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

时间:2019-05-14 00: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篇: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马列部 2011级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 张月

摘 要: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就业市场仍存在弊端,需要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就劳动就业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关 键 词: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012年的两会刚刚闭幕不久,会上对2011年的就业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予以了总结。同时还指出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第三项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2012年提出的就业目标与上年基本一致,但是完成指标的工作难度要比上年大,因为2012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预期提供新的劳动就业岗位的能力不如上年,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变化,因此除了就业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之外,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新的一年中如何解决好就业问题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深刻认识促进就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通过促进就业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就业问题越发突出,劳动就业体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基本被废除,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建立逐步。这里解释一下“劳动就业体制是指为了使劳动者获取就业岗位和引导劳动者在不同岗位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机制。它的准确含义是指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配置方式。” “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是指国家通过计划调配来实现劳动者就业的一种就业体制,它包括劳动者、计划和国家三个构成要素。”①这种体制下,国家在保证所有劳动者实现就业的目 ① 刘铁明.论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发展趋势.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第39页 标下,包揽全体劳动者就业之后把劳动者有计划地分配到各个经济单位就业。劳动者一旦被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所吸纳,就处于一定的就业岗位,取得相应的报酬,终生没有失业之忧。所以,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用计划手段统一安排所有劳动者就业;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取得相应的收入。“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则是指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劳动力的一种就业体制,包括劳动力市场、雇主、劳动者和政府。”①其中,雇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组织生产购买劳动力;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获得生活资料,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买卖场所,它联系劳动力供求双方。政府的作用是免不了的,特别是最低工资立法、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职能对就业所起作用越来越大。需要指出的是,计划型就业体制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我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弊端,而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是一种以追求就业效率为主旨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因此雇主购买劳动力严格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所以失业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劳动就业体制取得的成就

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主导我国的就业市场,这种体制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它的弊端就逐步暴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失业问题。目前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也逐步发育起来。“截止2007年,我国劳动力的商品化程度已经达到65.7%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也已达到59.4%。”②这表明我国近2/3的劳动力资源已由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配置。

第二,非正规就业迅速扩大。1978年之前,我国非正规部门在吸收新增劳动力方面的比率可忽略不计,1978年之后,在市场导向下我国非正规就业在劳 ①② 同上

冯菊香 徐长玉.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术交流,2009(8)第134页 动就业体制改革中迅速扩大。“据托马斯·G·罗斯基的研究 , 20世纪80年代 ,我国非正规部门对新增劳动力的吸收率为50% ,1995年以后,我国非正规部门吸收劳动力的比例迅速增加,仅1996-1997年度,就达到81%。①”

第三 ,关于劳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完善,这为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994年7月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制建设和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2007年8月3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体制的重要法律,为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四,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的就业促进效应凸显。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就业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总量稳步增长。以2007年为例,我国城乡就业总量为 76990万人 ,比1978年增加了36838万人,年均增长近1270万人。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1980年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是69.9:18.5: 12.6,到2006年的则为40.8:26.8:32.4,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明显上升。三是国有和集体就业企业人员逐渐减少,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比例在1978年仅为0.2% ,而2007年增长到75.7%。四是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20024.3%的较低水平。

(二)我国劳动就业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由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转为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业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所以我国的劳动就业体制仍存在问题:

第一,国有部门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不到位,制约着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我国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固定工和临时工制度,但在许多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保留这一制度。二者的社会地位、享有的劳工权利、工资、奖金以及福利等待遇都不同,从而导致同工不同位、① 同上 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酬等现象的发生。《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某些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不仅不与“临时工” 签订劳动合同,反而辞退了单位的全部“临时工”。这样不仅没有保护“临时工”的合法权益,反而使大批“临时工”走向失业。改革不到位还表现在不少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用人仍采取领导“暗箱操作”的办法,而不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这就导致“拉关系”、“走后门 ”和“以职谋私”、“以钱谋职”等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而且造成就业竞争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制约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第二,非正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非正规就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劳动关系松散,就业极其不稳定。很多非正规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随时可能终止,非正规就业人员常处在就业和失业的边缘。二是劳动条件恶劣,工资待遇过低,劳动保护较差。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条件普遍较差,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较高的职业病发生率。而且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普遍过低,甚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且经常遭遇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此外,超时劳动、无法定休息日、被随意解雇、个人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维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更谈不到其他福利保障。三是缺乏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但却很难得到来自企业、政府或社区的良好的职业培训。四是缺乏国家对非正规就业的规范管理。一方面,国家缺乏相关方面立法,导致对非正规就业的管理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国家缺少对非正规就业统一的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

第三,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不健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能力并不高:一是政府促进就业的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是各级政府迄今仍然没有把充分就业真正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高增长、低就业” 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政府促进就业覆盖的目标人群不具有普遍性。近年来,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主要包括三类城镇人员,即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这三类人员无疑需要政府的特殊“关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特别是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几乎所有劳动者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大学生、中学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民工、妇女、“三无”农民(指丧失土地、没有职业、无正当收入来源的农民)等等,都是当前及今后政府在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时需要关注的对象。三是政府对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0.4%。而经合组织国家大都采取了积极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每年由财政预算拨付给劳动力市场的经费一般都占到GDP的2%以上,有的国家如丹麦甚至占到6.5%。相比之下,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明显严重不足。四是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力度不够。在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在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方面 ,存在体制不顺、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较低、受益面较小,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就业援助的力度不大、效果不好。

二、对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解决就业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就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第一,进一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形成由市场竞争机制起作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就业调节机制。我们要尽快废除国有部门存在的“正式工”和“临时工”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要形成一种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者自主择业。

第二,加快国有部门用人机制改革,杜绝国有部门用人腐败现象的发生。健全国有部门用人机制,要坚持国有部门用人的市场化导向,完善国有部门的用人程序。从国有单位“制定用人计 → 面向劳动力市场招聘→ 笔试→ 面试→ 上会”的用人程序上看基本是合理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猫腻现象。所以必须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国有部门的用人程序。还要实行领导用人问责制。为了切实体现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反对国有部门用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应当对国有部门领导用人实行问责制。

第三,在合理的范围内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鉴于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加之非正规就业具有多反面灵活的优点(用工灵活、工作时间灵活、劳动报酬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门槛低等),应该将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作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长期战略。因此,必须以规范和保护为前提,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一是要尽快出台非正规就业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类型、地位及用人单位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关系,依法规范非正规就业行为。二是要加大劳动行政监察力度,维护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切实维护非正规就业的灵活性。比如,允许非正规就业人员与两个或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允许非正规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或以口头协议方式确定劳动关系,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要建立符合非正规就业特点的灵活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非正规就业人员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四是要为非正规就业机构提供政策性的银行,保护和促进其发展,带动就业。五是要实行就业补贴。包括给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非正规部门发放就业补贴,也可以给部分非正规就业人员提供低于失业救济的就业补贴。

第四,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保障机制,加大政府促进就业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提高政府对促进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和谐之本。没有充分就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和执政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和政府在弥补劳动力市场缺陷中的重要作用,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二是要扩大政府促进就业覆盖的目标人群。从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逐步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失业人员、学生、农民工、妇女和“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扩大到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和农村劳动者,使政府促进就业的阳光普照全体劳动者。三是要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机制,扩大政府对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国家要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政府促进就业不经要履行好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还要把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扩大就业;通过市场监管,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通过制定法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三、实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和谐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内存在的隐性失业也逐步变为显性失业,加之外来移民的竞争,就业问题越发严峻。因此必须改革劳动就业体制,以促进就业。

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目的和手段。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带动就业的实现,只有实现充分的就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生产滞后,市场发育不完全,经济不够活跃,各种经济成分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就业岗位就会缺少,就会出现大量待就业人口滞留,人力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反而被浪费,这样就使得经济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如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发展只能逐渐停滞甚至是倒退。社会的各个反面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提高,就会产生不满情绪,长期以往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是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动力。通过改革可以消除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缺陷,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制,促进充分就业,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就业的前提。一个稳定的社会,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与发展无从谈起。

所以就业的实现对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只有社会的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就业问题才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正确处理劳动就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1] 刘铁明.论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发展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

[2] 冯菊香 徐长玉.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术交流,2009(8)

[3] 杨素青.非正规就业呼唤正规化[J].中国改革,2007,(10).[4] 谢茂拾.关于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发展,2005,(2).[5] 刘铁明.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研究 [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第二篇:20031116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郑新立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城镇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是 民生之本,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 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 革,是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

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妥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不仅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也关系着社会稳定 的大局。为了稳妥地实现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下岗和再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 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 国有企业职工总数已经从最多时的7500万人减少到2002年底的 4400万人,净减少3100万人。这样大规模的减员,这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变动,能 够得以顺利地进行, 充分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和大局意识。同时,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 力下, 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从1998年到2003年6月底,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78 0万人, 其中1850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再就业率达到67%。目前全国 需要重点帮助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约为1300万—1400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中西 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的独立工矿区,集中在军工、煤炭、冶金、森工等行业。就业矛 盾突出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和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老的产业已经消失或 失去了竞争力,而新的产业尚未建立起来。此外,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在尚未实现再就业的 人员中,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有300多万人,失业时间较长的几乎都是大龄人员。他们上有老, 下有小,家庭负担重,由于长期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十分艰难。解决他们的就业问 题,具有更大的紧迫性。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密不可分。今后一个时期,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将面对来自两个方面 的竞争。一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今年城镇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1000万人, 其中包括21 2万高校毕业生, 加上去年结转的下岗失业人员, 今年城镇需安排的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今后几年, 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每年将保持1000

万人的规模, 新毕业的大学生还会有所增加。二是大量农民进城就业。目前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已有8000多万人, 但农村仍有1亿以上富 余劳动力。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今后农民进城就业的人数还将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就 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这三个方面的人流汇合一起, 使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矛 盾非常突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长期任务。

解决就业矛盾的出路在于改革就业体制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必须改革传统的就业体制, 建立起新的鼓励增加就业的 机制。《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这为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劳动就业体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是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它的重要意义, 一是把选择职业和 工作岗位的权力交给劳动者个人,由劳动者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 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是劳动者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 要求。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另—个重要意义, 是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由劳动者根据市场和社 会的需要,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自主兴办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为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在满足市场需要中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 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还能为其他劳动者提供就 业岗位,为发展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市场调节就业, 就是要形成由市场竞争机制起作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就业调节机制。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激励机制, 鼓励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业;同时, 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 者自主择业。在自主择业中, 只有那些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具有更多的被用人单位聘 用的机会,才能获得更优厚的报酬。这会促使人们努力学习,钻研技术,敬业爱岗。市场调节就 业对于创业者来说, 意味着带来更多的机遇。只要善于发现市场需求并努力满足这种需求, 或通 过创新式劳动创造市场需求, 就能成功地实现创业的目标, 创造出较多的就业机会, 获得更多的 经济收益。市场调节就业还要求我们建立公平竞争、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切阻

碍劳动力流 动的樊篱都将被拆除。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流动 困难的状况将逐步改变,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实现劳 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促进就业, 就是要履行好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 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 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 责。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扩大就业;通过市场监管,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通过制定 法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具体说来,一是要大 力开发再就业岗位, 包括由政府兴办一些以安排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公共设 施建设等工程,实行以工代赈;为就业困难人员安排诸如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维护交通、植树 种草、接送儿童、报刊销售、电话传呼、社区服务等工作,满足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挖 掘就业潜力, 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增加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对城镇失业人员资金 投入的重点, 逐步从失业保障转移到促进就业上来。要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手段, 加大对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适当减免税收的办法, 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和吸纳再就业人员, 落实对自谋职业和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贷款。三是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政府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学校、企业、社区和就业服务机构等,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 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四是引导群众转变就 业观念。通过大众媒体和其他多种方式, 在全社会加强择业观念的教育, 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 荣的观念。用人单位招工不能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搞歧视和盲目要求高学历。五是建立再就业工

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切实负起责任,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证到 位。各地应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人员就业 的具体目标,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务求实效。

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

为了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 《决定》强调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从扩大就业的要求 出发,提出了“四个注重”的倾斜性政策。

在产业类型上, 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发展就 业容量大的产业,如轻纺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软件产业等,进一步扩大出口。要发展先进制造 业,包括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电子机械工业等。要通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替代进口,并 力争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 以扩大就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 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 识密集并存,就业容量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 人员的比重仅为28.6%, 与发达国家60%—75%的比例相差甚远, 与一些发展中国家4 0%—50%的比例也有很大差距。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这个明显缺陷, 是造成当前就业 矛盾突出的症结之一。为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尽快扭转其长期滞 后的局面,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

在企业规模上, 注重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中具有重要作 用。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了 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实践证明, 凡是中小企业多而且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就业压力就小;凡是中小企业少而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就比较大。因此,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同 时,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 培训等方面,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他们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 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到2002年,个体工商业已达2377万户,从 业人员4743万人, 注册资金3782亿元;私营企业已达243万户, 从业人员3409万 人,注册资本24756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20%以上, 吸纳就业近1亿人, 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40%以上, 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中发挥 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清除对 其发展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在市场准

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 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平等竞争。

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要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 多种就业形式, 开发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的就业潜力。要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鼓励发 展家政服务业,以灵活的形式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

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 要采取多种形式分流富余人员。由于国有企业已不再设立再就 业服务中心,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将成为今后国有企业分流富余人员的重要形式。这

种政策既能使企业集中有限资源将主业做大做强, 又能使大多数富余人员不用下岗, 只变更劳动 关系就能在由辅业改制的企业中继续就业,寻求新的发展。这样,就将“安置”机制转变为发展 机制。各地政府应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 稳步地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 到这项政策的实施范围中来。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今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深 入分析了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 总结了再就业工作的经验, 提出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 利国利民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并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他提出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 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抓好这件事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解决就业 问题, 不应作为一个被动的安置劳动人口的过程, 而应看作一个主动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提 高人口素质, 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 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把人口多的压力转变为巨大的财富创造力, 使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 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力资 源能力,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基础教育,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 形成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

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投人, 加 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 尽快改变目前高级技工普遍短缺的局面。各类教 育机构应以培养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方向, 把培养专业技能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求是》 2003年第 22期, 11月 16日出版

第三篇:九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九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广东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破除阻碍社会建设的体制机构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像当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样的气魄和胸怀,推进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相关领域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社会管理运行机构,为社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政府社会建设职能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机构入手。这主要是加大向社会简政放权力度,将原来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移到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承担,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第一,加大对社会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制订并公布各级政府转移社会服务于管理事项目录,依法将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微观事物服务与管理、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市场服务等职能转移给具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第二,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政府率先重点在公益服务类、工商经济类、学术联谊类、咨询经纪类、鉴证评估类、公证仲裁类社会组织开展购买社会服务。

第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评估动态评估、管理和制度,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通过质量认证和事后监管等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不再实行审批管理。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第四,加大政府资源向社会建设的投入。这主要是推动政府人力、物力、财力向社会建设领域倾向。

(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构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必须建立与其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我们要通过先行先试和探索创新,加强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制度设计和经验推广。

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第一,深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对市场监管、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机构进行共和设计,加快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第二,深化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各级政府职责关系法定化,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对县镇权利的监督约束,开展市、县(市、区)城区行政管理扁平化和中心镇改革试点。

第三,健全和规范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投诉受理等于一体是各级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实行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相结合。至“十二五”期末,全省实现80%以上行政审批和全部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事项“一站式”集中办事。第四,推进政府透明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监督和投诉机制。

(三)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法定机构是依特定立法设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监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法定机构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要按照职责法定、决策民主、执行高效、监管到位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工作。

第一,推进法定机构改革试点。选择部分省直部门所属机构和城市,率先在专业性、行业性较强的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推广。探索政府决策和执行职能相对分离,构建多元的政策执行主体格局。

第二,建立和完善法定机构监管体制。实行立法规管、行证委任、绩效合同等方式,建立和完善法定机构监管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坚持透明运作,全面公开法定机构的职责、人事、财务、工作流程等信息。

第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优化布局,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将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对公益类事业单位强化其公益属性。逐步取消行政级别,配套开展事业单位人事,经费、收入分配等改革。第四,推动群团组织体制改革,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十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广东社会建设必须提供组织、队伍、财力等多方面保障,这就需要根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管理格局要求,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建立社会建设工作专门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制定科学的社会建设考评体系和考核机制,使社会建设组织健全、体制完善、责任清晰。

(一)建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体制 当今,各地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基本围绕经济建设设置,社会建设缺乏责任明确、统筹有力的专业机构。社会建设必须健全组织机构,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的领导和工作组织体系,统筹协调,落实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组建各级社会建设专职机构。省、市、县(市、区)各级党委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同时作为政府社会建设协调机构。第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组织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坚持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加强对干部社会建设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对社会建设的工作能力。

第三,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完善社会建设政策体系。

第四,加强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营造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社会建设投入力度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力度。广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十二五”期间,广东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财政累计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3%,五年累计投入达2万亿元左右。

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落实《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适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第二,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

第三,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以下证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第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基层及欠发达地区射虎建设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建设。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是治理社会“疾病”的“医师”、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坚持育建并举,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争取“十二五”期末,全省实现每万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标。

我省是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的先行者。目前,深圳、东莞、广州及珠海等市均已出台文件,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有5026人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从业的专职社会工作者超过2300人,成立的民办社工机构近百家。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社会福利、残障康复、劳动就业、司法桥正、社会慈善事业、青少年教育、家庭服务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为社会福利服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广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建立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十二五”期末,珠三角区基本普及专职社会工作制度;其他地区经过试点后,组不铺开。第二,健全社会工作的职能规范。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

第三。,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高校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十二五”期末,建立4个省级社会化工作人才培育基地、50个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

第四,设立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改善社工工作条件,提高社工的薪酬福利和待遇。设立“岭南社工节”,尊重社会工作人才。形成优秀社工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五,拓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重点在城乡社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四)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利用广东开展党建创新工程的锲机,通过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通过社会领域当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确保社区党组织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推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实行党员社区登记亮牌和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第二,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指定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地方性法规,成立区域性“两新”组织当工委,建立以财政拨一点、党费给一点和党员捐一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第三,完善当(团)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党(团)支部建设和流动党(团)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外省籍人口较集中的地区,探索建立以地区籍为纽带的党(团)组织。

第四,推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

第五,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实行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组织组建互动、活动联动、队伍联动。

第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力治理慵懒散和行政不作为现象。坚持用制度管理权管事管人,严厉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以后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五)加强社会领域统一战线工作

广东社会建设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着眼新阶层、开辟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努力将统战工作延伸、拓展到街道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社会领域。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各民族党派、工商联合无党派人士才荟萃、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特殊优势,调动各方面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深入开展民族进步团结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外来少数名族服务和管理。做好宗教信教群众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三,发挥工商联在社会化矛盾调解中的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9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济困活动。

第四,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广泛利用哈内外各种资源参与社会建设。

(六)加强责任考核

广东社会建设的实施,必须建立工作绩效的考核机制,要制定社会建设考核标准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各地各部门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广东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确定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

第二,完善社会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社会建设工作实绩作为各级领带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人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实施改善社会建设重点工程,加强社会管理基础项目建设。

第四,加强督促和考核奖惩,落实社会建设工作责任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绩效评价。

第四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防范和处理“FLG”邪教组织的文件要求,镇综治委结合全镇实际,成立了防范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措施方案,严格落实,积极开展反“FLG”等邪教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结合“综治宣传月”、“法制宣传月”和“平安创建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加大了对反“FLG”等邪教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挂宣传条幅、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宣传“FLG”等邪教的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恶本质,全年共发放各类反“FLG”邪教宣传品7000余份,宣挂宣传条幅15幅。通过这些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邪教的本来面目,自觉抵制邪教,形成全民共同预防“FLG”邪教的良好态势。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确保镇内不发生“FLG”非法事件。为加强对“FLG”邪教组织的防范工作力度,镇防范邪教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镇实际,拟定并下发了《xx镇反“FLG”电视插播工作预案》,每季度组织综治成员单位召开一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工作会议,分析反邪教工作形势,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严格要求xx电视转播站认真落实反“FLG”电视插播工作,镇派出所在各村委会的大力配合下,加大了对“FLG”重点人的监控,全镇上下,形成了对“FLG”邪教的严密防范的高压态势。通过开展“回归”工程,对“FLG”重点人员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这些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并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目前,3名重点人的行为稳定,没有发现异常。通过开展“FLG”反动宣传品清查,共收缴了各类反动宣传品270多件,彻底地清理了电线杆、墙壁等处的固定喷涂反动宣传口号17条。

二、今年以来的社会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情况

一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镇综治战线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稳定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营造了和谐平安的社会氛围。

突出工作重点,严格落实社会治安各方面工作。一是结合“严打”斗争,以各村为单位,加大对镇内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力度,对暂住人口逐一登记造册。二是建立了由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邻里监督和干警包户的四级监控网络,做好治安预防工作,做到未动先知,防患于未然。三是严格落实治安巡防制度,特别是在春、秋农忙季节,各村组织村民治安巡逻队加大了对田间地头的治安巡防,有效地遏制了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的偷盗。四是加大重点场所的治安力度。派出所加大对学校周边及网吧、市场等人群聚集场所的治安整治。五是加强日常的治安管理,派出所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驻村民警经常深入各村,随时维持村内治安。通过上述工作的扎实开展,全镇的治安形势良好。截止目前,全镇共发生治安案件35起、刑事案件24起、火灾13起,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各类案件的发生量与去年相比都有所下降。

三、充分发挥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优势,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综治排查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之中。截止目前,民事纠纷调解32起,完成调解31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7%,由于各类矛盾处理的及时,全镇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四、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一把手”责任制,分管领导具体抓,严格执行《信访工作条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加强重点信访人的监管力度,避免了这些人员在敏感时期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我镇信访的重点人共有3人,其中xx、xx已经完全息访,xx近期表现稳定,已基本息访,镇里将继续对其进行教育,最终达到完全息访。

以上为我镇2014年以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情况,下步将按照县委和县政法委要求,进一步落实好社会维稳工作,确保xx镇的长治久安,为全县稳定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1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公司维护稳定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本着抓早、抓小、化解矛盾、严控集访的指导思想,从维护社区稳定大局出发,着力构建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公司和谐节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信访件基本概况

(略)

(二)领导重视,狠抓基础,扎实做好稳定工作

公司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对公司的稳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首先,确实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先后召开次会议,对公司不同时期的稳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公司主管稳定领导主持召开的各专项工作会议次,对具体维稳工作进行安排落实,确保了公司维护稳定工作摆上位置。

其次,为了及时掌握稳定工作的进展情况,采取召开由主管领导、相关基层领导参加的专题会,专门听取各项稳定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研究对策,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对基层单位的维护稳定工作进行了有效地督导。

第三,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理信访问题,严格落实了领导责任制。规定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基层单位也结合本单位实际,领导班子不定期召开会议传达部署稳定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维稳责任。截至目前为止,公司共有个基层维稳领导小组,专兼职维稳工作人员人。

(三)建规立制,完善维稳台帐,实行规范化管理

为使公司维护稳定工作取得扎实效果,公司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坚持按照公司有关维护稳定工作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日常管理。

一是年初制定出台了“”。即:《公司维护稳定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公司维护稳定工作应急预案》及《公司维护稳定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规则(试行)》等五项工作规则,分别从加强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政策性规定。

二是建立了二、三级维护稳定工作网络。要求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本单位主管稳定领导和维稳联系员,设立基层队级维稳责任人,将维护稳定工作延伸到了基层。

三是严格执行了维护稳定工作程序。做好了信访接待、登记、传递、自办、转办、督办、协办、总结、报表、立卷等各项工作,使公司维护稳定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化。

四是强化了正面宣传教育。针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通过加大对《信访条例》的宣传,印发学习材料,组织答题等活动,为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人行为,切实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加大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维护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化解矛盾,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公司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在节假日期间,以及重大会议期间,对公司存在的大类主要不稳定因素多次开展了排查调处工作(即:),力争做到矛盾和问题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由公司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调查,依法依策依情予以妥善处理,使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到了实处,基本做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基层。截至目前为止,公司先后开展了次排查,召开各类座谈会、协调会等次,处理解决各种信访问题件。

(五)抓重点、难点,紧紧围绕影响公司稳定的信访件开展工作

首先,对重复信访件我们不放松,派专人做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限期进行解决,对不符合政策解决不了的同样做好稳控工作。如问题,我公司仍然派专人做其工作,给他讲政策,讲道理,进行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稳定其情绪。

其次,根据公司反馈的信访件,我公司及时进行疏理,把矛盾比较突出、隐患大、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作为重点,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调解方案,安排专人进行调处。如问题,按照公司指示精神成立了专项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建立了稳定网络机构,对较活跃的重点人员进行了正面接触,开展谈话,指出问题,并对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其的日常重点监控,成立了包保小组和动态观察小组,并把帮教工作落实到了支部,落实到了人头。

第三,对非我公司所能解决的信访件,我们在做好信访人思想工作的同时,移交有关部门进行解决。对提出无理要求的信访案件,除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外,坚决予以拒绝。截至目前为止,我公司没有一起因答复不准确或措施不得力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信访件发生。

总结的`工作,我们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维护稳定,促进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上访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有越级上访现象;

二是排查调处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

三是个别单位和有关人员,对维护稳定工作重视不够,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访工作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2

一、加强维稳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维稳工作顺利开展

维稳长效机制的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社区与“强化基本创新机制,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主体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使社区维稳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认真抓落实,切实保障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二、齐心协力抓维稳,共同努力保平安

社区上下协作齐心协力抓好维稳工作,切实解决维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真正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抓好维稳工作的切入点,一是全力抓好元旦、春节、州庆、五一、国家省、州、市两会、茶博会、火把节、十八大期间的稳定形式确保了各种重大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二是扎实做好企业改制后存在的遗留问题的稳定工作,最大限度的排查化解矛盾,真正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三、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

排查化解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是维稳工作的有效措施,社区一只坚持每月一次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制度,日常发现不稳定问题及时进行坚决,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来信来访制度,争取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积极主动的控制矛盾纠纷的升级扩大现象,矛盾纠纷不推诿,不上交。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1、一年来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多次重大活动期间,节假日,十八大等等期间成功的做好了信访维稳工作。

2、一年来没有发生上昆和赴京上访的群体和个人事件。

3、因为社区组建不久,辖区维稳情况掌握不是很充分,对部分重点人员掌控难度相对较大。

4、因为企业改制遗留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存在部分企业改制职工群体性上访事情时有发生。

5、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在就业压力太大,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增加困难。

五、明年工作打算

1、社区明年的维护是稳定工作将继续按照XX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促稳定,解困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2、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落实,在妥善解决好已有矛盾的基础上,积极防范于未然。

3、配合好上级相关部门做好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尽量减少上访人数和上访次数。

4、以强化维稳长效机制,妥善处理好人们内部矛盾,加快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为XX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3

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金水里社区贯彻落实市、区政法委关于维稳工作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各项综治维稳工作,现将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

社区及时调整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切实可靠的工作计划,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辖区治安维稳工作,及时进行了维稳形势研判,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诱发不稳定的因素产生。落实专人开展维稳工作,为维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稳第一道防线

一是把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工作上来,把解决问题的工作重心,由事后处置迁移到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二是加强了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结合社区实际,加强了以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为主的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对各类影响稳定的苗头因素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

三、深化落实社会矛盾排查工作,加强信息研判和预警能力

(一)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金水里社区积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成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风险评估团,制定了《金水里社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方案》,对社区最低生活保障、三八妇女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等进行了社会风险评估和报备,分别在活动开展前进行了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评估,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了社会不和谐隐患,提交社区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及时排查和化解居民矛盾纠纷

社区深入开展了“突出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集排查化解活动”及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通过对辖区定期进行摸排走访,对居民中存在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截止目前,我社区调处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无重大矛盾纠纷、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确保了辖区稳定。

(三)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严格落实领导接访要求,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接访,在社区公示栏予以公示,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并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敏感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下访活动,主动掌握辖区社情民意,疏导化解不满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四)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以“网格化管理”工作为先导,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维稳情报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落实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及时搜集、研判、上报相关信息,定期召开维稳工作会议,分析治安形势研究对策,不断提高对不稳定因素的研判预警能力。

四、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社区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和服务融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与计划生育工作衔接起来,对辖区居住的流动人口进行了全面登记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册。二是做好治安乱点集中整治工作。对重点整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在辖区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了解,明确土建、武都路市场存在的管理混乱、流动人口多等问题,为集中整治的重点区域,联系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治。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在市综治委和维稳办的指导下,由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我局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维稳工作作为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局干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保了一方平安。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机构健全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根据我市综合治理与维稳工作的要求,作为综治委成员单位,年初,我局与市综治委签订的责任书。按照我局的工作职能,局党组对综治和维稳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成立了以局长杨志杰同志为组长的综治和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副组长两名,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局内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向局领导小组递交了责任书,明确了第一、二责任人及工作职责,并把综治工作和维稳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列入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2、机构健全,经费有保障。按照市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局健全了综合治理办事机构,配备了兼职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对本局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局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召集各股室及第一、二负责人开会,予以通报。通过采取自查自纠,定期部署并检查落实各项工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措施具体,行之有效。

我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是奖罚分明,以制度约束人;二是加强电脑等办公电器设备的管理,我局明确了专人进行管理,并安装了报警设施和监控设备;三是与打印室及临时人员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工作职责,做好行政保密工作;四是局办公室完善了机动车辆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五是对局机关照明、空调线路请电力局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线路正常安全使用;六是局投资0.5万元对办公室门窗进行了更换,每个办公楼均安装了防盗门,加强安全防患。

我局始终把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列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局领导逢会必讲安全。一是在全局干职工会议上强调综治和维稳工作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干职工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二是领导小组组织安全监督检查,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全年无安全事故,为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行政,及时做好群众来访举报工作,维护一方安定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带来了很多的价格违法等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加强了旅游市场价格秩序的整治,规范了价格行为,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年,我局共接待群众来访举报近20次,案件处理、答复率100%。办理人大、政协建议提案2件,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见面率100%。

通过我局干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集中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药品、旅游价格秩序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维护韶山的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我局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涉及发展改革、统计、物价等方面的职能工作,行业法律法规有20余部。提高全体干职工的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是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局通过制定了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具体方案,拟定学习培训计划。提高了我局干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为提升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局没有职工违纪、违法行为,无因单位职工责任引发的群体性闹事,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今后我局继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为韶山的经济发展、政治和社会稳定服务。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上半年,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和市综合治理责任领导小组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各级的肯定,现将上半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和综治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考核。

我局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非常重视。年初,局党组会、局务会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将维护社会稳定和综治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原创: 并就一年的综治工作做了详细安排,成立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国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单位一把手为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局办公室负责综治工作的日常事务,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局与下属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将综治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终考评挂钩。

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法制意识。

结合“四五”普法,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政治学习,并要求全市民政系统要开展学习法律法规的活动,每季度组织干部职工上一堂法制课,重点学习《刑法》和《治安管理条例》等。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在全局形成良好的学法、懂法、用法,团结邻里,和睦共处的氛围。对少数有纠纷苗头的干部,各单位工会和人事部门能够及时出面协调解决,防止激化矛盾。上半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民事纠纷和黄、赌、毒现象,未发生任何上访事件和影响社会政治的事件。

三、积极为民解困,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是妥善做好军休工作。我局努力做好军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反映军休人员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调研,稳定军休人员的情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落实低保制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严格执行《珠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全市困难群众能享受低保待遇,保障基本生活。事实证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落实,能体现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地维护社会性稳定,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烈士陵园、仙峰山墓园和合罗山墓园安全。根据《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我局下属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防火责任制,采取有效林业防火措施,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巡查监督,专人把岗监控,严防发生山火。上半年,我局下属相关责任单位没出现火警,林业维稳工作落实到位。四是执行管理制度,维护民政综合楼安全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维稳定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我局根据局办公楼地处市中心和十字路口实情,严格执行《珠海市民政综合楼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巡查保卫,确保良好的办公秩序和治安秩序。实践证明,严格贯彻执行管理制度,一方面,提高了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综治和维稳意识,内部管理基本做到“四无”目标;另一方面保卫工作得到加强,环境整治明显有效,综治工作实现“三有”,综治环境迅速改观。五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根据市消防部门的要求,局综合楼每层拆除玻璃栏杆,改建防火墙,保持消防系统运作正常有效,确保无消防隐患,无火警误区,有力地维护综合楼的安全和稳定。

四、以检查验收确保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

一是在切实推进维护稳定和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教程中,我局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织加强检查督导工作,督促下属单位全面履行综治职责,力争达到综治目标。根据责任书规定和“四防”要求,市民政局组成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检查小组经深入下属单位开展安全、综治检查,并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责成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其中,市福利院能够根据检查组织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整改,成效突出。二是做好半年综治检查验收工作。检查是综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局结合民政实际情况,采取自查、复查和抽查的方式对民政系统属下单位进行半年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基层单位维稳和综治工作能有效开展,特别是在预防与控制犯罪、配合严打整治方面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可以说,民政系统能按照责任书规定和要求,齐抓共管,有力推进,切实落实责任制,基本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目标。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XX县“平安单位”创建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下,我委认真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巩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内部管理,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一)组织机构健全

我委于今年5月5日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20xxXX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成员单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后,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深化“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及时召开委务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创建“平安单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调整充实了民宗委创建“平安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任姚行鑫担任,副组长由党支部书记库尔班·吐尔逊和副主任吴博华担任,相关人员为成员。创建办设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吴博华兼任,巴吐尔、马文梅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党支部书记库尔班·吐尔逊分管此项工作,责任到人。

(二)创建工作措施落实

我委领导班子把全县综治维稳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对全县民族团结、宗教稳定工作进行调研,并对影响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的隐患进行排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对民族团结、宗教维稳工作,我委积极做好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接待制度、档案综合管理制度等,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三是单位与各室、职工签定责任书共同维护单位平安稳定。

(三)召开全县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会议

经县委、政府批准,4月8日,组织召XX县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会议。乡镇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自治区、自治州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xx年我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了20xx年工作任务。要求与会人员高度重视民族宗教管理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维护稳定,为构建和谐博湖努力工作。

(四)组织实施好双目标管理工作

为使我县民族团结宗教稳定工作有效的开展,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好《自治州20xx年民族宗教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辖区内的民族宗教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排查分析。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认真处理好影响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的各种隐患。使各级党委、政府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维护民族团结稳定

我委在努力探索稳定工作机制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召开的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签订的责任书,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把综治维稳工作与本系统民族宗教团结稳定目标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成员单位职责。

(一)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确保辖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委将做好20xx年全县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和热点问题排查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结合当前开展的“去极端化”活动为契机,在公安局,维稳办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针对今年来存在的矛盾纠纷以及可能诱发的各种不安定隐患,认真进行调研排查工作。

(二)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大排查”工作。

在委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委各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重点排查,财务室的财务安全管理、库房保管管理及各科室医疗安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排查,重点查找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委治安重点存在问题的底数真正摸清、摸全、摸透,并逐一进行了登记造册和备案。牢牢把握‘三个查清弄准”的要求,按照辖区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出租屋及流动人口逐门逐户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并逐一进行了登记造册和备案,通过排查,摸清了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的具体清况,对维护委治安秩序及和谐稳定,促进委德定团结起到了一定得作用。

(三)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县各级党政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一是县委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规定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健全了乡镇统战、宗教工作领导机构,各乡镇都配备了专(兼)职统战、宗教干事。三是落实了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联系宗教场所制度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要求县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一次,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和村干部每月至少两次,敏感时期每周一次,与宗教人士谈话,了解掌握宗教场所情况和宗教人士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县现有3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5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42名村干部与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建立了联系谈话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强化了责任意识。全县自上而下紧密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强化宗教活动的管理,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坚持“一把手”负责制,综治责任状中,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分值占一定的比例,突出宗教方面抓稳定的重要性。由于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逐步实现了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

(四)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机制。

根据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宗教工作的特点,我县对各项宗教事务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职责》、《宗教活动场所翻新、维修制度》、《宗教教职人员职责》、《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宗教人士外出请假制度》、《宗教人士例会学习制度》等14项工作管理制度,并且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把宗教事务的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不断规范民族宗教事务管理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

(五)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管理,落实了各项工作。

为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我县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了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人士的档案,完善了宗教活动场所信息录入系统,掌握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人士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坚持经常性深入每个宗教活动场所检查宗教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思想状况。尤其在春节、“两会”期间、斋月、肉孜节等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每个宗教活动场所都要巡查一次,每周到5-8个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检查,对宗教是否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现象和是否强迫他人信教、封斋、穿着宗教服饰的现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截止目前,我委到全县各宗教活动场所执法检查68场次。三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发现宗教活动场所有不稳定因素,及时就地处理解决;四是坚持宗教人士例会学习制度,加强对宗教人士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宗教人士的政策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五是定期对各乡(镇)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度的落实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和开展宗教事务执法检查;六是开展了制止零散朝觐活动专项治理工作,对穆 斯林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进行了朝觐政策宣传教育,对拟出国零散朝觐人员开展了劝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七是按照自治区申请朝觐报名排队管理办法,对申请朝觐人员进行了严格审查,完成了朝觐人员体检、疫苗注射等行前准备工作,20xx年拟安排8名穆 斯林公民出国朝觐。八是根据平安单位创建标准,结合宗教活动场所实际,制订了《平安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开展了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九是认真开展了宗教人士例会学习和集中培训工作。每月15日组织全县宗教人士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宗教人士的政治觉悟和遵纪守法意识。十是积极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平台,安排专人对基层群众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一年来,我委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目标管理责任,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了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全年无一影响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的事件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一如继往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积极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责,为建设平安博湖和谐社会作出部门应有的贡献。

下载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计划

    xxxxx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计划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以加快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我镇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计划。 一、切实履行责任 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

    维护社会稳定规定-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认真做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的有关要求,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根据《哈尔滨市维护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对照年初签订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本单位2006年度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维护民族团结_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再教育宣传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为在全校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基层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不用强化公共服务。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 现阶段,社会管理的目......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资源配置、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 B 第 2......

    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中共翠屏区牟坪镇委员会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总 结 今年来,我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按照翠维稳发《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意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武安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维稳办主任 郑长江 (2012年8月2日) 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能否正确处理、妥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