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问题
难圆的“中国梦”
-----台湾问题
摘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利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全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所引起的,与外国没有任何关系。台湾问题的由来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等地与日本。1945年8月,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归还台湾与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终结。然而,新中国的诞生并非标志着国民党势力的灭亡。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中华民国政府”从大陆“迁都”到台北。国民党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军政力量,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维持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由此形成了国共两党隔着台湾海峡的武力对峙局面。此后,双方都把两岸的武力对峙看成是内战的延续,都把斗争的目标锁定为统一中国。中国共产党想以“武力解放台湾”,而国民党想以武力“反攻大陆”,双方都想以武力消灭对方,实现中国的统一。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对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单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的政策改变为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从而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构想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根据自己宪法、法律的明文规定,在这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但这些地区的政府是这个国家的地方行政单位或地方性政府,不能行使国家的主权。“一国两制”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后来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并顺利实现了二者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将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在这一过程中,“一国两制”已形成有香港特色和澳门特色的模式,在统一问题上积累了相当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继港澳回归之后,如何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国家统一备受瞩目。当前“一国两制”在台湾还没有实现,中央领导人一再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即这种模式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与不确定性;而港澳模式已经由构想变为现实。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1 第一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在朝鲜战争之后,由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被向后推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转移到了和平谈判上来,并为此付出了长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计划,首先是建立在武力解放基础上的。即使在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之后,始终没有放弃武力解放的方案。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设想,解放台湾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迅速组建海军、空军,掌握制海权、制空权;第二步,尽快解放东南沿海各岛,扫清外围,建立攻台前沿阵地;第三步,发起对台全面作战。正当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公然干涉我国内政派军队进驻台湾和台湾海峡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国民党当局导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对峙局面。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和途径1950年初,毛泽东在准备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和平谈判的一手。谁担任去和蒋介石集团接触的任务呢?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把目光盯在了张治中身上。张治中是国民党大员,陆军二级上将,曾任湖南、新疆两省主席,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与蒋介石交往密切。同时,张治中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很密切,曾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多次谈判。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是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正式对外宣布和第一个公开提出并阐述,是由周恩来完成的。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原则和政策,开始由“和平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
3.2 第二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的形成和难以解决,是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使然;而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也必须从复杂的局面中进行通盘考虑。首先,台湾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美国的干涉,解决台湾问题需要考虑到国际因素。其次,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现实的情况出发,但是,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必须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考虑。正因为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战略角度考虑,要有新的思路。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思考,是从两个方面着眼的:一方面,针对台湾问题上的美国因素,他告诫美国必须站在战略角度来处理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邓小平明确表示“不能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他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要让海内海外、国内国际的各界人士都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由探索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入香港问题的解决,再延伸到解决国际争端。在1984年5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被正式写入国家的法定文件:“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长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而从战略高度提出的“新办法”、“新路子”。自邓小平提出后,它被确认为我国坚定不移的一项国策。”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称,这是一个“最有天才的创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已获得成功实践,从根本上保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邓小平说过: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会比香港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目前在台湾问题上我们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需要我们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坚持贯彻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争取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
3.3 第三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199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时就台湾问题的解决发表重要谈话,他重申:只要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商谈祖国统一,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切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商量。江泽民指出,40年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公认。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他强调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3.4 第四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2005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的联组会,就台湾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5 第五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身段灵活,刚柔并济”,台湾《中国时报》昨日用这8个字形容18日与连战会面时的习近平。在岛内媒体看来,这场会面的重要意义在于习近平发表“今年以来最重要对台政策讲话”,用细腻、易懂的语言方式向台湾展现温情。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大陆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岛内分析家认定这是大陆在向民进党“喊出善意”,后者内部有人积极回应大陆姿态,也有人用谴责连战、马英九“抢做中国代言人”的方式展现他们的不高兴。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轴,重提“九二共识”,对国民党与泛绿均释出善意,温情喊话,要的是争取台湾民心。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4国外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最大障碍。朝鲜战争打断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朝鲜战争后,解放台湾问题再次提上中共议事日程。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企图分裂中国, 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开始以实际行动调整对华政策,正式实施其联华抗苏的战略构想。1969年底到1970年5月, 中国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格局着眼,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加强同美国的接触,进一步侦察和摸索美国的战略动向。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后, 加快了中美建交的步伐。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中共和平解放台湾政策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55 年 4 月, 周恩来利用参加万隆会议的机会, 适时就台湾局势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声明: “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 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
1978 年 11 月 14 日, 邓小平访问缅甸, 在同缅甸总统吴奈温会谈时指出, “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 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 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 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 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
第二篇: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浅 谈 台 湾 问 题
院系:兴湘学院 姓名:刘洋波 学号:2014961218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 台湾 政策 统一 和平发展 【正文】
一、台湾问题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以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状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二、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诸如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等,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这些政策作为,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明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二是以法遏“独”、以法促和;形成以《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四点意见”。三是以民为本、惠利台胞;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充分尊重、信赖、依靠台湾同胞,千方百计解决台胞关心的问题(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心。四是扩大交流、深化经贸;积极落实两岸党际交流共识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致力于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培植与夯实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与经济基础。五是主动灵活、全面推进;“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务实灵活掌握主动,操之在我的部分主动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大陆对台政策涉及两岸关系的方方面面兼顾岛内不同的地域、党派、族群、阶层、行业等,全盘规划整体推进。
三、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为纲领的对台工作法律、政策框架。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那么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其实无外乎三种情况;
1、和平统一。这也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结局。可以这样设想,未来的几十年,大陆秉持一国两制方针,台海两岸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未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军事等实力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届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和任何一种反统一势力叫板,等于说为统一扫清了障碍。而对台湾来说,回归大陆不仅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更将得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和无数新的发展机遇,犹如当年的香港。那么,两岸统一将是大势所趋,不会再有反动势力阻碍。两岸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中华民族重获完整。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国发展将不可估量,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等多个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
2、武力统一。中国人民统一两岸的决心绝不会动摇,如果台湾真的做出大陆所不能容忍的事,两岸关系出现不可挽回的破裂,大陆将考虑武力收复台湾。一旦两岸开战,美国必将以某种方式介入,并且拉动其他盟国参与。到时,台湾激战不可避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不惜代价,解放军必能登陆台湾,收复台湾志在必得,但是,这将造成两岸共同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军事的损失更有人民生命的付出。战后,中国将花费大量时间休整。所以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
3、长期维持现状,不统一不独立最终发展为主权共享。台湾某些独立分子认识到台独的不可实现便转而寻求互不干扰的相处模式。他们名义上不独立,实际上却和独立没多大区别。到时台湾和大陆相当于现在一个联盟同属于中国,但是一位大陆,一位台湾,彼此没有领土关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却是美国等幕后黑手极力推动的。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扭转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
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祖国统一之日也是祖国强盛之时,但这一美好的结局要求中华民族子孙付出智慧和汗水。发展经济、抓紧备战是中国和平统一的最佳选择,也是和平统一唯一的希望。眼下正需要全民同心协力,以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矢志复国的锐进精神来激励自己,“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我们努力。“台独”不会成功,中国将走向富强。两者相辅相成。
第三篇:台湾问题
当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啦。。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祖国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当然时间也不能是无限期的,只要不搞“台独”,不损害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大前提下,商谈祖国统一大计,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战争阴霾,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因此,台湾方面应彻底抛弃“台独”幻想,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事不做,两岸应共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中华科学文明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大家庭的声誉和地位。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现在海峡两岸都已正式加入了WTO,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已逾数百亿美元,尤其是在闽、粤、江、浙等省更为红火。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近年来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大都得到了良好的回报。两岸应在互补往来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经济上多设擂台,政治上多想统一,在军事上少设炮台,本着互惠互利的精神,调整相关政策,尽快解决全面直接“三通”的问题,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两岸人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相扶相济,双赢共进。第四,增加对话,经常沟通。目前两岸之间对话渠道并不十分通畅,时断时续。时至今日,两岸政治上的敌对状态并未改变,其实只要台湾当局确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搞“台独”小动作,增加对话,经常沟通,通过实质性的谈判,就能商讨出各方面都基本能接受的方案,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完成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伟业,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繁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和为贵,和则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途径。和平统一,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祝愿祖国早日统一,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内容 提要]我们应当承认 台湾 问题 的特殊性,以创新思路,充分发掘一国两制的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我们既要维护 中国 的统一和主权的本质,又要体现台湾的完全自治。台湾的回归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回归能提供更多的利益和资源,更大的 发展 空间。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显示了巨大生命力,这充分证明了,在祖国统一进程中,一国两制思想是丰富的 理论 宝库,它集中地体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我们必须发掘一国两制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一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是我国在思想、理论与 法律 诸方面取得突破的成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由宪法规定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殊地位,主权与治权有所分离。2.两制并存。祖国大陆实行 社会 主义制度,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长期并存,和平相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享有宪法和基本法所赋予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其中包括独立的财政权(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自身需要)、货币发行权和外事权,后者包括可以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 经济、文化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对同特别行政区有关的、适当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特别行政区可派遣代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成员或以中央人民政府和上述有关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允许的身份参加,并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发表意见,保持独立关税区地位,还可以自行签发特别行政区护照及其他旅行证件,并实行出入境管制,经授权可与各国或各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议,可根据需要在外国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的经济和贸易机构,中央政府负责国防与外交事务,有权任命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以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及内政预算案须报中央政府备案。
4.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谈判解决港澳的回归问题,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这是以中国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的。
一国两制是创新精神的结晶,是伟大的创举。它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尊重 历史 ,尊重现实,把握 时代 ,追求各方利益的均衡,极大地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首创两种制度可以处于一国的理论,从而丰富了国家理论,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中包含甚至超过了某些复合制的特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际上在对内和对外诸方面被授予由国家主权派生的主权权力,享有终审权、货币发行权和对外事务权,其中包括大为扩展的缔约权与交往权,在国际社会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这不仅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也为推动两岸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
台湾的回归与港澳的回归具有同一性自不待言,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性归因于历史、政治 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诸因素。港澳问题是中国与英国、葡萄牙之间的国际问题,是由殖民统治引起的;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部事务,是由于内战而遗留下来的,却又具有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势力深深地介入其中。在大陆看来,这是“中国的分治”,在台湾看来,这是“分治的中国”。尽管两者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但双方都承认一个不争的事实:“分治”的现状。况且,在台湾海峡两边实施“分治”的都是中国人。
但是,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的分治”的内涵是十分清楚的:在一个中国之下,两岸分治是暂时的现象,最终目标是统一,而“分治的中国”则隐含两岸是对等的实体,含有分离的倾向,如果进一步把它解读为“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即为追求两岸分治的永久化,其最终的目标是分裂。
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谈两岸问题,基本的理念是,存在一个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中国,一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壮丽山河的中国,这是中华之根,是两岸问题的核心,是判别统一还是分裂的根本标准,只有在达成这一共识的基础上,才能以良好的心态结束敌对状态,在良好的气氛中开诚布公地就和平统一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只要有利于和平统一的,什么都能谈,什么都能加以讨论,什么都能妥协。离开一个中国的目标和框架,就失去了互信、互动的基础,就走不到一起来,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了有利于 中国 的和平统一,我们在 台湾 问题 上,应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主权的本质,又要体现台湾的完全自治,把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地结合起来。
我们应当承认台湾问题的特殊性,以创新思路,充分发掘一国两制的资源,尽快推动两岸统一。我们必须意识到,台湾的回归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回归能提供更多的利益和资源,更大的 发展 空间。
双方可以对“一个中国”的国家形式进行探讨。国家形式是国家的外在形态。国家的 历史 形态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它应该随着 时代 与情势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其形式,以便解决国家主体部分与特殊部分的关系,以及权限划分和由此产生的相互关系。既然解决港澳问题已经突破了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吸收了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某些特征并加以扩展,那么,根据台湾的实际状况,可以进一步吸收和扩展复合制国家结构的某些特征,由双方共同创造一种崭新的国家表现形态,台湾应在对内和对外方面被授予更多的主权权力。
在这一框架下,台湾可超越港澳的高度自治模式,享有完全自治和自主组织权,保持原有的实际架构与运行机制,自行选举其领导人,独立行使权力,可以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负责自身的防务,并以两岸商定的适当身份和方式广泛参加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以及在各国设立代表机构开展领事业务等。这就可以确定台湾独特的国际 法律 人格,保证台湾独特的国际法律地位,以及在国际法律关系中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这一点对于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台湾的这种国际法律地位的形成与持续,至少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台湾的 经济 实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第二是国际 社会 对台湾地位的认可与接受;目前 最关键的是第三个条件,即台湾在一个中国框架下被授予的国际交往的权力。
台湾的完全自治权就是完全自主治理的权力,是被授予的一系列主权权力的法律标志,这意味着,台湾在其权限内是完全独立的,其自主性表现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不受干预性、决定效力的终极性、以及施政手段的可选择性。
台湾在完全自治之外,还可根据适当办法选出代表参与国事。总之,两岸通过和平谈判求得中国的统一,双方不再为对抗消耗大量资源,在稳定与安定的情势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谋求发展,台湾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利益和空间,有百利而无一弊。
第四篇: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
题目: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台湾问题时,我们要采取什么态度?
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 “台独”势力上台,力谋分裂中国 蒋氏政权时期,蒋介石誓死宣称“汉贼不两立”,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国号,即是用中华民国还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统一中国的问题。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攀上台湾权力顶峰。在其任期前期,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关系突破种种阻力,曾取得重大发展,一度处于70年代初以来发展最为快速与互动较为良好的时期,不仅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的交流不断突破与发展,而且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体现为“九二共识”的取得和“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
四、对待台湾问题我们应有的态度:
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不仅是我们的立场,也见之于台湾现有的规定和文件。既然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就不存在所谓大陆和台湾谁吞并谁的问题。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只有两岸和平统一了,才可以弥合两岸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隔阂,使两岸同胞增进一家亲情;才可以结束两岸在军事上的对抗,使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和平建设;还可以使两岸经济更好地互补互利,使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发展;也可以使两岸一起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使两岸同胞共享伟大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可以真正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两岸同胞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
五、解决台湾问题最佳方案
首先,从长远来看,鼓励交流,增加交流的机会,扩大交流的范围,提升交流的层次,在交流中传达善意,让更对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交流对两岸都又好处,而非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了解大陆,激起他们心中更多更强的中华民族意识,是保障双方关系稳定的最好方式,也是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其次,搞好对台新思维接力赛,使大陆对台政策更富有灵活性、更具有主动性。“历史无法改变,未来却可掌握。”“门”已经打开,但是如何通过这个“门”走入一个新的愿景、新的未来,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再次,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中国的强大。只有我们发达了、强大了,我们从政治、经济等环境上给予台胞的吸引力才会更大,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才会更能有效,问题也才能最终解决。
总之,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把握好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搞好经济建设,实现和平崛起,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时刻是不会很远的,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日期也不会远了。只要我们国内不出现大的**,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我想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实现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因为这是历史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
——日语10903班,25号(学号200900604),郑联坤
第五篇: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由来
内战遗留问题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内政协商议题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坚决排除任何外来势力的渗透和企图分裂的势力,决不排除完全武力的打击。
反对台独命题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我国对台政策
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但中国仅仅插手外交及军事方面的问题,其它由台湾自己决定。
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一条,只有通过了这五则,外国才可以和中国外交
中共领导人对台政策讲话
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提出新“六点意见”(2009年5月)——第一,关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第二,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第三,关于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第四,关于涉外事务;第五,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第六,关于国共两党交流对话。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2008年12月)——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胡锦涛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和海基会代表团成员时强调(2008年6月)——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两会今后在商谈中做到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
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2008年5月)——“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奠定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我们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交往协商,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两岸间的有关问题。
胡锦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3月)——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年10月)——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四点建议(2006年4月)——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提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2005年3月)胡锦涛会见连战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2005年4月)胡锦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逃脱不了失败命运(2006年2月)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的八项主张(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
温家宝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2009年4月)——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两岸同胞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
贾庆林:贯彻对台工作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2007年9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贾庆林就促进两岸交流提出四点看法(2007年4月)——一是把握时机,大力推动两岸直航进程;二是务实协商,尽早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观光;三是面向青年,扩大和深化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四是深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和基本主张——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美国对台政策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在有关国际协议中的承诺,并称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权力”,美无意插手台湾问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杜鲁门在他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确立起美台间的军事同盟关系。
1951年,美国正式开始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起,到1965年经济援助结束止,以各种方式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达 14.82亿美元,平均每年近1亿美元。
1955年,美国要求在联大讨论台湾问题,鼓吹“两个中国”,受到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台当局反对。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美国第一次公开表示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初,美国与台湾互设了处理双方非官方事务的机构
1979年3月美国国会炮制《与台湾关系法》:以立法形式继续向台做出安全承诺,其后向台湾出售武器成为美台军事关系的重要内容。
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1991年6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台湾前途修正案》,使该案成为1992美国援外法案的一部分。
1994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1994和1995年对外关系授权法》,首次公开以法律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八一七”公报之上。1994年9月,美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许台湾高层领导人过境、支持台湾加人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对台军售等多项具体内容的对台新政策。
美国政府于1995年6月允许李登辉访美。
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美方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03年6月1日:胡锦涛与布什在埃维昂举行了会晤。布什强调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政策。
俄国对台政策
亲台之态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员。为了取得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俄罗斯在外交上采取了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俄国领导人对中国一直存在着较深的疑虑,因为俄方认为“8·19”事件中,中国大使紧急会见亚纳耶夫,已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对激进民主派的态度,因此在对华关系上俄方采取了消极态度,使双边关系在最初几个月内发展缓慢。台湾当局感到这是提升俄台关系的绝好机会,因此,从1992年初便开始发起了外交出击和银弹攻势。台“外交部次长”章孝严两次出访俄罗斯,台湾当局向俄罗斯捐赠了十万吨大米,并决定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面对台湾当局的攻势,俄罗斯国内一部分人给予了积极回应。1992年4月,俄政府首次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表示希望以经贸合作作为俄台关系的第一步;①6月俄海军上将西多罗夫访台,宣称“俄军方愿与自由世界各国站在同一阵线发展关系”。②9月3日,莫斯科——台北经济文化协调委员会在莫斯科成立,委员会主席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竟称台湾为“国家”。③
猛醒回头
俄台的上述举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和忧虑,多次向俄方表示希望俄方慎重处理俄台关系,及时遏制了影响中俄友好关系的逆流。1992年9月1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俄罗斯联邦同台湾关系的命令》,该命令指出,在处理与台湾的关系中,俄罗斯联邦的出发点是,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俄台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将由公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进行,④从而在法律上明确了俄台关系的性质。俄总统令颁布后,俄政府谨慎处理俄台关系,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俄政府中止了同台湾当局的官方接触,坚持执行不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表示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俄台之间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交流在民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1993年俄台贸易额达12.3亿美元,两年后增加到18亿美元。⑤对俄台间的非官方关系,中国政府不持异议,也未成为中俄友好关系的障碍。
重视中国
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俄日益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了抗衡美国的“一极”霸权,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在这一背景下,1996年4月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对台政策无疑成为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试金石。1996年台海危机中,俄政府重申在台湾问题上“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98年11月在中俄元首非正式会晤中,叶利钦总统总结宣布了俄政府的“四不政策”。在随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又说:俄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关于“台湾独立”的构想;俄方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反对接纳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由主权国家加入的国际组织;重申不向台湾出售武器。⑥俄政府的“四不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对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重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