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

时间:2019-05-14 00: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

第一篇: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

民政部解读《基金会管理条例》

2008-08-18 09:37 中国新闻网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国务院公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将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基金会,大力支持和资助上海市公益事业,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昨天,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上海市社团局有关人士对《条例》进行了解读。基金会不得“假公济私”

基金会今后将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不得为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谋利,即不能“假公济私”,必须强调社会公众的广泛受益。

《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依照章程从事公益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基金会章程必须明确基金会的公益性质,不得规定使特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益的内容。

为保证基金会基金用于公益事业,《条例》明确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募集资金、接受捐赠和投资收入等,但原始基金除外)的70%;而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包括原始基金、利息收入、接受捐赠和投资投入等)的8%。个人企业可设立基金会

今后,个人和企业也可以成立基金会,一些富裕起来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拿出自己的富余财产和资金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体。但设立基金会的“门槛”提高:成立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能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比1988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的10万元注册基金提高了一大步。

《条例》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条例》为释放民间能量,募集社会资金,提供了最佳载体。一是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二是允许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设立基金会,运行外国基金会在国内设立代表机构。投资自由失误赔偿

今后,基金会的投资行为将更自由,《条例》放宽了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原《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基金会不得经营管理企业,基金会购买某个企业的股票额不得超过该企业股票总额的20%。而《条例》不对基金会保值增值行为作具体要求,只要“合法、安全、有效”,并按章程经过理事会的特殊程序,就可进行适当的各类投资。但失误必须赔偿,规定因决策不当致使基金会财产损失的,参加决策的理事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基金会及捐赠人、受益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官办色彩“淡出”

《条例》规定的基金会组织机构更加规范。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兼任基金会秘书长以上职务;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理事长),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针对基金会的组织机构,《条例》规定,基金会设理事会,理事为5人至25人,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理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其他基金会,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另外,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

第二篇: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和问题进行解答

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和问题进行解答

为便于理解和把握新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近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对条例中一些比较关键的名称词汇进行了详细解释,对条例中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依据、考虑及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和回答,对于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准确把握条例政策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

一、如何理解“非营利性法人”一词?

答:基金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组织。《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四类法人:机关、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法人。以往,基金会被归入社团法人。但是基金会不是以人为基础,而是以财产为基础设立的组织,这与社团由会员组成的基本特点有着本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无法将基金会按照社团的方式来登记、管理,必须制订专门的法规。这一点已经引起法学界的注意,《民法典》的起草也将涉及这个问题。为配合今后的立法工作,我们在《条例》没有强调基金会为社团法人,只对它的非营利性做出界定。“非营利性法人”不是专有名词。

二、怎样理解基金会的非营利性与基金会经营行为的关系?

答:非营利性是基金会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是指基金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基金会可以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而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为了募集资金而开展义演、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收益都要用在公益事业上,不能在内部分配;当基金会终止的时候,基金会的财产也不能归还捐赠人,要转让给其他公益组织。因此,基金会的这些经营行为仍然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不影响基金会的非营利性。

三、为什么基金会不称为“公益基金会”?

答:公益性是基金会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基金会是特指以从事公益为目的的基金管理组织,是非营利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没有必要在名称中强调基金会的公益性。如果称为“公益基金会”,那么,就会造成还有“非公益基金会”的误解。

四、基金会为什么要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答:《条例》规定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体制。

(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在登记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最终审批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初审。在管理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本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

双重管理体制是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我国的民间组织尚处于发育之中,法律制度、社会监督体系也不健全,我们民间组织登记机关的机构、人员等力量也不足,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配合。同时,我国民间组织自身也比较薄弱,它们的发展也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引导。

五、关于外国人在华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在境内设立代表机构有何规定?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主体没有做境内外的限制,依照本条例,外国人可以在华捐资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也可以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长期以来,我们了解到很多外国个人、企业有在中国设立基金会的意愿;外国基金会也希望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开展活动。这次,《条例》为外国人设立基金会和外国基金会在华设立代表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给这样的组织、机构以合法身份,将它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求任何基金会和基金会的代表机构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的公益事业争取到更多的有益支持。

六、为什么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

答:《条例》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类,实行分类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基金的来源: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非公募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特定个人或组织的捐赠,不得向公众募集资金。

我国现有的基金会主要是公募基金会,就是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广泛募捐的基金会。而国外基金会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个人和企业捐资,以自己名义设立的基金会。这种基金会即非公募基金会,是基金会中的重要类型,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稳定,运作情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这类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很大。《条例》对基金会分类管理,明确允许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严格管理面向公众开展的募捐活动,维护募捐秩序,控制募捐市场上的竞争,减轻公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放开政策,允许富裕的个人、企业等设立非公募基金会,使他们能更自主地实现捐赠意愿,使他们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我们鼓励资助公益事业更多依靠富裕的个人或企业。

七、如何对基金会的财产运作进行监督?

答:基金会是运作财产的组织,这就对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使用提出很高的要求。《条例》从八个方面对基金会财产运作进行了约束。

1、财产来源要合法(第八条第二款);

2、基金的保值、增值应当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第二十八条);

3、重大募集资金、投资活动,需经理事会以特殊程序通过(第二十一条);基金会设监事,监督财务运作等活动(第二十二条);

4、基金会的决策不得与基金会的理事、监事有利益相关。(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5、监事和不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十条);

6、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支出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比例(第二十九条);

7、基金会无力从事公益活动就必须注销(第十六条第二款);

8、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必须仍用于公益目的(第三十三条);

这些条款相互配合,构筑一个比较严密的框架,促使基金会将财产用于特定的公益目的,避免基金会被用于营利目的,避免基金会财产的流失、浪费,避免基金会成为养人机构,避免基金会成为关联交易的手段。我们将依据《条例》对基金会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如发现违法条例的情形将依法予以查处。

另外,公众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条例》要求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要公开透明,对社会公示。在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也将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建立、健全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的公众监督机制。

八、问:为什么《条例》没有对基金会的税收问题做出规定?

答:利用税收手段管理基金会,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这方面的税收政策还需要完善。利用税收监管基金会的前提是基金会享受税收优惠。《条例》规定“基金会及捐赠人、受益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国家立法制度,涉及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由税收部门统一制定。所以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基金会要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对有违法行为的基金会,税务机关还可以补交违法行为存续期间享受的税收减免。总之,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基金会的发展,加强对基金会的监管。(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 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免缴企业所得税。

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全部免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免缴个人收入所得税。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九、基金会原始基金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基金标准进行了分类: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会的设立基金要高于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中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高于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这个标准的确定有三方面考虑:

1、限制公募基金会数量过多增长,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

2、确保基金会有能力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和维持自身运转。分析表明,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有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并维持自身运作。

3、考虑现有基金会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基金会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基金会拥有1000万以上的基金。地方性的基金会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资产更少。人民银行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近40%的地方性基金会的基金未能达到现行规定的21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汇)的标准。由此看来,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应当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募捐范围比较小,设立基金应当低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确定了基金会设立基金的标准。

(对现有基金会中未达到设立基金标准的,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会保留登记。但以后将按照《条例》的要求督促和帮助它们进行整改、整合。)

十、问:基金会公益支出比例的确定是怎样考虑的?

答:《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规定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的比例,是为了促使基金会实现发展公益事业的宗旨,确保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杜绝基金会出现偏离公益轨道,或是停滞不活动的情况。公募基金会向社会募捐,支出与收入配比有利于衡量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经统计,全国性基金会目前的平均支出比例为50%,为达到促进基金会活动的目的,我们把标准定为:每年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非公募基金会不接受募捐,一般使用基金的利息,或利用捐赠人定期提供的资金开展活动,因此,以基金额为标准确定公益支出比例。为达到促进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和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双重目的,公益支出比例定为:上年基金余额的8%。

十一、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什么区别?

答:(基金,指有特定用途并单独进行核算的储备资金或专门拨款,目的是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辞海》)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同样是基金管理机构,但有着本质的差别:

1、组织形式不同。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所有权关系不同。基金会的基金的建立基于捐赠关系,所有权发生转移;而证券投资基金的形成则是投资行为,所有权归投资人。

(基金会的财产所有权不再属于捐赠人,不能收回,捐赠人不再享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权,财产的转移不可逆。而证券投资基金类似于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投入一定的货币资金来购买对应份额的基金,也可以随时出售或赎回。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过程中,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投资者可以随时变现收回资金,并享有投资期间的增值收益。)

3、基金设立目的不同。基金会设立基金,目的是通过合理使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谋求社会公共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基金则属于一种金融产品,目的是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归根结底是营利性的,唯一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4、基金的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所有权关系和追求目标的区别,两种基金的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区别。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将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在管理中受投资者意愿的影响,在收益性、风险性、安全性三者之间,更强调收益性。而基金会基金由于具有社会公共财产的属性,管理上主要强调安全性,收益是次要的。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获取管理费用,形成利润,这部分利润可用于管理者分配、而基金会虽然运营支出全部来源于基金及其增值,但基金会作为管理者,并没有自己的利益,基金会的任何收入都不能用于分配。

第三篇: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答问

民政部就《基金会管理条例》相关政策答问

近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对《基金会管理条例》中一些比较关键的名称词汇进行了详细解释,对条例中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依据、考虑及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析和回答,对于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准确把握条例政策内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

一、如何理解“非营利性法人”一词?

答:基金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组织。《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四类法人:机关、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法人。以往,基金会被归入社团法人。但是基金会不是以人为基础,而是以财产为基础设立的组织,这与社团由会员组成的基本特点有着本质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无法将基金会按照社团的方式来登记、管理,必须制订专门的法规。这一点已经引起法学界的注意,《民法典》的起草也将涉及这个问题。为配合今后的立法工作,我们在《条例》没有强调基金会为社团法人,只对它的非营利性做出界定。“非营利性法人”不是专有名词。

二、怎样理解基金会的非营利性与基金会经营行为的关系?

答:非营利性是基金会的基本特征。非营利,是指基金会不以营利为目的。基金会可以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而开展经营活动,也可以为了募集资金而开展义演、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收益都要用在公益事业上,不能在内部分配;当基金会终止的时候,基金会的财产也不能归还捐赠人,要转让给其他公益组织。因此,基金会的这些经营行为仍然是以公益事业为目的,不影响基金会的非营利性。

三、为什么基金会不称为“公益基金会”?

答:公益性是基金会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基金会是特指以从事公益为目的的基金管理组织,是非营利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没有必要在名称中强调基金会的公益性。如果称为“公益基金会”,那么,就会造成还有“非公益基金会”的误解。

四、基金会为什么要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答:《条例》规定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的体制。

(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在登记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基金会、基金会分支机构、基金会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最终审批登记;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初审。在管理环节上,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实施检查;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照本条例及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违反本条例的问题依法进行处罚。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负责基金会、境外基金会检查的初审;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其他执法部门查处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违法行为。)双重管理体制是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我国的民间组织尚处于发育之中,法律制度、社会监督体系也不健全,我们民间组织登记机关的机构、人员等力量也不足,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配合。同时,我国民间组织自身也比较薄弱,它们的发展也需要业务主管单位的引导。

五、关于外国人在华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在境内设立代表机构有何规定?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主体没有做境内外的限制,依照本条例,外国人可以在华捐资设立基金会,境外基金会也可以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机构。长期以来,我们了解到很多外国个人、企业有在中国设立基金会的意愿;外国基金会也希望在中国设立代表机构,开展活动。这次,《条例》为外国人设立基金会和外国基金会在华设立代表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给这样的组织、机构以合法身份,将它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一方面,是要求任何基金会和基金会的代表机构都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的公益事业争取到更多的有益支持。

六、为什么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类?

答:《条例》将基金会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类,实行分类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基金的来源:公募基金会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非公募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特定个人或组织的捐赠,不得向公众募集资金。

我国现有的基金会主要是公募基金会,就是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广泛募捐的基金会。而国外基金会发展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个人和企业捐资,以自己名义设立的基金会。这种基金会即非公募基金会,是基金会中的重要类型,由于它资金来源充裕、稳定,运作情况又关系到捐赠人的声誉,因此这类基金会往往运转良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很大。

《条例》对基金会分类管理,明确允许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严格管理面向公众开展的募捐活动,维护募捐秩序,控制募捐市场上的竞争,减轻公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放开政策,允许富裕的个人、企业等设立非公募基金会,使他们能更自主地实现捐赠意愿,使他们在为社会公益做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我们鼓励资助公益事业更多依靠富裕的个人或企业。

七、如何对基金会的财产运作进行监督?

答:基金会是运作财产的组织,这就对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使用提出很高的要求。《条例》从八个方面对基金会财产运作进行了约束。

1、财产来源要合法(第八条第二款);

2、基金的保值、增值应当坚持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第二十八条);

3、重大募集资金、投资活动,需经理事会以特殊程序通过(第二十一条);基金会设监事,监督财务运作等活动(第二十二条);

4、基金会的决策不得与基金会的理事、监事有利益相关。(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5、监事和不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第二十三条第三款);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十条);

6、基金会每年的公益支出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比例(第二十九条);

7、基金会无力从事公益活动就必须注销(第十六条第二款);

8、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必须仍用于公益目的(第三十三条);

这些条款相互配合,构筑一个比较严密的框架,促使基金会将财产用于特定的公益目的,避免基金会被用于营利目的,避免基金会财产的流失、浪费,避免基金会成为养人机构,避免基金会成为关联交易的手段。我们将依据《条例》对基金会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如发现违法条例的情形将依法予以查处。

另外,公众的监督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条例》要求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要公开透明,对社会公示。在实际工作中,民政部门也将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建立、健全基金会等民间组织的公众监督机制。

八、问:为什么《条例》没有对基金会的税收问题做出规定?

答:利用税收手段管理基金会,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这方面的税收政策还需要完善。利用税收监管基金会的前提是基金会享受税收优惠。《条例》规定“基金会及捐赠人、受益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享受税收优惠。”根据国家立法制度,涉及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由税收部门统一制定。所以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基金会要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对有违法行为的基金会,税务机关还可以补交违法行为存续期间享受的税收减免。总之,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基金会的发展,加强对基金会的监管。

(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 基金会的存款利息免缴企业所得税。

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全部免缴企业所得税。个人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免缴个人收入所得税。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关税。

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契税。)

九、基金会原始基金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条例》对基金会的设立基金标准进行了分类: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不少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会的设立基金要高于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中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高于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

这个标准的确定有三方面考虑:

1、限制公募基金会数量过多增长,鼓励非公募基金会的设立。

2、确保基金会有能力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和维持自身运转。分析表明,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有力量开展公益活动并维持自身运作。

3、考虑现有基金会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基金会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基金会拥有1000万以上的基金。地方性的基金会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资产更少。人民银行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有近40%的地方性基金会的基金未能达到现行规定的21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汇)的标准。由此看来,公募基金会设立基金应当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募捐范围比较小,设立基金应当低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综合以上因素,我们确定了基金会设立基金的标准。

(对现有基金会中未达到设立基金标准的,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我们会保留登记。但以后将按照《条例》的要求督促和帮助它们进行整改、整合。)

十、问:基金会公益支出比例的确定是怎样考虑的?

答:《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规定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的比例,是为了促使基金会实现发展公益事业的宗旨,确保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杜绝基金会出现偏离公益轨道,或是停滞不活动的情况。

公募基金会向社会募捐,支出与收入配比有利于衡量捐赠收入的使用效率。经统计,全国性基金会目前的平均支出比例为50%,为达到促进基金会活动的目的,我们把标准定为:每年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非公募基金会不接受募捐,一般使用基金的利息,或利用捐赠人定期提供的资金开展活动,因此,以基金额为标准确定公益支出比例。为达到促进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和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双重目的,公益支出比例定为:上年基金余额的8%。

十一、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什么区别?

答:(基金,指有特定用途并单独进行核算的储备资金或专门拨款,目的是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辞海》)基金会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同样是基金管理机构,但有着本质的差别:

1、组织形式不同。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2、所有权关系不同。基金会的基金的建立基于捐赠关系,所有权发生转移;而证券投资基金的形成则是投资行为,所有权归投资人。

(基金会的财产所有权不再属于捐赠人,不能收回,捐赠人不再享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权,财产的转移不可逆。而证券投资基金类似于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投入一定的货币资金来购买对应份额的基金,也可以随时出售或赎回。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过程中,财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投资者可以随时变现收回资金,并享有投资期间的增值收益。)

3、基金设立目的不同。基金会设立基金,目的是通过合理使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谋求社会公共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基金则属于一种金融产品,目的是为投资者的资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归根结底是营利性的,唯一的目标是获取利润。

4、基金的管理方式不同。由于所有权关系和追求目标的区别,两种基金的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区别。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将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在管理中受投资者意愿的影响,在收益性、风险性、安全性三者之间,更强调收益性。而基金会基金由于具有社会公共财产的属性,管理上主要强调安全性,收益是次要的。

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获取管理费用,形成利润,这部分利润可用于管理者分配、而基金会虽然运营支出全部来源于基金及其增值,但基金会作为管理者,并没有自己的利益,基金会的任何收入都不能用于分配。

民政部网站 2004年03月29日

第四篇: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美术作品展解读

∙ 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美术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13年5月4日——5月7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楼A、B、C、中央厅 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协办单位:深圳市华尔丹顿服装有限公司

∙ 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艺术基

金会、主办的“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美术作品展”将于2013年5月5日下午3点30分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海内外知名画家、教授、学者等人的100余件艺术精品,展期从2013年5月4日至2013年5月7日。

在纪念关山月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关怡女士发起成立“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提出以支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学术研究、资助艺术创作、奖励优秀艺术人才、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为基金会的宗旨。这个倡议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和其他省、市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市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等同行们的认同和支持。由此,关山月艺术基金会举办首个展览——“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美术作品展”。

此批作品已于四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现移至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基金会希望本次展览能成为艺术家们的交流平台,也是为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做出的贡献,希望本次展览给观众带来一次精彩的视觉盛宴。对于艺术家们的奉献精神,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此批捐赠书画共100多件作品,藉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成立之际,向关山月先生表示崇高的怀念和敬意,并感谢因为关老情结而聚首一堂的文艺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知名人士对基金会的鼎力支持!我们将团结一致,为了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华阳慈善基金会设立登记的批复(民函〔2009〕191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发布文号】民函〔2009〕191号 【发布日期】2009-07-29 【生效日期】2009-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华阳慈善基金会设立登记的批复

(民函〔2009〕191号)

华阳慈善基金会发起人:

你们关于设立华阳慈善基金会的申请及有关材料收悉。经审查,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决定准予华阳慈善基金会设立登记。该基金会属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阳慈善基金会设立登记后,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我部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基金会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我部报送上一工作报告,接受检查。

基金会的组织机构代码、印章式样、银行账号以及税务登记证件复印件,应及时报我部备案。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政部关于开展基金会2016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民政部关于开展基金会2016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现......

    爱心基金会(样例5)

    红运广告·红运照明爱心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基金会全称为红运广告·红运照明爱心基金会(以下简称本基金会)。 第二条 本基金会是对公司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

    民政部发布《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解读

    民政部发布实施《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 民政部发布《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自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从多方面对婚姻登记......

    基金会

    北京地球村 中华慈善总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李嘉诚基金会 玉米爱心基金 自然之友 公益时报 宋庆龄基金会 中国红十字会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 新疆自然保育基金 中华慈善总会在......

    民政部关于(5篇材料)

    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年12月30日,民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认定问题的复函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0-05-19 10:19 民办函〔2010〕84号 上海市民政局: 你局《......

    民政部实施方案[★]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 2012年2月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迎接党的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组织机构与职能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