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讲话范文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讲话
同志们:
近期,中央和省市先后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对当前政府廉政建设进行了具体安排。今天会议的主题,一是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二是安排部署我区优化、廉政和纠风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三大问题”,切实增强工作危机感
**是河南省中心城区,聚集了全省大多数优质资源,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政府自身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全省的首位度也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省市领导对我们的要求相比,与辖区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相比,与我们自身所担负的重任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存在不足,尤其是干部的作风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部门权力掣肘。在**工作,我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的条条框框太多,总是人为的自己给自己设臵障碍,个别部门手中的权力不运用到极限决不罢休。比如一些本来规划好的工程、项目,这个部门审批、那个部门评审,一拖就是几个月,白白错过了最佳施工 1 期,导致工期耽误、成本增加。这些部门掣肘问题,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变相的,但目标都是部门或个人利益,实质都是部门权力利益化,结果都是增加交易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给腐败提供了土壤。
(二)执行能力不强。与国内先进城区相比,我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并不逊色,甚至比有些城区更先进、更系统。但是在落实层面上,不少部门和单位的干部还仅停留在概念层次,不能深入思考、主动落实,有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找不到抓手,有的甚至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工作有布臵无落实,有交待无回音,尤其是需要与上级部门协调的事情,领导把大的环节都解决了,具体的工作部门却不知道去找谁,把本来很主动的事情搞得很被动。还有一些专项工作,区里专门召开了协调会,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办结时限,下面的单位和部门却拖拖拉拉、行动迟缓。
(三)思想观念滞后。思想观念决定工作思路,而思路又决定出路。我们有相当部分的干部,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只看到成绩看不到不足,只看到优势看不到劣势,只比条件待遇不比工作业绩,思维陈旧、墨守陈规,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主动去研究和解决困难,更谈不上用新举措开创新业绩。
二、坚持做到“四个注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注重制度创新。制度建设要注重完善和创新,既要总结经验,巩固、完善、推广原有好的制度;又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密切关注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大胆进行改革攻坚和制 2 度创新。一是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科学、依法、民主、公开的原则,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区纪委、监察局要积极探索参与各单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新途径。二是完善电子监察体系。目前,我区电子监察系统已经建成,主要作用是对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施政情况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和绩效考评,希望各单位不断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提高办事的实效性。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创新,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深化服务。加大对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经济实体脱钩情况的清查力度,彻底切断相互之间的利益链条。
(二)注重提高效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交易费用、产权划分、制度变迁等理论为基础,以降低交易成本、明晰产权关系、提高资源配臵效率为重点,进一步清理影响**发展的条条框框,理顺机制、搞活体制。一是简化审批手续。要强化行政审批中心职能,对应进入区行政审批大厅办理的项目,6月底前必须全部进入;对正在开展的项目,要尽量简化工作环节,提高流转效率,有条件的要实行公开承诺制,明确办理时间。二是清理审批项目。区财政、审计、投资评审、招标等单位,要认真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掌握目前影响我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快速推进的规定、规章以及机构等,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对于有重大影响或急办的项目,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 3 前提下,简化程序,加快进度。三是注重转变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多采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三)注重营造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决定了资本和人才流动的方向。当前,要把政风行风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作为促进城区经济发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举措来抓,以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确保政府公务人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一是推进高效型机关建设。要加大对机关作风效能的明查暗访力度,重点解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的问题。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纠正,对“吃、拿、卡、要”谋取私利问题和“三乱”行为要严肃查处,以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资源浪费和腐败问题,努力提升执行力和行政效能。二是推进公开型机关建设。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切实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政务、事务作为重点内容,扩大公开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方便群众监督行政权力运行。三是推进廉洁型机关建设。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维护良好的行政和市场经济秩序,严防腐败现象。四是推进满意型机关建设。要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创新政风行风评议的方式方法,把评议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部门和基层窗口单位上,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政风行风问卷调查,注重评议和问卷结果的运用,对政风行风建设滞后和排名靠后的单位,4 要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实行警示训诫。
(四)注重保障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一是抓好为民所办实事的落实。凡承办具体实事的单位,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二是严肃查纠行业不正之风。重点抓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教育乱收费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探索开通网上举报、录音电话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业务,千方百计便民、利民、惠民。对群众反映投诉的问题,必须做到有询必答、有诉必受、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不断提高问题的办结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三、努力提高“三种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做好优化、廉政和纠风工作,不仅需要制度管理,也需要自我约束。借助今天的机会,我也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有本事更要守本分,常思贪欲之害。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做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本事、能干事,又要守本分、很干净,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办的事不办,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的朋友不交。要正确看待名利。“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一定要把职务和权力一心一意地用在为人民服务之上,切不可把职务和权力变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要正确看待责任。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相互对等。5 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权为民所用,就能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好事;反之,权为己所用,权力就会变成祸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地为民尽责,运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名利的工具。
(二)重大节还要慎小节,常怀律己之心。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领导干部来说,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形象、有人格,必须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特别是对年轻干部来说,一定要注意越是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之时,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更好地担负起肩上的责任。
(三)居安尚须思危,常持艰苦奋斗本色。近几年**发展比较快,部分干部认为家大业大,自己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大吃大喝、比排场、讲面子。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的快速发展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理应由辖区群众共享,况且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弱势群体需要帮扶,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时刻保持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总之,希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责任上落实,措施上得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表制”审批再提速
企业办理登记手续只需在窗口填一张表,就可同时完成工商、技术监督、国税、地税等四个部门的各项审批,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年初以来,我市逐步在各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企业设立一表制”,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来看报道:
哈尔滨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浩,近日在哈尔滨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有关事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以往要在工商窗口、组织代码窗口、国地税等窗口填写15张表完成467项填报项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只要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企业基本信息采集表”填写。
哈尔滨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钱浩: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以前填完表格得需要一上午的时间,现在5-10分钟就可以。而且一张表格一目了然,减少了企业往返时间,减少审批时间。
“一表制”就是将各职能部门的表格进行整合,简化成1张表格,实行“一个窗口录入信息,所有窗口信息共享,窗口审批同时进行”,实现“全联集成审批”。“一表制”现适用市、区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工商、税务、哈市组织机构代码办公室及其他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
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程亚男:自启动“一表制”以来,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有效克服了中心内办事窗口各自为战、信息不能相互使用等弊端,办事人员由原来填多张表格简化为填一张表,由跑多个部门转化为审批部门内部运转,大大减少了填表次数与填表时间,方便了群众和企业。
据了解,自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企业设立一表制以来,先后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时间。作为我市最早施行一表制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对“一表制”工作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和监测,并设计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变更事项统一登记表”和信息采集、分配程序,实现了企业变更登记“一表制”。
哈经开区投资中心主任 韩松:建设项目申报一表制,建筑项目审批一图制,一张图表录入信息,完成项目审批。
随着“一表制”在哈经开区、哈高新区和松北行政服务中心的成功应用,“一表制”还将全市9个行政服务中心中推行。“一表制”实施以来,仅松北高新区外地来哈投资企业就增加了70家。1-5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户,同比增长23.08%,合同外资金额1.93亿美元,同比增加46.17%。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法制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法治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2010-06-12 09:57:19来源: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政府法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难破解和驾驭的新课题,那就是如何找准政府法制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实践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政府法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我办调研小组深入到县(市)、区和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及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整理如下:
一、我市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市政府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积极开展制度建设,五年来,共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72件,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政务公开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上述政策措施的规范保障功能。二是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规范统一了县级政府文件制发审批单,增加了法制机构审核栏目,促进了政令协调和法制统一。三坚持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五年来,市政府共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5次,共废止文件248件,及时停止执行了与新法和上级政策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件,确保了政令畅通。
(二)创新行政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实解决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因程序多、收费高、时间慢而造成的审批受阻、工期延误、影响发展等问题,加速工程项目的落地、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两集中、三减少、三到位、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除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外,所有限时办结的时限均将在原基础上缩减三成,审批程序缩减五成,收费减少三成。这是解决行政效率与部门利益博弈的治本之策,必将在我市乃至全省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于遏制和防止行政审批中的权力寻租,实现阳光、高效、便民政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全方位公开,打造“阳光政务”。为了全面摸清各级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情况,我市于2008年初开展了全市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听证会,开通网上局长信箱等形式主动公开重要政府信息,延伸公开领域。为了切实保障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权利,我市在牡丹江政务公开网上开通了依申请公开专栏,并落实专人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网上在线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也可以通过信函、本人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我市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成为外来投资者科学判断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准确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四)加强执法监督,行政执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这个中心,我市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在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五年来,依法
公正及时地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153件,其中受理129件,不予受理24件;维持72件,撤销或终止51件。通过办理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开展案卷评查、集中检查和抽查,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的数千件行政许可及处罚卷宗进行了规范指导,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有力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程度的提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去年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两次:一次是省政府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作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讲座,一次是邀请省政府法制办张播处长就提高政府执行力作了专题讲座,市政府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共同聆听了讲座,反响非常好。二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围绕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的程序、实体以及文书应用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的法律培训,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去年市县政府和各部门共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培训执法人员近万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调研中发现还有很多行政执法部门主观上把执法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执法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重管理轻服务”“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建设应当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我市很多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不依法履行合同约定,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彼此缺乏基本的必要的诚信,经济交往无法正常进行,如此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动摇了外来投资者对来我市投资发展的信心。企业不诚信,直接损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不诚信,不兑现对外来投资者承诺的优惠政策或者在政府直接投资项目中拖欠项目资金和工程款,如此损害的却是政府的权威、形象和一方经济的发展环境。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在我市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公用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市场竞争的管理者,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运作规则。综合执法只在城市管理领域实施,还未完全规范到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也还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没有真正付之于行动。行政执法矛盾还在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域存在,职能交叉、重复执法,加重企业和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负担,或者谁都能管、但谁也不管,出现管理空白,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出了问题企业求告无门。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很高。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但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角色转换,不掌握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在市场经济中不习惯当配角,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直接造成一些“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的发生。
四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政府层级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监督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没有真正制度化、长效化,同时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没有形成监督合力,这些监督整体的监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五是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尤其是罚款数额方面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罚款数额有的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差距,较小的也有数千元的幅度。调研中发现,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很多部门存在着执法随意性较大,处罚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处罚与利益挂钩,人为因素过大,“人情案”较为普遍等问题。对同类违法行为,有的情节较轻,却给予较重的处罚;而情节较重的,却给予较轻的处罚,显失公正,被处罚当事人不认可、不认同、不服气,抵制、抵触情绪较大,甚至暴力抗法。
三、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改变政府对企业的指挥、命令式的管制型管理,应当增强“服务也是管理”的意识,把管制型管理变为服务型管理,自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结合行政服务中心南迁,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软、硬件建设,把中心打造成政府联系社会的桥梁纽带、便民利企的服务平台和展示牡丹江开放文明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系统功能,实现部门与窗口、中心与窗口、窗口与窗口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各类行政许可办件在网上顺畅流转,适时开启网上审批。继续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审批、多头收费、多头处罚问题。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六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不仅是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更重要的是创新审批模式,再造审批流程,涉及部门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因此推进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也就更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来,按照改革要求,对照改革标准,不折不扣执行改革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市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加强对“两集中、三到位、三减少、两提高”改革的监督,作为今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专门力量,从清理核查审批事项,到部门进驻中心后的服务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对取消和停止的收费项目坚决不准再收,清理期间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作自动取消。对应进不进中心的,要责令限期进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实施行政问责。
(三)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市县政府和各部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的实施,加强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有关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全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以此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执法证件换发、日常监督管理,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的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推进执法证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公仆意识和文明执法水平。
(四)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要密切联系人大、政协和纪检监督部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加大重点监督力度。要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好,抓出成效。继续做好《黑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强化对行政许可实施行为的监督。要积极督促行政许可机关进一步落实我市关于实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完善行政许可文书,扎实有效开展行政许可等案卷评查活动,以案卷评查为切入点、突破口,规范执法文书管理,促进行政许可水平的提高。要积极落实重大处罚行为备案的要求,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处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切实抓好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以信誉立市。要把信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搞好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形成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企业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关键,个人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诚信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人遵纪守法,主动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风尚。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逃避债务、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诈、坑蒙拐骗、违法行政等信用缺失行为,努力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切实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六)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市县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合理行政观念,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平等对待管理相对人,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做到公正执法。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从实际出发,遵循合法、合理、公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逐步开展。应当在已经完成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梳理工作基础上,详细归纳本部门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
第四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讲话(20110316)
2011年郑州市优化经济发 展环境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改进服务 提升效能
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连维良
(2011年4月 日)
同志们:
今年是我市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起步之年。我们能否开好局、起好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市的发展环境是否优化。因此,此时召开这次大会意义重大。刚才,胡荃同志的讲话系统总结了去年以来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对今年的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优化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执法机构高度重视并持续不断地推进环境优化。2010年,郑州GDP达到4000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7%,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15.7%提高到2010 的问题甚至领导交办的事项能拖就拖,致使“平件”拖成“急件”,“快件”拖成“慢件”,“易事”拖成“难事”;有的不实事求是,执行政策简单机械,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有的工作中怕承担责任,该管的不管,该配合的不配合,该落实的没有人去落实。有的部门服务指南、承诺事项形同虚设。有的甚至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纠正。如登封市运管所执法人员不佩戴执法证上岗,在当事人没有委托的情况下收取罚款现金,被河南卫视曝光,给我市道路交通管理造成了恶劣影响。
第三,诚信缺失严重。政府部门的诚信缺失,归根到底是一些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缺失,为企业服务思想的缺失。近年来,我市的政府失信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为了吸引企业投资,承诺了优惠政策和服务,但企业投资以后,承诺的优惠政策迟迟不予兑现。企业信用也亟待提高,合同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违约、欺诈、制假售假、坑蒙拐骗、逃废金融债务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办事透明度不高、执法不公、行为失范,群众缺乏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社会公平正义受到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诚信度。
第四,随意、粗暴执法问题严重。违规执法、野蛮执法、知法犯法招致民怨。如二七区嵩山路、淮河路、五里堡三个办事处,在10天内连续发生三起粗暴执法事件。分别是城管人员持刀伤人事件、强行拆除铁皮屋并将人扔进樱桃沟事件、行政执法队员与商贩冲突伤人,引起公愤致使执法车被掀翻的事件,均被媒体曝光。特别是第3起事件,引起百余名群众围观聚集,导致道路
行调查时,为逃避失察之责,该局集体研究伪造执法文书,后被网络媒体曝光。在对文书造假事件进行专项调查时,该局继续编造谎言,隐瞒事实真相。
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表明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希望各单位都要正视问题,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有针对性地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二、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优化工作
今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求我们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我们强调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宜投、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城市,打造区域竞争的环境优势,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以“四个最佳”为目标,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去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就业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旅游环境”建设,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最佳投资环境的意见》、《关于建设最佳就业创业环境的意见》、《关于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意见》、《关于建设最佳旅游环境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今年将下发全市贯彻执行。“四个最佳环境”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以居住者为本、以投资者为本、以就业者为本、以外来旅游者为本,与此相适应,郑州要在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
具两基一抓手、两转两提、注重运作、首问负责、第一时间到现场、两个不允许、联审联批、当日不结上门服务、先路条后手续、立即召开(请办事项)协调会”等关键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以依法诚信为重点,持续改善社会环境。要加强依法行政。劝阻一切违法行为,杜绝一切违法行为,消除一切违法现象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大对涉企收费的清理力度,禁止利用任何形式加重企业负担。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涉企检查备案、“首次不罚、低限罚款”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纪律,做到文明执法,不允许出现任何一起野蛮执法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大查案和问责力度,重点查处损害企业周边环境和项目建设环境等案件,细化环境不优问责领导、问责单位的具体措施。要加强诚信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要从实际出发,慎重承诺,诺必兑现。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判体系和社会公布制度,整合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信息资源,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开展违法转包工程、违法建设、违法经营等专项治理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对社会不稳定因素,一定要见微知著,宁可花大钱排查,不要花大钱处臵;宁可早动干戈不出事,不要大动干戈不顶事;一定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宁可到场没有工作量,不要事大到场处臵来不及;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宁可虚惊一场,不要亡羊补牢;一定要加大投入,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业设立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监测点,定期收集、整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增设双休日服务窗口,实行无缺位工作制。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成立市首席服务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首席服务官的派出、管理、监督检查、综合指导,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对外来投资重点企业,派出首席服务官,代表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快教育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的融资环境建设、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建设。培育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三是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重点项目联席会议。有计划、有重点地听取在建项目的情况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联审联批制度,凡涉及多个部门的外来投资项目的审批事项,都要进入联审联批。实行限时审批办结制、三级审批联动制。
(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力度,着力在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上有新突破。行政效能是反映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和能力、衡量行政机关工作效益和结果的重要标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效率就是效益,行政服务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志。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好 “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执行不力等行政机关效率不高的问题,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郑州市为提高行政效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保证行政权
效率的办法(试行)》,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促进政府机关、职能部门改善行政管理,切实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环境。坚持“上下联动、属地整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继续深入治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盗窃、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认真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恶意阻工”和“四乱”、“四难”、“吃拿卡要”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优化建设环境,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四)提升党政服务水平,着力在创建“四个最佳”环境城市上有新发展。一是通过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奖惩机制,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积极营造让投资者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以达到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城市的目标。二是持续抓好“畅通郑州”工程、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安居住房保障工程、生态水系工程、菜篮子保障工程。要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的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2015年要争取达到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指标体系的所有要求,以达到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三是加强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就业创业机制,通过发展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用“零点思维”激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和发展,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
第五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西峡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1年7月)
近年来,我县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基本目标,以效能监察为主要载体和抓手,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为重点,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年”、“对外开放推动年”、“效能建设年”、“企业服务年” 和“四个带动”等活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努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和保证。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大型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带,在地理、交通、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及信息、资本流向、产业政策等生产力配置比较效益宏观环境上不占优势。因此,要想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组织领导,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的3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 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县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县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对投诉中遇到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协调,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出台了《进一步治理“四乱”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审批跟踪问效考核办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制度》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服务不好、效率不高、执法不公、执法不廉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形成一套“有作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三是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密切政企关系。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企业宣传法规政策,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组织职能部门与企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为政企双方提供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台,特别是24家省、市、县企业环境监测点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对负担情况、职能部门服务情况、综合行政执法环境情况的反映,并对职能部门提出阶段性的要求,促进政企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共谋发展。
2、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收费项目。坚持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确保审批收费项目减到最少、费用减到最低,实现“明明白白交费、清清白白收费”。近年来,每年年初,县优化办牵头会同法制办、编办、财政局、物价局、行政审批中心,对全县各单位各类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清理调整后的涉企收费项目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涉企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凡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停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通过近几年的清理,将全县原有的408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138项,精简66.2%,清理后的138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全县44个部门的67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取消34项,缩减6%。
3、实行审批服务“全程代办制”,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
按照全市一流的建设标准,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带动”示范区,开辟了工商企业、建设项目、房产交易、财税服务、农业及社会服务5个服务区,按照“咨询、代办”两大功能定位,规范程序,健全机制,高效办理。一是严格实行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实行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股室向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到位,对窗口人员审批授权到位。目前,全县138个审批项目全部进驻中心办理或受理。二是认真落实“六公开”、“六件管理” 和“六制办理”制度。严格按照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办法,对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答复件和补办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上报办理、明确答复和集中收费,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的工作机制。各进驻行政审批中心的单位优化审批流程,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审批环节。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实行全程代办,企业和个人在规定时间领取审批手续,实现与审批部门“零接触”。建立重点审批项目“绿色通道”,采取部门联审联批、专人跟踪督办等方式,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
4、实行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最大限度拓宽服务领域。
根据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建立了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度”,双月召开一次工业领导小组会议,对企业问题台账进行挂号、交办、督办、销号。今年以来,金融、电力、土地、财税、公安等15个部门解决了企业流资、项目用地、周边环境等13个问题。针对梳理出的共性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部署,集中力量专题解决。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县财政注资1.5亿元,成立了西峡县财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2010年已融资8亿元;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由县财政累计注资3600万元,可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4亿元;由西排公司为主体组建的源盛公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可发放贷款2亿元;宛药公司正在筹建村镇级银行,今年可望获批。举办银企合作论坛,完善金融信贷奖励政策和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贷款余额超存款余额特殊贡献奖,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二是优化用地环境。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项目落地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们克服山区县集聚区建设山坡多、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产业集聚区规划获南阳市综合展评第一名,被市政府奖励240万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奖励专项资金600万元。今年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完成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和绿化亮化网络;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2500亩;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拆迁户集中安置,对项目用地采取移山填沟的办法进行平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力保证重点项目用地。三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制度。研究出台了星级企业考核新办法,开展“星级企业”、“星级纳税人”评选活动,重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和有功人员,激励企业梯次发展晋级;出台鼓励企业上市和出口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开拓国际市场;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产业集聚区内新上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分档奖励土地征收费用、所得税地方留成返还政策。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土地征收费用实行全额奖励,投产经营前3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为促进西峡香菇出口,带动产业发展,经县政府协调争取,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西峡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畅通了西峡香菇出口的绿色通道。四是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县委、县政府成立环境协调指挥部,公选1名专职公安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由县优化办牵头,公、检、法等部门参与,分别在汉冶钢铁公司、通宇公司、瑞发水电公司成立了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指挥部,重点对阻碍施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根治企业征地难、拆迁难、施工难。今年以来,已处理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17起,打掉6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1人,处理群体事件56起。
5、实行涉企检查收费“立体监督制”,最大限度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涉企检查收费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工作证、收费许可证、河南省行政事业收费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拒交。严格控制达标、评比、办班等行为,开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专项检查,不符 合政策法规收费的坚决取消;有收费幅度的,取消单位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可收可不受的,一律不收。对企业过错的行政处罚,以督促教育企业整改为目的,尽量不进行经济处罚。二是全力拓宽监督渠道。组织相关的5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在西峡电视台对本单位的工作职能、主要职权、服务承诺等进行公示、承诺。选择40家重点企业,作为经营环境监测点。聘请2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全县行风评议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监督公务部门的执法行为。通过发文和电视公告,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纪委书记的办公电话,直接听取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城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和外来客商集中场所设立了“投诉箱”,做到3天开箱、7天答复,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每人发放10个优化经济环境专用信封,请他们每人每年提12条意见和建议,直接邮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经梳理后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监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三是加大投诉案事件的查办力度。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反映问题不清不放过,重要问题不纠正不放过,阻碍发展环境案件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今年以来,已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投诉21件,办结率100%,反馈满意率为95%。四是、实行民主评议排序通报。每年组织2次县直部门行风测评排序,对行风差的 单位实行严格问责,追究一把手及相关人员责任。每年召开一次庆功表模大会,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先进县直部门、乡镇(街道)进行奖励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以“宛药、西保、龙成、通宇四大集团”为龙头、中药制药、炼钢及辅助材料、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群体,成为拉动西峡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26亿元、税利2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利分别达到263亿、21.8亿元。中药制药、钢铁及冶金辅料、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亿、200亿、19.3亿、8亿元。全县有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50强”、6家企业进入“南阳企业50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西泵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全年有7家企业通过国家行业质量体系认证,6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新入园企业31家,新投产企业5家,被省政府授予“全省2010十强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县、南阳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质 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突出表现在:
1、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对于企业,效率就是金钱,对于部门,效率服从程序。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其他服务事项,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计划、制度、习惯、程序等,过程长,运转慢,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需要上级审批协调,加上星期天、节假日等因素,运转的时间就会更长,这种现象随着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投入运行,对各个单位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这种情况会得到有效遏制。
2、“四乱”现象依然存在,违规手段更加隐秘。经过几年的治理,明目张胆的“四乱”现象已很少出现。但少数部门、单位或个人以宣传费、报刊费、中介费、出书、办班、考察等多种名目的赞助费等向企业收取或报销费用。为了应付检查,这些费用大都变通为招待费、车辆设备购置维修费等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很难发现。部分部门和单位借乔迁、挂牌和其他庆典活动,向企业发请柬,收受礼金礼品。
3、周边环境矛盾多,企业基建施工难。突出表现在企业征地拆迁建设方面,部分农民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等提出的条件企业难以接受。基建施工中当地群众以失地为由强揽工程,强装强卸,漫天要价,强买强卖,动辄聚众闹事,阻扰施工,个别人暗中操纵,乘乱取利。部分 企业周边群众因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排放等经常到企业吵闹,提出苛刻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针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采取集中辅导、分组讨论、心得交流、组织考试、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进一步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本着“职权法定、于法有据”的原则,将各单位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工作目标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其所拥有的行政许可权、行政事业性收费权、非行政许可审批权以及其它依法行使的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和单位的服务承诺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开展开门征求意见活动。每年要采取调查问卷、召开见面会、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主动查纠整改。四是开展 10 强素质、树形象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政治业务学习、岗位技能竞赛、绩效考核评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而提升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打造政务品牌。逐步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入行政管理领域,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接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对现行的项目进行清理,逐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保留项目的运行管理,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固化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建设,推广成立行政审批机构整建制进驻中心的模式,真正实现职能部门“一个机构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服务措施,优化、固化操作规程,形成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查纠存在问题,确保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健康有效运行。在各乡镇(街道)推广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代办点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逐年对涉企收费项目按政策法规进行清理调整,调整后的收费项目将在政 11 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新的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两证一票一卡”(即收费许可证、工作证、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有权拒交。凡按政策法规可收可不收的项目,一律不收。凡政策法规规定有收费幅度的项目,取消单位的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各有关涉企收费的单位当年收费总额不得超过上一年的收费总额。各社团组织收费,必须坚持企业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收费。涉企收费要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做到票款分离。在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涉企收费“一费制”。对各行政执法单位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登记和审核汇总,企业应缴费用由“一费制”实施机构集中一次性征收后分别转付相关部门财政专户,执法单位与企业不再发生直接的征缴关系,真正做到只服务、不收费。三是探索实行涉企收费政府“买单制”。根据县财政的保障能力,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罚没等必须由企业上缴的费用外,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核算出相关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应收费和缴费总额,然后由县财政列入预算,一次性支出到专用账户,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拨付给相关单位,企业不再向政府部门交纳相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特殊情况或者来不及备案的,事后必须向优化办报告。涉企 12 检查单位要科学安排,加强与企业沟通,减少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压缩检查过程,尽量减少各类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影响。涉企检查的工作人员要规范行为,依法检查、廉洁自律。做到同城不吃饭、下乡不喝酒,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违法行为。五是严格控制涉企评比、达标、办班等行为。除国家、省、市安排的项目和办班行为外,本县范围内组织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和办班行为要严格控制,必须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企业的品牌升级、资质认证等活动,相关单位要做好服务,严禁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六是规范涉企处罚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省、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建立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权制度,严格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行政职能部门按照政策法规需对企业进行处罚的,要以劝诫、警告等措施为主,能不罚的不罚,能少罚的少罚,重点帮助企业整改,尽量减少动辄把企业推向被告席。七是继续推行涉企问题挂销号制度。每月由县领导主持召集,各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在资金、技改、征地等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由政府责成相关单位在本月内挂号备案,限期落实,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下月进行销号。如不能按期销号,在下月例会上作出说明,延期销号,对承办不力的单位,直至进行责任追究。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监督检查。每年对企业负担情 13 况、部门收费情况和各项涉企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到企业查账、召开座谈会、调阅有关部门涉企收费账目等方法,对涉企收费过程中存在的收费部门权力扩大化、违反定向限额“明白卡”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违规检查、执法不公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二是开展涉企执法行为监督检查。针对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等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对涉企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处罚、上限处罚、超标准处罚、违反法律程序处罚和以罚代法及借处罚名义向企业摊派收费,吃、拿、卡、要、报等行为进行认真查处。三是开展涉企检查行为的监督检查。针对相关部门对企业各种检查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违反涉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未经申请备案擅自到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或以检查为名刁难企业,吃、拿、卡、要、报等增加企业负担行为的,要从严查处,对违反规定,擅自在企业开展评比达标、办班培训,并以上述理由为名向企业违规收取费用的行为进行查处。四是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要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的信息化。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县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现正在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化。五是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开展整治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整治成果,使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县公安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 14 强卸、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阻拦施工、以地称霸等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县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对单位和个人存在有充当干扰和损害企业发展环境的“黑后台”、“保护伞”和幕后操纵现象以及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包庇、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侵害企业的案事件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六是加大对“服务带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体工作检查考评力度。制订考评细则,每年在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年终再进行总体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县委、县政府整体目标考核范围,对工作先进、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