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职责

时间:2019-05-12 14: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职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职责》。

第一篇:民政部职责

民政部

【主要职责】

(一)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承担依法对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和监察责任。

(三)拟订优抚政策、标准和办法,拟订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政策及计划,拟订烈士褒扬办法,组织和指导拥军优属工作,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具体工作。

(四)拟订救灾工作政策,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负责组织核查并统一发布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具体工作。

(五)牵头拟订社会救助规划、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

(六)拟订行政区划管理政策和行政区域界线、地名管理办法,负责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工作,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国际公有领域、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的审核工作。

(七)拟订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建设政策,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拟订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拟订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和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办法,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的政策,组织、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

(九)拟订婚姻管理、殡葬管理和儿童收养的政策,负责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指导婚姻、殡葬、收养、救助服务机构管理工作。

(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拟订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志愿者队伍建设。

(十一)负责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参与拟订在华国际难民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临时安置和遣返事宜。

(十二)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1.从社区建设的角度来谈民政工作。

【主要测试目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社区建设内容了解的程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时限】:3—4分钟

【评分参考】:发展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稳定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2.某村在换届选举中,乡干部指定了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并经村民选举通过,后报乡党委批复发文。你如何看待这次换届选举?

【主要测试目的】:政策把握能力对《村委会组织法》的了解程度,是否依法、按程序办事。

【参考时限】:3—4分钟

【评分参考】:

(1)换届选举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基层政治建设、国家政权建设一部分,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敏感性都很强,一定要依法办事。

(2)换届选举应按《村委会组织法》进行。

(3)村民选举是自治,上级不能指派、暗示,更不能上级审批。

1、有人说激情产生动力,也有人说公务员最重要的是稳重。结合你自己谈谈看法?

【考察能力】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激情产生动力,主要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而稳重主要是指在工作当中依法行政,要认真负责,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待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来处理。而激情和稳重,看似矛盾,实质是将两者统一,才能更好做好公务员的工作。

2)激情,主要是讲工作态度,公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因此在公务员执政过程中,投入满腔的热情是必要的。只有认真热情把心思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得到群众的认可,就会获得工作的动力。而公务员行驶职权处理行政事务,公务员的行为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又显得十分重要的了。

3)结合我的情况来说,我是一名报考…..岗位的人员,岗位的职责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稳重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工作中也需要我不断投入热情,才可以…….2、你做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组织一次大学生村官情况调查工作,才能做到真实、有效?

【考察能力】计划、协调、组织管理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大学生村官对于增加大学生阅历,为农村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作为一名市政府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对大学生村官的情况进行真实、有效调查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

2)我想,了解大学生村官真实的工作现状,保证村官更好的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去,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是我目前解决的关键问题。

3)首先,向领导了解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咨询有经验的同志和查阅以往资料的方式确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初步将调查形式确定为问卷调查。制定一个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物资以及确定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调查对象,譬如,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将计划上报领导,领导批准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调查群众关于大学生村官情况的现状、以及给予他们工作的建议等。

4)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工作,调查小组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宣传组发放小礼品等形式鼓励群众参与调查,监督小组监督整个调查过程,保证调查的真实、有效,后勤组保障整个调查团队的后勤工作。当调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要及时作出处理,及时向领导汇报调查进度,使领导了解调查的进程。调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是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

5)最后,调查结束后,收拾调查物资,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帅选掉无效和虚假的信息,整理出调

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工作结束后,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为后来的活动借鉴。

3、你作为一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经常有办其他事的群众到你岗位来问着问那,已经干扰了你的正常工作,你怎么解决?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急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我作为一名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如果经常有办其他事的群众到我的岗位来问这问那,已经干扰了我的正常工作,确定会有不好的地方。但是针对已经来到我的岗位来问问题的群众,我会热情地接待,如果相关的问题我可以解决的,我会及时给与群众满意的答复,如果我无法解决的,我会告知群众办理该事情相关流程。

2)针对这个情况,为以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我会进行原因分析:第一,我会了解是否由于大厅里的布局问题以及指示牌不明确,让群众感到迷惑,让群众没有办法更好地找到相关的部门;第二,了解是否是由于群众我们的工作分工不明确导致,相关的工作没有办法更好的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第三,了解是否由于大厅的岗位过多,而缺少办事引导员的缘故而使群众来到我的岗位问问题;第四,了解是否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而看不懂我们的岗位指示牌所致;等等。

3)对于实际的情况,了解清楚后,我将会把实际情况和领导沟通,争取领导的批准后,更快的将实际的问题解决,如果是由于大厅的布局缘故,将会对大厅的布局进行调整,对外业务较多的部门应该安排在群众更容易找到的位置;如果由于至少牌不明确的缘故,将会按照群众容易明白的方式对指示牌进行修改;如果由于大厅岗位很多,缺少办事引导员和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我们的岗位指示牌的缘故,将增加询问处,为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

4)最后,针对这次的情况经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进行更多的民意调查,了解群众所需,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也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4、你作为某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人少事多,需要你经常加班加点,而你的领导还经常给你加更多的任务,你无法忍耐。你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并且不影响工作?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如果我作为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因为人少事多,需要经常加班加点,而领导还给我更多的任务,首先对于部门的人少事多表示理解,因为本职工作没有完成而需要加班加点也是正常的;其次领导还给我更多的任务,这是领导对我能力的认可,希望我能替领导分担工作,所以我不能有无奈的情绪,而应该更好配合领导的安排,把工作做好。

2)针对以上情况,我会进行原因分析,第一,是否是由于人少事多还是我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导

致我的工作效率不高,致使我的事情越积越多,而需要加班才能完成;第二,是否由于我和办公室其他同事缺乏沟通,工作无法更好的和其他同事的工作衔接,从而让我的工作事倍功半;第三,是否由于我对业务不够熟悉,而使得工作效率低,无法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完成;

3)出现以上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解决:第一,如果是我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导致我的工作效率不高,我将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的技能,使得在最短时间内,把工作效率提高;第二,如果是我和办公室其他同事缺乏有效沟通,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同事保持更多的沟通;第三,如果是我对业务不够熟悉,我将调整心态,保持虚心的态度,努力向更多的同事请教学习,多学习业务知识。第四,针对领导给我安排更多的工作,我会服从领导的安排,如果确实会因为现在的工作太多而无法胜任,我将会和领导沟通,以使工作不被耽误,总之把工作做好是第一位的。

4)最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增加和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工作过程中,保持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的习惯。

5、乡镇拆迁农村宅基地,但是补偿款并未发到群众手中。假设你是一村村委会主任,你村村民组织起来闹事,其中有你的亲戚,你怎么办?

【考察能力】人际沟通、应急能力

【思路解析】根据职位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乡镇拆迁农村宅基地,但是补偿款没有发到群众手中,使得村民组织起来闹事,而我作为村委会主任,因此了解实际情况,平复村民的心情,让村民安心是我的职责所在。针对以上情况,我将会按照以下几步进行解决: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如果闹事是处于不可控范围内,将迅速联系公安部门,请他们来协助维持治安,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二,迅速赶赴出事现场,路上与乡镇领导取得联系,向乡镇领导了解事件的实际情况,听从领导的指示。第三,到达现场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平复村民的心情,耐心疏导,稳定群众情绪,真诚地告诉他们闹事解决不了问题,请他们平静下来把问题说清楚,防止事态恶化和升级。第四,待群众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并记录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听从村民的反应后,衡量实际情况,如果按照领导的指示可以解决的,我会将领导的话跟村民说,如果无法解决的,我再适时调整。如果其中还有我的亲戚,我会按照工作为重原则,给他一个合理的解析。

2)初步平复村民情绪,明确告诉村民问题的时间,疏散村民后,及时和上级领导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村民明确的答复。

3)最后,总结本次事件的起因及有效解决办法,给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考虑到村民的利益,让村民们安居乐业!

第二篇:民政部主要任务和职责

民政部主要任务和职责

民政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做好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推进基层民主生活的制度化;通过管理社会行政事务,调整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行政管理的法制化;通过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化;通过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安定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政部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民政事业发展战略,编制民政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2.研究拟定全国城乡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行政区划、社团、婚姻、殡葬、收容遣送、地名等项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负责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日常工作,指导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

4.研究制定军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待抚恤办法;主管拥军优属和烈士褒扬;指导优抚事业单位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

5.负责退伍义务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指导各地军供工作和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管理工作。

6.负责农村救灾工作,掌握灾情,指导生产自救,发放救灾款物,检查监督救灾款物使用情况;开展农村救灾合作保险;负责农村扶贫扶优工作。

7.主管城乡社会困难户临时救济、定期救济、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社会救济和特殊救济对象的救济。

8.研究制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社区服务和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管理。

9.研究制定残疾人就业和福利生产保护扶持政策;制定福利生产发展规划;对城乡福利企业进行宏观管理;主管假肢科研和生产。

10.主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负责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界线变更的审核报批;负责地名管理。

11.承担省际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调处事务,向国务院提出仲裁建议;指导地方行政区域边界争议调处工作。

12.承担全国性社团和涉外社团的审批登记管理,指导地方社团登记管理。

13.负责《婚姻法》的贯彻落实,承担婚姻管理和婚姻登记,改革婚嫁陋习。

14.负责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管理殡葬设备的科研、生产;指导地方殡葬事业单位的管理。

15.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指导地方收容遣送站和安置场所的管理工作。

16.负责民政事业财务工作,监督民政事业费的使用和管理。

17.指导中国残联的工作。

详细内容

第三篇:民政部关于

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有关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1989年12月30日,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国务院正式发布,为了做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社团的分类

社会团体的种类可根据社团的性质和任务区分为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和联合性等。学术性社团一般以学会、研究会命名。其中又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类,具体社团的设立,可参照国家制定的学科分类标准确定。行业性社团一般以协会(包括工业协会、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命名。这类社团主要是经济性团体,其中可分为农业类、工业类和商业类等。具体社团的设立可依照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中类标准确定,特殊需要按大类或小类设立者必须经过充分论证。

专业性社团一般以协会、基金会命名。这类社团一般是非经济类的,主要是由专业人员组成或以专业技术、专门资金为从事某项事业而成立的团体。

联合性社团一般以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命名。这类社团主要是人群的联合体或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团体的联合体。

二、关于法律和行政法规概念的含义

《条例》中所称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所称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国家立法机关授权而制定并明令发布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的由政府部门以法令形式发布的各种法规等。行政法规不含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三、关于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定

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职能工作部门和党的工作部门。有些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部门不便由政府工作部门或党的工作部门承当时,经民政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协商同意后,也可以委托有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业务指导的其他单位承担这一职责。

四、关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登记问题

根据《条例》的规定,工会可以按工会法办理,其他所有社会团体都应进行登记。但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作协等社会团体可简化登记手续,即不必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直接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五、跨行政区域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问题

成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须经过中央有关业务主管部门

审查同意后,再向民政部申请登记。民政部在批准其成立前,可向该社团日常办事机构所在地的民政部门了解和通报情况。地方成立跨行政区域社会团体时照此原则办理。

六、关于社团法人和非法人区分的问题

社会团体法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并应具备四项法人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于不完全具备法人条件的,例如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或者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的团体,可视为非法人团体。

七、关于社团登记受理时间的确定问题

社团具备成立条件,按规定交齐全部申报材料并把《社会团体登记申请表》交回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之日起为正式受理。在受理期间,如因社会团体方面的原因而需提供其他材料时,应适当延长受理期限。

八、关于社团的复议问题

根据《条例》规定,民政部门将承担不予登记或处罚不服社团的复议任务。因此,民政部设置复议委员会作为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仲裁机构。

九、关于“相同”或“相似”社团问题

“相同”是指社团的名称、性质、宗旨、任务等相同或基本相同,如“中国青年摄影家协会”与“中华青年摄影家协会”即属于“相同”的社团;“相似”是指社团名称虽不相同,人员构成也有差别,但实际业务活动属于同一业务领域的,如“民间文学研究会”、“通俗文学研究会”和“大众文学研究会”即属于“相似”的社团。

十、关于“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含义的确定

《条例》中关于“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是指社会团体不能举办经济实体以取得经济收入或从中牟利,如办企业、开公司等。但不包括社团的咨询活动,也不包括社团因自身业务活动和与其宗旨相适应的需要而设立的实体机构,如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审批手续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培训中心(或学校)、研究中心(或研究所)等。

十一、关于社团设立分支机构问题

全国性社团可以下设办事部门和专业委员会,但不能设二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独立性社团机构。全国性社团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也不得设立分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的同类社团,可以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全国性社团。地方性社会团体也应照此原则办理。

十二、关于业务主管部门出具资格审查意见的办法

业务主管部门对申请成立的社团审查同意后,应向社团筹备组织发出同意成立的文件并抄送民政部门。社团筹备组织持审查同意的文件,连同《条例》规定的其他材料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业务主管部门出具审查证明文件应使用部门印章,不能使用内部职能机构印章。

第四篇:民政部办公厅关于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认定

问题的复函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0-05-19 10:19

民办函〔2010〕84号

上海市民政局:

你局《关于“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如何认定的请示》(沪民优发〔2010〕1号)收悉。经研究并征求卫生部门意见,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认定机构

根据《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4号)的规定精神,由设区的市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直辖市由区县及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组成的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对是否属于“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情形进行认定。如申请人或基层民政部门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成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小组重新进行认定。

二、关于“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认定依据

死者原残情档案资料、生前相关病历、病危抢救时的相关医疗材料或尸检报告等材料(这些材料应为原件或盖有医院病历管理部门印章的复印件),可作为“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认定依据。

死者家属须在残疾军人死亡6个月内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认定申请,逾期民政部门不再受理。提出申请时,需同时提交上述相关材料(残情档案资料除外)。民政部门并可要求死者家属配合,到相关医疗机构提取(或复印)全部病历和医疗材料。当地民政部门应对这些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一旦发现材料系伪造,或死者家属不予配合,则认定程序中止。经审定无误的,将上述材料送认定机构。

三、关于“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认定及待遇 残疾军人原评残部位旧伤复发直接导致的死亡为旧伤复发死亡。认定机构依据上述用于死因鉴定的相关材料进行死亡性质认定,并做出结论。

如认定机构做出“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结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此也无异议,可按照因公牺牲军人身份落实相关待遇,同时将有关材料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纠正。

如认定机构做出“残疾军人不是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结论,或提交、提取的相关材料不足以使认定机构做出“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结论,以及出现第二条中“认定程序中止”的情况,则民政部门不予按照因公牺牲军人身份落实相关待遇。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民政部关于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待遇问题的通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09-12-17 15:16

民发〔2009〕1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相关待遇提高以后,各地要求享受这一待遇的退役人员逐步增多。为做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等工作,经征求军队有关部门意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是指在服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并有军队医院证明,从部队退伍的人员。”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因病评残仅限于服现役期间患病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此,认定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应仅限于服现役期间患病的退伍义务兵和初级士官。这里的患病是指,能够直接造成《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中列举残情的慢性疾病。

二、患慢性病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伍回乡生活困难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待遇,并提交或具备以下材料:

(一)本人申请;

(二)户口本;

(三)退伍军人证;

(四)军队医院证明,具体是指下列之一:

1.退伍档案中记载患有慢性病的退伍军人登记表或在服役期间军队体系医院出具的患慢性病证明(须能取得该医院或上级卫生部门确认);

2.近期从军队体系医院复印的盖有病历管理部门印章的在服役期间患慢性病原始病历。

(五)盖有医院病历管理部门印章的近期慢性病(特指原军队医院证明中记载的慢性病)就诊病历复印件及相关医疗检查报告、诊断结论等。

三、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安排申请人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规定或到指定的医院对军队医院证明的慢性疾病进行检查。对于在部队所患慢性病未痊愈的,填写《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审批表》(表格样式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由县级或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具体审批机关,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

四、审批机关认为符合条件的,在《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审批表》签署意见,批准其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待遇,从批准之日下月起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补助及享受其他相关待遇。对于由县级或地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的,审批机关需同时将有关材料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纠正。

五、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所患疾病治愈或生活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享受待遇条件的,中止其享受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相关待遇。

在办理过程中,民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带病回乡退伍军人限期到指定医院体检或提交相关材料,以核实上述情形。并告知“逾期不按要求体检或提交相关材料,将取消相关待遇。”

六、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死亡或出现《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从下月起停发相关待遇。

七、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八、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对此前退伍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也按照本通知精神办理。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国家对于2009年伤残军人抚恤金的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表

(从2007年8月1日起执行)单位:元/年

残疾等级

残疾性质

抚恤金标准

一级

因战

18900

因公

18300 因病

17700

二级

因战

17100

因公

16200

因病

15600

三级

因战

15000

因公

14100

因病

13200

四级

因战

12300

因公

11100

因病

10200

五级

因战

9600

因公 8400

因病

7800

六级

因战

7500

因公

7080

因病

6000

七级

因战

5700

因公

5100

八级

因战

3600

因公

3300

九级

因战

3000

因公

2400

十级

因战 2100

因公

1800 附表2

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抚恤金:

抚恤金是否可以继承要根据情况而定,抚恤金又称抚恤费,是由国家或有关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发放给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的费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负伤被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的,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应发给伤残职工抚恤金,直至伤残职工死亡时为止。在伤残职工死亡后,已经发放而未用完部分及应当发放部分,属于伤残职工的遗产,可以继承。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死亡时,定期按一定标准发放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的抚恤金,直至受供养人成年或失去供养条件为止。这种抚恤金是发放给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的,因此,属于直系亲属的财产,不能作为死亡职工的遗产由所有继承人继承。

(2)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公民,肇事单位应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数额的抚恤费。这些抚恤费是发放给受供养人的,属于受供养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以遗产继承的方法分割。

(3)因革命军人致残、牺牲而发放的抚恤金依照 国兵役法的规定,现役军人参战或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废等级,发给残废军人抚恤证和一次性发给抚恤金,这些抚恤金是发放给残废军人的,属于其个人的财产,在其死后可以作为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现役军人牺牲、病故的,国兵役法规定的应由国家一次性发给家属一笔抚恤金;其家属无劳动能力或者无固定收入不能维持生活的再由国家定期发给抚恤金,这些抚恤金属于军人家属所有,军人死后不能作为其遗产处理。

赔偿金:

赔偿金是因死者的死亡,使近亲属遭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给精神造成极大的痛苦,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向受到精神痛苦的亲属一次性发放的精神损失赔偿金,这个赔偿金是其亲属的个人财产,不能当成死者遗产继承分割的。

0

zlj1988123

2009-3-28 9:46:13 121.20.209.* 举报 伤残抚恤

伤残评定及伤残抚恤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后勤机关依法所进行的一项行政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保障革命伤残人员的生活,有利于他们康复,也是革命伤残人员的一种政治荣誉。国家为维护革命伤残人员的权益,制定颁布了专门的伤残评定及抚恤的有关法规、政策。它作为优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1、对革命伤残军人给予评残抚恤和优待有何重要意义?

对因战因功负伤致残的军人给予评残抚恤和优待,早在人民军队创建时就有了这一规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有了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经政务院批准内务部公布了《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暂行条例》,1988年7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革命伤残军人为夺取政权、保卫和建设四化负伤致残,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和劳动能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他们是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给予他们评残抚恤和优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伤残军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负伤致残者生活和精神上的抚慰及补偿。对于加强军队建设、激励军人勇于献身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2、为什么将革命残废军人改称革命伤残军人?

残废军人的称谓是历史上延续下来,我国《宪法》中也写的是残废军人,但是这种称谓不够科学准确,不能反应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负伤致残的特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残废军人残而不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做贡献。因此,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将原来的残废军人改为革命伤残军人。这与《宪法》中所称的残废军人其含义是一致的,只是名称的改变。与此同时,其他三种残废人员的称谓也做了相应变动。即:残废工作人员改称伤残工作人员,残废人民警察改称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民兵民工改称伤残民兵民工。

3、民政部门主管的伤残抚恤工作的对象有哪些?

在部队负伤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伤残人民警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享受劳保待遇的伤残人民警察);国家机关伤残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由国家补贴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编制内无军籍的工作人员);参战伤残民兵民工;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指无工作单位的农民、城市居民、学生);因维护社会治安负伤致残无工作的人民群众。

4、何为革命伤残军人?

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之指战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符合国家规定的评残条件,办理了评残手续,取得了《革命伤残军人证》者,均称为革命伤残军人,可以享受国家的抚恤和优待。

5、什么是因战致残?其具体范围是怎样的?

因战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一)对敌作战中负伤致残的;

(二)临战前在战区执行潜伏、侦察(包括巡逻、执行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其他意外伤残的;

(三)平时在边境线执行潜伏、侦察、巡逻、后勤保障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误伤致残的;

(四)对敌斗争中被俘不屈负伤致残的。

6、什么是因公致残?其具体范围是怎样的?

因公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一)在从事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任务和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责任和无法抗拒的意外伤致残的;

(二)在执行任务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

(三)维护社会治安,抢救保护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致伤或遭意外致残的;

(四)患职业病致残的;

(五)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也按因公致残对待。

7、什么是因病致残?其评残范围是怎样的?

因病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

因病评残的具体范围仅限于因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

8、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是根据伤残者的伤残轻重,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确定的。所谓丧失劳动能力,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我国评定伤残等级实行四等六级制,即:特等、一等、二等甲、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

9、确定病残等级的原则是什么?

义务兵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病情基本稳定后,根据国家评定病残的有关规定和条件,依其丧失劳动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评定病残等级。

10、民政部1989年公布的评残条件同1950年内务部规定的评残条件有什么区别? 1950年12月11日内务部公布的《革命伤残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中规定的评残条件,是总结战争年代评残经验制定的。其评残条款主要是外伤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基本条款是可行的,但随着情况的发展,有些条款显得不规范,缺少内伤脏器损伤和职业病的评残条款,特别是各条款缺少定量标准,这对确定伤残等级带来很多不便,迫切需要进行修订。因此,民政部于1989年制定公布了新的评残条件。这个评残条件与1950年评残条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了内伤脏器损伤和职业病条款。原评残条款共44条,新评残条款70条,新增26条。其中:外伤9条。脏器(肝、肺、心、肾、胃、胰、肠等)损伤17条。患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符合三等甲级至特等的,可按规定评残。

第二、内、外伤评残条款尽量明确了定量标准。比如对视力、听力程度,肢体失去和内伤脏器切除的部位等,都明确了具体标准,执行起来便于掌握。

第三、从伤残部位影响劳动程度或实际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出发,与原评残条件相比,等级间有宽有严、有升有降。比如原评残条件规定,肢体瘫痪“三肢以上瘫痪者”评为特等,而新评残条件规定:“两上肢完全瘫痪,或两下肢完全瘫痪且伴有大小便失禁”升为特等评残条款。

11、军队评定伤残等级的审批机关是如何规定的?

军队评残工作由具有审批权的卫生机关负责,并实行分级审批、管理制度。

(一)总后勤部卫生部为全军最高一级评残管理和审批机关,负责对全军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资格的审核与确认,负责业务指导;同时兼管总后驻京部分单位的评残审批工作。

(二)各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管理局(直工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行政)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总后基地指挥部卫生部,各军区空军、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具有对军官、文职干部和志愿兵的评残审批权,并负责所属直(代)供部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志愿兵的评残审批工作。

沈阳、兰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分别代管总后嫩江基地、总后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军官(含文职干部)、志愿兵的评残审批工作。

(三)各省军区、各集团军、北京卫戌区、上海警备区、天津警备区、海军各基地、舰队航空兵、国防科工委和二炮军级基地、南疆军区、昌都军分区后勤部卫生处(科),各后勤分部、办事处卫生处,总后青藏兵站部后勤部卫生科,各军医大学,总后基地指挥部第一、二、三、四后方基地卫生处具有对义务兵的评残审批权,并负责所属直(代)供部队的义务兵的评残审批工作。

(四)要求补办评残的,义务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的后勤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军需经大军区级以上单位的后勤卫生部门审批。

(五)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依据全军统一式样要求,铸制评残专用钢印一枚,并按要求妥善保管。

12、军队评定伤残等级的范围有哪些?

(一)现役军人(含文职干部,下同)因战因公致残,符合评残条件者;义务兵因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者,均可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由军队审批机关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

(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档案中确有负伤记载并有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以补办评残。

(三)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的,档案中确有负伤记载并有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以补办评残。

(四)非编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因公(工)致残者不予评残,按国家有关因公(工)伤亡办法办理。

13、军队评定伤残等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任何机关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军队有关规定,不搞迁就照顾,不得弄虚作假、出具伪证,不得以权谋私,坚决抵制和防止损害国家利益和军队伤残人员利益的行为。

(二)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评残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并指派原则性强、熟悉业务、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的干部负责惩办具体工作。

(三)严格评残分级管理和请示报告制度。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遇有不明确或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14、军队评残工作的审批程序有哪些?

(一)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致残,在医疗终结后,经医院残情医学鉴定小组鉴定,残情符合评残条件的,方可办理评残审批手续。

(二)申报办理评残审批手续,应报送下列材料:

1、部队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出具的负伤时间、地点、原因及其详细经过的证明材料(含现场见证人提供的旁证材料)和医疗单位的医疗证明材料,病残应有医院出具的《病历摘要》;

2、个人半身正面免冠二寸黑白或彩色相片三张;

3、医院出具的《评残医务证明书》一式三份;

4、由伤残者所在师级以上单位(含独立团)卫生部门填写的《申请评残报告表》一式两份和《革命伤残军人证》(伤残等级和编列序号由评残审批机关审批后填写);

5、个人申请评残报告材料;

6、现役军人和退出现役的军人要求补办评残的必须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

(三)申报评残的全套材料必须经申报机关挂号邮寄至评残审批机关。非申报机关或个人直接呈送的申报评残材料,审批机关不予受理。

(四)评残审批机关收到申报的评残材料后,应依据评残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办理。

15、军队对评残登记、统计、报告有何要求?

(一)严格登记、统计制度。各级评残审批机关应建立、健全登记、统计制度,详细填写《革命伤残军人证盖钢印登记表》,坚持审批一个,登记一个,每季汇总统计一次。

《革命伤残军人证盖钢印登记表》和《评残申请报告表》、《评残医务证明书》以及有关的证明材料,应列入卫生机关档案资料,以装订成册,长期保存。

(二)各大单位评残审批机关每年年终应对所属各单位本的评残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并写出专题报告,连同《评残工作统计报表》,于下年一月底前一并报总后勤卫生部。

16、军队评残工作应如何加强监督?

(一)领导监督。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有一名领导分管评残工作,要经常听取主管评残工作同志的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研究解决。上级评残审批机关对下级评残审批机关和医院,负有检查、指导和监督的责任。

(二)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或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发现诈残、假残者,经核实后要立即吊销其《革命伤残军人证》,并要严肃处理当事者和有关人员。

(三)地方监督。对地方民政部门反映军队评残工作中的问题,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认真对待和查处,确属错办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与地方民政部门配合,做好善后工作。

17、对在北京戒严期间和平息反革命**中伤残的军人如何抚恤?

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执行戒严任务和平息反革命**任务中伤残的军人、武警、公安干警,按因战致残予以评残抚恤。

18、现役军人因公出差遇车祸致残可否评残?

根据有关规定,现役军人确属因公外出执行任务,或平时训练、施工、生产等工作中乘车,因非本人责任不幸遇车祸致残,属于因公性质,经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

19、现役军人探亲途中因意外事故负伤致残可否按因公评残?

根据因公评残的有关规定,部队干部、战士经组织批准探亲,在途中因非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后,如符合评残条件的,可由部队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办理评残手续。

20、军人因公外出救火时烧伤是否能评残?

现役军人因公外出执行任务,在遇火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时被烧伤,经组织调查,情况属实,烧伤治疗终结后符合评残条件,应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

21、义务兵因公外出被地方青年打成重伤能否评残?

义务兵因公外出被地方青年打成重伤能否评残,要根据当时公安部门或军队组织裁决结果而定。如裁决属于义务兵为维护社会治安而致残的,经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可按因公评残:如系个人违反纪律致残,不能评残。

22、义务兵因煤气中毒,生活不能自理能否评残?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义务兵评残按伤残性质分为因战、因公、因病三种。义务兵在执行任务中或住集体宿舍因煤气中毒致残,个人不负主要责任的,原则上可按因公评残。如家属来队,个人住家属宿舍,因自己不注意导致煤气中毒,经治疗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一般可按因病评残。

23、军人因手术致残能否评残?

军人因手术致残能否评残,要区别情况而定。现役军人因病实施手术时,因医疗事故致残的,可按因公评残。非医疗事故经手术致残的,如系义务兵且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的,可按因病致残;军队干部(含文职干部)和志愿兵不能评定病残。

24、军人因脑震荡后遗症可否评残?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因公致脑震荡留下严重后遗症,影响正常工作的,可视其伤残情形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评定伤残等级。对于轻微脑震荡,经治疗后基本恢复,对工作基本上没有影响,不予评残。

25、为什么义务兵因病可以评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规定,“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同时,还规定了因病致残的伤残等级。义务兵因病评残,主要是基于对他们退出现役后的生活考虑的。服现役的义务兵,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待业青年,他们患病致残后,劳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丧失,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旧病容易复发,需要经常医疗。但是,他们退出现役后,大部分人无工资收入,医疗亦无保证。因此,国家按规定给他们评残,可以使他们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减轻生活负担。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他们的体贴和关怀。

26、志愿兵评定病残有何规定?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志愿兵在服役期间因积劳成疾致残的,同军队干部一样,不予评定病残,可由部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或转地方工作。

27、为什么现役军官因病不能评残?

服现役的军官,不同于服现役的义务兵,他们有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生活是有保障的,疾病的治疗也有保证。这些人退出现役后,由国家负责,给他们安排工作,其生活福利待遇一般都高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水平。因此,对现役军官不应评定病残等级。

28、义务兵带病入伍,入伍后病重能否评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规定,“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也就是说,因病致残的对象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一是在服役期间患病;二是服现役的义务兵。不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不能评病残。所以,对义务兵带病入伍,入伍后病情加重经手术后致残的不予评残。

29、现役军人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服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从医疗终结之日起,对三年内申请补办的,可视残情评定伤残等级;对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评残条件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并由军队按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义务兵需经军以上单位后勤部的卫生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需经大军区级以上单位后勤部的卫生部门审批。

从医疗终结日起,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残情虽符合三等乙级或三等甲级条件,亦不再办理评残手续。

30、转业和复员退伍军人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一)1988年8月1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施行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要求补办评残的,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包括二等乙级),由原所在部队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士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的卫生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需经军区级以上单位的卫生部门审批。

(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施行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包括二等乙级),由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思念规定补办评残手续,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审批。

对已经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残情符合三等乙级或三等甲级条件的以及对因病致残的义务兵,不再补办评残手续。

31、移交地方后人武干部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能否按现役军人评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987年1月1日起,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其工作人员已不属于现役军人,而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因此,人武部改为地方建制后,人武干部因战因公致残不能按现役军人评残,应按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评残规定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从1990年10月1日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行政区划内的71个县(市)人民武装部重新收归部队建制。因此,在上述县(市)的人武部正式办理了移交手续,归为部队建制后,其干部、战士的评残工作应由军队负责,即按现役军人评残。

32、县人武部移交地方前人武干部因公致残,移交后能否补办评残手续?

人武部移交地方前其干部因公致残,未办理评残手续,移交后要求补办评残手续的,由地方民政部门按规定处理。医疗终结后三年内,可视残情评定伤残等级;三年后,只有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才能予以评残。

33、带病回乡的复员军人病情发展可否予以评残?

对于带病回乡的复员军人,由于病情发展,经医疗终结后,符合病残条件的,应当采取优待补助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不应给予评定病残等级。但是,对于个别已经取得伤残待遇的,一般可不硬性取消。也可以采取不发给伤残证,而给予不低于原来享受的伤残抚恤金的定额的定期定量补助,以解决其生活困难。

34、革命伤残人员随着年龄增大,残情发生变化可否提高伤残等级?

有些革命伤残人员,由于年龄增大,体质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残情也随之加重,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不可调整伤残等级。但对个别因伤口复发、残情变化较大的,应予适当调整伤残等级。

35、部队在实弹演习中误伤群众致残是否可以评残?

部队在实弹演习中误伤群众致成伤残是不应评残的。但对于伤残者的善后问题,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与部队联系,由部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抚恤,以后有困难时可按社会救济处理。

3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如何办理评残手续?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负伤致残,按军人的评残条件办理评残手续。其评残程序一般是:个人向所在县(市)或直辖区的民政部门提出评残申请;出具原始记载、可靠证明和所在单位或地方基层组织的意见等材料;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初审;指定医院检查残情;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批;分别发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伤残证件。

3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现行政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从医疗终结之日起,三年内申请补办的可视残情确定伤残等级;对三年后个人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明确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评残条件者,可予以补办评残,由民政部门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

38、为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病不能评残?

因病致残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医疗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待遇一般都高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标准。因此,对他们不应再给予评定病残等级,另发抚恤金。

39、加入外国国籍的伤残人员要求补发伤残证件如何处理?

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伤残人员要求补发伤残证件,如伤残情况属实,有可靠证明,应承认其伤残人员身份,但不宜办理补发伤残证件手续。

40、地方民政部门怎样发挥评残监督作用? 地方民政部门要发挥好评残监督作用,主要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从部队转业或退伍到地方的伤残军人的接收关。要严格登记审查手续,对不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审批权限的,不予办理抚恤登记手续。二是把好地方评残关。要建立健全伤残等级的检查、评定、审批、调整制度,严格按评残规定办事。

在把好上述两关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领导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伤残人员证件从何时统一制发,它的款式如何?

伤残人员证件,最初是建国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统一制发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务部撤销,各类伤残人员证件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名义制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维护国家伤残抚恤工作的严肃性,切实保障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年以民政部名义重新统一印制了各种伤残人员证件,即:《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工作人员残废抚恤证》、《人民警察残废抚恤证》和《民兵民工残废抚恤证》。其款式均为长方形,红色塑料证皮,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字样。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军队和地方)进行了统一换发证件工作。1989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广大伤残人员要求,民政部依据《军人抚恤条例》规定的有关内容,再次统一印制了各种伤残人员证件,其款式有较大变动。其中,以伤残军人证件的变化最为明显,由原来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改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伤残军人证》;证皮仍为红色,封面加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样。其它三种人员的伤残证件也有了新的变化:证皮由原来的红色改为蓝色;证件名称,由《工作人员残废抚恤证》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抚恤证》;由《人民警察残废抚恤证》改为《人民警察伤残抚恤证》;由《民兵民工残废抚恤证》改为《民兵民工伤残抚恤证》。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字样。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将1981年制发的各类伤残证件换发为新证件。

42、确立伤残抚恤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的调整,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也应随之逐步提高。1988年有关部门确定了提高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的原则,即:

(一)伤残抚恤金标准。以特等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包括现在按规定发给的副食品价格补贴和生活补贴)参考一般职工的工资收入确定为基础,其他各个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依次按一定比例计发,同一等级因战、因公和因病致残的抚恤金标准,拉开档次,体现差别。特等、一等革命伤残人员残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需人扶助,这一部分人数较少,抚恤金提高的幅度稍大一些。

(二)伤残保健金标准。考虑到虽然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人员在生活和医疗等方面较有保障,但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较低,为适当增加营养补助,其标准也适当作些调整。从总体上来说,各个伤残等级之间的抚恤比例应趋于合理。

43、现行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是怎样的?

现行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是从1988年1月1日起公布实行的。其各个等级的具体标准见下页表。

44、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由哪些部门负责发给?

现役革命军人(含现役军人改任的文职干部和按规定由军队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的伤残保健金,由其所在部队发给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由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也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

45、何谓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

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8月1日公布施行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之中。它是由原来的“在乡残废抚恤金”和“在职残废金”变更而来的。随着革命残废军人称谓的改变,“在乡残废抚恤金”和“在职残废金”,既不科学,也不严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伤残抚恤金,是对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具有生活保障性质的一种补偿费用。伤残保健金,是对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具有保健性质的一种补助费用。

46、哪些革命伤残人员领取伤残抚恤金?

(一)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

(二)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经征得当地民政部门同意,被所在单位解聘,生活低于当地职工生活水平的,可改领伤残抚恤金。哪些革命伤残人员领取伤残保健金?

(一)在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正式工作的;

(二)在全民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的;

(三)县以上管理的集体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生活有保障的;

(四)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

47、伤残抚恤(或保健)金从何时计发?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革命伤残人员经法定机关审定批准,发给伤残证才正式确认其为革命伤残人员身份,同时享受有关抚恤待遇。因此,伤残抚恤(或保健)金应从评残发证之日起计发。

服现役的革命军人有没有伤残抚恤(或保健)金?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由部队主管部门发给伤残保健金,不发伤残抚恤金。转业或复员退伍后,由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

48、革命伤残人员户口迁移应如何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户口迁移,应同时办理伤残抚恤转移手续。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抚恤关系转移后,伤残保健金如何发放,由后勤部自行规定。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以及民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伤残对象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伤残抚恤金或保健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其革命伤残人员证件和转移手续,从第二年一月起按规定予以抚恤。

49、革命伤残人员因伤残证遗失,伤残抚恤(或保健)金应如何处理?

革命伤残人员遗失伤残证件后,应及时报告当地民政部门,原则上不应影响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的发给。但遗失证件期间个人跨未领取的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的,一般不予补发。

50、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其标准偏低怎么办?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的调整,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其抚养金标准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规定: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所领取的抚养金与伤残保健金、副食品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和地区物价补贴五项金额之和,低于现行的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的,可改发伤残抚恤金。高于同一登记伤残抚恤金标准的,如本人同意,也可改发伤残抚恤金,高出部分予以保留。

51、领取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的革命伤残人员,其待遇偏低怎么办?

最近几年,随着伤残抚恤金标准的提高,少数领取本人原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的革命伤残人员反映,他们的救济费或退休费与所领取的伤残保健金之和低于伤残抚恤金标准。为了妥善解决这部分人员抚恤标准偏低的问题,可实行差额补贴的办法,即:对领取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含国家统一规定的副食品补贴、困难补贴)与伤残保健金之和低于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的革命伤残人员,采取补差的办法,使其达到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数额,不必改领伤残抚恤金。

52、原在企业单位因公致残的职工调入国家机关后如何抚恤?

企业单位因公致残的职工,原按劳保条例或企业单位规定享受抚恤后,调入国家机关工作,其伤残抚恤待遇仍应按照劳保条例或企业的有关规定,由原来所在企业单位负责处理。

53、伤残军人随集体转业后,到哪里领取伤残保健金?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从军队集体转业到地方有关部门工作的伤残军人,同通常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一样,向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领取伤残保健金。为保证这部分人员伤残保健金及时发放,可由领取人所在单位事先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并办理伤残抚恤金转移手续。

54、革命伤残人员长期在外未及时领取伤残抚恤金能否补发?

根据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当年抚恤金(保健金)应当年领取。革命伤残人员长期在外,未按期领取伤残抚恤金(保健金)的,在他们返回原地以后,可以发给当年未领取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对于过了发放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一般不再补发。对于个别生活困难较大的,可酌情给予临时生活补助。

55、革命伤残人员出国安家伤残抚恤金如何计发?

革命伤残人员经批准到外国定居,可按照当时的标准,一次性发给五年的抚恤金或保健金,以后不再发。

56、哪些伤残人员可以享受领取护理费待遇?

根据有关规定,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确实长期需人扶助的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中,属于分散供养的和领取离、退休费的可享受护理费待遇。属于由国家集中供养的和少数在职继续工作的,不享受这一待遇。

57、离、退休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离、退休革命伤残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享受护理费,其标准按《关于印发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劳人薪[1985]31号)规定的当地新五级工标准工资的中线(六类区为51元)执行,并随着上述文件规定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护理费标准的调整而调整,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

58、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护理费的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包括革命伤残军人、伤残工作人员、伤残人民警察、伤残民兵民工),其护理费标准,应参照《关于印发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劳人薪[1985]31号)中规定的当地新五级工标准工资的中线(六类区为51元)标准执行,并随着上述文件规定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护理费标准的调整而调整。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由当地民政部门发给;领取伤残保健金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由发给其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

59、革命伤残军人需要集中供养的条件是什么?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所说的供养,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需要集中供养的,必须是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因伤残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置的;

(二)生活需要狐狸,不便分散照顾的;

(三)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

60、安置革命伤残军人有何规定?

新《兵役法》对革命伤残军人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作了具体规定。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因残情严重,由国家负责供养终身。

二、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城镇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居农村的,其所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61、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属的户口可否由农村转到城镇? 根据有关规定:

(一)对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来和今后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凡要求到原征集地县城或配偶居住地城镇安置的,应当允许。上述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在城镇安置时,要求将农业户口的配偶及16周岁以下子女(或已超过16周岁仍在学校读书的子女)转为安置地城镇户口的,也应当允许。

(二)要及时为上述革命伤残军人本人、他们的配偶以及子女办理户口和吃商品粮的转移关系,并根据当地条件,由国营或集体单位妥善安排这些伤残军人配偶的工作。

(三)现在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的特等、一等伤残军人,本人要求分散安置的,可以在本人原籍或配偶居住地的城镇安置。其配偶或16周岁以下的子女是农业户口的,应同时转为城镇户口。对过去历年来已经回到农村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如有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置,或配偶在城镇长期分居等特殊情况,必须转移到城镇安置的,也可按上述规定精神办理。

62、革命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有何优待?

国家对于革命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历来实行优待。革命伤残军人乘坐国营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和国内民航客机,可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优先购票,并享受减收票价优待,目前优待具体规定是: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减收票价的百分之五十;国内民航客机减收票价的百分之二十。

63、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有何医疗、生活福利待遇?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伤残军人(去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因公(工)伤残职工相同的生活福利待遇,同时也享受所在单位职工的医疗待遇。

64、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享受何种医疗待遇?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按国家现行规定应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但不得实行包干。

65、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是如何规定的?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因伤口复发治疗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因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66、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公费医疗费用能否实行定额包干? 国家规定,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实行公费医疗。但是,最近几年,有些地区对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费用,实行定额包干的办法,即规定每人每年医疗费,交由本人使用。超过的自理。致使一些患重病或伤口复发的伤残军人不能及时就医,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对这部分人实行公费医疗,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伤、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因此,对这部分人采取定额包干、超过定额自理的办法,是不应该的。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于1983年和1990年两次联合通知,要求各地对在乡二等以上伤残军人的医疗费用不应采取定额包干的办法,切实安排好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费用,并规定“也不应对乡镇实行定额包干医疗”。

67、革命伤残人员伤口复发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如何补助?

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伤残人员伤口复发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一般由本人负担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领取伤残保健金和离休、退休的,由所在单位或发离休、退休费的单位在有关费用内报销;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其所在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在抚恤事业费内报销。对于个别领取伤残抚恤金的负担三分之一伙食费仍有困难的,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批准,也可给予全部报销。

68、革命伤残人员因复发到外地治疗和到外地安装假肢所需差旅费食宿费如何报销? 革命伤残人员因伤口复发,需要到外地治疗或安装假肢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其差旅费食宿费准予报销。具体办法是: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公(工)伤待遇办理;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其所在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69、革命伤残军人需要配戴眼镜能否报销?

革命伤残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后,其眼睛视力受到障碍,无论是领取伤残保健金还是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经医院检查需要配置眼镜并经当地民政部门审查同意,是可以配置眼镜的。眼镜费用,属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人员由民政部门负责报销,属于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人员按本单位公(工)伤的有关规定办理。

70、哪些革命伤残军人可以配置代步三轮车?

按照有关规定,对于高位截肢不能安装假肢的二等甲级以上伤残军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可以配置代步三轮车。

71、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有何待遇?

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根据国家的规定,可以享受下列待遇:

(一)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停发伤残抚恤(保健)金和护理费,同时注销证件,留作纪念。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丧葬补助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由民政部门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金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革命家属待遇。

(三)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和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由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因公(工)死亡人员的规定予以抚恤。

(四)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另增发半年伤残抚恤金,作为一次性补助,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家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其抚恤按本单位有关病故人员的规定予以办理。

72、革命伤残军人在什么情况下停止抚恤待遇?

一是抚恤对象死亡;二是出国定居,一次性给付终结;三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之日起至刑期终结;

2、优抚对象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

3、优抚对象被通缉期间。一般来说,如犯罪情节不太严重,徒刑执行期满和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可以恢复其伤残抚恤待遇。

73、革命伤残军人在什么情况下取消伤残抚恤待遇?

取消伤残抚恤待遇,是指对违法犯罪的优抚对象,国家和社会不再进行抚恤和优待。这是对优抚对象犯罪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处。因此,《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使用这种制裁的犯罪作了严格的限定,即:“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抚恤和优待。”这里所讲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司法部门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而认定的。

74、革命伤残军人有重大历史问题的可否予以伤残抚恤?

对于革命伤残军人中被查出有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否予以伤残抚恤,可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曾经破坏革命组织,残杀革命工作人员、人民群众,或者犯有严重罪恶,有较大民愤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已有司法机关判了刑的,应当报请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伤残军人的称号及抚恤,并没有收其伤残证。

(二)对于罪恶不太严重,或罪恶虽较严重,但态度比较老实,已经坦白交代认罪服法而被判处徒刑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在他们被判处徒刑期间停发伤残抚恤金,收回伤残证件;期满后可以恢复他们的伤残抚恤,发还其伤残证件。但徒刑期满以后继续被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在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得发还其伤残证件,也不能享受伤残抚恤和革命伤残军人的政治待遇;但是可以根据他们的残情轻重和生活困难情况,酌情发给救济费。

(三)对罪恶较轻,只被判处管制或受劳动教养处分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在他们被管制劳动教养期间,收回伤残证件,停止享受伤残抚恤和革命伤残军人的政治待遇,但是可以根据他们的残情轻重和生活困难情况,酌情发给生活救济费;期满以后恢复他们的伤残抚恤待遇,发还其伤残证件。对没有受到管制、劳动教养处分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可以同其他伤残军人一样享受抚恤和优待。

75、革命伤残人员被劳教的应如何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因犯错误被劳动教养,在劳动教养期间,仍享受原来的伤残抚恤待遇。即:原来领取伤残抚恤金(保健金)的,仍按其标准发给。但是,过去有的地方对劳动教养的伤残人员停发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不再予以补发。

76、革命伤残人员历史上被捕、被俘后犯有错误可否给予伤残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历史上被捕、被俘后犯有错误可否给予伤残抚恤,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革命伤残人员因战、因公致残后被敌人逮捕、俘虏,如果在被捕、被俘期间有过错误行为(如只履行了一般的自首手续),或者曾经一度动摇,供出了一些不很重要的秘密,或者虽然有过叛变行为(如供出党的组织和党员),但已向组织作过交代,长期积极从事革命工作的,如过去已取得革命伤残人员身份,并持有伤残证件的,可以恢复革命伤残人员资格,给予换发新证和予以伤残抚恤,过去未予评残发证的,如有档案记载或可靠证明,可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

(二)革命伤残人员被敌人逮捕、俘虏,如果在被捕、被俘期间有严重叛变行为(如叛变后曾积极为敌人工作),或者有过叛变行为而一直隐瞒的,不能按革命伤残人员对待。革命伤残人员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后被敌人抓去当兵,如果没有明显的罪恶,其伤残抚恤待遇问题也可参照上述第一条的规定办理。

展开其他相似回答(1)

一直在等待小8 2009-4-8 9:47:52 122.193.145.* 举报

伤残评定及伤残抚恤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后勤机关依法所进行的一项行政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保障革命伤残人员的生活,有利于他们康复,也是革命伤残人员的一种政治荣誉。国家为维护革命伤残人员的权益,制定颁布了专门的伤残评定及抚恤的有关法规、政策。它作为优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1、对革命伤残军人给予评残抚恤和优待有何重要意义?

对因战因功负伤致残的军人给予评残抚恤和优待,早在人民军队创建时就有了这一规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有了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经政务院批准内务部公布了《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暂行条例》,1988年7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革命伤残军人为夺取政权、保卫和建设四化负伤致残,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和劳动能力,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难。他们是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给予他们评残抚恤和优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伤残军人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负伤致残者生活和精神上的抚慰及补偿。对于加强军队建设、激励军人勇于献身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2、为什么将革命残废军人改称革命伤残军人?

残废军人的称谓是历史上延续下来,我国《宪法》中也写的是残废军人,但是这种称谓不够科学准确,不能反应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负伤致残的特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残废军人残而不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做贡献。因此,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将原来的残废军人改为革命伤残军人。这与《宪法》中所称的残废军人其含义是一致的,只是名称的改变。与此同时,其他三种残废人员的称谓也做了相应变动。即:残废工作人员改称伤残工作人员,残废人民警察改称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民兵民工改称伤残民兵民工。

3、民政部门主管的伤残抚恤工作的对象有哪些?

在部队负伤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伤残人民警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享受劳保待遇的伤残人民警察);国家机关伤残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由国家补贴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编制内无军籍的工作人员);参战伤残民兵民工;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指无工作单位的农民、城市居民、学生);因维护社会治安负伤致残无工作的人民群众。

4、何为革命伤残军人?

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之指战员,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符合国家规定的评残条件,办理了评残手续,取得了《革命伤残军人证》者,均称为革命伤残军人,可以享受国家的抚恤和优待。

5、什么是因战致残?其具体范围是怎样的?

因战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一)对敌作战中负伤致残的;

(二)临战前在战区执行潜伏、侦察(包括巡逻、执行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其他意外伤残的;

(三)平时在边境线执行潜伏、侦察、巡逻、后勤保障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误伤致残的;

(四)对敌斗争中被俘不屈负伤致残的。

6、什么是因公致残?其具体范围是怎样的?

因公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一)在从事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任务和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责任和无法抗拒的意外伤致残的;

(二)在执行任务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

(三)维护社会治安,抢救保护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致伤或遭意外致残的;

(四)患职业病致残的;

(五)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也按因公致残对待。

7、什么是因病致残?其评残范围是怎样的?

因病致残,是伤残性质之一。一般是指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

因病评残的具体范围仅限于因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

8、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是根据伤残者的伤残轻重,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确定的。所谓丧失劳动能力,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我国评定伤残等级实行四等六级制,即:特等、一等、二等甲、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

9、确定病残等级的原则是什么?

义务兵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病以外的疾病,经医疗基本终结,病情基本稳定后,根据国家评定病残的有关规定和条件,依其丧失劳动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评定病残等级。

10、民政部1989年公布的评残条件同1950年内务部规定的评残条件有什么区别? 1950年12月11日内务部公布的《革命伤残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中规定的评残条件,是总结战争年代评残经验制定的。其评残条款主要是外伤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基本条款是可行的,但随着情况的发展,有些条款显得不规范,缺少内伤脏器损伤和职业病的评残条款,特别是各条款缺少定量标准,这对确定伤残等级带来很多不便,迫切需要进行修订。因此,民政部于1989年制定公布了新的评残条件。这个评残条件与1950年评残条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增加了内伤脏器损伤和职业病条款。原评残条款共44条,新评残条款70条,新增26条。其中:外伤9条。脏器(肝、肺、心、肾、胃、胰、肠等)损伤17条。患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符合三等甲级至特等的,可按规定评残。

第二、内、外伤评残条款尽量明确了定量标准。比如对视力、听力程度,肢体失去和内伤脏器切除的部位等,都明确了具体标准,执行起来便于掌握。

第三、从伤残部位影响劳动程度或实际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出发,与原评残条件相比,等级间有宽有严、有升有降。比如原评残条件规定,肢体瘫痪“三肢以上瘫痪者”评为特等,而新评残条件规定:“两上肢完全瘫痪,或两下肢完全瘫痪且伴有大小便失禁”升为特等评残条款。

11、军队评定伤残等级的审批机关是如何规定的?

军队评残工作由具有审批权的卫生机关负责,并实行分级审批、管理制度。

(一)总后勤部卫生部为全军最高一级评残管理和审批机关,负责对全军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资格的审核与确认,负责业务指导;同时兼管总后驻京部分单位的评残审批工作。

(二)各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管理局(直工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行政)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总后基地指挥部卫生部,各军区空军、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具有对军官、文职干部和志愿兵的评残审批权,并负责所属直(代)供部队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志愿兵的评残审批工作。沈阳、兰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分别代管总后嫩江基地、总后青藏兵站部所属部队军官(含文职干部)、志愿兵的评残审批工作。

(三)各省军区、各集团军、北京卫戌区、上海警备区、天津警备区、海军各基地、舰队航空兵、国防科工委和二炮军级基地、南疆军区、昌都军分区后勤部卫生处(科),各后勤分部、办事处卫生处,总后青藏兵站部后勤部卫生科,各军医大学,总后基地指挥部第一、二、三、四后方基地卫生处具有对义务兵的评残审批权,并负责所属直(代)供部队的义务兵的评残审批工作。

(四)要求补办评残的,义务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的后勤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军需经大军区级以上单位的后勤卫生部门审批。

(五)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依据全军统一式样要求,铸制评残专用钢印一枚,并按要求妥善保管。

12、军队评定伤残等级的范围有哪些?

(一)现役军人(含文职干部,下同)因战因公致残,符合评残条件者;义务兵因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者,均可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由军队审批机关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

(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档案中确有负伤记载并有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以补办评残。

(三)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的,档案中确有负伤记载并有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可以补办评残。

(四)非编职工、合同工、临时工因公(工)致残者不予评残,按国家有关因公(工)伤亡办法办理。

13、军队评定伤残等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任何机关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军队有关规定,不搞迁就照顾,不得弄虚作假、出具伪证,不得以权谋私,坚决抵制和防止损害国家利益和军队伤残人员利益的行为。

(二)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评残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并指派原则性强、熟悉业务、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的干部负责惩办具体工作。

(三)严格评残分级管理和请示报告制度。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遇有不明确或难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14、军队评残工作的审批程序有哪些?

(一)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致残,在医疗终结后,经医院残情医学鉴定小组鉴定,残情符合评残条件的,方可办理评残审批手续。

(二)申报办理评残审批手续,应报送下列材料:

1、部队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出具的负伤时间、地点、原因及其详细经过的证明材料(含现场见证人提供的旁证材料)和医疗单位的医疗证明材料,病残应有医院出具的《病历摘要》;

2、个人半身正面免冠二寸黑白或彩色相片三张;

3、医院出具的《评残医务证明书》一式三份;

4、由伤残者所在师级以上单位(含独立团)卫生部门填写的《申请评残报告表》一式两份和《革命伤残军人证》(伤残等级和编列序号由评残审批机关审批后填写);

5、个人申请评残报告材料;

6、现役军人和退出现役的军人要求补办评残的必须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如原始病案资料等);

(三)申报评残的全套材料必须经申报机关挂号邮寄至评残审批机关。非申报机关或个人直接呈送的申报评残材料,审批机关不予受理。

(四)评残审批机关收到申报的评残材料后,应依据评残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方可办理。

15、军队对评残登记、统计、报告有何要求?

(一)严格登记、统计制度。各级评残审批机关应建立、健全登记、统计制度,详细填写《革命伤残军人证盖钢印登记表》,坚持审批一个,登记一个,每季汇总统计一次。《革命伤残军人证盖钢印登记表》和《评残申请报告表》、《评残医务证明书》以及有关的证明材料,应列入卫生机关档案资料,以装订成册,长期保存。

(二)各大单位评残审批机关每年年终应对所属各单位本的评残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总结,并写出专题报告,连同《评残工作统计报表》,于下年一月底前一并报总后勤卫生部。

16、军队评残工作应如何加强监督?

(一)领导监督。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有一名领导分管评残工作,要经常听取主管评残工作同志的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研究解决。上级评残审批机关对下级评残审批机关和医院,负有检查、指导和监督的责任。

(二)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或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发现诈残、假残者,经核实后要立即吊销其《革命伤残军人证》,并要严肃处理当事者和有关人员。

(三)地方监督。对地方民政部门反映军队评残工作中的问题,各级评残审批机关要认真对待和查处,确属错办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与地方民政部门配合,做好善后工作。

17、对在北京戒严期间和平息反革命**中伤残的军人如何抚恤? 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执行戒严任务和平息反革命**任务中伤残的军人、武警、公安干警,按因战致残予以评残抚恤。

18、现役军人因公出差遇车祸致残可否评残?

根据有关规定,现役军人确属因公外出执行任务,或平时训练、施工、生产等工作中乘车,因非本人责任不幸遇车祸致残,属于因公性质,经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

19、现役军人探亲途中因意外事故负伤致残可否按因公评残?

根据因公评残的有关规定,部队干部、战士经组织批准探亲,在途中因非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后,如符合评残条件的,可由部队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办理评残手续。

20、军人因公外出救火时烧伤是否能评残?

现役军人因公外出执行任务,在遇火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时被烧伤,经组织调查,情况属实,烧伤治疗终结后符合评残条件,应按因公评定伤残等级。

21、义务兵因公外出被地方青年打成重伤能否评残?

义务兵因公外出被地方青年打成重伤能否评残,要根据当时公安部门或军队组织裁决结果而定。如裁决属于义务兵为维护社会治安而致残的,经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可按因公评残:如系个人违反纪律致残,不能评残。

22、义务兵因煤气中毒,生活不能自理能否评残?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义务兵评残按伤残性质分为因战、因公、因病三种。义务兵在执行任务中或住集体宿舍因煤气中毒致残,个人不负主要责任的,原则上可按因公评残。如家属来队,个人住家属宿舍,因自己不注意导致煤气中毒,经治疗终结,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病残条件的,一般可按因病评残。

23、军人因手术致残能否评残?

军人因手术致残能否评残,要区别情况而定。现役军人因病实施手术时,因医疗事故致残的,可按因公评残。非医疗事故经手术致残的,如系义务兵且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的,可按因病致残;军队干部(含文职干部)和志愿兵不能评定病残。

24、军人因脑震荡后遗症可否评残?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因公致脑震荡留下严重后遗症,影响正常工作的,可视其伤残情形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评定伤残等级。对于轻微脑震荡,经治疗后基本恢复,对工作基本上没有影响,不予评残。

25、为什么义务兵因病可以评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规定,“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同时,还规定了因病致残的伤残等级。义务兵因病评残,主要是基于对他们退出现役后的生活考虑的。服现役的义务兵,大多来自农村或城镇待业青年,他们患病致残后,劳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丧失,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旧病容易复发,需要经常医疗。但是,他们退出现役后,大部分人无工资收入,医疗亦无保证。因此,国家按规定给他们评残,可以使他们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减轻生活负担。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他们的体贴和关怀。

26、志愿兵评定病残有何规定?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志愿兵在服役期间因积劳成疾致残的,同军队干部一样,不予评定病残,可由部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或转地方工作。

27、为什么现役军官因病不能评残?

服现役的军官,不同于服现役的义务兵,他们有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生活是有保障的,疾病的治疗也有保证。这些人退出现役后,由国家负责,给他们安排工作,其生活福利待遇一般都高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水平。因此,对现役军官不应评定病残等级。

28、义务兵带病入伍,入伍后病重能否评残?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规定,“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也就是说,因病致残的对象要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一是在服役期间患病;二是服现役的义务兵。不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不能评病残。所以,对义务兵带病入伍,入伍后病情加重经手术后致残的不予评残。

29、现役军人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服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从医疗终结之日起,对三年内申请补办的,可视残情评定伤残等级;对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评残条件者,可予以补办评残手续,并由军队按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义务兵需经军以上单位后勤部的卫生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需经大军区级以上单位后勤部的卫生部门审批。

从医疗终结日起,三年后申请补办评残手续,残情虽符合三等乙级或三等甲级条件,亦不再办理评残手续。

30、转业和复员退伍军人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一)1988年8月1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施行后,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要求补办评残的,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包括二等乙级),由原所在部队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士兵需经军级以上单位的卫生部门审批;军官、文职干部、志愿兵需经军区级以上单位的卫生部门审批。

(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施行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包括二等乙级),由所在县(区)民政部门思念规定补办评残手续,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审批。

对已经退出现役的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残情符合三等乙级或三等甲级条件的以及对因病致残的义务兵,不再补办评残手续。

31、移交地方后人武干部因战因公负伤致残,能否按现役军人评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987年1月1日起,县(市)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其工作人员已不属于现役军人,而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因此,人武部改为地方建制后,人武干部因战因公致残不能按现役军人评残,应按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评残规定办理。

根据有关规定,从1990年10月1日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海西藏族自治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行政区划内的71个县(市)人民武装部重新收归部队建制。因此,在上述县(市)的人武部正式办理了移交手续,归为部队建制后,其干部、战士的评残工作应由军队负责,即按现役军人评残。

32、县人武部移交地方前人武干部因公致残,移交后能否补办评残手续?

人武部移交地方前其干部因公致残,未办理评残手续,移交后要求补办评残手续的,由地方民政部门按规定处理。医疗终结后三年内,可视残情评定伤残等级;三年后,只有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才能予以评残。

33、带病回乡的复员军人病情发展可否予以评残?

对于带病回乡的复员军人,由于病情发展,经医疗终结后,符合病残条件的,应当采取优待补助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不应给予评定病残等级。但是,对于个别已经取得伤残待遇的,一般可不硬性取消。也可以采取不发给伤残证,而给予不低于原来享受的伤残抚恤金的定额的定期定量补助,以解决其生活困难。

34、革命伤残人员随着年龄增大,残情发生变化可否提高伤残等级?

有些革命伤残人员,由于年龄增大,体质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残情也随之加重,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不可调整伤残等级。但对个别因伤口复发、残情变化较大的,应予适当调整伤残等级。

35、部队在实弹演习中误伤群众致残是否可以评残?

部队在实弹演习中误伤群众致成伤残是不应评残的。但对于伤残者的善后问题,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与部队联系,由部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抚恤,以后有困难时可按社会救济处理。

3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如何办理评残手续?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负伤致残,按军人的评残条件办理评残手续。其评残程序一般是:个人向所在县(市)或直辖区的民政部门提出评残申请;出具原始记载、可靠证明和所在单位或地方基层组织的意见等材料;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初审;指定医院检查残情;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批;分别发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伤残证件。

3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如何补办评残手续?

根据现行政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未及时评残,从医疗终结之日起,三年内申请补办的可视残情确定伤残等级;对三年后个人申请补办评残手续的,有档案记载和明确证明,经医院检查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包括二等乙级)评残条件者,可予以补办评残,由民政部门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

38、为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病不能评残?

因病致残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医疗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待遇一般都高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标准。因此,对他们不应再给予评定病残等级,另发抚恤金。

39、加入外国国籍的伤残人员要求补发伤残证件如何处理?

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伤残人员要求补发伤残证件,如伤残情况属实,有可靠证明,应承认其伤残人员身份,但不宜办理补发伤残证件手续。

40、地方民政部门怎样发挥评残监督作用?

地方民政部门要发挥好评残监督作用,主要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从部队转业或退伍到地方的伤残军人的接收关。要严格登记审查手续,对不符合评残范围、条件及审批权限的,不予办理抚恤登记手续。二是把好地方评残关。要建立健全伤残等级的检查、评定、审批、调整制度,严格按评残规定办事。

在把好上述两关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领导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伤残人员证件从何时统一制发,它的款式如何?

伤残人员证件,最初是建国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统一制发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务部撤销,各类伤残人员证件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名义制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维护国家伤残抚恤工作的严肃性,切实保障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经国务院批准,于1981年以民政部名义重新统一印制了各种伤残人员证件,即:《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工作人员残废抚恤证》、《人民警察残废抚恤证》和《民兵民工残废抚恤证》。其款式均为长方形,红色塑料证皮,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字样。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军队和地方)进行了统一换发证件工作。1989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和广大伤残人员要求,民政部依据《军人抚恤条例》规定的有关内容,再次统一印制了各种伤残人员证件,其款式有较大变动。其中,以伤残军人证件的变化最为明显,由原来的《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改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伤残军人证》;证皮仍为红色,封面加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样。其它三种人员的伤残证件也有了新的变化:证皮由原来的红色改为蓝色;证件名称,由《工作人员残废抚恤证》改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抚恤证》;由《人民警察残废抚恤证》改为《人民警察伤残抚恤证》;由《民兵民工残废抚恤证》改为《民兵民工伤残抚恤证》。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字样。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将1981年制发的各类伤残证件换发为新证件。

42、确立伤残抚恤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的调整,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也应随之逐步提高。1988年有关部门确定了提高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的原则,即:

(一)伤残抚恤金标准。以特等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包括现在按规定发给的副食品价格补贴和生活补贴)参考一般职工的工资收入确定为基础,其他各个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依次按一定比例计发,同一等级因战、因公和因病致残的抚恤金标准,拉开档次,体现差别。特等、一等革命伤残人员残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需人扶助,这一部分人数较少,抚恤金提高的幅度稍大一些。

(二)伤残保健金标准。考虑到虽然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人员在生活和医疗等方面较有保障,但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较低,为适当增加营养补助,其标准也适当作些调整。从总体上来说,各个伤残等级之间的抚恤比例应趋于合理。

43、现行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是怎样的?

现行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标准,是从1988年1月1日起公布实行的。其各个等级的具体标准见下页表。

44、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由哪些部门负责发给?

现役革命军人(含现役军人改任的文职干部和按规定由军队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的伤残保健金,由其所在部队发给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由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也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

45、何谓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

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8年8月1日公布施行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之中。它是由原来的“在乡残废抚恤金”和“在职残废金”变更而来的。随着革命残废军人称谓的改变,“在乡残废抚恤金”和“在职残废金”,既不科学,也不严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伤残抚恤金,是对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具有生活保障性质的一种补偿费用。伤残保健金,是对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具有保健性质的一种补助费用。

46、哪些革命伤残人员领取伤残抚恤金?

(一)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人员;

(二)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经征得当地民政部门同意,被所在单位解聘,生活低于当地职工生活水平的,可改领伤残抚恤金。哪些革命伤残人员领取伤残保健金?

(一)在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正式工作的;

(二)在全民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的;

(三)县以上管理的集体企事业单位为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生活有保障的;

(四)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

47、伤残抚恤(或保健)金从何时计发?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革命伤残人员经法定机关审定批准,发给伤残证才正式确认其为革命伤残人员身份,同时享受有关抚恤待遇。因此,伤残抚恤(或保健)金应从评残发证之日起计发。

服现役的革命军人有没有伤残抚恤(或保健)金?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由部队主管部门发给伤残保健金,不发伤残抚恤金。转业或复员退伍后,由民政部门按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

48、革命伤残人员户口迁移应如何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户口迁移,应同时办理伤残抚恤转移手续。服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抚恤关系转移后,伤残保健金如何发放,由后勤部自行规定。退出现役的革命伤残军人以及民政部门主管的其他伤残对象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后,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伤残抚恤金或保健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其革命伤残人员证件和转移手续,从第二年一月起按规定予以抚恤。

49、革命伤残人员因伤残证遗失,伤残抚恤(或保健)金应如何处理?

革命伤残人员遗失伤残证件后,应及时报告当地民政部门,原则上不应影响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的发给。但遗失证件期间个人跨未领取的伤残抚恤(或保健)金的,一般不予补发。

50、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其标准偏低怎么办?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的调整,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其抚养金标准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规定:享受抚养金待遇的革命伤残人员,所领取的抚养金与伤残保健金、副食品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和地区物价补贴五项金额之和,低于现行的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的,可改发伤残抚恤金。高于同一登记伤残抚恤金标准的,如本人同意,也可改发伤残抚恤金,高出部分予以保留。

51、领取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的革命伤残人员,其待遇偏低怎么办?

最近几年,随着伤残抚恤金标准的提高,少数领取本人原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的革命伤残人员反映,他们的救济费或退休费与所领取的伤残保健金之和低于伤残抚恤金标准。为了妥善解决这部分人员抚恤标准偏低的问题,可实行差额补贴的办法,即:对领取百分之四十救济费或退休费(含国家统一规定的副食品补贴、困难补贴)与伤残保健金之和低于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的革命伤残人员,采取补差的办法,使其达到同一等级伤残抚恤金标准数额,不必改领伤残抚恤金。

52、原在企业单位因公致残的职工调入国家机关后如何抚恤?

企业单位因公致残的职工,原按劳保条例或企业单位规定享受抚恤后,调入国家机关工作,其伤残抚恤待遇仍应按照劳保条例或企业的有关规定,由原来所在企业单位负责处理。

53、伤残军人随集体转业后,到哪里领取伤残保健金?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从军队集体转业到地方有关部门工作的伤残军人,同通常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一样,向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领取伤残保健金。为保证这部分人员伤残保健金及时发放,可由领取人所在单位事先与当地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并办理伤残抚恤金转移手续。

54、革命伤残人员长期在外未及时领取伤残抚恤金能否补发?

根据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当年抚恤金(保健金)应当年领取。革命伤残人员长期在外,未按期领取伤残抚恤金(保健金)的,在他们返回原地以后,可以发给当年未领取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对于过了发放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一般不再补发。对于个别生活困难较大的,可酌情给予临时生活补助。

55、革命伤残人员出国安家伤残抚恤金如何计发?

革命伤残人员经批准到外国定居,可按照当时的标准,一次性发给五年的抚恤金或保健金,以后不再发。

56、哪些伤残人员可以享受领取护理费待遇?

根据有关规定,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确实长期需人扶助的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中,属于分散供养的和领取离、退休费的可享受护理费待遇。属于由国家集中供养的和少数在职继续工作的,不享受这一待遇。

57、离、退休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离、退休革命伤残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享受护理费,其标准按《关于印发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劳人薪[1985]31号)规定的当地新五级工标准工资的中线(六类区为51元)执行,并随着上述文件规定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护理费标准的调整而调整,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

58、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护理费的特、一等革命伤残人员(包括革命伤残军人、伤残工作人员、伤残人民警察、伤残民兵民工),其护理费标准,应参照《关于印发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劳人薪[1985]31号)中规定的当地新五级工标准工资的中线(六类区为51元)标准执行,并随着上述文件规定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护理费标准的调整而调整。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由当地民政部门发给;领取伤残保健金革命伤残人员的护理费由发给其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

59、革命伤残军人需要集中供养的条件是什么?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所说的供养,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需要集中供养的,必须是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因伤残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置的;

(二)生活需要狐狸,不便分散照顾的;

(三)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

60、安置革命伤残军人有何规定?

新《兵役法》对革命伤残军人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作了具体规定。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因残情严重,由国家负责供养终身。

二、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城镇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居农村的,其所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发给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61、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属的户口可否由农村转到城镇? 根据有关规定:

(一)对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以来和今后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凡要求到原征集地县城或配偶居住地城镇安置的,应当允许。上述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在城镇安置时,要求将农业户口的配偶及16周岁以下子女(或已超过16周岁仍在学校读书的子女)转为安置地城镇户口的,也应当允许。

(二)要及时为上述革命伤残军人本人、他们的配偶以及子女办理户口和吃商品粮的转移关系,并根据当地条件,由国营或集体单位妥善安排这些伤残军人配偶的工作。

(三)现在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的特等、一等伤残军人,本人要求分散安置的,可以在本人原籍或配偶居住地的城镇安置。其配偶或16周岁以下的子女是农业户口的,应同时转为城镇户口。对过去历年来已经回到农村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如有后遗症需要经常医疗处置,或配偶在城镇长期分居等特殊情况,必须转移到城镇安置的,也可按上述规定精神办理。

62、革命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有何优待?

国家对于革命伤残军人乘坐交通工具历来实行优待。革命伤残军人乘坐国营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和国内民航客机,可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优先购票,并享受减收票价优待,目前优待具体规定是: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减收票价的百分之五十;国内民航客机减收票价的百分之二十。

63、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有何医疗、生活福利待遇?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伤残军人(去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因公(工)伤残职工相同的生活福利待遇,同时也享受所在单位职工的医疗待遇。

64、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享受何种医疗待遇?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按国家现行规定应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但不得实行包干。

65、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是如何规定的?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因伤口复发治疗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因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66、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公费医疗费用能否实行定额包干? 国家规定,对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实行公费医疗。但是,最近几年,有些地区对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费用,实行定额包干的办法,即规定每人每年医疗费,交由本人使用。超过的自理。致使一些患重病或伤口复发的伤残军人不能及时就医,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对这部分人实行公费医疗,就是为了保证他们的伤、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因此,对这部分人采取定额包干、超过定额自理的办法,是不应该的。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于1983年和1990年两次联合通知,要求各地对在乡二等以上伤残军人的医疗费用不应采取定额包干的办法,切实安排好这部分人的公费医疗费用,并规定“也不应对乡镇实行定额包干医疗”。

67、革命伤残人员伤口复发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如何补助?

因战因公致残的革命伤残人员伤口复发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一般由本人负担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领取伤残保健金和离休、退休的,由所在单位或发离休、退休费的单位在有关费用内报销;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其所在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在抚恤事业费内报销。对于个别领取伤残抚恤金的负担三分之一伙食费仍有困难的,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批准,也可给予全部报销。

68、革命伤残人员因复发到外地治疗和到外地安装假肢所需差旅费食宿费如何报销? 革命伤残人员因伤口复发,需要到外地治疗或安装假肢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其差旅费食宿费准予报销。具体办法是: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公(工)伤待遇办理;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其所在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给予适当补助。

69、革命伤残军人需要配戴眼镜能否报销?

革命伤残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后,其眼睛视力受到障碍,无论是领取伤残保健金还是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经医院检查需要配置眼镜并经当地民政部门审查同意,是可以配置眼镜的。眼镜费用,属于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人员由民政部门负责报销,属于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人员按本单位公(工)伤的有关规定办理。

70、哪些革命伤残军人可以配置代步三轮车?

按照有关规定,对于高位截肢不能安装假肢的二等甲级以上伤残军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可以配置代步三轮车。

71、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有何待遇?

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根据国家的规定,可以享受下列待遇:

(一)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停发伤残抚恤(保健)金和护理费,同时注销证件,留作纪念。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丧葬补助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由民政部门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金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革命家属待遇。

(三)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和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由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按因公(工)死亡人员的规定予以抚恤。

(四)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民政部门另增发半年伤残抚恤金,作为一次性补助,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家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其抚恤按本单位有关病故人员的规定予以办理。

72、革命伤残军人在什么情况下停止抚恤待遇?

一是抚恤对象死亡;二是出国定居,一次性给付终结;三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之日起至刑期终结;

2、优抚对象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

3、优抚对象被通缉期间。一般来说,如犯罪情节不太严重,徒刑执行期满和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可以恢复其伤残抚恤待遇。

73、革命伤残军人在什么情况下取消伤残抚恤待遇?

取消伤残抚恤待遇,是指对违法犯罪的优抚对象,国家和社会不再进行抚恤和优待。这是对优抚对象犯罪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处。因此,《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使用这种制裁的犯罪作了严格的限定,即:“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抚恤和优待。”这里所讲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司法部门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而认定的。

74、革命伤残军人有重大历史问题的可否予以伤残抚恤?

对于革命伤残军人中被查出有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否予以伤残抚恤,可分别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曾经破坏革命组织,残杀革命工作人员、人民群众,或者犯有严重罪恶,有较大民愤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已有司法机关判了刑的,应当报请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伤残军人的称号及抚恤,并没有收其伤残证。

(二)对于罪恶不太严重,或罪恶虽较严重,但态度比较老实,已经坦白交代认罪服法而被判处徒刑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在他们被判处徒刑期间停发伤残抚恤金,收回伤残证件;期满后可以恢复他们的伤残抚恤,发还其伤残证件。但徒刑期满以后继续被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在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得发还其伤残证件,也不能享受伤残抚恤和革命伤残军人的政治待遇;但是可以根据他们的残情轻重和生活困难情况,酌情发给救济费。

(三)对罪恶较轻,只被判处管制或受劳动教养处分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在他们被管制劳动教养期间,收回伤残证件,停止享受伤残抚恤和革命伤残军人的政治待遇,但是可以根据他们的残情轻重和生活困难情况,酌情发给生活救济费;期满以后恢复他们的伤残抚恤待遇,发还其伤残证件。对没有受到管制、劳动教养处分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可以同其他伤残军人一样享受抚恤和优待。

75、革命伤残人员被劳教的应如何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因犯错误被劳动教养,在劳动教养期间,仍享受原来的伤残抚恤待遇。即:原来领取伤残抚恤金(保健金)的,仍按其标准发给。但是,过去有的地方对劳动教养的伤残人员停发的伤残抚恤金(保健金),不再予以补发。

76、革命伤残人员历史上被捕、被俘后犯有错误可否给予伤残抚恤?

革命伤残人员历史上被捕、被俘后犯有错误可否给予伤残抚恤,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革命伤残人员因战、因公致残后被敌人逮捕、俘虏,如果在被捕、被俘期间有过错误行为(如只履行了一般的自首手续),或者曾经一度动摇,供出了一些不很重要的秘密,或者虽然有过叛变行为(如供出党的组织和党员),但已向组织作过交代,长期积极从事革命工作的,如过去已取得革命伤残人员身份,并持有伤残证件的,可以恢复革命伤残人员资格,给予换发新证和予以伤残抚恤,过去未予评残发证的,如有档案记载或可靠证明,可按规定补办评残手续。

(二)革命伤残人员被敌人逮捕、俘虏,如果在被捕、被俘期间有严重叛变行为(如叛变后曾积极为敌人工作),或者有过叛变行为而一直隐瞒的,不能按革命伤残人员对待。革命伤残人员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后被敌人抓去当兵,如果没有明显的罪恶,其伤残抚恤待遇问题也可参照上述第一条的规定办理。

szkadzyc 2009-3-27 23:30:15 121.34.53.* 举报

解放军伤残军人抚恤金增加 今年比去年又增30% 民政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从2006年1月1日算起,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三红”的生活补助标准,平均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30%、18%和18%。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负责人28日介绍,这是1998年以来的第8次提标。

调整后,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抚恤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4560元、14040元、13570元,在2005年这一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1200元、10800元、10440元。居住在城镇的烈属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为每人每年4980元,居住农村的烈属为每人每年3120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780元、480元。“三红”即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1400元、10200元和3360元。

在乡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240元。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在乡复员军人现行定期定量补助按抗日时期入伍和其他时期入伍2个标准执行,分别为1382元和1022元

第五篇:民政部实施方案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

2012年2月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做好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和2月7日召开的视频会议精神,结合社会组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着力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更好发挥社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全国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符合成立条件的社会组织,全部建立起党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做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社会组织党建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成立省级社会组织党工委,明确并落实社会组织党建责任主体。

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带头人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员队伍更显生机活力,规章制度完善,活动和经费保障机制健全。

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内部治理结构科学有效,诚信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

三、推进措施

全国社会组织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各地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步骤,加大工作力度,有计划有组织推进这项活动。

1.着力加强党建,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

坚持“应建必建、应派必派”的原则,以“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为工作方向,着力加强党组织组建。凡是有正式党员(含未接转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兼职党员)3名及以上的社会组织,要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单独建立党组织,或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便于活动”的原则,采取单位联建、挂靠组建、区域或行业统建等方式,全部建立党组织。推广山东省“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经验,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对没有正式党员的,采取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以及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等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对隶属关系不明确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明确管理主体,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

2.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

要完善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各业务主管单位要切实负起所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加强对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省级民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起同级党委派出的社会组织党工委。已经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要推动向市县一级覆盖。要发挥社会组织党工委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统筹、协调、推进、监督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组织党工委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探索在社会组织和党员数量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设立或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组织党组织具体落实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

3.做好分类定级,监督整改提高 各地要根据《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标准》,制定切合本地的具体标准。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领导班子、组织制度、经费场所保障、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考核结果,对社会组织党组织按五星(优秀)、四星(良好)、三星(较好)、两星(一般)、一星(后进)的标准进行定级。同时,按照巩固先进、推进一般、整顿后进的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努力做到每一个党组织都有新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4.提高书记素质,激发党员活力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能力、品行好、肯干事的要求,通过上级党组织推荐、社会组织党员选举等方式选拔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头人,造就一批高素质带头人队伍。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负责人是党员的,原则上要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不胜任现职的,要及时调整。今年要加大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社会管理、党建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培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突出的管理骨干、技术能手为党员,注重在青年中发展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的整体先进性。采取多方措施,逐步破解社会组织党员管理方式单

一、教育内容单调的难题,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参与活力。

5.谋划工作思路,建立工作制度

要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以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和把握社会组织政治方向、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本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从工作定位、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切入,谋划工作全局。总结创先争优好的做法和经验,每个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创新活动载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科学发展、发挥组织作用等内容至少建立一项务实管用的制度,推动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各地各组织要根据实际,建好用好活动阵地,社会组织集聚的区域,可依托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等服务平台,或者统一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会员会费补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完善经费保障机制。6.深化为民服务,促进作用发挥

继续深入推进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服务农村、促进增收;服务社区、促进和谐;服务民生、促进保障”的“四服务四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根据今年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主题活动要有所侧重和深化。在服务企业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推进会员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扩大开拓市场;在服务农村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在服务社区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社区建设主体之一的作用,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促进社区和谐;在服务民生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民生保障,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得到更多实惠。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各业务主管单位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确立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和责任分工,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结合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落实各项推进措施。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力度。要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党务工作熟的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联系人,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加大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着力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务求取得实效。

2.坚持分类指导。要针对社会组织涉及领域广、业务覆盖面宽、与会员和群众联系密切、组织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一的特点,分类指导。党员较多、会员较多、服务对象较多的社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并提升能力。党员较少、会员较少、服务对象较少的社会组织,要夯实组织基础,建立规章制度,激发党员活力。

3.抓好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全面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对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不够得力的,要提出批评,督促整改。及时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解决办法。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以身作则,带头学习,组织本单位党员积极参与活动全过程。

4.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今年“七一”期间,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将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专项表彰和总结,同时将表彰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党员,以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广大社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营造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

5.结合业务推动。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推进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紧密结合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紧密结合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加强信息公开,提高自主运作能力。紧密结合改进监督管理,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专项治理、检查、社会评估和执法监察,强化社会监管。紧密结合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人才队伍、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制度体系,推进政府进一步转移职能,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为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环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国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制定的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活动情况,要及时报告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

下载民政部职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职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组织机构与职能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消,1978年......

    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 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 1989优字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关于贯彻执行〈......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推荐5篇)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通知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 2010-08-31 15:01 民发〔201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

    关于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

    关于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中民大厦)对全国各类福利服务机构人员施行优惠接待服务的通知 来源: 中国社会福利网时间:2010-08-27 14:57关于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中民大厦)对全国各类福......

    民政部解读基金会条例

    民政部解读《基金会管理条例》 2008-08-18 09:37 中国新闻网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国务院公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将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基......

    民政部离婚协议书[五篇范例]

    民政部离婚协议书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协议书,签订协议书是解决纠纷的保障。那么协议书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部离婚协议......

    民政部社会服务项目审计报告

    审 计 报 告 xxxx[20xx]审字第 号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我们接受委托,对xxx(单位)xxx(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涉及的相关会计资料、项目收支表、项目材料等由xx......

    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民政部《公墓管理暂行办法》 (民政部文件民事发[1992]24号) 颁布日期:1992年8月2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墓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和有关规定制......