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述评台湾问题

时间:2019-05-14 00:3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事述评台湾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事述评台湾问题》。

第一篇:时事述评台湾问题

时事述评

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前处长杨苏棣日前表示,AIT内湖新馆完工后,将有陆战队驻守维安。杨苏棣在华府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论坛致词时指出,即将于今年完工的AIT内湖新馆是美国对台湾友人表达承诺的象征,未来会有陆战队驻守,负责安全维护,并将打造“陆战队之家”。这一消息披露后,立即引起各种揣测。“总统府”及“外交部”虽然都低调回应,不作评论,但身兼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的“立委”罗致政却强调,如果美国有此决定,象征与实质意义都很重大,“这显示出长期稳固、成长中的台美关系,某个角度来讲是台美关系的提升”,部份学者也认为这意味台美关系的“一大步”。

美国自一九四六年即立法通过法案,请海军派遣陆战队进驻外馆;一九四八年该单位成立,命名为陆战队安全卫队,主要任务在驻馆保护美国政府有关国家安全的机敏资料与装备,及美国政府与公民财产,目前大约有一千人。不过,这虽然是美国外馆的标准编制,但陆战队通常只有六到七人,或是十二到十五人,最多二十五人;即使真的到了台湾,估计只有十到十五人,连两个班的兵力都不到,纵使荷枪实弹,又有何值得大惊小怪之处?AIT前处长司徒文就明白指出,目前外界所指的“美军进驻AIT”说法并不正确,有误导嫌疑,会来的只是小型护卫队,并非大规模部队。

其次,这些陆战队进驻,主要是要保护美国政府和人民的资产以及反恐,而非从事军事行动;真正值得重视的,毋宁是川普的外交政策顾问,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波顿所说“美国恢复在台驻军并部署军备”,会不会实现?如果真的付诸行动,那就是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重大危险讯号,大陆一定会将其视为严重的挑衅,绝对不会等闲视之,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的急迫性也会随之提高。

补充:美国在台协会(简称AIT),是美国国务院根据“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 Act)所设置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但其功能相当于正式的“大使级外交机构”,由制定《台湾关系法》的美国国会担任监督的角色。由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正式外交关系,但是为了与台湾当局有交流管道,所以设置AIT进行接触沟通。AIT虽然非正式官方组织,但经美国国会及台湾当局外事部门授权,在台湾的办事处也办理与“领事馆”相同的事务,包括核发美国的签证以及美国公民服务等。AIT的公务车辆则比照一般驻台外交机构领有外交车牌。

观点:就台湾问题上中国与美国建交的3个条件,那就是“断交 废约 撤军”,即:断绝和台湾的一切正式外交关系、废除美国和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一切美国的军事力量。那么现在如果现在美军真的把陆战队派回来不管是一队人也好,哪怕是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士兵,穿着军装站在AIT的门口站岗。那么这个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美国将只有美国正式外交机构驻外使领馆的待遇安在这,这就已经打破了“断交 废约 撤军”这三个要求的其中两个了,那么这样就是证明美国是在放出不会与台湾断交的这样一种信息。这样一来身为一个主权国家,大陆必定会坚定不移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权国家的自卫权,保护我国的领土完整,一但美国真的驻军AIT,那么大陆一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严肃处理。同时,大陆也应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台湾早日回归。

第二篇:时事述评的写法

屠呦呦令人尊敬不仅因为获得诺贝尔奖

1.引述材料、列举时事,表明观点(针对时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得出自己的看法)

2015年,中国抗疟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世界生物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轰动中国,震撼世界,因为她的发明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治病救人,造福人类,世界高度赞赏。但屠呦呦令人尊敬绝不仅仅因为获得诺贝尔奖。

2.论述自己的观点(写为什么这个观点会成立)

①几十年间,在简陋条件下开始,屠呦呦带领攻关团队,一步一步艰难前行,经历多次实验,艰苦探索,不畏艰险。“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的时间,她却依然痴迷于此,未曾停歇”。屠呦呦执着坚守是成功的关键。②屠呦呦算得上是医学界领导人物,名副其实的医学泰斗,但在她的获奖演讲中很少提及自己,特别强调团队力量。她说:“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③她宣传的是祖国中医药博大精深,“青蒿素获得认可,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只要认真发掘,会有更大潜力和良好前景,一位老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之深厚,不言而喻。

3.综述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发出呼吁。

屠呦呦获得的不只是“诺贝尔奖”。她的爱国情怀,科研精神,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她本人优秀品格、人格魅力,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屠呦呦是科学界的楷模,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她赢得了全世界人们尊敬,更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时事述评1——何为大学

时事述评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问大学是什么?基于高校类型和学科定位不同,答案众说纷纭,大学是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或培养的机构,大学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塑造,比如综合性大学;大学是学术精神自由流淌的圣地,大学是民族精神凝聚的教育圣地等等,师范院校主要塑造学生的职业技能,工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从业技能,同时带有人文精神的塑造。与此不同,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主要追求的是一种纯粹技能的训练。综合大学不仅要塑造学生的专业,更在于培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博大胸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这些特色是每个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身立命本”,但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并不在于每所大学所固有的特色,它应该有其作为“共性”的精神或内涵,这种精神或内涵是所有大学生存的根基。从个体的发展而言,大学应当是每个个体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它应承载着挖掘每个学生潜在能力或素养的神圣使命,要想真实挖掘学生的才能就要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这就要求学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主要通过学校特色教育体现出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把此“一致性”称为是学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需要机制的“无缝对接”,然而,这种“无缝对接”在现实社会中很难真正的实现,原因何在?有人说是学校教育机制出现了问题,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这种做法虽然是可取的,但关键性问题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怎样改革?学校培养人才无市场真正的病根是什么?大部分学校都认为是学校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管理这只是一个手段而已,管理手段出了问题还是大学理念出了问题,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它一定内涵着某一社会特定的时代精神和要求,这种精神和要求主要体现在某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上,一般意义上,教务管理者总是把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认为全面的就是科学的,其实不然,在当今人才分化的教育体制下,全面性的教育不应当是大学教育的主旨,它应当是基础教育的主旨,大学教育应当是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创新性人才,只有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学素质教育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专业业务素质的塑造。深究之,专业业务素质一定是建立在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否则专业素质越强,破坏力和杀伤力也就越大,如清华大学朱令陀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因此,大学主题精神:塑造正确的人格形象+过硬的专业素养,可称为“形象阳光和专业阳光”,这样的人才才能使社会、国家更加阳光。

大学要培养阳光的人才这一“产品”,与工厂生产出的“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大学更像一个工厂或企业,有生产者和被生产者,被生产者很显然就是学生,生产者是学校,它基本上分为四大模块: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和组织部,这四大模块构成了大学基本教育主体,最直接的主体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另一个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如各级别的辅导员、教学秘书、系主任和学校学生处的各位指导教师,每个岗位都有自己一套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即大学生产者的多元化和被生产者的单一化,就像现代的家庭管理孩子的模式,四个或六个大人管理或教育一个孩子,基本主旨都是向善的,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样,学校各个主体初衷都是非常好的,从各个环节上对学生加强管理,现在的问题是各个环节是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不是,就会培养出“四不像”的学生,不是一个完整链条的生产环节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更何况,“学生”这一特殊的“产品”,它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对其培养需要一些人性化的方式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其认可自己和社会,所以,大学教育首当其冲的是一种理念上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理念上的教育:一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或思想,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现代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比较自大,总是把自己的感受或情绪普遍化。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应当能够很好驾驭自己的情绪,主动利用自己理智,“不因某人而己悲,不因某人而拒善”。二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主体性是一种创造性和思想性,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活动。一般人对课堂教学的误解,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这是一种表面化和庸俗化的理解方式,真正的主体性虽然以学生活动作为依托,但并不停留在这表面现象,它应当是教师的某一个理论、想法能够带给学生思考,从而更快更好进入学习状态中,以便深入把握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带给他思想性和创造性,这应当是主体性的真实内涵。

总之,与工厂或企业把产品推销出去实现其经济价值不同,大学通过其特殊的产品实现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通过与众不同的产品实现其时代价值和表征民族精神,所以,大学不是工厂或企业,它是一种学术精神、民族情怀和国家的忧患意识,它承载着国家的荣辱、民族的精神和历史的使命。

第四篇:时事报告2012第三期 大事述评

一月要事述评(2012年1月21日-2月21日)

国内

国务院部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

2月1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当前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 等问题仍很突出,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加 大支持力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 小微企业具有吸纳就 业能力强、创业探索能力强.促进自由竞争能力强三个特点。对中国 这样一个人口多、处于结构转换和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期的国家,小 微企业重“千斤”。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2月2日至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应邀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胡锦涛主席会见默克尔时说,中方愿同德方一道,以更宽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审视和把握好两国关系的定位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德战略伙伴关系长期健康深入先前发展。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周弘:欧元区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默克尔需要的是一个适合欧元区恢复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亚洲已是世界经济真正增长力所在,中国是亚洲的龙头。同时,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也应做出相应的战略判断。

加拿大总理哈伯访华

2月7日至11日,加拿大总理哈伯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访华。9日,胡锦涛主席会见哈伯时表示,中加要进一步加强政治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坚定维护两国关系发展大局。要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推动合作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中加在经贸、能源资源等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中加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前景。

国家科学技术大会隆重举行

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向获得2011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和吴良镛两位院士颁奖。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说,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开放、体质创新和科技进步。——香港《大公报》:与其他形式科技奖励相比,国家科技奖代表一种至高的荣誉,只有不断完善评审机制,调整奖励重点、奖励标准,捍卫这项荣誉的权威性和科技创新的导向性,才能将国家科技奖的“正向激励”最大化,将鼓励原始创新、科研应用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第1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

2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1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胡锦涛主席15日会见他们时表示,我们坚定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愿同

欧方加强政治和战略对话,共同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会晤发出中欧携手应对危机、深化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各自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的明确信息,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国务院研究部署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5各方面。

——《经济日报》:要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的关键阶段,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进一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我国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月16日,水利部对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明确了三条红线的管理目标,并提出保障措施。今后,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工业用水将日趋严格。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沈达军:最严格还体现在首次提出要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意味着红线的达标情况将纳入地方干部的考核指标,这种倒逼机制将迫使地方高度重视

水资源问题。

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进行集体学习

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第32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时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关系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社部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莫荣: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的前提是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过去我们把经济增长放在优先位置,现在把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实际上是我们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战略性的决策。

国际

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反对票,决议草案未获通过。这是继2011年10月中俄共同否决后,安理会再次未通过该草案。

——外交部副部长瞿隽:中方对叙利亚危机不断升级深感忧虑,敦促叙利亚有关各方立即开启不附带先决条件的包容性政治对话,共同协商全面政治改革方案和机制。

马尔代夫政局实现快速平稳过渡

2月7日,副总统瓦希德7日下午宣誓,行使总统职权,标志着马尔代夫政局实现快速平稳过渡。

——《新京报》:纳希德上台后,雄心勃勃地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无奈操之过急,加上内阁与议会存在矛盾,多项改革饱受议会阻力,造成该国失业率高企、物价飞涨,政府却继续挥霍,最终让国家付出动荡的代价。

习近平副主席访美

2月13日至17日,习近平副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在美期间,习近平会见奥巴马,出席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并发表演讲,还与美国政经界人士、社会各界广泛接触交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此次习副主席访美,为两国有识之士和两国人民温故知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思考中美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

德国总理伍尔夫辞职

2月17日,德国总统伍尔夫正式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经德国媒体曝光后,德检方认定,伍尔夫在担任下萨克森州长期间,与当地企业家存在相互收受好处的嫌疑。

——德国《图片报》:这不是一个政治家同朋友们一起度假、喝杯橙汁这么简单。问题的实质在于诚实、信誉和法律。媒体不过是质疑了他是否符合从政的条件,是伍尔夫自己葬送了政治前程。

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获批

2月21日,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宣布,欧元区17国财长决定批准总额为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目标是使希腊在2020年前将其债务占国内生成总值的比重从目前160%降至120.5%。

——国家信息中心紧急预测部研究员张茉楠:对于希腊而言,退出欧元区是最坏的结果:对于欧元区来说,希腊也很重要,对解决欧元区其他国家债务问题具有标杆意义。目前希腊人只有一条路可选,就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勒紧裤带,过紧巴巴的日子。

第五篇: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浅 谈 台 湾 问 题

院系:兴湘学院 姓名:刘洋波 学号:2014961218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 台湾 政策 统一 和平发展 【正文】

一、台湾问题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以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状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二、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诸如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等,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这些政策作为,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明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二是以法遏“独”、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四点意见”。三是以民为本、惠利台胞;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充分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千方百计解决台胞关心的问题(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心。四是扩大交流、深化经贸;积极落实两岸党际交流共识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致力于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培植与夯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与经济基础。五是主动灵活、全面推进;“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务实灵活掌握主动,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动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大陆对台政策涉及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兼顾岛内不同的地域、党派、族群、阶层、行业等,全盘规划整体推进。

三、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为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那么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其实无外乎三种情况;

1、和平统一。这也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结局。可以这样设想,未来的几十年,大陆秉持一国两制方针,台海两岸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届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种反统一势力叫板,等于说为统一扫清了障碍。而对台湾来说,回归大陆不仅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更将得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和无数新的发展机遇,犹如当年的香港。那么,两岸统一将是大势所趋,不会再有反动势力阻碍。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中华民族重获完整。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国发展将不可估量,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等多个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2、武力统一。中国人民统一两岸的决心绝不会动摇,如果台湾真的做出大陆所不能容忍的事,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挽回的破裂,大陆将考虑武力收复台湾。一旦两岸开战,美国必将以某种方式介入,并且拉动其他盟国参与。到时,台湾激战不可避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惜代价,解放军必能登陆台湾,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这将造成两岸共同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军事的损失更有人民生命的付出。战后,中国将花费大量时间休整。所以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

3、长期维持现状,不统一不独立最终发展为主权共享。台湾某些独立分子认识到台独的不可实现便转而寻求互不干扰的相处模式。他们名义上不独立,实际上却和独立没多大区别。到时台湾和大陆相当于现在一个联盟同属于中国,但是一位大陆,一位台湾,彼此没有领土关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是美国等幕后黑手极力推动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扭转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

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祖国统一之日也是祖国强盛之时,但这一美好的结局要求中华民族子孙付出智慧和汗水。发展经济、抓紧备战是中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选择,也是和平统一唯一的希望。眼下正需要全民同心协力,以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矢志复国的锐进精神来激励自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我们努力。“台独”不会成功,中国将走向富强。两者相辅相成。

下载时事述评台湾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事述评台湾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问题

    当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啦。。。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

    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题目: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台湾问题时,我们要采取什么态度? 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由来 内战遗留问题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

    台湾问题浅谈

    关于台湾问题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从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中双方主要争执的变化,到台湾问题在“台独”猖獗时期以及现在对中国的影响,再到分析台湾问题的现状,美国对和平解......

    台湾问题

    1931年到1940年间,大约11.4万名德国人移居到美国,其中许多是犹太人和反对纳粹的人士。而在美国国内,战前的几年里,大约有25000人成为支持纳粹的德裔美国人同盟的付费会员。战争......

    台湾问题浅析

    台湾问题浅析 内容摘要: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但这并不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共中 国,台湾是中国不......

    台湾问题

    难圆的“中国梦” -----台湾问题 摘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台湾是中华......

    台湾问题

    关 于 台 湾 回 归 祖 国 的 认 识 演 讲 稿 系部:计算机系班级:通信11—3 姓名:蒋晓燕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认识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是关于台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