河污染严重,村里的环境面貌仍然相当落后。对此群众意见较大。
三、下步工作思路
面对杨庄村的现实状况,我们工作组认为,该村虽然问题较多,但优势仍相当明显,只要紧紧抓好村两委的班子建设这个总抓手,以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为着入点,充分发挥和依托紧邻县城的区位优势,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通过大力发展畜牧养殖,花卉种植,蔬菜种植,积极搞好劳务输出,该村的经济就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下步,我们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紧紧抓住加强两委班子建设这个总抓手。
村里经济建设能否有个大发展,农民收入能否得到较快增长,全村能否早日步入小康,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关键。只要村里有一个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有了一个好的领头雁,村里就会有一条好的致富路子, 就会带领全村人员尽早摆脱贫困,早日步入小康。具体-8-
而言: 一是帮助村两委班子搞好组织建设。通过组织村两委班子到与该村经济发展相类似的“三带三强”示范村进行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转变自身观念,选树培养帮扶出一个自身致富能力强的好村支部书记,达到村级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协调,有凝聚力、战斗力,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年龄、文化结构合理,并有两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二是要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员活动日”和“党员联系农户”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培训工作,全年计划培训党员干部6次以上,培训党员人数30人次以上,播放电教片10次以上,培训人数200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帮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重点落实好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两委班子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制度建设,确保“村情民意恳谈会”、“党员活动日”、“大学生村官”等有计划、有活动、有效果。四是切实作好党员发展工作。通过发-9-展一些年青人入党,增强村党支部的活力,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2004年要新发展党员2名,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五是积极协助完成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
(二打破靠地吃饭、固守土地这一传统观念,让更多的闲散劳动力走出土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该村紧邻县城,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便于围绕县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我们认为应该重点搞好四个引导:一是选树典型,引导更多农民弃农经商,到县城做生意;二是引导村民进城打工、劳务输出,让更多的村民走出土地,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三是引导农民搞一些小加工,尤其是围绕浚县古庙会的传统优势,发挥离两
山较近的优势,搞一些小加工;四是引导农民学技术,通过学习,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以增强自己发家致富的本领,2005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以上
(三充分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积极搞好农业结-10-构调整。要尽快转变目前的以粮食生产作物为主的经济结 构模式,逐步形成一个以畜牧养殖业、蔬菜菌种花卉种 植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要加大农业结构调 整力度,为群众提供资金、技术、政策服务,扶持发展 种、养殖专业户 10 户,形成示范带动,使 60%以上的 农户有致富项目。具体而言: 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经过多年的积累,村里已具 有一定的畜牧养殖基础。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 农户曾经搞过一定的畜牧养殖,诸如养猪、养鸡等。目 前,村里已有 2 个养鸡专业户,养鸡规模达 3000 余只。工作组入驻后,积极协助村两委因势利导,新上 1 户养 鸡专业户,目前鸡舍已基本建成,另有几户也有养鸡的 强烈愿望。下步,工作组将利用目前已有的畜牧养殖基 础,积极搞好引导,尽早形成规模养殖。二是加快蔬菜 种植业步伐。该村除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生产作物 外,经过几年的积累,也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蔬菜种植 规模。目前,该村种植蔬菜的总亩数有 100 余亩,占村-11-总种植面积的近1/6。另外,该村也具有一定的菌种种 植基础。工作组入村后,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 新上了一个鸡腿菇温棚,目前菌种已长出,长势良好。下步的工作重点是由目前的简单的、零星的、单一的蔬 菜种植业向专业的、反季节的、带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品种多样的蔬菜规模种植发展; 三是抓好花卉种植规模 的发展。目前,该村搞花卉种植的已有 2 家,但规范较 小。
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对群众开展经常性的讲究科学、破除迷信和社 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 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二是组织开展 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三是开展文明农户的评比 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 地,新增文明农户 20 户。
五、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变目前的村容村 貌,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帮助村里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和整治; 二是帮助-12-村里搞好村室建设,帮助协调解决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三是积极协助村两委搞好村镇规划; 四是帮助解决群众 反映的其他问题,进一步密引党群、干群关系。2004 年 10 月 28 日-13--14-
第二篇: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市人民银行驻xx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2011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
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 “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
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
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
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
。2010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
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
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
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
善,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土地资源较少,种植棉花的收入上不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工作计划及措施
人民银行帮扶工作组进驻xx村以后,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思路,在上一批包村组
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帮扶工作计划。
(一)、区域统筹;人民银行驻xx村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帮扶村筹建肉鸡养殖小区,已有养殖户21入住,建一个综合性的养鸡大棚大约需要资金20万元左右,一般的养殖户建完大棚基本上没有周转资金,资金缺口达450万。为解
决周转资金困难,工作组及时向行党委汇报,行党委极为重视,主管及分管领导多次来帮扶村调研,要求当地金融机构给于帮
扶村以最大限度信贷支持,尽快解决影响养殖户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只要周转资金解决了,效益上去了,就可以影响周边的养殖户借鉴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达到区域帮扶。
(二)、强基固本;工作组进驻xx村后,多次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以及就如何在群众中提高威信,以
及班子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提高村委班子在群众的威信,“六一”期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发放一千余元的书
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儿童节。为迎接建党90周年,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与50多名新、老
党员一起召开茶话会,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畅谈未来。就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自发表了意见,会后给特困老党员
发放2000余元慰问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在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再就是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
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xx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培养一支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
干部队伍,形成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进行公开的原则。
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公开内容,保证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
关系更加和谐,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明显提高,(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
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
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
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
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
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的作用,争取年内对养殖小区的水库清淤、改建工作立项。解决养殖户用水难问题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xx村在各个
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第三篇: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11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1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11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10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11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统计局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统计局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市统计局第十六批下派帮扶工作组,自 2011年4月1日入驻广饶县开发区前初村,随即按照下派工作队的要求开展了“民情百
分百”调查活动,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彻底摸查,尤其在5月6日之后,前初村换届选举完成、新一届村委会产生,工作组迅速与
其建立工作周例会制度,多次组织全体村委会委员工作会议、党支部会议、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对前初村基本情况、民情民意
进行了深入具体的了解掌握,为进一步制定下派帮扶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经济资源及经济发展情况
前初村的基本经济资源主要有1100亩耕地,由于本地土质水质情况较好,开发利用活动也比较合理,所以全部耕地均被划归基
本农田,周边及腹地分布有耕地附属的防护林带和灌溉系统;村庄之内的非住宅土地比例比较小,而且已经几乎全部用于开发
较早的养殖业;从区位角度说,本村处于胜利油田采油三矿和四矿生产生活区近邻,北侧是广饶县纳税大户正和集团,南部是
广饶县经济开发区,第二产业成片覆盖;石(村)大(营)路平行于一干渠紧靠村庄南缘,向西可至博兴,向东直达东青高速
公路。
(二)基础设施情况
前初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较早,全村内外街巷均进行了较高标准的硬化和绿化。但正是由于规划较早,所以一方面存在某些规
划模式不够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设施老化的问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1、除去村庄入口的一条主街之外,村内三纵八横十余条街道普遍偏窄,各街口排水管道多年为各种车辆碾压破损较为严重,路边排污管道垮塌堵塞近1/2,绿化带杂草滋生蔓延,需要彻底处理;
2、本村尚无夜间照明系统,村民反映需要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
3、本村饮用水供应虽然早已经实现自供自给,饮用水源为地下180米处地下水,泵房年久失修,屋顶已经塌陷,供水的罐体为
1983年购置,老化严重,并开始漏水,部分供水管线由于材质不达标且当时埋于地下较浅,受到挤压或风化,导致管道老化,不能承受24小时供水系统的正常压力。
4、农田灌溉取水井由于地下水位逐步下降,最近出现井口周边陪土塌方下陷的情况;
5、本村多年没有垃圾处理手段,村西北角的自然水湾被垃圾填塞,主要街道杂草丛生,存在村民乱放杂物的场所,村容、村
貌脏乱问题污染问题都急需处理。
(三)村民经济收入情况
前初村2010年人均纯收入12000余元,其中,从事第一产业收入3500元,外出务工收入8300元,其他财产性收入200余元,村集
体收入基本没有。该村是典型的村民较富集体较穷的空壳村。
(四)产业结构情况
前初村现有耕地1100亩,全部为基本农田,其中200亩属于村集体所有,于2005年对外承包,承包费为270元/亩,由于当时村
里修路急需资金,村集体和各承包户签订了一承包10年的合同,一次性收足了10年的承包费用,出现了涸泽而渔的现象,导致
集体经济没有了来源。耕地中均匀分布灌溉水井25眼,灌排系统完善,有效灌溉率达到100%,完全可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农
业技术更新较快,有省级高科技示范田200亩,全部农田均为亩产超过1吨的高产田。同时前初村有较为悠久的养殖业传统,村
内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现有养猪、养鸡专业户共30户。本村具有一定地理区位优势,村民中的个体经营大户带头发展物流运
输餐饮等服务业,先后建成3家物流运输公司、1家加油站、12家餐饮业经营店。
(五)村级财务情况
前初村较早建立了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但是村级财务收入一直不高,收入来源主要是以前县级各个部门的帮扶,没有太多财务
运作活动,可以说既无大入也无大出,村里的公益事业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导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老化而无力修缮,出现了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出现倒退现象。
(六)村民基本情况
前初村现有110户,407人,平均年龄42.5岁,传统农业生产和养殖业劳动力占用较少,年轻劳动力大多就近到广饶县开发区内的工业企业务工,另有少数人经商办企业。
(七)村两委及党员情况
前初村现任村委会委员三人,其中党员一人。全村党员一共18名,其中女党员1名,20岁至50岁党员10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
化程度的有10名,致富带头人6名;另有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委会主任范宝周,54周岁,任前创办个人企业一家,经营多年;
为人热情干练,对村集体有高度的责任感。村委会委员兼文书范文孝,50岁,党员,大专文化,在村委会已经历任三届,深得
村民信任。
(八)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前初村民风淳朴,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良好。本村拥有25人的业余文艺宣传队一支,建有图书阅览室一处,内有图书2000余册,老年人健身场所一处,健身器材8套。
二、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基于前初村的各方面基本情况来看,其发展优势与劣势都不是很突出。从产业升级化发展思路来看,本村土地利用几乎已成定
局,一方面基本农田的地位不可动摇,另方面村内住宅规划紧凑,没有土地置换的余地,没有发展第二产业的空间;而本村既
有的养殖业,无论从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来说,还是从经营户自身技术能力、经营意识情况来说,目前仍然不具备进一步整合集约化的条件。目前可见的发展方向局限于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输出,这是前初村目前的基本状况,也恰是本村村民比较富裕
而村集体比较穷的根本原因。
三、对策思路及工作计划
(一)对策思路
鉴于上述调研结果,本工作组认为针对前初村的帮扶工作思路应当以避短为先,力图扬长。同时要着重培养干部。
避短为先,就是务必认清前初村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发展的劣势,不要停留在对周边村庄的羡慕上,避免在可能性极小甚至没
有可能性的方向上浪费精力;力图扬长,就是承袭本村的养殖业传统,深入探索养殖技术和经营策略,从生产效益和经营模式
两个控制层面上将本村养殖业推向更高级的发展轨道,让养殖业从内容上也就是养殖品种上、从形式上也就是资金运作上都实
现多样化,这样才能够使本村的养殖业灵活而稳健地发展壮大。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下派帮扶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小单元,我们开展帮扶工作当然必不可少要给予帮扶村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任何实体都不是仅仅依靠外力帮扶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帮扶还在于对其自主自立能力的培育。
所以,我们的帮扶工作仍然要以培养干部为核心,把上级党组织的关怀以强大的思想力量的形式转达于基层,让科学发展观和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具体说,就是要以我们统计局下派帮扶干部的全心努力之中,在前初村发扬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精神,建设和谐村集体,让致富带头人能够直接带人致富。
(二)帮扶工作计划
1、搞好班子建设。前初村委班子是刚刚选举产生的新班子,只有一人是原村委成员,新一届村主任和一名女性村委委员是从
未有过村委工作经历的人员,村务工作方方面面了解掌握不多,尤其需要尽快适应新岗位。为此,下派帮扶工作组决定首先在村委层面实施帮扶工作,将工作组三名成员与村委成员三名成员进行一对一结对子,一个工作组成员包抓一个村委成员,帮助
其学习党和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的相关政策。
2、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创建五好党支部。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
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村级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3、在村两委的协助下,进一步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实施“帮扶工作亮民心”工
程,对村里路灯进行改造安装。二是实施“帮扶工作润心田”工程。村里自来供水设施已经年久失修,这项投资大约15万左右
。三是进一步抓好生猪合作社建设,完善制度,发挥其带头作用。四是一是重点培育1-2个生态猪养殖示范户,辐射带动本村
养殖户和邻村养殖户进行生态猪、放心猪的生产。五是积极开展区域帮扶。参照德州市统计局的办法,帮助乡镇街道,建立社
区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涵盖社区“基本情况、人口与计生、合作组织、党务与组织、民政与社会救助、集体财产、住房
与出租、人员分类、企业管理”等全方位的指标体系,实现区域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党委政府在发展与
服务方面基层“底子不清、资料不全、信息不新、情况不明”四大难题,为党委领导、政府决策、部门服务、公众参与搭建了
便捷有效地服务平台,从而实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委领导,政府决策,部门管理,公众参与”的施政格局,对加快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加强执政能力,从而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六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建前出村
锣鼓队、秧歌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户的评选,进一步提高全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